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是由什么物体传声ppt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__传播,______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我们_百度知道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__传播,______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我们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__传播,______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我们耳朵里.
提问者采纳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故答案为:振动;真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物体震动时就会有声音传出,那声音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没有物质构成,仅仅是一种能量,就像:引力、磁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颅骨传声_百度百科
人的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很强,但当你第一次从录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却不太相信是自己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大家知道,人听到的外界声音,是由耳朵感受的,外界空气的振动通过耳膜将声音信息传给听觉神经,再经过大脑加工形成听觉。但自己讲话的声音,不是靠耳朵,而是由颅骨把声带的振动直接传给听觉神经,经大脑加工后形成听觉的。
颅骨传声实例
人的头部,跟一切坚韧的物体一样,容易传导声音。声音在这种实体介质中传播与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不同,引起的声觉就不一样。人们习惯于听经颅骨传导的自己的声音,而录音磁带记录的是经空气传播的声音,所以在听自己讲话的录音时,感到陌生是自然的。又如当你咀嚼饼干时,往往感到很大的噪声,旁人却听不到,这也是由于自己直接通过颅骨感觉声音的缀故。而当这种咀嚼饼干的碎裂声经过空气传到旁人的耳朵里,只有轻微的声音。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就将硬棒的一端抵在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靠硬棒来“听”钢琴演奏,也是这个道理。
颅骨传声颅骨组成
颅(skull)由23块颅骨组成,其中脑颅8块,面颅15块。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
图示:1、顶骨 2、冠状缝 3、蝶骨 4、泪骨 5、上颌骨(额骨、牙槽突) 6、颧骨 7、枕骨(枕外隆凸) 8、人字缝 9、颞骨(鲮骨、颧突、外耳道、乳突)
颅骨传声部分颅骨的形态
1、位于颅的前上份,是贝壳状的扁骨,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其前下部内有含气腔,为额窦。
2、蝶骨(sphenoid bone) 位于颅底中央,形似蝴蝶,由四部分组成。中央为蝶骨体,体内有一对空腔为蝶窦。自体伸出三对突起,前上方一对称蝶骨小翼,为三角形的骨片,小冀和体的交界处有视神经管。两侧的一对为蝶骨大翼,其根部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自前向后外排列,而小翼和大翼之间的裂隙为眶上裂。在体和大翼的结合处向下伸出一对翼突。
3、筛骨(ethmoid bone) 位于颅前窝的中央部,两眶之间。前方观呈“巾”字形,中间的水平板为筛板,板上有筛孔,分隔颅腔和鼻腔,正中矢状位向下延伸的为垂直板,构成鼻中隔的上部,两侧为筛骨迷路,内有许多含气的小腔称筛窦,呈蜂窝状。在筛骨迷路内侧壁上有两个卷曲的骨片,为上鼻甲和中鼻甲。
4、颞骨(temporal bone) 位于顶、枕、蝶三骨之间,形态不规则,参与构成颅底及颅腔的侧壁。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三部。外耳门前上方的鳞状骨片为鳞部,其前下份向前伸出的突起称颧突,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为下颌窝;外耳门的下后方,围成外耳道前、下部和后壁的半环形薄骨片为鼓部;颞骨伸向内前方的三棱锥体形骨突为岩部,它有三个面,前面朝向颅中窝,后面朝向颅后窝,下面朝向颅底外面。岩部的后下部在外耳门后方有乳突。
5、上颌骨(maxilla) 位于面颅的中部。其中部称体,内有含气腔,为上颌窦;上颌骨体的上面后份有眶
下沟,此沟向前经眶下管通上颌骨体前面的眶下孔,上颌骨体的内面与下鼻甲围成鼻泪管。
上颌骨自体发出四个突起,与大部分面颅骨相接:额突向上,接额骨、鼻骨和泪骨;颧突向外侧,短而粗钝,接颧骨;牙槽突向下,为弓形厚突,下缘有牙槽,容纳牙齿;腭突向内,为水平板状,与对侧的腭突在中线相接,并向后接腭骨水平板,共同组成骨腭。
6、下颌骨(mandible) 呈马蹄铁形,借下颌关节连结于颞骨下颌窝,分一体支。下颌体位于前部,为下颌骨的中间部,其上缘称牙槽弓,有容纳牙根的牙槽。下缘称下颌低。下颌体的外面每侧各有一颏孔。下颌支是自下颌体向后上方突出的方形骨板,其上缘有两个突,前为冠突,后为髁突,两突之间的凹陷称为下颌切迹。髁突又分为上端膨大的下颌头,头下方缩细处为下颌颈。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下颌孔,向下通入下颌管,开口于颏孔。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相接处为下颔角。
颅骨传声颅的整体观
颅骨传声颅的顶面观
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各骨之间借缝紧密相连。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顶骨之间有矢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人字缝。
颅骨传声颅的侧面观
颅的侧面在乳突的前上方可见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外耳门前上方的弓形骨梁称颧弓。颧弓的内上方有一浅而大的窝,称颞窝。在颞窝,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若发生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颞窝下方的窝称颞下窝,颞下窝向内通翼腭窝。翼腭窝向下、向内侧、向前、向后及向外分别与口腔、鼻腔、眶、颅腔及颞下窝相交通,是许多血管神经的通道。
颅骨传声颅的前面观
由额骨和面颅骨构成,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⑴眶(orbits):为四面锥体形,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眶分为眶尖、眶口和四壁。眶尖斜向后内侧,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眶口向前,其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中、内1/3交接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的中间下方有眶下孔。眶有四个壁:上壁薄而光滑,为分隔颅前窝与眶腔的薄板;下壁与上颌窦相邻,中部有眶下沟,此沟向前经眶下管与眶下孔相通;内侧壁前下部有泪囊窝,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外侧壁最厚,外侧壁与上壁之间的后方为眶上裂,外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后方为眶下裂。
⑵骨性鼻腔(bony nasal cavity):位于面部中部,前方经梨状孔通外界,后方借成对的鼻后孔通咽腔。骨性鼻腔的顶为筛板,经筛孔通颅前窝。底为骨腭,与骨性口腔相隔。筛骨垂直板和梨骨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半。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一鼻甲下方的腔隙,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浅窝称蝶筛隐窝。下鼻道的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在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有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腔,总称鼻窦,包括4对: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颅骨传声颅底
