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配送员,在小区里ps怎么快速找到图层才能快速的找到几号楼?谢谢

现在每个小区都有快递柜了,快递员都不送货上门了,直接投放在快递柜里,打电话也没用,怎么才能把手机号_百度知道
现在每个小区都有快递柜了,快递员都不送货上门了,直接投放在快递柜里,打电话也没用,怎么才能把手机号
打电话也没用,直接投放在快递柜里,让他放不进去快递柜现在每个小区都有快递柜了,怎么才能把手机号码屏蔽掉,快递员都不送货上门了
来是都应该送货上门的,还有就是有的快递是用的那种电动三轮车,给有邮件的所有客户打电话,省时省力,让他们自己来拿,到了小区,但是现在快递偷懒,给你送货,害怕车上的货被偷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快递员的一天
收藏时间:
  □星期日周刊记者 戴震东   &在这天的同行采访中,我们一共跑了4个居民小区,都是完全不同的楼房和路况。而王世亭一路没有看过手机地图,进小区的大门也没有问过保安门牌号。完全是凭他脑海中生成的“人肉地图”在“导航”。
  40件包裹 & &十月底的某个上午,十点来钟,金沙江路新郁路的路口。   &这是两条新修的路,往来四车道的,交叉口尤显得开阔,只是两条路的绿化尚未到位,视觉上难免有些干涩。   &王世亭正骑着他的深蓝色电动助力车在路口的斑马线后等红灯,他的电动车很醒目,因为后座上架着一只硕大的铁皮箱子,让整部车看起来有些头重脚轻,好像随时会失去平衡的样子。   &绿灯一闪,小车便轻快地开动起来,那顶红色安全头盔贯穿过金沙江路,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痕迹来。   &王世亭带锁的大铁箱子是他明显的职业标签,他今年28岁,山东人,干快递这行已经是第五年了。今天上午6点半,他从派送站出发,一共拿了将近40件包裹,通常要派到中午12点半才能结束。   &一身红色制服的王世亭骑车由南往北行驶,一路上正好有几辆货车停在了非机动车道上卸货,王世亭倒没有减速,只见他倏忽一会儿左,倏忽一会儿右——像水缸的鱼儿一样在自行车机动车交织的空隙里穿梭,全然没让人感觉到那只大箱子带来的笨拙。   &只是因为箱子的横截面积比较大,刚好遮住了他的两面后视镜,所以遇到要超车,或者要横穿马路,王世亭只好捏下刹车扭转过头张望一下。红色的头盔底下,露出他那专注而又精力饱满的眼神。   &王世亭骑到一所小区对面,停下车示意跟随其后的记者——他要进小区了。然后便掉过车头,迅速穿过马路到了对面。   &每一个快递员都有自己固定的派送业务范围,这也是提高快递配送效率的一个办法。王世亭的派送范围在丰庄路沿线,一共有18个小区外加一片创意园区。这18个小区里以老式公房为主,所以免不了快递员每天上上下下来回跑楼梯。   &王世亭进到的是一个新式的高层小区。他在一个门洞前停下车,然后检查了一下自己的随身POSE机。下车后站直的王世亭看起来有一副非常挺拔的身板,这是做快递这一行的必要条件。王世亭说,扛几箱农夫山泉上六楼是常有的事情。   &他一面说,一面低头翻开了粘在他车头上的一叠派送单。这是快递行业的一个诀窍,把派送单用胶布粘在车头,快递员一低头就能读到,方便寻找门牌。   &快递站点每天都会在早上和中午根据总部物流提供的信息打印出一份派送单,上面列着今天这个快递员派送区域里所有的地址、联系人信息。现在新的科技也引入了快递行业,王世亭手里的这份派送单是经由电脑排序出的由近及远的最佳路径了。
