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上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对投资人带来什么样的坑害?

投资人犀利告诫:再火也没用,互联网金融没有未来! | 品途商业评论餐饮···所有登录没有账号?没有微信账号?昵称限制字数为1-10个邮箱限制字数为6-36个,格式如:密码限制字数为6-16个已有账号?注册邮箱限制字数为6-36个,格式如:重设密码修改密码旧密码:新密码:确认新密码:投资人犀利告诫:再火也没用,互联网金融没有未来!观点作者说,关于没有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说实话,这个标题有点噱头。但抛开这个有点噱头的标题,本文作者在文中提到的观点还是发人深省。作者认为现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传统金融所能提供的服务本质,在本质没有变的情况下,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质上谈不上是一个新事物。而这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没有本质区别。此外,中国的特殊国情也造就了“互联网金融”的“虚火”,在一个不讲“违约”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至于金融与实体、互联网金融与实体,从金融的本质来说也未必如大众所设想的那样。作者的观点或许未必完全不可反驳,但犀利、清楚的剖析还是可以给相关读者提供不少思路,理性审视互联网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鉴于当下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发展趋势,有这样的“冷眼相看”未必是坏事。作为投资人,作者说:“从我们投资的角度上来说,是可行的,可是我们会投不代表这个行业有未来。”好吧!本文作者陈宇,是德弘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仁和智本资产管理集团合伙人,是一位对于金融有着深刻理解的专业人士。文/陈宇一、行业没有未来关于没有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说实话,这个标题有点噱头。其实都是我书里面的一些内容:互联网金融的几种业态。到现在为止,我们能看到的大的互联网投资都还是集中在P2P领域里面,非P2P领域最大的可能还是理财销售渠道模式。这两年我自己大概走了两百家左右的平台,只要跟互联网相关的公司我都会去,P2P走的最多,就是因为这个业态是我们现在的主流。经过对这些平台的观察和了解,我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至今还没有看到有震撼力,有爆发力和有想象空间的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对,一个都没有。想起了自己很早之前说的两句话,那时候互联网金融还没有那么火,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依然适用:一是理论大于实践;二是噱头大于实质。互联网金融VS传统金融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是一种技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而金融这个东西,无非就是投资和借钱。用互联网这么好的技术来干一件几千年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东西,也就是说和传统金融一个维度去竞争,这个时候你们还觉得互联网金融还会有什么前途吗?我们说的竞争,一定是跨纬度的竞争,这样的竞争那才叫颠覆革命。也就是说一定要做出一个东西是和人家不一样,然后无形之中将打垮对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比如说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腾讯也做微博,但是能和对抗么,显然不能。这就意味同一领域里面竞争,基本上后来者很难打赢前面的人。但是还做和,这就是在不同领域中,做出颠覆性的事情,这就是不同维度的竞争。所以说,假如互联网金融干着传统金融一样的事情。就比如说现在的P2P领域,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竞争就在同一层面上。也就是说并没有把互联网真正的优势发挥出来。你有了枪,有了大炮以后,还依旧拿着刀跟人家战斗,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我们P2P跟金融机构的竞争,说到底是在一个体系和一个维度之上的,只能说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会成功。可是再想想,这种屌丝就算逆袭了又能怎么样?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假如P2P要跟银行竞争,你要如何做?如果P2P非要这么来定义的话,他的未来只有两种,要么转型升级成为金融机构,要么淘汰出局。碰了高息陷阱,放下屠刀也难以成佛传统创业,假如不幸失败,背着一屁股债也背不了多少。但是互联网金融就不一样了,如果不幸失败,你能及时退出还相对较好。但是如果你死活不退强撑着,那么为了维持下去就得不断的借钱,不断的高息去揽储。