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资料

造价与管理
当前位置:&&&&&&2015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大盘点
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5年,中国掀起海绵城市建设热潮。
2015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大盘点1月20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2月,首个海绵城市PPP项目签约。南宁“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正式签约,这是国内首个集流域治理、“海绵城市”于一体的PPP项目。&4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公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16城市入围。名单如下: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2015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大盘点7月16日,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并附有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中明确了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6个方面18项考核指标。&8月12日,水利部网站公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对主要任务进行部署。一要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与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衔接,科学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和目标指标,因地制宜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二要严格城市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三要因地制宜做好河湖水系连通。四要推进城市水生态治理与修复。五要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六要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七要强化城市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八要加强城市水源保障和雨洪利用。九要做好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合理利用雨水蓄排,解决污水黑臭问题,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会议提出三点要求:一、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二、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三、创新商业模式,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10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首先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10月22日,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10月23日,住建部召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为专家们授与聘书。&同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门发出通知,定期上报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内容包括4项。一是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建设及投资计划完成情况;PPP模式融资的组织实施及落实情况;上季度项目开工竣工情况。二是技术标准制定情况。三是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四是推进工作的重要部署、会议、检查工作安排等。&11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透露,北京副中心将成海绵城市示范区。通州将成为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区域,通过城市雨水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达到一年一遇雨水“零外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以上的目标;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防涝标准,而在行政办公区达到百年一遇防涝标准。&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筑龙园林景观15万粉丝共同关注,追踪最新园林景观行业动态,享受精品景观案例,分享设计师热门项目。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筑龙园林景观或者 zllandscape,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筑龙网园林景观圈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请&&后发表评论。还没有账号
回复@suoxin17:
回复@philip_11:
回复@余威1984:
回复@笔特模型:
回复@陈龙发:海绵城市建设与水文服务探讨---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
来源:九江市水文局
作者:吕兰军
发表时间:日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近些年来,每到夏季我国多地遭遇特大暴雨,&城市看海&在多地重现,2015年全国已有154个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全国2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以上目前面临&一下雨就涝、没有雨就旱&的尴尬局面。城市建设带来的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海绵城市从设计到建设、管理、绩效考评等都需要水文提供降雨、径流、水质等基本资料作为依据,水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来具体阐述。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途径
二、水文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1、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水文分析成果
19665020061197920081
2、为城市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水文服务
一是对新城区建设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制。20151
24163493.8542025
二是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3、为城市建设提供水文服务
2006102008201212
4、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2015710188
三、水文服务探讨
1、城市水文站网规划应与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应
2、加强水文研究
一是探索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二是开展城市水文研究。
3、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
责任编辑:王国英
[16-02-18]
[16-02-01]
[16-01-22]
[16-01-14]
[16-01-04]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 道路透水铺装形成海绵体: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 &&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城市应该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包括一个核心指导思想,三大建设途径,三大雨水系统和四大关键目标。
&&&&&&&一个核心指导思想指低影响开发理念。三大建设途径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低影响开发。首先,针对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如水系、山地、林地等,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维持自然的水文特征;其次,针对已经遭受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破坏的生态系统,采用生态手段进行修复;最后,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减少硬化面积,提高城市滞蓄、渗透、净化雨水能力。