  天天送,大家彼此脸都熟了 & &王世亭指了指派送单对记者说,今天上午还有9户要送,这个小区有4家,23号、31号靠着小区东面,49号、67号在西面。   &一面说,他一面按下了23号那户人家的门禁,“嘟、嘟、嘟……”大约30秒过后,还是没有人应答。王世亭马上拿出POSE机来翻看客户的电话,这台快递员随身携带的POSE机可不仅仅是刷卡消费用的,它更像是一台移动终端,既有GPS定位功能,可以锁定每一个快递员的位置,以便客户随时上网了解快递动向,同时还可以接受总部的各类反馈和信息。   &王世亭所在的快递公司新增了一项服务,就是快递抵达最后的派送站时会短信告知客户大致的收件时间,客户可以通过回短信来确定那个时间家中是否有人,或者需要另换时间。这项新的服务既方便了客户,也会让王世亭这样的快递员少跑许多冤枉路了。   &王世亭翻出手机号,然后给客户打去电话——“喂,你好,××快递给你送货,你家里现在有人吗?”对方表示不在家,和王世亭另约了一个时间。那么这个单子他今天下午还得过来再送一次。   &这种有对讲门禁的小区对快递员来说会更轻松一些,因为直接可以通过门禁知道有没有人在家,而老式小区通常都没有门禁,快递员也一般不会先和客户打电话,而是直接上楼敲门,难免遇到扑空,白费了一身力气。   &王世亭说,因为一天要派80、90件快递,如果要快递员每一件都先用电话通知,资费不谈,主要是耽误时间。同时,随着网购细节的优化,现在客户在下单时已经可以选择具体到上下午或是晚上的快递时间了,扑空的情况也在逐步减少了。   &王世亭又来到31号楼下,他停车熄火,然后熟练地走到后车轮边上,蹲下上锁,通常送货上楼他只锁一把车锁。然后再在车后打开那只铁箱子,铁箱子上也会有一把铁锁,打开,翻找货品,然后盖上锁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一面他还在讲解这个小区的地理结构和行车路线。   &在这天的同行采访中,我们一共跑了4个居民小区,都是完全不同的楼房和路况。而王世亭一路没有看过手机地图,进小区的大门也没有问过保安门牌号。完全是凭他脑海中生成的“人肉地图”在“导航”。王世亭说,对一个快递员来说,认路认门牌是最基本的素质。他目前负责的18个小区,不少都是门牌号过百的大型住宅区,但他都已谙熟于心了。实际上后来我们才知道,王世亭调到这个分站才不过两个星期。   &31号的客户在家,王世亭也熟门熟路地进到楼里,按好电梯上楼。打开门的是一个老太太,她拿到货品看了看,王世亭把单子给她,老太太摆摆手,笑笑。王世亭说,这个老太是替女儿收货,但她年纪大了,又不识字,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如果女儿在通常都是女儿签收的。   &他跟记者解释说,网购的客户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固定的,有的客户每个礼拜都有十来件快递,天天送,大家彼此脸都熟了。   &49号,67号的客户也都在家,两户都是老人在家带孩子,透过塑料包裹可以看到里面都是进口的日本尿片。王世亭说,看到尿布他就知道这户人家肯定是有人的,因为家里有小孩子,总有老人带孩子的,通常是不会扑空的。   &王世亭自己的父母现在也在上海给他带孩子。1985年出生的王世亭已经是4岁孩子的父亲了。他们家买的尿布也是网购的,有时候直接送货到站里,他晚上下班的时候带回家。   &从这个小区出来,他继续骑着车带路,一路上还掏出POSE终端在翻阅着什么,过一会儿又掏出手机打电话,尽管是在开需要双手扶着车头的助力车,但却让人感觉好像在骑一匹有知觉的马一样。记者后来提醒他要注意安全,他说,“诶,没事,习惯了”。  扛着5箱矿泉水上6楼   &快递员们自动从里到外,从大厅到货车排成了一条十多个人组成的人链,一个人上车开始扫描快递包裹,扫一件便递一件下车,包裹从人链上一直递到大厅里。一路递的过程里,就听到一路喊“清裕路,某某你的!”、“金沙新苑,某某某,你的!”……等递到里头就自然分堆了。  小伙子,车子我帮侬看看好   &中午快到12点,王世亭的大箱子里只剩下最后一件包裹了。我们进入了一个老式小区,他依旧自如地穿梭在楼宇之间。   &丰庄这片地区有许多类似的老式居民区,对快递员来说,爬楼自然是非常辛苦的差事,王世亭说,现在网购的东西也多,买米买水买油的也多。他送过最厉害的一家是一口气买了5箱农夫山泉,家还在6楼,他两箱一叠“蹭蹭蹭”跑了三个来回。“遇到客气一点的,人家会马上拆一瓶矿泉水给你,当然没有也无所谓,送货也是我们的工作。”王世亭锁好车,拿出最后一个包裹上楼了。   &虽然旧小区要爬楼,但也有明显的优点,王世亭说,旧小区里白天在外面的老人比较多,而且非常客气,会主动提出——“小伙子,车子我帮侬看看好。”   &12点半,王世亭载着空箱子回到了派送站,站点是一处比较难找的门面房,门前有一块小空地停满了装着大铁箱子的助动车。这些助动车都是快递员自己的,这也是加入公司的一个门槛之一,铁箱子也是快递员找人自己打的,老一点的员工介绍,两年前打一个箱子150元,王世亭来的时候已经涨到了300元。   &站长介绍说,快递公司的门槛不仅是这些硬件,现在还要求员工入职提供无犯罪证明,以及非常详细的个人履历资料等等。他说,整个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价格和速度,而更看重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车停好,王世亭卸下了车上的电瓶拿去充电,这时候看到屋子里已经摆满了满满一地的助动车电瓶了,为了防止漏电,电瓶还被用木板垫高起来。   &进到屋子里王世亭脱下了制服外套,把POSE机也插到充电器上,把上午的单子交给站长。脱下了制服的王世亭马上变成了一个时髦的小伙子,他脚上是一双白色的阿迪达斯运动鞋,下身是他特别介绍的霸狮腾牛仔裤,上身是长袖T恤衫……这一上午的工作到此结束。下午开始派送是2点,所以他有一个半小时可以吃饭休息一会儿。  手机是一部iPhone5   &快递站点里通常是叫外卖吃,10元一客饭,不过这天因为记者来采访,站长觉得盒饭不合适——“小王,走,去外头吃”。   &他们在真光路上找了一间苏州羊肉面馆,点了一个60元的锅仔,一人一碗清汤面。王世亭是山东人,他说吃米饭老觉得不饱,吃面最踏实。   &一面吃饭,王世亭也像所有上海年轻人一样一面开始摆弄起手机来。他的手机是一部iPhone5,也是网购的,花了差不多5000多元,差不多小一个月的工资了。“我呢想得比较穿,辛辛苦苦赚钱总归是要花的,年轻人嘛,买台手机就是为了好玩。”王世亭说,他和他老婆在消费观念上是比较想得开的。两个人现在在江桥租了一间房子,夫妻俩的月收入加在一起生活还挺滋润,前几年他的父母也从老家来了上海,专门给他和他哥带两个小孩,所以王世亭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热腾腾的面来了。“你们上海人就是不太能吃辣。”王世亭一面说,一面问老板要了一瓶辣糊,“唰唰唰”直往面汤里舀,直到白汤染成红色。   &王世亭已经和上海人打了7年交道,在他的印象里,上海人的特点是仔细,包裹送到,总会要仔细核对很久,而且要求当面拆开验货的也很多,甚至是插上电源试用的也有。现在王世亭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仔细,在他看来,“合理验货,是每个客户的权利”。   &如今他也算在这座城市落了脚。2006年到上海的时候,他是给霸狮腾做物流配送员的——“那时候一天要跑几十家门店,也很辛苦,保底工资才700多块。现在这个牌子也看不到了。”   &在服装公司的物流上做了一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很快他便转行去做了快递。   &随着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工资相对更高的快递员成了许多打工青年眼中的香饽饽。站长介绍说,他们工作的这家快递公司是一家超大型网络商城的配套设施,所以要比一些下端由小老板承包的民营快递要有更好的员工保障和福利,旺季业绩好的快递员也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   &这个站点最初设立时一共只有2名快递员,辐射方圆8公里左右的社区。几年间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已经是一个20人的团队了。据站长介绍,这几年这里只来过一个上海年轻人做快递员,但最后也没能坚持多久。“吃不了这个苦。其实这还是一份不错的工作。”