可分为颅底内面和颅底外面。
⑴颅底内面:颅底内面承托脑,与脑底面的形态相适应,形成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1)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位置最高,正中有一向上突起称鸡冠,在其两侧有许多筛孔通鼻腔。两侧的骨板较薄,构成眶的上壁。
2)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较颅前窝低,中央是蝶骨体,体上面的窝为垂体窝,窝的前外侧有视神经管,管口的外侧有眶上裂,两者均通眶。垂体窝后方的横位骨隆起是鞍背,垂体窝和鞍背等统称为蝶鞍。垂体窝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自棘孔起有脑膜中动脉沟行向外上方,并分为前、后两支。在颞骨岩部尖与蝶骨体之间有破裂孔。在岩部尖端有一浅窝,称三叉神经压迹。
3)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最深,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方的斜面称斜坡,孔的后上方有一隆起,称枕内隆凸,此凸向两侧有横窦沟,该沟向前外至颞骨岩部后方移行为乙状窦沟,其末端终于颈静脉孔。颈静脉孔与枕骨大孔之间有舌下神经管。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内耳门,由此续为内耳道。
⑵颅底外面:颅底外面高低不平,枕骨大孔约位于中央部,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孔的前外侧是一对枕骨髁。髁的前外方有一不规则的孔即颈静脉孔。颈静脉孔的内侧有舌下神经管的外口。在颞骨岩部下面中央有一圆形孔,称颈动脉管外口,向内延续为颈动脉管及颈动脉管内口,内口与破裂孔相通。颈动脉外口的后外方,有一细长的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
颅骨传声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
新生儿颅骨高度与身高比较,相对较大,约为身高的1/4,而成年人约占l/7。
新生儿颅的上、下颌骨不发达,没有牙和牙槽,鼻窦未发育,故口、鼻显得很小,因此,新生儿脑颅远远大于面颅,两者比例为8:l(成人约为4:1)。
新生儿颅顶,因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还留有较大的膜性间隙,称为囟(fontanelles),两块顶骨与额骨间的囟称为前囟,又称额囟,较大,呈菱形,生后1~2岁期间闭合。两顶骨与枕骨间的囟为后囟,又称枕囟,于生后不久即闭合。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2006017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音调的概念&&更新日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难易度:较易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是声源。①钢琴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的;②笛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③哺乳动物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④蝉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发声;⑤鸟靠鸣膜振动发声;⑥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发声;⑦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因为它们飞行时翅膀在振动,如图所示。声音的产生:
概念的理解:1. 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位一般不同。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存在并继续传播。转换放大法理解振动发生:&& 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放大法,是我们探究问题经常采用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例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解析发声体都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觉察,可用丝线悬吊轻质小球靠近音叉,这样通过轻质小球的跳动,反映出音叉的振动,即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答案B
声现象:知识梳理
常见的发声体及发生原因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
声波水波类比
理想化实验法研究声的传播:& 理想化实验法就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物理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应用这种科学方法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时往往分两步:(1)根据实验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设计并操作实验,为探究或验证某一物理规律取得可靠的实验事实;(2)在获取可靠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并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实验现象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弱。但最后还是能听到声音,主要原因是实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以及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这时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它能够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结论。例 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解析 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我们就无法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进一步研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B是用转换法表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C项实验表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项中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故A正确。答案 A
&在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速与气温的关系:&&& 气温影响空气的密度,气温高,空气的密度小,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小,所以声速较大,因此声音由声源发出后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比上一层气温高,声音在地表的传播比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决定音调的因素:(1)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那么频率就是100Hz。