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这么一件事,就是露天煤矿采煤方法把土地挖的塌陷了,应该赔尝的,可是煤矿要在政府发了文以后才可以进行核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投资立项申报材料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5:21: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投资立项申报材料.DOC
官方公共微信本文通过理论知识结合实例研究重点对煤矿塌陷区修建低坝水库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硕士论文】煤矿塌陷区修建低坝水库可行性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建议书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1:55:0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济宁市某煤矿采煤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建议书.DOC
官方公共微信这是一个很少受到外界关注的群体——他们是塌陷体上的居民,是资源过度开采的受害者。不同于征地拆迁的“被动”,他们为了基本的生存保障,需要主动诉求去争取一个“移民”的权益。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玉龙村就是一座煤矿采空塌陷区上的村庄,因过度采煤,自2002年起村民房屋就出现了大面积裂缝和塌陷,田地频现“天坑”,2000余名村民生活在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双重恐惧中。
12年来,他们找过煤矿、去过政府,为此拌过嘴、打过架,但换回来的却是应付式的、万元左右的房屋维修费。
村民们说,玉龙村就是一个被遗弃的地方,这里住着一群被遗弃的人们。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辛酸和煎熬?
早报记者 邱萧芜 发自重庆
39岁的韩勇指着塌陷的院坝和开裂的墙壁不断重复着:“你看看,都裂成这样了,这房子住着能安心吗?”
他家的院坝地基已沉降不均,有明显的高低差,靠近房屋一侧相对较高,而远离房屋的一侧明显下陷;屋内墙壁布满蚯蚓般的裂缝,从墙脚爬上屋顶,地砖上也能看到大小不一的裂缝。
韩母(张昆容,60岁)房间里有一台40英寸的彩电、一张床、一张老木桌子。拉开老木桌子的抽屉,里面装满了吃过了的头痛粉包装纸。韩勇说,母亲10年来一直担心房子安危,晚上经常失眠,从2005年就开始频繁头痛,需靠吞服头痛粉来支撑。
张昆容说,为了维修下沉、开裂的房屋,爱人韩光明付出了生命。2010年,韩光明为了修补房屋裂缝,带病干活,最终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韩勇一家的遭遇只是玉龙村的一个缩影。玉龙村位于南平镇西北部,面积6.8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2486人。南平镇农赔办工作人员唐兴华告诉早报记者,因煤矿采煤导致地质塌陷,玉龙村10个生产队约2400人的生活用水被污染,此外村民房屋受损严重,受损人数1900余人。
危房和天坑
早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4年当地政府就已承认玉龙村位于塌陷体上,而2011年南川法院委托地质鉴定机构做过鉴定,确认玉龙村地质塌陷、水系破坏、房屋成了危房。
玉龙村离南平镇约4公里的车程,但因为是山路,汽车需走半小时。站在高处俯瞰村庄,这里大都是两层砖瓦结构的农房,散布在不规则的山间地带。
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散布在田地里的“天坑”。一块方圆100米的田地里有4个直径超2米的大坑。10余名村民说,从2002年开始田里就频现大小不等的“天坑”,足有10米深,后来村民用垃圾或者玉米梗将其填充;不过,现在依旧有10多个“天坑”不管怎么填,坑口还是比田地低半米左右。
杨显文妻子韩德美的头部在2008年为开裂的房屋“维权”时被打伤,现在不能长时间埋头,不然就会头痛。
杨显文指着房子说:“你看,这上面是拦水圈(当地居民舍不得买空调,就在修自家屋顶的时候在屋顶上加了一道小围墙,这样下雨的时候屋顶就可以存一点水,从而在夏天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因墙体开裂,都遭烂完了。”
韩德美回忆:2002年某一天,她在厨房做饭,厨房地下的一条小裂缝引起了她的注意;小裂缝就像一条调皮的蚯蚓,扭着扭着,扭到了灶台跟前;由于裂缝很小,当时并未能够引起她足够的重视,可久而久之,裂缝就像滚雪球,越来越大,家里其他墙体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如今,杨显文家烟道已与墙面发生脱离,角落的地砖裂开了一道宽约5厘米的大口子。而当年杨显文夫妇忽略的厨房的一道小口子,现在已经穿过了整个灶台。此外,厨房(农村的厨房大都是挨着主屋旁边砌起来的一栋小房子)与主屋之间产生的裂缝宽度甚至可以伸进去一个成年人的手掌。
鲜光禄的家也是同样的遭遇:房内全是大小不一的裂缝,其中厨房的裂缝最多,有10余处,宽度从1厘米到3厘米不等;支撑二楼的横梁也出现了裂缝,随时可能崩塌。“我这几天都是住在姐姐家,你看我家扯口子这么凶(裂缝很多),你喊我怎么住嘛?”鲜光禄话中带着哭腔。