&&&&&&&另外,三大雨水系统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传统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系统,也可通俗地理解为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四大关键目标指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应从以下3点抓起。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找准一个城市存在的突出问题。每个城市或者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不一样的,在确定城市建设目标的时候要因城、因地而异。比如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很多区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内涝,因为它处于北京的东南部,地势低;太湖流域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目标就是污染控制,保证入河径流水质,有利于太湖的生态恢复;济南的第一建设目标就是促进雨水渗透,进而“保泉”。
&&&&&&&其次,在思想上,上下必须达成共识。从市长到相关局长、技术人员,再到公众,大家必须认识到中央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工作不能流于形式。
&&&&&&&最后,在技术和方法上必须创新,不能简单地套用或复制某一固定模式。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是否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如何将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
&&&&&&&现代城市有很多名片,包括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以及最近提出的海绵城市等等。比较这些城市名片的考核评价指标,就会发现生态指标的地位越来越高,海绵城市的生态特性跟这种趋势非常吻合。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遵循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道法自然”,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这些年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太过于强调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相应地淡化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灰色基础设施过分注重人工化的工程,比如混凝土管道、混凝土池子等等。而绿色生态的基础设施,就是用生态自然的,或者模仿自然的生态措施实施。其实,应该是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也是为了弥补和偿还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的“欠账”。
&&&&&&&古人往往是择水而居,因水兴城,倚水而生。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都与水资源的承载力相关。我们应该根据水资源这块“短板”来确定城市化的规模和城市的发展战略。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以水定城”的战略,这对推动城市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大有裨益。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市民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
&&&&&&&&通过宣传与交流,老百姓一般还是很支持的,比如很多人愿意在小区或者自家的楼下,准备一个雨水罐,把雨水都存起来,让雨水少点排走。建筑房屋大概占城市下垫面的30%左右。如果家家户户都这么做,对于减少径流排放的效果就会很明显。
&&&&&&&关键是引导。包括建设和完善关于雨水排放的奖励和补贴机制,雨水减排的激励机制。北京就曾经对开发商提出了,如果建立雨水利用设施,就会减免防洪费。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征收雨水排放费的法律法规,这都会对市民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除了这些,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现在不少地方的路边小餐馆,就直接把泔水往下水道倾倒,这些餐厨泔水进入下水道后都排到河里去了,对水体造成污染。每一位市民,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再比如,如果管道沉积物多了,雨水口就应该清掏。包括地面上的垃圾,因为垃圾管理不好的话,下起雨来,就会随着雨水排进河道。所以,市民不要乱扔垃圾。
&&&&&&&良好的水环境,不是说仅仅靠排水公司、靠河湖管理处的治理和管理就能实现,这跟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
&&&&&&&&为了激励地方进行海绵城市试点,今年4月,南宁、镇江等16个城市入选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结合试点工作,您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意见、建议?
&&&&&&&&海绵城市的建设,必然会拉动经济增长,从本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软件模型开发,到带动其附属产业的产品制造,材料的更新和日常的运营维护等,能够促进多产业共同发展。国家的投资,加上地方上的配套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甚至有人预计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规模可达万亿。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要科学规划和实施。海绵城市是百年大计。
&&&&&&&首先应该尊重科学。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一刀切,过分地夸大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或者过分地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这些都是不对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能够起到减少径流总量、减少径流污染、美化环境,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遇到大暴雨,若没有管渠系统的快速排放,城市还是会面临内涝的问题,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和灰色雨水设施有机结合在一起。
&&&&&&&还要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海绵城市的建设光有政府的决心还不行,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在雨水系统改造过程中,可以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道路铺装改造、绿化景观提升等项目共同完成雨水系统改造。
&&&&&&&强调一下因地制宜的实施。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地质、水资源、水环境等情况差别巨大。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区土质是黏土,雨水下渗率很低,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跟其他土壤渗透性强的地方就有差别,需要在地下铺设收集管,及时将过量雨水导出。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连片效应,不连成片,就很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若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小区、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公园,都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来规划和实施,就会积少成多,效果会更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法律信息网
&&& 法律信息网 -&
&― 新闻焦点 ――――――― ■
&― 本周部委规章热点 ―――■
&― 新法速递 ――――――― ■
&― 最新论文 ――――――― ■
? ? ? ? ? ? ? ? ? ?
