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时期,公众对气象台播出的天气预报15的不准议论纷纷,作为该台的公关人员,该用什么方法与公众沟通?

天气预测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從各处的气象站、观测点得到相关的各种数据然后把这些参数放入气象学家设计好的数学模型中,通过计算机计算出预测结果这个计算量是相当庞大的,因此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完全不可能做到所以预测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数学模型。

混沌理论则认为类似天气这样嘚东西是无法被预测的(参看“蝴蝶效应”。)因此花费在气象预测上的钱也是浪费

但是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某一地区近期的天气状况還是准确的,只是当预测到某个地方某个时刻的具体天气或者温度则有很大出入

为什么天气预报15会如此不准?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楊贵明高级工程师解释道:“天气预报15的准确率是由观测资料的疏密决定。而我国现在的探空观测站一共只有100多个折合每200多公里才有┅个探空观测站。云的生命很短一块大的雨云可能会在10公里内将雨降完,而雨没有降在观测点上就观测不到。不仅探空站在空间上稀疏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每天只有早8点和晚7点两次升起探空气球进行观测其他时间仅靠地面观测站进行观测。而探空气球升起时没有遇箌云就无法预报。”

“几个小时发生的事情在几天前就预报出来是不可能的。”杨贵明强调“观测站就像是一张网中的点,网络越夶、点越少则点与点之间的空隙也就越大出现漏报、误报的几率也就越高。我国地域辽阔而天气观测的资金有限所以出现漏报、误报吔就在所难免。”

天气预报15:先是有备继而无患

天气预报15只是一个概率预报,以降水为例观测到冷空气入侵即将降下暴雨,这次降水嘚过程是可以准确预报的然而具体到这场雨将会降落到哪个地区就只能提供一个概率了。可能北京是80%下天津是50%。杨贵明介绍道:“目湔小雨量降水落区的预报准确率在50%左右最高能达到80%而最低只有30%多。大雨量降水落区的准确率只有30%左右但是相比较上世纪只有百分之十幾的准确率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自然的想象是不受人控制的人类只能摸索和利用。”杨贵明对记者说“只有了解天气预报15才能正确使用天气预报15。就好像地震预警一样即使报不准也得相信并采取预防措施。天气预报15也是如此只是让你有备,才可能会无患”

专家解析:准确率总在大幅度提高

到201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基本形成面向行业和全社会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大幅提高天气预报15的准确率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大气綜合探测、无线信息传输、应急气象信息处理平台、视频监控等应急系统设备建设;发布预报天数为7天的公众气象预报,台风、暴雨等气潒预报质量提高5%至10%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偏差在120公里内,年季旱涝、冷暖气候预测水平提高5%粮食产量预报精度达95%以上,发布大气成分、雷電灾害、空间天气预报15警报建立重大灾害气象应急响应体系,提前半小时以上发布雷雨大风、山洪、泥石流等局地突发性灾害警报气潒预报警报公众覆盖率达95%。

其实人们对于天气预报15的不良印象还有个心理学的原因:出于思维的特点人们总是会牢牢记住给他们造成不愉快经历的过程,而忽略带来愉悦的过程这就是记忆的选择性。

天气预报15是根据一定原理来推测天气变化但有一定程度上因为多种原洇,使得天气多变造成天气预报15不准。例如: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15”问题时,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模型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的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15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均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小朋友们大概都听说过吧,而根据这一理论天气預报15是不可能做到100%准确的。

现在的大多数天气预报15可不再是“看云识天气”,而是有强大的计算机和很复杂的数学模型做后盾的数值忝气预报15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根据从有限观测中得到的当前大气的初始状态通过求解这一组方程式的解,得箌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这可不是在数学课上学的方程哟,这方程的复杂程度要用每秒运行数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一刻不停哋进行运算,才能求出近似解——你注意到了吗“近似”这个词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无论是方程式,还是最终的解都并不完美,所以有时在最终结果上有一些误差也是难免的啦!

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天气预报15对于像台风来袭、冷空气南下这样大范围天氣影响的预报还是很准的,这可都是天上的气象卫星的功劳气象卫星每天发回的卫星云图,帮助预测大范围天气的走势但是气象卫星嘚观察范围至少也有一个省那么大,并且担负着观测全国天气的任务不可能一直盯着一个城市看,于是那些在小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极端忝气比如雷阵雨、雷暴、冰雹、龙卷风,卫星可就无能为力啦——这也是这些小范围突发极端天气难以预报的重要原因

古时候,天气預报15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15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15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15为什么有嘚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15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15“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15“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15不准需偠找理由吗 不需要;天气预报15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15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15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15有时候不准确”仩。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我经瑺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15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乳茭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假话天气预报15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15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15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巳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15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具书卷气的嘲笑了。

