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析国际原油行情分析的行情?

揭秘原油行情大涨真相 2015年走势分析
来源:金融界网站综合
  原油大涨8%,卢比是不是要受益?从基础来预测原油行情暴涨的原因:
  (一)、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是导致原油行情上行的最本质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良好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推动油价上行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增加石油储备,激化石油供需矛盾,加剧油价上行
  (二)、供应不足:油价上行的另一主因
  第一、地缘政治因素的不稳定导致石油供应减少,助推油价飙升
  第二、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更是火上加油,使油价更上层楼
  (三)、货币因素与通胀助长原油行情的上行
  第一、相对贬值助推原油行情上行
  第二、通胀引起美元绝对贬值导致商品行情上行,原油行情水涨船高
  (四)、投机资金是油价上行的直接动力
  从上面的预测中,可以看出,供求关系的矛盾是导致原油行情上行的本质原因,正是供求关系的矛盾的激化,使原油的供求关系处于脆弱的平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使人们担心供求关系被打破从而引起供应中断,导致原油行情大幅上行。
  油价2015年走势又将如何发展?
  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原油生产仍在不断增长,供求不平衡,是导致原油行情下探的最主要原因。这之中需求方面的影响占20%-30%,供给端的冲击占70%-80%。
  在我们的预测框架下,要分析原油行情2015年的走势,也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需求方面而言,我们目前整体对2015年的世界经济还是谨慎看好的。美国四季度经济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整体经济由拉动的态势估计在2015年还将得到延续。欧中央料将2015上半年QE进度将加快,欧洲经济2015年下半年有望加速触底反弹。而新兴市场中国内和印度的经济改革也应该对经济增速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低廉的油价有助于降低全球整体的通货膨胀水平,从而使得中央银行能将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下去,这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有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015年全球对原油的需求水平,应该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趋势。
  而对于供给面而言,2015年两个最大的不确定点在于,首先是美国的页岩气厂商会否因为油价的迅速暴跌而削减产量,其次是主要产油国,尤其是欧佩克(OPEC)国家,会否达成削减产量的共识。对于页岩油的生产成本,目前仍然是众述纷纭,而根据美国主要页岩油生产商的年报来看,页岩油生产商的平均生产成本在65-80 美元左右,也就是述,如果维持当前的原油行情上,大部分页岩油生产商将无利可图。而页岩油生产的边际成本,大约为30美元左右,依然小于当前的原油行情,是页岩油生产商还能维持生产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些厂商不可能在油价长线低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持续营运比较长的时期,而在低油价下,这些厂商持续扩张产能的可能性在急剧下滑。美国2014年11月新油井开采许可证发放数量锐减近40%,可见当前油价对原油生产商的打击。2015年1月,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更因油价低迷宣布该公司将在本财年末之前关闭40%的美国页岩油井。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油价持续如此低迷的话,美国页岩油生产商2015年削减原油供应量的可能性很大。
  而对于欧佩克(OPEC)国家的举措,在分析的难度上相比页岩油的生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OPEC)原油国家,原油生产成本大约在40美元/桶以下,而沙特的成本更是低达20美元。因此这一次沙特在整体原油暴跌的情况下,非常强硬的多次喊话绝不会减产,而其他的欧佩克(OPEC)会员国则态度暧昧。当然,沙特这次态度强硬幕后的原因,存在着多种猜测,包括让美国页岩油企业破产,惩罚伊朗,俄罗斯,伊拉克,以及约束欧佩克(OPEC)中不听话的成员等等。但是考虑到石油出口基本上是这些欧佩克(OPEC)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油价平衡点并不能仅仅从生产成本上面考量。在当前油价下,只有科威特和卡塔尔两个国家可以保持财政收支和贸易收支的平衡。而态度最为强硬的沙特,根据估计只有在80美元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如果油价持续保持在当前的低位,欧佩克(OPEC)国家必然面临着执政党支出减少和居民福利水准的全面下滑。