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生源地贷款系统登录今年是什么时候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55: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
官方公共微信安顺日报--安顺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04版:专页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页
第03版 地方·关岭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打造信用工程品牌,着力改善金融环境    安顺农信社以小额农贷为载体,千方百计破解农户贷款难题,做大、做强、做优农户小额农贷品牌,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着力发挥小额贷款品牌效应。通过完善和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措施,提高办贷效率,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在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小额农贷额度,放宽贷款对象,拓展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科学确定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强化动态授信管理,改进贷款服务方式,完善贷款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贷款覆盖率逐年提高,90%以上的农户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一年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5.77亿元,占累计发放各项贷款的65%,其中累计投放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26.42亿元。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社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为“身边的银行”、“自己的银行”。安顺农信社把解决好广大农民资金需求作为首要责任,广泛开展了信用工程建设,做实小额农贷,建立了包村信贷员制度和“四个一”信贷服务制度,一村一张公示牌,一户一张联系卡,一人一本工作日志,一月一张监测表,实现了信贷服务全覆盖。推出了农贷“110”服务,农户只须打个电话,信贷人员就上门服务。如今,全市1322&个信贷员常年奔波在10390&个村民小组,为农民传“金”送宝。  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只有通过信用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率,逐步降低农户贷款利率水平,才能实现农户生产资金信用化、小额农户贷款可持续、广覆盖的目标。2011年11月末,&安顺农村信用社已评定“信用户”41.55&万户,占比达96.38%&,“信用村”716个,占比达38.89&%,“信用乡镇”18个,占比达20.69%(其中关岭县信用乡镇已达71%)。较大程度上满足农户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出台信用工程建设工作评价考核办法,把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方案制定与完善等基础指标,农户建档率、农户贷款覆盖率等经营指标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评范围。  着力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围绕地方农业发展战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地缘优势,大力支持涉农企业、农产品基地、“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支持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紧扣市场脉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信用村(镇)创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业、农村、农户的资金需求。三是提供多样化贷款方式,支持涉农企业。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认真贷前调查,评估贷款风险”,根据不同的经营特点,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担保机制,采取评级授信、定单抵押等方式进行信贷支持。  着力实施“金融服务跟着农民走”的战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为农民工量身定做个性化的信贷产品,给农民工创业带来了福音。截止2011年11月,办理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10360笔,金额1.85亿元;办理返乡创业贷款13106笔,金额2.94亿元;办理农民工困难帮扶贷款321笔,金额430万元。目前,建立了以镇宁返乡创业园为代表,西秀七眼桥、旧州,镇宁江龙、大山,关岭永宁,紫云坝羊等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点7个。累计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达12323户,引进省外投资商15户,涉及小商品批发(零售)、建材、运输、特色农业、装饰材料、水晶饰品、灯具、磨具等32个产业(行业),就地就近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3.5万人。并由此而带动了园区餐饮、通讯、机修、交通运输、小商品业等产业(行业)20余个。一个新兴的中国西部水晶之都即将在安顺兴起。    ■强化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农信社以信贷服务为依托,支持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的对接。  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求优求深。截至2011年11底,全市农信社涉农企业贷款余额9.35&亿元。一年来,累计发放涉农企业贷款14.7亿元。发挥微小贷款的优势,打破区域、条块限制,因势利导,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标准,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规模型、特色型、科技型产业化涉农企业;有选择地支持一批以科研、示范、推广三结合的产业化基地,增强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有计划地支持一批以联合、合作、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多种方式的社农企业,向企业上下游及相关领域延伸,支持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运输、仓储、货运代理等物流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的发展。  