站长说。   &站长介绍说,现在快递公司推出了夜间送的服务,快递员也要轮着值班,通常下午5点后他们就下班了,如果轮到值晚班,就要晚上9点才能下班。  回来再拿一次吧   &下午2点不到,吃饭的、休息的快递员基本都已经到位。站长此时已经开始在调配一些上午未能送到的物件了。   &这时候,两部由物流配送中心开来的货车到了。休息厅里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往货车走,好像听到一声军号似的。   &快递员们自动从里到外,从大厅到货车排成了一条十多个人组成的人链,一个人上车开始扫描快递包裹,扫一件便递一件下车,包裹从人链上一直递到大厅里。一路递的过程里,就听到一路喊“清裕路,某某你的!”、“金沙新苑,某某某,你的!”……等递到里头就自然分堆了。   &快递员们管那些特别大的,特别重的物件叫“中奖”,每一个大件出来,大家都会起哄,“某某!中大奖咯!”   &这一天王世亭连中了三个“大奖”,那是一套拼装衣架、鞋架,木质的,非常重,体积也大,等到所有东西都堆在王世亭面前的时候,你都很难想像这些最后全都能塞进他的大箱子里。   &王世亭边上的同事那里也有许多“大奖”,这天有好几箱矿泉水,还有奶粉,还有食用油,甚至还有一台佳能的打印一体机。王世亭说,别看这些东西堆在一起看起来特别吓人,但最后总有办法能送到客户手里的,无非多跑几次就是了。   &接下去就是装箱环节了,这时候下午的派送单已经被打印好了,王世亭接过派送单然后开始根据电脑计算出的送货顺序来摆放今天下午要递送的货物。看他摆货就像玩游戏“华容道”一样,既要根据先后次序,又要合理利用空间,要摆得好,你就可以省一趟回站点的时间,其实还是挺费脑筋的。   &没多久,王世亭的铁箱子已经装得扑扑满,还剩下5个大件,肯定是装不进去了。他再拿车身上捆着的弹簧绳带出来,尽量地把大件固定在大箱子上。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箱子也是用锁扣和绳带固定在他的助动车上的。   &最后王世亭费了好一番工夫,还是有三件包裹搁不上去,他又露出了标志性的笑容,让人感觉这些麻烦都不是特别麻烦似的——“就回来再拿一次吧”。   &检查完所有的绳带之后,他把那张派送单用胶带粘在了车头上,然后把红色的头盔戴好,跨到了车身上,然后和记者挥手示意了一下,便“吱溜”一下往外开走了。因为车身压得重,他远去的背影看起来总是一扭一扭的。  阿姨,今天菜买好了吗?  □星期日周刊记者 韩小妮   &颜廷文习惯在递上包裹的时候说:“麻烦你签个字”,遇上熟悉的收件人会加一句:“阿姨,今天菜买好了吗? ”走的时候他总是轻轻带上门:“门关好! ”
   &这位47岁的快递员师傅讲话有点苏北口音,把“赚钱”称为“苦钱”。虽然每天都要为 “苦钱”奔波,几乎没有休息天,但他总是笑呵呵的,不知哪儿来的快乐,看着让人觉得安心。菜场、超市和医院,都有快递要送   &每天早晨9点,颜廷文和他的小三轮车都会准时出现在普陀甘泉地区的一条小马路上。   &他戴一顶藏青色鸭舌帽,穿着快递公司发的“番茄炒蛋”颜色制服,里面是一件白底条纹衬衫,天凉加了件薄薄的橡皮红色小夹袄,脚上是一双有点旧了的白色旅游鞋。比较特别的是,他手上戴了副棉线手套。他说这是为了保护手,对人家的包裹也是一种爱护。用的时间长了,手套颜色从原先的白色变成了灰色,还有点破损,露出左手的一只手指。   &颜师傅个子不高,大概一米六多,但是走路时腰板挺得笔直,脚步利索而轻快。他好像总是笑呵呵的,不知哪儿来的快乐。   &平板小三轮上塞得满满当当,垒出好几个小“山头”。仔细看会发现,“山群”错落有致:小车后面摞着五六个圆鼓鼓的墨绿色蛇皮袋,看样子里面装的都是包裹;前方是两个大纸箱,看来是要派送的大件物品,旁边一个蓝色大塑料筐,里面放着一堆包裹、小纸盒,应该是现在正要派送的快件;坐垫旁有个开口的白色蛇皮袋,不知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颜师傅负责派送的范围是三条千米不到的小马路,但沿街有四五个小区,不少店面,一个菜场,一家超市以及两家医院,都有快递要收发。