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微信红包抢到最佳秘诀接龙,为什么别人发的红包都是自己抢第一,而且都是抢的最多的,时间也很正常的,求解答

你正在使用低版本的 IE 浏览器,请升级 IE 浏览器或者通过
访问,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玩钱不伤感情:微信抢红包火爆的大众心理
在爱范儿去年的圣诞派对上有人提出:“我的圣诞愿望就是老王发红包(微信红包)”。听到这个愿望时,大家瞬间躁动了起来。于是许多人开始起哄,大叫着:“老王发红包!老王发红包!”。
在简单地和大家商量好抢红包的规则后,老王一共发了好几次红包,额度分别有100,200 和 300 元的。
尽管,我没有抢到一封老王发出的红包,但这次抢红包的经历仍旧是我见过的最有趣的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
如今,微信抢红包在爱范儿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仪式,它为爱范儿成员之间的关系带来了积极影响。而除了爱范儿的微信群,就我观察,在一些其它比较活跃的微信群里,红包也成为了重要的增进、维系关系的方式。
到底微信红包对同一个微信群里的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最近进行了一个爱范儿内部的小调查(11 份问卷调查以及几个访谈),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微信中的分为拼手气群红包与普通红包两种,以下红包均是指拼手气群红包。)
抢红包 —— 一个有着灵活规则的游戏
“在爱范儿群里抢红包很好玩啊,就像游戏一样。”类似的描述反复地出现在我与爱范儿成员的访谈中。
确实,抢红包确实在我们的微信群里成为了一种游戏。
所以在爱范儿成员们使用红包的方式绝非仅仅是在虚拟空间中重现了传统红包的发放习俗。
首先抢红包这个游戏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点击红包信息。因此抢红包这个游戏的门槛很低,有智能手机的人基本都可以参与进来。
大概由于抢红包是个如此简单的游戏,无论之前失败过多次,我总有十足的信心抢到下一个红包,只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
其次,微信群红包并没有指定派送对象的选项,让群红包有了很好的包容性,每个人技术上都可以去抢其他成员发出的红包。这个功能设定避免了许多类似某些人偏心只发给帅哥美女发红包的尴尬排他行为。
还有就是在微信群中,随机分配红包额度的方式为抢红包添加了许多不可预测的成分,幸运儿与倒霉蛋的机制,让抢红包的结果富于变化,令群红包富于趣味性。
除此之外,大家也并不是都在被动地等待的红包的发出。发红包前,不少人还通过刷屏等方式试着去降低他人抢到红包的概率,也常人有人会出伪红包信息(显示一张显示发出微信红包的图片)去干扰其他人。简单来说,大家为了抢红包真是拼了。
尽管技术上并不能限制谁可以去抢红包,但有时候有的人总能比别人快人一步抢到红包,为了不让“技术流”主宰一切,爱范儿的微信群中也会出现些相应的规则去让更多地人抢得到红包。
“红包王”,,往往是被限制的对象。但在我的访谈中,他从未抱怨过这类限制,似乎觉得自己的的确确不应该过分地抢红包。
面对面抢红包 —— 现实与虚拟边界的模糊化
虽然抢红包的这个行为发生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但爱范儿的圣诞派对上,大家的互动远不仅局限于在虚拟空间中。
事实上,大家在等待老王点击发送红包时,有的人在起哄催促老王,有的人在互相传授抢红包的技巧,有的人在不断吐槽抱怨那些在群众刷屏的人,还有的人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黑啤,时不时和旁边的人互敬一下,喝一口压压惊。这种现实和虚拟的结合组成了一种多维的交流方式,打破了微信群聊中线性的对话方式的同时,为整个过程增添了不少乐趣。
抢红包在爱范儿的仪式化
在爱范儿的微信群中,抢红包的活动也不只是发生在不同的节假日期间。但抢红包也不是完全的随机事件。根据我粗略的观察,抢红包一般是为了庆祝一些事件或是迎合积极的氛围,例如同事的生日、新人的入职或是比较多人的聚餐。总之,在爱范儿的微信群中,抢红包总会和些积极的事物挂钩。
至少,我从未见过有人通过发红包表示对某些即将离职的同事的伤感,也从未见过将发红包用作工作上失职的一种处罚。
除了与积极的事物有联系外,抢红包在爱范儿还有着其他的规律。抢红包的大致流程如下:
首先是有人提出发红包,接着有人复议发红包的提议。在一段关于到底谁发发红包的讨论过后,决定发红包的人告诉大家准备发红包,红包的发起者一般都是爱范儿的高层或是资深编辑。发红包前,群里还可能有人刷屏或是用之前提到的伪红包的形式进行骚扰。
从诱导发红包开始,到群里充斥着各类奇葩图片、搞怪表情、恶搞自拍与偷拍等刷屏信息,再到抢完红包后抢到红包者的伪装与其他人“阴谋论”般的腹黑猜疑,发红包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充满十足的娱乐性。在这种抢红包的模式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的过程中,爱范儿微信群上的抢红包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式,仿佛每一次抢红包过后大家的关系都又近了一点。
