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过年,今天晚上突然断网,三道神题 看完我疯了了!!

刚毕业卖楼盘的时候拿过月薪过万,上海本部的管培生,培训都是包飞机票飞沈阳,公司平台很大、美国上市那种。&br&&br&大公司其实每个人水平都差不多、尤其是卖房子这种非技术活儿,你正常上班、考勤、听话、做事、跑腿、陪客户看样板房,到了月底一查招商银行卡上面就多了4位数。&br&&br&那时候... 作为刚踏入社会的孩子,竟然是有点惶恐的感觉,自己何德何能。。有种偷吃了别人葡萄的感觉。。兴奋?不安?侥幸面试通过的快感?总之觉得实际收入>自己付出的汗水。看看工地上的工人师傅,大热天搬水泥那么辛苦,后背上晒破了皮。。都不忍心看。。&br&&br&(所以,偶在负责管理物料的岗位时,会经常偷偷把售楼处的蛋糕、矿泉水、绿茶什么的往工地送,样板房打扫卫生偷懒的阿姨,我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里上才会不那么过不去哈哈。。)&br&&br&
同样的时间、身边刚毕业的同学、进了小房产公司,做的是一样的卖房子,甚至他们比我们要更多的加班、喊口号、加班。。。底薪工资却只有我们的1/3,每月卖不到一定的套数,就会被直接辞退。而且小代理公司接到的都是小楼盘、不怎么好卖。而我们一个项目1000多个销售员同时在一个大项目蓄水开盘的壮观场面。偶尔打打酱油都没人管你。奖金、工资都少不了你。&br&&br&所以,抛却所学专业、技术含量、行业经验、个人才华悟性、拼爹、干爸等方面不可抗力因素,&br&&br&我刚毕业第一年就明白了&b&选择大于努力&/b&!&br&&br&&b&就一般性质非技术含量很高限制的一份工作而言&/b&:有时候仅仅差的只是你当初的选择、行业、公司平台不同、做的项目、接触的圈子不同,仅此而已。&br&&br&回到这个月薪3000内心感受的具体回答:&br&&br&目前刚跳槽+换行业,快消。牛肉。市场部策划,因为毫无经验、薪资就被砍到了4000.&br&而且试用期估计到手也就3500,你能想象么,这在魔都大上海哇。离开了钱寸步难行,房租都要1500好么。&br&&br&不诉苦、多余不说,我觉得有一句话是很正确的:&b&你目前的状态,是由你三年前的努力决定的。&/b&&br&&br&1,不要再懊悔以前读书、工作、不努力或者没学到什么,毕业之后就要抓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方向,做好未来长远的职业规划。&br&&br&很多人说我们90后不稳定、眼高手低,随手开溜。估计确实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定性,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随意找份能拿工资的工作就入职了,人情世故又不懂太多,当然会越干越不顺心。最后受不了委屈、跳槽,裸辞,恶性循环了。工资始终徘徊在5000以下。&br&&br&我在知乎上学到的6个字:&b&明道、趋势、优术&/b&&br&&br&&br&2,不要忙着和别人比,多跟自己内心对话。&br&&br&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人家月薪几万、香车美女、光鲜亮丽,自然有人家的独特本事。&br&除了极其优秀的青年和家境殷实的年轻人,大多数普通人都是从年轻小白到中年大牛、一步步走起来的。人家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他们目前处境的尴尬、你也不一定能忍受的了。&br&&br&3,尽量掌握一门自己安身立命、立足于社会的技术。&br&&br&好吧,这个意思不是让你去找蓝翔技校、新东方烹饪学校的技术。。具体根据自己擅长的优势找到这门“技术”。&br&&br&&b&4,坚持,真的要坚持。&/b&&br&&br&千万不要频繁跳槽,觉得不合适的工作、那就不要去,或者骑驴找马。领导批评两句、同事不和就不想干了,这是小孩子脾气。一个行业、一份工作只有真正沉淀做几年,你才能真正领悟到其精髓。&br&&br&如果几年后你还要继续去跟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挤人才市场、招聘会。那么你就诊该好好反思下自己到底工作这几年都忙活了些什么了。。&br&&br&&br&结束,总结一下自己的刚想、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同时也会常回来看看自己写的这些,鞭策自己。&br&&br&&br&------------------------------------摊上大事的分割线--------------------------&br&&br&,小更新:&br&&br&鉴于这篇文章是我5月份刚换工作、入职写的,然后历经4个月后,突然火了这个帖子,很是诧异。&br&4个多月后,心境有所不同,我决定小修小补,继续写点什么...&br&&br&因为我真诚的觉得知乎是个好平台,帮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想法、思维。我们应该好好善待知乎。&br&&br&&b&1)关于迷茫&/b&&br&你为什么迷茫? 我真不知道,大千世界、一样米养百样人、百种人生、千种状态。&br&&br&
幸福的人大体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br&&br&
本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没有各种高大上的做人原则,没有各种分分钟上千万,美女香车、改变历史进程的野心,也没有从小就优秀到产生各种奇迹,
甚至我从没听父母夸过我什么,生在农村、长于城市, 被坑过、被甩过、也被翻过白眼,小时候觉得自己一定很不一样,长大了回头一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br&&br&没错,扔在人堆里、你可能使劲看几眼才能找到,(当然了。。我是个死胖子,你或许第二眼就能看到。囧...)&br&&br&本来不想写鸡汤,我讨厌那个东西,鉴于看到那么多少年在喊着迷茫,没追求,私信我,实在心痛。&br&还是写点吧..&br&&br&&br&&b&哪些东西可以在你暂时失去动力的时候,支撑着年轻的你不迷茫、去奋斗?&/b&&br&&br&1、 &b& 欠一份亲情债,一辈子还不完的债。&/b&&br&&br&你我都一样,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 ,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总之: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总有那么一个人,对你毫无要求奢望回报的好,疼你、护你,伴你长大成人。&br&&br& 看着他们老去的背影,额头上的皱纹,还有你记忆里他们年轻时的模样,&br&你不该振作起来,去照顾好他们的终老,给他们一份保障么?&br&&br&还记得当初你父母送你出门打拼那句:儿啊,好好活着,活出个人样来。那时候你的热血与泪水嘛?就这一条,你问问自己,凭什么迷茫,有资格迷茫?&br&&br& 题外话:那些动不动就为了一个女孩跳楼、为点破事自残、杀人犯罪的,你们真的是电视剧、小说看到脑残了么,有没有想过你的挚爱亲人徒留在这个冰凉世间的冷与哀...&br&&br&&br&&br&2、&b&向往美好。&/b&&br&
这是人的本性,都想吃好的美食、看不同的美景、买好看的衣服、交更好的朋友,找更漂亮、踏实、知己的爱人,一句话: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你没享受到的美好,你不想过得更好点么? &br&&br&3、让&b&年轻躯体的荷尔蒙驱动你的斗志、绝不服输&/b&&br&&br&
作为男人,年轻男性,血气方刚。&br&
你或许在球场上追逐第一,在班上追最漂亮的校花班花、在游戏里的大拿、在成绩上的学霸...&br&&br&
当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尤物女神,像一朵花一样绽放,却从你身旁走过,目不斜视丝毫不会多给你一眼的关注,当你下雨天等着20分钟迟迟不来公交车,某个BMW从你身边溅起一身的烂泥水...&br&&br&
例子很多,不赘述。。且问一句,&br&&br&
那一刻,你是麻木习惯了这种生活,还是沉迷于放纵逃避虚拟的世界,&br&&br&还是...&br&默默地握紧了拳头,咬紧牙关,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落得这步田地、能不能改变这种状态、不再苟且任这个现实的社会继续 Fuck Your Life?&br&&br&鸡汤讲完,还迷茫不,有劲了没?&br&&br&-----------------------------------------上干货-----------------------------&br&&br&&b&2)关于选择大于努力。&/b&&br&&br&
这个,对与不对完全是一家之言。掏心窝子讲讲自己的经验,您且自行实践。&br&&br&
我来解释下:&br&
做一件事情,我所了解到的有些中年成熟稳重的人,一般都会追求大概率论。&br&&br& 比如说,你知道明天的太阳一定准时在清晨升起,还是今晚一定会天气不错让你看到月亮当空的美景?&br&&br& 正常人都会趋向第一种大概率。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有奇迹,比如马云同学当年被看做疯子,现在美国上市。但是,践行这种奇迹,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你的时间、金钱、生命、体力、支持、热情...&br&&br&&b&问题是你耗不起啊,少年! &/b&&br&&br&谁的生命不可贵,谁的青春不值钱?&br&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我很欣赏。有一定道理。&br&&br&但我总觉得这句话存在逻辑漏洞,很明显有种你被某些个腹黑大叔、大娘狠狠坑了一通,然后,再过来一个,跟你讲:少年啊,年轻就是资本,以前那人不道德没义气,你后面跟我混吧,为我打工奉献,前途光明之类的画大饼...&br&&br&你再满含热泪爬起来,继续重复同样的故事。直到你哪天一回头,咦,哥哥已经30多了,跑不动了。年轻哪去了?&br&&br&大家都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主,那我们总结下,&b&到底什么是好的职业平台选择:&/b&&br&&br&&b&坚持大概率论,&/b&你能看的真真儿的,使使劲就能够得着的,你心甘情愿为之付出,能发现价值、快乐、意义,不一定没有风险,但一定是在有限的局面下、追求对自己最大的利益化好局面。能持续、连贯提高你能力、职位、薪资的平台。&br&&br&这种机会平台,我个人目前肤浅的认为是比较好的选择。去不了那些传说中的那些500强,龙头,土豪企业,但也不要沉沦在一眼看到头的作死小公司、有困局没发展的大中型平台,拿着每月可怜微薄的薪水、守着冤枉气当&b&“炮灰”&/b&&br&&br&更明确一点:①上升空间