可是互联网金融只要牵扯到高息这个领域以后,那就是一条不归路。我有这么一个论断:2010年以后,利率超过百分之十五以上,或者说十八以上,基本上就别想活了。为什么呢,利滚利直接就压死你。资产的增幅无法覆盖年化百分之十八以上的收益,为了还钱,就要去借更多的钱。然后不断的借钱,成本不断的叠加,到最后崩盘也只是时间问题。前几年为什么可以呢,以前是经济形势上行。上行的过程中,资产的增幅可以覆盖那么高的年化收益,一般都能把钱还掉。但是现在不行。所以说,从我们投资的角度上来说,是可行的,可是我们会投不代表这个行业有未来。你应该为拿了风投的企业默哀我理解的暴利来自于三个领域。第一种是管制,别人不能玩,我们能玩。这就是管制牌照给的暴利。第二种是你胆子大,你干了一些人家不能干,你也不能干,但是你敢干的事情,像什么走私啊这类的,都能赚大钱。第三就是技术,技术形成的短时间内的排他性,只有你能玩,别人玩不了,暴利就能出现了。一旦管制被打掉之后,前两种暴利就会被抹平。美国是一个极端高利率,普遍低利率。我们是极端低利率,普遍高利率。这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相管制所带来的格局。牌照出来会在多快,明年监管意愿能不能出都是个问题。反正大家现在是且玩且珍惜。不得不说的另外一个现象:最近我们经常会说这个平台拿到了风投,那个平台拿到了风投。我想说的是,拿到风投的企业你应该为他们默哀。这又是为什么呢,据我所知,拿到风投的企业死亡率远远高于没拿到风投的公司。因为拿到风投的成功率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拿到风投的企业百分之九十在将来没多久都会失败的。拿到风投不一定就是好事情。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就是我们可能愿意去赌一个概率。不排除这个概率可能代表着未来该企业会有爆发性崛起,仅此而已。如果说我们只是为了让他活下去,我们不如投路边的包子铺,成功率都比他高。但是包子铺不一定能赚钱。所以我们投互联网平台,哪怕知道他会死也去投他。这个商业模式也许不可行,可是我就要看看,也许未来某一天他就成功了。关于有没有未来,我个人感觉是,行业无未来,企业有未来,关键在于个体。一般涉及到个体问题,都是如此,成功了就是牛人,失败了就是炮灰。二、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别中国的P2P和金融机构,本质上来说,没有区别。但是中国和美国的P2P差别很大,据权威调查和分析,在美国基本不会出现第四家P2P,三家就足已瓜分整个市场格局,少一家没关系,多一家肯定会麻烦。因为P2P在美国就是一个纯平台的概念。什么是平台,平台就是依靠自我能力去匹配和优化。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吧,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婚介所。在婚介所里,永远是你自己去找喜欢的人。能不能找到,找到以后怎么去做,跟平台没有任何关系,一定是自我能力的优化和匹配。能力强你就可以找到,能力弱点你就可能找不到。就跟在里面购物一样,你能力好点就可以买到真货,能力弱点就可能买到假货。但是在国内,你可能会发现,自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没用的。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你自己的能力去平台里挑选标的,所有东西都外化为你对某一平台,机构的信任度。这个时候平台和机构的能力决定了你的能力。机构数量会越来越多的,因为机构的能力无法有效的解答统一问题。凡是以能力为核心的东西都是做不大的。所以说,美国这个模式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平台模式在金融机构里的应用。但是中国呢,更多的还是金融机构。再残酷的世界,我们也可以活下来怎样在和金融机构竞争的前提下活下来,或者说活的更好,甚至做得更好,有没有什么切入点,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肯定有,你像美国在拥有八千多家银行的模式下,还有人在做P2P这样的业务,更何况中国呢。我们也看到更多的P2P切入领域,其风险不一定比银行大,也不见得能力就比银行差。所以说,在这样一个领域里面,会有机会,可是机会到底有多大,又有多少人能活下来。我们每天都在说互联网多么厉害,金融多么高大上,其实这都是废话。关键是到最后你能不能活下来。我们讨论互联网金融打败金融机构又能怎么样呢,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国内,一直有一个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解决一个问题一定是靠自我能力去处理和优化的。如果你自我能力解决不了该怎么办,去寻求一些专业的机构来帮你解决这样的问题。美国老百姓很少去做一个存款的事情,但是他会大量的购买各种基金。他会在这个市场里寻求跟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投资。但是中国不一样,在中国,只要手里有点闲钱,都会想这么一件事,我要做理财做投资。但是如果就这样去做理财或者投资,成本会很高。比如你投个几千块,或者万把块钱,这样一年也就赚几百块。但是随时会面临着损失的风险。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了,谁谁谁一百万,两百万打水漂了。无风险意识最可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所有的风险都外化为党的执政风险。