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连锁酒店店中有哪几个酒店是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想创业,朋友推荐我开家酒店,酒店排名如何?

雅筑快捷连锁主题旅店创业计划书快捷,主题,雅筑快捷,主题酒店,创业计划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雅筑快捷连锁主题旅店创业计划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国内 (2篇)
国外 (0篇)
Take me to you hart
这个文章有点价值1、美国希尔顿酒店集团(Hilton Hotels
Corporation):拥有顶级的康拉德(Conrad)、高档酒店希尔顿(Hilton)和面向中端市场的经济型酒店斯堪的克(Scandic)、
▲希尔顿荣誉客会
唯一允许会员同时累积酒店积分和飞行里程的酒店常客计划:
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10点基本积分 + 5点额外积分;
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10点基本积分 + 每次入住500里飞行里程(其他合作酒店均可获得每次入住100里) ;
每1点积分价值约等于0.5~0.75美分。&
免费,网上注册
&免费周中报纸 
每年入住4次或者10晚
额外的15%希尔顿基本积分、入住期间享受免费的酒店拥有康乐设施、贵宾级专享兑换奖励
每年入住16次或36晚或年度内累计六万基本积分即消费六千美元)
额外的25%希尔顿基本积分、行政楼层升级和免费欧陆早餐或者免费房间内高速上网、每次入住额外一千希尔顿积分奖励
& 钻石贵宾& &
每年入住28次或60晚或年度内累计十万基本积分
额外的50%希尔顿基本积分、48小时内客房预定保证、所有金卡贵宾奖励&
2、美国万豪国际集团(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Hotels):创建于 1927
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旗下拥有万豪(Marriott)、 JW 万豪(JW Marriott)、万丽(
Renaissance,1997年收购)及其属下的新世界(New World )、万怡、丽思卡尔顿/丽嘉酒店(Ritz
Carlton,1995年收购) 、经济型的Fairfield Inn 、 万豪套房酒店(Marriott
Suites)、Residence Inn)、 TownePlace Suite 、 SpringHill Suites
、华美达国际(Ramada International)、度假式酒店 ( 即分时度假式酒店 )
▲万豪礼赏
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10点积分。入住其他合作酒店,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5点积分。
每1点积分价值约等于0.75~1美分。
一个日历年度中,住宿10晚或2次活动
获取20%奖励积分,贵宾专属奖励;贵宾预订热线;贵宾专属服务热线;优先延迟退房服务;周末折扣;每次入住可获支票兑现特惠最多200美元。
一个日历年度中,住宿50晚或2次活动
获取25%奖励积分;除了银卡享用的礼赏,还包括客房类型保证;客房升级;免费本地电话/传真;欧陆式早餐;
一个日历年度中,住宿75晚或7次活动
获取30%奖励积分;除了享用银卡和金卡的礼赏,还包括48小时客房供应保证;迎宾礼品保证;
3、美国凯悦国际酒店集团(Hyatt):拥有五星级的凯悦Hyatt Regeney、 超五星级的君悦Grand
Hyatt、柏悦Park Hyatt&
▲凯悦金护照
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5点积分。入住其他合作酒店,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3点积分。
每1点积分价值约等于1.5~2美分。
无日期限制兑换免房,下午2点退房(视当日客房供应条件)
每年入住5次或15晚
&(不包括合作酒店)
额外的15%基本积分,所有金卡会员待遇
在所预定房间类别中得到最佳房间(注:不是升级!!)免费互联网连接,会员专用快速登记柜台,72小时客房保证,白金会员预定热线,每3次入住可得到一次特别奖赏
每年入住25次或50晚
额外的30%基本积分,所有白金会员待遇,钻石会员预定热线,48小时客房保证,钻石会员入住每次专享的特别奖赏,享用最佳客房(包括嘉宾轩)嘉宾轩酒廊,每年4次套房升级(仅限付费客房,且每次最多7晚
加入该计划后,亚洲区的会员入住旗下的酒店就能积累酒店积分或航空公司的飞行里程。另外,在Avis和&Sixt&公司租车,每次能获取300点凯悦“金护照”积分。&&
4、美国喜达屋酒店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喜来登(Sheraton)、圣瑞吉斯(St.Regis)、至尊金选(The Luxury
Collection)、威斯汀(Westin)、福朋(Four Points)、W
Hotel和日刚刚被收购的艾美(Le Meridien,1972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之前的总部位于伦敦)。
▲喜达屋优先顾客
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2点积分。
累积的酒店积分能兑换成飞行里程,要是同时兑换20000点积分的话,喜达屋额外奉送5000点积分。
每1点积分价值约等于2.5~3美分。
一美元消费累积两分喜达分
每年入住10次或25晚
一美元消费累积三分喜达分
在所预定房间类别中得到最佳房间
下午四点退房
金卡会员预定热线
每年入住25次或50晚
一美元消费累积三分喜达分
下午四点退房
铂金会员礼宾热线
威斯汀和喜来登免费健身和行政酒廊
72小时客房保证
在喜达屋酒店集团,作为优先顾客的会员,每次合格的住宿都可以以一美元赚取两分喜达分积分。在万豪和希尔顿,最低客房奖励要求的积分是7500分。作为一个普通会员,需要在希尔顿消费500美元,或者万豪酒店750美元来获得免费房间。但是在号称最好的喜达屋,最便宜的周末住宿,需要消费1000美元才能开始得到一个免费房间。&
5、英国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创建于1946年的英国,前身为巴斯酒店集团(Bass Hotels
&Resorts)。旗下有洲际(Inter-Continental)、皇冠(Crowne
Plaza)、假日(Holiday Inn)、快捷假日(Express)以及Staybridge
Suites公寓品牌、Candlewood Suities公寓品牌和Indigo品牌。
▲洲际假日优悦会
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累积10点积分,入住其他合作酒店,每1美元消费均可获得累积5点积分。
每1点积分价值约等于0.5~0.75美分。
积分累积速度比较快,最低的免费住宿额只要5000点;
延时退房(只限部分区域)
免费报纸(只限部分区域)
日历年内住宿15晚
或累积2万优越会积分
或50美元年费
所有俱乐部级权益
提前登记(会员到达前
房卡已就绪)
10%额外奖励积分
金卡会员专线
(只限部分区域)
首年150美元年费;
续会100美元
或2万4千积分兑换
见洲际大使卡优待
见金卡会员优待
日历年内住宿50晚
或累积6万优越会积分
所有金卡会员权益
免费房间升级(视会员入住
当日入住率)
72小时房间保证
(除重大事件或者会务)
50%额外奖励积分
白金会员专线
(只限部分区域)
大使金卡达到白金会员标准(见上)
见洲际大使卡优待
见白金卡会员优待
6、法国雅高酒店集团(ACCOR):索菲特Sofitel、铂尔曼Pullman、诺富特Novotel、美爵Grand
Mercure、美居Mercure、宜必思IBIS
每消费1欧元,即可获得2个积分;
A|Club银卡
一年内累积至少10间夜或2500个积分,
每消费1欧元1,即可获得3个积分;
A|Club金卡
一年内累积至少30间夜或10000个积分
每消费1欧元1,即可获得3.5个积分;
A|Club白金卡
一年内累积至少60间夜或25000个积分,
每消费1欧元1,即可获得4个积分;
7、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香格里拉和商贸饭店
▲香格里拉贵宾金环会
品牌精神“殷勤好客亚洲情”的卓越服务
一个日历年内,拥有下榻10次或20间夜数的合资格住宿纪录,
迎宾水果、免收当地电话费、现金预支、
一个日历年内,拥有下榻25次或50间夜数的合资格住宿纪录,
获赠25%的贵宾金环会额外奖励积分、下午4时延迟退房、免费早餐、同伴同住免费并可享用会员等级早餐
一个日历年内,下榻25次或50间夜数的合资格住宿纪录,
获赠50%的贵宾金环会额外奖励积分、晚上6时延迟退房、免费熨烫西服、使用指定康乐设施、客房升级、迎宾一瓶免费红/白葡萄酒、同伴同住免费并可享用会员等级早餐
(以上仅供参考)
希尔顿“荣誉客会银卡”因为理论上比较容易取得(一年内入住旗下的酒店4次)。喜达屋“优先顾客”和其他酒店常客计划相比,兑换率最优惠,通常是1分:1里。
选择洲际酒店,是从假日酒店开始的。即使到现在,假日酒店还是平均房价在中国最平的国际四星级酒店。假日酒店的价值一直比万豪和希尔顿酒店的高。从个别酒店的品质上来讲,各家酒店集团旗下酒店因为都是独立经营,设施水准都大同小异。假日酒店通过升级改造,大部分酒店设施都还算不错。对于洲际酒店集团而言,其优越会作为旗下常客奖励俱乐部,是我看中的重点。大家通过优越会更好的积分,积更多的分。在所有常客奖励俱乐部中,回报率最高的就是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优越会。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各种优惠促销中就数洲际酒店的促销最多最广。
一旦成为会员,会享受酒店住宿或餐饮的多重优惠,累计积分的方法也非常多。不过这类酒店会员卡的准入门槛高,一般需要年入住该高端酒店多次,酒店赢得顾客的不断回头。
根据对主要品牌酒店的常客计划了解,万豪用顾客消费金额的4.5%来作为积分奖励,洲际积分奖励比例为5%,其它的奖励计划也都在5%-8%之间。
尚客优迅速崛起的三把“利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目前,一个拥有数万名员工,数十万间房间的高档酒店营收,基本上跟一个摆摊获得的收益差不多,但与此同时,经济型酒店爆出来的绩效依然很好。这和国家旅游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正如马英尧所说的,在2006年和2007年,已经成型的经济酒店经过短短三四年的发展都已经成功上市。与此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以及外贸都大受影响,服务业却不断崛起。此外,国家政策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推手。这也是当时正处于创业阶段的马英尧,为什么将目标锁定在经济型酒店市场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经济型酒店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经济型酒店的利润空间也在逐步收窄。据媒体报道,目前一些经济型酒店的利润非常薄,大部分企业一间客房每天的利润只有几块钱,“利润和亏损只有一墙之隔”。那么尚客优凭借什么,在这几年迅速崛起?马英尧认为,这是因为尚客优有三大优势:第一是定位于三线城市,尚客优85%的酒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第二是产品差异性,尚客优的客户群主要是一些小老板、业务员,较之一二线市场的客户需求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尚客优的客房设置上较之其他经济型酒店更为漂亮,酒店设计和如家、7天完全不同;第三,尚客优不仅是酒店公司,还是连锁服务业综合运营商。目前,酒店正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一些有限服务,比如中式快餐、KTV以及咖啡吧等,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酒店加盟业主提高更多收益选择。
尚客优未来将如何布局?
