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块钱存哪个银行一个礼拜3.7%是多少利益

每年投1万,第一年返2000元,以后每年返1000元,共投5年,10年后翻番。这是什么保险?_问吧_向日葵保险网
共20个回答
一个月前在线
&&& 我是中国平安保险广东分公司广州客服邓发瑶,很高兴为您提供服务.
&&&&根据您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是银行代售的银保保险产品.
&&& 相对应平安有一款可以年交1万,交十年,年年返还1500元+分红.一直领取到88岁还返还本金.
&&&&买保险还是建议先从保障方面去选择,考虑意外,意外医疗,住院报销,重大疾病,养老金等方面.投入资金不超出年收入的10-20%为合理.
&&& 方便可以加我QQ与您详谈!为您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障理财计划.
每年缴费4730元,共交费20年后,每月可以领到600-800元,有可能吗?
&&&&&& 最好您说清楚买的是那家保险公司的什么保险产品,我们还可以帮您看看的!年龄,性别都有影响的!
好像是太平人寿。性别:男,购买时年龄:44岁
:太平人寿的什么产品哦
经落实,是太平人寿的一诺千金成长型养老年金计划
一个月前在线
&&&& 你好&& 你需要说明是哪家的产品& 被保险人年龄& 性别&& 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
好像是:太平人寿关于养老型保险? 叫福如东海分红型?
不是太平人寿的
是新华保险
建议你仔细阅读条款
就我们的从业经验
44岁投保不可能每月领那么多
保险是长期规划 选择公司的同时 也要选择专业的 负责任的代理人
是一诺千金差不多可以领到
一个月前在线
买保险就是买保障,要轻言语重合同的,而且如果倾向于分红险,可以了解一下中国人寿的产品,他的分红收益一直是比较不错的,毕竟是大公司,投资的都是国家基础建设,回报高参考:
一个月前在线
& 您所以每月领取那笔钱是不是在退休指定的年龄才可以领取??再看回您提到的年龄与这个交费到时每月领取这笔钱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44岁交,65岁开始领。年缴费4730元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客户觉得划算、有得赚,那保险公司就亏了,难道精算师和高管们智商有问题?
所以任何能打动客户的所谓理财型保险产品,均不靠谱!
这位朋友,请问你代理什么产品?
一个月前在线
根据您说的应该是银保的产品,就是银行保险产品,或者是泰康的财富赢家也是这个类型,可以QQ研究
一个月前在线
每年缴费4730元,共交费20年后,每月可以领到600-800元,有可能吗?&
完全有可能,而且现在很多的产品的收益要大于你说的收益引用提问:每年缴费4730元,共交费20年后,每月可以领到600-800元,有可能吗?
性别:男,缴费年龄:44岁。65岁开始领保险金,到100还有多少钱的终了红利。好像是:太平人寿,福如东海分红型? 好像是说:到65岁转为养老型,以前还有大病什么的?
:其实就是分红型的俩全保险,至于大病什么的,无非就是附加险,产品形态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进行调整,产品还行就是缴费期长了点,44岁的话最好10-15年,要不然还得缴费至64岁,都退休好几年了,至于产品只能说还不错,建议多比较对比
一个月前在线
建议看看 泰康 的财富赢家 ,月底马上停售,值得一看引用提问:落实一下:是太平人寿的一诺千金成长型养老年金计划。
能介绍一下吗?