觉得只要国家还在,投资理财就一定是安全的。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中国是一个非常集中的国家。然后在这个业态里面,每个人都没有风险意识,包括专业机构也是没有。由于整体体制的原因,这些机构到最后只能来放贷款。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我们整个国家是没有违约的,他没有打破刚性兑付,整个国家不讲违约,这就意味着所有机构都是信贷化的,大家都是信贷机构。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去能力。什么叫去能力,就意味着没有风险的时候,你的能力就无用。或许你的确很有能力,你能在市场上找出相匹配的金融团体。但是老百姓不会认可,他们认为所有的风险都一样。买什么都没关系,只要政策支持,那就毫无问题。这个时候,即使你的财务管理之类做的再强,最后看起来也没什么用。你越研究,越没人跟你玩,而且你的收益越低。研究一般来说,是能带来价值的,是能驱动价值的。但是我们国家,研究只会提高成本,不带来任何价值。三、金融创新,游戏而已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我们谈金融创新的时候,会发现怎么谈都谈不了,因为他就是个游戏而已。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制度,规则的改变。金融在过去一百多年来都没有创新,当然这个论断不是我下的,而是保罗·沃尔克下的,前美联储的主席,也就是格林斯潘的前任。他说过去一百年间,唯一的创新就是取款机的发明。真的是这样,无非就是快着玩,慢着玩,正着玩,反着玩,就是个游戏,仅此而已。所以我们应该探讨的应该是他以什么方式去玩。所以投资角度上来说P2P,我更加愿意去博,亏就亏了嘛,以小博大的事情可以干。但是从金融的角度上来看,的确需要小心。我们最多是将钱打水漂了,但是对于从业者来说,是回不了头的。没办法,没有回头路可以走。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事情,哪怕跑路的人。他们为什么要跑路呢,因为回不了头。他一开始想跑路吗,肯定不想。有多少组织一开始就想好骗钱的,一开始就这样想的肯定是什么东西都准备好的,老婆小孩全送到国外去。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想干点事,他们觉得自己能干事。但是干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好像自己干不了了。自己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能干,这一行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干。监管方案今年不能落地P2P在目前来说,跟金融机构决策是一致的。但是监管方案提出的时候就出现了挑战,一天谈下来也没有结果。他背后更多的还是一个利益的博弈。我们很多问题不是金融问题,一定是社会问题的外延。大的机构都希望准入,为什么呢,他们已经在那里面玩了,最好不要再有人插进来了,这是大的机构的想法。反之,小机构不希望有准入。至于监管方案,我个人预断,今年年内出不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监管方案出来总会有人不满意。现在我们坐在这里讨论自己的命运,事实上现在命运都不掌握在我们手里,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我们根本就没办法主宰自己。商业模式决定成败,决定未来在中国商业模式压根就不重要,尤其是在互联网里面。同样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有些可以成功,有些不行呢,他一定是外化为自我经营能力和运营能力,或者还跟自有的资源息息相关。有人给我一份商业计划书,让我保密,那我说你就别给我了,这说明你的团队对自己不够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信任;反过来来说,还是不要投的好。我从来不关注P2P的商业模式,无论是1.0时代,2.0模式,3.0什么的,因为这个根本不重要。无论你怎么玩,到最后一定是解决一个问题,你怎么样做到把钱放出去能收回来。其它都不重要,什么引入担保风险之类的都不是重点。金融的事情没有那么玄乎,其实就两件事,放钱,投钱。强调一下,我只关注这个团队是不是能在运营过程中表现出相当强的执行力。我觉得这个比商业模式更加重要。互联网金融应该表现为互联网提供的一种不一样的金融服务的模式。这个时候叫互联网金融是有意义的,如果仅仅是提供跟传统金融一样的作用和模式,那么再提互联网金融就会没什么意义。所以我自己的观点就是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就是运用互联网,干了金融这回事。一定是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时候,你对传统金融机构不再形成依赖。其实不是互联网直接作用的,而是通过改变方式催生的一些东西处理,是这些东西扮演了一些角色。就跟现在我们不再去邮政局寄信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说金融服务于实体都是在扯淡我们说金融要服务于实体,这就是在扯淡。金融从来就不是服务实体的,假设金融服务实体的话,你会发现实体根本就容纳不了那么多钱,回到最后都只是数字。如果我们让金融上的钱都回到实体,实体必然大幅度上涨,根本容纳不下那么多钱。金融就是找一个地方,自己玩自己的,不要对实体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尽可能的有助于实体解决一些问题。