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差额计算进出口差额吗,怎么算呢?

国际金融第02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章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国际金融学的基础。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对外经济联 系的货币记录的账面表现——可以用作学习和研 究国际金融的起点,有助于从一国的角度来理解 国际金融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国在 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二、定义的解释
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对外往来的内容,即一国居民 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是个事后的概念 经济领土由一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对我国来说,主要包括: ◆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 ◆位于国际水域,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 和专属经济区 ◆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如驻外使、领馆等 ◆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 居民和非居民 只有居民(resident)和非居民(non-resident)之间的 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
居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 概念,而居民则是一个经济概念。
imf作了如下规定:自然人居民,指那些在本国 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 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 民,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非 盈利团体和企业。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所在国居民。
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任 何国家的非居民。 经济学上的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 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与之相对 应的是存量, 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存量与流量的划分,对于理解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关 系及其特征和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财富与收入这两个经 济 变量中,财富就是一个存量,它是某一时刻所持有的财产; 收入是一个流量,它是由货币的赚取或收取的流动率来衡量 的。存量与流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存量又 归于流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经由流量而发生变化。 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分 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 及其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流量分析则是对一定 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动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 分析。在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中,既可以从存量着手,也 可以从流量着手。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
一个国家对一定时期内该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 行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记录,以货币为计量 单位、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编制出 来的会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 构和总体情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编制所采用的概念、准则、 管理、分类方法以及标准构成都作了统一的限定。 1、特定帐户分类 国际收支账户可分为三大类: (1)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2)资本与金融账户(capital account and financial account)(3) 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 account) 1、特定帐户分类特定帐户分类:(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 特定帐户分类:(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 :(第五版货物国 际 收 支 帐 户经常账户服务 收入 经常转移 资本转移 资本账户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直接投资 金融账户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官方储备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 1、特定帐户分类特定帐户分类:(第四版《国际收支手册》) 特定帐户分类:(第四版《国际收支手册》 :(第四版货物 经常账户国 际 收 支 帐 户无形贸易 单方向转移 长期资本流动含服务、收入 含经常转移、资本转移 含直接投资以及证券投资与其他投 资中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部分 含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中偿还期限 在一年以下的部分资本账户 短期资本流动 储备账户 错误和遗漏账户 官方储备 (1)经常账户 )经常帐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 为进行记录的帐户。 – 货物(goods) 货物(goods) 货物项目下主要记录因商品进出口而发生的收支, 亦称为“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收支”。此 项目记录了一国的商品进出口情况,往往是一国 经常项目乃至整个国际收支中最大的项目。(注意统计上的f.o.b和c.i.f之分) 服务(service) 服务(service) 服务项目主要记录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提供服 务或接受非居民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收支,又称 “无形贸易收支” (invisible trade)。包括:①运输; ②旅游; ③通讯服务; ④建筑服务; ⑤保险服务; ⑥金融服务(银行业、证券业); ⑦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⑧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⑨其它商业服务(经常性租赁、转手手续费等); ⑩文化和娱乐服务(音像、图书馆服务等)。 收入( 收入(income):反映因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在国际间 的流动而引起的要素报酬收支。下设非居民雇员 报酬和投资收益两个子项目: ①雇员报酬:支付给季节性和短期性的非居民 工人的报酬,如工资、薪金、其它福利。 ②投资收益:记录因拥有对外金融资产或负债 而产生的收益收支。如股息、利息、利润收入等。 经常转移( transfers): 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 指商品、劳务等实际资源或金融资产 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转移之后,并未 得到对等经济价值的补偿,又称“单方面 转移”或“无偿转移”。分为:①政府的经常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间的经济 援助(现金、物资等)、军事援助、战争赔款、 政府向国际组织定期交纳的费用等。 ②私人的经常转移:主要包括侨汇、捐赠、退 休金等。 (2)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 行记录的账户,反映了国际资本流动。 – 资本账户 capital account): 资本账户(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子项目: ① 资本转移:包括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同固定资产的收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索 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投资捐赠。 