微信红包 —— 礼物的一种形式
上面有简单提到,收到红包尤其是收到大额红包的人,除了表示感谢之外,还有义务成为新的红包发起人。这种义务并不是由于某种人为规定所导致的,而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意识。
接受采访的几位爱范儿成员都有着很强的回赠红包的意识,“收到红包就应将再红包发出去”的这种思维似乎已是爱范儿各位抢红包时的一种默认前提。
谈到为什么要把收到红包再次发出时,刘姓编辑就对我解释到,“礼尚往来嘛”。
即便是没有直接抢到三位数的大红包,在累积到一定数额的红包时,还是有人觉得自己应该将手中抢到的红包发到群里。例如,就提到她曾有一次接连抢到加起来将近 200 元的红包,就算没有人点名让她发红包,她还是选择将抢到的红包发到了微信群里。
因此,与自己通过工作赚到的钱不同,在爱范儿的微信群里即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抢到的红包,也是伴随着相应的回报他人的义务。
这么看来微信红包在这种情况下,更像是一种礼物,而不是一种由老板变相发出的工资或者补贴。
与其他的一样,微信红包不只是一种货币的化身,而更是被寄托了赠送者的社会期望,而这种期望又在收红包时转化成了收礼者的回馈义务。在一次次重复赠予与回馈红包的过程中,大家相处得也融洽了许多。
爱范儿另一成员马先生,好几次将抢到的上百元红包很快发回群中。他说抢红包只是为了娱乐,自己完全没有想要考抢红包去赚取零花钱。对他来说抢红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给大家带来的愉悦感,因此在我看来马先生希望通过牺牲自己的红包将抢红包这个活动带给大家的愉快尽可能地延续下去。
“耍赖”不发红包的当然也有发生,但这种暂时的抵抗始终是无法消除回馈大家的义务。像郝扬尽管常常试图“耍赖”,但从访谈中也能看出他其实有着强烈的回馈意识。用他的话表达就是在抢到一定红包之后,他都会发出一些红包去“平息民愤”。
在我看来,似乎也正是郝扬这种表面上的“无节操”的“耍赖”行为让抢红包的整个事件更加有趣的同时,他所“欠下的债”也将这种趣味延续到了以后的抢红包事件中。爱范儿的各位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吐槽,怂恿和激将郝扬发红包的过程中,整个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欢快。
不是所有微信群里的抢好红包都这么好玩
对,没错,要让微信群中的有趣起来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当然,我并不是想说大家只有加入爱范儿才能体验到这么有趣的抢红包。
首先,充满陌生人的群里很难一起抢红包。陌生人也就是社交关系中的“弱关系”,一个由相互没见过面、聊过天的人组成的微信群,很难激发起抢红包的欲望。
与我访谈的几位均反映在这类微信群里并没有太多与他人争抢红包的欲望。还有人告诉我,在这些群中抢到了红包也同样意味着相应的回馈义务。而这种义务更多的是表达感谢还有相互的寒暄,而不仅仅是将红包再发到群中——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部分额外的社交义务,反而是一种困扰。
除此之外,由于在这类“弱关系”微信群里,红包会被用作为一种换取朋友圈文章转发或者处罚发广告的方式。这种做法令群红包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
但有着紧密的关系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抢红包的游戏会充满乐趣。像有一名伙伴就告诉我,红包在他的一个同学群里就“玩不起来”。一方面的原因是红包金额不大,另一方面是循环次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抢红包缺少了爱范儿群上的那种刺激感。
但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刺激的缺失不是因为他的同学十分吝啬小气,而是在同学群中没有人应该发大额的红包。
在群员之间关系比较平等的情况下,发出过高的红包是件十分突兀的事。被其他群员质疑炫富以及怀疑脑子有问题似乎不可避免。到头来,大家的各种猜疑让本想用来娱乐的红包反而可能瓦解了大家的友谊。在微信群发红包尽管是一个小动作,但背后也包含了人们的社会期望。
不过,缺少阶层差别的微信群也还是有可能有存在着充满欢乐的抢红包游戏。以我对中国社交文化的理解,我认为拥有这个特性的微信群是那些聚集了社会精英,群成员之间没有阶层差异的。
在“精英群”中,红包很可能与面子或者尊严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应该不是“我发大量红包所以我有面子”,而更像是“如果我不发红包,我的面子会受到威胁”。
在这种思维下,“你发一百,我至少也要跟着发一百这样的风气”应该是精英们决定红包时的基本动机。