它本身离开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金融就是在大工业革命发展以后,设定的游戏规则。这样一个市场,我称他为金融信贷化的必然结局。我们没说这个东西不对,不好。因为我们一旦把这个问题解决我们去再去看,依旧会有很多问题的。我们会有利率市场化等等,我们会发现其实问题一样会有,只不过问题外化为别的形式而已。金融这么发达的美国一样会在08年出现信贷危机。所以说,某个意义上来说,金融是没有好和坏之分,唯一的不同在于我们该如何玩游戏。分享得福利请先登录[ 本文转载自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责编:潘星汉。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观点。近期热点123456789123456789123456789延伸阅读匿名评论登录{{ if (!commentItem.deleted) { }}{{ } }}{{ if (!commentItem.deleted) { }}{{ if (commentItem.replyTo) { }}{{ } else { }}{{= commentItem.content }}{{ } }}
{{ } else { }}{{= commentItem.content }}{{ } }}没有更多轮到你发言了获得品刀× 5分享文章到微信红象金融对投资人的资金,以及收益有什么保证。,_百度知道
红象金融对投资人的资金,以及收益有什么保证。,
提问者采纳
他们的租赁公司做担保,可以上他们官网看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红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 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互联网|金融企业_凤凰财经
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 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许雄(匿名)是国内一位风险投资人,他说:“与电商行业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不是互联网,恰恰是金融,是风控。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认为,目前,一些严重不合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值与其内在价值差距很大。
8月20日,点融网刷新了国内P2P的融资记录。这家公司获得了来自渣打银行等机构高达2.07亿的投资,此举被解读为&开启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金融未来合作的大门&。 心浮气躁的融资充斥在风口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就如同那些年中国的电商、美国的互联网、电信行业&& 而与此同时,网贷之家公布的数据让人咋舌: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3031家,累计出现跑路、提现困难的问题平台达895家,约占30%。各类大大小小的P2P网贷平台依旧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可谓一路疯狂。不过,鲜少露面的董事长马明哲日前却呼吁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他认为:近日国家出台的&基本法&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大有益处。可以说,&基本法&结束了行业的&无序生长&,之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金融抱有过高的期望值,是不现实的,开句玩笑,99%以上的期望可能都是&皇帝的新衣&。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这个貌似&低门槛&的行业?在马太效应明显的互联网行业,怎样的企业才能最终存活? 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三年前,若一位投资人公开对外宣称&风控是互联网金融真正的核心&,他一定会收获不少白眼。但在今天,市场已渐渐,这一&守旧&的观点或许才是真相。 &金融不是大卖场,不是随便把实体门店里的产品搬上网就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不会横扫传统行业,尤其是金融业。&这是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近期在报告中陈述的观点。互联网金融的定位,就如其2000年出现时的定位一样,只能是中介,是信息的中介,是金融行业的&信息搬运工&。 目前,不少投资人和企业家都认同这一观点。 许雄(匿名)是国内一位人,他说:&与电商行业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不是互联网,恰恰是金融,是风控。