从中长线来看,这种局面也是各国执政党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低油价持续维持半年左右的话,在2015年下半年某个时点,欧佩克(OPEC)开始削减产量的可能性还是不低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对于欧佩克(OPEC)国家,尤其是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海湾国家,政治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当前的低油价虽然短时间内可以促进美国中国的消费,对于美国经济增长有利,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打压俄罗斯的作用。但如果低油价维持时间过长,其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就越来越偏向不利的一面,首先是页岩油的生产和技术进步会受到压制,美国实现长线能源完全自给的进度可能会被拖慢;其次,美国能源公司发行的垃圾债目前占美国整体垃圾债市场的20%,原油行情的下挫将使美国垃圾债市场违约率上升,进而使得整体成本加速上升,这对美国整体的资本市场将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有鉴于此,我们认为2015年开始美国对于欧佩克(OPEC)国家会开始逐步升压,欧佩克(OPEC)国家的减产压力在增大。
  分析,全球经济2015年下半年随着欧洲、日本进一步QE刺激,叠加国内的货币宽松政策和美国经济的进一步走强,会有比较明显的复苏。如果我们相信供需最终决定油价这一内在逻辑的话,我们认为当前原油行情持续下探的空间并不大,从半年到一年的周期来看,原油行情触底反弹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当前中国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由于原油未上市,能够直接参与油价博弈的投资工具并不多。华宝兴业标普油气跟踪的是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指数,投资标的是精选在美国主要交易所上市的石油天然气勘探、采掘和生产等上游行业的公司。从历史经济上来看,这一指数与国际原油行情的相关度比较高,波动性也非常可观,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是比较好的追踪油价的工具。
关键词阅读:
已有&0&条评论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回复!
诚信经营、稳步发展、合作共赢是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保证,每一个和我们合作的客户,都能感受到我们最真挚的服务态度,我们会以客户赚钱为始终目标!总之,我们公司的永久使命是:为客户创收益、为社会担责任、为员工谋发展!
咨询热线:
400-659-9919工作时间:09:00—18:00
关注微信新动态俄罗斯与东亚国家的原油贸易――价格分析的角度
当前位置 >>
俄罗斯与东亚国家的原油贸易――价格分析的角度
刘旭 来源:《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1期
  【内容提要】近年,俄罗斯主要通过 4 条途径向东亚国家输送原油。由于这 4 条途径的油源地及输送方式不同,因此最终的交易价格也不相同。笔者选取 2 条途径――用铁路通过满洲里向中国输油和用油轮从萨哈林岛向日本和韩国输油――的贸易价格与俄罗斯对欧洲的离岸价格及中东原油对东亚国家的到岸价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俄罗斯原油在东亚石油市场的价格现状。本文还对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出口原油的价格作出预测,指出它的价格将高于目前中俄铁路原油贸易价格和同品质的中东原油价格。
  【关键词】俄罗斯 东亚地区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 原油价格 科兹米诺
  【中图分类号】F746.2/.9【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09)01-0063-(11)
  俄罗斯与东亚国家的石油合作很多年来一直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政治学、经济学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这些研究中,很多都是从“战略”的高度着眼,更注重国家层面的宏观分析。本文试图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层面,从原油出口价格的视角,对俄罗斯对欧洲和对东亚国家的原油出口价格、俄罗斯原油和中东原油在东亚国家的到岸价格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东亚国家进口俄罗斯原油的价格现状对未来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出口原油价格作出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俄罗斯对东亚国家的原油出口近年来,俄罗斯主要通过以下 4 个途径向东亚国家出口原油:(1)用铁路通过满洲里向中国出口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原油;(2)通过海路主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萨哈林原油;(3)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向中国出口西西伯利亚原油;(4)通过海路从欧洲市场向中国出口乌拉尔原油。[1]
