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变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的因素有哪些?

当前位置:
>>>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汽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由..
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汽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由此,对汽车市场产生了下列影响
①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②汽车的价格不断下降③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减少④汽车的价格不断上涨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31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汽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由..”主要考查你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生活:(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 ①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如:火车——飞机;空调—风扇。 ②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如:乒乓球拍—乒乓球;汽车—汽油。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影响可归纳为:升减替代升,升减互补减。互补商品和互为替代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相同吗?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
(1)含义不同。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如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2)关系不同。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和其他因素是影响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不能相互决定。(2)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影响可归纳为:升减替代升,升减互补减。(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三条内容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调节生产规模是从“增加或减少产量”上来说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从“降低成本”上来说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则是从“提高质量”上讲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需求一般法则)&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需求价格弹性)(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
注意商品需求的弹性:
“需求有弹性”,弹性有大小,需求量对不同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 弹性小的商品(比如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很小;反之,所受影响相对较大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选择:
互为替代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反方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正方向的。注意:商品“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定理”:价格高,需求则少;反之,则高 ●“供给定理”: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反之,则下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与供求的函数关系:
即使供过于求,空调的价格也不会比普通电扇便宜。为什么?
虽然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空调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比普通电扇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价值量要大,价格当然也就不会比普通电扇便宜。
发现相似题
与“近年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汽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3063138873128736132246123412101452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石油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种能源,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仍然将是最为重要的能源,并且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既然是这么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没有一刻可以离开石油,石油如此重要的地位使各国学者不得不倾尽全力对其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其价格形成的因素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学者们期望通过他们的研究人们能够真正的掌握国际石油价格的定价模式和影响石油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样能够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所帮助。影响石油价格形成的因素并非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从商品属性来看,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均衡关系可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从金融属性来看,美元汇率的波动、心理预期与衍生品市场的过度投机等因素也能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从政治属性来看,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也可以成为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动力和推手。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石油是支撑着工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自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签订了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的协议以来,逐渐形成了“美元——石油”的挂钩体系,美元汇率和国际原油价格越来越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因受国际市场不景气,美国实体经济萎靡。美元大幅度的贬值,导致了国际原油价格迅速上升,国际原油价格的上升又使美元资产溢出到国际金融市场追捧石油期货和现货等优良避险投资工具。美元汇率和石油价格这样形成了相互影响的长期均衡关系。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蓬勃发展,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进而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也在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必须对国际石油市场的运行规律和价格形成机制有深刻的理解,这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建立有效的石油储备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以美元汇率波动的视角,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和存在机制进行探究,期望在研究过程中能得到国际石油市场运行规律和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本文将首先建立相关变量的VAR模型和VEC模型,并对所建立的VAR模型和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石油期货价格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这也与现实世界的经济运行十分的符合,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正确的和可信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F416.22【目录】:
摘要2-3Abstract3-6第一章 绪论6-14 1.1 研究背景6-7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7-8 1.3 文献综述8-10
1.3.1 国内研究现状8
1.3.2 国外研究现状8
1.3.3 实证研究方法总结8-10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0-11 1.5 国际石油市场简介11-14
1.5.1 石油资源的分布情况11
1.5.2 原油价格体系11-14第二章 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4-19 2.1 金融属性影响因素14-15
2.1.1 美元汇率因素14-15
2.1.2 衍生品市场投机与心理预期因素15 2.2 商品属性影响因素15-19
2.2.1 供给因素的影响15-16
2.2.2 需求方面的影响16-17
2.2.3 地缘政治事件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17-18
2.2.4 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客观因素分析18-19第三章 实证模型的构建19-22 3.1 VAR模型介绍19-20
3.1.1 VAR模型19-20
3.1.2 脉冲响应函数20
3.1.3 方差分解20 3.2 VEC模型20 3.3 变量设置与数据声明20-22第四章 实证模型及解释22-41 4.1 实证模型的建立和求解22-36
4.1.1 重要变量的描述统计22-23
4.1.2 平稳性检验23-30
4.1.3 VAR模型和协整检验30-36 4.2 模型的结论和解释36-39
4.2.1 结果分析与结论36-37
4.2.2 理论解释37-39 4.3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39 4.4 对石油期货投资者的建议39-41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1-42致谢42-43参考文献43-45附录45-49作者简介4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9-5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艺;刘敏;;[J];当代经济;2011年12期
吴丽华;傅春;;[J];福建金融;2007年03期