早报记者实地调查了21户人家,发现他们与韩勇、杨显文、鲜光禄有着相同的遭遇:墙体开裂,地基沉陷。其中,鲜文苗等几户人家的房屋还出现过部分垮塌。
不仅是房屋,村里的田地受损也很严重。杨显文家的2.2亩田地,因地质塌陷,关不住水,已无法种植稻谷。他记得,有一年,他雇用了两名壮汉,不停地浇水来灌溉田地,忙活了一下午,也没能将田地浇灌成水田。
村民韩德忠指着一片种植着玉米的田地说,这片田以前是水田,非常适合种稻米,现在却只能种植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
早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当地政府就已承认玉龙村位于塌陷体上,而2011年南川法院委托地质鉴定机构做过鉴定,确认玉龙村地质塌陷、水系破坏、房屋成了危房。
今年上半年,当地政府更是在村里竖立了一块警示牌,“禁止在危险区范围内居住、逗留、建房及其他生产生活等活动!”而在警示牌地图的红圈上,玉龙村被标示为危险区域。
李云生的妻子告诉早报记者,9月中旬重庆连下了一周雨,自己害怕房屋经受不住打击,天天担惊受怕,几乎每晚都失眠。韩德忠说,因家中裂缝不断增多,他的睡眠时间都有了改变,“以前晚上8点就睡了,现在过了10点钟才敢睡,早上不到5点就醒了。”而现年70岁的胡元伦,一遇到刮风下雨,就害怕得跑到亲戚家借宿。
早报记者调查了51名村民,有49人称晚上睡不好觉,“总是怕房子会塌”,其中还有1名村民由于长期失眠频发头痛。
鲜光禄说,3年前因担心房屋的安危,她和丈夫张学勇被迫到浙江打工。而早报记者随机采访的25户人家中,有9户人家表示因担心房屋安全问题被迫常年在外打工。
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塌陷
南川法院2011年委托地质鉴定机构做出的鉴定结论显示,是因为当地煤矿资源的开采导致地质塌陷、水系破坏、房屋成了危房。
造成玉龙村房屋变危房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呢?村民们说“是掠夺性采矿”,2002年前后煤炭企业改制,当地煤矿公司“公”变“私”;改制后,煤矿公司不顾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擅自挖掉地下的“保安煤柱”,从而导致了玉龙村发生大面积地质塌陷。
保安煤柱就是煤矿的保安矿柱,它是指为了保护地表地貌、地面建筑、构筑物和主要井巷,分隔矿田、井田、含水层、火山区及破碎带等而留下不采或暂时不采的部分矿体。当地两名从事煤炭行业十多年的老工人李宗书和李云海说,如果煤层上方的地面发生塌陷,那么保安煤柱被挖的可能性非常高。
就此,早报记者采访了龙洞扁煤矿公司的会计骆欣,他亦是煤矿公司聘请协调煤矿公司和村民矛盾的“中间人”。骆欣承认,煤矿公司改制后,玉龙村出现地质塌陷。但他称煤矿公司擅自挖掉地下“保安煤柱”酿祸的说法并不全面,因为“保安煤柱”所能支撑的范围是有限的。
不过,在村民长达10年的奔走下,煤矿采煤酿成地质塌陷的说法已陆续获得了官方的认定。
根据2011年《重庆市南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玉龙村四社采动影响初步责任认定意见的函》,玉龙村4社,以周本禄房屋为中心,以北117米,以东184米,以南465米,以西255米为界的范围,位于重庆市南川区龙洞扁煤炭开采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南川区高寿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顺利煤矿(2009年政策性关闭,负债和村民的赔偿问题皆由高寿桥接手)的矿区范围内,同时也位于两矿的采空区上方。函中还说,龙洞扁煤矿及顺利煤矿对上述范围内的受损房屋承担共同责任,龙洞扁承担主要责任,顺利煤矿承担次要责任。
而南川法院2011年委托地质鉴定机构做出的鉴定结论显示,是因为当地煤矿资源的开采导致地质塌陷、水系破坏、房屋成了危房。
近日,早报记者在玉龙村遇到了李云生、李云海两兄弟。他俩1983年开始在煤矿打工,1997年用在煤矿打工挣来的几万元血汗钱将自家房屋进行了改建,然后,房子却因采煤变成了危房。
韩德忠说,村民大都是靠挖煤盖起了新房,讽刺的是,采煤却最终将房子的地基挖成了塌陷体,成了危房,可谓是“成也煤矿,败也煤矿”。
一个矛盾的例子就是骆欣,他是煤矿公司的职工,也是玉龙村村民,这场“灾难”2000余名受害者之一。
争取来的维修金
骆欣告诉早报记者,煤矿公司曾多次帮助村民解决一部分维修费或者上门维修,不过对有些家庭赔偿不够也是事实,但煤矿公司不可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他说,住在塌陷区上不会安全,要解决根本问题,只能让农民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但这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我们一步步在争取。”鲜为厚等村民说,村庄地质塌陷了12年,他们“维权”了12年,走得比较艰辛。
村民们说,2002年村庄发生地陷,他们就怀疑煤矿是罪魁。为此,他们去找了煤矿,也前往了政府职能部门,但起初“煤矿死活不承认,政府派人来看了看,也没有下文”。
直到2004年,事情才有了转机。这一年,煤矿虽然还是没有正式承认自己是地陷的罪魁,但还是派人核查了灾情,并提供了水泥或现金给“灾民”用于维修房屋裂缝。