资本转移与经常转移的区别主要在于:经常转移经常发生, 但规模较小;资本转移不经常发生,但规模较大。②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非生产资产:非生产创造出来的资产,如土地、地下资产。 非金融资产:主要指一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版权、商标 权、经销权等。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金融账户(主要记录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增减变化的交 易。具体包括: ①直接投资:投资者对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 益及管理控制权。 ②证券投资: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进行的投资。 ③其他投资: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 未包括的金融交易。诸如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 应收应付款等。 ④储备资产:一经济体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来调节国际 收支的资产。 (3)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置的、以抵 消借方或贷方余额差额的一个项目。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渠道复杂——海关、银行、企业、商业 部门、交通部门等等; – 资料不够全面——民间交易、走私交易很难统计; – 资料本身不够准确和真实——为逃避税收、外汇 管制,伪造统计数字,保密需要等。 2、复式记账法 、 采用复式记账法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 相等。
运用复式记账法的三个要点:– 任何一笔交易的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 个方面。 – 借方记录资金使用;贷方记录资金来源。 – 将各个科目的记录汇总后,正余额意味着顺差, 负余额意味着逆差 2、复式记账法 、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簿记方法,即以贷方、借方、差 额的形式记载。
记入贷方的项目有: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收益的收入(包 括应收收入)、接受的捐赠、对外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 加。
记入借方的项目有: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的支出(包 括应付的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捐赠、对外资产的增加 和负债的减少。
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是相等的, 其净差额为零。 3、记账货币 、– 为了使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各种交易间具有记录 和比较的基础,在记账时通常采用将多种货币 折算成同一种货币的做法。这时所使用的货币 被称为记账货币或记账本位币。 –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时,以不同货币结算的 对外交易须要按记账货币和具体交易货币之间 的汇率折算成记账货币。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实例 1. 记帐实例: 记帐实例:例1.a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出口收 1.a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 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 入存入海外银行存款帐户。 入存入海外银行存款帐户。 借方:金融帐户—银行存款 借方:金融帐户 银行存款 贷方:经常帐户—货物出口 贷方:经常帐户 货物出口 100万美元 100万美元 100万美元 100万美元例2.a国居民到国外旅游花销30万美元,费用从该 2.a国居民到国外旅游花销30万美元, 国居民到国外旅游花销30万美元 居民的海外银行存款帐户中扣除。 居民的海外银行存款帐户中扣除。 借方:经常帐户 服务支出 借方:经常帐户—服务支出 贷方:金融帐户 银行存款 贷方:金融帐户—银行存款 30万美元 30万美元 30万美元 30万美元 小结 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的原则具有特殊性– 借方项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 产增加和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 贷方项目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 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个账户汇总时,可能会产生贷方与 借方数字不等的情况。其差额被称为顺差或逆差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等于零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帐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 济行为,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之间密切联系。
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了解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概 况。国际收支平衡表重要的统计工具和政策分析工具。 三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从复式记账法的角度来理解国际收支平衡 表——整张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是平 衡的。在理论上,经常账户余额和不包括储 备资产在内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应该就 是储备资产的变动额。
从国际收支的结构来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 —可以知晓一国各个项目顺差或逆差的来源。
考察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的经济意 义——可以理解一国货币政策、经济政策乃 至政治政策制定的基础。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一、国际收支中的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按照交易发生的动机分类: –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 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润等动机而 进行的交易。 – 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 指为调节或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又称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
国际收支差额: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 差额为零时,称为“国际收支平衡”;
差额为正时,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
差额为负时,称为“国际收支逆差”。不平衡
自主性交易一般很难自发平衡。因此, 从理论上看: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实际上指的是自主性交易不平衡。 由于在统计上和概念上很难精确区分 自住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所以,按 交易动机识别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方 法只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具体衡 量国际收支不平衡还需要对不平衡口 径进行定义和分析。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被作为对外开放经济运行良好 的指标;国际收支不平衡则被作为政策调整的重 要对象。 现实的做法应该是:既要依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 总量定义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也要按照国际收 支不平衡的结构口径进行政策决断。 口径的选取要考虑到统计的可能性和一国的具体 特点。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结构口径主要包括: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结构口径主要包括: 贸易收支差额(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贸易收支差额( trade)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balance)