戴家权,周向彤;[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2期
刘湘云;朱春明;;[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陈颖;;[J];科技和产业;2012年07期
揭红;;[J];化工管理;2014年08期
尹杰;;[J];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09期
殷建平;刘念;;[J];价格月刊;2008年10期
孙维晨;徐平;;[J];中国市场;2011年23期
高建;杨丹;董秀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登科;[D];吉林大学;2010年
陈明华;[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亚秋;[D];西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童妍;张萍;梁栋;;[J];才智;2008年11期
任悦;阮蓉;;[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刘浚;;[J];财经研究;2011年01期
张晓琳;马爽;;[J];当代经济;2010年13期
王楠;张晓峒;;[J];东北亚论坛;2009年02期
袁一堂;马骏;;[J];东岳论丛;2011年02期
马涛;;[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08期
唐海仕;罗新星;;[J];系统工程;2010年06期
高建;杨丹;董秀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5期
卢向前;[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齐银山;[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金燕;[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侯乃堃;[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丁志华;[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潘宁;[D];复旦大学;2011年
杨立峰;[D];天津大学;2004年
柳荫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刘志斌;[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刘刚;[D];吉林大学;2008年
李少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珺勤;[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刘莎莎;[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陈喻喆;[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刘婧;[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胡红兵;[D];暨南大学;2011年
额日敦塔娜;[D];内蒙古大学;2011年
吴佳;[D];复旦大学;2011年
徐洋;[D];复旦大学;2011年
张瑶;[D];山东大学;2011年
郭琦;[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汪卫东;[J];汽车工业研究;2005年11期
王志强,徐亚范,朱丽红;[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12期
魏巍贤;陈智文;王建军;;[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李晓西,杨琳;[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刘宏;;[J];财贸经济;2006年06期
王爱俭;陈杰;;[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宋玉华;方建春;;[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孟岩;张燃;;[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唐衍伟,陈刚,张晨宏;[J];财贸研究;2004年05期
于伟;尹敬东;;[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崔新生 冯跃威;[N];中国证券报;2005年
罗文辉;[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王冰凝;[N];华夏时报;2009年
王蔚;[N];经济参考报;2009年
胡俞越 谷庆林;[N];期货日报;2009年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陆前进;[N];上海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彭浩;[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丁一兵;[D];吉林大学;2004年
韩冬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张智峰;[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何凌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柳荫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刘刚;[D];吉林大学;2008年
罗登跃;[D];天津大学;2007年
闫伟;[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英;[D];湖南大学;2008年
周玉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吴勇;[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云辉;[J];中国黄金珠宝;2001年03期
周向彤;[J];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12期
张晶;[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3期
邓大海;[J];中国物价;2003年04期
邹德萍;[J];草原税务;2003年08期
周向彤;[J];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09期
周向彤;[J];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10期
周向彤;[J];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11期
周向彤;[J];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12期
刘希宋,陈蕊;[J];经济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书平;李金山;李建平;陈建明;;[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苏畅;;[A];2011年春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5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企业报;2004年
市财政局国库科供稿;[N];汉中日报;2010年
;[N];中国证券报;2003年
朱玉祥 黄永明;[N];湖北日报;2004年
景学成 谭雅玲;[N];金融时报;2004年
林凯;[N];农民日报;2000年
江南证券研究所 陈锋;[N];证券时报;2004年
本报特约记者
张学武;[N];中国石化报;2006年
赵艳;[N];盘锦日报;2006年
陈程;[N];中国经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冬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季托;[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梁将;[D];南开大学;2014年
李少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潘宁;[D];复旦大学;2011年
马登科;[D];吉林大学;2010年
Hafsa H[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成标;[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孟大雷;[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赵景南;[D];河北大学;2006年
杨巧梅;[D];暨南大学;2006年
高洁;[D];四川大学;2007年
邓进文;[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陈娜;[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王之堂;[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林敏;[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刘小敏;[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摘要] 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
  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976.0l万吨,同比增长 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 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
  ?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
  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
  ?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
  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 1.8%以后,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
  其次是OPEC继续采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 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
  第三是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采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采新的石油资源将更加困难。
  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
  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
  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
  一是世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采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0.2%。
  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
网站管理:
邮编:100731 电话:86-10-
技术支持:
传真:86-10-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欢迎来到龙讯财经--全球最新财经新闻资讯网站
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原油价格波动?
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原油价格波动?
龙讯财经 cz 日 16:47
原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与基础性产品,素有“工业血液”之称。原油价格影响因素有哪些?