  业内人士大多认为,经济型酒店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经济性。经济型酒店的定价一般比较低,但随着近年来用工、租金费用等方面的成本不断攀升,使得经济型酒店的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经济型酒店的经济效益“一天不如一天”的背景下,不少酒店集团已经意识到要谋求变化。一些原本“不屑于”三四线市场的酒店开始布局这个市场,这对于尚客优来说是一个挑战,但马英尧并未有太多的担心。
  马英尧认为,就单纯从三线城市的市场来看,“外来者“不足为惧。理由有两点:第一个是尚客优具有不可复制的优越性,在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尚客优几乎把三线城市良好地段占据;第二,尚客优对县城客户的需求了解得更为透彻。随着大众消费的崛起,尚客优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意在为业主提高收益率。目前,尚客优正考虑布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同时向二线城市市场拓展,并逐步走向海外。
  马英尧对迈点网记者表示,中档酒店市场的崛起将为尚客优带来绝佳的发展机会。面对市场的选择,多数经济型品牌已在考虑品牌升级。目前,锦江之星、7天、尚客优等都已经迈出转型升级步伐。例如,7天与其他资本共同投资的铂涛店集团推出了多个针对中高端酒店市场品牌,锦江之星创立了锦江都城品牌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打造出100家中档酒店。马英尧则明确表示,自己不做中档酒店,而是想做经济型酒店和中档酒店之间的一个酒店类型,他自己将之定义为“高端经济型酒店”。举例来说——如果锦江之星是用15万打造一个客房,
全季投入的成本是10-12万,尚客优只需要投入8万。此外,较之之前经济酒店的“减法”模式的发展,尚客优将做“加法”,通过“便利型”三个字来构建独特的服务。
  此外,尚客优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现在已经逐步渗透进入印尼市场。2012年,尚客优就在新加坡设立了亚太区总部。据马英尧透露,集团目前还在欧洲召集了第三方机构为其寻找项目。
高端经济型酒店市场蓝海
  业内人士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型酒店的全面升级将成为中国酒店业的趋势。尚客优目前的升级定位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是符合目前酒店行业市场的主流。正如马英尧在第七届AHF国际酒店投资峰会上与其他酒店高管共同探讨“新兴酒店品牌以及中档市场的战略布局”时说到的那样,中档酒店不是连锁酒店的主要未来,只是一个补充。中档市场很难实现像经济型酒店那样的千店规模。在品牌升级中,经济型酒店不能贪大求全,而要进行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使各个酒店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
  马英尧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进入酒店行业,却让尚优客成为经济型酒店领域的一匹黑马,这和他自己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分不开。尚客优成立之初,正是大众消费不断崛起之时,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些利好政策。所以,当时想着创业的马英尧,就将目标锁定在经济型酒店市场。而今,高端经济型酒店的定位是否还会像创业之初那么精准,这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尚客优大事记:
  2009年01月,尚客优商标注册成功,中国首个三线城市连锁酒店品牌诞生;
  2012年01月,公司获得新加坡ACA投资公司注资,更名为青岛尚客优城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具备境外上市条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03月,公司获得法国TWC投资集团注资,公司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
  2012年12月,尚客优快捷酒店分店数量达到469家,开店规模全国第六;
  2013年07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三线城市酒店论坛,并提出“大连锁”概念;
  2013年09月,公司获得山东省商务厅颁发商业预付卡牌照;
&无论你承不承认,中国人的口味正在越来越重,吃辣的嗜好正在扩张版图,并在2000年前后,成为中国人的第一口味。
虽然沙县小吃已经在很多地方取代了四川小吃的地位,但这种本来不崇尚辣味的福建风味,也不得不在餐桌上摆上辣椒酱。
其实,辣味爱好的扩张,跟太阳辐射、手机互联网的发展,还有人们的生活节奏,都有奇妙联系。壹读君今天就来聊一聊,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爱吃辣。
当辣椒在明朝末年随着三桅帆船进入东亚大陆时,那些文雅的东方人将此种有着红红绿绿果实的小型草本当作了一种观赏盆景。接着,他们发现,这种原产于南美炙热土地之中的植物能够给人带来热的感觉,《药性考》称这种洋植物“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于是,辣椒成了一种药物。当然,这些崇尚冲淡平和的祖先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后代把这种药当了菜,顿顿在饭桌上吃。
当然,中国的传统嗜辣版图与辣椒作为药物的适用性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直至2000年前后,这一版图的固定边界才被彻底打破,事情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嗜辣版图与太阳辐射量的关系
在2000年前后的大变动大事件之前,先让我们来说说事情发生变化之前口味格局背后的逻辑。
对传统嗜辣版图的一般解释,通常都与祛湿关联在一起。因此,四川、湖南、湖北和云贵、江西的部分地区的人们吃辣椒重口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多与这些省份的常年潮湿多雨固定在了一起。如《本草纲目》称花椒“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受西方之阴,故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按中医的说法,花椒就像一把火一样,能把肌肤体内多余的水分都烧掉。&
但问题来了————南方的多雨潮湿并非西南和中南所独有,广东、福建和江浙、上海,都是常年不下雨空气中也能捏出水来的地方。但为何这些地方的传统口味清淡而视麻辣为恐怖分子?