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上求稳求好。发展现代农业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是致富农民、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关系、优化城乡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安顺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资金投入多、需求量大、单户贷款金额大,金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一年来,在支持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防范风险为前提”的原则,在贷款额度、利率水平、期限匹配、抵押担保等方面把握好政策,在信贷规模上适当放开,在贷款期限上适当延长,在贷款利率上适当优惠,开发出适合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现代农业与设施农业发展,累计发放贷款2.73亿元。  在支持涉农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上求新求细。一年来,安顺农信社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扶持。既支持县域优势产业,也支持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先进的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周期短、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在服务上求新求细,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招的胆识,改造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方便中小企业;在贷款手续上,根据授权,简化手续;仿照农户联保贷款,推行小企业联保贷款,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年来,累计向贵州鑫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金凤徕食品有限公司、重华茶叶有限公司、牛来香食品有限公司、镇宁万祥波波糖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贷款4.2&亿元,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同时,就近就地带动就业人员3万人次。    ■加速城镇化进程,支持新农村建设    安顺农信社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顺农信社通过信贷的方式积极支持城镇、中心村镇的道路、供水、供电、保障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积极建立银行资金与财政及社会资金的互动机制,改变过去财政直接拨款支农的方式,实行财政贴息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放大财政资金支农效应,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一年来,信用社对道路、供水、供电、保障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发放贷款3.27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全市农村信用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着力进行贷款项目支持。极积配合当地党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以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帮助农民进行危房改造惠及农户8961户。同时,积极策应“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要求,与财政部门联合开办家电下乡消费贷款业务,发放家电下乡消费贷款8921万元,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积极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地处城区的有商业价值的楼宇和商铺,以抵押方式积极发放贷款予以支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累计投放贷款7.38;对农民在城镇购置的房屋,以自购或自建的商品房作抵押,发放抵押贷款支持农民移居场镇,累计发放贷款3.91;支持农民进镇进城务工经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费、路费贷款2573万元;引导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600余户,贷款支持3亿元,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积极落实惠农政策,支持农民脱贫致富    农信社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粮食直补、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等资金划拨与发放工作,通过覆盖全市城乡的网点优势,让千家万户受益。  代理发放国家惠农资金。信用社凭借信用社机构网点覆盖面广、清算网络畅通、贴近农民等优势,成为全市指定代理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的银行机构。为保证中央和地方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农村信用社创新代理方式实现惠农资金“一折通”、“一卡通”,一年来,累计向全市43.1万户农民及时准确地代理发放了各项财政补贴。涵盖了农业、林业、民政、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3.2&亿元资金,惠及全市百万农民,在代理财政惠农资金补贴工程中,一律免收手续费、工本费近千万元,仅代理财政惠农补贴一项就支付电子设备营运、机具设备和人力成本两千多万元,让广大农牧民得到实惠。  消灭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地处偏远,经济总量小,资金流量少所辖乡镇,设立金融机构难以产生效益,甚至亏本。为了让全市所有群众都享受基础性金融服务,农信社积极承担农村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坚持经营效益和社会责任并重,对地处偏远山区的乡镇采取设立分支机构、布置自助设备等有效措施,实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全覆盖。    ■履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    农信社把企业文化融入社会公德建设,在各种灾害来袭时,坚决贯彻上级联社的部署,共克时艰,众志成城,支援灾区共度难关。面对持续、严重的旱灾&,农信社全面开展灾情调查,统计灾区资金需求状况,开辟“专人调查、专窗投放、专款专用”的救灾通道,把救灾贷款迅速送到急需支持的受灾农民手中,帮助受灾农户恢复生产。一年来,全市农信社共发放各类救灾贷款5.3亿元。  