由此看来,“精英群”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等关系,因为成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发红包来维持相互之间关系的平等。可惜的是,我在现实中还没看到类似的例子。
但不管实际情况是怎样,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若要让抢红包成为一个好玩的游戏必需满足两个大条件。一,群里有特别应该发红包的成员存在。二,群里的成员要有充足的心理动机去抢他人发出的红包。这两个条件由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层级关系,群员的社会地位决定等因素决定。
除此之外,群人数似乎也是一个影响抢红包的因素,但其具体的影响方式还需要后续的研究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也许前面的讨论会令你觉得爱范儿每位成员都享受抢红包的过程,但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
比如说在访谈中就有一名爱范儿成员告诉我,由于自己心情不好等个人原因有时并不想加入群里的抢红包游戏。但因为周围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以及对被他人视为异类的担忧,自己只好装装样子,表面上也在享受着抢红包的乐趣。
这种社交压力似乎是所有新社交方式主流化的必然结果。当某种社交方式(例如 Facebook 和 微信)成为多数人的选择时,这就意味那些不使用这些方式社交的人将会受到排斥和隔离。迫于这种压力,很多不喜欢新社交方式的人也不得不得接受新的社交方式。
同样地,对于微信红包来说,它成为了爱范儿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的社交媒介时,也对那些有时会对抢红包不是很感兴趣的人产生了不安的情绪。
所以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虚拟≠不真实?
在大众论道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关于互联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说法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人际交流是缺少真实性的,因此人们对 QQ,微信,微博等数字媒介的过分依赖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一步步瓦解。
例如,在知乎上的在他回答的问题时提到:
“关于互联网是如何一点点侵蚀并异化人际关系的,写起来会是一篇大文章。这里就直接放结论了:网上的关系,根本上还是一种虚拟关系。看似亲密,实则疏离。……人类的肉身没有呼吸相闻地聚到一起(就算聚到一起了,也是各自埋头玩手机),光是数据在交换,这中间就有本质的差别。网上有群,这是一种特有的集会形式。但它和现实中的集会不一样,缺少那种呼吸相闻,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实体感。前面说了,网络关系轻飘飘的,无质量可言。”
在我看来,这种本质化事物的分析角度过滤掉了太多太多对于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元素。而把虚拟与不真实或缺少实在感划等号更是一种武断的结论。
首先,虚拟与现实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在办公室建立的关系可以在微信上继续维系。你可以选择在见面时问候家人,但也同样可以在微信上做同样的事情。爱范儿圣诞派对上的抢红包活动更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更关键的是交流方式的对人际关系的意义并不能完全由媒介决定。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的交流都可以是冷淡虚伪或是温暖人心的。显然,李博士更应该将他面对微信百人群的空虚归咎为成员关系的问题,而不是沟通介质本身所带来的问题。
科技决定一切?
虚拟的社交媒介并不是代表着人们在微信等网络平台所建立的关系是空洞或者不真实的,其意义应当根据实际交流情况来判断。
对于微信红包来说,它对凝聚人际关系的力量也不仅仅由它的相关特性决定。在前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红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由微信群员关系紧密程度,是否存在层级关系,群员社会地位,发出红包的金额,节假日气氛等复杂的因素决定。
微信红包的功能特性,与其他的人为因素一样,都对红包的社会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抢红包这个行为完全无法发生。另一方面,若每个人都像前面所提到的“事业群”中一些人功利地将红包用为一种交换筹码(抢了红包的人要在朋友圈转发某篇文章),红包也同样会失去其凝聚大家的力量。
钱在腐蚀人心?