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日 18时10分&
&& [ 相关资料 ]
 主题分类: &
 “海绵城市”相关资料:    “水利”相关资料:   
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规计[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和推进城镇化建设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部研究提出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二○一五年八月十日水利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和推进城镇化建设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河湖水系和地下水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指导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水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海绵城市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减缓或降低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以水为主线,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载体,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二)目前,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水灾害加剧等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城市洪涝水宣泄不畅,河湖、湿地萎缩严重,河湖水生态空间被严重挤占,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水体黑臭现象频繁发生,雨洪资源利用程度低,地下水超采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应对干旱和突发水事件能力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是有效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城市河湖水系和地下水系统是蓄积、调节和净化雨洪径流的主要场所,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发挥系统治理效益的重要基础。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统筹调控流域上下游、城市建成区内外洪涝水,合理安排洪涝水出路,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的重要措施。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保护地下水系统,实施水生态修复,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强化节约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雨水、再生水等水源利用,是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举措。提高城市水管理能力,规范城市水资源管理和河湖水域管控,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保障。  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  (四)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和改善水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城市河湖水系和水利工程体系为依托,以加强城市水管理为保障,协同海绵城市建设其他措施,共同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为促进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五)基本原则  ――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城市地形地貌、降水径流、水资源、洪涝灾害、河湖水系分布等自然地理特点,以及城市功能定位、发展建设布局、水利基础设施等因素,坚持问题导向,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目标、指标和对策措施,推动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科学规划,系统布局。将海绵城市建设水利措施和要求,统一纳入城市规划蓝图,强化与流域和区域综合规划、防洪排涝规划等的衔接,发挥规划的约束和引领作用。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城市建成区内外、地表水与地下水、防洪排涝与雨水利用的关系,科学布局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发挥系统治理效益。  ――保护优先,综合施策。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城市河湖水域和地下水保护,维持城市良性水循环所必要的空间,促进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统筹各类治理措施,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注重措施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综合治理,发挥连片效应。  ――依法管理,创新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及《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城市水管理,创新水管理机制,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城市水资源、河湖水域及岸线、水利工程管理和洪水及供水风险管理,提高城市水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建设运营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六)总体目标。以城市河湖水域及岸线管控和综合整治、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格局合理、蓄泄兼筹、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利保障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等水安全保障能力,与其它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措施统筹衔接,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七)水利主要指标。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目标指标,促进各项水利工作协同推进。水利主要指标如下:防洪标准、降雨滞蓄率、水域面积率、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雨水资源利用率、再生水利用率、防洪堤达标率、排涝达标率、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比例、地下水埋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率。指标释义详见附件。  三、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主要任务  (八)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与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衔接,科学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和目标指标,因地制宜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研究提出重点水利措施和项目,构建海绵城市建设水利保障体系。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水利技术支撑,提出城市河湖水系重要控制节点的水位、流量、水质等关键技术指标。加强各项水利措施与城市管网设施及其它各类措施的衔接,发挥系统治理效益。  (九)严格城市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严格城市河湖、湿地、沟渠、蓄洪洼淀等自然河湖水域岸线的用途管制,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推进确权划界,设置必要的界桩、界碑和警示设施,依法依规确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禁止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维持城市水循环所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持其滞留、集蓄、净化洪涝水的功能。水资源条件好的城市,可适当恢复和增加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改善城市水循环条件;水资源短缺城市,可利用雨水、再生水等水源,适当构建有限的水域载体,严控人造水景观工程。  (十)因地制宜做好河湖水系连通。根据城市水系格局和水资源条件,通过清淤疏浚、连通工程、涵闸调控、水系调度等措施,恢复河流、湖泊、洼地、湿地等自然水系互通,提高雨洪径流的调蓄容量和调配灵活性,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保护恢复河流绿色生态廊道,提高水体流动性。把握河湖水系演变规律,统筹考虑连通的需求和可行性,坚持恢复自然连通与人工连通相结合,合理有序开展城市河湖水系连通,逐步构建“格局合理、功能完备,蓄泄兼筹、引排得当,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的河湖水系连通格局。  (十一)推进城市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统筹考虑防洪、供水、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要求,完善城市河湖生态调度,保障河湖生态用水,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推进城市河湖生态化治理,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形态,避免盲目裁弯取直;护岸护坡尽量采用生态措施,避免河道过度“硬化、白化、渠化”;修复河滩及滨水带生态功能,合理设置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生态修复措施,发挥其自然渗透、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的作用。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依法划定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恢复地下水水位,防止地面沉降。  (十二)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特点、河湖水系分布、岸坡地质条件及雨洪蓄泄关系,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市河湖水系沿岸适当位置,因地制宜布设旁侧湖、滞水塘、调蓄池、蓄水池等雨水径流调蓄设施,有条件的可建设地下蓄水储水设施、排洪通道,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  (十三)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流域、区域防洪规划相衔接,妥善安排城市洪涝水滞蓄和外排出路,统筹布局泄洪通道和蓄滞场所,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分区和建设标准。科学谋划城市建成区内外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综合考虑河湖调节、滞蓄、外排等措施,完善堤防、涵闸、泵站、蓄滞场所等水利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城市水文监测,健全监测站网,加强城市易涝区、城市河湖等洪涝水文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措施的衔接关系,增强雨洪径流调控能力。加强城市防洪减灾社会管理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和应急储备机制,健全预警预报和响应制度,增强群众防洪避险及自救意识,纳入城市安全运行体系。  (十四)强化城市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管理和考核。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切实把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的刚性约束。加强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大力推进城乡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和统一调度。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计划用水和节水“三同时”制度,强化用水计量管理和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对工业用水户及其他规模以上用水户进行全面监控。建立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严格按照水功能区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和用途管制。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优化入河排污布局,对入河排污口开展监督性监测,清理和整治设置不合理的入河排污口。制定严重干旱供水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确保供水安全。  (十五)加强城市水源保障和雨洪利用。强化城市水源地保护和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城市多水源供水系统和联合调度机制,增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强雨洪、再生水等水源利用,纳入城市水资源统一配置。充分利用河道、沟渠、湿地、洼淀等蓄水功能,完善雨水收集、调蓄、利用设施,推进雨洪资源化。  (十六)做好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加强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执行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减少新增人为水土流失,促进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对城市侵蚀劣地、闲置开发区、裸露土地、坡地及岸坡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和雨水下渗能力。根据城市雨水汇流特征,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清洁化治理,通过雨水收集存储、雨水花园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削减城市面源污染,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要求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工作责任。各城市水利(水务)部门要在城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财政、住建等部门沟通协调,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做好水利相关工作,协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做好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衔接,同时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十八)抓好项目实施。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城市水利(水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共同细化制定实施计划,优化项目安排,合理确定项目实施进度。认真做好相关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组织实施,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强新技术推广运用,做好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整合,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十九)强化项目运行管理。做好水利项目运行管理和优化调度,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等手段,加强海绵城市各类措施的协同调度,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创新水利项目运行管护机制,落实工程运行管护经费,明确运行管护机构和责任,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二十)做好跟踪监测和评估考核。完善城市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跟踪监测。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考核目标和城市水循环系统监测成果,加强水利措施的效果评估工作,对水利措施提出调整和完善建议。与有关部门共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对相关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价。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总结,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附件:水利主要指标释义  附件:水利主要指标释义  防洪标准:以国务院批复的流域防洪规划、流域综合规划确定的城市防洪标准为依据;流域防洪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未明确防洪标准的城市,按《防洪标准》(GB5)确定。  降雨滞蓄率:规划区域内江河湖库能够有效滞蓄雨洪的调蓄容积与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比值,调蓄容积和降水量采用相同单位。  水域面积率:规划区域内的河湖、湿地、塘洼等面积与规划区总面积的比值。  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规划区域内水质监测断面达标个数与总个数的比值,监测断面应包括规划区域河湖进出口及主要取用水、排水、敏感水域控制断面。  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资源利用量与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比值,雨水资源利用量为经过人工收集处理措施后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雨水量。  再生水利用率:再生水利用量与污水处理总量的比值,再生水利用量为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再生水量。  防洪堤达标率:防洪堤防达标长度与现有及规划防洪堤防总长度的比值。  排涝达标率:规划区内排涝达标面积与规划区面积的比值。  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比例:生态堤岸长度与堤岸总长度的比值。  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率:规划治理区至规划期末的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与现状水土流失面积的比值。
& [ 相关新闻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西省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试行办法将考核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甘肃省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水利部主持召开国家防总会商会 进一步安排当前防汛防台风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