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觉得儿童就一定单纯,尤其造句是00后,如今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

您(@)目前可用积分:33700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香港问题的根源:优越感的失落
7328 次点击
19:30:13 发布在
香港问题的根源:优越感的失落星空下的守望    1、经济发展和人口    总是会有人说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成正比的,中国便是这么起步的,血汗工厂积累了第一桶金,慢慢发展起来一直到今天的成就。    不能说这个说法不对,但总觉得有问题,不能用这种方法去看待和理解未来,会有大问题的,比如,我就很不看好印度的未来,也是一直没想明白,直到占中的出现,我突然理解了其中的关系,理解这个关系,对我们未来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判断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数量的意义,人口大国和即使每人贡献一点点的GDP,总量也是很容易把人口小国远远地甩在后面,这个都理解,这就是人口数量,这是第一个要素!    其次,就是人口价值了,在这里我想说的价值不仅仅包含人口质量(能力),在这个上面着呢加一点内容放里面,也就是平台(这个平台和常规理解的平台也有出入),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平台下能产生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在工地搬砖头,一天的价值可能是200元,我也许有一个小团队,我一天可以创造2000元的价值,也有可能我继承了家族的财富,一天什么也不干,也有20000元的进账,我把这个通通归纳在平台里,算在人口价值里。    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价值越高,总财富量(GDP)就越高。    到这里和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没有太大出入的,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么,计划生育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三点:人的破坏性。    我说的破坏性不是指某一些人和群体,是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的一种特质。    比如说占中,在这里我不评价占中的是非(他们肯定会说这是为了未来更美好之类的),我只是说这个行为本身是具有破坏性的。    再极端一点的,比如战争,经济的发展可能因此而停滞和后退。    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如失业人口,不分国界,在任何地方,无所事事的失业青年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也是人的破坏性。    我们不可轻视这一点,因为人的建设性有序实施是一件有难度的事,人的破坏性无序释放却是件很容易的事,而且威力巨大!    所以,我总结的用简单的方法去理解人口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三个要素:    1、人口数量    2、人口价值    3、人的破坏性    基于以上三个要素,我们来思考一下,强大的经济体(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理想人口结构。    我想,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是如何提高人口的价值。    比如长时间的加强教育投入,中国这一点做得很好,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投资,中国能有今天,教育的普及居功至伟,数十年的教育积累,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中高级人才,尤其是理工科的,我们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就是因为教育足够普及,足够惠及哪怕是中下层的民众,美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对比中国尚且力不从心,何况其他的国家,或许我们培养的天才并不多,这也不是我们的特色,也不符合社会的需要,但我们80年代以来,培养出的数千万的“工程师”们,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国家,并继续碾压全世界。    有兴趣去搜搜“丹麦9年Z班VS中国初三13班”视频。    记得曾有一篇被鞭尸无数遍的中日夏令营的比较,这些80后们,并没有像文中说的那样不堪,我倒是担心西方的那些基础打得如此之差的普通小孩未来如何和我们竞争,这些00后们相对于西方世界的同龄人们如何的厚积薄发。    其次应该是搭建与人口结构以及社会现实相吻合的政治和经济平台,良好的平台有利于人的能力的发挥,最大程度的实现人的价值,比如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保持一定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这是遏制人的破坏性的重要举措;    建立合理的秩序,构建和谐的社会,这也是遏制人的破坏性;    建立足够保障自己的社会构架稳定性的军事和经济体系,这是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外部因素的破坏;    当然宏观调控也是必要的,比如说人工便宜,失业人口众多的时候,优先要考虑附加值低的人口密集型的产业。    反过来,如果人均收入要上升到一定层次,就必须要有着力于附加值高的产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无法养活),重视人口质量的培养,甚至控制人口数量。    于是这里就涉及到了人口数量了,应该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最合理的人口结构的,绝不是越多越好,劳动人口下降,当然应该鼓励生育。    