②不委屈、薪资待遇都达到了
这简直就是你绝佳好平台,如果能配上 ③让有机会结识各种行业内外的有效人脉,那你简直遇到活菩萨公司了。&br&&br&当然,有时候能遇上一个看重你的老板~~平台小点也凑活着干吧。毕竟你是有自身职业定位追求的,有后路,华丽逆袭时总会来。&br&&br&千万不眼高手低,嫉妒、羡慕那些一两年就总监副总的,毕竟那是少数幸运儿,对吧?&br&&br&受点委屈就赌气一甩手就不干了,真是的年轻人最可怕的普遍职场弊病!&br&&br&最后一点:&b&务实 量力而行
&/b&&br&&br& 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公司再好,企业再牛逼,老板再其中,那都是一个组织的事情。哪天你走了,一切与你无关。生活教给我们最基础的就是要摸摸口袋,这个月够不够花、够不够交房租,而不是饿肚子上战场硬撑。&br&&br&长大了,就不要再跟家里的父母要钱了,记住、毕业工作后,意味着你已经失去这种撒娇的资格了。&br&&br&&b&3)谈谈团队&/b&&br&
神一样的领袖,也怕猪一样的对手。&br&
两种人占多数的团队,你加入了就完全是陷入泥潭:&br&1)没读过书的占多数,那你就只能憋屈死,格局、心胸、想的事儿、气魄,完全没法沟通的就不要再这里玩了,赶紧走人&br&&br&2)读书读过头精明,也就是读歪了的人占大多数。别闹了,走吧,你不是毛主席,擅长与人斗其乐融融。总有智商比你高的 做事不留痕迹的情商高手,玩弄你于股掌之间。那不是干事业的地方,那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大爷机关。&br&&br&&b&4)人脉,人脉!&/b&&br&&br&&b& 好的人脉,可以让你今天3000,明天加个零!&/b&&br& 、&br&&b&
圈子,很重要。&/b& 这句话咱们一起好好感受下,你的圈子不一定有土豪劣绅,女神富美。但多认识几个人总是没错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古人的话,真不是说说的呢。&br&&br&
怎么理解人脉呢,我最痛恨的一句话就是 “朋友就是拿来用的”,这句话。能奉行这种原则的人,估计真正的朋友没几个,只是利益交换的可怜家伙。&br&&br&&b& 真诚、诚信、以心相交,你会发现你收获的更多。&/b&&br&&br& 你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去接纳你 欣赏你,你能做的就是多认识些志同道合,有一股“向上的劲儿”那种人。要是能有些憨厚、想法多的人,在你身边就更美妙了,每一个外部环境都会对于你这个独特的个体产生不同的思维影响和知识架构的影响。甚至,带来些许小运气。&br&&br&人不一定要多善良,但是要相信 不作恶! “自作自受” 这是不变的生活处事规律。&br&&br&&br&&b& 关于帮忙与接受帮忙:&/b& 完全要量力而行,有自信将来能回报人家恩情的,就不要逞强、去接受善意的帮助。
拒所有人的帮助于千里之外,那是自闭症,没人喜欢跟你做朋友。&br&&br&
同样,帮助别人更要量力而行。帮忙是一门学问,帮好了大家开心,帮不好能帮出仇。既然决定帮人就不要怀着有回报的心,更要帮到适可而止,对方天长日久形成依赖你的给予,最后你实在爱莫能助的时候,他会恨你的。&br&&br&&b&5) 年轻,就一定必须要去质疑权威、思考一切!&/b&&br&&br&
总有些老家伙,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没想法、好忽悠,我就不弄明白了,凭什么这么自信、洋洋得意?&br&&br&
我们真的看不透你们那点鬼心思? &br&
不过是现实无奈、惧于你们的权威罢了。心里估计早就祝福您粑粑麻麻一百遍了。&br&&br&
民智已开的时代,就不要端着架子搞什么“智商上的强权压制”了。。欺负了人家还觉得人家稚嫩。&br&
哎呦,我去!&br&&br&&br&&b&6)关于本人&/b&&br& 很多人私信,要我加微信好友。做个朋友什么的,说我有才华有想法。。还有叫哥的,少年我简直被感动到哭了。我就一普通的死胖子偶尔吃饱了闲着没事思考下。&br&&br&来吧,上微信,你们骚一骚~~
刘小拿&br&&img src=&/1b9d63a3c970ac8ea92e78ce95078a42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1b9d63a3c970ac8ea92e78ce95078a42_r.jpg&&&br&&br&(在上海地区混的小伙伴请注明“在上海”,有了牛逼的事业,咱们凑个局一起干, 一起早日逆袭!)&br&&br&------------------------------------------答题跑偏分割线-----------------------------&br&&br&&br&日 再修补:&br&&br&早上、有知友提到了我答题跑偏,我后背一凉! 确实,完全背离了知乎严谨的作风方向,赶紧拉回来,虔诚的接受批评。&br&&br&&b&回想当时的心态:&/b&&br&&br&&br&第一眼:&br&麻木、没感觉、有点小质疑? &b&→
&/b&&br&&img src=&/6af775040cbf30b83cb060ffe01ce97a_b.jpg& data-rawwidth=&245&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5&&&br&&br&&br&看了一会、看了几条后 &b&→
&/b&&br&&br&&br&&img src=&/416eafb74e_b.jpg& data-rawwidth=&245&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5&&&br&&br&&br&&br&看到高潮、各种大神的各种牛逼时&b&→
&/b&&br&&br&&img src=&/d7af385d626afa4c9a1d3d_b.jpg& data-rawwidth=&245&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5&&&br&&br&最后,看完所有时、几个小时内,抬起头环顾、看看自己蜗居的出租房,差不多酱紫 &b&→
&/b&&br&&br&&img src=&/171d4be705dbc18e6a89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171d4be705dbc18e6a89_r.jpg&&几天后,一段时间后、几个月后&b&→
&/b&&br&&br&&br&&br&&img src=&/6d825faa425bbdc50e3a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d825faa425bbdc50e3a5_r.jpg&&&br&&br&&br&咳咳,&br&&br&这就是大致整个心里过程,也就是题主问的&b&当时心态是怎样的&/b&。&br&&br&&br&&br&&b&7)关于“术”&/b&&br&&br&&br&也就是很多小青年一直在留言问询的话题,到底该学什么“一技之长”?&br&&br&&b&我很认真的回答你: sorry,I don't Know...
&/b&&br&&br&好残忍...哈哈&br&&br&我资质有限、年龄有限、没有大富大贵成功过、生活阅历也是年轻到让那些大神们怯怯发笑。&br&&br&一句话:这个生存的一技之长问题,我给不了你标准答案,而且&b&每个人的生活命运也没有标准答案。&/b&&br&&br&我只能试着弱弱的尽力给你提供一些方向思路。&br&&br&1. 你现在能做的,能马上去学会的“术”。&br&&br&例如,去学会烧一道拿手菜、学会煮饭。你将来就可能因为这项技能不会饿肚子,甚至会因为这项技能哪天抓住一位心仪女孩的心,陪你走向更远的人生路。&br&&br&学会跟某一位长者下象棋、钓鱼,跟某些高手学会打台球,篮球。会帮人挑衣服、插花、画画等等,这都是你这个人标签的的“独有技能” 小才华。&br&&br&2. 道、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问问年轻的自己、你大概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br&&br&
看历史,知未来,知兴衰。&br&&br&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其实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分工角色都承担了那些固定的角色。&br&&br&感谢这个时代、除了天朝政治你玩不起,其他行业基本上都充满了无限变数和机遇,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像以前古人那样生下来就被固定了角色,农民,工匠、世袭王侯子弟... &br&&br&我们来分析下政治家,商人,学术家,职员,农民...你宏观一点看,其实,无非也就那些本质。&br&&br&&b&要成为什么样的角色,很大概率上,取决于你自己初始的兴趣意愿和未来人生可能性选择,这第一位重要因素。&/b&这种潜意识的内心判定,几乎无时无刻不影响到你的人生走向,你现在吃的饭、穿的衣、坐的位置,遇到、交往的人。&br&&br&这个时代,除了那些在山沟沟里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看过电视,甚至将来读书上学都不可能的无辜小孩子,可以断定,很长时间内,他们将被固定了自己将来的那几亩地,哪怕你去乡村支教、挥洒爱心。&br&&br&其他人,我是说能上知乎 读大学的你们,各有各的前程,哪天成了美利坚总统也不一定是稀奇。&br&因为从天南到海北,只不过是抬抬脚,睡一觉的旅途距离而已。&br&&br&&br&说的有点玄乎,简明扼要:&br&&br&有前途、多种可能性的少年们啊。&br&如果你们很幸运,完全没有被生活的枷锁束缚住,到了没得选择的尴尬境遇,&br&&br&那就 Follow your Heart !&br&&br&在&b&大概率不会注定被虐的很惨、没有死胡同的墙堵死你&/b&的科学预估下,追求无数种新鲜、不败的成功逆袭可能性。同时,感觉不妙、撒腿就撤。不要浪费青春、干劈情操。&br&&br&&br&&br&&b&定心、定身、定神,仰望星空、脚踏实地&/b&&br&&br&方向已定、心已定,那个术,还是问题么?&br&&br&来来来,少年们....&br&&br&咬牙跺脚,沉下心来学习你要成为那个角色所必备的技能,也就是你的“术”吧 !&br&&br&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流水线机制社会,&b&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想要、能做、会做、能玩出花样、心甘情愿觉得还不赖的知足领域,&/b&&b&专注于这个领域、这个角色,领会精髓&/b&,3年左右你就是半个小专家. ....