:【泰康财富赢家保险计划】计划特色: 交钱一阵子,领钱一辈子,存的越多,领的越多!万能账户可以随时追加资金,分享公司经营成果收益是本险种最大亮点。交费年年返 , 岁岁生存金 。 收益有保证 ,年度可分红。返还进账户, 复利月计息 。 保领二十年 , 终身永领钱。随时可追加 , 领取又灵活 。 豁免显人性 。财富赢家保险利益:1、每年可以领取保额的10%,贺岁金。2、自第二年起每年可以获得保费的2%续费奖金。3、自缴费起每隔5年,给一次,保费的50% 特别奖金。4、60岁后,每年领取保额的20% 的养老金,保证可以领取到79岁。5、在缴费期间,投保人意外髙残或身故,可以豁免以后的保险费。6、60岁之前被保险人身故,拿回所交保费的110%加分红,合同终止。7、80岁后身故,赔付当时万能账户的现金价值。高于所交保费总和。 8、两个账户A、分红账户(年复利)B、万能账户(月复利,日计息)最低保证2.5%,目前是5.85%,拥有万能账户仅需10元账户激活费,以后终身免费使用。可以随时追加分享公司经营成果收益是本险种最大亮点。本账户的钱,在5年内如非必须,不要支取。否则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5年以后则不需要任何手续费。
:就是理财加养老,正常就是十年交费,是把分红、返还、万能险结合到一起,假如一年存一万,60岁之前每年固定返还1560(今年交费明年就返钱),60周岁后每年固定返还3120,双倍,另外每年缴费还有200的持续缴费奖励,缴费期内每5年额外给客户年缴保费的一半,也就是5000.十年一共俩个5000,就是10000,相当于省了一年的保险费,另外每年还有分红,如果返还的钱和分红不取的话进入泰康的万能账户复利计息(现在的利率是4.9%,业内第一),基本上可以解决养老、子女教育、婚嫁、等等需求,这个产品是去年5月份出的,今年3月底就要停售,还不到一年,一般都是对客户利益大的产品卖的时间都不长
一个月前在线
你好 ,你参考一下我们生命人寿的富贵花吧
一个月前在线
我是太平洋保险的理财顾问李豪峰。如果不领的话,10年翻番的可能也不大!
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在我的头像下给好评,或者+1,谢谢!
如有疑问请点击我的头像QQ或电话咨询。
你好,感谢你关注向日葵,这类产品每家公司都有,建议你货比三家,看看哪家公司的,在同等的年龄下,保费低保额高。更适合你,可以参考我的案例,谢谢。参考:
Ta的精选方案
一个月前在线
你好建议你仔细阅读保险责任。不懂的可以咨询代理人或打保险公司的热线电话
一个月前在线
& 我是中国平安保险济南分公司客服周晓南,很高兴为您服务.
每家公司的每款产品都是好产品,都是经过严格审批才上市的,但是每款产品都有适合的客户。
但是你说的这个保险好象是银行保险,对于这样的保险是属于纯理财性.应该是可以每月领600-800
但是一定是在你55或60岁以后你看看保险合同把!
一个月前在线
每年投一万,投5年,也就是5万,每年返1000元 5万。要返50年,才回本。至于红利,不放10年以上累积。没银行定存高。你还买吗?
请输入您的好评
好评成功!  6月以来,我国A股市场剧烈震荡。从“跑步入市”到“一片惨绿”,短短不过二十余日,不少投资者的账面财富已是大幅缩水。今天,沪深两市仍双双低开,沪指收跌近6%,逼近3500点,两市近千股跌停。  连续暴跌后,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真伪难辨的传言,有说境外资本“做空中国”的,有说“救市”已经失败的,甚至出现了一定的恐慌情绪。  越是在这样的时间点上,越应该冷静。中国经济形势到底怎样?为何会出现暴跌?稳市政策真的没用了吗?先厘清这三个焦点问题,你才不会乱了方寸。  焦点问题1:中国经济基本面如何?  股市怎么走?短期内很难有准确的判断,因为影响它的因素太多。但就其长远走势而言,还是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以前段时间波澜壮阔的上涨为例,一个普遍接受的投资逻辑就在于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将由之带来的企业利润上升。另一个托起牛市的逻辑则是资金面是宽松的,随着居民投资集中转向资本市场,股市自然水涨船高。  那么,现在这两个支撑因素变了吗?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一季度GDP增长7%,仍处于合理区间。素有经济运行“晴雨表”之称的用电量在5月份同比增长5.3%,折射出经济向好的趋势。另外,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前5个月网络零售增长38.5%,5月当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1.3倍。可见,当前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没有变,改革开放红利继续释放的趋势也没有改变。  另外,从市场流动性来看,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结构有所改善,总体充裕的基本面也没有变。  对中国资本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李克强7月2日举行的中法工商峰会上也给出了回应,表示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不断巩固中国经济向好基础。”  焦点问题2:为何会出现暴跌?  既然支撑此前上涨的基本因素没变,中国仍处于向好的长期发展通道。那么,当前股市的暴跌和恐惧从何而来,该如何解释?  1。过快上涨之后出现回调  7月5日,《经济日报》刊发署名“叶瓣”的评论文章称,从以往经验来看,股市大涨之后容易出现快速回调,这种现象并非第一次出现。这种观点,也有历史数据的支撑。比如,上周的5个交易日内,沪指共跌去12%,而历史上沪指单周跌幅超过12%的多达11次。  面对这些波动和震荡,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更需要调整的应该是心理预期,而不是恐慌;是耐心的投资而不是惊魂未定的投机。