今曰银行理财风险大吗有哪些风险

理财的5种“蠢”策略 你蠢了几次?,保本收益好的理财产品,哪家银行理财收益高,现在哪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高,理财投资风险有哪些,零风险投资理财赚钱法 - 今日新闻
当前位置: >
理财的5种“蠢”策略 你蠢了几次?时间: 07:42:00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原标题:理财的5种“蠢”策略 你蠢了几次?
  [摘要]所谓“马有失蹄,人有失误”,再精明的人,也有犯蠢的时候。而在的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则更为常见。
  所谓“马有失蹄,人有失误”,再精明的人,也有犯蠢的时候。而在理财的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则更为常见。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内理财师认为,懂得利用投资理财来实现财富增值的人,都是赚钱头脑非常灵活的,然而有的时候,他们却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采取一些看起来不错,实则“愚蠢”的理财策略,比如以下这5种情况:
  1将资金都集中在高收益投资上
  为了从投资中获得高回报,很多投资者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上,认为这样就能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很明显,这种“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投资风险”的策略无疑是错误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收益越高,风险也会越大,将所有的资金都用来进行高风险投资,不仅难以获得理想收益,还可能会导致血本无归。因此,理财师提醒,投资策略的制定一定要以个人的实际财务情况为基础,在个人的资金风险承受范围内,选择最为合适的投资工具和理财产品,如此才能稳健增收。
  2将钱都存在银行里上
  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有人无视风险,也有些害怕风险。对于那些害怕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任何的损失都是不能承受的,为了避免投资风险,他们往往会将钱都存在银行里。然而,自日央行宣布“双降”后,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仅为1.5%,将钱存在银行等于是资金闲置,不仅于资产升值没大作用,还会让投资者错过其他的投资获益机会。由此看来,将钱存在银行也并非明智之举。
  3经常给资金挪地方
  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理财经验和技巧,很多投资者都存在盲目跟风的行为。对于他们来说,高收益是投资的唯一追求,听到什么投资项目赚钱、哪种投资方式或理财产品收益高,就会迫不及待地将资金从其他的地方挪过来,最后往往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损失不少。对此,理财师提醒,频繁的资金“搬家”需要耗费大量的手续费成本和时间成本,不利于个人稳健增收。若想获得理想的收益,建议增加投资稳定性,减少资金“搬家”次数。
  4同时进行多种投资活动
  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听过这句话。是的,为了分散投资风险,理财师总是建议大家避免将资金过于集中放置,然而很多人却将这个建议误解为“投资种类越多越好”,殊不知投资过于分散,反而会使自己管理力不从心,导致收益不理想。对于这种情况,理财师认为投资者应加强理财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以免再次陷入这种“理解错误”的窘境。
  5重复购买商业
  为了完善家庭保障,很多人都会为家人购买各种保险,其中不乏重复购买的保险。对于这样的现象,理财师提醒,保险有用,但是重复投保是没用的。根据《保险法》规定,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是不能超过保险价值的。这也就是说,重复购买保险,最终能获得的保险赔偿都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多买一份就多得一份。所以,投资者如果重复购买了商业保险,一定要及时处理,妥善退保。
  理财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失误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失误之后,不断反思并吸取教训。以上这5种理财策略看起来不错,实质上却并不合理,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失误,建议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声明:本网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所有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仅学习交流,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渝ICP备号-1 渝网警备87程序支持:当前位置: > 躲不过的理财十大死穴 你中枪了?
躲不过的理财十大死穴 你中枪了?时间: 08:21:55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原标题:躲不过的理财十大死穴 你中枪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
  理财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在理财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些误区,这十大理财死穴你中了几条?