沿街乞讨,您还得先学会拉二胡呢,不是嘛?&br&&br&以知乎某位大神的语录做结尾:&br&&br&按照现在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你都根本不用跟他们拼天赋...&br&不怕你自己不努力,怕的是比你优秀百倍的人比你还要专注自己要的、在玩命。&br&&br&完毕,祝自己和在看的每一个知乎小伙伴将来都好运、不再迷茫,不会悔恨。
刚毕业卖楼盘的时候拿过月薪过万,上海本部的管培生,培训都是包飞机票飞沈阳,公司平台很大、美国上市那种。大公司其实每个人水平都差不多、尤其是卖房子这种非技术活儿,你正常上班、考勤、听话、做事、跑腿、陪客户看样板房,到了月底一查招商银行卡上面…
&b&&u&好好完成本科学业。&/u&&/b&&br&&br&本人于某二本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去常青藤留学的毕业生。研究生毕业后在华尔街工作,同时在一个美国前十的商学院读MBA。&br&&br&当初本科学校的学习气氛实在是相当的差,比如:&br&&ul&&li&有次食堂门口有个书市摆摊,一个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大爷溜达过来对卖书的人调侃:你们在这里摆摊赚不了钱,&b&&u&这个学校的学生根本不读书&/u&&/b&。&br&&/li&&li&有次在校园里听到两个女生议论另一个同学:&XXX可太不成熟了,都大三了还天天去图书馆呢。&&br&&/li&&li&经常有成功的学长学姐毕业后回母校分享“成功经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本科学的东西将来用不到10%。于是台下的学弟学妹听了以后纷纷点头:还好我没花时间学习。&br&&/li&&li&学院党委书记经常鄙视留学和考研的同学,说:“最优秀的毕业生都应该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li&&/ul&&br&在这样一所大学,一个人边啃GRE,边拼GPA,边被嘲笑着。&b&&u&但是我觉得这是我年轻时做得最正确的事情。&/u&&/b&&br&&br&留学把我带到一个新的平台:研究生的同学都是国内外牛校的毕业生,我觉得压力山大,边补外语,边学专业课。第一个学期拿到&b&&u&4.0的GPA&/u&&/b&。但当时适逢美国失业率历史最高点,作为没身份,英语说不利落的国际生,消极的情绪在所有大陆来的学生中蔓延。好在我本科时就已经习惯了这种氛围:&br&&ul&&li&&没有身份根本找不到工作,咱们上一届找到工作的都是美国人,ABC,或者绿卡。。。&&/li&&li&&又要和新的毕业生竞争,又要和那么多刚被裁员的有经验的求职者竞争,拿什么和他们争呀。。&&/li&&li&&美本和phd好找工作,master就是回国的命,还是看看国内投行券商的职位吧。。。&&/li&&/ul&&br&为了理清头绪,我在网上找了几十份感兴趣的招聘广告,分析里面的关键词,像leadership,team working,quick learning,detail oriented,self motivated这种出现率极高但没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词被我自动过滤掉以外,剩下最重要的几个词:experience,CFA,Communication skill。分着说我怎么解决的:&br&&ul&&li&&b&&u&Experience&/u&&/b&:作为国际学生,在美前两个学期在校外工作是违法的,所以我只可能找校内的工作。但是去看游泳池看图书馆之类的工作对我的简历完全没有任何帮助。于是我在校内列出的所有工作中锁定了一个对口的职位:给商学院教授当助研,分析企业高管期权资产组合对其工作成果的刺激作用。这个工作需要用到:&/li&&ul&&li&1. 期权定价模型:本科学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个国内根本没有的金融产品有什么学的必要,而应聘时却感谢曾经的自己。&/li&&li&2.计量经济模型:本科最爱的课程之一。&/li&&/ul&&li&当时和我同时竞争这个职位的有美国学生,也有来自国内top2其中一所的牛人。非常幸运,那个教授最终决定雇佣我——我也赚到了来美国后的第一笔工资,在我简历上空白的工作经验一栏添加了现在看来微不足道当时看来却又至关重要的一笔。&br&&br&&/li&&li&&b&&u&CFA&/u&&/b&:本科时完全没听说过这三个字母,或者听说过却把它当成CPA了。借来室友的CFA level 1教材时,吓了一大跳:6大本,每本都像一块板砖。但是再一看目录,突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b&&u&至少50%的内容本科都学过&/u&&/b&(我本科非商科,非金融)。当时就想起了乔布斯的话:“You can't connect the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正是所谓的&b&&u&功不唐捐。&br&&/u&&/b&&br&&/li&&li&&b&&u&Communication&/u&&/b&:所有的留学生都有适应语言的阶段。我本人也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背诵,朗诵,找native speaker聊天,参加社团聊天,参加教会活动聊天,和中国室友们在宿舍只说英语。。。试了种种方法后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想要一两年之内把口语变得很熟练的难度是极大的;但如果是为了面试,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争取在那30-60分钟内能够make yourself clear。于是我又从网上下载了最popular的面试问题,&b&&u&把每道题的答案写下来,每天背诵修改自己的答案&/u&&/b&。并且每次面试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被问到的问题都写下来,然后把没答好的答案再写一遍,并且附到follow up/thank u email里,向面试官表达自己态度的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li&&/ul&&br&&br&于是,经过了边上课,边找工作,边考证书的生活后,在美国失业率超过10%时,我成为全班最先找到工作的中国学生。这也让我战胜了非名校本科的自卑:&b&&u&无论在哪里,总是普通人多精英少——群体内部差距远大于群体间差距&/u&&/b&。&br&&br&多年之后,工作中还在用本科学的东西;面试每一个candidate时,无论面试者来自Stanford, MIT, Harvard还是所谓的野鸡学校,我最看重的就是他能否把简历中列出的课程的基本概念说清。。。&br&&br&&br&&br&--------------------------------------------------------12.20.2014补充------------------------------------------------------------&br&评论里很多人好奇二本如何申到ivy league。虽然有些跑题,但是还是补充一些细节:&br&&br&其实北美master申请只看gre, toefl, gpa。负责录取的admission officer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一本二本,大多数只知道Peking u和Tsinghua u。所以大家完全没必要再纠结985还是211了。&br&&br&&b&&u&真正的难点是:&/u&&/b&&br&&ul&&li&周围都是考不过四六级的人。你一个人在考GRE, TOEFL的孤独感,就如同wow变成了单机游戏,但你还要一直练到100级。&/li&&li&学校根本没有任何为打算留学的毕业生服务的service。举个例子:我需要自己设计成绩单,在读证明,自己翻译所有课程,教务处卖抬头纸的办公室一周开一次,教务处负责盖章的办公室一周开一次。。。当时我拿着30份120张成绩单60个大小信封找教务处老师盖章时,她以为我疯了。卖萌撒泼打滚后,终于同意为我盖章,边盖边说:“咱们学校每年都有几个要留学找我盖章的,最后都没出去。我要是你就省省吧,真是浪费纸!”&br&&/li&&li&没有师兄师姐指点提携,信息的闭塞。我们学院上一届一个出国的都没有,最优秀的学生全部保研了。所有关于留学的咨讯全部来自于网上论坛,新东方教室,和我的高中同学。。。感谢论坛,感谢新东方,感谢我的高中同学!&/li&&ul&&li&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在玩校内网,现在已经变成人人网。本校的学生平时的状态日志全是吃喝玩乐骂小三,我当时在校内网把top5学校和我类似专业的在校生加了个遍,超过一半通过了好友请求,以至于我一登陆校内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状态——每天更新着这些名校生的生活学习动态对自己也是激励。所以也要感谢校内,以及当时通过我好友请求的,陌生的,为我树立榜样的同龄人们!&/li&&/ul&&li&如何在马力全开的情况下仍然能&b&&u&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u&&/b&。宿舍每天11点熄灯,我熄灯后用USB台灯和笔记本电源背一小时单词;然后第二天早晨6点起床,再读一小时书,7点出门去图书馆的时候,室友们也都没有起床。说实话,我这种室友挺烦人的,睡觉轻的经常被我吵醒。也要谢谢我的室友们容忍了我那几年的“反人类作息”。不过每次到期末,室友向我求助的时候,我也会尽力帮他们度过难关。&/li&&li&在残酷的统计规律面前如何保持信念和坚持学习。我的做法是&b&&u&健身,让痛苦和极限不停地刺激自己&/u&&/b&。健身也让我明白另外一个道理:&b&&u&只有做你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才能进步&/u&&/b&;每天30个俯卧撑30个仰卧起坐——练一辈子也不会有效果。徒手健身只是最最初级的阶段,当你stronger than your weight的时候,徒手健身很难再让你有任何进步了,if you don't change, you won't change。本人曾经一个瘦子一年增重15磅,体脂保持在11%-12%。(此处好想放裸照。。。)&/li&&/ul&&br&&b&&u&相反,也有些好处:&/u&&/b&&br&&ul&&li&刷GPA很简单:&br&全班没几个听课的,宿舍里最常听见的对话:&br&“我不去了帮我点名”&br&&快去(上课)吧,再不走后面的座位就被占光了&&br&。。。&br&但这让脱颖而出变得极其简单,只要保证每节课都坐第一排,课后再问两个问题,老师一定会爱上你的。然后只要期末前跟老师打声招呼,基本都是90+&br&&/li&&li&学院里学生可以获取的学术资源(比如跟着教授做项目)虽然比起一本学校相对贫乏,但如果都集中在你一个学生身上那还是够你编简历和PS的了。放心,没人跟你抢的。&br&&/li&&/ul&&br&&br&&br&--------------------------------------------------------12.23.2014补充------------------------------------------------------------&br&原文中补充了在美国找工作的部分。