如:2004年,韩勇获赔了2800元的维修费,他用这笔钱对二楼重新装修;2005年,鲜为谷获得了煤矿公司6500元的维修费;2006年,杨显文和煤矿公司签订了一个赔偿协议,获得1500元用于修补拦水圈问题……
然而,这种“头疼医头”的应付式做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房屋的裂缝,补了开,开了再补,周而复始重复着,村民们基本隔两三年就去找煤矿“维权”。如:杨显文2006年获得1500元修补了拦水圈,2008年拦水圈再次出现裂缝,杨显文又找煤矿公司“闹了一次”获赔6000元维修费,然而,现在拦水圈又出了问题,水不停地往下滴。
韩德忠说,煤矿公司每户几千元的赔偿远远不能满足村民房屋的维修费用,很多村民为了维修自己的房屋,倒贴了不少钱。
骆欣告诉早报记者,煤矿公司曾多次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指赔偿一部分维修费或者上门维修),有些家庭甚至解决了三四次,不过对有些家庭赔偿不够也是事实,但煤矿公司不可能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他说,住在塌陷区上不会安全,要解决根本问题,只能让农民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不过这样大规模的搬迁不是企业能承受的。
韩德忠等村民说,南平镇政府曾逐家逐户做了核实和统计,还请国土资源有关部门勘测,并于2004年给受灾农户发放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每户一张,并告知村民平时生活起居要注意安全。
南平镇政府给韩德忠等村民发放了明白卡,卡上“灾害基本情况”一栏中,灾害类型中写的是“塌陷”,灾害规模“小型”,而灾害体与本住户的位置关系上显示的是“塌陷体上”。
然而,《明白卡》上的“安置单位地点”一栏10年来却始终空白着,什么都没有写。就此,周立太律师认为,政府涉嫌不作为,明知村民生活在塌陷体上有危险,却不进行实质解决,10年来政府相当于只做了一件事:“告诉村民们,你们这里有危险,自己小心点儿”。
因问题始终没能获得根本解决,村民和煤矿公司的矛盾不断在加剧。如:2008年3月,51名村民前往当地煤矿公司“讨说法”,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冲突中村民韩德美和胡元伦被打伤,分别住院15天和20天。
为此,当地政府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农赔办(属于经济开发办公室的下置办公室),负责解决村民与煤矿公司之间的赔偿问题。
南平镇政府农赔办工作人员唐兴华告诉早报记者,2009年前,由于政府没有出台一个统一的赔付标准,都是村民自行与煤矿公司进行协商赔付;2009年后,南川区政府出台了227号文件《南川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方案》,文件中统一了赔付的计算方法,参照南川区政府印发的94号文件《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拆迁房屋及其他地上构(附)着物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来执行。
唐兴华打开了一个电子表格。表格上有农赔办亲自调查核实的村民房屋受损等级(ABCD)和赔付村民的金额。一栏下来,总的赔付金额达到了近120万元。
但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今年9月22日,韩德忠在家吃午饭,突然感觉家里的地板有晃动。跑出去和村民相互打听,发现大家都感有“震感”,这可急坏了玉龙村的村民。次日早上8点,40余人步行来到龙洞扁煤矿,将政府挂在村里的警示牌摆在煤矿矿洞入口,要求煤矿公司停止作业。
韩德忠告诉早报记者,“堵矿”当天,有信访办和农赔办的工作人员过来和村民协调解决,派出所的民警也过来劝阻村民不要阻挡煤矿公司作业。然而,村民表示如果不解决他们住房安全问题,他们就不离开煤矿。
韩德忠说:“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实在是没有办法,房子住起来太危险。”他说,甚至有村民在现场冲着政府工作人员大喊“你去喊派出所的人来抓我,在那里面(派出所)住都比屋头安心些”。
期盼得到“移民”的权益
8月30日,南川区法院对起诉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本案起诉人所在的区域,属于煤矿采空区,其区域范围较广,涉及受损农户众多”,且“煤矿采空区造成的损害,属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引起的损害应由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协调处理”。
2011年,有居民想到了司法途径。这一年,周文岗等7户村民将两家煤矿公司告上了法院,南川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后委托有关部门对房屋损毁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结论系上述两家煤矿因开采不当导致地质塌陷。2012年5月,该院经审理后达成调解协议,每户村民获得了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的维修费。