  理财很重要,但随着理财产品的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选择增加的前提下,不少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很多风险。尤其是当下国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人,从众盲目心理过于严重,刚起步理财的他们,大多数时候都走入这些死穴。
  涨时多赚钱,跌时不亏钱,可谓众投资者皆期许的美好愿望和梦寐以求的终极投资水平。
  理财很重要,但随着理财产品的丰富,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选择增加的前提下,不少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很多风险。尤其是当下国人,从众盲目心理过于严重,刚起步理财的他们,大多数时候都走入这些死穴。
  死穴之一:投机炒股
  中国市场在最近13个月中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彰显出这个独特投资者群体行为的“滚雪球效应”。上证综合指数在最近1年中大幅飙涨了150%,但在短短的三个交易周多一点的时间里暴跌了30%。
  当市场一路涨升时,国家一直引导着投资者队伍一路前行,政府希望中国股票的估值大幅上升。更高的股价也有助于中国的国有企业降低负债水平,因为它们可以将自己持有的股票卖出偿还借款。
  投资者进入股市,根本目的当然是要赢利,要使财富增值。但股市中有“7赔2平1赢”的规律,这么多人赔钱,不能不说是这一规律使然。为什么这么多投资者不懂或不相信这条规律?
  原因有多种,重要的方面是心理上本能的偏误在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股市幻觉又强化并放大了人们原本就有的行为偏差。
  “股市有风险”,不是说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的散户,炒股时不该有一点儿“投机心理”,但“投机心理”还是少一些为好。
  如果说,一段时日,股市上“一路飘红”,大爷大妈们便“蜂拥而至”,而一旦风吹草动便“仓皇出逃”,这样的“投机”,十之八九会“血本无归”的。
  毕竟,“市场大鳄”,他们“经验丰富”,往往瞅准机会,“快进快出”而“赚了就跑”,那样的功夫,一般中小散户是难以学来的。
  很多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只看到人云亦云,很少看到真正有人能静下来思考股市的风险究竟在哪里,如何规避。很多人认为,在你没有找到规避股市风险的办法,没有找到好的指路人之前,最好不要进入股市。
  此外,在股市一定要用自己合法的闲钱、并且以投资的心态去操作,绝对不能像赌徒一样。
  小贴士
  先多熟悉股市的游戏规则,然后再做好资金管理,在股市调整的时候可适当的进入,然后在上涨到有一定的利润时要果断坚决卖出,不要贪婪,贪字到最后只得一个贫。记住:永远要先保住本金,再盈利。
  死穴之二:买房保值
  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
  中国已经实行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终结房屋价格上涨的最强有力的杀手,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钢需”,可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数量逐年减少。
  事实上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
  十年后“独一代们”也长大成人了,这些“独一代”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的房屋将达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请问“独一代”如何消耗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卖吧?可是指望同为“独一代”的同龄人互相“接盘”无疑是天方夜谭!
  小贴士
  鉴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将不会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几十年房奴的人等来的将是房屋的贬值。
  死穴之三:盲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很多买过理财产品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买之前理财顾问说的天花乱坠:“怎么可能赔本呢?”
  但是一旦亏本了,银行就不认账了,于是双方产生了很多纠纷。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没有明确谁是风险承担主体。
  投资者认为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就是到期自己能得到的实际收益,而且还有银行做“隐形担保”;但是银行却认为按照协议规定,产品投资风险应该是“买者自负”,和银行没有半毛钱关系。
  于是问题来了,亏本了算谁的?确实一般的商事行为都遵循“风险自担”的原则,但是金融产品不等同于一般的产品呀。所以银行本身就应该担负着评估客户风险承担能力的责任。
  一般人可以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西瓜,但是正常人能在两分钟之内学会怎么挑理财产品么?
  遗憾的是很多银行在卖理财产品之前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承担评估,也没有帮助客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
  徘徊了好久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在7月上旬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终于“破5”了,一个月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跌入了“3时代”。
  根据普益财富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周报,在7月25~月31日期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80%,较上期减少4个基点,而且据说这种跌势还将继续&&
  很多人看到股市的惨状就把自己的钱从股市里面抽出来放到银行买理财。但是亲爱的们,整个金融市场 都是彼此相关、互为因果地。买理财的人一多,理财很有可能会傲娇地降低资产端的预期回报率啊,而且理财收益率也可能继续出现大幅下调&&
  虽说有的时候理财产品亏了也不能全怪银行,天要下雨,理财产品要亏,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是银行的错就打打官司,让银行承担损失;不是银行的错也就算了,谁让自己识财不明。但如果既不是银行的错也不是自己的错,而是银行员工的错呢?就麻烦了。
  之前某大型银行出现了700多万的飞单事件,就是因为理财经理忽悠顾客,最后某银行把涉事员工开除了,但是投资人损失的700多万谁来补?