基本账户差额(basic account balance) 基本账户差额( balance)
综合账户差额(overall balance) 综合账户差额( balance)
外汇收支差额(forex account balance) 外汇收支差额( balance)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1、贸易收支差额
贸易收支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 贸易收支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
贸易收支可以近似地代表某些国家的全部国 际收支; 际收支;
贸易收支情况能综合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 贸易收支情况能综合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 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状况; 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一国产业 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和竞争能力。 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和竞争能力。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综合反映了一国的进出口状况及第一产业、 综合反映了一国的进出口状况及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因而 被广泛使用,并被当作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 被广泛使用, 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用来衡量各成员国的一个 重要指标。 重要指标。 3、基本帐户差额
基本帐户差额是经常账户和长期资本账户 所形成的余额。 所形成的余额。基本帐户差额具有两方面 的分析作用: 的分析作用:
(1)通过分析基本帐户余额可以看出一 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 发达程度, 发达程度,对一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 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 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
(2)资本和金融帐户和经常帐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资本和金融帐户和经常帐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 所以资本和金融帐户的余额可以折射出一国经常帐 户的状况和融资能力。 户的状况和融资能力。
资本和金融帐户与经常帐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随 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逐渐发生了变化:– 资本和金融帐户为经常帐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 资本和金融帐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帐户决定,并为 经常帐户提供融资服务了。 – 资本和金融帐户与经常帐户的融资关系中,债务和收入因 素也会对经常帐户产生影响。
4、综合帐户差额或总差额 、 综合帐户差额是指经常帐户与资本和金融 帐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 帐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帐户所构成的余额,也就是将国 其他投资帐户所构成的余额, 际收支帐户中的官方储备帐户剔除后的余 额。
贸易差额=货物收支差额
经常帐户差额=货物收支差额+服务收支差额+ 收益项目差额+经常转移收支差额
基本差额=经常帐户差额+长期资本项目差额
综合差额=经常帐户差额+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不包含储备资产变动额)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资本帐户差额+金融帐户 差额
由于综合账户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向变动, 所以可以被用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造成的压 力。
政府可以视综合账户差额的情况,动用官方储备来 维持固定汇率制度。
综合账户差额比较综合地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的 状况,是全面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
5、外汇收支差额 涉及货币支付的交易,意味着外汇的收入和支 涉及货币支付的交易, 出,它构成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和需求。 它构成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和需求。
外汇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到官方外汇储备的变动 和汇率水平的变动, 和汇率水平的变动,外汇收支被当作衡量一国 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6、国际收支不平衡口径之间的关系 、 和选择① ②贸易收支差额(有形货物收支) 贸易收支差额(有形货物收支) 经常账户差额=①+无形货物收支、 经常账户差额 ① 无形货物收支、 收入、 收入、经常转移 基本帐户差额=② 基本帐户差额 ②+长期资本流动 综合账户差额=③ 综合账户差额 ③+短期资本流动1234③ ④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临时性不平衡 指由短期的、非确定的或偶然因素引起的 国际收支不平衡。
特点: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 有可逆性。
2.结构性不平衡 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 及其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特点: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当国际市场需求变动时,一国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动滞后或困难引起的国 际收支失衡。 – 第二层含义——由一国进出口商品面临的特定 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特点所致的国际收 支失衡(前者例如欧佩克国家,后者例如发展 中国家)。
3.货币性不平衡 指一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引起国 家物价水平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特点:国际收支失衡由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变化引起。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过高,则国 内物价水平上升,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 升,经常收支恶化,国际收支恶化;反之 亦反。
4.周期性不平衡 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 平衡。
特点:当一国经济衰退或萧条时,进口需 求下降,经常项目会顺差;但因投资前景 暗淡,资本流出增加,资本项目会逆差。 因此不能简单判断国际收支的失衡方向。 而当一国经济处于繁荣期,经常项目会逆 差,资本项目则会顺差,整个国际收支的 失衡方向亦应综合判断。
5.收入性不平衡 通常指由于一国经济条件、经济状况的变 化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从而产生的国际 收支不平衡。
特点: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为引起一 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因素是多样的, 如周期性的、货币性的、出口上升或劳动 生产率提高等原因。所以,应对其失衡的 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
6.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 产生重要影响。
从实物角度: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 居民和外国居民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
