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推广经验,求普及,ios有哪些靠谱ios模拟器的推广渠道?不同渠道的玩法是什么

  作为一名身在花钱部门的市场推广人员,每一笔花费都需要了解它到底带回来了多少,又带回来了多少回收。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正版产品的推广,所有最终都是指向AppStore下载,那么到底怎么区分各个渠道的带量,以及各个渠道的效果转化呢?作为一名从业人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小经验。
  首先,我们要区分用户的来源,我们先来看下常规做法。
  目前ios常用的带量方式有几种,积分墙,banner插屏等效果类广告,媒体广告以及一些限免渠道。
  1)对于积分墙,需要通过API接口,将点击的设备传入服务器,如果与当天的激活设备号匹配上,则算给这个渠道。
  问题:如果同时在多家投放,要对接多个API接口,费时费力,且同一个激活可能在多家平台上都有点击的行为(当然了,大家都会在合理范围内核减一些量)
  2)对于一些媒体类广告或者限免渠道,只能手工导入,对方离线的给过来点击设备号,我们导入库中匹配。
  问题:目前市面上有好多媒体无法给出点击设备号,基本只能盲投,或者选择性投放,今天只投A,明天只投B。对于可给出设备号的,时效性差,同时辛苦技术与BI的同学,来回沟通对数,当然也同样存在一个激活对应多个点击的问题。
  3)对应效果类广告,例如Admob、inmobi,需要加入他们的SDK,他们会提供后台来统计。
  问题:后续的转化数据没有追踪,且不能提供设备号,不好匹配。
  然后如果不是我们cp自己来做流量来源的统计,其实市场上也有一些第三方工具可以做。
  1)我比较早期用过umtrack,逻辑比较简单,每个平台生成一个短链接,跳转向AppStore,仅可以统计各个平台的点击、激活。
  问题:后来我发现,他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了解了一下,基本就是基于点击ip与激活的ip来做匹配。同时也无法提供设备号,后续的效果数据无法统计。
  2)目前我使用的是TalkingData的Ad Tracking这个产品,个人比较喜欢。
  可以分渠道统计点击、激活、注册、登陆、付费,后续的留存、活跃数据等等。同时可以打一些满足业务需求的自定义事件。
  有几个用起来很爽的地方,推荐一下:
  他们对接了很多的广告平台,限免渠道、媒体,基本不用我们在去跟积分墙、媒体做API接口或者集成SDK,都可以实时统计且是基于设备号,不止是ip这个维度。
  他们点击、激活的数据详单可以导出,不管是后面的核减还是其他统计都很方便,比较数据拿在自己手里更安心。
  而且作为一个平台,他们有自己的算法,一个点击肯定对应一个激活,还有一些防作弊的模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核量减量了
  最后,例如我是一个做电商的,我自定义事件就用来统计订单,这样每家平台给我带来多少用户,用户带来多少订单,多少付费都可以统计。解决了我计算ROI的难题。
  其实投放就是这样,如果ROI高,就加码投放,如果ROI低或者赔本那还投什么,果断放弃。
  当然了,对于不同的app,手游,可能大家关注的数据会有所不同,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流量越来越少,已经不在是那个土豪可以散金买量冲榜,只看量的时代了。
  尤其最近苹果动作这么多,如果监控评估一个渠道,把钱花在哪,怎么去优化才是后面的重头戏,还等什么,你家今天赚回来了么?
