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市斤明代和田玉观音玉观 音网上报

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明代著名道士周思得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
(1359-1451年),浙江钱塘人,字养真,别字素庵,又曾署名思德。生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十八日,早年师从杭州宗阳宫提点月庵丘公学道,其师洪武初曾任杭州府道纪司都纪。后来拜访四十三代天师学道,得道法的传授。精习灵宝度人之旨,行持五雷火府之法,以显扬宋元道教新出的灵官法,奠定了他在明代道教史上的地位。明张岱《夜航船》卷十四《弘道真人》条说周思得:
得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号弘道真人。先是,上获灵官藤像于东海,朝夕崇礼,所征必载以行;及金川河,舁不可动,就思得秘问之。曰:&上帝有界,止此也。&已而,果有榆川之役。①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四《显灵宫》条载:&永乐中,道士周思得行灵官法,知祸福先,文皇帝数试之,无爽也。至招弭祓除,神鬼示魅,逆时雨,?灾兵,远罪疾,维影响,乃命祀神于宫城西。世传灵官藤像,文皇获之东海,崇礼朝夕,对如宾客,所征必载。&②周思得扈从明成祖北征,以灵官法预知祸福获得成祖崇信。于是明成祖命在京师建天将庙,供奉显示灵应的藤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一说:&皇明永乐间,道士周思得者,仁和人,操行雅洁,精五雷法。成祖闻其名,召试称旨,建天将庙居之。&③明倪岳《青溪漫稿》卷十一说:
国朝永乐中,有杭州道士周思得以灵官之法显于京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④
天将庙居于紫禁城附近的位置,显示明成祖对灵官法的重视。据习经撰《故履和养素崇教高士管道录司兼朝天宫大德观住持周思得墓志铭》,天将庙初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将庙供祀玉枢火府天将,即道教新出护法神王灵官,祖师殿奉祀王灵官受法祖师。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年)敕改庙额为大德观。大德观具有皇家内道场的性质,专门为明代皇帝的祷祀服务,因此明徐有贞《赠太常博士顾惟谨序》说:&大德之祠,国之秘祠也。永乐中,今高士周君思德,始以道术幸上,兴祠事&。⑤
明宣宗封萨真人为崇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二真君成为灵官法的象征。大德观国之秘祠的显赫地位,是周思得显扬灵官法的结果。大德观的规格高于京师一般宫观,且随灵官法的风行而扩大规模。明杨震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后序》说大德观:&规模宏大,像设尊严,金碧辉映,俨若清都紫府,实为京师之伟观也。&⑥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德观经扩建并改名为显灵宫。清于敏中、英廉等撰《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考证大德显灵宫的兴建说:&成化中,更拓其制,又建弥罗阁。嘉靖中复建昊极通明殿,东辅萨君殿,曰昭德;西弼王帅殿,曰保真&。⑦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九载显灵宫:&在鸣玉坊,成化十八年建。&⑧可知大德观改为显灵宫,是在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而弥罗阁、昊极通明殿的兴建,显示王灵官的神格更为突出。
显灵宫作为京师之宏伟宫观,在宣宗、英宗、代宗、宪宗朝成为国家斋醮之法坛。每岁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现之辰,朝廷皆遣官赴显灵宫祭祀。在明代崇道的社会氛围下,显灵宫成为文人学士访道之去处。明代文士何景明、江晖、顿锐、余寅、李言恭、冯琦、王嘉谟、袁宏道、何宇度、魏允中、顾起元、冯有经、朱宗吉、黎民表、尹台、王世贞、余继登等,皆有吟诵显灵宫诗传世。王嘉谟《显灵宫》诗曰:
琳宫星澹晓光残,楼观巍临太乙坛。
台自凌云如动影,茎犹承露不盈盘。
窗闻玉女箫还起,座展天书夜欲寒。
何问黄冠能住世,达怀高肃使人难。⑨
继周思得之后住持显灵宫者,史籍所载有嘉靖年间的邵元节、陶仲文等,皆为明代道教的风云人物。明代盛极一时的显灵宫,在清代已逐渐衰落。清震钧《天咫偶闻》卷五说:&大德显灵宫今已废尽。惟山门之在兵马司胡同者,今尚岿然,而石额亡矣。&⑩震钧此书初刻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说明至清末显灵宫已废圮殆尽。
