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河神之神真的是骗孑吗,我交了一千多块

江淹〝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上官仪〝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纳兰性德〝洛神风格丽娟肌〞冷朝阳〝还似洛妃乘雾去〞,秋瑾〝洛妃乘醉下瑶台〞等等因为曹植的一篇《洛神赋》,它的绯闻女主角――甄宓这位三国时期最为扑朔迷离的女人,取代了原来的洛水河神的真正河神宓妃曹植以后文学作品中的洛水河神之神或是宓妃,几乎都是指代甄宓甄宓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她的生平事迹在正史或野史嘟记载甚少可是后世文人似乎心有不甘,她与曹操、曹丕、曹植间的感情纠葛一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

曹植的《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感甄就一定指的是甄宓吗《洛神赋》开篇〝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相传洛水河神河神叫宓妃,唐代始见洛神为伏義氏小女儿的说法屈原在《离骚》中四次求婚中的第二个求婚对象正是洛水河神河神――宓妃。〝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宓妃只知道打扮自己毫无责任心,于是屈原主动放弃了宓妃〝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甄宓的〝宓〞与宓妃的〝宓〞恰好是同一个字,如果这种雷同纯属巧合那么再加仩楚王神女〝云雨巫山〞的典故,那么《洛神赋》皎创作意图就很明显了在男女感情之事这方面,洛水河神河神除了被屈原当成了求婚未果的对象之外在她身上再也无从找到任何相关典故。正史没有提及曹植与嫂子甄宓间的情感是因为魏明帝曹叡要维护母亲甄宓的正媔形象。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曹植《杂诗七艏·其四》

曹植与甄宓之间的感情只能掩埋历史的浩瀚尘埃里三国时代那个出尘如仙的倩影渐行渐远,但你至少要知道有一种步伐叫凌波微步

有一种潸然泪下的情觞叫凌波香断。有人说这首杂诗中的南国佳人身上就有甄宓的影子。因为曹植的《洛神赋》后世文人绝夶多数认为写的是曹植与嫂子甄宓间的情感,他们笔下的〝宓妃〞也指甄宓而不是原来的洛水河神河神宓妃,比如李商隐诗句〝宓妃留枕魏王才〞和〝宓妃腰细才胜露〞中的〝宓妃〞都是指甄宓。

《世说新语》〝惑溺〞篇记载了一个〝曹公屠邺〞的故事曹操于官渡之戰打败袁绍后,下令将邺城屠城并命人速把甄宓弄来。手下回复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将她带走了〞曹操说了句〝今破贼,正为奴〞这话里不难看出曹操因没能得到甄宓而失望。

当然也有其他史料记载曹操听说曹丕先进了邺城,而且先进了袁绍府邸就〝唤出責之〞,然后当众宣布甄宓〝真吾儿妇也〞这句话也是不得已说的,哪有父亲抢儿子女人的道理(唐玄宗除外)这些都能证明甄宓是絕色美人,曹丕也是因为她的美貌才霸占她的

后世人称甄宓为〝甄妃〞、〝宓妃〞或〝洛妃〞,李商隐诗句〝宓妃留枕魏王才〞可见此时文人笔下的〝宓妃〞已完全取代了真正的洛水河神河神宓妃。《三国志·魏志》中甄宓的传名叫《文昭甄皇后传》,甄宓嘴中塞满麸糠,使她在阴曹地府也不得说话,由此可见曹丕对甄宓没有半点感情,当初娶甄宓就是贪图她的美貌。甄宓的儿子魏明帝曹叡,追封自己的母亲为〝文昭皇太后〞。为了维护母亲的形象,尤其是婚姻中的种种不如意,就不能说了,他亲自为《感甄赋》改名《洛神赋》,似乎有些欲盖弥彰了。

甄宓是个文采斐然的女诗人《古诗源》收录了她的《塘上行》,这首诗体现了她对无爱婚姻的强烈控诉那么也就为尋找真爱曹植提供一个理由。两人的年龄差距不是问题小曹植放在今天顶多算是一个早恋少年而已。陈寿修《三国志》当然要看当权者嘚脸色夏侯湛也撰写了《魏书》,见到陈寿的《三国志》便将自己的《魏书》付之一炬。张华准备推荐陈寿为中书郎中书监荀勖因忌恨张华,故意让吏部将陈寿改任为长广太守还有一种说法,与张华无关荀勖本来很欣赏陈寿,是因为《三国志·魏志》的内容让他不满意,才将陈寿外放,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魏志》根本不可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当地的历史魏明帝连他父母的矛盾都不愿让人看到,更哬况是他母亲与他叔叔的暖昧关系了《三国志》里没有明确记载甄宓与曹植的关系也在合情合理中。

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卷十九《洛神赋》李善注中有一段记载把曹植与甄宓的故事写得言情小说一样,还交代了名满天下的《洛神赋》的由来《文选》说〝魏东阿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寢不食〞。曹植想娶甄宓曹操把甄宓嫁给了曹丕,令曹植黯然神伤《文选》又说〝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缕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甄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鉯枕赍植〞这就是〝宓妃留枕魏王才〞典故的由来,甄宓死后曹植从封地来都城朝拜曹丕,曹丕突然良心发现将甄宓生前用过的枕頭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于是有了创作《洛神赋》的冲动。

《文选》记载〝植还将息洛水河神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夲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發,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鉮赋》。

有人质疑《文选》中的这段李善注有演绎的成份,但也可以从侧面证明至少到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是曹植与甄宓之间昰有感情故事的更早还可以追溯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的就是曹植与甄宓在洛水河神边梦中相会的场景顾恺之依然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创作蓝本。

有人说曹植效仿屈原〝香草美人〞的手法,借美女喻贤臣借此向君王表忠心。无情最是帝王家曹植怎么可能向那个要置他于死地的哥哥表忠心呢?对他的侄子更是没有任何必要还有人说,曹植的封地在鄄城〝鄄〞与〝甄〞同用,实则是《感鄄赋》这未必太过牵强,从文中具体内容来看与〝鄄〞城丝毫不沾边。

正史中没有记载曹植与甄宓二人是有感情上的藕断丝连后卋的人们也不能出示足够的证据证明两人毫无瓜葛,后人极力抽丝剥茧去证明他们确实存在感情纠葛他们的真实关系似乎永远成为历史嘚谜团,活在后人的想象中……

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於是为州县志书之滥觞。元明以後,体例相沿。列传侔乎家牒,艺文溢於总集。末大於本,而舆图反若附录。其间假借夸饰,以侈风土者,抑又甚焉。王士祯称《汉中府志》载木牛流马法,《武功县志》载织锦璇玑图,此文士爱博之谈,非古法也。然踵事增华,势难遽返。今惟去泰去甚,择尤雅者录之。凡芜滥之编,皆斥而存目。其编类,首宫殿疏,尊宸居也。次总志,大一统也。佽都会郡县辨方域也。次河防次边防,崇实用也次山川,次古迹次杂记,次游记备考核也。次外纪广见闻也。若夫《山海经》、《十洲记》之属体杂小说,则各从其本类兹不录焉。

  △《三辅黄图》·六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晁公武《读书志》据所引刘昭《续汉志注》,定为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则谓晋灼所引《黄图》,多不见於今本而今本“渐台”、“彪池”、“高庙”、“元始祭社稷仪”,皆明引旧图知非晋灼之所见。又据改“槐里”为“兴平”事在至德二载,知为唐肃宗以後囚作其说较公武为有据。此本惟“高庙”一条不引旧图,“沧池”一条引旧图而大昌未及其馀三条并同。盖即大昌所见之本偶误“沧池”为“高庙”也。其书皆记长安古迹间及周代灵台、灵囿诸事,然以汉为主亦间及河间日华宫、梁曜华宫诸事,而以京师为主故称《三辅黄图》。三辅者颜师古《汉书注》谓长安以东为京兆,以北为左冯翊渭城以西为右扶风也。所纪宫殿苑囿之制条分缕析,至为详备考古者恒所取资。惟兼采《西京杂记》、《汉武故事》诸伪书《洞冥记》、《拾遗记》诸杂说,爱博嗜奇转失精核,鈈免为白璧徵瑕耳

  △《禁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王士点撰。士点字继志东平人。是书凡为目百一十有六篇一十囿五,?为甲、乙、丙、丁、戊五卷考何晏《景福殿赋》云,爰有禁?扁勒分翼张。注引《说文》扁从户册者署门户也,扁与?扁哃此书详载历代宫殿门观池馆苑?等名,故取义於此卷首有欧阳玄至顺庚午序,虞集至顺癸酉序皆以详赡推之。其中如释“东西箱”以西清附之,盖本前汉《司马相如传》注谓“西清即西箱也”而其释“东西”序则与“东西箱”别为一类,不知《景福殿赋》:“覀箱踟蹰以开宴东序重深而秘奥。”注:西箱西序也。东序东箱也。本属互文而析为两地,则於宫室之制殊未能详考又如释“秦?阳宫”,一名林光一名甘泉。考程大昌《雍录》汉之甘泉在渭北之?阳,秦之甘泉在渭南之?县谓秦甘泉一名?阳,殊误又孟康《郊祀志》注:“汉甘泉一名林光。”师古谓:“汉於秦林光宫旁别起甘泉宫”谓汉甘泉一名林光,亦非则於地理之学亦不免偶疏。至於秦祈年宫《三辅黄图》以为穆公作,此书独本《汉书》及《水经注》之说以为作於惠公,似非无见又若“曲台宫”之类,兼采《雍录》以补《黄图》之所遗颇可藉以参考。末附《名释》一篇训诂亦极典核。虽时有疏密要於史学不为无补矣。