今年4月23日,鲜为厚等19户村民委托律师周立太、刘春伟将上述两家煤矿公司起诉至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原告认为:因上述两家煤矿不当开采导致水系破坏、土地无法耕种、房屋塌陷的严重后果,如不及时搬迁会导致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因此,两家煤矿公司应当参照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分别赔偿每户村民房屋搬迁等损失计人民币50余万元。
“然而,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收到村民的起诉书后,既不立案,也不答复。”周立太说,他为此致信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希望法院能依法处理。
8月30日,南川区人民法院分别对上述村民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理由是:“本案起诉人所在的区域,属于煤矿采空区,其区域范围较广,涉及受损农户众多”,且“煤矿采空区造成的损害,属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引起的损害应由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协调处理,故本案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故不予受理。
拿到裁定书后,鲜为厚等人蒙了。他们疑惑:相同的案件事实,同一被告,相同的诉求,诉至同一法院,为何一个立案受理并支持了原告的诉求,一个却不予受理?
周立太认为,两个煤矿侵权的事实清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原告与本案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财产损害赔偿属于民事诉讼范围;属于南川区法院管辖(被告所在地属于南川、侵权行为发生在南川),因此该院应依法受理并作出裁判。
今年9月3日,周立太发表了一篇题为《重庆南川法院视老百姓权利为儿戏》的博文中称,该院一孙姓负责人曾在电话中告诉他,法院不受理的真正原因是南川区因不当采煤导致的塌陷体上居民达10000余人,如受理此案,法院压力太大。周立太说,“法院的意思是把这个案子反映给南川区政府,由区政府出面解决。”
早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川区法院孙姓负责人,他于昨日下午回复:不予立案的缘由裁定书已经载明。就采访提出的其他问题,该负责人未予回应。
周立太告诉早报记者,此案法院依法应该受理而不受理,无形中造成当事人的非正常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9月3日,鲜为厚等村民向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二审法院撤销南川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指令南川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此案。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依旧还在等待法院的裁定。
塌陷体上的村民:
全国至少有数百万人
治理塌陷体上的村庄,最安全的方式是异地安置搬迁,也就是生态移民。但因此举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财政资金,又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塌陷体上的生态移民进展缓慢。
自20世纪末以来,矿业开采秩序存在一些较混乱的情况,非法无序的乱采滥挖在一些矿山及其周边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部分已发生地质塌陷。
《瞭望》新闻周刊在2010年曾刊文称:据测算,全国煤矿累计采空塌陷面积已超过7000平方公里。
据公开资料,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山西省早在2010年就已有6000平方公里遭受了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受灾人口超过160万,而山西挖煤破坏恢复需逾千亿元。
自2002年以来,东北、山西、陕西、重庆、江苏等省(市)采空区出现地质塌陷频见报端。2002年,老资源地东三省,得到了国家40多亿元的立项,进行了集中搬迁治理,而山西也在2005年争取了国家70亿元的补偿金用于采空区治理。但其他省市很少得到国家立项,各自出台了不同的措施进行面对。
目前,我国尚没有采矿沉陷区受灾人口的详细数据,但据公开资料和媒体报道,我国沉陷区受灾人口已至少数百万。
治理塌陷体上的村庄,最安全的方式是异地安置搬迁,也就是生态移民。但因此举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财政资金,又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塌陷体上的生态移民进展缓慢。
(原标题:重庆南川煤矿塌陷区上的村 庄:频频地陷,新房变危房)
(编辑:SN054)
相关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矿采煤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