反之,最好能控制一下,很多国家连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我不觉得他们拼命的生小孩对这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意义,人口过剩的破坏性足够让那些国家沉沦。    3、说说占中    说到占中的原因,确实是有外部势力参与,但这不是诱因,说到底还是香港本身出了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香港都是作为大陆与世界沟通的一个桥梁,香港的繁荣说到底是有虽然不发达,但仍旧巨大的大陆市场作为支撑,货物资金都在这里中转,想不繁荣都不行,但是随着中国开放,香港的这一作用慢慢被减弱,加上香港本身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的经济问题,一直以来依托大陆的模式本身就是不正常和不可能长久的模式,经济疲软在所难免。    大陆开放和高速的发展,香港没主动去抓住更多的机会还是其次,优越感的落差才是对香港最致命问题根源!    香港一直以自由港自居,在内地人想在香港大量采购奶粉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如何抓住这次长远的商机,而是推动了愚蠢的限制政策,拜托,香港不产奶粉好不好,给你生意你不做,你认为大陆没有别的办法买到不成?    既然是自由港,旅游购物这种既拉动经济,有能解决很多就业的行业你总该重视点吧!偏偏香港还非常排斥来港旅游的大陆客,辱骂为“蝗虫”。    你最大的客户要直接对外买东西而不从你这里过一道水这是天经地义的,你要想的是如何找到新的生意,你还给你最大的客户脸色看,那就真是自作孽了。    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大陆优越感的丧失后的一种不平衡!    所以占中的出现大家不要以为只是一少撮人偶发事件,香港的经济不紧气,加上相对大陆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是被逆转,类似的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的,只是何时和何种形式发生而已,在香港人搞清自己的相位之前,类似事件在香港是有市场的。    炒作双非生子问题、炒作内地人在港置业、限制内地人采购奶粉、骂内地人为蝗虫的根本原因也都是差不多是如此。    占中之初,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是不反对的,即使后面反对,也是因为占中对自己、对香港造成不不便,谈不上目的有多爱国。    至于被外部势力所利用,甚至是主导那是另外一回事。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对于理解这次占中很有帮助!    说到占中的策略和实施那就只能用“弱智”来形容了,不过同样受美国人支持各种颜色革命一贯都是很弱智的,所以倒也不奇怪,各种颜色革命的成功最大的依托从来都是后台(美国)的强硬,以大欺小而已,这一次对手的后台是和美国掰手腕的中国,结果自然不一样。    为什么说弱智?    集会也好,示威也好,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方妥协,逼对方就犯,怎么做不是重点,重点是对方会不会妥协,这么关键的一点,占中的组织者们似乎从来都没有考虑过。    现在的香港和20年前的香港是有很大不同的,20年前的香港对中国非常重要,是中国对外的一条重要管道,香港的混乱会直接牵连到大陆,但现在可以说这种影响已经很小了,就算香港瘫痪了,大陆照样可以运转得好好的,在这种前提下,用占中的方式强迫北京低头是不现实的,所以说他们很幼稚,这是其一;    在西方媒体看来,香港的这种诉求很快会得到内地其他城市的响应,对此我表示非常的无语,难道“战忽局”是真实存在的,他们还真信了,这是其二;    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诉求已经触及了北京的底线,这是其三;    他们的弱智还体现在,或许是洗脑的关系,他们不但弱智的认为民主=面包,更天真的觉得民主就是街头抗议,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法制,什么叫民主,成为别人的炮灰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XX先驱,正常人的智商是很难理解的。    他们真正最聪明的做法应该:    一是和平的抗议经济的下滑,想办法让北京来为香港自身的经济下滑买单,毕竟是在北京的管辖之下,出于各种原因,北京极可能做出很大让步。    二是以谈判的形式追求各阶层团体的政治权利,借北京的手来打破香港大资本家统治的格局,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很可惜,他们采用了一种非常没格调的、几近撒泼的方式去进行,于是,占中者成为了全世界的笑话!    北京的对应1    如果你的对手足够愚蠢,这坏事在一定情况下有可能变成好事的。    一直以来,北京对香港最头疼的不是香港会不会变天(你当驻港部队是hellokitty),二是如何维持大陆对其依赖度越来越低的香港的经济发展,要么让西方觉得北京管不好香港,要么违背经济规律的向香港输血(即便这样,香港还未必领情)。    被占中这么一闹,给北京提供了一个解决香港问题的新的方法,占中者配合着弄出来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占中初期习总提出的“不流血、不妥协”的六字方针,这个原则主导了占中的全过程,也注定了战中的彻底失败!    随后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要挟着虽然志得意满,实际上他们手里什么筹码也没有,被要挟者(北京)几乎是无视他们。    占中者要设置前提谈判,港府拒绝,北京说那是你们自己的事!    占中者很愤怒,因为竟然没人鸟他们,而且很郁闷,这和开始的剧本不一样啊!此处应该有鲜花和掌声才对,于是民主就该胜利了。    可现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陆城市不但没有任何声援,还被他们集体鄙视了一把,干爹也不给力,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除了提供一点硬件和组织上的支持,连正面支持都不敢。    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些肥皂剧,看不看已经无所谓了。    