否则,极易陷入“追涨杀跌”的误区,产生不理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2。降杠杆的影响  市场分析认为,本轮牛市与以往的不同点之一就是杠杆交易。在分析暴跌原因时,新华网就称,“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走势,不难看出,近期的快速下跌既有前期快速上涨的因素,也有降杠杆的影响。”目前,沪深300平均市盈率为15倍,上证50为12倍,中小板为56倍,创业板为93倍。  由于A股沉淀的杠杆较为普遍,因此,平仓机制和监管层近期对杠杆的规范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3。信心受挫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们的信心受挫以及出现的恐慌情绪。  回头来看,当上证指数从2000多点一路狂飙至5000多点时,民众的预期已经被完全点燃,入市甚至成了一个不需要用大脑思考的决定。  但随着各大指数的持续下跌,尤其是在稳市政策频出但仍“跌跌不休”的现实下,人们的耐心和信心似乎一下子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恐慌性杀跌。就这样,信心成了中国股市当前最稀缺的资源。  焦点问题3:稳市政策真的没用吗?  除了近期的股市暴跌,监管层一波接一波的利好举措也令人印象深刻。但股市并没有出现有些人预期大涨,甚至还出现了小幅下跌。于是就有人发出“救市”无用论,觉得不用再对稳市政策抱希望了,没用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救市”并不是为了带来股市的暴涨,而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这个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银行运用降息降准、连续逆回购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市场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证监会及相关机构密集打出的“组合拳”;证券金融公司大幅增资扩股等等,这些无疑都对股市的稳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但正如有评论认为的,各种利好释放通常需要一定的过程,效果往往也不会立竿见影。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稳市举措所释放的,是各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决心,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在这个意义上,股市的最终走向,仍取决于我们对国家的信心和对自己的信心。  附:今日股市9个重要信息  1、全体央企三大承诺: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①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作负责任的股东。在股市异常波动时期,不减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②加大对股价严重偏离其价值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力度;③继续采取资产重组、培育注资等方式,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国资委:股市异常波动期央企不得减持  国资委要求:央企应承担社会责任,作负责任的股东。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央企不得减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支持增持股价偏离其价值的股票,要努力维护上市公司股价稳定。  3、财政部:承诺不减持所持有上市公司股票  股市异常波动期间,财政部在履行出资人职责时,承诺不减持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并要求中央管理的国有金融企业不减持所持有的控股上市公司股票,支持国有金融企业在股价低于合理价值时予以增持。  4、证监会:证金公司今日提供2600亿元用于自营增持股票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得人民银行充足流动性支持,并持续通过多渠道向证券公司提供足额资金。今天,通过股票质押的方式,向21家证券公司提供了2600亿元的信用额度,用于证券公司自营增持股票。  5、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增持股票稳定股价  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支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通过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稳定股价,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权益。  6、中证金融公司将加大购买中小市值股票力度  中证金融公司将在继续维护蓝筹股稳定的同时,加大对中小市值股票的购买力度,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  7、中金所:提升中证500股指期货卖出保证金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自今天结算时起,中证500股指期货各合约的卖出持仓交易保证金,由目前合约价值的10%提高到20%(套期保值持仓除外);明天结算时起进一步提高到合约价值的30%(套期保值持仓除外).  