  相关阅读:
  阐述:教给每个人都成为BD大牛
  微信和陌陌的合体
  App Store榜单频变化 被恶意刷榜还是苹果算法出问题
一站关注,多维度进入移动游戏圈
上方网: sfw-2012
上道: shangdaowx
小伙伴招聘:xhbzhaopin
爱知客: izhike2012
上方花园: shangfanghuayuan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料
  导读:近日,韩国NCsoft公司和Netmarble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两家公司互
  导读:北京时间2月19日消息,据报道,根据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周三发布
  导读:2月21日,据VentureBeat网站报道,自iPhone 2007年发
  导读:近期我们陆续回顾了手机游戏作为朝阳产业在狂飙突进中留下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
  导读:NEPRO JAPAN于2月20日发表公告,称其已经完成对著名游戏开发商t
12345678910
2345678910
2345678910
(C) 上方网 京ICP证:041414号 电子公告许可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掌阅科技商务部招聘
iOS渠道推广经理
分享到微信
本科及以上
职位诱惑 : 行业第一,上市计划,竞争力薪资
发布时间:
岗位职责:
1.负责app在苹果官方商店及第三方平台渠道的合作;
2.渠道合作商关系维护,获取优质推广资源;
3.负责结合产品和渠道,策划线上营销活动,提升产品活跃度及口碑;
4.负责商务谈判以及推广项目的管理,了解和分析市场动态;
5.渠道数据反馈跟踪,分析推广数据,针对性调整推广策略。
任职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作经验,至少一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工作经验;
2.了解移动互联网行业,熟悉电子市场内部结构与工作流程,至少1年以上电子市场推广及商务相关工作经历;
3.具有一定的渠道活动策划能力,能将企业资源资源与渠道活动进行良好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推广效果;
4.了解各种网络营销技巧,对市场时刻保持敏锐性和前瞻性;
5.善于分析归纳数据,并基于数据做出运作推广方案;
6.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汇总、分析能力及方案撰写能力,积极主动,可承担较强工作压力。
职位发布者
简历及时处理率
投递后7天内处理完成的简历所占比例
简历处理用时
完成简历处理的平均用时
你在拉勾还没有简历呢,你可以,也可直接投递
领域 移动互联网
规模 150-500人
目前阶段 未融资
投资机构 自盈利(D轮及以上)
北京市朝阳区四惠东通惠河南岸四惠大厦2层2029E
拉勾网来推荐可能适合你的职位
附件简历:
暂无附件简历
默认使用此简历直接投递,下次不再提示
请选择你要投出去的简历:
在线简历:
在线简历还不完善,请完善后选择投递
附件简历:
暂无附件简历
默认使用此简历直接投递,下次不再提示
支持word、pdf、ppt、txt、wps格式文件文件大小需小于10M
注:若从其它网站下载的word简历,请将文件另存为.docx格式后上传
简历上传成功!
你可以将简历投给你中意的公司了。
详情描述:
还可输入500字
请上传标准格式的word简历
操作说明:
打开需要上传的文件 - 点击文件另存为 - 选择.docx - 保存
上传文件大小超出限制
单个附件不能超过10M,请重新选择附件简历!
你的简历中:
学历、工作年限、期望工作城市与该职位要求不匹配,确认要投递吗?
邀请好友成功注册拉勾,可提升每日投递量 &&
[仅限本人使用]
微信绑定拉勾网服务号
随时接收简历处理结果
<< 微信扫一扫,立即绑定
你还没有可以投递的简历呢
请上传附件简历或填写在线简历后再投递吧~
投递失败:今日你已投递10个职位,投递数达到上限。
邀请好友加入拉勾网,可快速提升投递数量。
你在拉勾还没有简历,请先上传一份
支持word、pdf、ppt、txt、wps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登录邮箱未验证
请验证你的登录邮箱以使用拉勾网的所有功能!
我们已将验证邮件发送至:,请点击邮件内的链接完成验证。
我们已将激活邮件发送至:,请点击邮件内的链接完成验证。
今天已经反馈足够多了,给产品经理点时间消化下吧~
&&反馈提交成功!
你还没填任何反馈呢Android、iPhone、Symbian上各自有哪些渠道是比较好的?