北京的对应2    当然,北京不会什么都不做的,北京也不会放弃香港,只不过北京不会和这些炮灰们去较劲,他们没有这个资格!    不管占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生之后几乎可以肯定占中是被西方或者说美国相关的一些利益团体主导了,不说别的,组织这么大时间这么长的一场运动,不管是组织、后勤、还是物资保障就不可能是那帮学生能搞的定的,更别说那些媒体的宣传了。    他们的目的当然不会是为了香港的福祉,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在中国制造颜色革命,这是中国需要重视的!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占中,对他们有利的结果,除了北京的让步外,发生流血事件和混乱对他们也是不错的选择,我认为六字方针的“不流血”就是针对这个去的,港府不急着清场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是严防死守时态的失控,北京方面更多的是阻止外部势力的明目张胆的干预,连奥巴马也不敢直接支持占中,英国议会也只是说要调差,结果直接被中国藐视,北京和港府的联手使事态一直在可控范围内。    另一方面,北京加强了对内的舆论引导,既然外部势力从香港这里下手了,内地自然少不了配合的,这个是显而易见的,后来不是出了个什么间谍案吗!这就是一种警示!    还有就是那个什么文艺座谈会,周小平和花千芳走到了台前,这是舆论的引导!    说到他们两个,多说一句,不管是提周小平捏造事实,还是说花千芳的用词不当什么的,大家大可不必较真,网络写手本就是一个娱乐性质的,不能和专业的去比,这个层面娱乐性加一点知识性是最重要的,就像一个军事发烧友完全不必具有真正的军事指挥才能一样。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他们,我想无非三个原因:    一、这代表着一种民间自发的声音,这比宣传部宣传效果好;    二、二人在网络有一定影响力;    三、也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方向政治正确;    只要大家不要苛求,他们没什么大的问题好被挑剔的,实在不行你也可以看你喜欢看的,比如我就比较喜欢看后沙月光的帖子,经常有干货,天涯可以没有花千芳,但是最好还是要有后沙,呵呵,个人观点。    话题转回来,占中对北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暂时不用为如何维持香港经济发展为难了。    占中这么闹,让香港受点影响不是件坏事:    1、让香港普通人感受一下这种方式对香港以及对香港人的意义,以后再要胡闹时可作为借鉴;    2、让香港的泛民派出出洋相,你不是很能吗,看你有多能,随着香港反占中的声音越来越大,让港人自己去敲打泛民派;    3、让港人明白北京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也让港人一点时间去冷静的思考自己有几斤几两的问题;    我甚至怀疑,港府早想清场的,北京说不定还阻止了的。    其实那些占中的人很孬,绝食嘛又怕死,解放军驻地着火还怕解放军趁机出来清场,太把自己当回事,他们远不够格解放军出场!    占中,北京是最大的赢家!    原文链接:[%E6%98%9F%E7%A9%BA%E4%B8%8B%E7%9A%84%E5%AE%88%E6%9C%9B2009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新浪博客: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2:21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占中初期习总提出的“不流血、不妥协”的六字方针,这个原则主导了占中的全过程,也注定了战中的彻底失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4:24 &&
&&&&看两个媒体对占中的报道,各立场写法不一样,贴下:&&&&1,香港《文汇报》:警方清场成功 “占中”彻底失败&&&&评论摘要:&&&&金钟清场异常成功,至少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充分显示了警方专业文明的素质;二是标志着违法“占中”彻底失败,困扰香港的“占领噩梦”终于画上句号。&&&&警方继旺角清场成功后,昨天在中环金钟地区的清场行动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举结束旷日持久的违法“占中”。 &&&&金钟清场可以说是“超顺利”、“超成功”,警方确实展现了专业文明的素质,赢得了市民的认可和赞赏。“占中”行动由始至终,警方一直成为舆论焦点,备受压力,但警方忍辱负重,不辱使命,维护法治。警方在拘捕行动中的确做到了尽可能不用武力,十分温和地挽走或抬走示威者。警方以最大的克制和忍让,实现了大规模动乱以和平清场结束的奇迹。警方昨日高透明度的清场行动,也让专门鸡蛋里挑骨头的外国传媒无从挑剔,清场行动终和平顺利有秩序地进行,结束无法无天的“占中”。这说明香港警队是世界公认最优秀的警队之一,是香港社会安宁和繁荣稳定的守护神。面对近年来暴力政治泛滥,社会理应支持警方执法,以维护法治和港人福祉。 &&&&违法“占中”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与民为敌的行动,数以百万计市民的生活生计受到影响,许多行业受到冲击。示威者公然挑战警方执法,将法庭禁制令视如无物,有组织有计划地暴乱,大规模破坏法治。两个多月来祸港殃民的非法“占中”,丧尽人心、天怒人怨,这注定了“占中”必定失败。警方清场成功,也是因为得到强大民意的支持。&&&&2,香港《经济日报》:互谅打开心结 共觅香港出路&&&&评论摘要:&&&&持续75天的占领行动昨终在警方清场下落幕,公众曾忧清场或爆严重冲突,可幸占领者只是静坐等待警方拘捕,未大力反抗,警方在行动中亦表现出专业克制,清场行动终在平和气氛下进行。&&&&政改死结难解,占领运动更是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反映近年社会各阶层间缺乏良好互动,令诸般矛盾分歧难以化解,更不断累积发酵。占领运动更令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却未见治标良方。&&&&香港要在后占领时代重新上路,关键是各方踏出互谅第一步。&&&&一是官民互谅。港府与港人皆要放下彼此心结,坦诚沟通,促政府施政更贴近民情民意。&&&&二是公众互谅。占领运动下社会撕裂更甚,不但素未谋面的市民因政见问题闹得剑拔弩张,甚至家人亲友之间亦因此闹翻甚或绝交。惟港人必须明白,彼此政见容或有异,但香港是同舟共济的一家人,而非敌人。若不能做到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不但社会难复和谐,香港发展势更在严重对立下裹足难前。&&&&三是中港互谅。占领运动凸显港人尤其年轻人对中央信任下降,而中央的政改框架从紧,与港人期望存极大落差,既反映中央对香港民情掌握必须大改进,亦显示中央对香港不放心。惟中港必须互相理解、修补关系,才能共同摸索出有利一国两制有效落实的路向。&&&&各方实现大和解长路漫漫,但继续对立只会通输,各方须先踏出艰难第一步,释出更大善意与诚意促成良性对话,了解对方的考量与难处,做到互谅,逐步走向互让、和解,松开重重心结,为港府管治、社会和谐、中港关系共觅出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22:53 &&