事实上,同样是潮湿,西南中南是湿而阴冷,而东南华南则是湿而温润。按照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蓝勇先生的发现,如果将重辣口味的版图与《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图》进行对照,重辣版图背后的秘密就水落石出了。四川、湖南、湖北以及江西部分地域,换言之,长江中上流的大部分地区恰好与太阳辐射年总量低于110千卡的热量区相重合。那里的人之所以重口吃辣,是因为晒不到太阳。
当天空中的太阳不来加热肌肤下的血液神经,人就自己想办法来加热自己————吃辣椒。而且,在四川云贵湖南湖北和江西,越是山区之中的人,辣的口味也越重,因为山中云雾多海拔高,更冷。
因此,在传统重辣口味版图中,辣不单是为了去“湿”,更是为了驱寒。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也潮湿但又温暖的华南和华东地区的人却不嗜好辣的原因。但这一局面,在近年来已被打破。麻辣口味在中国大肆扩张,这是2000年前后以来中国人口腔肠胃生活的最大变故。
当然,川菜进入非重口味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北京你就能找到泸州大酒楼、五粮液大酒楼、豆花庄、颐宾楼等,都是当时有名声的川菜餐厅。而鱼香肉丝、宫保肉丁、水煮肉片,也已经成为餐厅里的流行菜。上世纪90年代之后,水煮鱼、麻辣香锅、鸳鸯火锅、毛血旺的出现则意味着嗜辣的重口已不动声色地出现。宫保鸡丁是肉上有辣,而毛血旺这等却是辣油中捞肉。但即使如此,当时麻辣依然尚未成为一种国民口味。在上海,1997年时准备高考的莘莘学子们就曾经在预测考卷中做到过“请问,这辣椒辣不辣”这样的题目。当时的上海,大家吃辣椒,但都不希望辣椒真的太辣。
全民吃辣的“饭点”在2000年
但是大约到了2000年之后,辣成了全体中国人的第一口味。这事实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冲淡平衡所大相径庭的。
选择2000年作为中国人口味大转变,麻辣大胜出的决定性时刻,其依据来自一桩意味深远却几乎不为人知的标志性事件。
及至2000年为止,在全国销量第一的某品牌方便面的主打口味就是“红烧牛肉面”。但是2000年之后,这家方便面巨头发现自己的销售进入了增长瓶颈。为了扭转颓势,他们将碗面扩展到杯面、桶面,但都收效甚微。这一局面的突破,是其2003年推出了第一款西南地方口味的系列产品:油辣子传奇。
而另一个小样本案例,时间转捩点也发生在2000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来自武汉的生意人下海到广东做鸭脖子生意,这种辣得咬一口就要冒汗的地方性美食只在深圳有市场,因为那座城市里大多不是广东人,而是来打工的四川、湖南、湖北人。但2000年之后,鸭脖子的生意已经扩展到广州,来消费的不单是来自西南、中南的打工者,也有不少是真正的广东本地人。
对这一大事件的确认,则是近两三年的事情,一系列调查报告给我们带来了“辣大帝”登临中华口味第一的数据信息。
2010年,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其他依次为东北菜、湘菜、鲁菜及粤菜。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47.28%的人每天至少吃一顿辣菜,23%的人两天吃一次,18.78%的人一周吃一次。
2013年,“豆果网”对互联网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发布了《2013年中国美食网络发展及趋势报告》。报告评出了中国2013年度十大味道,辣味排在了第一位。
以日的大众点评网数据为例,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当天的餐厅团购数量,也证实了“辣”在中国餐饮业当中的统治性地位。
北京页面上,没有北京菜选项,粤菜餐厅团购数量269,000(所有数据以千整数计),川菜团购数为475,000。
上海的情况类似,江浙菜团购数为299,000,而川菜团购数为527,000。
在广州,粤菜以微弱优势获胜:粤菜餐厅团购数为331,000,川菜团购数为277,000。
一目了然。麻辣口味已经彻底占领上海本地的清淡肠胃。而北京原本偏咸和偏轻辣的口味也已转为重辣。广州是唯一一座本地清淡口味依然守住了本地人大部分肠胃的城市。
在广州的这一组数据中还有一个特异的现象——川菜团购中有一个巨大的离群值,如果刨去最大值俏江南一家(236,000),其他川菜馆被团的数量级几乎都只在千位数徘徊。依照去除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算法,可以得出结论,在广州麻辣口味事实上并不算主流。
但俏江南的巨大数据,也说明较为高端的川菜事实上也是大受欢迎的。
辣刺激食欲?只是刺激你自救
整个中国,正在成为四川两湖的“殖民地”,被麻辣统治。对这一大问题的解释,需要我们回到辣椒的辣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原点上来。
我们明代的祖先对辣椒敬而远之,将其当做盆景,当做药物,而不是当做食物,其中难道没有隐藏什么他们的直觉?真正的问题是,辣,真的是一种味觉吗?
辣椒之所以辣,是因为辣椒里面有一组生物碱,通常总称为辣椒素。辣椒素带给人的辣感,通过在皮层敏感膜上的一种受体分解而产生,这一受体叫做香草醛体(vanilloid
receptor,VR1)。当香草醛体被辣椒素刺激达到或超过40摄氏度之后,便自行解体,向神经细胞释放出离子——也就是“放电”,通过神经向大脑传递信号。这种信号与辣椒素受体感受到热量时的信号如出一辙。当辣椒素触及到神经,我们的身体中发生的是病理性疼痛的介质快速在痛觉神经上跳跃。而这种痛觉刺激人的大脑,令其产生补偿机制,释放内啡肽——产生欣快感。
至此,图穷匕见。我们可以看到,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类似触觉的感觉。辣椒素是直接刺激口腔黏膜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被烧灼的疼痛感,与纯粹依靠味蕾来转换刺激信号的甜、酸、苦、鲜等其他味觉有着根本的区别。辣带给我们神经的刺激与被火烧灼伤时热的痛觉是同类。
因此,辣椒的内服其实也是一种外用,是用灼热的痛觉来鞭打我们的消化道,是一种武器。事实上,辣椒素本身也确实是一种武器,在防暴装备中就有辣椒素喷雾剂。
辣的最高段位,则是做成全球网民的保护神。那些处于太平洋海水下面的越洋光缆,最外部的一层塑料护套中就加有高纯度的辣椒素。海底光缆外包着的这层塑料可能是全世界最辣的物质,不单任何鱼类都不敢下口,甚至可以防止藻类、贝类和软体动物的附着。当然,这种互联网的防卫物质并不是自然生长的辣椒产物,而是人工提炼合成的辣椒素。
将“防暴武器”内服进入我们自己的咽喉食道时,我们的身体其实处于一种剧烈的应激反应之中。被烧伤的灼热痛觉,会让我们的神经不断报警,于是我们心跳和血液循环都瞬间加速,在口腔中则是唾液大量分泌,于是你就吃嘛嘛香,胃口大开了。各种食物和米饭被塞入你的口腔,对你而言是进餐,对你的神经而言,其实是一种救援行动,拿其他食物材料来覆盖和淡化辣所带来的破坏性刺激。
吃辣比甜、鲜的成本低,时间成本也更低
从如此生理的角度来抄了辣的底,是为了看清一件事情。那就是麻辣口味在近十年来全面扩散乃至江山一片红,并非单纯的餐饮文化问题,并不是四川、湖湘的饮食文化占领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不是一种口味替代了另几种口味,而是我们整体的饮食进入了一种以口腔直接刺激代替品咂味道的变故。
这个整体性变化——全民嗜辣的2000年前后这个时间节点,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的全面兴起,以及空气质量的整体变化都有着奇异的同步关系。
数以亿计的手机低头族,与数以亿计的路边摊吃辣族,似乎也有着人群上的某种重合之处。比如在上海广州,本地人口中大量上网团购麻辣餐饮的,基本都是35岁以下的人群,而这个人群恰恰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现在低头埋头于手机的那个人群。而在更年长一些的上海人广州人中,事实上更多保留了传统清淡口味,并不嗜好麻辣。吃辣,事实上其实是对咀嚼的加快,是身体节奏的加快,从另一个方向来观察,也正是生活时间更碎片化的过程。
首先,某些四川、湖湘的麻辣品种,也确实是来自快速进餐的发明。比如现在任何一所高校周边任何一个小区门口都会有的麻辣烫就源自长江中上游拉纤的纤夫。他们在某个岸边停留,拿出随身带的小锅,随烧随吃。因为没法很好烹饪,食材又不可能每日新鲜,所以用麻辣来掩盖所有不好的味道,也代替所有烹饪能制造的不同味道。事实上,麻辣烫就是一种低食材成本、低人工成本、低时间成本的快速。
但我们当下所说的吃辣与生活节奏加快以及时间碎片化,并不是说吃辣的人直接花在吃上的时间减少了。事实上,在年轻人中间,花在吃的时间相比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可能更多了。80年代相亲时,通常会说自己爱好文学以表示有生活情趣;90年代相亲,以有没有经商下海,显示经济实力。而近几年的电视相亲节目中,相当比例的女士都会宣称自己是吃货,以此为生活的情趣。作家王小妮在其《上课记》中都注意到了她在海南大学的那些90后学生们对吃的依赖。吃一顿火锅,吃一碗热面,都会传在微信上。王小妮分析说,那些孩子往往只有在吃得满头大汗之后,感情才得到了安慰,身心才得到了热量。