8、保监会: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  保监会发布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通知:对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将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由占上季度末总资产的5%调整为10%;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  9、央行:提供充足流动性维护股市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协助中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市场动向,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支持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调查:每放一个进口支架,医生至少回扣2000元(图)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时俊  实习记者 许秀云 上海报道  “我国滥用心脏支架的问题不容乐观。国外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可国内不少病人被放了5-10个支架,这是明显的过度医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曾以此为例,公开炮轰医疗器械领域的过度医疗。  近年来,医院滥用医疗耗材的乱象频发,产品从生产企业进入各家医院,价格经过层层加码导致虚高,严重侵犯了患者的利益。  上海一家中小型医疗器械公司的总经理毫不讳言医疗器械行业的暴利现状,称“现在做医疗器械生意,简直像是合法地卖"毒品"。  暴利背后是隐秘而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份业内广为流传的报告显示,在中间流通环节,即高值医用耗材从出厂(或进口)到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2-3倍,有些产品甚至多达十几倍。  一位卫生政策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地指出,医院和生产企业之间已经构成一条灰色利益链,“企业定价越高,医生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就越愿意推荐这个产品。产品卖得好,医院和企业都得利”。  然而,市场对这类医用耗材有着刚性的需求,供需的不平衡和信息的不对称,不仅导致患者缺乏话语权,有时就连医院在采购时也难有议价能力。因此,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不但有“销售的垄断性”,也存在“消费的被动性”。  高值耗材的滥用冲动  一提到治疗心梗,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最为常见的高值医疗耗材―心脏支架,但很少有患者了解临床上该植入多少个支架才合适,最为常见的耗材滥用也就出现在心脏支架上。在北京、济南、成都等各地,都出现过患者该放一个支架,却植入了三个、五个甚至十来个支架的滥用案例,也有本不适植入者被劝服放入支架的情况。  上海地区的一位王姓患者就告诉记者,本身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他经过多个医生三番五次的劝导,最终于2009年装上了某知名外资企业的心脏支架。  “这类支架平均两三年就要更换一次以保证作用,而每次更换动辄都是三五万元的费用。然而,此后得到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这让当时迷信医嘱的我们非常惊讶。”王先生告诉记者,几经辗转求医才被一些医务工作者告知,其本身的情况并不适合安装心脏支架。“这典型就是过度医疗驱动所致。”  支架滥用,促使国内心脏手术市场增速惊人。据统计,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是2万例,到2011年达到了40.8万例,增长了二十多倍。对冠心病患者,国际上放支架和做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在中国则高达12:1。  此外,心脏内科医疗器械过度使用的案例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今年5月,四川绵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前主任兰越峰就因举报其所在的医院出于利益驱动,向无需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游说劝导”其使用而被医院停职待岗。  价格虚高与利益链条  上述滥用案例的背后,是每多在病人身体内安装一副心脏支架,这个利益链条上的相应环节都会各自按照比例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部分费用,是给医生的“公关费”。据业内数据显示:国产支架出厂价一般为3000元,卖到医院价格涨到1.2万元;进口支架到岸价6000元,用在病人身上就上涨到近2万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坦言:“卖出一个支架,医生能拿到10%至15%的回扣”。这意味着,每给病人放一个进口支架,医生至少能拿到2000元以上回扣,这是造成支架用量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除了心脏支架,“一台美国品牌的彩色血流图成像系统以98万元卖给医院,其中给予院长的回扣可能就达10万元;而一台价值160多万元韩国产的三维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反馈给院长的感谢费就高达30万元。”