  综上所诉,银行理财,你长点心吧!
  死穴之四:买保值
  黄金曾经作为世界货币流通的,目前依然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同时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目前,随着黄金价格的升降起伏,黄金投资也逐渐成为个人理财投资的热门。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很多人都鼓吹黄金能够保值,所以在去年一轮黄金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国大妈们疯狂抢购黄金的场面。那么,黄金真的能够保值吗?
  加拿大皇家银行投资部风险管理顾问陈思进认为,在中国,由于黄金保值之说占了上风,为防止通胀使资产缩水,人们投资金条和纸黄金,黄金又飞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每当危机来临,惊恐财富流失的心理,促使人们听信国际炒家把金钱投入黄金,以为握住了金子就留住了财富。
  很多人以为买黄金能抵抗通货膨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间,金价共上涨271%,年均6.77%而已。如果再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投资黄金的年化回报仅为3.33%,与长期的通胀率无大异。
  100年前五两黄金就可以在上海买栋石库门。按黄金猛涨到每盎司1000美元来计算,五两黄金相当于80盎司,也就是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5万元,这哪够买石库门?
  也许你听到很多人说黄金的价格会飞涨到多高,但必须注意,黄金从来不是用来对抗通货膨胀的,而是用来对抗贬值的、失去信用的货币的。黄金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产生利息。
  当通货膨胀到了下半场的时候,政府开始加息,不能生息的黄金吸引力会下降,价格就会下降。
  不过,炒作黄金的现象,倒是应了一句老话:“Oneman&strashisanotherman&streasure”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
  就在中国人排队抢购黄金的同时,作为全球三大金融机构之一的国际货币组织IMF和俄国,趁金价高位大手笔抛售黄金。想一想,如果黄金真能在三、五年内涨到美元一盎司,难道他们都是傻瓜,丢掉生金蛋的鸡不要?
  死穴之五:所有资金全部存银行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无论是资质经历丰富的80、70后,还是正在白领岗位奋斗的90后,几乎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一定的储蓄资产,即使不多,也会有余蓄。但绝大部分人却是把钱存在银行,享受稳定、微薄的利息,但是把钱存在银行真的好吗?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银行是国企保障,稳定有收益。但是,相信近几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现象屡见不鲜,你的钱放在银行所得利息真的快得过通货膨胀吗?
  两会期间,政府给出将2015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的指标,这意味着,1万块钱放在银行一年利息是225元,而结合当年的通货膨胀,实际上1万块只相当于9700元,所以你实际上存在银行的钱还比不过通货膨胀。
  利率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就曾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两种职业歌女和医生,假设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一生中得到的总收入相同,那么,对于一个对钱很看重,哪里收入高就去哪里找工作的年轻人,他该选择哪一个职业呢?