因此,2000年之后的国人在吃上应当说花费了相比之前更多的时间,但他们的时间和生命节奏却不是绵长的。这其中的机理,与我们经年累月天天夜夜都让自己活在电脑屏幕前,却觉得越来越没有时间看完一部电影,即使是电脑屏幕上的电影是一样的。你可以花好几个小时在一片红汤满面的火锅前,但你的每一口却都是匆忙紧张的。辣直接刺激你的口腔内膜,味觉系统事实上处于秒杀休克之中。而如果品尝鲜味,则需要调动舌头各部位的味蕾,同时感觉不同层次的食材味觉,从前到后,细细回味,才能得其中妙处。因为,尝鲜可以是几分钟之间的事情,但得到一个鲜的味道,这本身就需要一段绵长的时光。因此,不是时间的多寡,而是时间在怎样的节奏中如何度过的问题,是时间处于哪种功能之中的问题。辣,恰恰是快捷刺激和短促节奏的一种增强剂。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也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鲜,这种原先中国口味中最被尊重的味觉不再位居中心的原因。因为鲜是高成本的,而辣是低成本的。除了上文在分析麻辣烫时所提到的,麻辣可以掩盖食材的新鲜度,从而降低食材成本之外,辣椒晒干之后,其保存和运输也是便利和低成本的,所以各麻辣餐饮在全国的连锁扩张和全面铺开特别高效。
此外,吃辣的人在食物品味上投入的注意力和时间也是低廉的。而对于鲜来说,光新鲜食材,在广大的北方和内陆就是一个高成本的投入,海鲜、新鲜蔬菜都需要空运或高铁这样的速度运输才能做到。而事实上,即使当地生产的新鲜食材也因为环境变化以及大规模人工养殖的原因,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味道。而要品出鲜味,更需要食客分分钟钟都有一种悠然从容的心境,这在当下显然是一种相当奢侈的要求了。
与鲜的淡出类似,甜也不再受待见。虽然在某些调查中,甜依然排在第二口味。但此甜早已不是传统菜系餐饮中的甜。现在即使在苏州本地,尽管老馆子中依然保持烧菜少加盐多加糖的传统,但这份甜意对于越来越多的食客而言正在成为一种承受,而不是享受。而依然居于全国第二口味的甜,其实更多的是正餐之外的甜,是餐后甜点,是街头巷尾的各种台式甜品。换言之,甜被从正式餐桌的主要环节中剥离了出来,而成为一种单独的点缀。当一块被糖醋浸渍、包裹的排骨进入口唇之中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丰润和饱满,甜与肉质与脂肪混合在一起。而一杯餐后冰激凌或台式香芋丸子,则是一种被隔离出来的单纯的甜味,一种更近乎可以去除油脂的清洁剂。
这个甜味变迁,事实上与鲜的隐没,以及味精、鸡精、海鲜酱油的盛行有着类似的轨迹。正是在这样一个身体感受力不断被节奏压缩和切碎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全国江山一片火辣辣的红。辣战胜鲜,甜一跃而出,君临天下,成为中国人所嗜好的第一口味。
在许多人眼里,管理是一门可以带来财富、声望和权力的艺术,我们常常可以从营销人士以及媒体口中听到类似的表述。然而现实情况是,正如同电视里那些惊心动魄的警匪片与警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大一样,专业性的管理也与这些几乎是不相干的。
管理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不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误解和谣传,版本多得不胜枚举。随着管理重要性的不断凸现,五花八门的定义、概念、想法层出不穷。然而它们当中的大多数却是毫无作用的,它们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引人误入歧途。其中有一部分本身甚至就能证明,它们是对真正管理内涵一窍不通的产物。
这种混乱的状态构成了对管理概念的曲解,是错误解读以及管理悖论的主要来源,从而成为导致管理专业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管理风潮之所以一再反复变换,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导致的一个成本高昂的后果就是,与管理技能相关的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延伸的。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其先决条件必然是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其专业领域的基本问题,并且掌握足够翔实的信息。
管理不是地位、级别和特权
那些把管理和地位、级别、特权划上等号的人,绝不可能是合格的管理者。不可否认,管理也许的确能给人们带来较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但这些并不是管理的本质。而且大多数时候,恰恰是这些强大的诱惑导致了一部分管理者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独断专行,从而最终成为了在实施专业化管理道路过程中的绊脚石。
因此,我们必须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管理的实质。管理是一项需要执行的任务、一份需要完成的工作、一种需要付出辛勤和才智才能做出的贡献。当然重要的不仅只有贡献。在管理的世界里,没有给个人崇拜和狂热留有位置,那些想出名的人,我建议你还是去娱乐圈碰碰运气吧!
管理不是企业经济学
在德语区,对于管理的误解传播范围最为广泛的也许就是把企业经济学与管理以及管理学看做是一回事儿,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然而每年却有无数企业经济学的学生带着这种错误想法毕业,借助他们有意无意地深化,这种观点传播的范围更广泛了。
事实情况是,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想要经营一家企业,仅仅掌握企业管理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其他额外技能,而到今天为止,这种技能却从没有在企业管理学中出现过。
管理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把企业经济学与管理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它根源于一种长久以来的错误认识,即认为管理主要甚至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只有经济活动才需要管理,管理产生于经济界的发展过程之中。而在其他社会机构的管理者眼中,管理只是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因而是世俗的、物质的,他们不屑于将管理应用到自己的机构内部。然而在这些人批判、轻视管理的同时,却看不到他们的职能本身就是管理的一种体现,只不过与企业管理者相比,两者管理的事物不同罢了。
管理不只是“对人的管理”
另外一种传播甚广的观点认为:管理是主要或者说专门针对人的管理。这种错误理解产生的根源在于,“领导”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通常出现在个人、小组或团体当中,当谈到对某个机构的管理时,很少用到这个词。按照这种逻辑,与管理技能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似乎特指领导力的培养,因而培训的侧重点完全落到了心理学的诸多问题上,就连沟通也被简单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但其实这只是沟通的很小一个方面的体现,更为重要的一面在于沟通的结构顺序:谁什么时间要传递给谁什么信息,怎样传递?反过来,谁什么时间从什么人那里获取什么信息,怎样获得?这些问题并不是心理学能解答的,而是必须借助切实的系统化综合管理才能找到答案。
管理不是业务经营
许多人都希望管理能教会他们如何把业务经营得更好。但其实管理与此并没有多少关联,他们需要的与其说是管理,倒不如说是销售培训来得恰当。诚然,企业需要经营,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开展业务,但是我们把“管理”概念引入企业经济学的目的并不在此。换句话说,真正需要管理的对象不是业务,而是开展业务的企业本身。经营业务和管理企业必须区分对待,后者要运用到管理,而前者几乎完全没有这个需要。
管理不能成就企业家
伴随上一个观点出现的另外一个错误观点认为:通过与管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家。这同样属于管理无法完成的任务。顺便提一下,企业经济学也做不到这一点。
企业家和商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家也不是一回事。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些时候这两种不同的品质和能力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不过出现的概率极其微小。
管理不只是高层管理
另外一个错误认识的产生基于这样一个现实:许多人在提到“管理”这个词的时候,其实都自动指代高层管理,即位于企业内部权力架构最顶端的管理层,它们通常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对外代表企业并对企业负责。在股份公司中,这个最高管理层的表现形式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有限责任公司中是经理层;而在瑞士,这个部门通常被称做财团领导层或理事会。
但是了解企业内部结构运作的人都知道,管理并不只存在于最高层。董事会以下的二级和三级也同样属于管理层,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才是更直接、更频繁执行管理任务的人。