(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3)用波形比较频率: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在同样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低,音调低;乙振动次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声音的特性(一)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二)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三)音色:声音的特性,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控制变量法理解声音的特性&&&& 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冉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下面的验证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实验就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助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r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 解析:因为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若验证猜想一,所选的琴弦就必须是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几根弦,所以应选A、B、C三根弦;同理可知,验证猜想二,要选A、D、F三根弦。若再研究音调与弦松紧的关系,必须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松紧不同的弦,测出两次的频率,然后进行分析、比较。&& 答案(1)ABC& ADF& 80&& 1.02(2)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然后改变琴弦的松紧,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琴弦,测出此时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如何理解向暖水壶充水时声音高低的变化&&& 向暖水壶中灌水,能引起水壶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水未满时,空气柱较长,振动频率低,音调低。随着水面的升高,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频率逐渐变高,音调逐渐变高。&&& 例如图所示,当往开水瓶中倒水的时候,为什么根据声音就知道瓶中水满不满? & 解析:通过听灌水时发出的声音可判断水是否灌满:若声音音调较低,则表示振动频率低,瓶中空气柱较长,水还未灌满;若音调很高,则表示水将灌满。 & 答案:见解析
一些乐器的音调
相关试题推荐
1、 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气垫船--增大压强 B.高空中气球爆炸--机械能变为内能C.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D.开车要系安全带--利用惯性
2、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下图中所示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状态、形状、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__________的。 (a)冰块熔化成水 (b)泥团捏成泥人
(c)宇宙飞船飞向月球
3、 已知冰的密度为900千克每立方米,一块体积为80 cm3 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______g ,水的体积为_____ cm3。
4、 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电笔可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B.发现有人触电后,应赶快把触电人拉离电源 C.电路中的保险丝被烧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 D.保险丝被烧断,一定是电路中出现了短路故障
5、 小刘出差时恰逢抄表日,其电能表示数如图1所示,出差返回时发现家中有一盏60W台灯亮着,检查其它电器都已切断电源,再查看电能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小刘出差时间长达:
图1 图2[ ]A. 2400h
6、 小叶家的电能表11月底的示数如下图(甲)所示;12月底的示数如下图(乙)所示。12月份小叶家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kW·h。若电费标准为0.48元/(kW·h),小叶家12月份应缴纳电费________元。
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 R1=4Ω、R2=8Ω,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求: (1)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消耗的功率;(2)当S1断开,当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3)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及电路消耗的功率。
8、 并列在华蓥火车站的两列客车,突然,甲车上的小丽发现乙车好象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B.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前进
9、 如图,钢丝钳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从钢丝钳的结构和使用上来看,它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列举出一例,并说明原理。
10、 如下图所示,下列做法可以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B.汽车的安全带做得较宽C.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D.菜刀刃磨得很薄
11、 如下图的汽车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重要交通工具,它应用了很多方面的物理知识与技术,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的喇叭声是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2)载重汽车一般安装很多车轮,其目的是 。 (3)运油车的尾部常拖着一条铁链,这是为了 。(4)公路上常有“雨天路滑,小心慢行”的警告牌警示司机,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它的含义 。
12、 如图用浮筒法打捞中山舰时,下面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使沉船与水底淤泥尽量分离 B.使用费力的机械把沉船拉起来 C.清除船体中的泥沙,使船变轻
D.将浮筒与船绑在一起,再排出浮筒内的水
13、 某单位设计的一种供牲畜饮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设计水箱的水位高度维持60cm不变,水箱底部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20cm2。底盖A、细杆B和浮球C的总质量为1kg,浮球C的体积为2dm3。设计要求:底盖A平时顶住水箱底部出水口,一旦饮水槽的水位下降,底盖A就下落,水立即通过出水口流入饮水槽。实现自动补水。(1)通过计算说明,给出的数据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果能,分析说明浮球C的体积对装置的影响;(2)如果不能,请提供改进的方法和符合设计要求的数据。(g=10N/kg)
14、 如下图所示是家庭、宾馆常用的电热水壶,有一种规格“220V1300W”的电热水壶,用它最多一次可加热1.7升水,将1.7升15℃的水倒入.发现用了8分钟水便烧开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这种电热水壶的热效率为: A、37%B、52%C、66.7% D、97%
15、 人工湖和城市绿化带均有效地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空气的质量。试从不同角度说明其中的道理(说明3点)
16、 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煤做燃料供热 B.用石油做燃料供热 C.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D.用太阳能灶供热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声器没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