  先看歌女:貌美年轻时,收入特别高;当年龄往上跳,收入便下降;人老珠黄时,再无人问津。再看医生:求学时,收入是零或负数;做见习医生时,收入较低;30岁后,经验不断增长,病人数量慢慢增长;40岁后,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收入越来越高。
  如果想获得更多的钱,年轻人应该选择将未来收入折算成当前的现金价值后,收入总额最大的那种职业。涉及到未来的钱,自然就得将利率考虑进去。利率高,对于吃青春饭的歌女有利;利率低,对于大器晚成的医生有利。
  利率高的话,早期收入较高的歌女就可以将钱存进银行,这样若干年后,就能得到更多的钱。利率低的话,对医生没什么影响,对歌女却有影响,因为她以后的生活没有了保障,相比较而言,医生这行比较得利。
  不要以为利率一直是正数,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还会产生负利率。负利率是指把钱存进银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货币本金不仅没有让自己增值,反而贬值了。
  当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付出利息回报是天经地义的事。假设银行在某年设定的一年定期利率是3.5%,而这一年因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了10%,这就相当于货币贬值了10%。这样一来,虽然银行如约付出了利息,但在货币贬值的影响下,把钱存在银行里不赚反赔了。以上就是负利率产生的全部过程。
  负利率将会对人们的理财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面对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将钱放在银行里已经有些落伍。
  死穴之六:把买当成投资理财
  近年来,市场上有关“投连险、分红险”之类的理财产品,看上去很诱人,似乎回报很高,迷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但实际上,如果你是为投资分红才去买这类保险,那你真是傻到家了。保险就是保险,只要其实现特有的保障功能就已发挥了作用。
  对消费者来讲,保险不是储蓄,不是投资,而应是保障。天津分公司理财经理认为,回归保障才是保险之本,只有回归保障,保险产品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本质上的强大功能,才算是一个好的产品结构。
  保险就像一个金字塔,最下面的那层就是保障,它解决的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把这层做结实了,才可能往上面搭建。
  理财专家认为,投资保值等业务是寿险的延伸业务,在收益率方面具有较大可变性,而对意外死亡、重大疾病等基本生存的保障才应该是每个投保人的“第一张保单”。
  一个成熟的保险业内人士给自己买保险,会把50%以上的投入放在基础保障类产品上,而绝不是投资功能类产品。
  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的保费一般比较昂贵,对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合适,在金融环境动荡时,更可能出现保费断供的危机。
  商业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拿所有投保人的钱去再投资赚钱,保险公司是最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它的钱都是老百姓的,它自己只有一块牌子是没有资金的。
  80年代中期,一商业保险公司向一个市民推荐一款商业保险,说等到2015年退休后,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币的保险金。
  当时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是很值钱的。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
  不要说到2015年,就是现在在深圳,这50元还不够到保险公司领保险金办手续的打的费用。有钱买投连险不如自己去买股票。
  死穴之七:把“定投基金”当成投资理财
  基金定投产品的本质就是体现在“长期投资摊低成本、积少成多复利增值”的功能上,是在分享中国经济的果实,而不是短期牟取暴利。
  由于投资者选择以固定时间、固定金额投资某只基金产品,由基金托管人即银行为投资者自动完成基金申购的理财方式,所以,即使基金净值短期出现暴涨暴跌,投资者也将获得一个平均值,可以较为稳定地获取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
  而且在市场震荡波动期,基金定投可以让投资者避免选时选点的烦恼。不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它都会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
  当基金净值上升时,买进的份额较少,而在基金净值下降时买进的份额较多。长期累积下来,成本及风险自然会摊低,收益也就增加了。
  不过,把“定投基金”当成投资理财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有的老百姓把每月的工资被人忽悠到去做基金定投。有些人认为这是最典型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投资理财”懒人行为。
  基金的本质是基金公司拿你的钱去赚钱,拿你的钱去投资,去炒股炒房,他们赚了就给你分一点,亏了你自己扛着。