从金融角度:一方面,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 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另一方面,在资金自由流 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 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 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会耗费大量的国 际储备,导致国内通货紧缩和生产下降;会 削弱该国货币和国家信用的国际地位;如果 逆差主要是由资本流出引起的,则会造成本 国的资金短缺,利率上升,从而使该国消费 和生产下降;如果逆差主要是由进口大于出 口引起的,则会导致本国开工不足,失业增 加,国民收入下降。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持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本币升值, 汇率下降,抑制出口,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 竞争力;会使国际储备大量增加,国内货币 供应量增加,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顺差主要 是由出口大于进口引起的,会减少国内生产 资源,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容易造成与主要 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 系的正常发展。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经常发生。有的国家发生的频 率高、程度较重,有的国家发生的频率低、程度较 轻;根据口径不同,同一个国家的收支差额的性质 也会改变。
当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是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 节,要视其对国内经济的其他变量的影响程度。
如果收支余额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比例在一个可以接 受的范围内,并且能够长期保持不再继续增长,那 么这种收支状况就是能够持续的。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只要经济维持增长,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一定程度 的国际收支差额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改善,或者, 在未来可以通过成本较低的调节而得到消除,不至 于对经济稳定造成影响。
特定的国际收支状况是特定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发展 阶段的反映。在收支顺差或逆差不至于危害到经济 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一定时期内的收支逆差或顺差, 可能比长时间的收支平衡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居 民福利的提高。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较优的选择。
但是,连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本国支付能力 和信用水平的下降;连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 本国将大量的实际资源提供给外国消费,而不增进本 国的福利水平。这些都会损害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采取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解,减少不平衡的程度或 改变不平衡的方向,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思考题: 思考题: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四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所谓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 失衡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 支的反作用过程。 1.货币—价格机制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价 格—现金流动机制。该机制主要是通过黄金流动和 物价变动两个杠杆来发挥作用。 (1)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
逆差:货币外流→货币存量减少→物价下降→ 出 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逆差减少) (2) 相对价格水平变动
逆差:货币外流→外币需求增加→本币贬值→出口 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逆差减少) 流程为: 2. 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下降, 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 降,从而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 流程为: (1)国际收支赤字 → 外汇储备减少→ 本国 货币供应量减少→ 利率上升→ 国内消费和投资支 出减少→ 国民收入下降 → 进口需求下降→国际 收支改善(逆差减少)。 (2)国际收支赤字→ 外汇储备减少→ 本国 货币供应量减少 → 国民为保持或恢复现金余额水 平,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 国民收入下降 → 进 口需求下降→国际收支改善(逆差减少)。 3.利率机制
流程为: 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减少→ 本国货币存量减少→利率上升→ 资本流出减少、流入增加→ 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国际收支改善。 4.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 (1)只有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才 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作用。现代经济中有多种因 素对其作用的实现起干扰作用。
(2)典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体制 下才能发挥作用。信用货币本位制下,货币当局可 通过货币发行量的改变国内货币存量,从而调节物 价和收入水平。
(3)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往 往以紧缩国内经济为代价,这会造成国内的就业、 产出下降,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和经济发展。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 政府出面,对市场进行干预,进而对国际 收支进行调解,所采用的手段基本上可分 为从需求角度进行的调节、从供给角度进 行的调节、融资政策以及各种政策之间的 搭配。 1. 支出转换型政策– 定义: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数量, 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 特点: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 国内商品和劳务上来。 – 作用手段: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 、直 接管制。 – 作用机制:直接或间接的降低出口价格,提 高进口价格,或改变进口品及进口替代品的 可获得性,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 不足:易引发别国报复,引起“汇率战”、 “关税战”等。 2. 支出增减型政策– 定义:改变国民经济中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 政策。 – 特点: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 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从 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 作用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作用机制:通过紧缩或扩张国内总需求和总支 出来改变经常账户收支和资本账户收支。 – 不足:很可能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与内部 经济目标发生冲突。 3. 融资型政策– 定义:融资型政策是指货币当局运用官方储 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消超额 外汇需求或供给,以对付国际收支的失衡(又 称融资政策)。 – 优点:迅捷。 – 不足:只适用于暂时性或短期失衡,不适合 巨额、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 4. 供给型政策 供给型 定义:指通过增加和改善总供给,以长期 改善国际收支的政策。
特点:从社会总供给方面考虑问题。
作用手段: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制度创 新政策等。
作用机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素 质(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高 级化来改善国际收支。
不足:时间长,见效慢。 5. 政策搭配(1)当我们考虑用什么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取 决于如下要素: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性质;