管理不能等同于美国式管理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全球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整个世界的“美国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导致许多人都不假思索地认为既然最大,那它的管理也应当是全世界最好的。然而实际上无论“最大”还是“最好”都是错误的,那只是掺有水分的统计数据造成的感官错觉罢了。这在我的《致管理层信函》中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了。
管理不能等同于MBA教育
随着MBA教育的兴起和推广,逐渐出现了一种新观点,认为MBA教育已经达到了管理教育培训的顶峰。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管理和工商管理以及企业经济学之间不能划等号。
事实上,大多数MBA课程提供的都是错误信息,根本无法应用到复杂系统的管理实践中。还有一点,MBA教育特别倾向于量化,凡事都喜欢用数字表示。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有关公司治理的讨论影响下,企业管理被缩水成了纯粹玩弄财务数字的把戏。
管理不能等同于具体业务
管理任务和具体业务必须被严格区分开来,否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完全意义上的混乱。经济类企业的典型业务——研发、市场、生产、财务、会计、人事、物流等常会被错误地当做管理任务等同对待。但是它们实际上应该被称为“具体业务”或者“专业业务”才更加恰当,因为要完成这些任务,相关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从事市场、财务、会计、生产、人力资源以及类似领域的人,也许会是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但仅靠这些远远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与普遍的观点相反,企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几乎完全没有接受过管理方面的教育,即使偶尔有之也只是肤浅地一笔带过。这场由于企业经济学专业业务和管理任务之间界线不清造成的混乱,使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企业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一定是好的,或者说至少是受过专业培训的管理者。其实,管理还有其他的任务,比如说:制定目标、组织结构、决策、监控、人才开发与促进,等等。
管理不是领导力
新一轮管理认知上的概念混乱出现在对管理和领导力的区分上,我们必须清楚地把两者分开看待,否则任何认知深化都无从谈起。
“管理”一词囊括了所有被认为是“差的”或被划归到“低级别”的因素和环节,比如日常经营运作、实际业务的处理,还有规划、控制和编制预算,等等。
与之相反,“领导力”包含的都是那些被视为“好的”或“重要的”部分。换句话说,凡是涉及领导力的,都是面向未来、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意识、更加远大宏伟的事情,是需要用到“企盼”和“梦想”形容的那类事。
作者: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欧洲著名的管理大师和管理教育家,欧洲著名的圣加仑管理学派的创始人。自1968年起就读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InnsbruckUniversity)&和瑞士圣加仑大学&(St.GallenUniversity),获商业管理学博士学位。他是欧洲著名顶尖商学院圣加仑大学的教授和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客座教授。著有《管理成就生活》《管理:技艺之精髓》《正确的公司治理》《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战略:应对复杂新世界的导航仪》)
性产业不仅是快乐老家,也是自由,平等与正义之地
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举世闻名,但是其真实情况,却与国内的道听途说大相径庭。
这次我们会见了四位女性性工作者。这谈不到研究,连考察都算不上,只能是管中窥豹,主要是针对国内的普遍误解,提供一些新的认知。
第一,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规模实际上非常小。
市政府批准的小姐工作屋(带橱窗的)只有300个,一般每个橱窗是两位小姐分成早晚班共享,再加上不在橱窗里的分散的小姐,总共不会超过一千人。可是该市有70多万常住人口,加上蜂拥而至的游客,大约在百万人口左右。也就是说,小姐人数仅仅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与此对照,在欧洲历史上,19世纪中期的维也纳,小姐人数曾经占到该市总人口的4%左右,是阿姆斯特丹目前规模的大约40倍。因此,凡是说小姐在欧洲越来越多的,或者说合法化之后小姐会增加的,其实都是误解,都缺乏根据。
如果与当今中国的县以上城市相比,那么阿姆斯特丹的小姐比例仅仅是四分之一左右。
何以如此?因为性自由与性产业,自古以来就是此消彼长,呈现为反比例趋势。
第二,这里的红灯区更加单调。
这里没有歌舞厅或KTV,所以没有“三陪女”;也没有提供性服务的公共洗浴场所,所以也没有“桑拿女”;政府还不允许在街头拉客,所以也没有"站街女"。这里就是简单的直接性服务,虽然有SM和男男性服务,但是比例并不高。
最近几年,一些中国人填补了这个空白,在这里建起一些按摩店,都叫做“中国按摩”(其实全世界最出名的是“泰国按摩”),据说可以包括“一条龙”或者“大保健”,按摩女大多是非法移民。可是,由于欧洲人一直认为卡拉OK纯属莫名其妙,所以中国式的KTV与“三陪”服务,至少在目前还没有登陆阿姆斯特丹。
如果跟中国古代的青楼文化相比,那么不仅荷兰,就连当代中国的性产业也是惨不忍睹。因为大多数的性工作中已经几乎没有人际交往了,也不再寻求风花雪月的情调与意境,小姐的职业荣誉与尊严也已经被摧残殆尽。
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在阿姆斯特丹很可能是因为,在传统上,小姐们就是为那些心急如焚的上岸水手服务的。那么在中国呢?您还是自己发挥想象力吧。
第三,这里的小姐更加物美价廉。
阿姆斯特丹的高端橱窗小姐,一般价格是50欧元一次。当地的汉堡包是2-3欧元一个。也就是说,小姐工作一次,价格只相当于20-25个汉堡包。
可是,这种模特身材与演员气质的小姐,在北京,开价至少也是800元人民币,相当于80个汉堡包。如果都像郭美美,那她们收入的汉堡包之多,足以搞垮全世界的麦当劳了。
第四,这里的小姐更加“均贫富”。
低端橱窗小姐和中国来的按摩小姐,一次开价30-35欧元,相当于高端小姐的60%-70%,双方的差距很小。这也是中国按摩小姐能够在这里生存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中国呢?最低收入的小姐,工作一次才10元人民币,与高收入小姐相比,差距是80倍以上!可是,这种中国特色,难道仅仅在性产业中才存在吗?不用我多说了吧?
在第三点和第四点上,中国与荷兰,为什么会如此天差地别?原因再简单不过:只有自由竞争,才能带来优质与平等。
第五,在这里,性产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至少从我们会见的四位小姐来看,都有婚姻家庭子女和业余的个人生活。她们做小姐就是在从事一种工作,因此具有强大的气场和浓烈的亲合力。有些年轻的外国游客也喜欢跟小姐斗嘴说笑;可是你多看一会儿,就会感觉到,那几乎就是朋友之间的嬉闹。哪怕你一个字都听不懂,但是正如著名印度女权诗人所说:笑声不分语种,也没有口音。
所以,中国人来这里,不仅要看小姐,还要看小姐的公开化与合法化,尤其是看小姐们的自尊与自信,最应该看的则是所有参观者对她们的平等与尊重。在阿姆斯特丹大教堂的身边,树立着一座橱窗小姐的雕像,昂首挺胸,坦荡亲切。碑座的铭文是:“尊重全世界的性工作者”。如果中国游客没有看到,或者没有领会其意义,那么你就是白来了。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我和我的学生走过一个小姐的橱窗之后,突然听到她从里面猛烈地敲打玻璃窗,还怒骂:“You are
bad”(你个坏蛋)。当时我们都以为是因为有人在偷拍她,她才怒不可遏。可是过后才发现,我的学生的双肩包被拉开,钱包被偷走。我们这才明白,原来小姐是在提醒我们,是在斥骂窃贼;真是既善良又正直还勇敢。
因此说,这里的性产业,不仅是快乐老家,也是自由、平等与正义之地。
(原载《荷兰在线》之《性爱大权》,)
曾经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距离不是我守在原地,你却远在天崖,而是我在一周之前看郭敬明的《小时代3》,你却在一周之后看韩寒的《后会无期》。2014年的电影暑期档注定会因着这两部影片而分外火热,韩寒和郭敬明这两文坛冤家分别携各自的电影作品对决荧幕,两人正面PK战也日益激烈,基于之前郭敬明在《小时代》前两部中奠定的路线,此次《小时代3》虽然在票房上大战优势,但是对于首次触电的韩寒而言,影片《后会无期》带给观众的惊喜是郭敬明遥不可及的,如果非要拿这两部影片对比的话,我感觉韩寒首部电影的含金量相对要高出一些,《小时代3》依然延续了奢华的路线,此次带出来的分明就是一个花花世界的MV。他们两人用各自的作品拉出了自我写真的差距,这种距离远在天边也近在眼前,一如平凡之路上时间煮雨。