  如果你真的有想长期去买基金的意识,还不如自己去多花点时间,找个好老师,研究一下股市。然后采用“基金定投”的理念去买一支股票,越跌越买,长期买入。有利润就出来一部分。
  原理很简单:自己去买股票至少还知道钱是怎么赚的怎么亏的。
  死穴之八:按教科书理论投资理财
  这几年各类投资理财书刊汗牛充栋,但真正有价值的、有实用操作且简单可行的方法几乎没有。
  经常有读者要专家推荐什么书之类的,生活中确实也有很多老百姓喜欢买一些投资理财的书来看,以为可以从中找到投资理财的秘诀,其实这是最不靠谱的。
  可以发现,中国目前还没有一科真正有价值的专业的投资理财学科,可以让每一个老百姓学到投资理财知识的。
  倒是让这些专家专家学者的书卖了一个好价钱。原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不可能有通用的投资理财书籍,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照本宣科会害死人,反而走进一个误区。
  更现实的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方法也就不灵了。
  所以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看100本书,不如你自己去实践和向有实际操作经验教训的人士虚心学习一次,和他们做生活中的朋友不断学习。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死穴之九:迷信专家学者
  这几年,很多老百姓有了投资理财意识后,经常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一些企业、机构也纷纷做起了这类生意,搞一些投资讲座,理财讲座等等。
  但这样的免费讲座到最后,常常变成了变相的产品发布会,无形的产品推销会,一些听讲座的百姓迷迷糊糊就购买了他们的产品,被他们发展成了会员。
  解穴理念与方法:尽量不要去参加这类活动,否则被人卖了还要帮对方数钱。真正懂投资的人会明白,其实免费的东西到最后常常是最昂贵的。可惜的是很多老百姓竟然连这最基本的投资理财第一课都不能迈过。
  道理非常简单:即使你花钱聘请专业理财顾问都不能保证你投资理财就一定能获得收益赚钱,免费的还能让你赚钱?!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展,很多普通老百姓开始越来越关注经济,关注投资理财。
  于是,各类形形色色的专家学者开始粉墨登场,有的出场费到了几万10万一次,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言论。但听的老百姓依然是云里雾里,没有实际操作帮助。
  大家发现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只是象牙塔里的理论人士,可能理论上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却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经验,其作用可能还不如一个在市场第一线有经验教训的业务员有价值。
  原理很简单:真正投资理财赚钱的人是没时间整天讲课出书的。
  中国的专家学者都是为某个小利益群体代言的。中国人要学会分辨真伪。多和有实际投资理财经验的市场第一线老业务人员接触,和他们做朋友,至少可以让你学到更多实际的经验,避开风险。
  死穴之十:透支信用卡来投资
  最近理财论坛里有不少人在分享信用卡投资技巧,一些网贷平台也声称可以利用信用卡天的免息期进行透支理财,以此吸引更多投资者。不过,这种收益真的是那么容易赚来的吗?
  每个人的每一张信用卡的交易动态、等等信息都在银行的监控范围之内,你以为你利用了它的免息期套用它的资金获取收益的方法十分精明。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过程可能在短期内让你“无本生利”,但背负长期的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个人信用风险。
  使用信用卡投资网贷平台的投资人会在记账起始日几乎使用完信用卡全部的额度,资金使用在同一个地方,并且每个月规律性地如此操作这类消费行为会被银行监控到。
  一般银行对此重则会认定为恶意信用卡套现停止该用户的信用卡并发出警告,轻则会采用逐步降低用户额度的方式来变相惩罚,并且会在央行征信中心留下不良记录。
  另外就是PP平台本身的安全问题。如果平台能够按时归还本息一切都好说,万一平台出现问题不能按时归还本息,到时候投资者需要额外一笔资金来率先偿还信用卡。
  毕竟,信用卡一旦出现逾期记录以后无论是买房贷款还是其他方面都可能对个人信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用信用卡来进行投资的风险很大,如不是对市场有着十分的把控能力,还是不要套用信用卡里的钱来进行投资为好。
本文相关推荐
16-03-2216-03-2316-03-2416-03-2516-03-2516-03-26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今日热点新闻网所有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今日理财产品
没有找到 今日理财产品 的相关文章!
今日理财产品 论坛热贴
没有 今日理财产品 的相关贴子!
今日理财产品 相关专题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 09 : 00 - 21 : 00 )
Copyright (C) 2015 你我贷() 版权所有;杜绝借款犯罪,倡导合法借贷,信守借款合约
关注你我贷官方微信我今天买了金钥匙汇利丰!第一次买理财产品!风险是进取型的!进取型是什么风险!_百度知道
我今天买了金钥匙汇利丰!第一次买理财产品!风险是进取型的!进取型是什么风险!