这天上午他要送九十多个件。“今天还算少,昨天一天有一百三十多个。双休日更多,大家在家鼠标点点,都懒得出去买东西了。”他说。   &早晨这条路上好热闹。这边的菜场因为菜价便宜,甚至有些住在大华、宜川的人也特意过来买。路边伸出一些小摊,自行车、电动车来来往往,公交车穿行而过,一条小路熙熙攘攘。颜师傅采取的策略是先送菜场这一边的几家沿街铺面,接着过马路送另一边沿街的一溜商铺,然后再进小区。“早上这里车多,在马路上窜来窜去容易出危险。”他说。   &别人是上午派件,下午收件,颜师傅则是派件、收件一起来,这样下午好“再送几票”。街边的KTV有快件要收,前台的小姑娘递给他一个纸箱子。他看了一下,都是寄回家的衣物。“这个都要检查的,以防有违禁物品不能寄。”看纸箱封得不够牢,他拿出胶带又上上下下封了一遍。手一抄,纸箱便抱在了怀里。“这个箱子大概4公斤,我一掂就知道了。”他说。   &KTV旁边有家小餐馆,一个穿白褂、戴厨师帽的小伙子走上来:“是不是有快递?我在门口等到现在了。”“某某某的快递。”颜师傅递过包裹和单子说,“麻烦签一下字。”“谢谢噢!”颜师傅看小伙签好字,刚要收回单子和笔,只见小伙迟疑了一下说:“我能不能打开看看?”颜师傅凑上前核对了下单子上的名字,确认是本人签收后说:“那你打开看吧。”   &用胶带层层包裹的纸盒,拆起来有些费力。颜师傅拿出钥匙帮了下忙。里面是一个皮夹,小伙边看边摇头:“我不喜欢这样的,当时没看仔细。”颜师傅问:“网上买的?”小伙点点头。“这个没办法了,里面东西没损坏,你自己跟店家商量下吧。”颜师傅说。小伙想想也是,把单子递还给他。  再见噢,门关好!
   &送完沿街的四五个包裹,颜师傅准备进对面的小区派件了。他邀记者坐上三轮:“这样方便,没事,一点不费力。”原来这辆小车是电动的,电瓶藏在下面。“装在上面怕人偷。”他说,“这么多货,三轮靠踩吃不消。我一天要用两个电瓶呢,上午一个,下午一个。”颜师傅的这辆车是自备的,花400多元买的二手车。虽然公司里也能提供车,但毕竟“不像自己的车天天保养,骑得顺。”   &这个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里面都是6层楼的老公房。大白天,小区里倒是一点不冷清。趁着天气好,老头老太们要么在花园里做些简单的锻炼,要么搬张凳子,三三两两聚在底楼门口聊天晒太阳。   &颜师傅在这一带送快递有4年多了,看到熟人他会主动打招呼:“你好!出去啦?”“阿姨,今天没你家快递。”连小区里收废品的师傅他都认识,两辆三轮车面对面开过,他和对方都笑着说:“早!”   &首先要送的是一户住在6楼的人家。“本人不在的话,他妈妈应该在。要是没人,就是出去买菜没回来。”颜师傅说,看来这家常有快递。老公房没有电梯,上6楼要爬楼梯。他把三轮车留在楼下说:“这里还好,包裹放着没人拿。有次我在别的小区送件,傍晚剩下一个包裹放在筐子里,回来一看没了,赔了人家55元。”   &颜师傅敲门,出来开门的是个年轻人。“你好,你的快递。”他说。对方签收完,他顺手带上门:“再见噢,门关好!”   &下楼前,他用笔在快递单上注了个“本人”,把一叠单子塞进上衣口袋里。“每送完一个件,我就在单子上注一下。本人签的就写“本人’,别人代签的,就写上“阿姨’或者“师傅’。万一人家说没收到,我单子一翻就有印象了。我在这里送到现在没出过差错!”他骄傲地说。   &下一家在2楼。“做淘宝店的,可能还没起床。”颜师傅说,小区里有好几个淘宝店主,他们有时候从外地批发了货物再转卖出去,也有的包裹可能是买家退货。他按了两下门铃。这门铃装在楼梯口,走廊里光线暗,不容易注意到。颜师傅说,一般有门铃他尽量按门铃,敲门声太响,人家容易反感。一个女孩开门收了件。   &这时,颜师傅的手机响了。他掏出手机接电话,只见这是一个索尼爱立信的老款手机,小小的。手机底部有一根带子,另一端系在裤子上,大概是怕送件的时候忙乱之下把手机弄丢了。   &接下来一家在1楼,一个中年女人收了件。“今天没上班啊?”颜师傅问。“今天休息。”女人答。“再见噢,门关好!”