上述医生还向记者透露道。  而另一部分费用,则用在了需要层层打通的流通环节上。和药品销售一样,医疗器械的中间加价现象颇为严重。  一般来说,一款高值耗材从生产厂家出来再到某家医院,要经过一级代理、大区代理、省级代理等多个层级,每一次转手的加价约有30%的利润可赚,而价格越高的产品,加价后的获利也更大。  广东省物价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医院中,89%的医院主要从批发企业购进医用耗材,11%的医院分别从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同时购进。绝大部分医用耗材都要经过批发商这一中间环节。而另一方面,流通领域的加价率和加价幅度都缺乏有效监管。  采购窘境:失衡的地位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医疗器械定价过高、使用量过多的问题开始着力打击。比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逐步对医疗器械价格开始了流通领域的摸底。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此类动作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由于该类产品种类繁多,名目庞杂,国家摸底得到的数据无法直接用于价格限制。早在2006年,发改委就加强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和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称大量医疗器械在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价格严重虚高,并制定了相关加价策略,但此后并未下发正式稿。  此外,由于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还未达到国际主流,部分高值耗材如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目前几乎没有国内企业能够生产。面对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和专利控制,医院采购时几乎没有选择权和议价权。在部分省市的招标中,医院和招标部门就出现过价格谈判“一分钱未降”的窘境。  因此,当不少患者惊诧于这类产品价格水分如此之大时,却在面对手术选择时无可奈何地接受。“这类性命攸关的大手术,患者在知情权和权威性上都远逊于医生。或许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医疗方才一再肆无忌惮地向患者展开过度医疗。”王先生坦言。  再“灭火”:定价博弈  2004年开始,原国家卫生部曾启动各省市进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终端价格。但由于工作推进困难,2008年卫生部又将该权力收归“国”有,直到2011年又再次下放到各省市。  今年9月1日,知名美资医疗器械公司强生成为该行业“中国首例纵向垄断案”败诉的企业,被判赔偿53万元。受理该案的上海高院最终审理认为,强生公司在竞争不够充分的医用缝线市场具有很强的市场地位,“限制最低转售价格”的行为排挤了有效率的经销商,不仅排除品牌内价格竞争,还降低了品牌间的价格竞争。  “这一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它给了业界一个处理的先例,为打破医疗器械垄断定价带来了转机。打击定价虚高之后,下一步如何扑灭过度医疗这把"虚火"就会被提上日程。”一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看来,切断医疗器械滥用的源头战争已打响,但围绕着医疗器械定价的各方博弈仍在艰难进行中。  自2012年起,浙江等多个省市开始了新一轮高值耗材招标采购,招标后所有产品平均降幅达到15%以上。当地一位招标负责人表示,“降价将是未来招标永恒的主题”。不过,马上就有不少供应商以原有品种、规格厂家不生产为由,要求医院以新的价格采购“新品种”,以达到变相涨价的目的。  “现在医院进购医疗器械基本是通过招投标来进行,但在私下里,厂家早已与医院相关的负责人及个别医生有过接触,并给予提成,这里面的水很深。”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的医生也会联系熟悉的器械厂商,采取“跟台”―即由厂商将所需的医疗器械直接送至手术台上的方式,来避开医院采购环节,以图私下拿到更多回扣。  另一方面,通过合法途径招标降价后的品种,反而因为价格偏低难以在临床上受到青睐,因为使用集中采购招标的药品,医生拿不到回扣,没有动力去推。这是导致集中采购招标屡屡落空的重要因素。一位行业专家甚至直言:“凡是招标中标的产品,基本都死定了。招标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都在医院里推不出去。”  作者:陈时俊 许秀云
(责任编辑:Newshoo)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12月23日,股市将迎来14年新高点_天涯海角社区
12月23日,股市将迎来14年新高点
作者:尘砂2015 发布日期: 00:59:00
作者:石油二奶 回复时间: 01:03:37
作者:学无忧课课练 回复时间: 01:37:20
作者:伤心中国梦2014 回复时间: 02:05:17
作者:驴脾气二代 回复时间: 08:18: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存哪个银行利息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