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有哪些之所以被称为特区主要是因为它

经济特区是怎样搞起来的- 青岛新闻网
第06版:文
&&&&&&&&&&
经济特区是怎样搞起来的
  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最近撰文说:&  办特区的设想  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时任广东省委主要领导的习仲勋、杨尚昆同志向中央汇报工作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办特区的设想: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根据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中共广东、福建两省委分别于6月6日、6月9日向中央写出了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  1979年4月,中央派谷牧同志带领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到广东、福建作了实地考察。经过上下反复酝酿、研究,1979年7月,中央、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准广东、福建省委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创办出口特区。  “杀出一条血路”  1983年我任国务院副总理后,经济特区的工作由我分管。谷牧同志向我介绍,1979年末,对试办特区多数同志意见趋于一致,但叫什么名字几经周折。开始议论想叫“出口加工区”,但范围似乎窄了点。有人主张叫“自由贸易区”,问题是“自由”两个字不容易被人接受。正在犯愁的时候,坚持反对办特区的同志针对小平同志所说的“陕甘宁也是特区嘛”的批评说,他们不懂,陕甘宁是政治特区,不是经济特区!此话很快传到广东。广东的领导人脑子反应很快,说:对了,叫“经济特区”好。最后小平同志拍板,同意叫经济特区。这就是“经济特区”的由来。&  1980年3月,中央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后来小平同志把特区的作用概括为四个窗口:“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举步十分艰难。从起步到建设,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但小平同志十分坚定,亲自视察,明确表示支持广东、福建先走一步,为我国发展经济“杀出一条血路”。&  沿海发展战略  在特区创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小平同志一直给予极大关注与支持。1987年,小平同志说:“我现在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  党中央、国务院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和发展。1984年和1985年,又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和开辟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海南岛建省并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现在回头看,沿海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非常正确、非常及时的,不仅大大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乡镇企业以及私营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全面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西部的发展也起了强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980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同样是经济特区,汕头为何败给了深圳
来源:深圳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 ]潮汕商帮自古以来就在全球商业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市。 同样是特区,汕头为何败给了深圳?
潮汕商帮自古以来就在全球商业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市,包括整个潮汕地区,却没有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没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没有在中国制造、全球制造业大转移中,以及中国城市格局变化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而被称为失败的特区!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后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将走向何方呢?
1、人文地理环境
潮汕地区人口2000万左右,人口密集,商帮聚集,对内很团结,对外比较排外,以致外商投资难以在本地区有效进展。重商轻文,导致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本地区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所以不能着眼于现在,放眼未来,该地区在全球化过程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失去发展先机。
整个地理环境靠近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贸易为主,农业为辅。这就导致这个地区经商的人很多。很多家族世代经商,家族企业很多,民间资本很强大,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顽固的地方势力。地方保护主义很强,官僚系统复杂。致使国家的一些政策很难推行,例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了。在国家政策和地方势力出现矛盾时,很难解决协调。政策都执行不下去的话,地区经济当然难以发展,所以当地在中国城市格局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地缘经济因素
中国的四大城市北上广深,在国家的战略地位是比较明显的。上海是金融中心, 广州是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深圳是创业型、创新型城市,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和金融创新中走在前列。而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处在上海和广州两大中心之间,战略定位不明确,人才和经济资源逐步向周边三大中心分散,很多香港,深圳地区的富商都是潮汕人,可见地缘经济导致人才流失程度较为严重,从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3、外部贸易通道
潮汕地区商人自古以来从事的经济活动就是以海上贸易为主,中国内地的物资得以与外界进行交换,形成了这个地区特有的经济现象、独特的文化,很早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当中国的贸易口岸逐步形成以上海和广州为两大中心的时候,潮汕地区的贸易量开始减少。改革开放后,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潮汕地区的贸易周转量更是大幅下滑,削弱了本地区的竞争力。
4、行政划分
潮汕地区,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个地级市的统称。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汕头市划分部分地区为经济特区。潮汕地区在行政区域被划分成了三块,相互之间就变得没有那么团结了。三块的功能协调没有明确显现,导致内部利益斗争,建特区的资源本来就少。一分为三后,更把资源给分散了。行政的划分,造成内部无法团结,无法整合资源,最终导致经济发展滞后。
5、地区自身定位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这是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特区。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汕头市包括潮汕地区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没有理由发展不起来。但除了以上原因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地区定位没有把握好。 可以说在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中,潮汕地区就没有看到自己的机会,没有做好战略定位。从改革开放初期,没有能吸引到国外资本、跨国公司到本地区建设生产基地,反而本地商业资本外流到香港、深圳、中山、东莞等地。使潮汕地区在第一轮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失去先机,错失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机。