颜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女人在附近上班,有时不在家,他回公司的时候就顺路把快件带给她。“今天运气蛮好,少打一个电话。”他笑着说,他们的话费都是要自己支付的。  我们是老朋友了   &送完篮筐里的包裹,颜师傅从车后面取下一个胖鼓鼓的墨绿色蛇皮袋,把里面的包裹都拿出来,按照派送的先后顺序放进篮筐,空袋子塞进了开口的白色蛇皮袋里。原来,他把自己派送的区域划分成了几个大块,每块的包裹塞进一个蛇皮袋,车后的蛇皮袋是按派送路线从下到上摞起来的。“送之前就要想好路线。不管做哪样事情,都要靠自己琢磨。我刚开始跑的时候要找半天,三四天以后才把这里摸清楚。”他说。   &颜师傅随身带了两瓶水。他说今年夏天高温的时候,最多要带4瓶冰水上路。他每天还要喝一斤牛奶,“不然体力不够,消耗太大”。   &踩着三轮在老公房略为狭窄的小道上穿过,颜师傅指指旁边的花坛说:“你看,这里面的垃圾都没捡干净,看了真难受!”做快递员之前,他在小区里当过十几年保洁员。   &敲了敲3楼这户人家的房门,里面两只狗争先恐后地叫了起来。一个老太开门看了看,向里面喊道:“东西来了!把狗关起来!”一个年轻人出来签字,老太在一旁说:“谢谢你!”颜师傅问:“阿姨,今天菜买好了吗?”“买好了!”老太回答。这时,一个老先生也探出头来,用苏北话说:“我们是老朋友了!”颜师傅说,送件时间长了,小区里很多人都熟了,“客气得不得了”。   &又来到另一幢楼,要送件的这一户门口写着“沙画工作室”。“是几个小姑娘。”颜师傅说。不巧里面没人,他也不着急,又敲敲隔壁的房门,出来一个五六十岁的女人。“阿姨,隔壁的快递麻烦你代收一下好吗?”阿姨诙谐地说:“你好聪明啊!”   &下楼的时候,颜师傅告诉记者,这两家人家关系很好,代收都不用打电话通知。也有的人家不肯代收,“关系不好,或者隔壁邻居认都不认识”。   &小区里不光有居民,物业维修队、幼儿园也都有快递要送。送这十几个件,花了一个小时,上午的工作量大概完成了四分之一。颜师傅说,他把有电梯的小区放在最后送,“先难后易有劲头”。下午两点前,他得赶回武宁路上的公司,赶紧把上午送的件输入电脑,迟了是要罚款的。两点半,第二批快件又到了。他在公司附近吃完盒饭,休息一会儿,3点还要再出来送一趟。  为人热情、和气总不会错   &晚上颜师傅收工后,记者邀他在快递公司附近的小饭馆里边吃边聊。他有些不好意思,几乎没怎么动筷子。在外打工二十多年,他说不管做什么事,干活就要有干活的样子。为人要热情、和气、诚实。这样不怕吃亏吗?他不这么看:“我感觉踏实是最好的。吃亏是正常的,这里吃个亏,下次哪边又会补回来的。 ”他的经历还真是如此。   &晚上7点,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武宁路上的江苏饭店旁有一条小道,不仔细看不知道,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因为租金便宜,这里集中了好几个快递的分公司。靠近路口的是申通,往里走,沿路是一些小饭店、烟杂店。大约走上50米,有两间紧挨着的仓库,分别是韵达和圆通,再往里走还有几家。   &这个钟点,两间敞开的仓库里都有不少人忙碌着,不断把刚运过来的快件搬下车,按照派送的不同省份分到各个篮筐里。等分拣好,要统一运到总部,再派往各地。   &颜师傅是韵达的快递员,刚刚送好下午的快件回到公司。他不用参与分拣,可以收工了。“今天算早的,前一天送到8点多。”他说。   &颜师傅来自江苏淮安,出来打工有二十多年了。最近这四五年做快递员,因为服务态度好,被老板“挖人”,“跳槽”过几个快递公司。现在,他的工资采取的是计件制,一个包裹两块钱,赚多赚少看业绩,他说这样“人有干劲”。   &在此之前,他在曹杨的一个小区里做了12年保洁员,还曾受到过街道的表彰。“我扫地的时候捡到过国库券,电视台也来采访过我。”颜师傅说。当时,有一户居民把面值8万多元的国库券藏在被子里,晒被子时一抖,藏国库券的小包掉了出来。“我捡到后打开一看晕了,没见过那么多国库券啊!赶紧把小包交给了居委会。”   &说起来,那份保洁员的工作也是颜师傅“拾金不昧”换来的。