面对持续的旱情,农村信用社急政府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充分发挥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仅一个月的时间共兑付低保金48630户,金额1600余万元;支付城乡养老金1290户,金额88万元;代理发放政府各类救济款80899户,金额1754万元。  在抗旱救灾中,农信社积极实施“绿丝带”行动,租用车子498台,无偿为缺水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水2100余次,累计解决了27.3万人的引水困难;发放贷款1.27亿元支持老百姓购买抽水机、水管、修理水渠、修建蓄水池等,帮助广大农民进行生产自救。    ■圆梦工程,信贷资助莘莘学子    全市农信社广泛开展了以“贷款助学,信用树人”为主题的“圆梦工程”,多品种发放助学贷款,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入学。  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用农信社处于学生生源所在地的优势,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使学生在上学前得到贷款支持,保证了贫困学生按时上学。一年来,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05&万元,支持263&名贫困学生入学。  开办小额农贷助学项目。以《农户贷款证》为载体,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范围,对农户子女入学困难的,可凭《贷款证》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一年来,累计发放小额助学贷款2130万元,帮助了1378名困难学生上学。    ■关爱员工和谐共进    安顺农信社始终视人才为重要的资产和财富,激励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进步,帮助员工全面发展。  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建立了一整套爱才、惜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机制。一年来,通过考试考核,向社会公开招录大专学历以上人员142人。  关爱员工个人成长。通过与高校、培训公司合作,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培训平台。一年来,对县级联社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了轮训,组织了信贷、财会、审计、新员工岗前培训等各类培训班74期,累计培训2351人次。  以“善贷且成”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宣讲、学习先进典型演讲等活动,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共举办&6场巡讲报告会,1207名员工参加活动。    ■战略愿景:努力打造负责任的现代金融企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顺农村信用社将继续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机制灵活、管理规范、服务一流、信誉卓越的现代金融企业,以全新的形象,全面的服务,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并给予客户、股东、员工以更大的回报,竭诚为全市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新贡献。        ★2005年,紫云联社获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2007年,西秀区联社获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奖”和“业务创新奖”  ★2008年,安顺农信社“金融服务跟着农民走”模式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盘点中国农村金融》中被评为“2008服务创新十大创新产品”&  ★2008年,省联社安顺办事处获“创新奖”  ★2008年,普定联社团支部被共青团贵州省委授予“贵州团员青年救灾大行动”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  ★2009年,普定联社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  ★2010年,省联社安顺办事处获全省农信社系统“五好党支部”  ★2010年,关岭联社理事长李佰英获“影响中国·第11届中国时代十大诚信企业家”荣誉称号  ★2010年,省联社安顺办事处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甘斌获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心企业先进评选最佳“服务标兵”奖  ★2010年,省联社安顺办事处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段应安获“全国支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1年,省联社安顺办事处荣获2010年度安顺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综合评估“第一名”  ★2011年,省联社安顺办事处在“2011全国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经验交流峰会评选活动”中荣获“服务‘三农’最佳金融产品奖”、“服务‘三农’最佳爱心公益奖”、“服务‘三农’最佳创新成就奖”、“服务‘三农’最佳社会责任奖”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安顺日报--安顺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04版:专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社会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善贷且成 大爱无疆
—— 安顺农村信用社社会责任报告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安顺农村信用社,经过近60年的风雨历程,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诠释了“善贷且成”的无疆大爱。  60年来,安顺农村信用社坚持扎根农村,情系农民,围绕“农”字练内功,立足“贷”字谋发展,坚持把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始终,助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60年来,累放各类贷款达276亿元:解决1200万人(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12万余莘莘学子圆求学梦;支持各类企业2.3万户发展壮大……  60年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安顺农村信用社规模、质量、效益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盈利能力增强,防风险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截止2010年12月,安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84.6亿元,比建社初期增长24171倍;各项贷款余额为65.82亿元,比建社初期增长28616倍。