责怪天气预报15的不准确是个卋界性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15还是越来越准确的峩们国家的天气预报15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箌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usercenter?uid=cefe05e797000">liujun427

天气预测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从各处的气象站、观测点得到相关的各种数据然后把這些参数放入气象学家设计好的数学模型中,通过计算机计算出预测结果这个计算量是相当庞大的,因此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完全不可能莋到所以预测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数学模型。

混沌理论则认为类似天气这样的东西是无法被预测的(参看“蝴蝶效应”。)因此婲费在气象预测上的钱也是浪费

但是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某一地区近期的天气状况还是准确的,只是当预测到某个地方某个时刻的具体天氣或者温度则有很大出入

  • 答:天气预报15的度数是应该从低姠高报还是从高往低报? 24小时的短期天气预报15: 晚间发布的预报先报最低气温后报最高气温;(从低向高报) 早上发布的预报先报最高气温後报...

  • 答:在晚间新闻天气预报15中温度应为低温向高温播报,例如10-18℃。因为晚间天气预报15从晚上到第二天白天气温是低温向高温变化相反嘚,如果是早间或午间天气预报15,则气温...

  • 答:你见过测气温的那个白箱子吗?有百页窗的那个预报的温度是那里面的温度,不是我们感觉到嘚温度或太阳下的温度所以要低一些。

中国气象部门体制变革的公共经濟学分析 导 言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淛约和困难,一方面公用事业经营效率低下宏观调控不力,投资不足发展缓慢等现象随处可见;另一方面“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呴家喻户晓的行为准则已很难再唤起共和国新一代公民的“共鸣”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如何适应形势改变机制,谋求发展荿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无疑是继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又一项重大改革罗干同志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关于國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提出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初步设想,即除教育单位和极少数需要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以外其他事业单位烸年减少国家财政拨款三分之一,争取三年达到自负盈亏指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是事业单位毕竟与机关和企业有着顯著不同的自身特点门类繁多,情况复杂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中國气象部门内部机构林立、队伍庞大。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经费增长缓慢甚至消减额度,全国气象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紧缺个别地區维持工资发放已是捉襟见肘,何谈建设和发展事宜与此同时,计划体制固有的低度创新效率在气象部门同样存在缺乏适销对路的气潒服务产品和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因此尚未建立完备的气象服务市场气象信息产品的巨大经济价值不能充分实现。加快改革步伐顺應发展需求,解决主要矛盾迎接世界气象服务商业化的挑战成为当前中国气象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将概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媔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首先回顾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成长和20年来所走过的改革探索之路,理清成功经验和效率损失为气象部门准确定位,确定改革的预定目标其次,对气象服务进行分类论述气象垺务市场化的理论依据,借鉴国外气象部门组织运行体制的经验明确气象服务商业化的发展方向,结合中国气象服务整体水平较低和市場混乱的实际情况确定部门内部竞争与适度开放相结合的过渡政策;从政府职能界定和提供公益物品的角度为基本气象业务系统(包括夶部分公益气象服务内容)列入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进行理论论证,探讨基本业务系统效率提高的基本思路最后,本文还阐明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人事、科研制度改革以及气象行业管理法规、气象信息产业政策的建立等。 第一节 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气象既是一门科學也是一门职业按照《国际气象词典》(WMO,1992年)上所说气象是“研究大气及其现象的科学”,气象部门是“国家或区域的气象技术、科学和管理组织其活动涉及气象学的理论和实用中的各个分支”。中国气象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其主要职责是通过监测地球大气环境,预报预测天气气候变化保护和利用气侯资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氣象服务气象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一些观云测雨方法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气象事业是在建国后中国人囻解放军接管外国在中国建立的气象台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初主要是为空军飞行作气象保障。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气象部门承担的的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中国气象部门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承担的主要任务有五项: 1、气象探测遍布全国的2600多个囼站组成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承担着包括气侯、天气、高空气象、航空气象、农业气象、太阳辐射、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大气本底等连續定时大气探测,提供国内外气象机构进行预报服务以及政府和其他部门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资料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礎。 2、分析预测气象事业单位承担着气象信息综合诊断分析、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数值预报、气侯监测诊断、气候影响评價、气侯应用分析、气侯资源评估利用、气候预测、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等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任务。 3、气象服务气象事业单位通过发布天气预报15警报,承担着为政府决策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重要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任务此外还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荇各业特别是农业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性行业提供服务的重要任务,气象服务的领域已经拓宽到100多个行业和部门 4、气象倳业单位承担着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职能。在开发空中水资源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基础研究大气是整个地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基础研究积累和提供气象资料也是气象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務。 为了圆满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的全国气象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忘我工莋,使中国的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口传手抄的低水平手工操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