从钱的使用以来,似乎对于钱的批判就从未停止过。从一百多年前出版的到近几年出版的,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与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都在提示着人们要警惕钱的使用。
对于齐美尔来说,钱能让所有主观且不可衡量和对比的质量或性质转化成客观且可对比的数字。钱的这种特性使量化人们之间的真挚情感成为了一种可能,因而钱的使用会带来瓦解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严重后果。
而对于桑德尔来说,钱作为市场经济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它的使用会让原本不应该被交换的事物(如政治家们的权力)变得可以交换(贿赂)。在他看来,这种转变在一些情况下让賺钱成为了一种危险的心理动机,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仔细一看,其实问题并不是出现在钱本身。问题的根源更像是我们对待钱的方式。尽管的确钱可以像齐美尔所说的那样将质量化为数量,方便了大家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其实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像一个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显然,我们(除非你是熊孩子)不会将爷爷奶奶从平日省吃俭用简约出来的 100 元红包,与某土豪邻居向所有认识人派发的千元红包的价值去进行“理性的”数值对比,从而得出该土豪邻居比爷爷奶奶更关爱我们之类的结论。
相信也正是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对钱的灵活多变的理解,才使得钱并没有像齐美尔所说的那样彻底腐蚀人心。
而对于微信红包来说,人们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爱范儿的微信群中,我们不仅礼物化了微信红包,还游戏化,仪式化了微信红包,让抢红包成为了我们庆祝节日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而在其他的一些微信群,也有些人货币化了微信红包,将其变成了变向支付点赞或是文章转发的方式,微信抢红包在这个模式下则更像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是社交行为。
许多专家喜欢从“本质”去理解钱,将其认定成为一种货币。对他们来说,与钱挂钩的都是带有强烈功利性的行为。这其实也同样是一种处理人与钱关系的方式。但这种“本质化”钱的视角,与“本质化”虚拟世界,一样是存在着严重问题的。
钱可以是纸币、硬币、电子化货币,也可以是艺术品(像折纸)和收藏品。某些钱(例如,第一出国旅游拿回来的外国货币),也可能由于我们的个人情感变得不可被交换从而失去了购买力。在这多变的形式下,钱也可能会随之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个人意义。
但无论微信红包的本质到底是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实际意义还是应依情况而定,不应做出笼统的非黑即白式的判断。
如果你因这篇文章受到了启发,想借助微信抢红包与亲朋好友和公司同事庆祝即将打来的春节的话,我的建议是要小心把控好发放的额度和频率,不要以为金额越大的红包就一定会让大家更开心,这可能反而成为大家怀疑你动机的缘由,最终对人际关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保证大家的参与度,要在发红包前制定好相关的规定,避免“技术流”主导一切的情况。
如果你是一间公司的主管或者老板,且公司并不是人人都拥有支持抢红包的设备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增强员工之间纽带的机会。将智能手机或平板作为员工福利发放给那些以前无法抢红包的人,让他们也一同加入到抢红包的队伍当中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无论大家是否真得对抢红包感兴趣,但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要考虑到由于某些员工没有智能手机所产生的被排斥感。
鉴于爱范儿去年圣诞派对的经验,我提议可以在春节假期间公司聚会或者新年上班的第一天进行面对面的抢红包游戏。在开始前,让大家相互帮忙把设置微信支付等对于许多非科技爱好者来说十分麻烦的问题解决。然后再与大家一起商量具体的规则和红包的额度。这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且让抢红包更加具有娱乐性。
新年即将到来,你会选择在微信群里发红包和抢红包吗?对你来说,微信红包的意义是否又像我所分析的那样呢?欢迎各位读者与我们分享你在微信上抢红包的感想。
另,今天除夕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探索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玩钱不伤感情:微信抢红包火爆的大众心理阿里出了名的小家子气,打发乞丐呢。。。