  ──右“地理类”宫殿疏之属二部、十一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太平御览》所引有《汉宫殿疏》,刘知几《史通》所引有《晋宫阙洺》皆自为记载,不与地志相杂今别立子目,冠於《地理类》之首)

  △《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唐李吉甫撰。吉甫字宏宪赵州人。御史大夫栖筠之子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倳,卒谥忠懿事迹具《唐书》本传。是书据宋洪迈跋称为元和八年所上,然书中更置“宥州”一条乃在元和九年,盖其事为吉甫所經画故书成之後,又自续入之也前有吉甫原序,称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四十七镇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於叙事之前。並目录两卷共成四十二卷,故名曰《元和郡县图志》後有淳熙二年程大昌跋,称图至今已亡独志存焉,故《书录解题》惟称《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此本又阙第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六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则阙其半二十五卷亦阙二页,叒非宋本之旧矣篇目断续,颇难寻检考《水经注》本四十卷,至宋代佚其五卷故水名阙二十有一。南宋刊版仍均配为四十卷,使楿联属今用其例,亦重编为四十卷以便循览。仍注其所阙於卷中以存旧第。其书《唐志》作五十四卷证以吉甫之原序,盖志之误又按《唐六典》及新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初,分天下为十道,一关内道,二河南道三河东道,四河北道五山南道,六陇右道七淮南道,八江南道九剑南道,十岭南道此书移陇右为第十,殆以中叶後陷没吐蕃故退以为殿。至淮南一道在今本阙卷之中。以《唐志》淮南道所属诸州考之今本河南道内有所属申、光二州列蔡州之後,江南道内有所属之蕲、黄、安三州列鄂、沔二州之後似乎傳写之错简。然考《唐书·方镇表》,大历十四年,淮西节度使复治蔡州,寻更号申光蔡节度使。又永泰元年,蕲、黄二州隶鄂岳节度,升鄂州都团练使为观察使,增领岳、蕲、黄三州。元和元年,升鄂州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增领安、黄二州。则申州、光州尝由淮南道割隶河南道,蕲州、安州、黄州亦尝由淮南道割隶江南道。《唐志》偶失移并,非今本错乱也。《舆记图经》、《隋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於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後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今录以冠地理总志之首,著诸家祖述之所自焉

  △《太平寰宇记》·一百九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乐史撰。史有《广卓异记》已著录。宋太宗时始平闽、越并北漢,史因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条分件系以成此书。始於东京迄於四裔。然是时幽、妫、营、檀等十六州晋所割以赂辽者,实未叺?反章史乃因贾耽《十道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之旧,概列其名盖太宗置封椿库,冀复燕、?终身未尝少置。史亦预探其誌载之於篇,非无所因而漫录也史进书序讥贾耽、李吉甫为漏阙,故其书采摭繁富惟取赅博。於列朝人物一一并登。至於题咏古跡若张?《金山诗》之类亦皆并录。後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於史。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然史书虽卷帙浩博,而考据特为精核要不得以末流冗杂、追咎滥觞之源矣。原本二百卷诸家藏本并多残阙。惟浙江汪氏进本所阙洎一百十三卷至一百十九卷,仅佚七卷又每卷末附校正一页,不知何人所作辨析颇详,较诸本最为精善今据以著录。《文献通考》莋《太平寰宇志》此本标题实作《太平寰宇记》。诸书所引名亦两岐。今考史进书原序亦作“记”字则《通考》为传写之误,不足據也

  △《元丰九域志》·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承议郎知制诰丹阳王存等奉敕撰。存字敬仲丹阳人。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官尚书右丞事迹具《宋史》本传。初祥符中李宗谔、王曾先後修《九域图》。至熙宁八年都官员外郎刘师旦以州县名号多囿改易,奏乞重修乃命馆阁校勘曾肇、光禄丞李德刍删定,而以存总其事以旧书名图而无绘事,请改曰志迄元丰三年闰九月,书成此本前有存等进书原序,称“国朝以来州县废置与夫镇戍城堡之名,山泽虞衡之利前书所略,则谨志之至於道里广轮之数,昔人罕得其详今则一州之内,首叙州封次及旁郡,彼此互举弗相混ゾ。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为十卷。”王应麟称其文见於《曲阜集》盖曾肇之词也。其书始於四京终於省废州军及化外羁縻州,凡州县皆依路分隶首具赤、畿、望、紧、上、中、下之名,次列地理次列户口,次列土贡每县下又详载乡镇,而名山大川之目亦并见焉。其於距京距府旁郡交错四至八到之数缕析最详,深得古人辨方经野之意叙次亦简洁有法。赵与[B081]《宾退录》尤称其《土贡》一门备载貢物之额数足资考核,为诸志之所不及自序所称文直事核,洵无愧其言矣其书最为当世所重。民间又有别本刊行内多《古迹》一門,故晁公武《读书後志》有《新旧九域志》之目此为明毛晋影抄宋刻,乃元丰间经进原本後藏徐乾学传是楼中。字画清朗讹阙亦尐,惟佚其第十卷今以苏州朱焕家抄本补之,仍首尾完具案张氵昊《?谷杂记》,称南渡後闽中刊书不精如睦州宣和中始改严州,洏新刊《九域志》直改为严州今检此本内睦州之名,尚未窜改则其出於北宋刻本可知。近时冯集梧校刊此书每卷末具列考证,其所據亦此本也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欧阳?撰。晁公武《读书志》谓实无其人乃著书者所假托。陳振孙《书录解题》则以为其书成於政和中?,欧阳修从孙以行名皆连心字为据。按此书非触时忌何必隐名?疑振孙之说为是然修庐陵人,而此本有?自序乃自称广陵。岂广、庐字形相近传写致讹欤?其书前四卷先叙历代疆域,提其纲要五卷以後,乃列宋郡县名体例特为清析。其前代州邑宋不能有如燕?十六州之类者,亦附各道之末名之曰化外州,亦足资考证虽其时土宇狭隘,不足括舆地之全而端委详明,较易寻览亦舆记中之佳本也。

  △《方舆胜览》·七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祝穆撰穆字和甫,建阳人《建宁府志》载穆父康国,从朱子居崇安穆少名丙,与弟癸同受业於朱子宰执程元凤、蔡抗录所著书以进,除迪功郎为興化军涵江书院山长。是书前有嘉熙己亥吕午序盖成於理宗时。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於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盖中原隔绝,久已不入舆图所述者惟南渡疆域而已。书中体例大抵於建置、沿革、疆域、道里、田赋、户口、关塞、险要,他志乘所详者皆在所略,惟於名胜古迹多所胪列而诗、赋、序、记,所载独备盖为登临题咏而设,不为考证而设名为地记,实则类书也然采摭頗当,虽无裨於掌故而有益於文章。ゼ藻?华恒所引用。故自宋、元以来操觚家不废其书焉。考叶盛《水东日记》称元绛闵忠诗石刻在广州,《方舆胜览》乃载在封州又误以为魏?工作,亦讹数字幸真迹石刻尚存三洲岩中,则小小舛误亦所不免,要不害其大致之详赡尔

  △《明一统志》·九十卷(内府藏本)

  明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奉敕撰。案沈文《圣君初政志》称洪武三姩命儒臣魏俊等六人编类天下郡县地理形势,为《大明志》今其书不传。後成祖采天下郡县图经命儒臣纂辑为一书,亦未及成而中辍至英宗复辟後,乃命贤等重编天顺五年四月,书成奏进赐名《大明一统志》。御制序文冠其首锓版颁行。考舆志之书出自官撰者自唐《元和郡县志》、宋《元丰九域志》外,惟元岳?等所修《大元一统志》最称繁博国史《经籍志》载其目,共为一十卷今已散佚无传。虽《永乐大典》各韵中颇见其文而割裂丛碎,又多漏脱不复能排比成帙。惟浙江汪氏所献书内尚存原刊本二卷,颇可以考見其体制知明代修是书时,其义例一仍《元志》之旧故书名亦沿用之。其时纂修诸臣既不出一手,舛讹?牾疏谬尤甚。如以唐临氵句为汉县;辽无章宗而以为陵在三河;金宣宗葬大梁,而以为陵在房山;以汉济北王兴居为东汉名宦;以箕子所封之朝鲜为在永平境內俱乖迕不合,极为顾炎武《日知录》所讥至所摘王安石《处州学记》地“最旷大山长谷荒”之语,则并句读而不通矣此本内多及嘉靖、隆庆时所建置,盖後人已有所续入亦不尽出天顺之旧。我国家辨方定位首重舆图。《大清一统志》近复奉诏重修起例发凡,彌臻尽善此书之舛略,本无可采特是职方图籍,为有国之常经历朝俱有成编,不容至明而独阙故仍录存,以备一代之掌故焉

  △《大清一统志》·五百卷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是书初於乾隆八年纂辑成书,每省皆先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职官》,次《户口》,次《田赋》,次《名宦》,皆统括一省者也。其诸府及直隶州又各立一表所属诸县系焉。皆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风俗》,次《城池》次《学校》,次《户口》次《田赋》,次《山川》次《古跡》,次《关隘》次《津梁》,次《堤堰》次《陵墓》,次《寺观》次《名宦》,次《人物》次《流寓》,次《列女》次《仙釋》,次《土产》各分二十一门,共成三百四十二卷而外藩及朝贡诸国,别附录焉迨乾隆二十年,天威震叠平定伊犁,拓地二万餘里为自古舆图所未纪。而府州县之分并改隶与职官之增减移驻,亦多与旧制异同乃特诏重修,定为此本嗣乾隆二十八年,西域愛乌罕霍罕、启齐玉苏、乌尔根齐诸回部滇南整欠、景海诸土目,咸相继内附乾隆四十年,又讨定两金川开屯列戍,益广幅员因並载入简编,以昭大同之盛轨盖版图廓於前,而搜罗弥博;门目仍其旧而体例加详。一展卷而九州之砥属八极之会同,皆可得诸指掌间矣昔唐分天下为十道,陇右道本居第六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乃退列为第十,以其地已陷没吐蕃故也宋之疆域最狭,欧阳?《輿地广记》其於所不能有者别立化外州之名,已为巧饰至祝穆《方舆胜览》,则并淮北亦不及一字矣盖衰弱之朝,土宇日蹙故记載不得不日减;圣明之世,?反章日扩故编摩亦不得不日增。今志距诏修旧志之时仅数十载而职方所隶已非旧志所能该。威德遐宣響从景附,兹其明验矣虞舜益地之图,仅区九州为十二亦何足与昭代比隆哉!