未来的发展
一个地区的发展和一家企业一个人的发展一样,必须首先分析自身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从宏观角度看问题,以长远眼观来规划当下,把握全局,调整发展战略。
第一、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除了打造的是贸易之路,同时更是文化旅游之路。
第二、发展对外贸易
5个特区都是都在华南沿海,属于沿海城市也可以说是港口城市,共同的优势就是发展对外贸易。
总之,潮汕地区未来的发展因地制宜是肯定的,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的领导者责任重大,发展的好自然功在千秋,失败自然要遭批承责。就目前的城市化趋势而言,潮汕三市合并或许是一种趋势,团结才能致富,和气才能生财,集中力量资源才可能出现希望,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倡导的“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潮汕本来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希望抓住这次机遇。
(作者:)
编辑: 郑小明
被外媒绑架的叶诗文 福原爱与国乒的情缘 最美女富豪身家过亿 幼狮锁喉咬死小象一幕 金沙江畔山村遭污染 揭秘运动员特供食品当前位置:
>>>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A、优越的地理位置B、科技水平..
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
A、优越的地理位置B、科技水平较高 C、自然资源丰富D、传统农业发达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山东省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A、优越的地理位置B、科技水平..”主要考查你对&&海南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海南省:海南省,简称琼,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地理主要信息:1.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2.海南省是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天气温暖湿润。3.海南省农业发达,受气候影响,海南终年可以种植作物。4.海南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富特色,地处中国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四季如夏,鲜花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海南岛旅游经济发达的原因:1.热带的自然景观,热带旅游资源丰富,苗族黎族等民族风情,人文资源丰富; 2.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 3.交通便利;4.基础设施完善。海南旅游资源分布:&海南的免税店:琼州海峡: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南海,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呈东西向延伸,长约80公里,宽20~40公里,最窄处18公里,面积0.2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周高中低,为—东北—西南向狭长矩形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东、西两口地势平坦,水深较浅。海峡区海流较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海流自西向东流动,流速大,其他季节均由东向西流动,流速小。海峡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在中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它因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得名。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琼州海峡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琼州海峡南岸南渡江三角洲凸出于海峡中,其突出点成为海峡南岸东端的岬角,后海至天尾间的礁石群便成为南岸西端的岬角。北岸西端的突出点为灯楼角,东端的突出点为排尾角。琼州海峡与渤海海峡、台湾海峡比较,有四点相异之处:地理纬度低;是岛屿与半岛之间的水道;海峡海底地形是一个潮流深槽;海峡中没有岛屿。
发现相似题
与“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A、优越的地理位置B、科技水平..”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3604546410833012425541164139772自贸区与经济特区存4不同:诱饵不再是政策优惠_财经_宏观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自贸区与经济特区存4不同:诱饵不再是政策优惠
文章导读:
在经历了一场激烈、漫长的争夺之后,广东、天津、福建在这场自贸园区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上述三省份成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
【封面文章】 从4个经济特区到4个自贸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芳 王红茹|北京报道
在经历了一场激烈、漫长的争夺之后,广东、天津、福建在这场自贸园区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上述三省份成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
加上之前的上海,全国形成了4个自贸区试点,布局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东部发达地区。
&选择这三个地方已经酝酿很久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这一决策前的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九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的主题即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给中央政治局上这堂课的讲师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李光辉是研究自贸区问题的主要专家,自贸区主要课题《中国自贸区可行性研究》,乃至第二批自贸区津粤闽三地的规划,他都是专家组成员,还担任组长。
&把自贸区问题拿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李光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这意味着推动自贸区建设是中国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沿边开放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也非常重要,但这么重要也还没拿到政治局学习的程度。&
&中国已经到了高标准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时点了。而且,我们也具备了这个条件&。李光辉说,中国必须跟上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趋势,形成面向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才能不失去主动,继而在未来规则制定和世界经济新格局中赢得先机。
自贸区的重要性堪比当年被誉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经济特区。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是前35年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区别。
那么,与当年的经济特区相比,如今的自贸区有何不同?具体来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凭借什么优势入选自贸区试点?它们先行先试的使命、目标、着力点又是什么?