就我自身体验而言,微博和支付宝简直是在侮辱用户的智商(两家都同一家公司控股,所以一起说一下),因为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没钱拿优惠券也可以充当红包”,“红包里虽有钱,但是你运气还不够好”,“没机会了?你可以自己塞钱自己抢哟!”。另外还有七七八八的一箩筐限制,比如一天你限制抢几次,抢同一个人只能抢一次,你抢到了,还自动转发和关注发红包的人。还有支付宝那个红包,第一次手都戳烂了,一分钱也没有。第二次拿了两块,今天早上,我两个支付宝加我朋友一个,戳出来都是一毛八加一张五块钱的快滴打车优惠券。也就是说,不论你戳得快还是慢,你都得到的是这个结果。感觉再次被支付宝侮辱了智商。最后再说说接龙红包,我前后猜了可能有三四十个,就猜中过一次,拿了五块钱。我记得我小时候,大人送我的红包至少都是100以上。每当他们给我红包时,都会虚情假意地跟我说一句:“别告诉你爸爸妈妈,这是我俩的秘密。”我有一次,就真的没告诉我父母。后来我父母跑过来责问我:“某某给了你红包,你怎么不跟我们说一声?”我天真地说:“是某某自己要我别告诉你们的啊!他怎么背着我又告诉你们了?这什么意思?”“那当然了,他要是不告诉我们,他不白送了?我都跟你说过,红包送来送去,其实就是送的我们自己的钱,你这小孩,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我们长辈天天教我们做人要诚实、正直,但是自己却一直做着这些言传身教。后来拿得我生气了,凡是有人送红包来,我一律拒绝:“我不要你的红包,你给我爸妈去。”微博和支付宝的红包,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虚情假意的时代。后来我来到广东,发现大家都见面一个红包,里面钱不多,每一次都几块钱,但从来没有人给我过暗示什么的,我拿到很开心,我感到发红包的人也很开心,他准备一大把红包,见到熟人就发。支付宝自己可能觉得这样玩很有意思,但他忘记了红包的本质:拿红包的人,他就是想一动不动,等着天上掉钱下来,这恐怕就是作为一个小孩,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而对于成人来说,他也从中找到了童年时的快乐。至于你掉的是一毛钱还是几百,我拿到都很高兴的,我希望你不要给我太大的压力或附加条件。毕竟大家拿你的红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讨个吉利。而发钱人,我至少希望他是真心诚意地想发红包,他因为看到别人快乐而快乐,就是这么简单。而微信没其他乱七八糟的,就实实在在的给钱。
从一个MKT投广告的甲方角度来思考下这个问题。先给出我的结论:阿里的思维还是偏传统生意,而微信真正是社交营销的产品思维。假设在两个体量相近的公司里,对于营销活动的所能带来的价值评估应该是相当的,所以我猜支付宝和微信在春节红包这件事上的总投入应该是相当的,甚至有可能支付宝还多一些。在现在整体移动支付已经较为普及,且支付宝用户量更胜一筹的情况下,两种不同的红包(广告)投放策略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对品牌广告价值该如何认定的不同思路。下面稍微展开点分析下:支付宝红包特点:人海战术。周期长,每天次数多,个数未知,预算额六个亿(看起来)惊人,戳的方式需要人全神贯注,耗费精力。微信红包特点:单点突破。只发两次,个数限定,预算额未知(今晚估算一下应该投了一两个亿),摇的方式需要人挑战极限,耗费体力。我这两天身边看到的抢红包战果:支付宝红包:基本都是戳破屏幕的节奏,但第一波(第一天十点)就没看到几个人抢到,包括群里的几个支付宝产品经理,朋友圈里骂炸锅了。调整后第二三波,大部分能抢到,但最多就一个,1~5块不等,大家一点都不high,抢完该干嘛干嘛。今天早上那波,好多人直接不抢了。微信红包:基本都是摇到比撸还手酸的节奏,普遍收获2~3个红包,金额普遍三块钱左右,帮小伙伴抢了的红包单个一块钱左右,群里很high,朋友圈也很high,大家都准备练好麒麟臂除夕再来一发。支付宝拿春节红包当双十一红包在做,完全忽略了春节红包背后隐藏的人性。春节讨红包,两三块钱和十块钱的快乐感是差不多的,但抢到和没抢到那就是天壤之别了。红包的分享传播方式上,支付宝的接龙红包挫败感之强烈让我这种连一分钱手气包也抢的人都受不了了,除了专门为抢红包而抢红包的人,还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去传播呢(在我朋友圈里发口令红包的一律享受和代购一样待遇)?反观微信,基本整个红包流程就是生活场景的迁移(你什么时候见过生活中有猜数字红包接龙这回事?),注重用户在整个流程中的体验感受和社交关系链的感受。如果再分析下抢红包行为的话,戳耗费的精力会给我带来付出的回报预期,摇对我来说毫不费事就算没有红包也只会怪自己运气不好。不同的预期自然诞生不同的口碑。为啥差别这么大呢,我个人的理解是。微信明白发红包是个PR行为,是打扰用户的,第一波图新鲜,第二波除夕图乐呵,再多用户也烦了。而支付宝还以为这真的是和双十一一样的MKT行为,巴不得自己在用户面前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好。说到这个份上,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口碑差距如此之大了吧。顺手帮我一直参与的NGO免费午餐做个广告,有抢到红包的朋友们可以把这份喜气继续传播下去。微信公众号:就是扯淡(justchegg),欢迎关注~#晚上就到这吧,如果明天我还能写的话再顺便写写我对社交营销的一些想法。生意的事,也不能光看口碑,有多少最后能转化成银子才是最实际的#
#实在是太懒,社交营销这个话题还是等之后遇到合适的问题再写吧#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土豪发10万多元微信红包 每次2000大洋
查看: 186|
摘要 : 临近春节,互联网红包大战再次升级。微信、支付宝、微博等红包乱飞,大家抢得不亦乐乎:一对一发红包、专门建群发红包、还有玩起红包接龙有市民抢到0.04元,晒图大呼这个记录有人能打破么!也有市民在这1个多月里发 ...