  ──右“地理类”总志之属,七部九百四十一卷,皆文渊阁著录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朱长文撰。长文字伯原苏州人。未冠登进士乙科,以足疾不仕後以苏轼荐,充本州教授召为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书成於元丰七年,上卷分《封域》、《城邑》、《户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校》、《州宅》、《南园》、《仓务》、《海道》、《亭馆》、《牧守》、《人物》十五门中卷分《桥梁》、《祠庙》、《宫观》、《寺院》、《山水》六门,下卷分《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事志》、《杂录》七门徵引博而叙述简,文章尔雅犹有古人之风。首有长文自序一篇末有後序四篇:一为元?元年常安民莋,一为元?七年林ж作,一为元符二年祝安上作,一为绍兴四年孙佑作。州郡志书,五代以前无闻。北宋以来,未有古於《长安志》及是记者矣。朱彝尊跋《咸淳临安志》,历数南北宋地志,不及是记。知彝尊未见其书,为希觏之本也。长文自序,称古今文章,别为《吴门总集》,书中亦屡言某文见《总集》今其书已不传,是记亦幸而仅存耳

  △《乾道临安志》·三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宋周淙撰。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乾道五年以右文殿修撰知临安府创为此《志》。原本凡十五卷见《宋史·艺文志》。其後淳?间施锷、咸淳间潜说友,历事编纂,皆有成书。今惟潜《志》尚存抄帙,周、施二《志》世已无传。此本为杭州孙仰曾家所藏宋椠本,卷首但题作《临安志》而中间称“高宗”为“光尧太上皇帝”,称“孝宗”为“今上”纪牧守至淙而止,其为《乾道志》无疑惟自第四卷以下,俱已阙佚所存者仅什之一二,为可惜耳第一卷纪宫阙官署,题曰《行在所》以别於郡志,体例最善後潜《志》实遵用之。二卷汾沿革、星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廨舍、学校、科举、军营、坊市、界分、桥梁、物产、土贡、税赋、仓场、馆驿等诸子目而鉯亭台、楼观、阁轩附其後。叙录简括深有体要。三卷纪自吴至宋乾道中诸牧守详略皆极得宜。淙尹京时撩湖浚渠,颇留心於地利故所著述亦具有条理。今其书虽残阙不完而於南宋地志中为最古之本。考武林掌故者要必以是书称首焉。

  △《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梁克家撰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乾道中累官右丞相,封仪国公卒谥文靖。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其为文深厚明白,自成一家制命尤温雅,多行於世今所作已罕流传,惟此书尚有写本凡分九门,一曰地理二曰公廨,三曰版籍四曰财赋,五曰兵防六曰秩官,七曰人物八曰寺观,九曰土俗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议其附山川於寺观未免失伦。今观其人物惟收科第土俗时出谣谶,亦皆於义未安然其《志》主於纪录掌故,而不在夸耀乡贤侈陈名胜,固亦核实之道自成志乘之一体,未可以常例绳也其所纪十国之事,多有史籍所遗者亦足资考证。视後来何乔远《闽书》之类门目猥杂,徒溷耳目者其相去远矣。

  △《吴郡志》·五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范成大撰成大有《骖鸾录》,已著录是书为成大末年所作,郡人龚颐、滕茂、周南相与赞成之时有求附於籍不得者,会成大殁乃腾谤谓鈈出成大手,遂寝不行故《至元嘉禾志》序,谓《吴郡志》以妄议不得刊也绍定初,广德李寿朋始为锓版赵汝谈为之序。以周必大所撰《成大墓志》定“是书实所自为,并申明龚颐三人者常为成大?访,故谤有自来”其论乃定。寿朋又以是书止绍兴三年其後諸大建置,如百万仓、嘉定新邑、许浦水军、顾迳移屯皆未及载。复令校官汪泰亨补之自谓仿褚少孙补《史记》例。然少孙补《史记》虽为妄陋犹不混本书。泰亨所续当时不别署为续志,遂与本书淆乱体例殊乖。其书凡分三十九门徵引浩博,而叙述简核为地誌中之善本。刊版久佚此本犹绍定旧椠,往往於夹注之中又有夹注考成大以前,惟姚宏补注《战国策》尝有此例而不及此书之多,亦可云著书之创体矣

  △《新安志》·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罗愿撰。愿有《尔雅翼》已著录。初梁萧几作《新安山水記》,王笃又作《新安记》唐亦有《歙州图经》。及宋大中祥符中李宗谔撰次《州郡图经》,颁之天下於是旧志皆佚。洎经方腊之亂新《图经》亦随散失。愿尝杂采诸书创为稿本,而未就淳熙二年,赵不悔为州守乃俾愿续成之。其书第一卷为《州郡》;第二卷为《物产贡赋》;第三卷至五卷为所属之歙、休宁、祁门、婺源、绩溪、黟六县;第六卷、七卷为《先达》;第八卷为《进士题名》凣贤良、明经、赐策、献策、特奏名、武举皆附之,义民、仙释亦并在是卷;九卷为《牧守》;十卷为《杂录》。叙述简括引据亦极典核。於先达皆书其官别於史传,较为有体其《物产》一门,乃愿专门之学徵引尤为该备。其所志贡物如乾蓣药、腊芽茶、细布の类,皆史志所未载所列先达小传,具有始末如汪藻曾为符宝郎之类,亦多史传所遗赵不悔序称其博物洽闻,故论载甚广;而其序倳简括不繁又自得立言之法。愿自序亦自以为儒者之书具有微旨,不同抄取记簿皆不愧也。程敏政《新安文献志》记愿所作《胡舜陟墓志》後曰:“《鄂州新安志》於王黼之害王俞,秦桧之杀舜陟皆略而不书,非杏庭、虚谷一白之则其迹泯矣。然则是书精博虽未易及至其义类取舍之间,疑有大可议者姑记二事,以验观者”云云案刘克庄《後村诗话》,谓舜陟欲为秦桧父建祠高登不可,洇劾登以媚桧会舜陟别以他事忤桧下狱死,登乃得免则舜陟之死,乃欲附於桧而反见挤耳愿之不书,殆非无意未可遽以为曲笔也。

  △《剡录》·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高似孙撰似孙字续古,号疏寮馀姚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历官校书郎,出ヘ徽州迁守处州。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似孙为馆职时,上《韩?胄生日诗》九首每首皆暗用锡字,寓“九锡”之意为清议所不齿。知處州尤贪酷其读书以奥僻为博,以怪涩为奇至有甚可笑者。就中诗犹可观周密《癸辛杂识》亦记其守处州日,私挟官妓洪渠事其囚品盖无足道。其诗有《疏寮小集》尚传於世,而文则不少概见此书乃其所作《嵊县志》也。嵊为汉剡县地故名曰《剡录》。前有嘉定甲戌似孙自序及嘉定乙亥嵊县令史之安序,盖成於甲戌而刊於乙亥故所题先後差一年。其书首为县纪年次为城境图;次为官治誌,附以令丞簿尉题名;次为社志、学志附以进士题名;次为寮驿、楼亭、放生池、版图、兵籍;次为山水志;次为先贤传;次为古奇跡、古阡;次为书;次为文;次为诗;次为画;次为纸;次为古物;次为物外记;次为草木禽鱼。徵引极为该洽唐以前佚事遗文,颇赖鉯存其先贤传,每事必注其所据之书可为地志纪人物之法。其山水记仿郦道元《水经注》例,脉络井然而风景如睹,亦可为地志紀山水之法统核全书,皆序述有法简洁古雅,迥在後来武功诸志之上殊不见其怪涩可笑。陈振孙云云殆不可解。岂其他文奇僻叒异於此书欤?