&&&&不知人权,藐视脚踏人权是国民的不幸,政府独裁专制,腐化堕落的唯一原因。&&&&----------------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37:37 &&
星空下的守望:ZG的善守与善攻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这一点,ZG的30年韬光养晦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是我们自己都抱怨字的政府太软弱和无能,兔子、土鳖的源头就是这里,即便是手握五大流氓的联合国否决权,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主要都是投弃权票,全世界都相信兔子是人畜无害的,全世界都认为兔子是好欺负的,即便是今年,我们还极力否认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这就是我们的风格:务实、不喜欢抢风头。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不管是对印度那场战争还是对越南那场战争,中国都是突然暴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推进,直到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再比如黄岩岛对峙的那一次,从来都是打嘴炮的ZG,突然一下寸步不让,菲律宾毫无脾气,黄岩岛从争议地区变成自古以来,不可分割……    再比如南海的填礁造岛的行动,突然之间启动,以完全看不懂的速度迅速推开,有多快呢!快到所有的国家都茫然不知所措(没想到这一出,表态可不是谁随心所欲可以发表的),当想起应该抗议一下时,木已成舟,美国也只是事后很久才不痛不痒的要求中国停止,但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中国现在还在继续,这个过程顺利到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程度。    再比如中国的辽宁号,在大家都以为瓦良格号可能真的不会是中国航母的时候,中国突然宣布启动航母计划,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造(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搜俄罗斯给印度改造航母花了多长时间)。    一定要记得ZG的这些特点,很多事情你会看得更清楚。    给予ZG一直以来的这种风格,当J20试飞的时候,全世界都为之躁动(换成印度一定没这效果)。    当有消息称J31准备出口时,F35需要担心一下销量。    基于这个原因,我对上海自贸区有另一种看法。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时候,我曾以为这会对上海的整个商业结构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上海会迅速成为中国的大物流中心。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上海自贸区的低调曾一度让我无法理解,甚至连市这个级别的大型配套设施都没怎么看到,老实说如果没有其他方向的话,上海自贸区可以说是失败的。    但另一方面我发现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缓慢并不是市场的反应不够,而是上面似乎另有打算,政府的侧重点似乎是在反复的测试和习惯这种自贸的模式、规则,而不是规模。    换句话说,ZG可能并不是想把上海自贸区做大,而是以此为试验田,然后全国铺开,比如苏州、天津、广州、重庆、武汉等等等等。    事实上中国和全世界主要地区的自贸谈判的飞速进展更映证了这一点。    大家不要觉得我们在自贸这方面发展慢,只是ZG还没宣布开闸而已,人民币国际化同样如此。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新浪博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2:25 &&
中美金融市场和美国债务困局星空下的守望    金融是一个很高大上的概念,真的去理解很复杂也很生涩,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倒不是我突然对金融感兴趣,因为接下来要说的很重要的一个大事件需要理解这个看似复杂的东西。    先不考虑金融破坏性的那一面,就金融的建设性而言,金融的作用就是起到一个桥梁辅助作用,金融本身并不直接产生价值,它只是辅助生产并分享价值。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你打算养猪,但是你没有本钱,银行借给你一笔钱,使你可以养猪,等你赚了钱,你不但可以把钱还给银行,你还可以把赚的利润分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银行,银行给你赚钱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银行通过对你的经济借贷分享了生产产生的利润,这就是金融的基本元素,再深入就暂时不讨论。    把这个范围放大一点,A地可能需要大量的钱用来养猪,可A地并没有那么多钱来投入,而B地有钱没有合适的地方去,或者A地有些人有钱没有渠道和金融知识去向养猪的进行放贷,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金融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大家各取所需。    