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那个地方需要垦荒团人员

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从开荒到春播秋收 城市垦荒折射管理新课题
  8月13日,立秋刚过,暑气尚未消。旁晚,一场秋收在长春市繁荣北胡同热闹登场。金黄色的麦粒、忙碌的身影,由普通风扇打造的山寨版扬场机以及围观邻里们恍若自家秋收般喜悦的笑脸,秋的气息挟着麦香一下从街头弥漫巷尾。
  收获小麦的是居住在附近的刘大爷和他的老伴,而小麦来自他们在城郊垦荒、种植所获。一春的播种和一夏的侍弄换来秋天丰硕的收获,他们沉浸于这份都市的田园生活中。其实,和刘大爷一样,在长春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不搓麻将、不打牌,每天扛着锄头、铁锹,到城市周边闲置地块,经过他们的精力装扮,一块块原本杂草丛生的地块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菜地,锻炼身体、散散心、呼吸新鲜空气、吃着自己种的菜,还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他们被称为“城市垦荒族”。然而,关于他们的争议也不少,有人质疑其破坏环境,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管理新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个例/七旬老人三环外种地
  “把风再调小一点,麦粒都吹跑了。”13日18时,夕阳渐下,晚风轻拂的傍晚格外凉爽,身穿汗衫、大裤衩的刘大爷站在小电瓶车边上,手拿簸箕一脸紧张,正在迎着下面的风扇慢慢倾倒着麦粒。随风飘起的麦壳不时从眼镜缝隙进入眼睛内,但他有些顾不上这些,只是不断地在给旁边的老伴下达各种指令。在他的脚下是一堆摊开、晒干了的麦秆,老伴不断把麦粒和麦秆分开,送递给他。
  “哈哈,太有意思了,这些小麦怎么来的?”“你们都有退休金,缺这点吃的吗?”邻居和路人将各种疑问抛给刘大爷,性格颇为内向的他不言语,老伴只能替他不断地回答和解释。
  原来刘大爷今年已经74岁,老伴今年72岁,两人均已退休多年。退休前,刘大爷从事电工行业,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老伴在家为其做饭、侍弄些花草。2014年春天一次偶然交流,一位“钓友”劝说刘大爷,在长春市三环和四环之间有大片的、拆迁后的闲置土地,可以,相比钓鱼更有趣,而且还能吃到自己亲手种的菜,绿色安全。刘大爷一听心动了,很快带领老伴就加入行动中。从2014年开始,刘大爷尝试种些白菜、土豆、萝卜等青菜,那年秋天几乎“自给自足”没有购买秋菜。积累了经验后,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老两口一下迷上了田园生活。今年一口气了几块地,种植了小麦、黄豆、绿豆等杂粮。
  “收割完全人工,我们俩两天就全部收完了,拉回来放在门前晾晒。”刘大爷的老伴说,恰巧门前的繁荣北胡同是一条断头路,来往车辆很少,为晾晒创造了条件。为了获得小丰收,刘大爷费心不少,不仅扎帐篷露营看守,还要不时翻晒。晒好后,用汽车进行了碾压,将麦粒脱粒,然后才进行到了扬场的步骤,下一步还要去郊区找加工厂。“产不了多少白面,就为了这份感觉,老有所乐吧。”刘大爷的老伴说,三个儿女都不赞同他们种地,希望他们在家安享晚年,但两人却待不住,种地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群体/四类人组成了“垦荒大军”
  在奔向都市田园生活的道路上,刘大爷并非“独行者”,走访中记者发现,在长春有这样一群老年人钟情于,他们垦荒的土地大多位于三环、四环之外或城郊接合部待开发地块,这里有大片暂时闲置的土地。对一部分都市人来说,这些闲置的空地就是堆垃圾、长杂草的地方;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些闲置的土地是一方“风水宝地”——在这里,既能让家人吃得安心,又能让自己的筋骨得到舒展,还能打发无聊的时间,真是一举多得,“城市垦荒族”也由此产生。
  他们主要分为四个群体:一是从外地到长春投靠子女的老人,他们过来后语言不通,交流不便,利用业余时间;二是拆迁农民土地被征用后,搬到商品房居住,生活变得相对单调,加入到垦荒大军中;三是退休赋闲在家“无事可做”的老人;此外,开垦荒地的人群中也不乏年轻人,他们认为,亲自耕种可以让孩子知道的辛苦,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记者采访发现,在长春市南部新城、西环、北环等有待开发的暂时闲置地块,集中了上百伙“垦荒大军”。
  /声音/有支持者力挺也有反对者抵制
  昨日,记者在多个聊天群里问了同样的问题:对于在城市闲置空地上,大家有什么看法?有的人表示,“废地利用”很好啊;也有人质疑破坏环境,希望能够规范管理。
  支持者:希望包容“都市菜农”
  家住朝阳区的唐先生认为,城郊空地往往被一些人当成了垃圾场,滋生蚊虫不说,还会产生很多灰尘,种上菜后,这些问题都有所缓解,而且菜地远离居民区,施肥的气味对居民的生活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市民王小姐认为,只要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她完全可以接受,再说了,如今做儿女的没有多少时间陪老人,很容易让老人产生孤独感,老人们种种地,也是一种锻炼,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她认为都市菜地也是一片心灵的菜地,能减轻一点都市人的焦虑和压力,虽不能提倡,但大家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来自新民晚报的记者和编辑们结合实际...