表 1 俄罗斯与东亚国家原油贸易量 (单位:百万吨)
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1)
中国进口量(2)
通过满洲里(3)
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
过境蒙古(3)
西西伯利亚
中哈管道(4)
西西伯利亚
日本进口量(5)
索科尔、维泰兹
韩国进口量(6)
索科尔、维泰兹
  资 料来源:(1) 俄罗斯 联邦海关 [http://www.customs.ru];( 2) 中国海 关[http://www.];(3)东西伯利亚铁路公司[http://vszd.rzd.ru];(4)Nefte Compass 2008 年各周版;(5)日本海关[http://www.customs.go.jp];(6)韩国国际贸易协会[http://global.kita.net]。
  从表 1 可以看出,俄罗斯向东亚国家输送的原油大部分被出口到中国,这是中国在充分利用与俄罗斯接壤的优势从陆路进口原油的同时还大量在欧洲市场采购俄罗斯原油的结果。通过满洲里的铁路进口原油是根据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在2004 年签署的为期 5 年的长期供应协议实现的。海上进口主要是根据中石化和欧洲石油贸易商 Mercuria 之间的供应协议进行的[3]。通过中哈管道进口俄原油是从 2008年 1 月开始的,主要按照 TNK-BP、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Газпром Нефть)和中石油之间的协议来完成。日本和韩国经海路进口俄罗斯原油,这些原油主要是由萨哈林―1 和萨哈林―2 生产的。
  在这 4 条路径中,不论从贸易数量、运输方式,还是从交易价格和交易方式来看,通过满洲里的铁路原油贸易和海上萨哈林原油贸易都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这两个贸易途径作为案例来分析俄罗斯原油在东亚石油市场上的价格现状。
  通过满洲里的铁路原油贸易
  如上所述,这条途径的原油贸易主要是根据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之间在2004 年签署的供油协议来进行的。从表 1 可以看出,依赖这条途径的原油贸易量约占俄罗斯对东亚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根据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协议,这条途径的原油价格是一种公式价格。它与欧洲北海原油市场的布伦特原油的月平均现货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固定调整值[4]。但是,自 2007 年以来,俄罗斯石油公司对此价格公式日益不满,多次要求调高出口价格。两公司最终于 2007 年 11月达成协议,决定将固定调整值上调 0.675。图 1 显示了 2007 年以来俄罗斯经铁路出口中国的原油与出口欧洲的价格差[5]。
  图 1 中实线为出口价格的差值。可以看出,俄罗斯原油出口中国的月平均价格 基本上高于出口欧洲的价格。但是,从出口净回值价格的差值(虚线)则可以看出,俄罗斯原油出口中国的利润远低于出口欧洲的利润[6]。在 2008 年 8 月,这一差值达到每桶 9.13 美元。出口中国与出口欧洲的巨大利润差别使俄罗斯倾向于增加对欧出口,减少对华出口[7]。在近期的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和 2010 年以后原油长期供应协议的谈判中,俄罗斯石油公司要求中石油大幅提高购买价格。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中石油很难接受俄公司的这一要求。图 2 显示了俄罗斯原油(铁路进口)与沙特原油(油轮进口)在大连的到岸价格(C&F)的差值。[8]
  从图 2 可以看出,俄罗斯原油通过铁路与管道混送到大连的价格一般要低于中东原油的到岸价格。这个差值在 2008 年 7 月达到最大,为 11.41 美元/桶。这说明中石油通过进口俄罗斯原油节省了许多购买成本,也说明,理论上中石油对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提价要求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然而实际上,中石油很难接受提价。这是因为(1)任何公司都不想主动增加购买成本;(2)大连炼油厂的进口原油大部分是比沙特超轻质原油质量差的中东原油,这些原油的价格比沙特超轻质原油还要低;(3)随着大连炼油厂对加工设备改造的完成,中石油更倾向于多进口质量较差、价美元/桶67格更低的高硫原油以减少成本。俄罗斯石油公司提出的要求,是中国公司未来通过中俄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的价格要与科兹米诺湾(Козьмино)的原油出口价格相同[9]。下文谨对科兹米诺湾的原油出口价格作预测性分析。科兹米诺湾的原油出口价格科兹米诺湾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终点和原油输出港。现在,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正在主持科兹米诺湾的原油输出港建设,并计划于 2010 年完成。届时,来自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原油将在斯科沃罗季诺转卸至铁路油罐, 运抵科兹米诺湾后再向亚太国家出口。科兹米诺湾的原油将会以怎样的价格出口呢?原油性状是决定原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先对科兹米诺出口原油的组成与性状作简要分析。