事实上不止养猪需要借钱,而其它养鸡的、开厂的,开饭店的、做贸易的、搞运输的都需要借贷融资,另一方面所有手里有余钱的也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去处,赚取更高的回报,这就是我们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金融体系。    理论上虽然很简单,但实际上没有那么顺利资本的供需没有那么容易对接的,很多钱找不到合适的去处,更多地方却实需要融资,并且可以产生良好的回报,这个时候金融杠杆出现了,大大的放大了融资的规模,给金融业也带来了更高的利益。    没有金融杠杆的时候,缺点是融资效率很低,优点是整个体系相对比较安全,一笔坏账那就是一笔坏账,没有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会连累他人。反之,金融杠杆做得很大很广泛的话,优点是融资效率很高,尤其是市场繁荣想好的时候,金融杠杆能迅速的搞活市场,市场反过来倍数放大金融的盈利效应,但缺点是金融的杠杆的形成是通过整合串联市场上其他各种金融机构才能形成的,换句话说,一旦一家出问题,会有一片金融机构遭牵连。    金融,在经济体系力的作用类似于倚天屠龙记里的乾坤大挪移,金融系统越发达,经济体系里的资本就会越充分的得到运用。    相对来说中国的金融行业杠杆率是比较小的,而美国的杠杆率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就没有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但是系统安全性要好一些。    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金融的利润产生从整体上来说还是要依附于生产,金融的回报归根到底还是产生于第一、二、三产业(不包括金融业)的,而其中第三产业(不包括金融业),终归到底还是要以一、二产业为基础,所以实业是经济体系里的强支撑。    可以这么说一、二产业负责生产,三产负责合理高效分配,金融服务于所有产业让其更高效的运转。    实业所占比例越高,抗风险能力则越强,反之,弹性较大的三产和金融业抗风险能力要低很多。    从结构上来说,以实业为主的中国经济结构上要比美国经济结构的要保险一点。    中美金融市场    金融虽然不直接产生效益,但其对生产却意义非凡,金融让很多可能的效益变成现实。就养猪这个比方,如果没有金融,很多养猪效益只能存在于想法中,而不能成为现实。    再比如现在全球最年轻亿万富翁阅后即焚24岁创始人,在金融业发达的今天,他通过运作自己的创意想法,还没有实现盈利,就已经吸引了巨量的投资,没有发达的金融业这是难以想象的!而现在不管是百度还是阿里巴巴,都是现代金融业的受益者!    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资本是有利益诉求的,阅后即焚创始人能吸引资本,是因为资本相信将来能获取回报,而GOOGLE、百度、阿里巴巴则是这种投资巨额回报的生动案例,也正是这种良性的循环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    简单的理解,资本之所以进来,是因为资本相信将来有丰厚的回报,今天虽然是借了,但是明天会还的。如果明天还不了,今天还会借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要说的观点是: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非泡沫繁荣),最重要的是市场本身的健康和繁荣,而不是金融这个行业的技术有多发达。    你说中国和美国的非金融市场对比,谁更强大?中国的工业还是美国的非金融服务业?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相信这一点,中国比美国是具有优势的!    换句话说:    现在的中国才是金融市场的沃土,美国只是现在拥有最先进金融技术的国家而已。    这是:实力VS技术    要知道,技术不但可以学,也是很快可以挪地方的,但实力可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哦!    美国的债务困局    美国现在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当前利息都付不起的财政赤字问题。    1.借贷    就像前面说的,有借有还这只是金融问题,只借却还不起,那就是危机了,比如希腊的债务危机,再想借钱也借不到了,可美国的偿还能力在哪里,是奥巴马嘴里的制造业回归?还是美国要再领导世界100年的豪言里?    而且现在家里有余粮的国家并不多,能给美国顶上作用的应该就只有中国一家了,却是美国的死对手,中国手里的美国债券到底是帮美国渡过难关用的还是让美国一剑封喉的现在还不好说。    2.“偷”黄金    还记得前IMF主席卡恩吗?在美国被指控性侵服务员的那个。据称,卡恩就是发现了美国偷卖IMF储备黄金的证据,出了被性侵的案子,最后以自己“退出政坛”为代价才得以脱身。    记得之前德国怎么也运不回放在美国的黄金吗,运回5吨还不是原来的那一批。再加上近期瑞士、荷兰、法国都有在黄金上打主意。我们完全有合理的怀疑美国一定动用了大量本不属于美国的黄金。    3.量化宽松    增加流动性,表面上确实帮美国缓解债务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必须承认,这也为人民币同各世界主要货币达成自由兑换协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还有一个将来很麻烦的问题,货币发出去是容易,怎么收回来,要是不收回来,通胀怎么办,金融可以想乾坤大挪移一样暂时解决货币增发带来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货币增发是需要整个经济体来吸收和消化的,这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尽管时机还不成熟,美国主动中止了量化宽松,绝不是美国仁慈,是美国自己也感受到了未来的风险,不得不终止。    所以这也不是一个治本的办法。    4.重振经济    这倒是个治本办法,但这是投入很大,一个周期也很长,又很辛苦的办法,所以是最难实施的,而且以现在的债务情况来看,美国已经错过了这种扎扎实实打基础,本本分分发展经济的时间窗口。    当然即使没错过,我觉得美国也未必会去这么做,至少要两届以上的总统任期去努力才行,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想去做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了。    