  我想说的是,韩寒的这部《后会无期》虽然不能算作是最好的青春片,但是就当前的中国电影而言,它却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作为一部相当优秀的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在当下名目繁多的烂片衬托下,无论是走运也好,还是沾光也罢,它所处的位置绝对是鹤立鸡群的。由此说来,韩少的首次触电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他这个一直善于说大话的人,从此次拍电影这件事儿来看,他是做足了准备的,毕竟在导演处女作的领域里,《后会无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我想,比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老男孩》和《致青春》,《后会无期》是“高大上”的;再比起赵薇、九把刀和郭敬明,韩寒又是“潮酷帅”的。倘若非要给《后会无期》一个最高评价的话,我想,最先要肯定的还是这部影片的超越性,韩寒的超越点在于他的电影为我们真正展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温水煮青蛙”的青春故事。
 影片中,几个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用他们各自的方式释放出各种放荡不羁,他们一直都在排斥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对制度的抵抗和对世俗的叛逆成了这些人的青春主旋律,他们驾车一路向西,试图用一次疯狂的旅行来换取人生的真经,然而事实却让他们在经历过坎坷和挣扎后最后妥协,直至回归平凡。《后会无期》中关于鲁莽青春的写意从三个男人并排撒尿开始,韩寒似乎也在告诉着我们,只有真正哥们儿才会这样,接着有人冲动买车,并且在冲动之下进行了改装,就是这辆潮车造就了一个无家可归的现代野人,还是这辆车却碾碎了沿途的一切梦想和计划。一场场匪夷所思的骗局在稀烂的环境中宛如一道诡异的火光,当它穿过扭曲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竟然丰满了这些年轻人刚硬的世界观,在他们的人生信条里,他们一直认为只有小孩子才会分清对与错,身处成人的世界中的他们唯一认准的只有利和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给自己的汽油车加廉价的柴油,更不要随随便便把车钥匙交给陌生人,人在旅途,防骗才是首要任务,那种出语高调,把口号当饭吃的人,大多数都是骗子。
  关于青春的诠释,有人曾经说过,“青春就是疼痛”。韩寒的《后会无期》也是如此,只不过在拍这部青春片的时候,他一直都是用在最酷最帅的姿势打着擦边球,在不让这只球落在地上的前提下,他依然用实力维护了运动、发球、传球的“潮酷帅”形象。
  电影《后会无期》的文艺基调在于韩寒对文学元素的把握上,而关于青春的符号也正是在那么多诗意的画面背后逐一呈现的——有些人的青春之路是从繁花似锦开始的,在你还没有上路的时候,你以为你的青春就已经铺满了玫瑰花,你以为有一场爱情会在前方等待着你,于是你便激情涌动并高歌猛进地勇往直前。然而,当你真正踏上这条美丽之路的时候,你却突然发现这里原来早已铺满荆棘,你在这里举步维艰,在你迎难而上的时候,你时常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当你越过青春的红唇,只是一个趔趄,你便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深渊。于是,你的激情满满退却,你回归了平凡,你睁开惺忪的双眼,在你回头望向来路的时候,你终于确信了,原来所谓的青春不过是一个无限悲伤的故事。
韩寒在《后会无期》中把那条青春道路摆在我们的面前,没有人因为它太危险而选择放弃,这些人一直都在去冒险去探索,并且慷慨地为各自的青春买单。有人特别冠以了他们各种称号,不管是理想主义者还是文艺青年,也不管是愤青行为还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提到情怀元素,这些人的青春都是被人用以辱骂的,好在韩寒在拍这些情境的时候,还是拍出了兴奋、浪漫,还有感动。他用自己独到的镜头语言告诉影片中的每一个青春着的人们,不管你走得多么艰难,也不管你经历过多少次头破血流,玫瑰花被换了名字依然芳香依旧,牛字颠倒过来写还叫牛。而你,青春过后,毕竟也曾经屌过那么一次。
  韩寒就是这样,把一场场青春泡在一锅温水里,然后慢慢点着了一炉闷湿的灶火,把一个个值得反思的青春故事烹制出独特的情感盛宴,让人在这么多的余味中被感染、被催化,也被成熟。影片中每一句突兀的对白都饱含着人生哲理,尽管在冷冰冰的剧情里总是透射着异样的闪光点,但是在这么多人物的悲伤情结里,我们却不忍心看到前因后果,哪怕是再深刻的语言,我们同样不愿意再次听到,因为我们需要听到一首真正属于青春的歌。
  当我们在韩寒的影片中听到主题歌《平凡之路》的时候,他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首《且听风吟》,我不知道韩寒与朴树究竟有过怎样的交集,这两个面孔和风格有几分相像的男子,再次用一首歌诠释珠联璧合的时候,我们也再一次被他们感动着。2003年《生如夏花》发行的时候,我们在《且听风吟》中听到了韩寒故事中的朴素,而十年之后,我们又看到了朴树歌声里的韩寒,关于青春的光怪陆离,这两个男子从且听风吟开始,到平凡之路结束,每一个音符都能带给人瞬间顿悟的感觉,我们一次次迷醉于《平凡之路》超强的代入感里,在那辆汽车奔驰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各种地貌和各种风景,山川、海洋、荒漠、城市,还有乡村,在这些旅行的日子里,我们不单单只看见了烙在路上的痕迹,也看见了沿途的困难与挫折,当我们沉睡的心一点点被这首歌唤醒,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被代入,被回忆,被感动,也被思索,我们到底在失去什么,又到底在得到什么,我们就在这样的追问中一路向前。
  再说回作品,《后会无期》和《小时代》一样,打的也是青春牌,前者打得慷慨激扬、义愤填膺;后者也打得金枝欲孽、狗血喷薄。两部片子中的主人公们从各自繁花般的青春年华出征,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依偎在一起,一次次践行着命运的反哺,从拍摄的手法上来说,两部片子所走的路线却大相径庭,作为学影视制作的郭敬明来说,写作开花,影视结果必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向来都很会做生意的年轻人一直都在以其奢华铺陈的文风网罗了天文数字的粉丝,也就是这些粉丝们才成为了他拍电影得天独厚的票房保证。因此,对于郭敬明来说,拍电影又是他的一顶王冠,导演这个场域似乎也更适合他,当他游离于俊男美女、珠宝华服的风月场,关于商战与爱情、死亡与背叛才能如此真实地幻化成他作品里的混合物,他把只有他自己才可以编撰出的视觉美感统统嫁接于繁华的都市,用奢华的个性风物创作出了微微脱离现实的作品。
在拍电影方面,韩寒必须拿出百分百的诚意和百分百的韧劲来实现一次华丽的逆转,尽管他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当他用自己的弱项撞上了郭敬明的强项的时候,他别无选择,唯有大义凌然地磕了上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韩寒一直都在别人的情绪中蓄势待发,当他身处于声色犬马的文艺圈,这个一向放荡不羁的80后青年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并且把自己的才华全盘放逐于路上。
  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当《后会无期》遇上了《小时代》,如果这两部片子不存在谁让谁情何以堪,如果我们不再以谁成功谁失败来评判韩寒与郭敬明的电影,我们是否也应该站在一个相对公允的立场上报以掌声呢?
每到中午,位于建外SOHO10号楼拐角处的一家叫做黄太吉小店里,总是被排队买煎饼和吃煎饼的人挤得满满当当。没错儿,煎饼是他们的午餐。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在CBD上班的高级白领们。当然,也有远道慕名而来的“吃货”:有姑娘小伙子大老远从天津、深圳或者成都跑来,就为了吃一个标准双蛋的煎饼,来一碗豆腐脑或者南瓜羹,然后用店里的无线网上传图片发个微博,抒发内心的惊喜或满足感。
通常情况下,中午来吃煎饼的人能看到在取餐位置穿着蓝色工作装忙碌的老板——80后赫畅。有时候,他也会坐在店对面的咖啡厅临窗的沙发上,用电脑一一回复微博上热情的粉丝们。
很多人都是通过微博知道了黄太吉,并成为它的消费者。在微博上,开业还不到9个月的黄太吉是个传奇。食客们喜欢在微博上与@黄太吉传统美食互动,他们一般在两三分钟内就能得到回复;专家们则诧异于黄太吉微博营销做的如此成功,忙着挖掘或点评其中运营、策划奥秘。4月份,赫畅受邀在2013年新浪微博营销大会上做了演讲后,找他谈合作、取经、求加盟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黄太吉值得关注的地方,可不仅仅是这浮在表面的微博营销。
我为什么做煎饼
在做黄太吉之前,赫畅一直是个混迹互联网圈的“IT男”。他经历过百度、谷歌、去哪儿等公司,也自己创业做过广告公司。但无论如何,成为黄太吉老板之前的赫畅,跟煎饼,甚至跟餐饮都看似是搭不上边儿的人。那么,他为什么在30岁的时候选择创业做煎饼?