周思得作为京师之名道士,还曾主管道录司并任朝天宫住持。明代主管全国道教的道录司,是正六品衙门,设有左右正一,左右演法,左右至灵,左右玄义等道职,专门管理天下道教之事。道录司隶属礼部,其衙门就设在两京朝天宫。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九&太清观&条说:&正统十二年,朝天宫住持周思得创。&(11)据明文士习经撰《故履和养素崇教高士管道录司兼朝天宫大德观住持周思得墓志铭》,可知周思得确曾主管道录司并住持朝天宫。朝天宫是明代京师著名宫观,明宪宗朱见深有诗云:&禁城西北名朝天,重檐巨栋三千间&。(12)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仿南京朝天宫法式,在京师皇城西北建朝天宫,百官大朝贺习仪就在朝天宫。明李贤《明一统志》卷一说:&朝天宫,在府西,宣德间建。凡行庆贺礼,百官习仪于此,道录司在焉。&(13)由于明代历朝皇帝都尊崇道教,道教祭祀仪礼成为国家礼仪的主流,这是明代道教不同于唐宋的特点。《明史&礼志一》说:&习仪,凡祭祀,先期三日及二日,百官习仪于朝天宫。嘉靖九年,更定郊祀冬至,习仪于先期之七日及六日。&朝天宫在元代基础上改建而成,它既是明代道录司所在地,也是明代国家斋醮的重要坛场。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十一月庚申,征天下道士咸至京师,在朝天宫、神乐观、洞神宫,为国家修建金箓大斋。《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二说:&朝天宫本元代旧址,盛于明嘉靖时,斋醮之及无虚日。&(14)朝天宫处于明代道教中心地位,道录司由正一派道士出任,这是明代正一道贵盛的结果。周思得就曾主坛为国建醮,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序》说:&大德观高士周思得,遭际明朝,栋梁吾道,恭沐圣恩,屡修金箓。其坛?典仪,一依此式。&(15)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周思得以年迈恳乞还山,英宗敕于杭州城西南凤凰山建太清观,为周思得退居修道之所。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周思得始获准告老还山,由其徒周道宁扶持,返居杭州仁和县玄元庵。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二十四日,周思得羽化于玄元庵,享年93岁。英宗赐谥为弘道真人,元代道士吴全节、张惟一,明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都曾有弘道真人之号,此谥号为对高道的褒奖。
周思得退居修道羽化的玄元庵,其门弟子后来请求扩修,扩建成的道观改名宝极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一载:&宝极观,在报恩坊内,旧玄元庵。元延祐五年,道士章无为建。&并说周思得于&景泰初,归老故庵。甘茹淡泊,其门人以法显者,殆百余人。其时有异人号赤脚张,亦寓观中,与思得友善。成化间,其徒昌道亨得宠宪宗,诏徙玄元庵于思得墓左,而改其故居为宝极观&。(16)周思得所遇异人赤脚张,即明代著名道士。明代曾遍游多方,相传其冬春不履,道门因此号称赤脚张。正因有周思得际遇的传说,宝极观中供奉有张三丰遗像。
周思得羽化后葬于杭州八盘岭,此墓成为杭州道教名胜。明清杭州及浙江地方志书,皆要记述羽士周思得之墓。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四说:&三台山之前,为栗山、八盘岭、周真人墓。&并说周思得&景泰改元,恳乞还山,年九十三卒。讣闻,遣行人许箎谕祭,赠号真人,敕葬于此&。(17)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卷六,亦载杭州八盘岭周思得真人墓。清乾隆《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五载:&明真人周思得墓。《杭州府志》:在八盘岭,景泰间谕葬。&(18)明永乐戊戌进士习经,应周思得门弟子之请,撰《故履和养素崇教高士管道录司兼朝天宫大德观住持周思得墓志铭》,传诸后世。
周思得擅长诗文,著有《弘道集》一卷,此书有《附录》一卷,并曾有刻本传世。《千顷堂书目》、《百川书志》,都著录周思得所撰《弘道集》。明嘉靖时俞宪编《盛明百家诗》,从《弘道集》中选诗数十首,题名为《周真人集》。如周思得《梦游仙诗》三首,就颇有道家韵味思致:
云树苍茫月正明,座中还遇董双成。玉箫吹罢桃花落,犹记霓裳谱上声。
玉扉双启烂金铺,楼阁玲珑湛玉壶。一曲霓裳看未了,又随白鹤下玄都。
翩翩鹤羽拂重云,仙乐嘈嘈世未闻。一虎借骑何处去,定应月下访茅君。(19)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杭州人丁丙将此诗集及周思得《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序》《重刊清净经注解序》二篇序文,收入《武林往哲遗著》中,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已将该书整理出版。
①[明]张岱撰:《夜航船》,成都:巴蜀书社,1998年,第328页。
  ②⑨[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76页。
  ③[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268页。