5.剪羊毛    相比与前面的各种办法,这是最轻松也是美国玩得最得心应手的把戏,以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后盾,运用金融手段洗劫过南美、东南亚、教训过欧盟,不过最惨的还是日本,没有主权嘛!很好理解。    那现在下一个被剪羊毛的对象会是谁呢?    从美国的体量以及美国现在的失血量来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只有:中国、欧元区、亚太地区。其他的体量不够,解决不了问题!    这是美国最后可选的一条道路,否则死路一条!而且美国已经开始行动了!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新浪博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25:16 &&
金石:中华文明文化国际化    俄央行行长:卢布疲软为发展本国生产提供机会    【环球网报道】据俄新社12月16日消息,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表示,卢布疲软表明需要将经济转向国内生产,为发展进口替代提供机会。    央行行长强调:“我们应当学会在新的环境下生存,在很大程度指望本国的资金来源和项目,并为进口替代提供机会。”    =================================    不用多说,大家看了都明白了。    这年头谁不想发展生产制造业走正道呀。这年头谁不想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呀。    西方资本和媒体要把俄罗斯唱崩溃,俄罗斯要让西方媒体及资本绝望崩溃。    中国可以帮助俄罗斯升级转型搞制造业呀,就象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人民币大贬后与美元绑定人民币在内使在外用美元使用,这样有利于进口替代有利于从西方大规模招商引资帮助发展自己一样。俄罗斯也要学习中国了,立足自己同时积极利用中国过剩的产能外移良机来共同发展从而帮助自己发展了。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学习它,现在它得学习中国了,只是那时它是计划经济的方式帮助中国,而现在中国是市场经济的方式帮助俄罗斯,类似西方当年为了搞和平演变通过市场的方式将产能大规模转移到中国,自己却不留够自己市场需求的产能,更没有产业升级成功,结果被中国超越了。只是中国这次是将过剩的产能外移,自己肯定留够自己需要的产能,并且让自己的产业不断地成功地升级转型,保持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潮流。这样具有中国标准体系的全球生产体系就能建成了,这是人民币国际化之锚呀。    中国都打算帮助哈萨克搞制造业了,中国已经愿意将过剩的产能外移到哈萨克,哈萨克那是求之不得喜出望外呀!    中国的产能不会优先转移到西方美国呀,西方美国将来就不定制造业发展都没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制造业发展得快,所以美国要搞破坏搞恐怖活动,中国走出去帮助发展哪里,那里恐怖事件发生是必需的和必然的。    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外移共同发展,这将是未来全球发展的显著特征。    油价跌和货币跌,谁想走正道发展这就是必需的铺垫和准备,当然还可以顺便打打金融战捞点好处的,当然这是短期的痛苦代价换来长远的战略利益。与美国西方比赛发展速度呀,看谁先走出危机看谁正道发展得又快又好。俺美国比不过了,搞恐怖也没用呀搞金融战也没用呀反被人金融战了。    俺觉得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绝不能作减法私有化,一定得作加法在新增项目上搞混合。    现在中国的产业不光要转型升级而且还得要产业外移了,那么这个是搞混合经济的好机会呀,国企带头大哥,私人资本混合进去,当地国资本再参与进去,这么共同搞企业,挺好的办法呀。老是盯着国企身上的唐僧肉吃不太现实了,国企带着你到外边混还差不多。    俺还觉得中国对外的经济活动不仅仅是人民币锚和载体,也是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观的锚和载体。所以,中国向外发展走出去不光具有经济利益,更有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影响力收获。    二战后,美国搞啥马歇尔计划不光经济利益,更是为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全球影响力打下了经济基础,就是载体和锚。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向西方招商引资和贸易,西方大规模投资和贸易进来的同时也带来了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观对中国的影响渗透,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效果,导致了中国出现严重普遍的崇洋媚外现象,导致了中国邪改派很猖獗。当然随着西方美国的衰退,中国的崛起和走出去,这种影响力会慢慢消退的,这也是美国西方对外经济收缩所导致的必然现象。    所以就觉得中国对外经济扩张是必需的,这比单单到处开啥啥孔子学院效果好多了。    试想,如果美国西方仅仅把教会开到中国而不是大规模对华投资,我们的崇洋媚外现象会这么严重吗?!    说白了,文化和意识形态价值观什么的虽然可以单独存在,但要有好东西好载体依附才好传播影响。就是说文化价值观走出去,不能光是其本身走出去使劲宣传,更需要经济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传播影响的。    说白了,对外大规模投资和贸易是非常必要的,现在贸易规模够大了,就差投资规模要搞大了,过剩产能要不失时机地大规模地外移出去。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更是中华文明文化国际化的需要量!    我们不应该只盯着人民币国际化,更要盯着中华文明文化国际化,都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觉得中国文明国际化更重要,让中国文明在国际上取代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去国际化,不光让美元去国际化呀。    我的新浪微博:  我的新浪博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24:49 &&