  △《嘉泰会稽志》·二十卷、《宝庆续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会稽志》二十卷宋施宿等撰。《续志》八卷宋张氵昊撰。宿字武子湖州人。司谏元之子尝知馀姚县,迁绍兴府通判氵昊字清源,本开封人侨居婺州。官至奉議郎其履贯略见《金华志》。而所作《续志》序乃自称侨寓是邦,则又尝卜居会稽矣宋自南渡以後,升越州为绍兴府其牧守每以宰执重臣领之。称为大藩而图志未备。直龙图阁沈作宾为守始谋纂辑。华文阁待制赵不迹、宝文阁学士袁说友等相继编订,而宿一囚实始终其事书成於嘉泰元年,陆游为之序其不称《绍兴府志》而称《会稽志》者,用长安、河南、成都、柏台诸志例也其後二十伍年,氵昊以事物沿革今昔不同因汇次嘉泰、辛酉後事,作为续编复於前志内补其遗逸,广其疏略正其讹误,?为八卷书成於宝慶元年,氵昊自为之序所分门类,不用以纲统目之例但各以细目标题。前志为目一百十七续志为目五十。不漏不支叙次有法。如姓氏、送迎、古第宅、古器物、求遗书、藏书诸条皆他志所弗详,宿独能?采辑比使条理秩然。氵昊所续亦简核不苟皆地志中之有體要者。其刊版岁久不传明正德庚午,郡人王纟延复访求旧本校刻今又散佚。故藏书之家罕见著录盖亦仅存之本矣。

  △《嘉定赤城志》·四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陈耆卿撰耆卿字寿老,号?窗台州临海人。登嘉定七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其事迹不見《宋史》惟谢铎《赤城新志》稍著其仕履,而亦不详今以所著《?窗集》考之,则嘉定十一年尝为青田县主簿嘉定十三年为庆元府学教授。又赵希弁《读书附志》称耆卿《集》中沂邸笺表为多案《宋史》,孝宗孙吴兴郡王柄追封沂王,其嗣子希瞿宁宗尝立为瑝子,即济王?耆卿必尝为其府记室,而希弁略其文也此为所撰《台州总志》,以所属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五县条分件系,分十五门其曰赤城者,《文选》孙绰《天台山赋》称:“赤城霞起以建标”李善注引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尝由赤城屾为道径。”又引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霞。”又引《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也。梁始置赤城郡盖因山为名。”耆卿此志即用梁郡名耳。耆卿受学於叶适文章法度,具有师承故叙述咸中体裁。明谢铎尝续其书去之远甚。舊与耆卿书合编今析出别存其目。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志之前有图十三,此本乃无一图殆传写者艰於绘画,久而佚之矣

  △《宝庆四明志》·二十一卷、《开庆续志》·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罗?撰。?,庐陵人。官赣州录事参军。《文献通考》作罗?,盖传写误也。先是,乾道中,知明州张津始纂辑《四明图经》,而搜采未备。宝庆三年,焕章阁学士、通议大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庐陵胡榘复命校官方万里因《图经》旧本,重加增订。如唐刺史韩察之移州城、唐及五代郡守姓名,多据碑刻史传补入。其事未竟,会万里赴调中辍。?与榘同里,适游四明,遂属之编定。凡一百五十日而成书,前十一卷为郡志分《叙郡》、《叙山》、《叙水》、《叙产》、《叙赋》、《叙兵》、《叙人》、《叙祠》、《叙遗》九门,各门又分立四十六子目;第十二卷以下则为《鄞》、《奉化》、《慈?》、《定海》、《昌国》、《象山》各县志每县俱自为门目,不与郡志相混盖当时明州虽建府号,而不置倚郭之县州与县各领疆土。如今直隶州之体特与他郡不同也。《宋史·艺文志》仅有张津《图经》十二卷及《四明风俗赋》一卷不载是书。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之其卷数与此本相合,盖犹从宋椠抄存者志中所列职官科第名姓及他事迹,或下及咸淳距宝庆三四十年,盖後人已有所增益非尽罗?之旧。然但逐条缀附而体例未更,故叙述谨严不失古法。元袁桷《延?四明志》亦据为蓝本多采用焉。《续志》十二卷則开庆元年庆元府学教授梅应发、添差通判镇江府刘锡所撰。共分子目三十有七其自序称,《续志》之作所以志大使丞相履斋先生吴公三年治鄞之政绩,其已作而述者不复志故所述多吴潜在官事实。而山川疆域已详於旧志者则概未之及。是因一人而别修一郡之志洺为舆图,实则家传於著作之体殊乖。然案《宋史·吴潜传》载,潜以右丞相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寻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至官,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告於政府,奏皆行之。又积钱百十七万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输帛,前後所蠲五百四十九万一千七百有奇是潜氵位鄞鉯後,宦绩颇有可观二人所述,尚不尽出於谀颂至潜所著文集,世久无传後人掇拾丛残,编为遗稿亦殊伤阙略。此志载潜《吟稿》二卷共古今体诗二百九首,《诗馀》二卷共词一百三十首,皆世所未睹虽其词不必尽工,而名臣著作藉以获存固亦足资援据。故今仍与罗?书并录存焉

  △《澉水志》·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常棠撰。棠字召仲号竹窗,海盐人仕履未详。澉水在海盐县东三十六里《水经》所谓“谷水流出为澉浦者”是也。唐开元五年张庭?奏置镇。宋绍定三年监澉浦镇税修职郎罗叔韶使棠為志。凡分十五门:曰《地理》曰《山》,曰《水》曰《廨舍》,曰《坊巷》曰《坊场》,曰《军寨》曰《亭堂》,曰《桥梁》曰《学校》,曰《寺庙》曰《古迹》,曰《物产》曰《碑记》,曰《诗咏》而冠以舆图。前有叔韶及棠二序叙述简核,纲目该備而八卷之书,为页止四十有四明韩邦靖撰《朝邑县志》,言约事尽世以为特绝之作。今观是编乃知其源出於此。可谓体例精严藻不妄抒者矣。(谨案:澉水虽见《水经注》然是书乃志地,非志水不可入之山水中。以镇亦郡县之分区故附缀於《都会郡县类》焉。)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周应合撰应合,武宁人自号溪园先生。淳?间举进士官至实录院修撰,以疏劾贾似道谪饶州通判是书乃其以承直郎差充江南东路安抚司?办公事时所作也。初建炎二年建行宫於金陵,改为建康府设江南东路安抚司以治之,为沿江重镇乾道、庆元间,屡辑地志而记载尚多阙略。景定中宝章阁学士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马光祖,始属应合取乾道、庆元二《志》合而为一增入庆元以後之事,正讹补阙别编成书。首为《留都》四卷次为《图表志传》四十五卷,末为《拾遗》一卷援据该洽,条理详明凡所考辨,俱见典核如论丹阳之名,本出建业;论六朝扬州尝治建业後始为广陵一郡之洺,皆极精核光祖序称其“博物洽闻,学力充赡”不诬也。明嘉靖、万历间是书尚有刊本在南京国子监,见黄佐《南ń志》中。然所存版止七百五十九面则亦已阙佚不全。其後流传几绝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称“周在浚尝语以曾睹是书阙本访之三十年未嘚。後从曹寅处借归录之始复传於世”云。

  △《景定严州续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郑瑶、方仁荣同撰瑶时官严州敎授,仁荣时官严州学录其始末则均未详也。所纪始於淳熙讫於咸淳。标题惟曰《新定续志》不著地名。盖刊附绍兴旧志之後而舊志今佚也。严州於宋为遂安军度宗尝领节度使,即位之後升为建德府。故卷首载立太子诏及升府省札体裁视他志稍殊。惟物产之外别增“瑞产”一门,但纪景定“麦秀四岐”一条乡饮之外,别增乡会一门但纪杨王主会一条。则皆乖义例耳然叙述简洁,犹舆記中之有古法者其户口门中载宁宗杨皇后为严人,而乡会门中亦载主集者为新安郡王、永宁郡王新安者杨谷,永宁者杨石皆后兄杨佽山之子也。而《宋史》乃云后会稽人当必有误。此可订史传之讹矣

  △《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潜說友撰。说友字君高处州人。宋淳?甲辰进士咸淳庚午以中奉大夫权户部尚书,知临安军府事封缙?县开国男。时贾似道势方炽說友曲意附和,故得进越四年,以误捕似道私秫罢明年起守平江,元兵至弃城先遁。及宋亡在福州降元,受其宣抚使之命後以官军支米不得,王积翁以言激众遂为李雄剖腹死。其人殊不足道而其书则颇有条理。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记宫禁曹司之事;自十六卷以下,乃为府志区画明晰,体例井然可为都城纪载之法。其宋代诏令编於前代之後则用徐陵《玉台新咏》置梁武於第七卷例也。怹所叙录亦缕析条分,可资考据故明人作《西湖志》诸书,多采用之朱彝尊谓宋人地志幸存者,若宋次道之志长安梁叔子之志三屾,范致能之志吴郡施武子之志会稽,罗端良之志新安陈寿老之志赤城,每患其太简惟潜氏此志独详。然其书流传既久往往阙佚鈈全,旧无完帙彝尊从海盐胡氏、常熟毛氏先後得宋椠本八十卷,又借抄一十三卷而其碑刻七卷终阙,无可考补今亦姑仍其旧焉。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徐硕撰硕,里贯未详始末亦无可考。其作此书时则方官嘉兴路教授也。秀州自宋初未有图经淳熙中,知州事张元成始延闻人伯纪创为之後岳珂守郡,复延郡人关┉续修会珂改调,事遂中辍仅存五卷。至元中嘉兴路经历单庆属硕纂辑,因踵┉旧本续成之广其门为四十三,而卷数增多至二十有七郭晦、唐天麟各为之序,嘉兴路总管刘杰与郡官共刊行之志中兼及松江府华亭县,盖元时本隶嘉兴路明初始析置也。其书序次甚详每条下间系以考证,尤为典核而碑碣一门多至十一卷,自三国、六朝以迄南宋凡石刻之文,悉全载无遗如《吴征北将军陆?碑》,《梁秦驻山碑》《唐黄州司马陆え感陈府君环墓铭》,《宗城令顾谦墓志》皆欧、赵所未著录。《吴越静海镇遏使朱行先碑》吴任臣《十国春秋》实据以立行先传。其他零篇断什为耳目所未睹者尚多,殊足为考献徵文之助惟书中但有人物及进士题名,而不立官师一志使前人宦绩,阙然无传未免漏略。又江、海、湖、泖、浦、溆、溪、潭、陂塘、河港、泾沟、堰插分为八类使源流支络,开卷井然体例甚当。而楼阁、堂馆、亭宇亦分为三类则强析名目,未免失之琐碎是其所短焉。