在互联网“闯荡”十余年,这位喜欢思考的80后感慨良多。他觉得,互联网行业聚集了当今社会太多的精英,任何一种新的模式都会被迅速复制,“这个行业已经很拥挤了,精英已经太多了,互联网行业用不了这么多精英”。那么,这些多余的精英们新的机会在哪儿?赫畅认为,应该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旧东西”,是衣食住行这类的传统行业。他相信,未来的三十年,应该是传统回归年。
“我觉得任何一种行业,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主体,当它发展到某一个层次的时候,它需要的经济的转型,中国之前的经济都是以国家投资,都是以外贸和密集型的劳动企业去创造的一种经济增长,这是一种畸形的增长。”在他看来,人口基数如此大的中国,应该更多的发展第三服务业,拉动国内消费,才是健康的经济。“所以中国到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其实是到了一个转型的出口。”
转型将给创业者带来机遇。但民营企业能够进入的行业毕竟有限,互联网又是个精英太多的领域,此时,诸如衣食住行的传统行业就成为一块尚待被重新开垦和耕耘的土地。这就是赫畅看重的地方。周围一些人的做法似乎也在验证着他的观点。赫畅在百度的前上司辞职后,创业做中医馆;现在又开始专门为失眠的人提供睡眠服务,而且做得相当成功。这件事让赫畅思考了很多,也让他坚信传统行业确实有非常大的机会。
赫畅最终选择了“食”,他的理由很简单,民以食为天。“中国最好做的,最难做的就是餐饮。”有数据显示,以北京市统计数据为例,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5936元,同比增长6.7%,其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为1646元,同比增长17%。在各类消费性支出中增幅居前,仅次于交通和通信支出(引自《2011年中国餐饮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两三千万人每天都花这么多钱在吃饭上,而且都是现钱,所以餐饮应该是最容易进入的一个行业。你只要保证好吃,就不愁客人。”
但餐饮同样也是最难做成功的企业。在人力、原料、房租等成本都上涨的时候,保证一家餐饮企业生存下去并盈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面对这些挑战,赫畅认为解决之道是提供产品的附加值。“如果我能靠找到一个很明确的产品种类,这个种类的风险性小、市场空白,然后通过我们的优势能把它发展好,我就觉得不错。然后这件事情才是我们做的。”最终,赫畅选择了煎饼,他的目标是把煎饼做成中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
“百盛集团已经连续16年、17年是中国餐饮百强了,这是不合理的,一个泱泱餐饮大国,让一个卖汉堡的占着餐饮百强这么多年,非常不合理。”数据显示,百胜集团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有56亿美元来自中国市场,占到全球总销售额的44%。赫畅认为这对于餐饮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但是问题不在于这个行业本身出了问题,行业是可以再造的。”赫畅用阿里巴巴开创电子商务模式改变了我们的购物方式这样的例子来为自己的观点做支撑,他认为当时阿里巴巴面临的问题与如今的煎饼果子面临的市场情况是一样的。“当时你会觉得我在淘宝上买什么?因为没人卖。卖东西的人都会觉得我在淘宝上卖什么?因为可能没人买。问题是你做了这件事情,你发现既有人卖又人买,所以这个问题就跟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市场情况是一样的。”
传统产业颠覆者
“如果你只看到别人都看见的事情了,你的市场需求就会被这些模仿者迅速占领了。”在赫畅发表的长微博中,他这样写到。这个在互联网打拼十年的IT精英,发现了这块别人还未注意到的土地,一转身变成了煎饼店的老板。然而他带来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煎饼。
这间只有15平米的小店里,到处都是花心思的精致布置。黑色背景、从左开始读的牌匾,进门口时放在竹架上的花草盆栽,类似酒吧座椅的木凳,以及柜台上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入耳而来的夜店DJ,都带着一种小资情调。墙上挂着几块设计巧妙的塑牌,悬挂着“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儿,思考人生”、“小生意大志向”、“所有汉堡、披萨都是纸老虎”这样的标语。无疑,这种MIX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标语,都会给SOHO这边的大批奋斗青年们以好印象。而黑底白字的印有“标准双蛋、升级三蛋、至尊四蛋”、“现炸无矾油条”等个性字样的菜单,又着实让人有种想大快朵颐的冲动。店里边铺设的wifi信号,让食客们可以边吃边拍,有一种共享交流的氛围。如果选择外卖,还会有貌美如花的老板娘开着奔驰送餐。不得不说,吃这儿的煎饼,确实感觉大不相同。
赫畅说,人们对于传统美食的需求,早就有了,只是没有人把这个东西再升级成为一种颠覆性的体验,“我今天改变的不是煎饼果子本身,我改变的是煎饼果子所带来的用户体验”。赫畅认为,这是对传统需求的颠覆。“这个传统不只是说衣食住行的传统行业,而是说这个行业里面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一种生态,它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你认为这个样子里面是可以有再升级的部分的,你去做了它,结果就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市场。”
赫畅把他创业灵感中的大部分原因,归功于他的互联网基因。
一般而言,互联网从业者有几种比较强的能力:整合资源、营销、创造一种全新的模式。在互联网领域做用户体验的十年时间,赫畅最感激的是十年的工作经历为他塑造了这样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本身能产生的效益非常高。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就几个人,两三个人,车库也能成一个巨型公司,靠什么?就是靠思维模式。他知道怎么把这件事情从小做到大,迅速地利用资本的力量、品牌的力量、营销的力量,迅速做大。”相比而言,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尤其是餐饮业
。从前卫的店面设计,到火爆的微博营销,目前为止能如此卖煎饼的也只有黄太吉一家,这让很多传统的餐饮从业者都望尘莫及。所以他说:“我们真正的祖传秘方或者独家秘方是我们有极其强的用户体验的整合的管理能力,我们会塑造一个新的行业标准出来。”
微博只是东风
尽管黄太吉和赫畅都是因为微博而引起关注,赫畅接到的演讲邀请也大都是微博营销的主题,然而,他却说最讨厌媒体因为微博营销的问题采访他。在赫畅看来,黄太吉能够在短短的8个多月的时间里备受追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黄太吉独特的用户体验和好吃的煎饼,而不是微博营销做得好。
“微博营销是在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这个东风才是微博营销,绝对不是万事俱备是微博营销,然后把你的产品变成东风了,这是完全本末倒置的事情。不要认为营销做得好,产品就会卖得好,这是两码事。”
在赫畅看来,微博根本不是0和1的问题,不是一个要做和不做的问题;而是1和2、1和3的问题,是怎么做的问题。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如果仍然忽视微博这个最重要的用户行为,“坦白说,你做什么都不成功的风险可能非常高,因为你忽视了最显而易见的品牌沟通现实”。但1和2的关键还是1,这个1就是产品和服务,是根本中的根本,有这个1才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任何品牌是可以脱离产品本身存在的。赫畅说,如果不是黄太吉的理念和产品,消费者不会有持续8个多月的热情。
既然一定要做,微博营销反而成了赫畅最不在乎的事情。对他来说,有难度的事是能不能做出最好吃的煎饼来,能不能让每个客人在这里体验到不同的感觉,“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做好了,微博就只是个煽风点火的事情”。为此,他跑去天津拜师学艺,做出了地道的煎饼果子;而他多年用户体验的累积,形成了黄太吉的独特性;再加上恰当的微博营销,才有了今天的黄太吉。
他为了受邀做演讲而总结出一套微博营销的理论,诸如“who(谁在做)、what(做什么)、how(如何做)”,对粉丝不应该control(控制)而应lead(引导)、不要to
or for(为了)消费者而是be
with(与他们在一起)等;但他着重讲的,是援引自佛经的六绝“色、香、声、触、法”。“色、香、声”即顾客的到店里用餐的感觉,“触”是微博营销,“法”是品牌。他借此说明,微博营销只是黄太吉品牌战略中的一环,“品牌是由以上五点去决定的,而且它是有顺序的,先有产品,再有用户体验,再有营销,一定是产品在最先,产品不好,什么都白扯。”
赫畅希望那些向他“取经”的创业者们忘掉微博,关心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一个品牌的核心。
有骨气的黄太吉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看到网友诸多的口碑点评,看到微博上黄太吉与粉丝们的热情互动,看到媒体上对黄太吉的诸多报道,你终于决定去黄太吉吃煎饼了。到了店里你发现,你看到了网上所讲的排队场面,你看到了小小店面里精致的装修,你看到了忙碌的老板和漂亮的老板娘,但是,你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迎宾的姑娘没有对你灿烂微笑,点餐慢了收银姑娘脸色会有些冷,你拿到煎饼后在店里等座,站半天也不会有服务员过来“安慰”一下。你会不会有些失望?