&&&&学子面对的是;超大巨形,而且手握宏大国家机器,杀气腾腾,视人生如草介x魔。好在这魔迟疑一下,要不学子早就似6四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28:28 &&
鲁宁:澳门不折腾    澳门比香港晚回归两年,回归前,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水平远不及香港。澳门回归十五周年后,各方面发展水平都已超越香港。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澳门民众在历届特区政府和历任特首的带领下充分尊重中央政府,认血脉亲情,不瞎折腾,把心思花在中央政府给予的框架性一揽子扶持澳门政策(简称CEPA)上,如此一心一意建设澳门,才有今天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之欣欣向荣之盛况。    澳门人口60万,面积30平方公里,均不及上海市长宁区的人口与面积。然而,从1999年回归祖国至2013年,澳门人均GDP由1.5万美元增至8.7万美元,15年来增幅达到4.8倍,年均增幅达16.2%。眼下,澳门人均GDP排名为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不妨做一简单对比:香港1997年回归时人均GDP2.7万美元(远高于两年后回归的澳门),到2013年香港人均GDP才勉强达到3.8万美元。17年积累增幅不到四成。香港回归那年GDP总量是大陆的18%,到2013年已下滑到不足大陆的3%。1997年,北京、上海、广州的GDP之和都远不及香港。如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GDP总量皆已超过香港。十年前,香港人均GDP还超过新加坡一大截,如今新加坡人均GDP则达到了5.2万美元,领先1.4万美元。    同样的CEPA协定,香港比澳门签署更早,可香港与大陆的CEPA协定在执行过程中老因“香港因素”人为引发“摩擦”不断。时至今日,大陆与澳门的CEPA及陆续签署的10个补充协议,个个执行顺当。货物贸易方面,自2006年起所有澳门原产地货物进入大陆全面实施零关税;服务贸易方面,大陆对澳门在40多个领域采取383项特殊开放措施,并继而在2009年实现澳门与大陆服务贸易完全自由化,反观香港,则是多年在原地踏步还抱怨不断……    说到澳门,大陆民众先入为主的印象是澳门的博彩业。历史上,澳门的博彩业税收一度占到澳门财政收入之四成。可如今大陆民众若仍然以为澳门靠博彩业而存在,那就大错特错了。回归十五年后,博彩业的税收已降到澳门全部财政收入不到一成半,会展业取代博彩业异军突起,去年,在面积仅有30平方公里的澳门,举办过的各类国际性会议和会展超过1030余场,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3场。    会展业大发展,也使得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澳门。2003年7月,澳门率先向大陆居民开放赴澳门“个人游”,截止今年9月,澳门实施这一开放举措11年来,大陆赴澳“个人游”累计超过6828万人次。澳门人对大陆同胞并无排斥心态,没有骂大陆同胞为“蝗虫”,没有对大陆同胞实施限购,更没有哪家澳门媒体故意挑动澳门居民与大陆游客的对立情绪。于是,仅2013年,大陆同胞到澳门旅游人数超过2932万人次,约为澳门本地人口的47倍,于是,旅游业自然成了澳门的第一支柱产业,令会议会展、旅游、酒店餐饮、购物、广告、金融结算等服务性产业链越拉越长,越拉越粗。    此前并无现代工业的澳门回归后主动与广东开展澳粤合作。其中有一项内容类似于新加坡向苏州借地开办中国苏州“新加坡产业园”――即澳门出资金、广东出土地,双方以股份制方式共建“澳粤工业园”,并在园内划出一定比例的工业用地,专供由澳资开设的、在澳门注册的制造工厂落户生产。“澳粤工业园”先后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新区、广州市南沙新区、江门市大广海湾区有序推进,令澳门财政中制造业税收从无到有,且年年翻倍递增。    澳门投大陆于桃,大陆报澳门于李。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实施珠海《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把横琴岛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自去年底,横琴岛粤澳合作产业园占地5平方公里,属于澳门的工业企业已达213家,澳门投入1842亿澳门元(1澳门元大约为0.77元人民币)用来直接开厂,大陆投入500亿元人民币作基础设施大配套。如此合作跨度与幅度,已远远超越了澳门与大陆签署的CEPA合作框架之范畴,足见澳门与大陆合作之深、合作之顺、合作十分默契。反观香港,与大陆合建产业园恐怕连念想都未曾有过。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旨在将港珠澳三地与珠三角尤其是上周已经获批的广东FTZ(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作更为紧密的经贸联系和联动发展。然而,港珠澳大桥开工至今,其珠澳部分工程进展十分顺利,而港珠部分的工程进展则“麻烦”不断。澳门民众把早日建成港珠澳大桥视为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在有些人眼里,港珠澳大桥成了“一方控制另两方”的“政控工程”。    经济跨越式增长,外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爆发式涌入,现代制造业从无到有,导致澳门财政收入迅速攀升。回归当年澳门财政收入169亿澳门元,2013年增加至1759亿澳门元,年均增幅达到18.2%。    澳门特区政府财政充盈,民生投入自然水涨船高。教育财政预算,回归那年13.2亿澳门元,去年超过60亿澳门元。澳门高校回归前只有4所,目前增加至10所。澳门孩童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全部实施免费教育,开亚洲地区之先河。特区政府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回归15年间翻了2番。