R2,买之前慎重、进取型,进取型理财属于银行理财产品中风险较高的。进取类是R4。谨慎型、稳健型你好、R4的评级、平衡性、R3,分别对应着R1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理财产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揭秘线下理财之五宗罪 警惕这五招可避开九成九的风险
相信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被一家名叫中晋资产的理财平台刷屏了。没错,在我们还没消化完“快鹿系”的兑付危机时,网贷行业再现一记晴天霹雳。这家百亿级理财平台因涉嫌非法吸储和集资诈骗被警方立案侦查。据统计,中晋总投资额超340亿元,涉及投资者13万。
据报道,就在不久前,中晋核心层20人左右本计划包机经香港飞往意大利,参加一名公司高管的婚礼,但行程无法完成,“被堵了回来没能出境”,疑似高管层已被边控。
e租宝、大大集团、鑫琦资产、盛世财富、金鹿财行,再到今天的中晋资产,一连串的兑付危机,一连串的关门跑路……这些问题平台不知毁了多少人和家庭的财富。
而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随时可以引爆的地雷。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人,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擦亮眼睛,甄别优劣,不做下一个被骗的投资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出现问题的平台都一定的共性:高息诱惑、明星站台、高速扩张…。虽然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但是起码可以让我们避开一些避开99%的雷。
1、高息诱惑
其实不难发现,在这些问题平台的宣传中,往往只是大肆宣传高额投资回报,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风险警示。
据悉,中晋资产曾经推出去的一款理财产品收益高达40%,更离谱的是不能赎回本金。一位网友的分析小融觉得很有道理:40%年化+销售提成20%+管理层提成20%+营销费用其他摊销20%=100%本金,同学,你的本金已经木有了。
再来看看鑫琦资产,公开资料显示,鑫琦资产以发行所谓“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名义募集资金,向投资人承诺13.2%以上的收益。以鑫琦资产发行的“房益宝”为例,按照月收益2%计算,年化收益最高可达24%。
武汉财富基石,被誉为华中地区最大线下理财公司,当时的宣传语是“8%—19%,保本保息”。
今年2月,长来财富4亿资金难以兑付,其资金均来自线下理财,收益率高达16%。
再来看看盛世财富,多位投资人表示,之所以选择投资盛世财富,是因为其给出的利息比较高,年化收益达到17.8%。
有机构报告称,在e租宝90多万投资者中,90%以上都是不懂互联网金融的大爷大妈。而吸引他们来的理由却是看起来眼花缭乱,一句话就是“高息”。
投资理财中最基本的常识是高收益对应高风险,你惦记人家的高息,人家惦记的可是你的本金!以后,再遇到打着高息口号,宣传着保本保息的平台,一句话:躲远点!
2、明星站台
现在这个社会,有两种东西万万不可信!一是央视广告,二是明星代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找明星进行合作代言成了一些平台宣传的手段。然而有了明星代言,平台就可信了吗?有明星代言平台的实力就牛逼了吗?显然不是,这些明星在代言之前可能连自己都没投资过,更谈不上去了解这些平台背后的风险了,他们看到的只是那笔可观的代言费。
还记得被曝陷19亿兑付危机的鑫琦资产理财公司吗?它的代言人正是“皇阿玛”张铁林。有意思的是,张铁林正式担任鑫琦资产形象大使的时候,公司还特地开了个新闻发布会,主题叫做:皇上驾到,一言九鼎。
只想问一句:皇阿玛,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的女儿的结拜姐妹、你的儿媳妇小燕子给你解释过的“一句话9个香炉”吗?
无独有偶,在明星捆绑宣传上玩儿的同样溜儿的还有去年的那颗大雷e租宝。唐嫣、李湘、瞿颖、钟丽缇、胡静五大女星通过微博发声“缪斯时代来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当然是啪啪打脸。你问我“缪斯时代”是什么鬼?“缪斯时代”实则“e租宝”推出的文化投资居间服务平台,噗。
前两天深陷挤兑风波的金鹿财行,上海电视台主持人陈蓉不仅是金鹿形象大使也是金鹿财行的股东,并有郎咸平专家担任首席顾问。
再来看看今天的中晋资产也有相似的套路,此前,中晋资产曾冠名上海著名的电视节目《相约星期六》,九球天后潘晓婷正是其形象代言人。
记住,有明站台不代表这家公司就牛叉,真正有实力的平台应该把精力和钱放在风控、运营上,而不是找几个明星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理性的P2P投资者,在选择一个平台前,要全面地了解其背景、模式、风控等问题,而不是看见明星就深信不疑的往里砸钱。