表 2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原油组成 (单位:百万吨)
东西伯利亚油田
万科尔油田
尤鲁布奇诺-托霍姆斯克油田
塔拉干油田
上琼斯油田
西西伯利亚油田
  资 料 来 源 : 俄 罗 斯 管 道 运 输 公 司 [http://www.transneft.ru] ; 俄 罗 斯 石 油 公 司[http://www.rosneft.ru] ; TNK-BP 石 油 公 司 [http://www.tnk-bp.ru] ; 苏 尔 古 特 石 油 公 司[http://www.surgutneftegas.ru]。
  从上表可以看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输送的原油,即科兹米诺湾的出口原油,是东西伯利亚原油与西西伯利亚原油的混合[10]。在 2010 年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第 1 阶段正式启用之后,管道原油的主要成分是西西伯利亚原油[11]。到 2016年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第 2 阶段建成并启用后,东西伯利亚原油的比率将上升至 50%。
表 3 俄罗斯主要原油种类的性状
密度(API 度)
含硫量(%)
乌拉尔混合
普里莫尔斯克、新罗西斯克、友谊管道
西伯利亚轻质
迪卡斯特里
维泰兹、普里格罗德诺耶
对中国铁路出口
外贝加尔斯克
东西伯利亚原油万科尔
尤鲁布奇诺-托霍姆斯克
中俄边境、科兹米诺
塔拉干、恰扬塔、上琼斯
中俄边境、科兹米诺
  资料来源:The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Market Handbook 200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http://eneken.ieej.or.jp];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表 3 可以看出,东西伯利亚的原油质量要比西西伯利亚原油及乌拉尔混合原油高,比较接近萨哈林原油。因此,考虑到未来东亚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理论上科兹米诺湾出口原油的价格将会接近于萨哈林原油价格。以下利用萨哈林原油的交易价格来推测未来科兹米诺湾出口原油的价格。萨哈林原油的出口价格萨哈林原油主要产自萨哈林-1 和萨哈林-2。其中萨哈林-1 出产的原油,即索科尔原油(Sokol),于 2006 年 10 月开始出口;萨哈林-2 出产的原油,即维泰兹原油(Vityaz),于 1999 年开始生产并出口。萨哈林原油的主要出口方向是日本和韩国。根据萨哈林州海关的数据,2008 年共出口原油 1080 万吨,其中出口韩国占 54.6%,出口日本占 42.4%[12]。然而,萨哈林原油由于其质量较好,出口价格也相对较高。图3 显示了萨哈林原油出口日韩的到岸价格与中东原油的到岸价格的差值
  从图 3 可以看出,索科尔原油的到岸价格要高于中东穆班原油的到岸价格。这一差值最大达到约 3 美元/桶。由于穆班原油与沙特超轻质油的价格相似,参考图 2可以得知索科尔原油的出口价格要高出通过铁路对中国出口的俄罗斯原油价格很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炼油厂没有大规模地进口具有地理优势的萨哈林原油。相反,为什么日韩会大规模地进口萨哈林原油呢?日韩的炼油厂从技术角度来说,具有相当高的加工高硫原油的能力。他们也倾向于购买低价格的中东高硫原油。但是,对他们来说,相比中东原油,萨哈林原油具有如下优势:
  地理优势。中东原油运到东亚地区一般需要 20 天左右,而萨哈林原油运到日韩炼油厂只需要 3 天或 4 天。
  安全供应的优势。中东原油运往东亚地区需要经过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出现事故而造成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大,还有遭遇海盗袭击的危险。萨哈林原油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应对短期供应的优势。日韩炼油厂一般通过长期购买协议采购中东原油。进口萨哈林原油可以弥补中东原油应对短期生产调整方面的不足。