选择标准不同&&
经济特区:对接港澳台,引进外资和技术;
自贸区:南北呼应,重在自我转型和升级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海圈出了深圳、珠海和汕头,在东海圈出了厦门,成立了4个经济特区。中国决定在这4个地方实行特殊的政策、进行特别的管理,探索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些地方承载着中国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国家使命。经济特区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开始。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深圳的对面是香港,珠海的对面是澳门,厦门的对面是台湾,汕头是一个例外,它的&对面&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当时选择这4个地方作为特区,是希望借力港澳台及海外华人把市场经济引进来。&张燕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称,&为什么没选上海,也是因为上海不像这4个地方有明确的指向。&
&当时的想法是引进资金和技术,打开一个窗口,推动国内的改革开放。在特定的区域里引进外资,引进海外华侨投资,然后加工、出口,增加我们国家的外汇收入,再用外汇收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开始的提法比较保守,就是吸引海外华侨进入特区,直至1984年,才正式提出吸引外资。&
当然,当年对深圳、珠海、厦门三地的制度安排,亦是为后来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回归做准备。
今日自贸区的设立仍然对应着港澳台。在第二批获批的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试点中,肖金成分析,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香港和澳门,在这里设立自贸区便于和香港、澳门对接;福建的厦门和平潭毗邻台湾,厦门有经济特区的基础,近两年平潭实验区也在规划和建设,对台的交流合作需要自贸区这样一个平台。
&广东对应着港澳,福建对应着台湾,进一步的扩大开放,或有可能形成一个大范围的经济自由贸易区,包括广东、福建、台湾、香港、澳门在内。& 林桂军说。
与经济特区的布局不同的是,在自贸区的布局中,多了上海和天津。
上海并没有肩负着像福建那样的两岸合作,也没有肩负着像广东那样的粤港澳合作,&但上海依然是中国的龙头,当然要走在中国的最前头。&张燕生说。
在肖金成看来,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新区,有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这一基础条件;同时,北方也需要一个自贸区来引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
在过去的35年里,天津没有像上海和深圳那样成为一个明星区域,但林桂军认为,天津应该成为明星,因为它的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他看好天津在现代制造业方面的潜力。&如果我们打造产业升级,发展高端的制造业,天津是一个比较好的板块。&
至此,自贸区的分布覆盖了中国的东南沿海、东部沿海以及北部沿海,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格局。
使命不同&&
经济特区:&与国际惯例接轨&;
自贸区:新常态下主动应对全球化竞争
四大经济特区是在开放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设立的,当时中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外贸总量在全世界都不算领先。1978年,中国GDP排名世界第十;1980年,中国GDP占全世界1.72%,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的0.93%。
那是四大经济特区起步的基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经济特区开始先行先试。
彼时,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通过四大经济特区,以特事特办的方式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进行改革,来尝试一些与国际相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这是当时经济特区的主要任务。
&当初的经济特区是处于被动吸纳地位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试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总结说。
此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多年高速但粗放的增长。如今,那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旧常态&。
当下的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无论是贸易总量还是GDP总量在全世界占比都早已突破10%大关。中国经济也正式宣布进入&新常态&。
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自由贸易区也开始先行先试。
张燕生说,自由贸易区所要面对的是&新常态&下进行的新一轮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新常态&之下,是高水平的开放、高质量的发展和高标准的改革。
梅新育认为,今日的自贸区是中国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主动开展的试验。中国从被动逐渐走向主动。
目标不同&&
经济特区:对标港澳台的小经济体模式;
自贸区:对标美日欧的大国经济体模式