那时他刚来上海不久,靠在小区里收废品为生。“有一天,我捡到好大一串钥匙,交到居委会。他们一看,这个人蛮好的嘛,就让我去扫地了。”他说。   &在颜师傅看来,与人为善非但不吃亏,还给他带来了好运气。来上海之前,他在镇江跟着人家做过四五年水电工。有趣的是,那份工作也是他做好事得来的。“我师傅在一个专门搞水电维修的单位做办公室主任。有次骑自行车摔倒了爬不起来,我正好出去玩路过,把他扶起来,就被他叫去工作了。”他回忆说。   &那位老主任很喜欢这个热心肠的小伙子,不仅手把手地教他技术,甚至想把隔壁邻居家的姑娘介绍给他。“我在老家已经订婚了。他让我回掉,我没肯,死脑筋。”颜师傅笑了笑。   &别看他年纪不大,已经当上外公了,手机屏保是半岁大的外孙女照片。“这是大女儿生的。”他告诉记者,“二女儿的孩子刚满月。现在只有小儿子还在念高中。”   &妻子在家乡照顾3个孩子,直到这两年子女都大了,才来上海跟他团聚,如今在一家公司里做保洁员。他说,结婚二十多年,他们从没吵过架。“她性格也老好的,怎么讲?蛮温柔的。”  刚开始不理解,怎么隔壁邻居都不认识啊   &在小区里,颜师傅会主动跟面熟的人打招呼。有人回应,也有人不回的。不过要是正好有快递收,都蛮客气的。他说,刚到上海的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上海人怎么一到家就把门关起来了啊?不像在农村,人跟人的关系是很近的。  他老爸说:天天有啊?不要送了!   &星期日周刊记者 (以下简称“星期日”):其实现在关于快递的负面新闻挺多的,你听说过吗?   &颜廷文:有,太多了。我自己也看到过。有的小年轻送快递的时候戴个耳机,送错了都不知道。还有的人家要开箱验货,用的时间长了,他们就不耐烦了。甚至有趁别人没看到,把快件放在地上踩,发泄的,都有。他们心态好像不大好。   &星期日:为什么心态会不好呢?   &颜廷文:我也说不上来,大概年龄不一样吧。这个活太累了,就那么点工资,年轻人干不下来。老板都喜欢用像我们这样四十多岁的,比较肯吃苦。   &星期日:我看你送件挺耐心的,人家要验货就验货。   &颜廷文:我想人家也是花钱买来的,赚钱都不容易。   &星期日:我跟你去送快递,发现大家对你都挺客气的。   &颜廷文:送快递一个是态度要好,一个是要细心。这两点做到了,人家就对你客气了。我现在有时候还帮老板送泰山新村的快递,那边的人都叫我过去专门给他们送。   &星期日:态度好、细心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颜廷文:对人家要客气,门不能敲得太响。好比是个师傅开的门,那要说:“师傅你好,你家有快递。”然后把收件人的名字报出来,如果他说“是我家的”,那我再说“麻烦你签个字”。一定要报名字,不报名字容易送错,有些人发件的时候会写错地址。   &星期日:我看你在小区里还会跟人打招呼。   &颜廷文:送了4年,人都熟了嘛。在路上打招呼,也有人不回的,要是正好有快递送给他,都蛮客气的。   &星期日:你碰到过态度不太好的收件人吗?   &颜廷文:很少。有时候我送快递没人收,打电话过去,对方说“我家没人”,然后就挂了,这种情况也有。   &星期日:那会影响你心情吗?   &颜廷文:不影响。这是正常的。我把该做的都做了就行了。   &星期日:你好像总是乐呵呵的。   &颜廷文:是啊,大概天生的吧。我老婆说“你这个人怎么不愁的”,我就是开开心心的。所以她喜欢跟我在一起。   &星期日:有什么可开心的呢?   &颜廷文:我感觉今天做了不少事,苦到钱了(赚到钱了)啊。保持心态还有一点,就是不要眼红人家。凭自己体力,能苦多少就苦多少。   &星期日:现在小区里收件的什么样的人比较多?   &颜廷文:老人帮小孩收的多。找我们送贵重物品的比较少。一般都是小孩在网上买的衣服、鞋子。有个小年轻工资拿五六千,上网买东西全买掉了,还跟老爸要钱。他老爸看到我就说:“啊?天天有啊?!不要送了,拿走,退回去。”有好几个小年轻都这样。   &星期日:这两年的快递是越来越多了吗?   &颜廷文:越来越多。