&br&美国职场和读MBA的事情以后再更新。&br&不是南审的,别猜了:)&br&是直男,别闹了。。。&br&既然留言里的诸位这么热情,传张健身效果图,大家根据手机型号判断年份吧:&br&&img src=&/1eb938cb04addc7d1d95_b.jpg& data-rawwidth=&741&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1& data-original=&/1eb938cb04addc7d1d95_r.jpg&&&br&&br&&br&&br&&br&&b&--------------------------------------------------------12.27.2014-------------------------------------------------------&/b&&br&&b&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b&&br&&br&&br&&b&-----------------------------------------------------&/b&&b&---&/b&&b&---&/b&&b&---&/b&&b&---&/b&&b&FQA-------------------------------------------------------&/b&&b&---&/b&&b&---&/b&&b&---&/b&&b&---&/b&&b&-&/b&&br&&b&收到好多私信,谢谢大家热情,但精力有限无法一一回复,如下几个问题问得很多:&/b&&br&&br&&br&&b&&&/b&&b&你好我是XYZ大学,ABC专业,大一/二/三/四,我将来想JQK,请问我该怎么办?&/b&&b&&&/b&&br&本人阅历有限,这么general的问题我实在爱莫能助。如果有更具体的技术问题我或许大概可能还能试着回答。&br&&br&&b&&&/b&&b&你好我在准备出国/考研/考证书/健身,但是没有激情/动力/毅力。。。该怎么办?&/b&&b&&&/b&&br&每个人成长环境,家庭,朋友圈,三观,甚至荷尔蒙的分泌程度都不一样。&br&而且,没动力也许是因为你已经过得不错了,没必要像我过得这么苦b。&br&神马?你说你过得并不开心?那就从早起早睡坚持锻炼做起吧:)&br&&br&&b&&请问如何增肌/减脂/练胸/&/b&&b&练&/b&&b&腹/练。。。&/b&&b&&&/b&&br&请参考 &a data-hash=&dafbd8b2f1be3& href=&///people/dafbd8b2f1be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斌卡& data-tip=&p$b$dafbd8b2f1be3&&@斌卡&/a&大神的文章,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福利多。
好好完成本科学业。本人于某二本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去常青藤留学的毕业生。研究生毕业后在华尔街工作,同时在一个美国前十的商学院读MBA。当初本科学校的学习气氛实在是相当的差,比如:有次食堂门口有个书市摆摊,一个住在学校附近的老…
终于看到这个问题了,作为我在知乎上的处女答。&br&
我是今年刚进入到公务员这个行列里的,上班还不到两个半月,但已经在这个行业里看到了很多的端倪,也可以说是管中窥豹吧,不够全面,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br&
我所在的是一个省管的县级市,全国百强县排名靠前,算是一个还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县城。我所在的单位是政府办公室。工资所有的拿到手的人民币平均下来(包括年终奖金)不到3000元。而我们办公室,五个人,都是科员(无任何领导职务),两个没结婚,三个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境遇。我父亲一直做小生意,在我刚进入机关工作的时候感觉自己可以停下来休息休息了,发现我的工资水平之后,长叹一口气,赚钱比以前更加卖力了。让我这个做儿子的颇感无能。再说工作强度问题。正常一个月的四个星期,有那么一个多星期比较惬意,一天的工作时间,工作半天也就能做完,有那么一个多星期,工作需要稍微加一点班,加个1、2小时即可,还有那么一个多星期属于疯狂状态:早上8.30到班,中午在机关食堂吃饭,加班,下午,晚上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回家,不分是否周末。碰到有大型政府性活动、领导调研、开大会、招商引资等等工作,材料如山倒,压得人喘不过气,真是喝口水都不大顾得上!(至于准备这么多的材料是不是科学等问题不在此谈论,毕竟这就是中国国情,也必须承认中国就靠着这些文件在运转着)所以综合而言,我觉得自己对得起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并很真切得觉得,基层公务员真的比较苦。最后再说所谓的“灰色收入”。应该说我所属的单位已经能够算相对实权的单位了,毕竟每天见的,服务的都是市长、各单位一把手领导,但我们可是的前辈告诉我,他们平时从来没有收到任何礼物啊,钱啊,单位在平时也没有发过什么钱,发得最好的也是唯一的福利就是一年3000元的政府办奖金。因为“八项规定”的原因,这个也没了.....&br&
所以,我摆出这些最真实的事实只是想告诉大家,不要非把公务员工作和别的一切工作对立起来,除了少数的一些领导干部,绝大多数的公务员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也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和负担,都是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刻螺丝钉。他们和医生,教师,工人本质上没有任何任何的区别,甚至更加不自由(我所在单位的每一个人假期出市区要向单位报告)。那么既然医生,教师,工人可以抱怨一下累,待遇低,那么公务员抱怨也正常。都是基层老百姓,何苦相煎......
终于看到这个问题了,作为我在知乎上的处女答。 我是今年刚进入到公务员这个行列里的,上班还不到两个半月,但已经在这个行业里看到了很多的端倪,也可以说是管中窥豹吧,不够全面,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我所在的是一个省管的县级市,全国百强县排名靠前,…
不请自来,从我个人在北京漂了四年的经历来看,面对户口,子女教育,税收三座大山,实在是看不到未来。&br&&br&&b&户口:&/b&&br&我是08年暑假去的北京,当时侥幸过了baidu的面试,混了进去实习。暑假里拿了部门季度最佳实习生,所以经理帮忙争取到了special offer,按照研究生给了我年薪,但是铁定拿不到户口。没户口小孩上学怎么办?找个有户口的北京大妞?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驻马(斯特丹)店小农村出来的孩子,家庭背景就那样了,人不高也不帅,北京社会资源完全没有,显然是找不到有户口的妹子的。一路私立学校送出国更不用提,随便算下来就要500万,靠工资几个人挣得出来?反正我是没戏。 难不成送回河南高考? 老家县城十年没一个清北,总不能折腾爸妈去大城市陪读去?&br&&br&其实08年时二十几万在北京还是很爽的,想吃烤大腰子吃大腰子,想吃西餐吃西餐,周末看个音乐剧,和同学同事打打桌游k个歌,来个(正规)按摩足浴啥的,各种运动办得起会员卡请得起教练。但是想想自己,原来在小县城读书,五点起床上学到晚上十一点,还有英语老师那和河南话混在一起说完全区分不出的英语,总不能下一代还回去受这个罪?(凤凰男的观念么,总是想一代比一代强啊。)&br&&br&当时犹豫了很久,怎么办呢?没家庭背景没有好看的脸,只能读书呗。知识改变命运么。虽然读不过清北那些学神,但咱别的更不会了不是?所以就推掉了offer,保研去了中科院。当时户口政策没那么紧,北京高校毕业生还是有渠道争取一下的。当然现在去IT企业基本都不要想了。&br&&br&&b&房子:&/b&&br&读研的时候老妈看着北京的房价天天发愁。独生子嘛,有算是争气,想着能帮我一点是一点,七凑八凑凑了一点点钱,要我去看看房。不要大不要新不要近,起码有个落脚的地方不是?租过房的都知道,真不是矫情。不用担心年年被房东赶搬家,能买点自己的家具,不求多好,有个小电视,弄点宜家的,好好布置一下,幸福感完爆租房的。&br&&br&谁知道看了看房子更加觉得没未来。05-10年那波房产涨价,真正是中国财富和阶层的大洗牌。最有钱的那部分人不说,普通老百姓,赶上了,咬牙贷款买了一套两套房子的,转眼就成了百万或者千万富翁。靠房租就财务自由了。没赶上的,基本就没什么希望了,首付不提,光月供动不动就要一万,这还是五环外的几十平的房子,每天还要挤排队半小时才能进地铁站的地铁。&br&&br&这样一下划出来的有房和没房阶层,生活状态,安全感天壤之别,和个人努力有关系么?和个人天赋有关系么?我觉得没太多关系。所以才叫做看不到希望,因为能决定住房这种基本需求的各种因素,基本都不是个人可以掌控的。&br&&br&&b&税收:&/b&&br&增值税,汽车关税,房子土地收入这些都不谈,就说说个人所得税。这是个工薪阶层专属的税种。为啥呢?中国的大部分(或者说绝大多数)有钱人,挣钱靠的是灰色收入。不承认这点的都是不客观。即使再退一步说,“有能量”的人,是有办法避税的。工薪阶层呢?全国上下统一税率,不考虑不同地方生活成本区别。月薪的个税,算上企业用人成本等,工作几年的程序员很快税率就可以达到40%甚至更高。这在很多国家都是只对富人阶层收的税率,但是在北京就是收在了戴口罩挤地铁,摇号买捷达,租住在回龙观顺义的人头上。 辛辛苦苦挣了钱,再被截胡一次,我的感觉就是加班完回家的路上背上的包袱更加重了。&br&&br&哪怕是好命,赶上了BAT某家上市,也不见得就能翻身。 当年在baidu很多同事手里拿着原始股,卖掉变现后发现个税率达到了近50%。四五百万的股票,到手就只有两百多万,刚好够首付。当然这个钱其实还挺多的,羡慕嫉妒ing。。。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赶得上,比起早早买房,财务自由的人,少了很多很多吧?&br&&br&&b&总结:&/b&&br&北京好不好?当然好!我喜欢各种博物馆,各种展览,各种演出,还有无数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机会。以及永远看不厌的北京大妞 ^_^. &br&可是,想了想实习时在微软和百度各种大牛:拿了原始股的元老为了换到海淀学区奔来奔去,国际知名学者拿着global pay只能住回龙观每天为了避开早高峰六点出门。再看看自己,终极此生可能也不见得赶得上人家那么好的机会,达到人家成就的十分之一,真的是看不到希望。&br&&br&所以一怒之下考了GT,申请来了美国读书。相比北京,美国又无聊,又不好吃,妹子又少,唯一的好处就是能有希望:绿卡,不愁生活的钱,和住的舒服的大房子,都是眼睛看得到的。&br&&br&说真的,如果我有能力在北京搞定户口和能走路上班的小房子,我是肯定会留在那里潇洒快活的。&br&“可惜,我们的故乡,容不下我们的梦想。”
不请自来,从我个人在北京漂了四年的经历来看,面对户口,子女教育,税收三座大山,实在是看不到未来。户口:我是08年暑假去的北京,当时侥幸过了baidu的面试,混了进去实习。暑假里拿了部门季度最佳实习生,所以经理帮忙争取到了special offer,按照研究生…