固定资产从建社初期的一无所有增长到1.76亿元。  目前,安顺市西秀、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6县(区)联社共有127网点,在职员工1568人,是安顺市营业网点最多、业务辐射最广、为客户服务最直接最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地方性第一大金融机构。          知农、惠农、润农,与农共舞,为农增收!  做大、做强、做优,打造品牌,助农致富!  60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积极投放支农贷款,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金融服务“三农”赋予了最好、最新、最完美的内涵——          [聚焦] 安顺农信社以小额农贷为载体,千方百计破解农户贷款难题,使38万户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33.28亿元,农户贷款面达74.2%。  2005年,按照省联社的工作部署,全市农村信用社全面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工作。自2008年全面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工作以来,安顺农村信用社已创建信用乡(镇)17个,信用村827个,全市51.5万户农户中,100%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农户46.56万户,评级面达90.4%,22.7万户农户获得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33.28亿元,基本满足有合理需求的农户贷款。创建信用单位2个,近万名干部职工获得信用贷款2.83亿元。  “信用工程”创建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单位职工贷款“手续繁”、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降低了贷款户利息支出,节约了贷款户生产经营成本;为农户发展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单位职工消费资金需求;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培育了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单位干部职工良好的诚信意识,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信誉度,为构建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聚焦] 实现金融乡镇的全覆盖,就是彻底解决基层农民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的问题,给农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止2010年,安顺农村信用社增设和恢复网点累放贷款3864笔,金额4021万元。  安顺农村信用社建社初期,网点遍布城乡,但由于撤并、扩张、收缩等原因,20世纪末期,全市农村信用社网点仅存97个,部分乡(镇)和人群比较集中的村、居委会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突出。  为此,安顺农村信用社2009年投资2300余万元,增设和恢复营业机构网点(便民服务点)27个,并按照统一设计标准进行了全面新建和改、扩建,其中增设、恢复固定网点12个,便民服务点10个,中心行政村增设网点5个。截止2010年底,增设和恢复网点共办理存取款业务115121笔,新增存款7249万元;累放贷款3864笔,金额4021万元。全市农村信用社127个机构网点全部实现通存通兑、实时电子汇兑、自动存取款机等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紫云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坝羊分社网点恢复之前,该乡平塘村做摩托车配件生意的村民付宁,存、取款要到距离坝羊乡20公里的板当镇信用社,每次往返路费加上生活费需花20元。2008年6月,坝羊分社网点恢复营业后,付宁再也不用到板当办理金融业务,每月可节约费用200多元。据统计,全市新增服务网点每年可为城乡客户节约办理金融服务费用达3800余万元。          [聚焦] 全国首创“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服务跟着农民走,在浙江、江苏、云南、广东、福建等省设立农民工金融服务点6个。  2007年以来,安顺农村信用社率先在全国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在省外设立服务点,外派员工为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先后推出为农民工量身打造的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返乡创业贷款”“青年农民创业贷款”等信贷品种。  此事经《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贵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中国银监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受到了省委、省联社、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宣传部将安顺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工贴身服务这一典型誉为:“安顺经验”。  岁末年首,在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浙江浦江服务点的组织协调下,镇宁22户从浙江省浦江县返回家乡投资的“小老板”进驻镇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正式投产。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浙江省浦江县的1000余户安顺籍和其他省(市)2000余户水晶加工户中,已有1500余户“小老板”达成投资意向,登记到镇宁创业。截止目前已有80余户陆续赶往镇宁。一个新兴的农民工创业园区已成雏形,由此而带动的建筑、装饰装潢、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产业将为镇宁县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截止2010年12月,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累计办理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9306笔,1.39亿元;累计办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0069笔,1.99亿元;累计支持返乡人员发展中小企182户,金额1.1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2173人;累计投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11229笔,金额29345.3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2987个,辐射带动就业、增收人数72973人。带动就业15548人(次)。