四五年前我刚开始做的时候,从武宁路一直拉到桃浦七村,一趟送那么多。现在光一个小区就几十票快件。   &星期日: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颜廷文:这个工作自由,时间不受限制。一个小时能送多少件,你自己掌握,老送就有数了。就是太苦,老小区6楼特别多,都要靠自己跑。没人收的话,有些邻居肯帮忙代收,有的不肯帮忙。上海人有的隔壁邻居认都不认识,不像农村,别说隔壁,一个庄的都认识。  我们有事都相互帮忙,不像你们邻居间不来往   &星期日:你现在住在哪儿啊?   &颜廷文:我就住附近。   &星期日:什么样的房子啊?贵吗?   &颜廷文:私人盖的两层楼房子,我们租了一间,21个平方。很贵,600块一个月,电费要1块钱一个字。   &星期日:你们跟邻居有来往吗?   &颜廷文:有啊。我们和邻居相处得不要太好噢,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全在我家玩,大家谈谈笑笑。   &星期日:你们楼里住了多少人啊?大家都来自哪里?   &颜廷文:大概十多家吧。来自全国各地啊,江西的,苏北的都有。我们有什么事都相互帮忙。不像你们上海的,邻居间不来往。我们还是跟在农村一样,关系都处得老好。   &星期日:你和太太休息的时候有什么娱乐吗?   &颜廷文:我基本是没有休息天的。晚上9点就睡了,电视也不敢看,体力消耗太大了。她双休日休息,绣绣十字绣,我家里绣了好几幅了。   &星期日:家里三个孩子操心吗?   &颜廷文:操心啊,我一个礼拜要打好几个电话。还好现在老大、老二都成家了。老三在县里的高中上高三,住在学校里,明年要高考了。学习成绩班级前十名,就是学杂费太高了,一年两万多。   &星期日:那是挺高的。   &颜廷文:考上大学还要读4年,我自己都不敢算,再苦几年吧。大学念完还要想办法给他买房子。现在都往镇上跑。他大学出来可能都不一定想待在镇上,要到县里,或者城市里。买房子只能靠父母啊。现在房子升值得太快了。我们苦的钱根本赶不上它升值。   &星期日:那你着急吗?   &颜廷文:着急也只能慢慢来啊。   &星期日:你儿子准备考什么学校?   &颜廷文:他说还不知道。男孩子,以后让他自己闯。我对他要求也不多,就叫他要规规矩矩的,不要和同学打架,过马路要当心。   &星期日:等他毕业了,你希望他来上海发展吗?   &颜廷文:那要看他了,我们做不了主。反正我希望他在外面发展,在老家靠种田不行。现在农村里全是老人,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等我们老了回老家种种田还可以。   &星期日:如果不考虑经济收益,你喜欢种田,还是喜欢在城市里打工?   &颜廷文:我喜欢种田。自己种的粮食好吃,而且农村人在一起关系特别好。以前刚到上海的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上海人怎么回事啊?一到家就把门关起来了。不像在农村,大家都把门开着,吃饭的时候都跑出去,一家一家吃过来。“你家做什么好吃的啊?”都这样的。人跟人的关系很近。农村里得老年痴呆症的很少,你们城里多吧?我在乡下的老爸爸今年76岁,精神不要太好噢,还种一亩半田。我昨天打电话给他,他在家摘油菜呢。   &星期日:有没有想过做到什么时候回去啊?   &颜廷文:没想过。还想多做几年,做到做不动为止。以前我做保洁员的小区一直叫我回去,我想等到快递跑不动的时候再回去做做。
查看详情请点击下方链接
原文地址:
/mediaprofile/article/detail?uid=&aid=
本文来自 &&
&京ICP备号-3 艾数达传媒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879号 京公网安备2398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谢你的快速回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