老实讲,还是觉得产品的品质比较重要。其次就是各种资源and渠道···
APP推广渠道主要分为付费和BD合作两种方式: 先来说说付费推广吧( IOS&Android )
IOS(appstore&越狱)APPStore刷榜找有刷榜技术的公司,将排名刷到top榜单里(其实就是作弊的方式让appstore以为有很多人在下载这个APP,这样排名就会靠前),排名越靠前就可以让越多人看到你的产品,带来更多的自然用户。刷榜排名越高价格越高,双十一的时候总榜TOP50是1万6千块/天。到过年前一礼拜,TOP50的价格已经要3万左右/天。PS:这个方法不建议使用,刷榜存在以下风险,1、被appstore鉴定为刷榜的话,会收到警告信,超过3次,产品可能会被下架。2、而且刷榜市场传闻目前只有一家北京的公司有刷榜技术,但是也不十分稳定,有时能刷有时刷不了。3、因为刷榜ROI很高,也容易让营销团队对其产生依赖,降低对其他营销渠道的兴趣和优化,万一无法刷榜了就很被动了。 网盟&平台类 积分墙:多盟、力美、有米、点入……结算方式为CPA(激活/注册),渠道本身的用户价值很低。用于appstroe冲榜效果较明显,需求量大的话需要同时接进几个公司的API。平台:admob(google)、inmobi……为in-APP展示类banner、插屏广告,结算方式为CPC竞价,用于活动推广和品宣较合适。缺点是global公司都不提供用户ID,无法准确评估用户成本。如果想要监测数据,产品里就得嵌入对方SDK,这样就会造成APP数据公开给对方的情况。如果不嵌入SDK就完全属于盲投,优化效果也不理想。目前看来投放平台的公司还是以游戏类的居多,都是土豪呀。另外这些平台的海外资源也是相当不错滴。据说微信之类的推海外效果还不错哦~网盟&代理:adsage、亿玛……结算方式有CPA和CPC,网盟的用户量很大,缺点是用户质量不可控(数据可能偶有掺水分的情况出现 -_-#)。移动DSP:目前只知道有力美和mediav在做移动DSP,因为是刚起步,这两家公司的同学自己都不建议我们做,因为没有历史数据,优化的依据很少,价格好高。顺说下,他们的媒体资源一般都是接入的google、inmobi这些大平台的。移动DSP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比较靠谱的投放方式还不清楚,静静期待吧~应用推荐类
APPStore: 金山、限免大全、搞趣、APP123……结算方式多为CPT,由于IOS推广渠道资源有限,价格一直在涨,金山14年好多合作都需要走年度框架,即使按照CPA去合作,电商类的价格也要12块/激活。这类渠道的用户质量不错,渠道基本不会掺水分,数据还是比较靠谱滴。只是长期投放之后用户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推广效果会慢慢降下来,还有些如今日头条和百思不得姐这些应用可以内容植入也可以去谈CPS,之前有在百思不得姐中见着口袋购物的身影
越狱类:PP助手、同步推、快用、91......结算方式也多为CPT,也可以沟通CPA合作。这几家的量还是不错的,自己木有推越狱的渠道,所以了解的很少(回头补课 ) Android网盟&平台积分墙:正常情况下android的积分墙不建议做,原因是android不像IOS只有一个应用商店APPStore,它可展示的资源相对较多,无需通过积分墙来冲榜。(BTW,如果只是想要拉高某一特定市场的排名,可以去买些下载量就可以了,万能的淘宝就能找到提供此服务的商家,之前1万的下载量只要50元。性价比高多了,只是要当心别被市场发现 ^_^ )说到这,你是不是要问,既然android不用积分墙来冲榜,那它干嘛存在呀。嘿嘿,有句话叫做“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滴~如果你的KPI是激活用户数量,且只要是真是用户就可以了,那当然要买积分墙呀,物美又价廉,多好的渠道啊......网盟&平台:亿玛、安沃、adsage、微创...…如果按CPA购买的话,跟对方商定一个CPA的价格(当然价格越高获取的用户数也会越多啦),最好还能定个KPI,例如次日留存不低于**,或是24小时购物率不低于**等,有了这样的约定,用户质量就有了保障。和IOS一样平台类网盟也是inmobi,adwords一类的公司,购买代理公司:微创、adsage、AdTouch这些代理公司的产品很丰富,可合作的方式有,CPC(图片展示类CPA(一般多会是应用推荐位置)、还有就是会代理一些应用市场的资源,比如AT跟安卓91、360市场的关系会比较好,合作让其代理可以在刊例价格的基础上打个折啥的,另外如果推广费用多签了框架,那么每个月都会有优先选择媒体资源的权利,哎,土豪就是好啊应用市场主流应用市场有这些:360、豌豆荚、百度、安卓91、小米还有安智。