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奢侈品分类
&羽绒服批发
价格:399元
价格:599元
价格:499元
价格:599元
价格:499元
价格:499元
价格:499元
价格:899元
价格:899元
价格:899元
价格:899元
价格:899元
价格:899元
价格:599元
价格:599元
价格:499元
价格:399元
价格:399元
客服时间:10:00-23:00
②二号客服
③三号客服
①一号客服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
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目录
、、、、、、、、、、、、、、、、、、、、、、、、、、、、、、、、、、、...
、、、、、、、、...
【拿货8 下单指南】|||||||||||||||||
&>>&&&&&正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陈 益
  商业广告无疑与经营有关。它最初是何时诞生的?似乎难以考证。学者们常常引用《韩非子》的记载:“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说明宋代就流行以酒旗(酒望、酒帘)作为酒店的标志,吸引顾客。
  《水浒传》中,写武松去往快活林,“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蒋门神在快活林的酒店,悬挂着醒目的酒望,是要让客人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红楼梦》也有类似描述。第十七回,写贾政带门下清客参观大观园时带上宝玉,命他为大观园各处景观拟匾。贾政向着贾珍道:“此处都好,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做一个来。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不必华丽,用竹竿挑在树梢头。”酒幌即酒望。
  常熟人翁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他曾藏有明人所画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那是明代后期南京商业繁华的写实。假如仔细分辨,可以从画面看出很多店铺的门口都挂着市幡――写有文字的布帘,诸如“东西两洋货物俱全”、“南北两口皮货发寄”、“川广杂货”、“极品宫带”、“兑换金珠”等等。迎风飘拂,琳琅满目。市幡下则是摩肩接踵的市民。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萌发,海外经商逐渐形成规模。“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海澄县志》)当时,有大量的中国人驾船去海外经商,许多来自东洋或西洋的外国人也纷纷在中国经商。与海外贸易相配套的,是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
  竞争是人的天性,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活动的天性。然而,在“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规范下,商业竞争不能剑拔弩张,血刃相见,而是要蒙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这时候,文化便充任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们这个发明了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国度,酒望市幡上出现名人题留,为店铺增色,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沈从文先生有一篇专门谈写字的文章,其中也涉及市招。他说:“南京多革命要人,市招上题名的也大多是这种要人。一九二九年以后,南京的旅馆、饭馆以及公司,都可以发现谭、于诸老的墨迹,多少也可以象征一点民国权要的气度……杭州是个也有名流也要书家的地方,所以商店中到处可见周承德先生宽博大方的郑文公碑体写在朱红漆金字大匾上。至若西湖沿湖私人别墅园亭,却多国内近三十年名流达官的题署。上海是个商业都会,并且是个五方杂处英雄豪杰活动地方,所以凡用得着署名市招的,就常有上海闻人虞洽卿、王一亭、杜月笙的题字。近代社会要人与闻人关系相当密切,因之凡闻人的大小企业,却又多要人题字。”
  在列举了一些城市的市招文化特征后,沈从文先生鞭辟入里地指出:“权利去掉后自然多了一份义务,那就是在任何地方都可碰头的伟人字和美术字。这两者合流,正象征一种新的形成,原来是奠基于‘莫名其妙’和‘七拼八凑’。”(原载《文学杂志》1948年10月第三卷第四期)
  既然为了招徕每一个顾客,令他们驻足,出现在大街小巷的酒望市幡,势必集结流风、习俗、艺术、媒介、商品等诸多因素,应时而生,应时而变,千方百计张扬个性。由此完全可以看出历史文化的新陈代谢和社会风尚的变迁。
  时序到了今天,社会机器高速运转。伴随着各种利益拉动力的增强,传媒鳄战不止,信息爆炸加剧,广告汹涌如潮。现代科技手段之高超,将丑小鸭在顷刻间变成白天鹅,只是雕虫小技。犹如一个印刷商自诩:除了空气与水,我们哪儿都能印刷。广告确也无孔不入,水陆空,声光电,无所不用其极地将人团团包围,让你插翅难逃。你只要看看电脑显示屏不请自来、驱而不走的飘窗,看看电线杆上如牛皮癣一般久治不愈的张贴,看看越来越厚却越来越缺少新闻的报纸,就知道它们的厉害了。你往往在眼花缭乱、心神不定之余,无奈地为商品的经营者和推广者买单。那些吃不好也吃不坏的东西是最喜欢做广告的。
  在一个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致显然过时了。今天已是“都市四百八十商,多少楼台霓虹中”。或许,除了某些百年老店如东来顺、全聚德、狗不理还挂着金字或石绿匾额,很少有人再愿意采用传统方式。木质匾额与钢结构楼房、自动扶梯、大玻璃门摆在一起,总归显得不伦不类。尤其是那些经营家电、时装、饮料和化妆品的商店,出入其间的大都是年轻人,往往以夸张动感的洋妞和英文作灯箱广告。越来越多的广告用电脑设计,名牌产品广告片更是一掷千金,创意独特,制作精美,语不惊人死不休。即使是常见的架设在高楼大厦醒目处的广告,也配以五彩纷呈、变幻莫测的灯光,在夜幕下脱颖而出,尤其吸引在汽车行驶途中的眼睛。何况,像“速8酒店”、“纽宾凯国际”、“麦当劳”、“塔可钟”这种汉语翻译的洋名字,有的还夹杂非汉字,任你是再伟大的书法家,写出来也难有意蕴。
  广告是一种最不容易出类拔萃、最不容易保鲜的东西。很多人便殚精竭虑,不仅改变形式,更改变内容。行走在街头,我们时而会看到任意制作的错别字――许多广告词借用成语、熟语,听起来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美其名曰“取谐音,换新义”,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文字陷阱。譬如“步步为赢”、“酒负胜名”、“有杯无患”、“鳖来无恙”、“鸡不可失”、“饮以为荣”、“食全食美”、“精益求金”、“洗出望外”等等,这些被挪动了鼻子和眼睛的广告词,将美丽的汉字活生生地糟蹋,让人见了,像吃了一只苍蝇似的十分难受。对于青少年的语文学习必将带来无穷危害,当然在禁绝之列。
  最令人深恶痛绝的,还是要数虚假广告。央视“3?15”晚会之所以在民间享有很高的收视率,是因为认真“打假”。某著名草根相声演员为某减肥茶做电视广告,在晚会上被揭露,该产品经专家鉴定,与藏茶没有关系,所使用的商标正在受理,未经批准,仅仅是老产品易名后更换包装,重新上市。相声演员涉嫌虚假广告,一时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事实上像这样的状况,并非个例。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该产品的电视广告有这样一段对话:“×老师,您这一次为某某做代言,请问您敢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当然敢了,这是关系到人身安全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可他何止是掉以轻心呢?
  还是要回到广告――广而告之的本原。经商的最高境界,其实是不用广告,不必像王婆似的自卖自夸。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一家店铺一件商品的口碑好,人们心甘情愿找上门来。许多商家做广告,只是担心自己的商品被铺天盖地的广告所淹没。在现代社会,漠视广告传媒的力量是愚蠢的,经由信息的覆盖面推动商品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知悉、接受,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想,每一句广告词都恰如其分,不任意夸大,不掺假掺水,应该是广告文化的一条道德底线。值得广告人思考的,除了良心,还有如何创意、出新,令人欣然接受,甚至起而效仿。毕竟,像蒋门神那样只挂一个酒望子,书写“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早已过时了。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抱歉,指定的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或正在被审核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上舟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