就这一点来看,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路演时讲的故事都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没有金融基因,没有好的风控,笼络再多的用户,平台成交额再大,其最终结局,做得不好的会倒闭,做得好的,被优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收购。& 过去几个月里,许雄投了两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这家公司跟我说,它们成立三个月平台销售额是500万,1年后做到1亿,成长非常快。风投可能给它投几个亿,但如果它之后一个几千万的产品出现坏账,那么这对于这个平台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因此,风控非常重要。& 近期,《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相继出台。两份文件表明的大方向与许雄的看法是一致的。 在刚结束的中国平安中报业绩会上,这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走在领头羊位置的巨擘企业的董事长马明哲,就两份文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份文件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位:获客、定价和服务。获客是指网上获客成本比传统金融线下渠道便宜;定价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依托用户大数据对金融产品利率、贷款额度等进行定价,但这一能力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不具备;通过线上服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对于早期定位综合金融、拥有大数据和金融牌照的企业而言,它们走对了互联网金融的路。 但纵观目前市场,无论是统计机构公布的&跑路&数据,还是现有大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质。按照上述投资人和企业家的意见,90%以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最终难逃&被淘汰&的结局。 按照统计学正态分布的逻辑,我们无法证明&现存的大部分自诩&互联网金融企业&机构将被淘汰&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只能说假如这件事情正确的概率低,这件事一般不被认为正确。结合国内过往一波又一波的视频网站、团购热潮逝去的经验,在大浪淘沙中,大部分以&互联网&做前缀的企业都会倒下,只剩下业务能力最强的少数将存活并影响市场。 互联网金融是朝阳企业,有泡沫是正常的 在上述市场情况下,面对心急气躁的互联网金融资金方,包括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内的众多投资大佬已开始呼吁市场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估值。 从概念上来说,&互联网金融&给了人们一种&无所不能&的印象。但从估值角度看,当前的市场上,仍没有一个现成的、比较科学的、大家公认的模型,缺乏所有人乐见其成或普遍接受的一个标准。 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认为,目前,一些严重不合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值与其内在价值差距很大。对这些企业的估值不是传统的估值模式,没有以预期现金流为基础,而且与内在价值的差距很大。此外,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存在融资和项目不匹配,这就真的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这种欺瞒和不透明会导致现金流不支撑项目的投资回报的现象,带来很大系统性风险。 对此,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认为,现在在互联网行业的资产价格非常难定价,但最终会回归到资产的价值增长。如果一个模式,不能长期带来价值增长,那么市众率维持不了几年。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朝阳企业,有泡沫是正常的。投资互联网企业,就像喝啤酒一样,没有泡沫的啤酒没意思,关键是要让泡沫维持在&啤酒泡沫&的范围。 按照许雄的想法,模式决定了资产的未来价值增长,风控决定了企业的预期现金流。哪些企业泡沫仍维持在合理水平?他说:在这个行业里,最终会存活下来的,并根深叶茂的,会是用金融风控保证资金安全,定位信息中介维持轻资产运行,拥有大数据分析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责任编辑:baixue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市场分化明显,未来持续看好民生消费领域。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37014
播放数:1988720
播放数:1509150
播放数:1458467
48小时点击排行红上金融下的红上财富怎么样啊?
14-09-0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臣投资坑害股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