仅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帮助23户中小企业恢复生产,投放贷款金额12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179人。累计组织农民工汇款34.2万笔,金额17.64亿元;清收不良贷款1713笔,金额978万元。          [聚焦] 截止2010年12月底,开办各类贷款品种32个,根据农户和农业产品需要,累计投放产业结构贷款21亿元。  全市农村信用社把信贷投向重点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步,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适应,同时不断开发新的贷款品种,确保每年新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贷款的比例不低于60%。全力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办贷模式,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联结起来。  加大对优势产业带,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科技、经济示范园区的扶持力度。普定县联社发放茶叶贷款1200万元,扶持朵贝茶整合茶叶资源,组建起由化处、猫洞、鸡场等5个乡镇25个专业村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使“朵贝”茶成为该县的核心品牌。目前,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特色农业贷款1.42亿元,重点支持了西秀、镇宁自治县、普定等县10万亩茶叶和平坝、关岭10万亩大棚蔬菜,以及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县烤烟种植等骨干项目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非公经济发展迅速,而“融资难”也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安顺农村信用社把如何解决当地非公企业“融资难”作为扶持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推出“金融普惠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放贷“门槛”、扩大服务领域,切实为非公经济“输血供氧”。  年,全地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持非公经济贷款11.25亿元,年均递增13.71%;1998年至2010年12年间,全市农村信用社累放非公经济贷款68亿元,余额达22亿元,是1998年的8.6倍。  在支持非公经济上,各联社与当地商会加强合作,帮助非公企业成立了建筑、旅游经济、小商品批发、饮食、屠宰、蔬菜等行业工会(协会),实行“农信社评定贷款金额、认证‘授信’级别,相关方面公证,会内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风险共担”的贷款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旅游产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需求。          一把镰刀、一头耕牛,一个书包、一件衣服,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安顺农村信用社奉献出的拳拳爱心感天动地。据统计,1959年至1961年,安顺农村信用社累放困难救助贷款315万元,以物放贷各类粮食12万多公斤;建社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投放给农民治病的贷款就达2270万元,帮助32600多人(次)摆脱病魔的困扰。  ——发放口粮渡难关。建社以来,安顺农村信用社积极组织资金,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努力帮助农民解决生活急需资金。  农村信用社初创不久,恰逢“三年困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极度贫困。当时,安顺农村信用社家底薄,资金实力弱,有些社干也是“灾民”。然而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背篼银行”的作用,奔走在各社队、农户之间调剂余缺,将一升、一斗的粮食集中起来,根据农民家庭不同困难程度核定数量,分别送到一个个“等粮下锅”的农民手中。  《安顺农村信用社志》记载:1960年12月,平坝县联社以物放贷包谷5斗2升,红稗3斗2升,大米1斗,大麦6斗。关岭县联社以物放贷谷子9斗……  人们无法想像,三年困难时期,一升红稗能救活一家五口人的命。315万元、12万公斤粮食能救活的人数,让人惊叹不已。  ——治病救人伸援手。建社初期,新中国刚刚百废待兴,广大农民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医疗保障。因为没钱,农民生病不能住院治疗,往往采用土办法医治,尤其是大病,更是只有拖、等,然后不治而亡。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在自身资金实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总是对生大病的农民朋友伸援手,积极投放贷款,支持农民看病、治病。1985年,西秀区双堡镇山京村伤寒病流行,导致近千人病危,双堡信用社社干发扬“挎包精神”,用背包背上现金送款上门,及时挽救病人生命。  进入新世纪,虽然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看病难、住院难仍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件屡见不鲜。在农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又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缓解了部分生病农民看病难、住院治疗难的问题,挽救了无数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据统计,自建社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投放给农民治病的贷款就达2270万元,帮助32600多人(次)农民摆脱了病魔的困扰,甚至可以说:是农村信用社将一些大病、危重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延续了他们的生命。尤其是20世纪末以前,在国家还未实施农村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以前,城乡广大群众生病无钱医治,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成了他们的“救命钱”。          扶贫先扶智。在国家尚未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之前,全市农村信用社就把扶持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己任,累计投放助学贷款568万元,扶持贫困学生12万人(次)。  2004年,紫云自治县联社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全体员工每年自愿捐献不少于4万元,资助当地家庭贫困却成绩优异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支持金额最高3000元,最低500元,截止目前,该社累计捐款已达13.5万元。  