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世界原油储量、供需结构、生产成本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状况、工业需求状况、替代能源开发、突发政治事件、区域性军事紧张局势、汇率变化、异常气候、季节性因素等都会对原油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原油的商品属性——供求关系决定油价方向
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弹性较小,所以在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出现时,影响原油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决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二)原油库存——影响油价波动预期
1.何为原油库存
原油库存分为商业库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库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在原油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高效运作,同时防止潜在的原油供给不足;国家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原油危机。
各个国家的原油库存在国际原油市场中起到调节供需平衡的作用,其数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原油市场供求差额的变化。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美国原油协会(API)、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每周公布的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己经成为许多原油商判断短期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状况和进行实际操作的依据。
2.原油库存与油价
原油库存和需求数据公布后,WTI油价选择向上或向下波动的方向,从而直接影响伦敦和新加坡布伦特油的走向,带动油品价格向上或向下波动。原油库存对油价的影响是复杂的,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减少当期供应,从而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原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增加当期供应,从而导致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较高的库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上涨。
(三)美元汇率因素——影响油价的实际高低
由于国际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为标价,因此美元汇率也是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美元升值时,国际上黄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原料价格有下跌的压力;反之,当美元贬值时,此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于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所采取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泛滥,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油价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叠创新高,2008 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油价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因而,美元与油价之间存在典型负相关关系,美元疲软将会支撑油价上涨。
但是,美元汇率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不够显著。统计分析显示,WTI原油期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这说明在油价波动中,美元汇率相对于原油的供求关系来说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
(四)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促进油价阶段性调整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原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原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原油消费对GDP的弹性系数来表示。
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不只可以用来解释中长期的油价上升,短暂经济衰退导致的油价回落也可在经济数据的变化中显现出来。这十年中总体油价趋势是上涨,其间至少有三次明显的阶段性回调,一次是2000年美国NASDAQ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短暂下滑导致的需求下降,由全球经济增长率与国际油价的对比变化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经济下滑对油价的影响。第二次则是2006 年中空闲产能的短暂回升在短时间缓解了市场压力所致。第三次始于2008年中以来的油价深度回调更是与经济危机密不可分。
2010年,世界经济将曲折缓慢复苏,国际油价将呈稳步上行趋势。如果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好于预期,经济金融市场信心得到恢复,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元继续大幅走软,那么,国际油价上行趋势将更加明显。如果爆发新的金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遇阻,出现第二次经济衰退,为防止滞胀美元在政策主导下转为强势,那么,国际油价运行平台存在下移的可能。
(五)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使油价波动更加不确定
原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原油资源和控制原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紧张的地缘政治强化了国际原油市场对供给收缩的预期。针对原油设施的恐怖袭击、原油工人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都会对国际油价带来冲击。局部的政治动荡或战争都会刺激油价的上涨。
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原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此外欧美许多国家用原油作为取暖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价格发生变化。
(六)国际原油投机因素——加剧油价的短期波动
目前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国际投机资本的操作是影响国际油价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尤其是某些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大量的投机资本便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动荡。
在低油价时期,投机基金的规模比较小,对国际事件在原油期货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放大能力有限。随着原油价格的逐步上升,原油期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机基金,投机基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羊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任何敏感数据的出炉和事件的发生,如原油库存变化、油田爆炸、地缘政治关系、工人罢工以及气候变化等,在大规模投机基金的作用下,其影响都会骤然放大,加剧油价的波动。
(七)地缘政治因素
石油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其对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受到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的影响。
地缘政治和产油国政局因素对油价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其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原油供给量真实下降;其二是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原油市场对未来供给减少的担忧,但实际供给量没有减少。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石油定价权。该组织为了维护各成员国的利益,对各成员国实施严格的生产上限制度,并且每当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该组织各成员国将施行减产的政策,以达到维护高油价,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八)人们的预期——心理因素助长油价波动
近几年,对美元贬值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大量的投资基金选择长期投资原油以规避通胀风险。短期内又有大量的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利用各种预期或题材炒作,放大了油价上涨的趋势。投机资金借助于经济波动或一些突发事件,引导和利用人们的预期,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大肆炒作。预期的变化和投机行为互相影响,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互相推动,使得油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关键价位后出现了类似于“超调”的特征,加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
(九)利率因素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进而导致原油价格上涨。
影响油价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增加了人们准确预测油价的难度。除了供求这一主要因素外,其他因素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而且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强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单个或者多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国际油价。从国际石油供需结构格局的变化中可以预见油价将长期在高位波动,而一些随机因素的变动则会引起油价短期的剧烈波动。
日线看、k线价格运行布林线中轨与下轨之间、油价触及布林带下限开始反弹、附图指标MACD向上放量有缩口迹象、红色能量柱开始缩减,KDJ齐列下行,均线系统空头排列,综合来看、油价上方承压于布林带中轨241一线、强压力246一线、下方支撑234一线、强支撑231,操作以区间内反弹做空为主、如果k线价格站稳241一线、行情将会迎来一波大的回调,目标看向244-246一线。
操作建议:
1、239.5-241空、止损3个点、目标235-233;
2、下方234-232一线多、止损2个点、目标237-239;
3、上方破位243、回调做多、止损3个点、目标248-250;
4、下方破位229、反弹231空、止损3个点、目标225-223.
建议仅供参考、注意控制风险!
龙讯财经官方微信号
微信号:longxunzixun
专注于全球财经咨询
每天推送及时文章
贵金属 热门文章
copyright(C)龙讯财经津 ICP备号 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投资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津B2-
龙讯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