还有一些如google-play、N多、机锋之类的市场流量相对少些。应用市场资源的售卖方式有CPT、CPD(下载)和CPA等。合作下来发现直接买CPT的话,ROI肯定是亏的,借用安卓市场举个例子吧,计算下来一个激活用户的成本需要10块左右,对于电商来说就偏高了。或许你会说,对电商来说价格高,对游戏类的APP来说很便宜啊。这是接下来想说的,应用市场是不跟游戏聊CPT滴,面对游戏,应用市场基本要求联运或者CPS分成,如果你是做游戏的,我想你肯定懂的,小心酸呀。再来说下CPA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一般没有所谓的刊例价格,需要跟市场去商定一个价格,比如5块钱一个激活,这样的量一般是市场的剩余流量,所以每天的流量多少会有起伏。而且像91这样的市场会要求你的产品下载到激活的转化不能低于35%,还有可能要求自然量也需要结算,可虽然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CPA还是比CPT合算的,所以有框框也就忍了吧。按竞价CPD合作的应用市场:豌豆荚、百度和小米,这三个市场都有CPD投放的操作后台,根据提示一步步操作就好了,通常一个下载的起拍价是0.5元,CPA(激活)的成本大概8块左右,当然不同的APP获取用户的成本肯定是有差异的。CPD的合作相较于CPT和CPA更灵活可控,平时控制下成本保证ROI,遇到节日庆典啥的,调高价格,获取较多流量。这里还想补充说下的是豌豆荚和小米的流量都是市场本身的流量,百度则是来自百度手机助手和百度网盟,属于“春华”这条产品线。预装机这块我自己没尝试过,一般可以找品牌厂商、运营商、手机销售渠道和rom制作方,将自己的APP内置到操作系统中,根据文件包大小、产品知名度和激活数支付不同cpa费用。如果做预装机的话,建议:1、找偏下游的服务商,因为上游(如厂方)装的机,到零售商那可能又被重新刷一次,那你的钱就白花了。另外如果找品牌厂商直接合作的话,第一合作谈判很艰难,第二从装机到消费者手中的周期很长。2、要考虑清楚自己的APP用户使用的机型是什么,比如高大尚APP刷500块一部的手机就是浪费了,而面向民工的小游戏也不要去刷三星,划不来。纯花钱的渠道主要是上面说的这些,接着要说的就是通过BD合作的方式来获取一些性价比较高或是免费的流量了换量:APP可以相互导流量,比如大众点评的APP里面推荐安居客,一般情况下,APP中会有个“猜你喜欢”或是“热门应用推荐“这样的Tab,可以将这里的位置用来跟其他APP置换流量(如果你的APP够热门将这些位置当广告位出售更好,就像墨迹天气,美图秀秀那样的模式)联合运营活动:比如聚美跟美人相机,就可以做个”晒素颜照“即可登陆聚美APP领取价值**元的面膜一盒的活动,比如美人相机提供广告位宣传,聚美提供奖品赞助等,(这个活动纯粹是为了举例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首先要明确双方目标,各自能提供的资源,尽量双赢的提前下,这样的联合活动可以是非常的多样性的。针对手机应用市场的BD合作:1、每个应用市场都有首发和特权活动合作,如果你的APP更新版本,最早那几天只在某个应用市场发布,那市场通常会免费给到你1-3天的首发专区位置,也可以配合应用市场做一些活动,比如,给来自小米商场的用户双倍积分。或是参与去应用市场的运营活动,比如十一长假出游,市场一般会做一些跟旅行相关APP的专题,这时候你跟他们的运营人员熟悉的话,就会提前得到通知,也比较容易免费上这些专题。(至于怎么跟人家打成一片,大家就各显神通吧)2、跟应用市场换量,和所有的APP一样应用市场也需要增加流量,在要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换量就成了各应用市场获取流量的普遍途径了。跟市场换量分两种情况,首先是像豌豆荚这样的,他们只接受来自APP本身的流量,就是说如果跟豌豆荚换量你只能从自己的APP里面给他们导流量。其次像跟小米的合作就比较Open,他们愿意接受非APP本身的流量,哪怕你是花钱去网盟买的用户给他们,只要是真实的就行。应用市场会根据你给他们带去的用户数量(通常激活数量)回复你同等价值的广告位。比如你给小米导了5000用户,他们给你一天banner,价值大概1万。如果有用请公开表扬,如有疏漏差错,请私信批评 ^_^