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被世卫组织尊为“太平洋地区典范”。澳门居民如今人均寿命高达84岁,排名全球第二。    在财政盈余比较充裕的年份,特区政府还会以现金分享的方式,直接向澳门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居民发放现金。2008年,特区政府分别向澳门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居民发放5000元和3000元;2009年,特区政府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6000元,向非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3600元。日前,特区政府再作决定,拨款33亿澳门元,以2010年为计划启动年,为每名符合资格的澳门居民设立“中央储蓄个人账户”,每个账户注入1万元启动资金,以后每年视财政盈余情况向账户注入资金。    经济发展而百业兴旺,失业率自然就低。澳门回归那年失业率为6.3%,去年已一路下降至1.7%。饭碗有保障,福利又丰厚,社会治安就有了保障。回归前,澳门黑社会猖獗,刑事犯罪率在世界都“名列前茅”。15年后,澳门被国际舆论赞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香港“港人治港”越治越乱,有人说那是“一国两制”有问题。可是同样的“一国两制”和同样的“澳人治澳”,澳门却越治越好、越好越治,自回归起就一路走上了良性循环。    香港与澳门,前者是祖国的手心肉,后者乃祖国的手背肉。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终究有点区别。中央对香港的操心事实上要远大于对澳门的操心。澳门后来居上,除了前文所说的“不折腾”,更系澳门特区政府、立法会议员、澳门居民对治澳基本法的信守,葡萄牙政府、澳门葡萄牙裔居民对中国主权的尊重。否则,观察者网众网友,很难想象会出现如下事实:    2004年特区政府专门制定澳门驻军军事设施保护法,以及对军事设施行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行政法规;2005年至2009年期间,特区政府又先后制定了驻澳部队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救助灾害、因履行防务职责而享有的权利和豁免法律,为驻军履行防务职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等事宜提供了完全细化的法律保障。    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制定的《澳门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在澳门,审议法案时必须逐条表决。当天的表决结果是:大部分条文获全票通过,所有条文均获高票通过。而在该法案公开咨询期间,特区政府共收到784份各界意见,近九成各界意见赞成就维护国家安全立法,澳门人的爱国精神,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以及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可见一斑。    15年来,在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时,凡涉及中央管理的事务和中央与澳门关系的事务,特区政府都一一依法向中央书面报告请示,凡需要中央批准、备案的都及时报批、报送备案。    譬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基本法的解释权,并对澳门政制发展拥有决定权,澳门特区第三届政府就职以后,经认真听取和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明确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具体程序,行政长官崔世安特于日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酌定是否需要对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规定做出解释。这不仅反映出澳门行政长官对基本法的深刻理解和对处理澳门政制发展问题的严谨态度,更体现出澳门行政长官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就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宪制性绝对权力的充分尊重。    “一国两制”对于澳门政制的基本保障,其核心就是“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这一基本保障有一个根本性前提,那就是负责治澳的“澳人”,首先必须做到“爱国爱澳”。若做不到这一条,甚至甘愿充当西方势力的代理人,今天的澳门社会就绝不可能发展得如此美满和谐,澳门政制亦不可能作井然有序、健康高效之运行。    由于有了“爱国爱澳”之国家意识和政治情怀,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除第一任行政长官和第一届立法会依全国人大相关决定产生外,已顺利进行了三任行政长官选举和四届立法会选举。    特首崔世安曾总结说:“澳门民众普遍认识到澳门是处于国家主权下的、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区,因此,只有国家利益得到充分维护,特区利益才能获得根本保障。”历任澳门特首的确都是明白人,诚心实意把澳门利益融入国家利益之中,这正是特区政府团结、聚集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心力所倚。    未来十五年,澳门面临的挑战不会少,但澳门会更好,因为澳门将继续拒绝折腾自己。未来十五年,如果香港还反复折腾自己,前景可能依然是“不知道”……
本版块主题总数:73828 / 帖子总数:2684596
今日论坛共发帖:9362 / 昨日发帖:2152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香港问题的根源:优越感的失落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尤其造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