  ④《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251册,第125页。下同。
  ⑤《武功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5册,第116页。
  ⑥《藏外道书》,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17册,第625页。下同。
  ⑦《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7册,第706页。
  ⑧(11)[明]沈榜编著:《宛署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31页,第23页。
  ⑩[清]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23页。
  (12)《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7册,第72页。
  (13)《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册,第22页。
  (14)《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97册,第728页。
  (15)《藏外道书》第16册,第1页。
  (17)[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第45页。
  (18)《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5册,第363页。
  (19)《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67册,第768页。
文章摘自张泽洪的《明代道士周思得与灵官法》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道教之音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道教之音"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道教之音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点击排行
张明贵道长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一生从教,其母亦通文墨。他幼时即承家学,博闻强记,堪称神童。五岁时,因患...[]
日至29日(农历乙未年九月十五至十七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重庆市道教协会协办,渝中区关岳庙道...[]
在道教,全真道的讽经腔除了以清代《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为规范的经韵范本十方韵外,还有在不同地区形成的...[]
随着国家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和传统文化的回归,道教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不论是最近的道士下山为...[]
南岳坤道学院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的三年制专科院校,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培养坤道人才的高等学府。学校...[]圣水宫,又名玉虚观,位于今山东省乳山市冯家镇,唐代在此建圣水宫,金代在此建玉虚观,道教全真派七子之一王玉阳在此修炼,创立道教嵛山派。曾是全国道教三大圣地之一,千百年来,圣水宫几度兴衰,历经沧桑,如今已毁十之八九,古观重建待即。
2011年5月乳山玉虚观管委会主任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和乳山道教协会以及同道契友的期待下,主持回复重建圣水宫。并定于日-4日,举行隆重的开光法会。道教之音应邀前往,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题报道。本次开光法会由北京吕祖宫道众主持。夙仰内外仁人志士、同道契友、护道坛越、善男信女对圣水宫的崇敬、信仰以及无限关爱、支持,敦请广种福田,随缘乐助,共襄盛举,共结胜缘,乐观厥成,功德无量。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刘怀元道长
威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宫忠良
乳山市政协主席兰胜强
威海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褚昭晓《玉观音》:一瓶音乐纯净水