作为一个PM,在移动互联网还混沌的初期连市场同学都迷糊的时候,自己就开始尝试各种推广的方式,扛过真枪打过实弹。推过千万级别项目~~~搞过留存过60的项目~~下面我分几个重点说一下项目的推广吧:1. 各平台都有什么市场。win7:活跃终端都不到千万没有玩的必要。ios:
市场单一itunes,什么越狱的在ios7向后已经不足10%了。这一现象应该是开
发者对中国市场的妥协吧,搞付费的越来越少。ios第三方市场也有我简单推荐几个:搞趣,限免大师,91,360,金山电池android:安卓市场是一个相对比较开元的市场,也因为政策问题,google play没有像itunes一样担当起重头戏,也因为终端市场和运营商的介入变的更加复杂。那么我把android市场划分为如下:A官方市场google play,B第三方市场机锋 安卓 安智等,C终端品牌市场智汇云 三星市场 金立市场等,D room市场Android 4.3Jelly Bean(果冻豆)等等,E运营商市场移动MM什么的等等,Fwap站 PC客户端 web站快平台流量站。因为android的只要下载到手机就可以安装所以GHIJK类市场就省略了,在互联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其他的推广类型。2. 特殊市场我觉得中国人是一个会钻空子的民族,任何一个和谐的环境都会被国人打破平衡。在此我推荐两个任何平台都适用的强大市场:A积分墙等广告商刷量市场B人肉刷评论市场C劣质的服务器刷量市场(高危)D真机刷量市场(ios有用)E push市场F 恶意软件潜伏安装市场做了这么多年中国的互联网只做了两个事“抄”和“刷”3. 流量共享貌似每一个软件都有一个应用推荐的地方,合理将自有资源和他人置换。公司安排一个实习生天天刷脸还是有必要的。并且可以选择渠道的精准性。4. 线下渠道用户量很少的情况下,产品的品牌概念还未形成时,所有的线下推广都太扯淡了,无法形成品牌型传播。你可以试试看核算一下CPA的陈本。5. 社会化营销现在很兴起的一种网络SNS推广方式,以比较偏软的方式植入到可快速传播的文字,图片,视频中,在各大SNS社区传播,带来高爆发的流量。这个不是不可能,需要的是产品本身可以营造出来的话题性,营销团队的执行力。我觉得亲这个方向还是放弃吧没啥好碰运气的。6. SNS分享接入主流社区的分享功能做到自我营销的功能,这个我也不多说了大家很熟悉,但是不是所有的APP都适合,只有内容型产品或者可产生内容型产品可以试试例如优伶画报,魔漫相机啥的,可以去理解一下。7. 对于小团队的建议如上应该能涵盖当下移动互联网主流的推广模式了,对于小团队来说除了人才以外,成本最大的可能就是推广了,建议千万不要全平台上线。这样团队的精力根本无法负荷,特别是android的平台,因为变现能力强,用户基数也大,导致android渠道的用户水分比较低,在把握产品转换率和留存时常常受到渠道质量的波动影响。还是建议先搞ios,在ios上推广成本小,还可以有效的验证产品的需求是否靠谱。如果您在itunes上都无法勃起那劝你别做了。当然光搞ios也不是没有前途的,像“私密相册2013”.团队不到5人半年可以做到小30万的iphone用户,成本不到1万元。它在推广上还是值得研究的毕竟竞品比较多。好吧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一起分析的有志同道合的可以加我~注:android第三方渠道之我见android第三方渠道我分为以下几类1. 论坛出生最早的一批: 机锋网
安卓网 安智网等2. PC工具出生: 豌豆荚
91助手等3. 老市场:应用汇等4. 巨头介入:腾讯(中等)
百度(最弱的) 360(最强的)在2010年时大家还把重点放在第一类市场的推广上,短短3年格局就变了。发展如果不好像应用汇,应该现在很头疼吧~发展如果平平的话像机锋,为了更好的变现已经转型做手游的运营了。发展如果很好像91,在终端上占有率爆发性增长,想cpd推广的,有关系都需要按月排队上线,这样91以非常高的价格被百度收购。这和我3年前推测的基本相同,最后必然被传统互联网稳定流量入口,当初我押宝押的是腾讯,囧还是太稚嫩了。腾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看看微信推的游戏,看看微信推的嘀嘀打车。其实android的第三放渠道是五花八门的,我自己统计了一下一共有534个~这个项收集够牛B吧呵呵2014年10月补充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短短10个月推广的路数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不更新根本对大家执行没太大帮助。