国际收支失衡时的国内经济结构和经济环 境;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之间的关系(要尽可 能实现国际收支均衡)。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控,要同时保持好内部 平衡和外部平衡间的关系,这比封闭经济条件下 的政策调控要难得多。 (2)互为可替代的调节政策搭配
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换型政策
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
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各种类型政策的作用 1 2 3 4 支出增减型 支出转换型 供给型 融资型 需求和支出增减 需求和支出方向转移 供给增减 中性 例:由预算赤字和货币宽松引起的货币性收支 失衡,可用下述几种方法调整方法一 (支出增减型) 减少预算赤字和收 缩货币供应量 方法二(支出增减 方法三(支出增减 型与融资型) 型与支出转换型) 1.减少预算赤字和 1.减少预算赤字和 收缩货币供应量 收缩货币供应量 2. 2.资金融通 2. 2.货币贬值结果:纠正国际收 结果:纠正国际收 结果:纠正国际收 支失衡的同时, 支失衡的同时, 支失衡的同时, 失业和社会动荡 可能引起失业增 可能引发的失业 程度较轻、但货 加、经济活动的 和社会动荡程度 活力降低、社会 较轻、但导致官 币贬值可能引起 动荡 外汇市场混乱和 方储备流失或债 务增加 未来的通货膨胀 6. 道义与宣示型政策 道义与宣示型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和行政手段之 外所采取的、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收支调节政策。
效果取决于:
(1)政府号召力和公信力的大小;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持续性有关。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和条件 弹性论
结构论 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 1. 弹性论 弹性论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 罗宾逊 弹性论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 (j.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 ) 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 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 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 及其对贸易收支 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 影响。 影响。
基本思路: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数量的变动。如 基本思路: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数量的变动。 果满足一定的条件, 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则货币贬值将通过国内外产 品之间、 品之间、本国出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 对价格变动,来影响本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 对价格变动,来影响本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 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1) 关于弹性的基本概念 ) 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 需求弹性: 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 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
供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 供求弹性: 分比之比,称为供求对价格的弹性。 分比之比,称为供求对价格的弹性。
进出口方面有四个弹性 – 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 –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 – 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 – 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 (2) 马歇尔 勒纳条件(marshall –lerner condition) ) 马歇尔-勒纳条件 ex+em>1 ,即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即为马歇尔 勒纳条件, 马歇尔 其实质: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进而数量。 其实质: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进而数量。 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当货币贬值后, 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当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 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它是本币贬值能带来国际收支 改善的必要条件。 改善的必要条件。 贬值与时滞反应—— ——j (3) 贬值与时滞反应——j曲线效应
现实经济生活中,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 现实经济生活中,即使马歇尔立,本币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变贸易收支, 本币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变贸易收支, 相反,短期内反而可能继续恶化。 相反,短期内反而可能继续恶化。 通常把马歇尔 -勒纳条件成立 勒纳条件 条件成立 情况下, 情况下,贬值 对贸易收支改 善的时滞效应 称为j曲线效应。 称为j曲线效应。 (见右图) 见右图)贸易收支逆差 贸易收支盈余贸易 收支 平衡t1 t2d 时间t c ba (4)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又称交换比价, 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 格指数之间的比例。 t=px/pm
贬值带来相对价格的变化,究竟是改善还是恶 化贸易条件,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sxsm>exem,贸易条件恶化 sxsm<exem,贸易条件改善 sxsm=exem, 贸易条件不变 (5) 弹性论的缺陷
对弹性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弹性论是建立在局 对弹性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 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 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 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 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 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经验告诉我们,一般而言,贬值或使一国的贸易 经验告诉我们,一般而言, 条件不变,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条件不变,或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贬值改善 国际收支的说法尚有待更充分的实证检验。 国际收支的说法尚有待更充分的实证检验。 2. 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 吸收论(
吸收论,亦称支出分析法,是以凯恩斯宏观经 吸收论,亦称支出分析法,济理论为基础,由亚历山大于1952年提出的。 济理论为基础,由亚历山大于1952年提出的。 1952年提出的
基本思路:国际收支差额由国民收入和国内吸 基本思路: 收(国内支出)间的差额决定,要想改善国际 国内支出)间的差额决定, 收支,必须相对地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 收支,必须相对地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 (1) 基本理论
假定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由宏观经济均衡收 假定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入等式:y=c+i+g+( ),整理得 整理得: 入等式:y=c+i+g+(x-m),整理得: (x-m)=y-(c+i+g) =y- c+i+g) (x-m)为贸易支出差额,以此作为国际收支差额 为贸易支出差额, 的代表, 表示;(c+i+g)为国内总支出, ;(c+i+g 的代表,用b表示;(c+i+g)为国内总支出,即 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 表示;由此, 国民收入中被国内吸收的部分,用a表示;由此, 即有: 即有: b=yb=y-a 上式为一会计恒等式。它表明, 上式为一会计恒等式。它表明,国际收支差额取 决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高低对比。 决于总收入和总吸收的高低对比。 (2) 政策主张 ) 吸收论所主张改变总收入与总吸收(支出)与边际吸 收倾向,即实施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用支 出增减政策来调节总收入,用支出转换政策来改变总 吸收,最终使总收入和总吸收相等。