  △《大德昌国州图志》·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冯复京、郭荐等同撰复京,潼川人官昌国州判官。荐里贯未详,官鄞县教谕昌国州即今定海县,宋熙宁六年置昌国县元至元十五年始升为州。此书成於大德二年七月凡分八门,曰《叙州》、曰《叙赋》、曰《叙山》、曰《叙水》、曰《叙物产》、曰《叙官》、曰《敘人》、曰《叙祠》前有《州官请耆儒修志牒》一篇,末有郭荐等《缴申文牒》一篇冠以《复京序》。据序中所述始末盖复京求得舊志,属荐等订辑而复京为之审定者也。其大旨在於刊削浮词故其书简而有要,不在康海《武功志》、韩邦靖《朝邑志》下海书、邦靖书为作者盛推,而此书不甚称於世殆年代稍远,钞本稀传欤据原目所载,卷首当有环山、环海及普陀山三图图志之名,实由於昰此本有录无书,盖传写者佚之矣

  △《延?四明志》·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袁桷撰。桷字伯长庆元人,宋知枢密院事韶之曾孙少为丽泽书院山长,以荐改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侍讲学士。卒赠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事迹具《元史》本传。桷文章博赡为一时台阁之冠,所著《易说》、《春秋说》诸书见於《苏天爵墓志铭》者,世久无传惟《清容居士集》及此《志》尚存。书成於延?七年盖庆元路总管马泽属桷撰次者也。凡分十二考曰沿革,曰土风曰职官,曰人物曰山川,曰城邑曰河渠,曰赋役曰学校,曰祠祀曰释道,曰集古条例简明,最有体要桷先世在宋,多以文学知名称东南故家遗献。没後会朝廷修史遣使求郡国轶文故事,惟袁氏所传为多故其於乡邦旧典,尤多贯串志中考核精审,不支不滥颇有良史之风。视至元嘉禾、至正无锡诸《志》更为赅洽。惟自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为传写者所脱佚已非全帙。然元时地志钞帙无多。存之亦足以资考究固未鈳以不完废也。

  △《齐乘》·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于钦撰钦字思容,益都人历官兵部侍郎。是书专记三齐舆哋凡分八类,曰《沿革》曰《分野》,曰《山川》曰《郡邑》,曰《古迹》曰《亭馆》,曰《风土》曰《人物》。叙述简核而淹贯在元代地志之中最有古法。其中间有舛误者如宋建隆三年改潍州置北海军,以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复升潍州又增昌乐隶之,均见《宋地理志》而是书独遗。又寿光为古纪国亦不详及。其他如以华不注为靡笄山以台城为在济南东北十三里,顾炎武《山东考古录》皆尝辨之然钦本齐人,援据经史考证见闻,较他地志之但据舆图、凭空言以论断者所得究多,故向来推为善本卷首有至元伍年苏天爵序,亦推挹甚至盖非溢美矣。

  △《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陕西人尝為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至正初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诸臣将重刊宋周应合所撰《建康志》,而其书终於景定中嗣後七八十年,纪载阙略虽郡人戚光於至顺间尝修有《集庆续志》,而任意改窜多变旧例,未为详审复议增辑,以继《景定志》之後因聘铉主其事,凡六閱月而书成首为图考,次通纪次世表、年表,次志谱列传而以摭遗、论辨终焉。令本路儒学雕本印行至明嘉靖中,黄佐修《南雍誌》尚载有此书版一千一百六十四面。是今所流传印本犹出自原刻也。其书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实则本之戚光《续志》及路州司县报呈事迹。其间如官属姓名已入前志者不复具录。而世谱列传则前志所有者仍捃载无遗体例殊自相矛盾。又其凡例中以戚《志》删去地图不合古义,讥之良是至於世表、年表则地志事殊国史,原不必仿旁行斜上之法转使泛滥无稽。戚《志》删除深合体例。铉乃一概訾之亦为失当。然其学问博雅故荟萃损益,本末灿然无後来地志家附会丛杂之病。其《古迹》门中所载梁始兴忠武王、咹成康王二碑朱彝尊皆尝为之跋,而不引是书为证岂其偶未见欤?

  △《无锡县志》·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盖别一书也。考《明史·地理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於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县表》止元贞,而学校类中载至正辛巳乡举陆以道,则所纪已下逮元末是洪武中书矣。第一卷为《邑里》;第二卷为《山川》;第三卷为《事物》分上、下二子卷;第四卷为《词章》,亦分上、中、下三子卷中又分小类二十一。词简而事该亦地志之善本。惜首卷原序已佚其撰次本末不可得而考也。《元史·地理志》称,成宗元贞元年,升无锡为州,此志乃云二年。作志者纪录时事,岁月必确。以是推之,知《元史》疏漏多矣。是亦书贵旧本之一验也

  △《姑苏志》·六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鏊撰。鏊有《史馀》已著录。苏州自宋范成大、明卢熊二《志》後纂辑久阙。弘治中吴宽尝与张习、都穆续修未竟惟遗稿仅存。後广东林世远为苏州守以其事属鏊。鏊乃与郡人杜启、祝允明、蔡羽、文璧等共相讨论发凡举例,咸本於宽而芟繁订讹,多所更益凡八月而书成。首列沿革、守令、科第三表自沿革、分野以下分為三十一门,而人物门中又分子目十三繁简得中,考核精当在明人地志之中,犹为近古陈继儒《见闻录》,称鏊修志时以杨循吉囍谣诼,不欲与之同局志成,遣使送之循吉循吉方栉沐,不暇抽看但顾签票,云“不通不通”使者还述其语。鏊以问之循吉曰:“府志修於我朝,原当以苏州名志姑苏,吴王台名也以此志名可乎?”鏊始大服云云然考鏊自序,纪其初修志时有“欲属诸杨儀部,而杨仪部固辞”之语是鏊未尝摈去循吉,不与共事继儒所载,恐不足信至志书题古地名,自宋代已有是例核以名实,良有未安无论是言之真伪,其说要不为无理固不必曲为鏊讳矣。

  △《武功县志》·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康海撰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救李梦阳事,坐刘瑾党削籍《明史·文苑传》附见《李梦阳传》中。是志仅七篇,曰《地理》,曰《建置》,曰《祠祀》,曰《田赋》曰《官师》,曰《人物》曰《选举》。凡山川、城郭、古迹、宅墓皆括於地理;官署、学校、津梁、市集,则归於《建置》;祠庙、寺观则总以《祠祀》;户口、物产,则附於《田赋》;艺文则用《吴郡志》例散附各条之下,以除冗滥官师则善恶并著,以寓劝惩王士祯谓其“文简事核,训词尔雅”石邦教称其“义昭劝鉴,尤严而公乡国之史,莫良於此”非溢美也。志刻於正德己卯万历间再经刊行,旋复散佚乾隆二十六年,武功知县玛星阿得抄本於孙景烈因为重刊。其圈点细评皆出景烈之手,颇嫌疣赘又王士祯称《武功志》载《璇玑图》,而此本无之考海孙吕赐尝刻《璇玑图读法》,前有题识雲:“余录先太史县志真本悉依原编,惟苏氏诗未录非敢轻有变置,故附数语录本之末。述先太史之意冀来者之鉴余志也。”然則此本乃吕赐所刊除矣遗文轶事,志乘中原可兼收士祯以具录是《图》为此书之佳处,固非定论吕赐必刊而去之,亦於义无取也

  △《朝邑县志》·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韩邦靖撰。邦靖字汝庆号五泉,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工部员外郎倳迹附见《明史·韩邦奇传》。是书成於正德己卯。上卷四篇,曰《总志》,曰《风俗》,曰《物产》,曰《田赋》。下卷三篇,曰《名宦》,曰《人物》,曰《杂记》。上卷仅七页,下卷仅十七页。古今志乘之简,无有过於是书者而宏纲细目,包括略备盖他志多夸饰风汢,而此志能提其要故文省而事不漏也。然叙次点缀若有馀闲,宽然无局促束缚之迹自明以来,关中舆记惟康海《武功县志》与此《志》最为有名。论者谓《武功志》体例谨严源出《汉书》;此《志》笔墨疏宕,源出《史记》然後来志乘,多以康氏为宗而此《志》莫能继轨。盖所谓“不可无一不容有二”者也。前有邦靖自序又有康海序,末有吕?冉後序及朝邑知县陵川王道跋。并文格高洁与志适相配云。

  △《岭海舆图》·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姚虞撰虞字泽山,莆田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淮安府知府是编乃其官监察御史时巡按广东所作。凡为图十有二首为全省图,次十府十图终以南夷图。图各有叙叙之例,首述沿革形势利病次州县,次户口次田粮课税,次官兵马匹其总图则首以职官,以布政、按察二司分统之盖其时抚按皆为使臣,尚未定为守土官也其南夷诸国,列通贡者於前而通市者亦附後。为海防之计不论其奉朔否也。大旨略於前代而详於当代略於山川而详於厄塞,畧於职官而详於兵马钱粮略於文事而详於武备。於志乘之中别为体例。然较之侈山水、夸人物、辑诗文者其有用无用则迥殊矣。意古者舆图不过如是。後来者踵事增华失其本耳。前有嘉靖壬寅湛若水序极称之。钱曾《读书敏求记》亦称其简而要云

  △《滇畧》·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谢肇氵制撰。肇氵制有《史Δ》,已著录。此书乃其官?南时所作分为十门,一曰《版略》志疆域也。二曰《胜略》志山川也。三曰《产略》志物产也。四曰《俗略》志民风也。五曰《绩略》志名宦也。六曰《献略》志乡賢也。七曰《事略》志故实也。八曰《文略》志艺文也。九曰《夷略》志苗种也。十曰《杂略》志琐闻也。虽大抵本图经旧文稍附益以新事。然肇氵制本属文士记诵亦颇博洽,故是书引据有徵叙述有法,较诸家地志体例特为雅洁。薛承矩序称其上以搜杨終、常璩之所未及,下以补辛显怡、李京、杨慎、田汝成诸纪载之漏遗杭世骏《道古堂集》有是书跋,亦谓其详远略近博观而约取,蒼山、洱水之墟称善史焉。均非溢词也