这,只是安顺农村信用社“圆梦工程”的一个缩影。  ——支持“两基”攻坚。2003年至2007年8月末,全市各联社累计贷款3.1亿元支持全市“两基”攻坚项目实施,新增校舍;支持社会有识之士创办“民办”学校,推进教育事业多样发展。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2004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放生源地助学贷款480万元,使1000余名农村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捐资助学。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捐款达400余万元,资助贫困山区小学16所、资助贫困学生12000余人(次)。  ——残疾人专项贷款。针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镇宁县农村信用社为残疾人量身定做《残疾人贷款管理办法》,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残疾人杨如文,家住镇宁县江龙镇江龙二村,2008年,镇宁县农信社借款40万元支持其发展生猪养殖,使其成为镇宁县唯一一家实行电子管理的养殖场,养殖场占地2600平方米,养殖圈舍安装监控设备。2010年底存栏母猪83头,种猪5头,肥猪280头,仔猪250头,年收入40余万元。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安顺农村信用社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展现出安顺信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助推关岭自治县顶云乡陶家寨“定产到组”,为“南顶云、北凤阳”改革经验的形成竭尽全力;支持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扶持“非公”企业发展,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协助清理“两会一部”,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给力旅游发展,推进安顺“旅游兴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信用社是信贷投入的主体。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由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的一批专业和综合市场,发展为贵州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交易中心,如西秀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西山综合批发市场和五星建材市场、西郊农产品批发市场、汪官屯粮油批发市场、安运司建材综合市场等7个大型批发市场等。20世纪90年代,各县(市)农村信用社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对城镇农村居民个人修建住房,发放担保贷款;21世纪初期,各县(区)农村信用社制定的贷款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和农民联保贷款管理办法中,均将农户建房、购房、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贷款支持对象。2009年,在黄果树旧城搬迁工作中,镇宁县联社一次性放贷4000万元给予支持。  60年来,本着履行“勇于肩负助农致富的历史使命,奋力开拓与农共舞的伟大事业”的社会责任,安顺农村信用社秉承“挎包精神”、铁制度、铁算盘、铁账本、铁脚杆“四铁精神”,发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安顺试验区精神,一次次肩负起历史使命。  “春晖行动”走在前列、“抗雪凝、保民生”作出表率、“抗旱救灾”义不容辞……  60年来,安顺农村信用社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在抗灾救灾、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2000余万元。  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市6县(区)联社累计上缴国家各种利税1.63亿元,成为全市纳税大户之一,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国家建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0年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安顺农村信用社规模、质量、效益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盈利能力增强,防风险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成为全市资产规模最大、机构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地方性第一大金融机构。  安顺农村信用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举措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60年,一轮甲子循回,历史长河一瞬间!  从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中小金融机构到现在的“支农主力军”,从“背篼银行”到“现代化银行”,60年“三农”服务的坚守,8年改革的坚定,安顺农村信用社已从“草根银行”到“现代化银行”迈进。  然而,60年来,由于服务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再加上管理体制的多次更迭,造成部分国家机关和同业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导致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涉农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受到限制、政策优惠少、优势项目少、优质客户少、经营成本高、贷款风险大等方面。而实现跨越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因此,迫切希望地方党政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  60载跨越发展,新起点创造新辉煌!奋进中的安顺农村信用社正以更加开放的精神、更加完美的服务、更加高昂的激情,大踏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顺办事处)  金融服务全覆盖  “空白”乡镇成历史  1.信贷支持舞“农”头  信用工程搭平台  农户贷款“不差钱”  服务跟着农民走  “安顺经验”受关注  信贷品种量身造  优化产业促调整  2009年,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与安顺市人民政府100亿元信贷资金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  2.非公经济注“活”水  3.危难时刻“贷”出手  4.信贷资助莘莘学子  5.回报社会勇担重任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源地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