  由此可见,日韩积极进口萨哈林原油既有原油供应安全方面的考虑,也有经济上应对短期市场需求变化的考虑[14]。由于从萨哈林进口原油的数量在日韩进口原油总量中的比重很小(2008 年日本为 2.3%,韩国为 2.7%),购买价格相对高的萨哈林原油并不会使日韩的石油公司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但是,如果从科兹米诺湾出口的俄罗斯原油像萨哈林原油一样处在比中东原油高的价位上,日韩还会积极购买吗? 从 2016 年起,从科兹米诺湾出口的俄罗斯原油按计划将达到 5000 万吨/年,日韩的石油公司需要仔细考虑其购买战略,即是更多购买价格相对较低但有供应中断危险的中东原油,还是更多购买价格相对较高但却有安全供应保障的俄罗斯原油[15]。同时,这也取决于日韩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战略。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从价格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原油在东亚石油市场的现状。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出口的原油价格,有很大可能要高于目前中俄间的铁路原油贸易价格,也要高于同品质中东原油的到岸价格。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结论。也是东亚国家在考虑扩大进口俄罗斯原油时需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就中国企业来说,中石油倾向于利用中俄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以解决东北油田产能下降而造成的炼化设备闲置问题,这与中国政府分散原油进口渠道、强化原油安全供应的目标相一致。
  但是利用中俄管道进口原油,由于供应方只有俄罗斯一方,原油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俄方左右,这也是 2007 年以来中俄关于原油价格谈判所反映出的现实[16]。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认清一个事实,即如要通过进口俄罗斯原油来强化能源的安全供应,就必须承担更多的经济成本[17]。这既是由运输方式(管道)、东亚石油市场的构成(即地区内主要的原油供应方只有俄罗斯一方)等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由原油性状等物理因素决定的。日韩两国及其他亚太国家的政府与企业也面临与中国同样的问题。只不过由于他们只能从海上进口原油,因此他们必须也只能按市场价格购买科兹米诺湾的出口原油[18]。他们也必须考虑原油的安全供应与进口成本的平衡问题。俄罗斯要求中国为管道原油支付与科兹米诺湾出口价格相同的价格,意在使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竞争俄罗斯原油。然而在价格决定方面,这对中国是不利的。这是因为:(1)在中国只从管道进口而不在科兹米诺湾参与购买的情况下,原油价格将由俄罗斯与其他亚太国家的供求关系决定[19];(2)中国利用管道进口大量原油将减少科兹米诺湾的出口量,如果日韩等亚太国家对俄罗斯原油表现出极大的购买兴趣,减少的供给将促使价格上升。总之,利用管道,中国保证了俄罗斯原油的进口量,但在交易价格上却不得不受日韩等其他国家购买行为的影响。对于如何降低俄罗斯原油的进口成本,有两个方法值得考虑。其一是促进开发俄罗斯上游资源的国际合作以获取更多的份额油,其二是促进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上、中、下游的产业一体化的合作。第二个方法在现行中国国内的能源价格控制政策下实现的难度会很大[20]。第一个方法却很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中国、日本等国虽然在进入俄罗斯远东地区上游勘探开采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并没有大的突破。对俄罗斯石油资源开发有极大兴趣的中国、日本等所谓互为竞争对手的亚太国家,应摒弃“争夺俄罗斯资源”的意识,联合起来组成国际财团(consortium)共同参与俄罗斯上游资源开发,以强化对俄的交涉力,降低各自承担的风险。同时,这些亚太国家还应联合起来向俄罗斯发出信号,促使其放弃依据地缘政治观点对亚太石油消费国家“分而治之”的策略,积极地吸引国际资本促进远东石油资源的开发。否则的话,对亚太石油消费国来说,远东的资源开发很有可能只是“空想的游戏”[21],更谈不上降低这一地区的原油进口成本了。
  * * * * *
  附:文中原油价格的计算方式
  (1)图 1 的计算方式
  出口价格差的计算公式为
  出口价格差=中俄铁路原油价格―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口价格。其中,中俄铁路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3 (截至 2007 年 10 月)和中俄铁路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2.325 (自 2007 年 11 月)。其中,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口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根据 Platts Oilgram PriceReport 发表的周末价格计算平均值得出。由于不是每日价格的平均值,计算结果会与实际价格有误差。
  出口净回值价格差的计算公式为
  出口净回值价格差=中俄铁路净回值价格―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口净回值价格。其中,中俄铁路净回值价格=中俄铁路原油价格―管道运费(自下瓦尔托夫斯克[22]至安加尔斯克)―铁路运费(自安加尔斯克至外贝加尔斯克);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口净回值价格=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口价格―管道运费(自下瓦尔托夫斯克至普里莫尔斯克港)。 其中,管道运费根据联邦税费局(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лужба по тарифам)公布的管道运费法令计算得出,同时参考 Argus FSU Energy 发布的数据。铁路运费根据联邦税费局公布的铁路运费法令计算得出。