有很多创业团队咨询过我,前面写的推广方案路走起来会越来越难。难在哪?没钱~~没钱其实并不是问题,没钱找钱就是了,但是没有会引发另一个问题,怎样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随着第三方市场的变现日趋成熟,每一个装机激活都成本增长,而小团队的产品又比较垂直,这样被认知的成本就更高了。为此我给创业团队支2招~【“臭美”创业可以自我营销】顺应用户心里上“臭美”“热情”等需求更适合SNS的推广,像脸萌,美图秀秀,滴滴打车。这些项目他们在需求上比较高频,在心理上比较open。利用一定的运营手段可以借助各类SNS网络达到自我营销。既然说到适合就会有不适合,什么样的产品我们没有自我营销的基因呢?好比我,内心比较阴暗,我做的产品很多时候都满足用户“贪婪”“好色”“懒惰”等等的非积极向上的一面,例如“扑饭相册卫士”我的用户虽然也很多,每个用户用我的产品满足的是隐藏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我曾经调研过一个用户,他是2线城市的“拉皮条”软件里存了2个G的小姐照片,这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才会分享使用我软件带来的安全感呢?即使你满足了他很多他依然希望你不要被别人知道。满足我上面提出的产品类型,我们可以用其他的刺激点来刺激用户帮我们营销(当然如果没有刺激用户愿意自己分享是最完美的,但我不能逼着团队去改项目)。项目本身有一些进阶功能,这些进阶功能的忠实用户都是项目本事的“核心用户群”他们比较优质,对项目有更深的理解,这些进阶功能可以作为补偿功能,刺激用户分享后开启。如果你的项目比较符合这个场景不妨试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项目特别小众】在私信里面我读了很多朋友的项目都很小众,这也比较符合当下创业的特点,蓝海越来越少,我们把心思放在细分上,思路没错,大多数小众创业项目黄掉的原因是成本,PC不会特别明显,应为PC主要流量还是来自与搜索引擎,而移动的发展还比较浅,用在各类型渠道分发时主要还是展示。为什么移动互联网分发的时候还是靠展示呢?这个并不是市场愿意的,展示来获得收益是很有限的,但是搜索就不一样了,这个是pc的老路只是用户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60%的应用分发靠展示,40%的应用分发靠搜索,而40%的搜索分发中有92%的词是品牌词,这样一来渠道为了养活自己就玩命加广告位玩命加价,这样的推广小众APP下载转化会很低,渠道成本根本无法负担。以上现象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是小众用户产品没关系,但是首先你的用户群要很具象,他们都在哪里出没,他们都上什么样的APP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时间通性。充分了解了你的用户我们可能会选择更具象的渠道,这类渠道我定义为【三轮车渠道】。说一个成形的项目“58代驾”用户什么时候需要,用户什么在哪里的时候需要我?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吧~(此处省略一些图,时间太久找不到了)在北京簋街世界杯期间,一帮晒得黑黝黝的58的PM夜以继日的摆着地摊易拉宝推广0元代驾项目,北京各个片区的餐厅酒吧放着58代驾的牙签盒,纸巾等等。知道用户在哪里就好办了。扫个码下载个APP已经很普及了。之所以叫【三轮车渠道】意义不在于有多么成型的方案,需要更接地气的手段,高效的执行力,在小众用户的集散地撸衣服就上。最后说一个B端产品的推广~我做了一个信用卡客户经理使用的APP(我要接单),客户登陆软件后可以抢单服务需要办理信用卡的用户。我的目标用户神出鬼没在个个大楼,或者超市门口摆地摊。我如果跟着走一样面临口径过大成本过高的情况。银行因为合规等问题又进不去。最后我们解决反感是【三轮车渠道】:北京地区各个卡中心信贷员进礼品的地方比较集中一般一周去一次,作为线下推广的据点。【自我营销】同行同机构是竞争关系,但是各银行或者不同地区是互助关系,根据第二种关系我们建立了分享系统。大大的缩减了项目的推广成本狠超51信用卡B端产品。
积极向上的ws之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靠谱助手ios模拟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