据林桂军回忆,在当年经济特区的选择上,上海的崇明岛也曾是候选区域之一,但在最终公布的结果中,崇明岛不在其中。
在中国,经济上真正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仍是上海。
上世纪90年代初,站在黄浦江边的邓小平不无遗憾地表示,设立第一批特区的时候没有考虑上海是一个失误。
&因为不管港澳台也好,海外侨胞也好,引进的市场经济主要是小经济体的市场经济,我们也学到了一个小经济体的开放模式。&张燕生认为,如果把上海列为第一轮改革开放的试点,结果也许会不一样。作为最具有国际化形象的上海,&它对标(即对比标杆找差距)的可能是美日欧,那将是大国经济体模式而非小经济体模式。&
张燕生所指的当年经济特区引进的小经济体模式的一个典型形式即是&三来一补&的贸易形式,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但这种加工贸易形式在后来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企业主要依靠&出口退税补贴&而非外销利润的获取;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本地化&、&国产化&的动力;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严重。
&这一点邓小平在后期已经意识到了。&张燕生说,&这种小经济体模式对过去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至今仍然解决得不太好。&
30多年后,新一轮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始。
这个时候的背景是,经过前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全方位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上海对标的应该是像美国、欧洲这样世界上最开放、最发达的国家,而绝非港澳台,是以更高标准的规范为基础的大国开放模式。&张燕生表示,中国需要的是能应对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大国开放战略,中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要想不被边缘化怎么办?只能把TPP所谓的美国的高标准规则,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服务业的全面开放等等这些美国要边缘化中国的新规则,变成倒逼我们新一轮改革的动力,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考虑。&
从国家战略上看,张燕生认为,未来的自贸园区,在制度上、发展程度上以及创新能力上将与美国、日本和欧洲越来越接近,而不是与香港那样的自由港越来越接近。
这意味着将要掀起新一轮的改革运动,&怎么能够把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作成像美国一样规范,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上海、天津等自贸园区试点的使命。&张燕生说。
着力点不同&&
&经济特区的诱饵是政策优惠,自贸区的诱饵则是消除政策壁垒&
长期以来,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一直是经济特区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特区之后的各种开发区和高新区,其共同的政策就是给予减免关税的优惠。&譬如,当你是优惠政策为主,很直接。我在区外,过去33%的所得税,一进到区内,就是15%的所得税。&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究竟是政策的洼地还是改革的高地?这曾经是外界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抱有的疑虑。韩正多次在公开场合重申,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优惠政策&。
&经济特区是放饵钓鱼,自贸区是开闸放水。&林桂军的比喻很形象,&经济特区的诱饵是政策优惠,自贸区的诱饵则是消除政策壁垒。&
政策壁垒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准入放开,第二是国民待遇。&今天我们是对所有的国资、外资、民资,所有的企业都一视同仁,负面清单外,政府都不审批。& 韩正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这次改革,说到底是革审批的命。&
&但是,不审批以后,政府职能怎么转,以前我们都没有碰到过。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是要探索出一套做法,负面清单越来越短,不列入负面清单的,完全由市场主体决定,负面清单以内的是高度透明的管理模式。&韩正坦言,这是颠覆性的改革和颠覆性的创新,难度也在于此。
日,4份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三方评估报告同时发布。4家评估机构认为,企业对自贸区制度创新和政策措施的综合满意度较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其中一家机构评估的制度创新及政策措施的综合满意度在80%以上。
林桂军说:&经过一年多的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取得了很多成就,很多的创新已经走在了全国前面,这是不能否认的。当然也有很多问题,也许问题比成就还大,但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无论是成功的部分,还是失败的部分,都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经验。&
相关组文:
责任编辑:萌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经济特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