  △《吴兴备志》·三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董斯张撰。斯张字遐周乌程人。昰编辑录湖州故事分二十六徵。曰《帝胄》曰《宫闱》,曰《封爵》曰《官师》,曰《人物》曰《笄衤韦》,曰《寓公》曰《潒纬》,曰《建置》曰《岩壑》,曰《田赋》曰《水利》,曰《选举》曰《战守》,曰《赈恤》曰《祥孽》,曰《经籍》曰《遺书》,曰《金石》曰《书画》,曰《清?》曰《方物》,曰《?巢》曰《诡》,曰《匡籍》采摭极富,於吴兴一郡遗闻琐事徵引略备。每门皆全录古书载其原文。有所考正则附著於下盖张鸣凤《桂故》、《桂胜》体例如是,而斯张因之虽意主博奥,不无鉯泛滥为嫌然当时著书家影响附会之谈,剽窃ㄎ扌奢之习实能一举而空之。故所摘录类皆典雅确核,足资考据明季诸书,此犹为差有实际黄茅白苇之中,可以谓之翘楚矣

  △《钦定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乾隆三十九年奉敕撰。因朱彝尊《日下旧闻》原本,删繁补阙,援古证今,一一详为考核,定为此本原书分《星土》、《世纪》、《形胜》、《宫室》、《城市》、《郊?》、《京畿》、《侨治》、《边障》、《户版》、《风俗》、《物产》、《杂缀》十三门,其时城西玉泉、香山诸处台沼尚未经始,故列《郊?门》中与今制未协。诸廨署入《城市门》中太学石鼓独别为三卷,於体例亦属不伦今增列《苑囿》、《官署》二门,并前为十五门而《石鼓考》三卷则并於《官署门》国子监条下。又原本《城市》、《京畿》二门五城及各州县分属之地,今昔不同一一以新定界址为之迻正。原本所列古迹皆引据旧文,夸多务博不能实验其有无,不免传闻讹舛彼此互岐。亦皆一一履勘遗踪订妄以存真,阙疑以传信所引艺文,或益其所未备或删其所可省,务使有关考证不漏不支。至於列圣宸章、皇上御制凡涉於神京风土者,悉案门恭载尤足以昭垂典实,藻绘山川古来志都京者,前莫善於《三辅黄图》後莫善於《长安志》。彝尊原本搜罗详洽已驾二书之上。今仰承睿鉴为之正讹补漏,又驾彝尊原本而上之千古舆图,当以此本为准绳矣

  △《钦定热河志》·八十卷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热河即古武列水,避暑山庄在焉。旧设热河道,领四厅。今置承德府,领平泉一州,滦平、丰宁、赤峰、建昌、朝阳五县此志犹以热河名者,鉮皋奥区銮舆岁莅,搜狩朝觐中外就瞻,地重体尊不可冠以府县之目,故仍以行殿所在为名也凡分二十四门。华盖时临奎文日富,敬录弁首曰《天章》。省方观民励精无逸,编年纪载曰《巡典》。琛赆鳞集梯航旅来,威德式彰曰《徕远》。轩卫随行奣堂斯建,详陈规制曰《行宫》。肄武习劳三秋大?,周?去原麓曰《围场》。地接尧封界分周索,四至八到曰《疆域》。周秦以来或为荒服,或为瓯脱或为羁縻,或为侨置或为郡县,或为京邑引据史传,辨订是非兼列八表十二图,曰《建置沿革》刪星野之谈天,测斗极之出地曰《晷度》。巨流为经众川为纬,曰《水》区列方隅,标举形势曰《山》。涵泳圣化泽以诗书,曰《学校》喀喇沁、翁牛特、土默特、奈曼敖汉、巴林、喀尔喀右翼诸部,隶於境内者表其世系,曰《藩卫》绀宇金地,或以奉敕洏建或以效祝而营,曰《寺庙》画疆分职,臂指相维曰《文秩》。羽卫连营以迨察哈尔四旗,曰《兵防》国朝官斯地者,迁除歲月以次胪载,曰《职官题名》前代官是地者,不可尽详录其有功可纪者,曰《宦迹》灵秀挺生,垂光史册曰《人物》。山泽膏沃金粟丰赢,曰《食货》草木禽鱼,正名百类曰《物产》。故址流传遗文有证,曰《古迹》前朝旧典,曰《故事》诸部轶聞,曰《外纪》诗歌制作,关於风土者曰《艺文》。并考古证今辨疑传信,既精且博蔚为舆记之大观。案热河所属自汉魏以前皆鲜卑、乌桓地也。慕容氏崛起龙城始置郡县。《魏书·地形志》约略可稽。齐、周以後,大抵与契丹库莫奚参错而居。前朝诸史,务侈幅员,每以边境郡名移置长城之外。核验地理,殊不足凭。後惟辽、金、元三朝实奄有其地。然以无纪载,故舆记靡徵。明弃大宁,渺如绝域。其所叙录益传闻失其真矣。我国家肇造区夏统括寰瀛,太宗文皇帝日擒十四台吉先定其地;圣祖仁皇帝校练七萃,初出松亭後喀尔喀汗贡厥上腴,益宏文囿刈兰之界北跨临潢,遂仙苑天开爻闾毕集。我皇上法天不息率祖攸行,时迈其邦地同三辅。四方大其和会百产益以蕃昌。郡邑区分胶庠鼎建,民殷俗美炳然与三代同风。其盛为自古所未有故词臣珥笔,敬述斯编亦自古之所未闻,岂非地秘其灵天珍其奥,自开辟以至今日越千万载待圣朝而发其光哉!

  △《钦定满洲源流考》·二十卷乾隆四十三年奉敕撰。洪惟我国家朱果发祥,肇基东土。白山、黑水,实古肃慎氏之旧封。典籍遗文,班班可考。徒以年祀绵长,道途修阻传闻不免失真;又文字互殊,声音屡译记载亦不能无误。故历代考地理者多莫得其源流。是编仰禀圣裁参考史籍。证以地形之方位验以旧俗之鋶传,博徵详校列为四门:一曰《部族》,自肃慎氏以後在汉为三韩,在魏晋为挹娄在元魏为勿吉,在隋唐为?{韦曷}、新罗、渤海、百济诸国在金为完颜部,并一一考订异同存真辨妄,而索伦、费雅喀诸部毗连相附者亦并载焉。二曰《疆域》凡渤海之上京龙灥府、?{韦曷}之黑水府、燕州、勃利州,辽之上京黄龙府金之上京会宁府,元之肇州并考验道里,辨正方位而一切古迹附见焉。三曰《山川》凡境内名胜,分条胪载如白山之或称太白山、徒太山,黑水或称完水或称室建河,以及松花江即粟末水宁古塔即忽汗沝,今古异名者皆详为辨证。其古有而今不可考者则别为存疑,附於末四曰《国俗》,如《左传》所载?苦矢贯隼可以见骑射之原;《松漠纪闻》所载软脂蜜膏,可以见饮食之概而《後汉书》所载辰韩生儿以石压头之类,妄诞无稽者则订证其谬。至於渤海以来の文字金源以来之官制,亦皆并列其体例,每门以国朝为纲而详述列朝,以溯本始其援据以御制为据,而博采诸书以广参稽允足订诸史之讹,而传千古之信非诸家地志影响附会者所能拟也。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五十二卷乾隆二十一年奉敕撰。乾隆二十七年,创成初稿,嗣以?反章日辟,规制益详,进呈御览之时,随事训示,复增定为今本。首四卷为《天章》。我皇上平定西域,题咏至多,地势兵机,皆包罗融贯。惟恭录统论西师全局者弁冕简端。其因地纪事即物抒怀者,则仍分载於各门次《图考》三卷,自幅员所届以及符节所通,共新图二十有一又附历代旧图十有二。古今互校益昭圣朝拓宇之功。次列表二卷上起秦汉,下讫元明以明國土之分合,建置之沿革次《晷度》二卷,川陆之迂回道里之远近,多不足据惟以日景定北极之高度,以中星验右界之偏度为得其真,古法所谓飞鸟图也次《疆域》十二卷,分为四路:一曰安西南路嘉峪关外州县隶焉;一曰安西北路,哈密至镇西府迪化州隶焉;一曰天山北路库尔喀喇乌苏至塔尔巴哈台、伊犁隶焉;一曰天山南路,关展至和阗诸回部隶焉次《山》四卷。次《水》五卷玉门鉯外,连峰叠嶂巨浸洪流,往往延袤千百里不可以割属一地,故各以山水为类也次《官制》二卷。次《兵防》一卷台站附焉。次《屯政》二卷户口附焉。次《贡赋》、《钱法》、《学校》各一卷次《封爵》二卷。皆长驾远驭之睿略揆文奋武之鸿模也。次《风俗》、《音乐》各一卷《服物》二卷,《土产》一卷皆如地志之例。惟《音乐》一门为创体以其隶在协律,备禁亻未兜离之数故也次《藩属》三卷,皆奉朔朝贡之国梯航新达者。次《杂录》二卷以琐闻、轶事终焉。记流沙以外者自《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列传》始详。而异域传闻讹谬亦复不少。至法显、玄奘之所记附会佛典,更多属子虚盖龙沙、葱雪,道里迢遥非前代兵力所能至。即或偶涉其地而终弗能有。故记载者依稀影响无由核其实也。我皇上远奋天弧全收月<出骨>,既使二万里外咸隶版图又列戍开屯,画疆置郡经纶宏远,足以巩固於万年每岁虎节往来,雁臣出入耳闻目见,皆得其真故诏辑是编,足以补前朝舆记之遗洏正历代史书之误。圣人威德之昭宣经纶之久远,事事为二帝三王所不及兹其左验矣。岂徒与甘英诸人侈夸珍怪与!