&p&作为北漂12年,又不是那么缺钱的我告诉题主,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又不能嫁给北京人或者找一个北京户口的妹子结婚,基本没有出路&/p&&p&&br&有句话怎么说的?比你条件好的人比你还努力,所以呢?没错,这就是惨烈的现实,因为北京教育资源集中在西城,东城,海淀,因此北京户口的娃的父母都在想一切办法送孩子在这些区域读书。就算你有北京户口,如果你在朝阳,丰台你怎么办?丰台考大学有希望的只有十二中,十中和丰台二中,小学只有一小,五小,你怎么办?&br&&br&刚才看到几个很可笑的分析,大致是北京在发展等我娃高考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嗯,我很佩服这样的神逻辑,敢情娃在家自学然后直接参加高考?作为一个北京娃的爹,户口丰台,我也发愁娃能不能精准的考上十二中。&br&&br&很多人完全就是自我意淫和幻想,在帝都资源如此珍稀的今天竟然幻想帝都会给外地户口的娃放松高考政策,我也是醉了。来,爷再来点负能量,从毕业开始,打盲目乐观主义者的脸。&br&&br&22岁或24岁毕业,进BAT无北京户口,年薪20万起(十年前我月收入一万起,各位可参照,我也被买房子折腾的半死)&br&&br&设定26岁谈婚论嫁,卖血卖肾五环外置业成功,背负贷款150万,月供12000&br&&br&28岁娃出生,三年后幼儿园,突然发现五环外没有好幼儿园,公立园不收非本地户,3000元每月的私立园还不如750+600的一类公立园(此处秀优越,我娃每月1300,北京市重点一类幼儿园,本班无外地户口)。不能让娃输在起跑线,节衣缩食,去伊顿国际,每月8000,谁让咱是BAT呢?!&br&&br&高端,高端了三年,娃上小学,北京小学根本不收,没学籍,咋办?借读基本把娃的前途毁了,借读到高三回江苏只能惨死在考场,回老家读?老人照看不靠谱啊!继续伊顿汇佳枫叶?嗯,一年20万综合费用,干不干?娃从小学读到高三再SAT出去没个400万根本不成才,要不让娃读西太平洋大学?呃…&br&&br&好了,别做梦了,如果不能给娃一个安全兜底的方案(底线是保证娃顺利考大学,不管在哪),就别意淫了好吗?!&br&&br&指望北京放松政策?得了吧,还不如指望你自己在BAT年薪百万更实际!&br&&br&梦是要做的,但别老做白日梦,北京市落户政策很清楚,弄盆开水照照自己有多大能耐落户,实在没希望的,就别做万一实现的梦了,有那时间还不如去深圳上海南京成都武汉更实际&br&&/p&&br&&p&多说几句关于帝都发展的,首都现在已经是不堪重负和超载,首都未来精英化,资源稀缺化是大势所趋,这城市的前途很简单,这就是中国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资源最珍贵的地方,就凭这个,外地狗就很难存活。&/p&&br&&p&有人说市场经济会使得北京资源合理化,现在首都恰恰就是按照市场规律在运作,资源稀缺,必然导致价高者或身份尊贵者留存,淘汰没有足够资质和资本的人留在这里。&/p&&br&&p&首都本来就是要把没有资质的人往外面逼,现在首都已经外迁了许多工厂和机构,未来还会在大河北和环渤海生态圈内赶走更多的人,留下的,除了本地土著,就是这个国家精英中的精英。&/p&&br&&p&我早就说过,北京是个国家,其他城市只是北京资源辐射的殖民地而已,上海好点,其他的,呵呵呵呵。&/p&&p&&br&其实关于为什么没有户口就等于没有出路,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写得很好了,作为一个过来人,女儿也是北京户口的人,我只能友善建议北漂们,如果你们没钱没资源给自己争取一个名分,就不要在北京安家,你可以在这里混,但这里永远都不是你的家,有钱,要看量级,几百万在北京,你拿不到一个有尊严的地位,远比不上每天吃小菜啃包子,每月3000元的土著。&/p&&br&&p&&b&北京有些父母也曾幻想未来,但是娃一转眼就上幼儿园,再一转眼就上小学,有些父母就是这么把娃的未来给毁了,个别办了借读的父母赌博一样的赌北京高考政策松动娃可以在北京高考,等来的是什么?晴天霹雳而已。永远都不要拿你孩子的前途去赌你的预判,永远都不要幻想自己一定可以送孩子去国外名校留学(说实话我都不敢确定我一定可以送我娃在汇佳读三年然后参加SAT和托福,申请美加的好学校,虽然我资源很多,所以我给我娃的兜底方案是考上北京十二中,然后踏踏实实的参加高考),永远都要想到最差的结果,给孩子一个兜底的方案,否则,你会愧疚你孩子一辈子。&/b&&/p&&p&&b&悲惨阅读:
&a href=&///?target=http%3A///xwzx/gnsz/gdxw//t1656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京籍母子的高考挣扎:绕了半天还是只能考大专&i class=&icon-external&&&/i&&/a&&/b&&/p&&br&&p&所以我真心负能量的善意的劝各位,不能为孩子谋求前程的,还是该咋地就咋地吧&/p&
作为北漂12年,又不是那么缺钱的我告诉题主,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又不能嫁给北京人或者找一个北京户口的妹子结婚,基本没有出路有句话怎么说的?比你条件好的人比你还努力,所以呢?没错,这就是惨烈的现实,因为北京教育资源集中在西城,东城,海淀,因此北…
有人说我除了推荐材料啥也不会,其实他们错了,我除了推荐材料外,还会耍流氓呢。我怎么耍流氓呢?就是把各种材料跟方法说的天花乱坠,然后不提供下载,你自己去找吧,88&br&&br&我今天再耍一次流氓&br&&br&必备环境:手机(预装词典),笔记本电脑或者mp3,&b&有一个独居可以自己尽情模仿跟读不受人打扰的环境&/b&(据我所知这个最重要,但是对绝大部分住宿舍的大学生来说,没办法实现,末尾我会告诉你怎么办)&br&&br&1,基础&br&首先认真学习音标,推荐《赖世雄美语音标》&br&&br&大部分人都没学过音标,老实说很有一学的必要,也不费事,一两周。但是注意学习了正确的姿势后,一定要注意经常复习并且平时说话要始终保持,主动去运用这些原则,时刻注意自己说的英文并努力矫正,如果你学时候一个样儿,等你自己读书另一个样儿,从来不在平时就时刻注意自己的发音并努力矫正,那还是放弃英文吧,这玩意儿真不适合你&br&&br&接着进行大量输入,龙飞虎说这叫所谓的洗脑子,输入材料最简单的是ESLPOD,有一千多期了,足够听很久,每一期都很详细的把生词进行讲解和拼写出来,自己用手机或者笔记本收录听到的生词即可。每天听一个小时以上,至少坚持3个月&br&&br&除了ESLPOD外,还有个材料推荐就是AJ Hoge的Effortless English,当然这个是版权材料,不可多说,我就一提,不找也没啥关系&br&&br&2,初级&br&&br&首先还是学发音,认真学习&br&American Pronunciation Workshop&br&The American Accent Course&br&Master Spoken English (这两个在我专栏有,那个什么听VOA不如学XX的帖)&br&&br&这两个是全英文的发音,且语速较快,适合初级期学习&br&&br&然后还是要多听,推荐两个栏目,Englishpod跟BBC Learning English,都接近正常语速且都有讲解,建议认真听,每天听1个小时以上,持续三个月左右,用手机收录生词进行复习&br&&br&3,提高期1&br&使用American Accent Training作为主要教材模仿跟读,按照书中安排认真做习题即可&br&&br&同时搭配听力输入,推荐用美剧或者其它,选择某一种特别喜欢的常速材料即可,但是一定要有&b&文本&/b&,最好首先阅读文本扫清生词再听,当然生肉美剧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方面的推荐可以是Modern Family或者Arrested Development或者Felicity啦One Tree Hill啦Parenthood啦Dawson‘s Creek啦等生活类的Drama,sitcom跟犯罪科幻医疗类等都不合适&br&&br&这时候大概两个月就能搞定&br&&br&提高期2&br&学习《赖世雄经典语法》,一个月内学完&br&&br&4,中级期&br&&br&进行口头练习-录音-自我纠错流程&br&&br&选择新概念英语2和其它类似笑话类材料,大声朗读一遍,然后开始进行人称转换练习&br&&br&比如原文是:&br&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er.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good. I did not enjoy it. There were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sitting behind.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br&&br&进行人称转换口头练习,自己进行口头作文,至少选择两个以上人称练习&br&比如以young man的视角&br&Last week my girlfriend and I went to the theater. We enjoyed the play pretty much...&br&&br&比如以young girl的视角&br&Last week my boyfriend and I went to the theater. We enjoyed the play pretty much...&br&&br&比如以主人公的邻居的视角,等等&br&&br&每个故事都可以找到很多个视角,来复述这个故事&br&&br&&b&复述的同时进行录音&/b&&br&&br&之后进行纠正和反刍,听自己录音,纠正发音,语法,时态,第三人称单数等错误,然后重新复述,重新录音,直到自己满意为止&br&&br&之后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原文中抽出你觉得比较实用的表达法,放入笔记本,留待复习用&br&&br&每日一课或两课,练习完毕为止&br&&br&5,高级期&br&&br&购买辅导书,包括Key words for fluency全套,collocation in use,phrasal verbs in use,idioms in use等等,好好做完并复习&br&&br&进行每日口头日记并录音,之后自己进行回顾纠正&br&&br&参加社交场合,跟老外谈笑风生&br&&br&&br&以上所说囊括了大部分练习方法,方法因人而异,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每个人都这么说,但是,&b&为什么不适合,怎么判断这个方法适合还是不适合,就没几个人强调过&/b&&br&&br&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办法,因为&b&每个人基础和水平都不一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跟方法&/b&&br&&br&&br&以上几个方法,你觉得自己缺什么,处在哪个阶段就拿去参考即可。