从河北多地驰援的消防车已经抵达现场...
8月12日23时30分左右,天津滨...
发生爆炸的是易燃易爆物品。截至目前...
8月10日,动画电影《黑猫警长之翡...
8月10日15时许,爆料称,上海野...
登上直升机,在数千米的高空将腿伸出...
“逗逼”孔尧也确实不用在乎所谓的标...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正文
共青农场第一代垦荒人杜俊起:四十年坚守 不忘传承
  “告别了母亲,背起行装,踏上征途,远离故乡。穿过那无边的田野,越过那重重山岗,高举着垦荒的旗帜,奔向遥远的边疆……”许多年了,这首《青年垦荒队队歌》的歌声不时在耳边回响,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将记忆追溯到那个树立起不朽的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曾任天津农庄主席、共青农场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的杜俊起就是在这熟悉的旋律中走进北大荒,成为共青农场第一代垦荒人,也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奉献的精神践行者。
  1935年,杜俊起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艰苦。国家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土地改革深入推行,农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杜俊起深感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心希望有机会报答党和国家。刚解放不久,国家就号召有志青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时的杜俊起意气风发,对祖国建设满怀激情,毅然决定报名加入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当时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提出,我们要向困难进军,号召青年们到农场到边疆,杜俊起跟他的队友们就这样开始践行着祖国的号召,捍卫着内心的坚定,带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始了那段不寻常的青春岁月。
  用生命和信仰谱写北大荒精神
共青农村第一批垦荒者,杜俊起和他的队友们。杜俊起供图
  在去北大荒之前,团中央组织了培训班,对支援北大荒的青年们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武装”。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未知的困难,杜俊起和他的队友们必须建立牢靠的思想基础,只有思想坚定,才能完成国家给予的任务。
  真实的北大荒比想象中荒凉,杜俊起说:“那里夏天沼泽遍布,蚊虫成群,晚上蚂蚁和蛇会爬到被
  窝里,冬天风雪极大,严寒难耐。刚到北大荒的我们,时常因艰苦的环境感到恐惧”。谈到那段岁月,回忆起很多战友将生命奉献给了北大荒,杜俊起眼眶湿润。最让他心痛难忘的,是来自北京的一名战友,刚到北大荒不久,在出工的路上被雷电击打牺牲了,战友们一直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父母去世时仍带着思念儿子的遗憾。还有一位战友,妻子和儿子都不幸被压在了沙墩下,自己依旧拖着病重的身体坚持劳动,最后将生命献给了北大荒。杜俊起说,像他们这样在北大荒奉献了生命的战友还有许多,他们将青春献给了北大荒,用生命抒写了北大荒精神。
  “在北大荒,在共青农场的这段岁月里,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明确了要听党的话,要信任党,要有坚定的信念”。杜俊起说,在北大荒要闯过几个关,寒冷、恐惧等等,这些困难无时无刻不存在,没有思想基础,没有毅力,是根本抗不过来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也锻炼我坚强的毅力,还有乐观的精神。我因为膀胱癌做了好几次手术,都说癌症可怕,但光害怕也没有用,要正确看待疾病,要积极面对它,是北大荒给了我坚强和毅力,让我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也学会用精神力量支持,用信念支撑”。如今80多岁的杜俊起说起这段经历,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他用北大荒精神感染别人,也激励着自己。
  我们所敬仰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像杜俊起和他的战友们这样的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民,用生命和信仰铸造的。
  用行动创造奇迹 用奉献收获希望
垦荒者们正在劳动。杜俊起供图
  198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纪念北京等地青年志愿垦荒三十周年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张宝顺同志宣读了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共青农场”场名。这对于北大荒的第一批垦荒者,是一份巨大的收获。杜俊起说,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回忆起北大荒的建设,杜俊起说:“北大荒的建设也是遵循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实行集体所有制,三年多我们靠劳动的创收,享受到劳动的喜悦和成果,他们为此准备了舞蹈和歌曲,载歌载舞庆祝梦想的实现”。
  不久,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就来天津庄看望队员们。杜俊起说:“他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到宿舍、食堂一一查看,嘱咐我们一定要坚持,要热爱北大荒。他说:‘下次我再来时,我能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希望你们做出优异成绩向党组织汇报,向家乡人民汇报’!临别时他送给我们八个字:忍受、学习、团结、斗争。勉励我们‘不要向困难低头,要坚决向困难冲锋,有一千条困难就打破一千条,有一万条困难就打破一万条’。听了领导的鼓励和殷切希望,杜俊起热血沸腾。连夜召开了表决心会,大家共同的心声,就是要把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责任编辑:王秀丽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 刘洪侠)8月29—30日,纪念中国青年志愿垦荒60周年系列活动在黑龙江共青农场举行。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黑龙江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克非出席纪念恳谈会并讲话,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为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共青农场青年创业专项基金揭牌。