3、高水平的员工薪资
如果看到那些所谓的理财经理、理财顾问在朋友圈“炫富”,那这样的平台十之八九就是骗子了。
在中晋资产爆雷的同时,一名中晋员工在朋友圈晒发钱的照片也跟着火了。
有过银行工作经历的同事告诉融360小编,此美女怀里抱着的钱应该有73万。前不久,这位美女顾问还在朋友圈里炫耀公司签约送金条、送豪礼,排队等候享受哈根达斯冰淇淋的待遇……
融360小编我就想问一句,你们是不是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销售都能拿到这么高的提成,这家公司的运营成本该有多高?盈利能力是有多强?在90%的P2P平台都没实现盈利的背景下,真的难以想象。也许真的就像网友猜测的那样,那些钱其实都是投资人的本金。
如此财大气粗的平台不止中晋一家。据媒体报道,此前,大大集团也是主要靠“高薪”吸引员工,几乎无学历要求,底薪在元之间。很多人受到诱惑,前去应聘。不过,诱人的“高薪”背后,是疯狂拉业绩的要求。在大大集团内部,有着“有钱就能提前转正,投钱就能尽快升职”的说法。
4、“挥金如土”的扩张方式
出于业绩和交易规模的压力,不少平台通过疯狂建立线下销售网点的方式来抢占投资人。
比如,去年出现问题的e租宝和大大集团,就是线下疯狂扩张的典型案例。大大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截至去年10月,该集团已在全国开设23家省公司、4家直辖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这是大大集团内部激励员工的名言。
从百度地图中搜索快鹿旗下的当天财富会发现,上海区的线下门店多达28家。
此外,这类公司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装修豪华、气派、洋气、上档次,有的理财公司装修甚至和银行一个标准。
此外,除了大量铺设线下门店之外,他们还擅长实行人海战术。
e租宝出事之前,融360小编每天都能在地铁附近都能看到e租宝的线下推广人员,人手一份传单,满大街发放。今天,在马路牙子上,超市里,小区门口,无处不在的P2P金融理财业务员在用“亲,我要送你钱”的口吻招揽生意。一些销售人员为了招揽投资者,什么无底线的宣传都用上了,“100%保本保息”、××银行信用担保、实力非常牛叉…,然后送一些抱枕、食用油、洗衣粉之类的小便宜。一些对对金融知识不怎么懂的投资人,尤其是大爷大妈们就很容易信以为真。
其实,公司门店多,装修气派并不代表公司实力就牛叉,这些机构看似高大上,实际很可能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这些平台的理财信息、资金去向都极其不透明,投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被公司老板拿去干了什么。而至于那些推广人员,他们才不会管你的投资有没有风险,对于他们来说,你就是行走的“提成”。
5、专门盯着老年人
数据显示,中晋资产事件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其中60岁以上投资人就超过2万。更夸张的是e租宝,老人占比高达90%,90万的投资中,将近80万都是老人。
据悉,目前汇总所有网贷平台的投资者,三分之一的用户集中在30到40岁,而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还有近6%的投资人,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
老人不懂太多的互联网使用、对金融产品一知半解、追求高收益、风险意识低,这些都成为他们的软肋。再加上老人本身接触的信息有限,但对电视广告、线下门店的宣传却信任度颇高。那些理财公司楼多高,办公环境多好,老年人是很吃这一套的,所以很容易的就砸真金实银进去,进去棺材本就赔没了。融360小编每次看到这种老人投资理财被骗的消息,都感到唏嘘,我们年轻人被骗了钱还可以再挣,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赔进去的都是一辈子的血汗钱。
其实,老人容易受骗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后,孝顺父母就要看好他们的血汗钱。毕竟,“摔倒了再爬起来”这句话,很多时候不适用于老年人。
倒闭、跑路、庞氏骗局、非法集资……2016年,互联网金融、线下理财“春”雷不断,投资人血本无归的噩梦不断上演,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骗子玩儿着击鼓传花的游戏,拿着投资人的钱肆意挥霍。融360小编能做的,就是一遍遍的提醒广大投资人,记住这些血淋淋教训,不要让友谊的船说翻就翻,投资的钱说没就没。
关键词阅读:
24小时论坛热帖
还在为收养了孩子,却无法为孩子上户口而发 ...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今年起在部分省份逐步加大 ...
南昌新闻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理财风险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