学习的方法固然种类繁多因人而异,但是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先后顺序确实严格统一并且客观存在的,就好像大声朗读,在中级期之后,积累了足够多的语音输入并学会了正确的发音,多朗读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连基础都不好就朗读,越读越差,越读越难以听懂&br&&br&冷静分析自己的水平,并时刻检视自己的学习流程,缺什么基础,就补什么基础,如此而已&br&&br&缺乏跟读环境的大学生怎么办?&br&&br&基础期和初级期可以在图书馆做,把提高期和中级期拿到寒暑假家里做即可&br&或者在外租房&br&&br&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重语音输入和学习积累的流程,&b&待你提高语音辨识敏感度,达到可以听懂常速英文并积累了足够的语法和词汇之后,再考虑提高口语吧,在那之前,任何试图练习口语的办法,都是空中楼阁跟海市蜃楼&/b&&br&&br&材料在rutracker跟我专栏都可以找到,如果觉得太麻烦,不会安排自己学习流程,那么坚持用收集App有道大师即可,只要坚持,最后肯定可以达到跟外国人谈笑风生的水平&br&&br&这个App是我个人对那些说我没有原创,只知道东拼西凑推荐教材的反击,当然App出来后,全原创内容,就没人再说我没有原创了,因为同样还是那批人,开始称呼我为营销狗了&br&&br&----------------------------------------分割线-----------------------------------------------&br&&br&承好友 &a data-hash=&0c0a45fd1bd249c9fa6e7a60c98d223b& href=&///people/0c0a45fd1bd249c9fa6e7a60c98d223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o lli& data-tip=&p$b$0c0a45fd1bd249c9fa6e7a60c98d223b&&@Ho lli&/a&提问,解决下另一类问题&br&&br&有一类同学,本身已经承担着这样那样的涉外工作,本身也是个English Speaker,但是不够fluent,作为中级或者中高级,想变的真的fluent,如何&br&&br&以下方法适合他们,同样也适合听读能力都很好,可以无障碍听懂正常语速,看懂原版小说,词汇量过万的人,如何增加表达能力,达到fluent&br&&br&首先,我们这里只谈最低级别的fluency,最低级别的fluency,经过我和我团队研究,已经有了相对比较公论的影响因素,分别是这三个&br&&br&1,自身语言储备,是否记忆被掌握了足够多的表达法——这个不是词汇量,而是知道每个词的固定搭配和怎么用,光是认识research没用,make a research严格来说是对,但是很怪,你得知道更常见的搭配是carry out a research或者conduct a research或者perform a research才行,也就是说识词量没用,你得知道搭配和用法&br&&br&2,口头流利程度,发音是否准确地道再其次,主要是一个长句子,能否有节奏比较流利不磕巴的脱口而出,大部分中国人,包括所谓语言水平很好的中国人,都不能做到这点,无法很轻松自如的从嘴巴里发出英文声音,这个不是单纯说英文困难,而是大部分人的嘴巴说英文不习惯,口腔肌肉不够灵活,像how's your cook脱口变成how's your cock的例子屡见不鲜,不需要说英文。包括你现在拿一篇陌生的文章来看看,哪怕没有任何生词,也会读的磕磕巴巴,而你读中文绝对不会如此。这个就是&b&练口不够&/b&&br&&br&3,说话时候,从想到说的电光火石之间,能否快速的想到该用的词。这个被坊间传的很神秘,包括什么语感,什么英语思维都来了。但实际上第三点,完全是由第一点和第二点决定的,知晓掌握的搭配越多,口头练习越熟练,口头表达就越好,语言反应就越快,第三点恰恰是最不需要练习的,也没办法练习,真正需要练习的是第一和第二,而这两点也是最需要下苦功夫的&br&&br&在进行这三者练习之前,首先要打好的基础是 语法,听力和词汇,而且一定要把语法在大量的听力过程中内化,所以一定要学语法课程,大量的听,在听中注意句式结构和收录生词,这个上面说了很多,我不多说了&br&&br&明白了?语法学好,大量听力输入,收录复习词汇,好,大约四五个月后,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步骤&br&&br&第一步:分拆篇&br&分别练口和积累表达,这个可以先后做,也可以同时做,比如上午练口,下午积累表达&br&&br&练口有严格顺序,找到好的材料即可,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br&&br&1,赖世雄音标,最基础最简单的练口材料&br&2,American Pronunciation Workshop&br&3,The American Accent Course&br&4,Master Spoken English&br&5,Waddayasay 朗文的教程&br&6,American Accent Training&br&&br&上面的材料认真学完,练口的初级基础就算是打好了&br&&br&表达积累,要通过辅导书来进行&br&&br&最基本的表达是&br&剑桥的Vocabulary in Use+Grammar in Use全六本,注意必须搭配使用否则无意义&br&随后使用这类教科书:&br&Organiser三本,分别是&br&English.Vocabulary.Organiser&br&Phrasal Verb Organiser&br&Idioms.Organiser&br&之后使用&br&Key words for fluency 3本+剑桥的collocation in use两本&br&以及Phrasal verb in use+idiom in use&br&&br&接下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剑桥的Business Vocabulary in use或者其它科目,略&br&&br&上面材料学完,就可大增英文能力,但是还不够&br&&br&下面第第二步,综合篇,把练口和练习表达集合起来,也就是,跟读高难度材料&br&&br&这方面我推荐把一季美剧反复听,反复跟读熟练,直到口译脱口而出,如果觉得不知道选择什么好,那么我个人推荐选择&br&&br&走遍美国+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在跟读时候注意熟就行了&br&&br&第三步,模仿篇&br&&br&练口到这里基本就完全没问题了,下面是模仿篇,模仿首先要满足的是有文本,有深度,有视频或者音频&br&&br&所以最好的材料是演讲跟访谈类节目,访谈类节目文本不好找,我们这里就找下演讲材料&br&&br&本文地址在这里&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I4MzExMDU1Nw%3D%3D%26mid%3Didx%3D1%26sn%3Dc1a1fad7eb7%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通过观看英文演讲来提高口语?&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b&「奶爸的英语教室」&/b&&br&&img src=&/796e6ff320eaf7e4c86a9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796e6ff320eaf7e4c86a9_r.jpg&&
有人说我除了推荐材料啥也不会,其实他们错了,我除了推荐材料外,还会耍流氓呢。我怎么耍流氓呢?就是把各种材料跟方法说的天花乱坠,然后不提供下载,你自己去找吧,88我今天再耍一次流氓必备环境:手机(预装词典),笔记本电脑或者mp3,有一个独居可以…
&b&这篇上知乎日报之后招了一堆喷子,在此说两句。首先问题问的不是『英语最好的人是谁』,也不是『英语好到native level是什么体验』,我一开头就说了我是来凑数的,事实上我朋友中间英语比我好的多的是。非要比谁英语好,找个ABC或者土生土长美国人就结了,但对谁有帮助呢?回答这个问题,无非是见到太多人把考试当做英语学习的唯一目的,累死累活学了十几年仍然收效甚微,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希望对想学英语但不得其法者有点用。仔细看答案的人会发现我专门用来『学』英语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主要是在『用』,这是我所知的掌握一门语言最有效的方式。你对文学感兴趣就去看英文小说,对科技感兴趣就去看原版的乔布斯传、看K.K,对物理感兴趣就看《时间简史》,高级点的看专业教材、上专业网站,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学了自己想学的东西,比死磕雅思托福效果好得多。&br&英语就是个工具,学得再好也就是英语国家十几岁小孩的水平,没什么可光荣的,只不过在国内比较有用而已。用得着就学,用不着完全可以把时间省下来学别的。天朝这些年把英语捧得太高,仿佛学好英语就是人生赢家,纯粹有病。&br&看答案请领会精神,don't be such a troll。&br&&/b&&br&————————&br&貌似真正英语好的都没来答,国产英语专业腆着脸来凑个数。&br&理论水平:高二通过六级,大二裸考新托福114(真的裸考,考试前一晚扫了一眼题型),大四裸考通过专八,出版过两本译著。&br&实际水平:在英语国家感觉就是『无障碍』。前两年在英国读暑期班,头一天租个自行车把大学城摸一遍,此后生活就跟当地人差不多了,买菜、做饭、逛街、泡吧、逛博物馆、看本地新闻无缝过渡,基本没人注意到我是外国人,还经常遇到问路的。上课听讲、课后讨论、写论文也完全没问题。只有两点露马脚:因为我说美音,英国同学以为我是美国来的,但美国同学能听出我至少不是在美国长大的;还有一次聊天时同学说『He is such a troll』,我听不懂。这个词是网络流行语,语义有点像中文的『嘈子』,使用语境类似『跪舔』『五毛』,是个很NATIVE的说法。语音和文化是一般语言学习者最后的障碍,法律、医学等专业除外。&br&英语好在国内优势更明显,主要是缩小信息差,GOOGLE、WIKI、FB、TWITTER、QUORA、各种英文媒体畅通无阻,获取的信息相对快速、可靠、全面,不容易被『哔——』忽悠。2011年我刚开始做文化记者的时候正好赶上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拿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对他几乎一无所知,这时候就看谁家记者英语好,能以最快速度把此君八个底朝天。闭门research两天之后我成功攒了个稿子,在当时算是信息比较全的(文笔就不谈了)。&br&后来做科技记者体会更深,要了解行业趋势必须看Wired、Techcrunch、Fast Company、The Verge等等等等,报道国内创业公司也得先看看国外有没有原型,国内公司赴美上市还得看英文招股书,今年春节我就是守着SEC过的,刘强东对国内媒体多年的宿怨终于在除夕晚上一口气报复完了。&br&只要中外信息差仍然存在,英语好就是一项特别好用的属性,适用范围之广可能仅次于『长得好看』『脑子聪明』『家里有钱』,用好了能极大提升攻防指数。