农业部农垦局、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青旅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以及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山东、哈尔滨等省市团委负责人,青年企业家代表、老垦荒队员代表、军垦代表、知青代表、农场青年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系列活动包括纪念中国青年志愿垦荒60周年暨共青农场发展恳谈会、火炬传递、文艺晚会等内容。恳谈会上,播放了共青农场宣传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负责人致欢迎词,团天津市委负责人代表五省市致辞,共青农场负责人介绍了共青农场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老垦荒队员代表、农场青年代表、企业家代表分别发言,与会领导向在共青农场投资的企业家代表发放了共青农场“金钥匙”。活动期间,与会领导和有关省市团委负责人看望慰问了老垦荒队员代表,考察了共青团青少年综合服务站、中节能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与会青年企业家参观考察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共青农场万亩水稻示范区、共青农场现代农机园区等。
秦宜智在恳谈会上指出,共青农场的60年,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也是几代青年用理想和心血铸就的一部光荣史。60年前,以杨华、庞淑英为代表的一批北京热血青年,响应党中央号召,组成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开赴萝北荒原,拉开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序幕,并带动津冀鲁哈等地青年加入垦荒建设,汇聚成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磅礴力量。老一辈垦荒青年身体力行锻造出来的“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是激励当代青年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值得认真记取并发扬光大。
秦宜智强调,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努力,共青农场也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共青农场的广大青年和全体职工要进一步发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努力把共青农场建设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幸福和谐现代城市,争做新时期“创业火炬、青年先锋”。
秦宜智要求,共青团支持共青农场发展领导小组以及黑龙江和京津冀鲁哈等地团组织要共同努力,统筹各方资源,创新工作载体,加强对共青农场发展史和创业史的宣传,指导编制实施共青农场各项规划,进一步支持共青农场发展建设,推动共青农场打造成为享誉全国的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年创业基地、团干部培训基地。
赵克非指出,五十年代初,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支边青年、转业官兵、知识青年等为骨干的拓荒者,在北大荒建起了国营农场群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经过三代人的奋斗,黑龙江垦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共青农场素有“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第一场”美誉,是全国第一个由团中央缔造、并以共青团命名的农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垦区各级党委、干部职工群众要以纪念垦荒60周年为新起点,以北方共青城为目标,支持共青农场加速推进“三个基地”建设,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奋发进取,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据悉,1955年,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倡议,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哈尔滨等省市青年积极响应,赴萝北垦荒,建立了共青农场。60年来,几代垦荒青年秉承志愿垦荒精神,初步将共青农场建设成了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实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北方共青城。2014年底,团中央成立支持共青农场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支持共青农场建设“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的具体要求。2014年12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共青农场设立了共青管委会,将其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履行规划发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的职能,为共青农场“二次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以来,各地团组织围绕三个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共青农场发展,协助共青农场开展了系列招商推介活动,目前已有8个项目成功落地,另有66家企业有投资意向,其中31家企业进入考察洽谈和立项谈判阶段;支持共青农场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今年计划在共青农场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6期,截至目前,已举办7期,共培训学员705人。为支持共青农场发展,团中央设立500万元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共青农场青年创业专项基金。
31日,秦宜智、徐晓还到佳木斯市考察调研了茶马古道创业茶馆、市图书馆、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实习生 阿衣占·杰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垦荒人 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