吸收论认为,贬值要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必须 有闲置资源的存在;
吸收论认为,出口扩大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 时增加,只有当吸收的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贬值才 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 (3) 结论 )
吸收法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总支出)的相对关 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调节政策 的。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采取的是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就货币贬值效应来讲,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 入和国内吸收的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 影响的;
吸收论具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 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 3. 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
货币论的创始者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 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哈里·约翰逊(herry johnson)和他的学生雅各布·弗兰科 (jacob frenkel)。货币论的理论基础是货 币主义。
基本思路:从货币的角度考察国际收支失衡 的原因。认为,国际收支差额由一国国内名 义货币供应量和名义需求量的差额决定,要 想调节国际收支,必须调节货币供应量。 (1) 货币论的假定前提 )
第一,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 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第二,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 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第三,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 近世界市场水平。 (2) 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 一国名义货币需求为: md=pd·f(y、i)
一国名义货币供给为: ms=m·(d+r)
近似地,可将m省略,得:&&&&即: ms = d + r 因为从长期看,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故: md = ms = d + rδr = δm d - δd 上式即是国际收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
货币论基本方程式的含义:– 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货币供应量 过多或不足。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名义 货币供应量低于名义货币需求量;逆差,便是一国国内名义 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 – 国际收支的调节,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 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 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 要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 (3) 货币论的政策主张 ) 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性的。因 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 解决。 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指货币供应政策。扩张性的 货币政策可减少顺差;紧缩的货币政策可减少逆差。 本币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贸易和金 融干预等措施,只有当它们的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 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如果上述措施与国内信贷 扩张同时施行,国际收支可能非但得不到改善,甚 至会恶化。 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 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4) 对货币论的评价 ) 货币论认为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 数,货币供应对实物产量和收入没有影响的假定 前提是不尽切合实际的 货币论政策主张(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消除逆差) 的含义及其结果,都是以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 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 收支逆差。 货币论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区分 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从货币主义的角度为国 际收支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缺陷: (1)它将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颠倒了。
(2)它假定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又不影 响本国价格水平。
(3)它假定货币需求函数、实际货币需求相对 稳定。
(4)它未能注意到国际收支顺差与逆差的构成。
(5)它的基本政策主张有失偏颇。 四、国际收支调节中汇率水平的作用 国际收支会受到市场相对价格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在国际金融学的范畴内是引起相对价格 变动的最主要途径
汇率变动引发的两国相对价格变动,会改变两国的 供求状况和比较优势,最终改变国际收支的差额
汇率政策的单独作用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以 改善国际收支失衡 1. 汇率水平对贸易收支的调节 汇率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对贸易收支不平衡进行 调解。
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需要满足的条件:(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2)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要适应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 要求;(3)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可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 资源)。 2. 汇率水平对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调节汇率影响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两条途径:
(1)对实物资本品而言,本币贬值会导致长 期资本流入; (2)对金融产品而言,本币贬值会导致短期 资本的流入。 3. 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政策中的关键地位汇率的作用不只是能够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 还能进一步影响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相互关 系。 在国际金融学的范畴内,汇率问题是内部均衡 和外部平衡调节的重要手段 &&&&
15:34:30 14:55:42 14:41:54 17:35:45 15:40:00 12:03:07 12:03:06 11:26:36 11:16:24 09:51: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收支平衡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