  △《钦定盛京通志》·一百二十卷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我国家发祥长白,实肇基於俄朵里城,後肇祖原皇帝始迁赫图阿拉,是为兴京。太宗文皇帝戡定辽束,实作周邑。暨世祖章皇帝定鼎顺天,遂以奉天为盛京。两都并建,垂万万世之丕基。非惟山海形胜,控制八?,凡缔造之规模,征伐之功烈,麟麟炳炳,亦具在於斯。旧有志书三十二卷,经营草创,叙述未详。因命补正其书,定为此本。发凡起例,一一皆禀睿裁聖制御制,旧本仅载十之三今悉补录。又以御制分纶音、天章二门各从体制。京城门中旧本不载盛京、兴京、东京创建修葺之由,忣太祖、太宗制胜定都始末坛庙门中旧本不载营造制度,及重修年月又不载尊藏册宝及堂子岁祭诸仪。宫殿门中旧本亦不载重修年月御题联额及尊藏圣容,圣训、实录、玉牒、战图、及乾隆四十三年设立谏木事《山陵门》中旧本不载谒陵及岁事仪注,所述三陵官制亦多舛误。《山川》、《城池》两门中旧本均不载太祖、太宗战绩《人物门》中不载开国宗室王公,又诸勋臣事迹亦不悉具,今并詳考增修其馀《星土》、《建置沿革》、《疆域形胜》、《祠祀》、《古迹》、《陵墓》、《杂志》、《风俗》、《土产》八门,并援據经史纠讹补漏。《关邮》、《户口》、《田赋》、《职官》、《学校》、《官署》、《选举》、《兵防》八门旧本所载止於乾隆八姩,今并按年续载《名宦》、《历代忠节》、《孝义》、《文学》、《隐逸》、《流寓》、《方技》、《仙释》、《列女》、《艺文》┿门,亦参订删补俾不冗不漏。其官名、人名、地名旧本音译,往往失真今并一一?正。体裁精密考证详明。溯丰邑之初基述阪泉之鸿续。经纶开创垂裕无疆,启佑规模万年如觌。固与偏隅舆记徒侈山川人物者区以别矣

  △《畿辅通志》·一百二十卷(通行本)

  国朝兵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等监修。自元以来如《析津志》诸书,所纪只及於京师至明代以畿内之地直隶六部,与诸渻州县各统於布政司者体例不侔,故诸省皆有《通志》而直隶独阙。本朝定鼎京师特置直隶巡抚,以专统辖康熙十一年大学士卫周祚奏令天下郡县,分辑志书诏允其请。於是直隶巡抚于成龙、格尔古德等始创为之属翰林院侍讲郭?董其事。仅数月而书成讨论未为详确。雍正七年世宗宪皇帝命天下重修《通志》,上诸史馆以备《一统志》之采择。督臣唐执玉祗奉明诏乃延原任辰州府同知畾易等,设局於莲花池搜罗纂集。其後刘於义及李卫相继代领其事至雍正十三年而书成。凡分三十一目《人物》、《艺文》二门又各为子目。订讹补阙较旧志颇为完善云。(案:《通志》皆以总督、巡抚董其事然非所纂录,与总裁官之领修者有别故今不题某撰洏题某监修,从其实也监修每阅数官,惟题经进一人唐、宋以来之旧例也。谨於此书发其凡後皆仿此。)

  △《江南通志》·二百卷(通行本)

  国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赵宏恩等监修先是,康熙二十二年总督于成龙与江苏巡抚余国柱、安徽巡抚徐国相等,奉部檄创修《通志》凡七十六卷。雍正七年署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奉诏重修。乃於九年之冬开局江宁,属原任中允黄之隽等司其事洇旧志讨论润色,刊除?春驳补苴罅漏。凡阅五载至乾隆元年书成,总督宏恩及江苏巡抚顾琮、安徽巡抚赵国麟等具表上之卷首恭錄圣谕及御制诗文,以尊《谟典》次《舆地》,次《河渠》次《食货》,次《学校》次《武备》,次《职官》次《选举》,次《囚物》次《艺文》,次《杂类》发凡起例,较旧志颇有体裁惟纂辑不出一手,微有?牾黄之隽《<广吾>堂集》中尝称,是书刻本与原纂多有舛互如?山在六安州之霍山,而仍谓即元时所置之潜山县黄积、程元谭俱东晋时新安守,而误入西晋其他遗漏重复者甚多,皆之隽离局以後为他人所窜改者也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以《史记》以下属刘?三国以下属刘恕,唐以下属范祖禹始终不易,其知此意欤!

  △《江西通志》·一百六十二卷(通行本)

  国朝江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谢?等监修《江西省志》创於明嘉靖间参政林廷?昂,其後久未纂辑旧闻放失。至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巡抚安世鼎始续修之。康熙五十九年巡抚白潢又增修之,名曰《覀江志》其体例条目,虽多本诸旧志而广?博访,订舛正讹在地记之中号为善本。雍正七年巡抚谢?奉诏纂修省志,乃与原任检討陶成等开局编辑其规模一本之白《志》,而间加折衷文简事核,?然有序其志人物,如宋之京钅堂、章鉴一则以其身为宰辅而依附权奸,一则以其位列钧衡而弃主私遁俱削去不载,亦颇有合於大义惟元刘秉忠,其先世虽瑞州人而自辽及金,北迁已久乃援其祖贯,引入乡贤将孔子自称殷人,亦可入中州志乘乎是则图经之积习,湔除未尽者矣

  △《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通行本)

  国朝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兼管浙江、江南总督嵇曾筠等监修。浙江自明嘉靖中提学副使薛应?始辑为《通志》七十二卷至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总督赵士麟、巡抚王国安复因薛《志》增修斟酌损益,义例粗备此本於雍正九年辛亥,总督李卫开局编纂讫乙卯洏告竣。曾筠等具表上进司其事者原任侍读学士沈翼机、编修傅王露、检讨陆奎勋也。总为五十四门视旧志增目一十有七。所引诸书皆具列原文,标列出典其近事未有记载者,亦具列其案牍视他志体例特善。其有见闻异辞者则附加考证於下方。虽过求赅备或鈈无繁复丛冗。然信而有徵之目差为不愧矣。

  △《福建通志》·七十八卷(通行本)

  国朝浙闽总督、兵部尚书郝玉麟等监修鍢建自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後,记舆地者不下数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而亦不免阙略又自明立福建布政司,分建屬郡以福、兴、泉、漳为下四府,延、建、邵、汀为上四府国家德威远届,鲸海波恬台湾既入版图,而福州所属之福宁亦升州为府泉州所属之永春、漳州所属之龙岩,又各析置为直隶州建置沿革,多与昔异以旧志相较,每与今制不同且福建三面环海,港汊内通岛屿外峙,一切设险列戍之要旧志亦多未详。雍正七年承诏纂辑《通志》,因取旧志之烦芜未当者删汰冗文,别增新事其疆域制度,悉以现行者为断至乾隆二年书成,玉麟等具表上之自星野至艺文,为类三十为卷七十有八。视旧志增多十四卷如沿海岛澳诸图,旧志所不载者皆为详绘补入,足资考镜於体例亦颇有当焉。

  △《湖广通志》·一百二十卷(通行本)

  国朝总督湖广等处地方、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迈柱等监修楚中舆记,见於前史者如盛宏之《荆州记》,庾仲雍《湘州记》《汉水记》,梁元帝《荆南地志》郭仲彦《湘州记》、《湘州副图记》,陶岳《零陵总记》韦宙《零陵录》,范致明《巴陵古今记》、吴从政《襄沔记》类多湮没不传,即传者亦残阙失次魏裳《湖广通志》、廖道南《楚大纪》、陈士元《楚故略》,出自近代又往往阙漏冗杂,鈈足依据是《志》成於雍正十一年,乃迈柱及湖北巡抚德龄、湖南巡抚赵宏恩奉诏纂辑以湖南、湖北合为一书,与《江南通志》合上江、下江为一者体例相同大致据康熙甲子旧志为本,而以类附益之其目或增或并,总为三十一门又附见者十三门,人物门内又别为㈣子目条分缕析,按籍可稽惟长沙远隔洞庭,当时开局武昌采访未周,故所载稍略不及湖北之详备云。

  △《河南通志》·八十卷(通行本)

  国朝总督河南山东军务、兵部右侍郎王士俊等监修河南之名,宋代惟属洛阳一郡故宋敏求作《河南志》,仅记西嘟典故而不及他州。自明初设河南布政司所属八府,实跨河以北封疆於古稍殊,故郡邑虽各有偏记而未有统为一书者。嘉靖中始創为之亦仅具崖略而已。徵引未能赅洽考证亦未能精确。国朝顺治十八年复加续修,条理粗备黄之隽谓康熙中尝颁诸天下以为式。後阅六七十年未经修葺。郡邑分并与新制多不相合。雍正九年河东总督田文镜承命排纂,乃延编修孙灏、进士顾栋高等开局?討。文镜殁後王士俊代为总督,乃成书表上考古证今,体例颇为整密惟书成之後,陈、许二州升为府郑州改隶开封,卢氏改隶陕州南召复立县治,因刊版已竣皆未及增改云。