我这种小白只是利用英语好对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和贩卖,高级的如姚大钧、 &a data-hash=&6bec4cda1f510& href=&///people/6bec4cda1f51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awrence Li& data-tip=&p$b$6bec4cda1f510&&@Lawrence Li&/a& 、 &a data-hash=&78dd7b7be8b0ee& href=&///people/78dd7b7be8b0e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magasa& data-tip=&p$b$78dd7b7be8b0ee&&@magasa&/a& 借助英语好大量吸取某一领域知识,修炼成专家,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至不济可以练一口『女王音』,装个逼也是好的。但英语好不是一门技术,跟『会写代码』『会写文章』『会做量化交易』不一样,直接变现能力很低。英语好可以为你打开一千扇门,能走多远还要靠其他专业技能。&br&&br&————————&br&有人问怎么学英语,我的体会是跟着老师走永远不可能学『好』英语,只能让你通过英语考试。&b&真正的英语学习是需求驱动的,有多需要就会学到多好&/b&。&br&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英语不好是刚上初中那会儿,我们学校是外国语中学,初一就开始全英文授课(仅限英语课),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很差,根本跟不上。有一次课堂上一个问题提了三遍我听不懂,老师不耐烦地用中文说你坐下吧。我当时感觉这辈子没这么耻辱过,回家就开始背单词,背课文,课堂常用语抄下来背,一个学期之后我成了班上英语最好的学生之一,此后一直保持这个状态。&br&上高中以后我开始看美剧、上国外网站,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够用了,开始新一轮突击。Friends我从头到尾看了四五遍,第一遍听不懂对白也跟不上字幕,经常要倒回去看;到后来就完全不看字幕了。然后看难度高一点的,白宫西厢、六英尺下、X档案、BBC纪录片,除了睡觉电视一直开着当背景音。我那时候还是狂热的FAN FICTION爱好者,X档案的Mulder/Skinner和HP的Harry/Draco是我本命,最大的几个FAN FICTION社区我基本扫了一遍,喜欢的小说打出来有两米厚,随身带着看,就这么把阅读练出来了。后来自己动手翻译HP同人,就此踏上笔译道路(捂脸)。这时候我的英语水平已经远超高中教学要求,背背单词就把六级过了。&br&上大学选了英语专业,前两年基本没听过专业课,考试都90以上。平时看原版书和电影、上英文网站已经够用,所以也没有继续提高的动力。大三的时候来了个UBC的教授教写作,满头白发,不苟言笑,我写作一向拿高分在他手上居然只拿到及格,作业发回来满篇红圈,几乎每句话都改过,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语言『生成』能力离Native speaker还差很远。然后就开始研究英语写作,啃写给native speaker看的academic writing教材,一句句推敲教授改过的作业,那个学期基本每天都是两点以后睡的。&b&英语行文的逻辑结构跟中文差异非常大,涉及两种语言的本质,吃透了能极大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所谓『英语思维』,强烈建议在原版教材辅助下学习。&/b&过了这一关就基本达到英语国家高中毕业生水平,在国内已经算得上『英语好』,托福没问题,GRE需要再努力一把(毕竟是英语国家大学毕业生水平的考试)。&br&总之英语是拿来用的东西,一边学一边就能派上用场,用得越多进步越快。要达到『好』确实需要花很多时间,但这个过程可以是很愉悦的,如果不是马上就要应付考试没必要搞得那么痛苦。&b&关键是学习材料(小说啦,电影啦,美剧啦)要比你的现有水平高一些,持之以恒就会看到进步。&/b&&br&&b&另外,背单词是少不了的。连单词都背不下来就啥也别说啦。&/b&&br&&br&&br&——————————&br&academic writing的教材:找了个推荐列表,&a href=&/?target=http%3A//www2.warwick.ac.uk/fac/soc/al/learning_english/leap/writing/eapbooks/& class=&internal&&Books for Academic Writing&/a&。其中『Bailey. S. 2001. &em&Academic Writing : A Handbook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em&.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以及『Murray, N. 2012.&em& Writing Essay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e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这两本我用过。&br&这个网站本身内容也不错,可以先研究一遍。建议仔细分析例文的遣词造句,跟自己的句子对比,琢磨每一个介词、代词的使用,上下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整段的逻辑结构,做到every word is there for a reason。
这篇上知乎日报之后招了一堆喷子,在此说两句。首先问题问的不是『英语最好的人是谁』,也不是『英语好到native level是什么体验』,我一开头就说了我是来凑数的,事实上我朋友中间英语比我好的多的是。非要比谁英语好,找个ABC或者土生土长美国人就结了,…
刚刚看了张小北的答案,深深赞同啊!&br&&br&恰巧正在巴厘岛等航班,这些天用iphone 5S拍了很多照片,嗯!有话要讲。
我是一个摄影教师,这次出行带了5D3、GOPRO 3+、iphone 5S。 &br&
除了工作需要有时候必须用5D3拍照片以外还要给女票拍个短片游记啥的文艺小清新啥的短片,gopro是潜水专门带来用了。 &br& 可以说是不同题材和环境真的是有严肃对应的器材。&br&但是!&br&但凡我没有工作和义务拍女友的压力时,总是情不自禁的掏出iphone来拍照,可以说我觉得iphone的出现基本上秒杀了一切卡片相机,在快速分享和修图app的优势下甚至可以和微单乃至单反相抗衡。iphone的优势是在画质可以接受的范围下为你省去了『拍照-修图-调色-分享』的繁琐流程。全部作业流程都可在手机内得到最成熟的软硬件支持从而解决这些麻烦。 反正朋友圈微博啥的更多的好友都是手机终端为主,画质在5寸左右的屏幕内都可以接受。于是大部分时间,享受风景和发现新鲜事物想要分享时我会以iphone作为主力。&br&随便放几张这两天手机拍的照片。&br&特别要说的是,iphone等手机终端的摄影爱好者不光是要依靠手机拍摄,后期软件更是如虎添翼。我主要使用vsco cam、snapseed、fonta为主的app。 推荐楼主摸索摸索!&br&&br&好了,特别说一下放的图都是打开了hdr模式拍的,这样后期处理空间会稍大一些。&br&&br&&img data-rawheight=&739& data-rawwidth=&2048& src=&/4d2981ddc350b64a3c7be3e640ea7df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4d2981ddc350b64a3c7be3e640ea7df9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b847db86b942bab2f47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b847db86b942bab2f472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b591ecda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b591ecda0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06ae6e5ad3a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6ae6e5ad3a3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ecedd27cf390e77e4c0db91ea8c8772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cedd27cf390e77e4c0db91ea8c87725_r.jpg&&&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e686c895d67eec60c467d3f2a38e92b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686c895d67eec60c467d3f2a38e92b9_r.jpg&&&br&&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c394b0ec362e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c394b0ec362ea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9e0f95c80f2cffefad1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9e0f95c80f2cffefad18_r.jpg&&&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6ae77ff3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ae77ff3a9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640& src=&/3c253a355ffc0c06e1fa54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c253a355ffc0c06e1fa541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152& data-rawwidth=&3264& src=&/a4cabda28e397e523b194d2927acf86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a4cabda28e397e523b194d2927acf864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640& src=&/105d45b7b7afc326a0f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05d45b7b7afc326a0f7_r.jpg&&&br&&br&&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640& src=&/c68ddbe5bbf2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68ddbe5bbf2e_r.jpg&&&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5dfefddf76ad8a6c636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5dfefddf76ad8a6c6365_r.jpg&&&br&&img