  以上价格单位均为美元/桶,同时 1 吨设定为 7.33 桶。
  (2)图 2 的计算公式到岸价格差的计算公式为到岸价格差=中俄铁路到岸价格―沙特超轻到岸价格。其中,中俄铁路到岸价格=中俄铁路原油价格+铁路运费(自满洲里至大庆)+管道运费(自大庆至大连);沙特超轻到岸价格=沙特超轻原油价格+油轮运费(自拉斯塔努拉至日本千叶)。其中,中俄铁路原油价格计算方法与图 1 相同;沙特超轻原油价格取自东京商品交易所(TOCOM)发表的直接交易(Direct Deal)的官方结算价格(Official SellingPrice);铁路运费和管道运费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运费法令计算得出;油轮运费(26 万吨 VLCC 级)根据 OPEC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发布的运价指数(WS Rate)与国际运费率协会(Worldscale Association)发布的基准运价(WS 100Rate)计算得出。以上价格单位均为美元/桶,同时 1 吨设定为 7.33 桶。
  (3)图 3 的计算公式
  到岸价格差的计算公式为
  到岸价格差=索科尔到岸价格―穆班到岸价格。
  其中,索科尔原油价格指印度国家石油公司(ONGC)、俄罗斯石油公司与日韩买主及国际石油交易商(比如 Vitol)之间的交易价格,根据路透社()、Argus FSU Energy、东京商品交易所发布的计算公式与数据计算得出。穆班到岸价格的计算公式为穆班到岸价格=穆班原油价格+油轮运费。其中,穆班原油价格取自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公布的直接交易的官方结算价格(与东京商品交易所公布的价格相同);油轮运费与图 2 相同。以上价格单位均为美元/桶,同时 1 吨设定为 7.33 桶。
  本文系笔者在首届斯拉夫与欧亚研究东亚会议(First East Asian Conference for Slavic EurasianStudies, Sapporo, 5-6 February 2009)上所作发言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俄石油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GJW004)的阶段性成果。刘旭,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注释:
  [1]截至 2007 年,俄罗斯还通过铁路过境蒙古向中国出口西西伯利亚原油。但是由于运输成本过高,俄罗斯石油公司(Роснефть)决定停止利用这一途径出口原油(РБК Daily, 28 марта 2007;Коммерсант, 03 июля 2007)。
  [2] 指从波罗的海及黑海港口出口的俄罗斯的代表性原油――乌拉尔混合原油(Urals Blend),而非乌拉尔-伏尔加油田地区出产的原油。
  [3] 两公司在2004年签订了为期1年的长期原油供应协议。Mercuria从当年6月开始向中石化供油。这一协议虽然在随后的 3 年中得到延长。但是在 2008 年两公司没有能达成续约协议,这是 2008年从海上进口俄罗斯原油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Reuters, 24 January 2008 and 20 May 2008)。据报道,来自欧洲市场的一部分乌拉尔原油被用作国家战略储备基地用油(《上海证券报》,2006 年 10 月 11日)。
  [4]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按照 2004 年的协议,这个调整值为-3 (Interfax, 16 January 2008;Ведомости, 29 января 2008)。
  [5] 详细计算方法参照文后附注。这里,出口价格是指在出口地点的交易价格,即船上交货(FOB)价格。选取普里莫尔斯克港(Приморск)的出口价格作为出口欧洲的价格。
  [6] 净回值价格(Netback Price)在这里指从出口价格中扣除运费后的价格。运费在这里指从原油产地到出口地点的运输费用。净回值价格的巨大差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运费(管道与铁路混合)要大大高于对欧洲的运费(管道)。由于篇幅所限,关于包括运费在内的俄罗斯原油的出口费用和管道政策将另撰稿详细论述。
  [7] 这也表现为俄罗斯几大石油公司中只有俄罗斯石油公司利用这条线路对中国出口原油。然而这一现象在 2008 年 10 月后得到改观。根据 Nefte Compass 发布的数据,从 2008 年 10 月开始,苏尔古特石油公司开始利用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和铁路向中国出口东西伯利亚的塔拉干原油。
  [8]详细计算方法参照文后附注。这里选用沙特超轻质油(Arab Extra Light)来代表沙特原油。其理由是(1)沙特超轻质油与俄罗斯原油都是大连炼油厂的原料用油;(2)两种原油的性状(API度与含硫量)相近,可以互为替代(严格地说,沙特超轻的含硫量要更大一些)。