临近春节,互联网&红包大战&再次升级。微信、支付宝、微博等红包乱飞,大家抢得不亦乐乎:一对一发红包、专门建群发红包、还有玩起红包接龙&&有市民抢到0.04元,晒图大呼&这个记录有人能打破么!&也有市民在这1个多月里发出3800多个红包,近11万元。
抢到的晒红包,没抢到的忙吐槽,电子红包俨然成为新年俗。&年&的形式在变,不变的是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团圆梦。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转发的声称是&抢红包&活动,并不一定全都是真的,需要注意鉴别。而比电子红包更重的,是现实中的亲情相对。不妨放下手机,多些陪伴。
还有专门红包群 规定每次扔2000元
市民潘先生在温州开连锁超市,今年1月份开始玩&微信抢红包&。昨天,潘先生看了下自己发出的&利是&(广东人称红包为&利是&),共有1285个红包,金额达9563.22元。收回&利是&的金额为8000多元。
&有时周末在家没事干,就包个几百元的(电子)红包发到群里。&潘先生说,一般来说,只要有人开了头,抢到的人也会开始发红包,&我觉得这是一种新式的拜年方法,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挺好的。&
潘先生发出的红包金额,在他朋友圈中还不是最&壕&的。潘先生有一个朋友是&企业二代&,专门拉了十几个人,建立了一个&红包微信群&。按照群里规则,每次扔2000元红包,抢到金额最少的人再扔1000元。群里面有人这1个多月来已经发出3800多个,近11万元;还有人一个多月发出2300个红包,近8万。
来不及发电子红包 他直接包了现金红包
市民杨先生是温州一家单位的领导,为了鼓励下属,他会包些红包扔到&办公室群&,里面塞上168元、258元、518元等比较吉利的金额。
有几次,杨先生的下属加班晚了,打的回家。原本这打的费就没有报销的,可杨先生知道后,就在&办公室群&里扔了一个红包,称是&报销车费&。&虽然红包金额不大,也就十几块钱,但是这个举动挺温馨的。&杨先生的这位下属说。
前天上午,杨先生来不及在群里发红包,于是直接给五六个同事发了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一人200元。&快过年了,平时大家对我很支持,这就当作新年红包。&杨先生说。
有些&抢红包&活动不真实 一定要学会甄别
在诸多抢红包活动当中,也有一些&假大空&。比如,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信息&&领到1576元真现金红包,赏给你们了,直接到账,快抢。当你点进去后,却发现出来是某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微信公众号。按照它的要求,必须关注其公众号,才能领取。但是关注了之后,又显示红包已经被抢光了。
警方介绍,近来,随着微信、微博、支付宝收发红包活动逐渐火热,红包诈骗案件有增多趋势。这种利用朋友圈熟人关系、客服人员指导参与活动等红包诈骗,伪装性极强,再加上存在利益陷阱,市民很容易就落入骗子圈套。
&诈骗红包&的背后其实是钓鱼网站,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盗取受害者的手机号、微信账号,趁机夹带木马偷跑流量吸话费,或直接瞄准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进行诈骗。
对此,警方提醒,在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给亲朋好友送祝福、拜大年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假红包&。
抢了好几天红包,个中滋味想必大家都懂。看看网友的心声,请自觉对号入座。
上一篇:下一篇:
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中山大学的科学家承认,他们已经成功实现了首次人类胚胎基因改造...
“宝马车撞死婴儿”事发现场。 CFP供图据新华社电 记者4月26日从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获...
李闯昨日上午,渭南七旬老汉李闯,捡到装有钱包、手机的外套,原地等了2小时,终送还...
警方查获被贩卖的野生动物被贩卖的野生动物华商报商洛讯(记者 陈永辉)4月中旬,商洛森...
“谢石生”在清远市救助站内向记者展示身上的伤痕(4月24日摄)。新华社发广东清远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红包抢到最佳秘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