data-rawheight=&1080& data-rawwidth=&1616& src=&/fd5da98eb64004abb13a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6& data-original=&/fd5da98eb64004abb13a3_r.jpg&&&br&&im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640& src=&/40e8c0fdcb60bd4c4dc2e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0e8c0fdcb60bd4c4dc2ea_r.jpg&&&br&&im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src=&/67d50c29213ecb1ffe2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7d50c29213ecb1ffe2b_r.jpg&&&br&最后一张是女票拍的我……跑题了。手机码字不容易啊&br&&br&ps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上传后就歪了……手机里看明明是对的啊……是上传的方式不对吗
刚刚看了张小北的答案,深深赞同啊!恰巧正在巴厘岛等航班,这些天用iphone 5S拍了很多照片,嗯!有话要讲。 我是一个摄影教师,这次出行带了5D3、GOPRO 3+、iphone 5S。 除了工作需要有时候必须用5D3拍照片以外还要给女票拍个短片游记啥的文艺小清新啥的…
无耻地说一下自己... 9月份之前不用知乎,不用微信,不用QQ,不用微博,平时只用短信电话和邮箱 &br&那个时候的生活是这样的: 6点准时醒,磨蹭到6点20左右起床,7点30前洗漱完毕,然后去吃早饭 &br&8点—11点在图书馆看书写作业练口语等等等等,然后去吃饭。&br& 1点之前都是午休时间,完了继续图书馆,5点30左右吃饭,晚上9点回寝室,10点上床,11点之前就能睡着。 &br&但也有例外 ,周三下午帮老师带低年级法语社团,所以周二晚上一般会熬夜准备材料和游戏,不过也不会太晚,就12点左右。&br&周三下午社团完了之后要出去做家教,然后要去拍照(另一个职业是网络麻豆),如果顺利的话9点左右就能回学校,不顺利就会比较晚。&br& 周五下午也有家教,所以周四会熬夜做教案。 &br&周六周日(如果周日不用拍照和训练的话)会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起得也早(6点左右),比较累,所以晚上一般就是挨着枕头就睡着。 &br&周日上午拍照,下午舞蹈团集中训练,晚上开例会。 &br&这其中就是做教案或者刷论文偶尔会熬到下半夜,别的倒还没有。 &br&其实我以前也非常非常嗜睡,一天起码得10个小时睡眠,不到10小时白天就哈欠连连。后来可能压力大,前几年课多,上课的时候动不动要做法语英语各种演讲,白天精神高度紧张,事情又多,整个人几乎就是楼上楼下校里校外连轴转,真的就是忙得连打哈欠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犯困... &br&当然如果一直待在图书馆确实会犯困啦,所以困了就趴一会儿,醒了还是精神百倍,或者去操场上跑一圈,要么拿铅笔随手画点什么,实在不行就喝热水.... &br&其实我觉得作息规律还是很重要,早睡早起其实有大把时间来处理各种事,所以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我一般不会把事情留到晚上... &br&然后关于伟人,最前面的两位先生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和资料,我就不多说了。&br&其实说到底还是得早睡早起...&br&噢,还有一种例外,就是如果和朋友出去玩的话,很有可能熬通宵,这种的话,其实我觉得到凌晨5点过后整个人完全都不困了,简直跟打了鸡血似的...
无耻地说一下自己... 9月份之前不用知乎,不用微信,不用QQ,不用微博,平时只用短信电话和邮箱 那个时候的生活是这样的: 6点准时醒,磨蹭到6点20左右起床,7点30前洗漱完毕,然后去吃早饭 8点—11点在图书馆看书写作业练口语等等等等,然后去吃饭。 1点之…
最后更新时间:日&br&&br&&br&年薪不达标20万也来回复下。&br&&br&深圳,年龄25,年薪税前10万(8.5x12)吧,不知道年终奖和奖金什么的怎么算。&br&&br&感觉自己挣的很少很少,无房无车租房公交上下班 每月房租1000 交通200 水电100 话费100 日用200 零食水果150 日常吃饭700 周末偶尔出去玩400 偶尔买衣服鞋什么平摊一月150 迅雷优酷番强vps等软件服务支出平摊一月100左右 其他支出200 还贷500(去年分期买了macbook) 。最近几月每月开支在3500左右(用随手记记下了自己的每一笔支出)&br&&br&周一到周五,7点40左右起床,8点20左右坐公交上班,9点10分左右打卡,21点到22点之间离开公司(晚上有活干就加班,没事情就在公司看看书看看开源代码,反正回到家也是上网),到家22点30左右,洗漱收拾完毕23点20分左右,然后要么看看书要么看看代码,偶尔偷懒,24点过睡觉。&br&&br&周六日在项目特别忙的时候加班过一次,周六日加班是可以调休的。周六日一般是宅在家,下楼去吃个饭然后继续。周六日在家也基本上是看书写代码,或者在电脑上看看电影,看看感兴趣的视频。&br&&br&我喜欢这种状态吗?谈不上喜欢,但是总觉得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多,去年买的一些大部头书都还没有看完,所以只能继续努力。&br&&br&有没有想过转行?有,但也只是想想,因为没有其他技能,目前这份工作薪水相比大多数人也还不算太差,之所以会想转行是因为总感觉不满足觉得自己挣的不够多。&br&&br&感觉累不累?感觉身体确实有点累,有时晚上回到家头都是昏的,但冲个澡还是能再坚持学习一会儿。&br&&br&最后介绍下本人情况,211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2012年6月毕业生。&br&&br&// 上面说的看书写代码期间会多次被刷知乎打断。&br&// 这是我回答的最认真的一次,在地铁上用手机码字坐过站了&br&// 个人信息透露太多太精确,是不是要匿名下会比较好?&br&// 大家都匿名,我也匿名好了
21:06&br&&br&&br&&br&/********************************** 以下为
13:13:01 更新
**********************************/&br&&br&还在继续关注着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下面的一些评论能回复的我也都回复了。&br&昨天和同学们一起去红树林玩了一趟,晚上我请大家吃饭,人均 100 的餐厅。越发感觉挣的钱少,在外面消费还是很肉疼的。好在这种情况很少见,一月都没有一次。(这次是因为几个同学从外地过来,于是和在深圳工作的同学一起出来聚了聚)&br&&br&14 年初从老家来到深圳我的打算是到今年结束,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攒够至少 5W,所以平均每月至少要攒 4k。今年已经过去一半,现在手里没什么积蓄,从 14 年 1 月到现在共支出了 27624.09 元(可能会有些许偏差,但大体支出情况是这样的)。&br&&br&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答案,说年轻的时候不要想着攒钱,应该是多扩宽自己的人脉,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人脉上我似乎没有什么积累,认识的人也只是公司同事,比较熟的人也只是公司同一个项目组的同事,圈子很窄很窄。专业技能上倒是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也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提高,这是我比较欣慰的。看了那个答案,其实也稍微有点影响了我的消费观,是的,以我目前的薪资,拼命攒钱又能攒到多少呢,基数摆在那里,再怎么节流也没有有太大的改善,所以还是看开点吧。&br&&br&有一次我给一个朋友聊天,我说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奋斗,如果郁闷了情绪低落了身边没有朋友可以倾诉的话,会不会让人崩溃而疯掉,朋友说也许会吧。(写到这里我快要哭了~)&br&&br&大家一起努力,谢谢大家的攒!&br&&br&&br&/********************************** 以下为
23:09:42 更新 **********************************/&br&&br&取消匿名了。&br&收到了很多人的评论,很多朋友给予了鼓励,也有朋友表示和答主情况差不多的。其实答主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惨,不过上面确实是答主现在的生活真实状态罢了。我知道每一行业都不容易,所以永远都不要抱怨自己累,永远有比你更累生活得更差的人。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工作和学习就是我生活的全部,而我这么拼命都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br&&br&&br&两年后,我会继续更新这个回答!谢谢朋友们。&br&&br&&br&/*************
16:53:20 ********************/&br&匿名了~&br&&br&&br&日 22点11分&br&后来有了女朋友,因为一些个人原因,11月初又换了一份新工作。
最后更新时间:日年薪不达标20万也来回复下。深圳,年龄25,年薪税前10万(8.5x12)吧,不知道年终奖和奖金什么的怎么算。感觉自己挣的很少很少,无房无车租房公交上下班 每月房租1000 交通200 水电100 话费100 日用200 零食水果150 日常吃饭70…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50 人关注
3753 人关注
256 个回答
182 人关注
614 人关注
319 个回答
386 人关注
1987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疯了我病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