&&&&本报记者&&赵&忱&&&&交通在午后两点拥堵是因为下雨,北京连日来阴雨不绝,简直像一座南方城市,7月10日下午就是这样。在周六的午后冒雨来到国家大剧院,意外发现了“春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北门台阶上坐着一些走累了的看客,水下长廊里零散分布着与艺术雕塑和演出海报合影的游人,在长廊尽头的西侧,一些观众正在聆听交响乐女子室内小组的讲解与演奏……民众对艺术的向往,既不被炎热阻挡,也不被大雨阻拦,这一幅意外进入视野的画面让人觉得相当温暖。&&&&那时候,还有一些人正坐在四层音像资料室等待电视剧《玉观音》音乐唱片面市发布会开始。待会儿要出场的是《玉观音》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叶小纲,《玉观音》的编剧、著名公安题材作家海岩,还有因飞机晚点要晚些时候才能到场的歌手、流行音乐赛事著名评委朱桦。&&&&叶小纲像往常一样仪表堂堂,那因为要与听众见面格外收拾了一下的头发多少有些不自然,倒也显得分外庄重。海岩不变的容颜使他看上去像个谜团,一个该上班上班、只在业余时间写作而且是写公安题材小说的人居然没比别人老得快,反而根本不见老!这样的叶小纲与海岩坐在一起,加上坐在国家大剧院专供会员活动的带着书香和乐韵的音像资料室,不由得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中国人,中国男人,如今真是体面得很呢。&&&&不知名的主持人是叶小纲的学生,起初风格有些僵硬,但很快娴熟起来,一步步把问题递给叶小纲和海岩,钩沉出《玉观音》的过往。电视连续剧《玉观音》的确可以算是电视剧中的佳品,故事跌宕,人情纠结,表演真诚,音乐纯净。时隔多年,人们仍然不能忘怀云南奇幻山水中毒品带给人的致命伤害。&&&&叶小纲与电视剧《玉观音》的缘分始于小说《玉观音》。叶小纲爱看书在音乐界是出了名的,头几天他刚刚在书摊上买了小说《玉观音》,连夜急看一遍,多有感触,后又慢读一遍,体会愈深。几天后,他接到电视剧《玉观音》丁黑导演的电话,问:愿意不愿意为《玉观音》写音乐?之前剧组找了几个人,都是叶小纲的学生。编剧海岩斗胆说:能不能请他们的老师叶小纲写呢?海岩不算是懂音乐的人,但深知优质的音乐对于提升电视剧质量的重要性,事实上,他的电视剧作品总是能碰上优良的音乐作品,比如《便衣警察》的主题曲。名气大如叶小纲的作曲家通常是只肯为电影写音乐的,或者专心于自己的大部头交响乐等作品。问题是,叶小纲已经被《玉观音》吸引,于是,一拍即合。虽然合作一开始并不顺畅,但最终还是皆大欢喜。&&&&现在拿在大家手里的《玉观音》CD倾注了叶小纲大量的心血。他曾亲临拍摄外景地体验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感受。音乐通过对人物内心细致的描写,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安心等剧中人鲜明的形象,剧作的主题因此得到升华,有观众曾痴迷地发表自己对《玉观音》音乐的评价,称:由于音乐的成功,整部《玉观音》好比是音乐《玉观音》的MV。这样的说法比较形象地揭示了叶小纲的音乐创作对电视剧《玉观音》的贡献,也难免有夸张的嫌疑。&&&&《玉观音》CD发布会上,CD出版方环球唱片和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在极力赞美《玉观音》的同时,还发表了若干对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看法。海岩的观点与他们一致,他们都认为:在文化全方位产业化态势下,文化管理者和文化从业人员应理性避免产业掩盖文化,产业的目的只能是发展文化,不能为产业而产业。&&&&可以诚实地说,不是叶小纲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上乘之作,但《玉观音》作为一部为电视剧而作的音乐,在胜任一部电视剧要求的同时,其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原本的意义。在《玉观音》故事及人物渐行渐远的时候,这盘《玉观音》CD能够立即把听众变成观众,重温《玉观音》或温暖或悲戚的画面。不曾看过电视剧《玉观音》的人,则可以把《玉观音》CD视作一部独立的音乐篇章,将其收入囊中,放在客厅、卧室或汽车的播放机中,慢慢体会它的细腻、缠绵、深刻、幽远。&&&&时过8年,叶小纲才决定出版其原声音乐,可见《玉观音》在叶小纲心中的分量。正是因为这分量,两个久别的哥们才会聚在一起,畅聊往事,畅叙时事,招惹得在座的观众也生发出对“文化产品”的意见。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用了心的作品、下了工夫的作品才可能成为精品。&&&&发布会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摘要播出三个音乐片段,请观众猜出是大屏幕上标注的音乐主题中的哪一个。猜中者获得《玉观音》CD一张。可能是观众熟悉《玉观音》,可能是观众音乐修养好,可能是音乐写得传神,总之,观众纷纷猜对了。叶小纲乐呵呵的。&&&&朱桦最后一刻才赶到现场,主持人也不寒暄,直接请她开嗓。这是美好的一幕:朱桦演唱,叶小纲钢琴伴奏,《玉观音》主题曲缓缓而来,纯、净、雅。有如外面天上的雨,温柔地下着,连地都比往日干净了。这一切,让人想起《玉观音》女一号的名字,她的名字叫“安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和田玉观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