  [9] Argus FSU Energy, 31 October 2008.[10] 俄罗斯及其他国外媒体称之为 ESPO Blend 或 ESPL Blend(Коммерсант, 27 июля 2007; PlattsOilgram News, 30 July 2007)。
  [11] 根据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计划,万科尔油田将于 2010 年开始生产,但是产出原油的大部分将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输送。2008 年 7 月,俄罗斯石油公司与 TNK-BP 石油公司签署原油交换协议。该协议规定在 2010 年至 2015 年期间 TNK-BP 石油公司向安加尔斯克炼厂及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每年供应 1300 万吨其在西西伯利亚生产的萨默特罗尔原油,而俄罗斯石油公司向 TNK-BP 的梁赞炼油厂供应相同数量的万科尔原油 (Russia & CIS Oil and Gas Weekly, 16 July 08)。
  [12] 其余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泰国和新加坡。
  [13] 详细计算方法参照文后附注。这里选用阿联酋穆班原油(Murban)代表中东原油;选用索科尔原油代表萨哈林原油。这是因为:(1)索科尔原油在萨哈林出口原油中占据很大比例(2008 年约为 88%);(2)穆班原油与索科尔原油性状相似,在原油市场上被视为可互相替代。
  [14] 还有一个可以看似解释日本炼油厂进口萨哈林原油的原因的是,萨哈林-1 和萨哈林-2 项目里有大量的日本企业参与其中,他们只是取回自己的份额油。然而实际上,参与萨哈林原油生产的日本企业主要是贸易公司,他们本身不拥有炼厂,而是按照市场价格向本国炼厂供应原油。参与萨哈林―1 项目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虽然向其在日本的下属炼厂供应原油,但是从日本财务省(相当于我国的财政部与商务部)的贸易统计数据来看,他的下属炼厂并没有享受到所谓“内供”价格或者“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的好处。他们之间的交易价格基本上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同。
  [15] 在俄罗斯在科兹米诺湾附近建成大型炼化基地的条件下,原油出口量将降至 3000 万吨/年。另外,如果考虑一部分原油要被供应至在阿穆尔共青城和哈巴罗夫斯克的炼油厂,可供出口的原油量将进一步降低。
  [16] 这里所说的“受俄方左右”不是指俄罗斯可以任意制定原油价格,而是指俄罗斯要求中国接受科兹米诺湾出口价格作为管道原油供应价格。俄罗斯也无法任意规定科兹米诺湾出口价格,但是它可以通过调节出口量来影响市场的价格决定。
  [17] 至截稿时传出报道,在北京举行的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三次会议上,中俄就管道建设、长期供应协议与长期贷款等问题签署最终协议。根据协议,中石油接受俄方提出的将科兹米诺湾出口价格作为管道原油供应价格的条件,而科兹米诺湾出口价格将以 Argus 和 Platts 发布的月平均价格为依据(Ведомости, 18 февраля 2009; Коммерсант, 18 февраля 2009; РБК Daily, 18 февраля 2009; 《第一财经日报》,2009 年 2 月 18 日;新华社,2009 年 2 月 18 日)。这表明中国政府与企业愿意承担更多的经济成本来实现中俄管道供油这一战略目标。
  [18]有报道称,韩国国家石油公司正在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协商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的韩国支线(РБК Daily, 10 февраля 2009)。然而由于这条管道要经过北朝鲜,同时其经济可行性还未经过论证,因此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19] 参照萨哈林原油价格的决定公式,科兹米诺湾出口价格很有可能是以亚太石油市场的某种原油价格(比如阿曼原油与迪拜原油的月平均价格)作为基准价,然后在此基准价上再加上调整值。文中的“由…供求关系决定”指的是这个调整值的决定。
  [20] 冯玉军:“权力交接后俄罗斯能源政策走向与中俄能源合作”,《俄罗斯研究》,2008 年第 4 期,第 65 页。
  [21] 伊藤庄一:“ロシアにおける中国のエネルギ`匾娲_保行婴任窑―原油パイプライン プロジェクト}を中心に―(中国在俄罗斯获取能源权益的行动与我国的对策―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建设问题为中心―)”,夥ㄈ斯H金融情螗互螗咯`(财团法人国际金融信息中心):《ロシア}研究会(俄罗斯问题研究会)》,东京:日本财务省,2008 年 3 月。
  [22] 下瓦尔托夫斯克(Нижневартовск)位于西西伯利亚油田中心地带,是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西西伯利亚管道的总枢纽。石油产业界经常以下瓦尔托夫斯克价格作为西西伯利亚原油的出口净回值价格。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Web-o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油行情分析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