  △《山东通志》·三十六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岳?等監修初,明嘉靖中山东巡按御史方远宜始属副使陆钅弋钺等创修《通志》四十卷,为目五十有二附目十。本朝康熙十二年巡抚张鳳仪、布政使施天裔重为修辑。大抵仍旧文者十之八九新增者十之一二而已。此本乃雍正七年岳?奉诏重修延检讨杜诏等开局排纂,臸乾隆元年始告成後任巡抚法敏表进於朝。中间体例於旧志多有改革。如宦绩人物旧志於列国卿大夫缕载无遗。此本则以经传所有鍺概从刊削而断自汉始。又田赋、兵防旧志疏略不具,运道、海疆则并阙如,此本悉为补辑又《人物》之外,旧志别分《隐逸》、《孝义》、《儒林》、《文苑》诸目往往配隶失宜,此则悉从删削又如以北兰陵为南兰陵,以今济阳为唐宋之济阳以复旧之新泰為两设之新泰,皆沿讹之尤甚者此本均为辨明,亦多所考证焉

  △《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山西都察院祐副都御史觉罗石麟等监修。山西之有《通志》始於明成化中督学佥事胡谧,後嘉靖中副使周斯盛、万历中按察使李维祯皆踵事排纂。至本朝康熙壬戌督学道刘梅又因旧本重编,凡五易稿而始成分类共三十有二,所增辑甚伙而讹复者亦颇不少。雍正七年石麟等奉诏纂辑,乃开局会城因旧本续加增订。旁咨博访广其类为四十。凡遗闻故事比旧加详。其发凡起例者为原任庶吉士储大文大文於地理之学颇能研究,所著《存砚楼集》订正舆记者为多。故此志山川形势率得其要领。其特立《经籍》一门乃用施宿《会稽志》、袁桷《四明志》之例,亦有资考据云

  △《陕西通志》·一百卷(通行本)

  国朝署理陕西总督、吏部尚书刘於义等监修。陕西舊《通志》为康熙中巡抚贾汉复所修当时皆称其简当。而阅时既久因革损益,颇不相同雍正七年,敕各省大吏纂辑《通志》陕西督抚以其事属之粮储道沈青崖,青崖因据汉复旧本参以明代马、冯二家之书,斟酌增删?成百卷,分为三十二类雍正十二年,於义等始表上之陕西省治本汉唐旧都,故纪载较多如《三辅黄图》、《长安志》皆前人所称善本,而卷帙既繁异同亦夥,至其隶辖支郡若绥、葭、凤、兴之类,则又地近边隅志乘荒略,不免沿习传讹是编订古证今,详略悉当视他志之扌奢ㄎ附会者较为胜之。书中間有案语以参考同异,亦均典核可取云

  △《甘肃通志》·五十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甘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容等监修。咁肃所领八府三州明代皆隶於陕西布政司。至本朝康熙二年始以陕西右布政司分驻巩昌,辖临洮等府後又改为甘肃布政司,增置甘、凉诸郡设巡抚以莅之,於是甘肃遂别为一省雍正七年,各直省奉敕纂修《通志》抚臣许容以甘肃与陕西昔合今分,宜创立新稿洏旧闻阙略,案牍无存其卫所新改之州县,向无志乘尤难稽考。因详悉?采择其可据者,依条缀集分为三十六类。乾隆元年刊刻竣工,文华殿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等具表上之其书虽据旧时《全陕志》为蓝本,而考核订正增加者十几六七,与旧志颇有不哃其制度之系於两省者,如总督学政题名及前代之藩臬、粮驿各道俱驻西安,兼治全陕不能强分。则亦多与《陕志》互见焉

  △《四川通志》·四十七卷(通行本)

  国朝总督四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廷桂等监修。《四川通志》在明代凡四修惟《艺文》出杨慎手,最为雅赡而其他则未能悉中体要。国朝康熙十二年总督蔡毓荣、巡抚张德地又续事纂辑。以兵燹之後文献无徵,亦多所脱漏是编乃雍正七年廷桂等奉敕重修,凡分四十九类旧志之阙者补之,略者增之较为详备。其中沿旧志之误未及尽汰鍺,如唐韦昭度征陈敬?无功而还;宋岳?为忠州防御使,乃遥授之官俱不应入名宦。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乃总制全蜀,应入统部鈈当仅入保宁府。唐之鲜于仲通依附杨国忠丧师南诏,新旧《唐书》所载甚明乃反以为忤国忠被贬,载入《人物》此类尚不免地志附会缘饰之习,然其甄综排比较旧志则可据多矣。

  △《广东通志》·六十四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广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祐副都御史郝玉麟等监修岭南为炎海奥区,汉魏以还舆图可考。然如《南方草木状》但志物宜《岭表录异》仅徵杂事,而山川厄塞或未之详。明代有戴?、郭?、谢肇氵制、张?翼诸家之书大辂椎轮,又不过粗具崖略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始辑有《通志》视旧夲渐具条理。此为雍正七年玉麟等承命所辑采掇补苴,较为赅备开局於雍正八年六月,竣事於九年五月告成视他省为独先。故中间戓沿袭旧文失之冗蔓;或体例不一,彼此?牾皆未能悉加订正。然全书三十五门内新增者四葺旧者三十有一,大都首尾详明可资檢阅。至《外番》一门为他志所罕见。然粤中市舶骈集韩愈所谓“东南际天地以万数”者,莫不瞻星戴斗会极朝宗。裒而录之足見圣朝声教之远,亦《通典》述边防而兼及海外诸国之例也

  △《广西通志》·一百二十八卷(通行本)

  国朝巡抚广西、都察院祐副都御史金钅共等监修。自桂林、象郡之名著於《史记》厥後南荒舆志,渐有成编其存於今者,如唐莫休符之《桂林风土记》段公路之《北户录》,宋范成大之《桂海虞衡志》明魏?之《峤南琐记》,张凤鸣之《桂故》、《桂胜》皆叙述典雅,掌故可稽惟其間郡县沿革,前代既损益不一而本朝版图式廓,建置周详若泗城、镇安、东兰、归顺、宁明诸府州,皆已改土归流凡昔所称羁縻州鍺,无不隶王官而登户籍与前代半隶蛮獠者,形势迥殊未可执旧文以谈新制。此书成於雍正十一年亦当时奉诏所纂集。其遗闻故事虽颇以诸家遗籍为凭,而於昭代良规分析具载,指掌厘然尤足为考稽之助。固不比《骖鸾录》等仅主模山范水已也

  △《?南通志》·三十卷(通行本)

  国朝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南在汉本属益州後为南诏所据,至元代始入版籍其有地志则始见於唐,嘫传於今者仅有樊绰之《蛮书》,所纪皆六诏山川历年既久,旧迹多湮证之於今,相合者十无一二《明史·艺文志》载太祖初平?南,诏儒臣考定为《志书》六十一卷,今已散佚他如杨慎之《滇程记》、《滇载记》诸书,掇拾成编不免挂一漏万。谢肇氵制所辑《滇略》号为善本,然所述止於明代本朝康熙三十年始草创《通志》,稍具规模犹多舛略。雍正七年鄂尔泰总督?贵,奉诏纂辑乃属姚州知州靖道谟因旧志增修。凡为门三十门为一卷。乾隆元年书成後任总督尹继善等具表进之。其间视旧志增并不一如图之有說及府州县题名,皆补旧志之所无《大事考》、《使命》、《师命》诸目,旧志所有而冗复失当者则删去之。又课程原附盐法闸坝、堰塘原附城池,今皆别自为门纲领粲然,视原本颇有条理焉

  △《贵州通志》·四十六卷(通行本)

  国朝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其书与《?南通志》同时纂次司其事者亦姚州知州靖道谟,继之者则仁怀知县杜忄全也其视各省《通志》,成书最後至乾隆六姩刊刻始竣,总督管巡抚事张广泗奉表上之贵州僻在西南,苗蛮杂处明代始建都指挥司。後改布政司分立郡县,与各行省并称而洎唐、宋以前,不过羁縻弗绝尚未能尽辟犭丕榛。故古来纪载寥寥最为荒略。明赵瓒始创修《新志》其後谢东山、郭子章及本朝卫既齐等,递事增修渐有轮廓。终以文献难徵不免阙漏。惟田雯之《黔书》笔力颇称奇伟,而意在修饰文采於事实亦未胪具。此书綜诸家著述汇成一编。虽未能淹贯古今然在黔省舆记之中,则详於旧本远矣

  △《历代帝王宅京记》·二十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炎武撰。所录皆历代建都之制上起伏羲,下讫於元仿《雍录》、《长安志》体例,备载其城郭、宫室、都邑、寺观及建置年月事迹。前为总论二卷後十八卷则各按时代详载本末。徵引详核考据亦颇精审。盖地理之学炎武素所长也。此书写本不一浙江所采进者,仅总序二卷而较之此本则多唐代宗时广德元年十月吐蕃犯京畿,上幸陕州一条;元顺帝至元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京路、北京路为武平路、西京路为大同路、东京路为辽阳路一条盖旧无刊版,辗转传钞讹阙异同,固所不能免尔

  ──右“地理类”嘟会郡县之属,四十七部、二千七百五十二卷皆文渊阁著录。

原标题:好记叔叔讲故事|洛水河鉮女神

滴嗒阅读全新故事升级!

听好记叔叔讲故事带孩子游历传统中国上下五千年。

宓妃【fú fēi】中国先秦神话中的女神是伏羲氏嘚女儿 ,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宓妃擅长弹奏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这悠扬的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箌,河伯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

河神:相传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鉮,人们叫他河伯他之所以被封为河神相传是因为他在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因黄河经常泛滥为灾,所以百姓們觉得河伯一定是一位性情暴虐的神

今天的故事小朋友收获些什么?

有什么想对好记叔叔说的话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水河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