这是真实的黄太吉。对于这种做法,老板赫畅有自己的理由。“从我们看起来这家店应该做的服务,是适度的友好和快速让客人拿到餐。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今天把所有的人训练成这个样子,就是我们认为他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不希望我们的服务员太热情了。快餐行业里面我们要做的是快和效率高,甚至收银的人最好是个机器人。”
赫畅说,黄太吉应该是一个酷的品牌,酷的东西,就像去苹果商店里,你不会觉得他们低人一等,他们穿的T恤上都印着genius(天才),这是他们对自己的品牌具有足够的信心。“从第一家店起,从第一个老板开始,黄太吉就是一个有骨气的品牌,我们所谓的服务是尽力让你满意,但是一定是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我们不接受所谓的、过分的要求跟服务。你是上帝,但不代表你什么都是对的。”黄太吉有自己的一套玩法,它只服务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采访前一天,有位现代城的客人中午定煎饼外卖。在黄太吉的外卖标准中,现代城是120块钱起送。客人第一次点够了120块钱的餐,但这个订单已经装好送出之后,他又打电话要加东西。接电话的姑娘礼貌地向他解释餐已经送走,加不了了。客人态度很蛮横,反问她我都点了这么多了,凭什么不给我加?姑娘向他解释说,这是我们的规定。您要是现在点的话,要再点120块钱的。客人很生气,说我现在就想吃这个。他占着电话不挂线,最后赫畅接过电话,再次表示如果点不够120,就不会再送了。客人又提出加20块钱,赫畅说,对不起20块钱也不行,加200也不送,必须点够120,要不然今天就不能送。
赫畅说,如果这位客人的态度能表现出对服务人员的尊重,说话客气一些,黄太吉会给他送一趟,因为这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但如果为了20块钱就给他送去,破坏了规则不说,反而会养成消费者的“坏习惯”。“如果你是想破坏我们已经制定好的规定或原则的话,我不会去做。”
在黄太吉,所有的外卖都需要顾客到楼下取,如果5分钟客人下不来,外送人员就会离开。“我们现在所有外卖的客人都是训练出来的,他们都知道是这样的。所以我在我的微博里面一直在讲的是,你不要去控制你的消费者,但是你要引导他们。”
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西南航空总裁赫伯·克勒赫说过这样的话:“顾客也并不总是对的,他们也经常犯错。遇到蛮不讲理却百般挑剔的顾客时,我们不该说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要说: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西南航空公司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却换来了员工的高度认可与组织强大的核心凝聚力。赫畅说,黄太吉也认为服务的核心原则是平等、相互尊重和互惠。“我希望这个服务是快乐的,是相互尊重的,是大家觉得我们有诚意、有诚心做这件事情。但是这个诚意和诚心绝对不是任你蹂躏的。”
赫畅的规划里,他想做的是一个餐饮集团,涵盖各种品类的传统美食。采访中他透露,可能要在下半年推出“皇太后”甜品店。赫畅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开100家直营店,再把店开到伦敦、洛杉矶、墨尔本、温哥华等国外城市。“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大概500家,甚至是千家规模左右的时候,可能真的是该上市的时候了。”他的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把黄太吉做成上市的餐饮集团。目前的黄太吉已经完成了首轮融资,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赫畅明白,对于黄太吉而言,更重要的是沉淀下来,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后记:刚刚过去的一周(4月27—5月4日),黄太吉老板赫畅应邀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外国人大揭秘公民听证会”。事实上,他一直对于世界上的未解之谜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早些时候,赫畅做了一个1500页PPT,讲述《The
everything》(世界的密码),涵盖了关于外星人、圣经、佛教的几乎所有秘密。当他连续讲了6个小时之后,听者都为之震惊。而赫畅做这一切,仅仅凭着好奇心的驱动,甚至还免费请听众吃了煎饼。
就在他回国的前一天,黄太吉外卖单笔消费又冲上新高,诞生了一个单笔4605元的订单。目前为止,黄太吉最大的外卖单笔订单是4650元。在煎饼历史上,这确实是值得记录的一笔。而眼前这一个个让人惊喜的成就背后所不为人知的是,这个80后创业者在筹备黄太吉的四个月里,瘦了将近30斤;但他也坦言,开这家店给他带来了心安理得的满足感,这比什么都重要。
正能量、好奇心、行动派,是赫畅希望别人记住的有关他的三个关键词。他说,黄太吉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在他的理解中,中国梦是实事求是,是因地制宜,是坚持开放。开放的环境,带来了公平的机会,只要奋斗,只要创新,只要进取,每个人都可以活得与众不同。
畅要做的,是在吃煎饼、喝豆浆这样一个既有需求的基础上再创造、再改良,使它变成一个全新的需求。
分类:&&阅读:767&&更新: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已经热到快要烂大街了,经常看到有文章中提及这五个字。但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却莫衷一是。我个人的看法是,互联网思维是媒体思维与产品思维的结合,落到企业经营上,无非就是外部营销和内部生产。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必须有这两端,而理论上讲,只做好一端,是不够的。
  媒体思维,大致就是懂得炮制热点,形成议程设置高点,引发大众层面上的关注。这一手,黄太吉做得很漂亮。在营销上,它不仅策划得很讨巧,也让营销本身成为一个可以关注的事件。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很会炒作自己——这一点,其实早期的海底捞如何如何善待客人还真不是策划出来的,本来没当把它当成营销素材,后来一不小心成营销议题了。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一直被众多商业组织视为一种营销工具。无论是门户上的硬广投放,还是搜索引擎里的关键字购买,都是主打营销牌。社交网络到来之后,就开始搞社会化营销。社会化营销的核心是将一起商业策划事件搞得不那么商业不那么硬广,最好搞得与众不同十分离奇,引发大面积用户关注并利用他们进行所谓“口碑传播”。和过去的营销手法主要是一对多推送所不同的是,社会化营销是多对多推送,用户成为合谋者(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形成成本低廉的覆盖。这是一种营销思维,但如果要把这种营销思维提高到就是互联网思维,那未免就太小看互联网。互联网对整个商业生态的影响,绝非只有营销二字。
  产品思维则是另外一端,与媒体思维所不同的是,它不太注重看客的心理,只关心对产品真正有需求的用户的心理。产品思维号称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这句话在我看来,其实很难做到,但说要当成一个努力方向,大致不差。媒体思维的方向是发散型的普天下皆知,而产品思维的方向却是收敛的满足真实需求。试图想满足普天下所有人的需求,这种产品,从来没诞生过。
  黄太吉在产品思维上表现如何呢?不得不说一句的是,大概也就个70分水平。在大众点评网上,对黄太吉最集中的评价是:慕名而来。有的人觉得不错,有的人则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有人嫌性价比不咋地。当然,黄太吉可以说这些不满的人群我们可以不理,只需要做出有人喜欢的煎饼果子就可以了。但黄太吉的目标是要搞100亿销售流水,过于小众怕是不行。
  媒体思维是面子功夫,产品思维是里子功夫。里子强于面子,不太有效率,花了好多本钱做出来的东西没听见什么响头,长此以往,会亏损严重。面子强于里子,会让消费者大失所望,形成不了回头客。为了增加客流,就不得不在面子上继续投入吆喝,引发更多的失望,恶性循环后最终崩盘。
  面子远远强于里子的,前有PPG之鉴,后有凡客之危。这两家公司都是极其擅长营销的公司,懂得如何形成热点,引起大面积关注。PPG到后来完全不顾及里子,最终关张了事,凡客则意识到这点,正在痛苦补课。如果说懂得营销就是互联网思维,实在是有点辱没了这五个字。
  摆在黄太吉面前的路,还非常长。第一个问题是,煎饼果子是一种北方食品,并非是普遍意义上中国人都喜欢的食品,如果需要做到100亿的流水,光靠卖四大金刚(煎饼果子,无矾手工油条,豆腐脑和豆浆)怕是不够,这就面临着品类扩张的一步,这一步其实很危险,凡客在这上头吃足了苦头,痛定思痛,还是收缩战线;第二个问题是,100亿销售流水需要黄太吉在中国大面积地铺设门店——毕竟食品不是小米手机,很难用“无线下销售门店”这种模式来解决。一旦涉及到线下门店铺设,人员管理、地段选店、质量保证,等等等等,都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如果要搞电子商务,则又会碰到类似生鲜物流的问题: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热气腾腾的食品送到顾客手中。
  既然说到小米,就需要提及一下。某种程度上,这家三年做到100亿美元估值的公司,是今天很多希望创造奇迹的后来者锚定的榜样。单就黄太吉而言,小米颇有一些它不可复制的地方。
  小米的确很重营销,但它同样重视客服。它的客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完成。其一是微信公众账号(当然也包括微博,但公号上的客服性质更强一些),这是一个拥有450万订户的公号,背后有40多人的团队。其二是小米之家这类遍布全国各地的所谓门店,不销售手机但销售一些配件。手机这个东西在使用过程中的确会碰到一些问题,也有可能索性出了故障,小米的解决方法是回收再修理或退换。它的客服可以通过公号远程作业,也可以通过线下小米之家收取故障手机。整个客户服务链条比较长,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只是一个接触点而不是客服本身。但黄太吉这种卖餐饮的,显然不是。店堂不是客服的一个接触点,而是客服的全部,这就对店堂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我们都知道的是,是最难复制的。
  小米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借势,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大潮本身就增长极快,雷军自己都自谦成是一头猪,只不过站在了风口之上。餐饮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但谈不上是什么增长极快的潮。而且,餐饮业里还有那种流行极快但消退也极快的风气,所谓潮流切换极快,大抵就是中国人对口舌上的东西,其实还是蛮喜新厌旧的。
  黄太吉的100亿豪言壮语,我倒是看着有点像一种营销手段,再次吸引到了媒体的注意。其实你卖到100亿或者没卖到100亿,和真正意义上的食客又有多少关系呢?100亿的流水和满足食客需求又有多大关联?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更偏重于产品思维,因为互联网提供了追踪用户分析用户的可能,从而能制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互联网当然有媒体属性,但把互联网看成就是一种媒体,这绝非互联网思维。
  商业的核心是:做好产品满足需求,并非是:做好宣传满足看客。
  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微信/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
黄太吉:互联网思维带来营销优势
时间:来源:品牌中国网&作者:
  “黄太吉”几乎利用了所有社会化媒体平台营销,不止微博、大众点评,还有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陌陌,通过这些途径来订餐和推送促销信息。
  卖煎饼是赫畅的第三次创业。赫畅今年32岁,先后在百度、谷歌、去哪儿网等公司任职。在开“黄太吉”传统美食店卖煎饼之前,他从未从事过任何与餐饮相关的行业。但他的互联网背景,给这个煎饼果子店打开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营销之路。
  10多平方米的煎饼店,13个座位,煎饼果子能从早卖到晚,猪蹄需提前预约限量发售,新浪微博粉丝量将近25000,成为新浪微博营销的典型案例。开店10个月,按目前的收益推算,“黄太吉”一年能实现500万元的流水,被风投估价4000万元人民币。
  时尚人士遇上煎饼果子
  互联网行业呆过的赫畅,穿着时髦,开着跑车,一般人不会想到,他对煎饼果子情有独钟。赫畅说这源于他从小就爱吃,自己做饭也不错,吃自己做的东西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所以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家餐馆,能够呼朋唤友,结识很多人。因为忙,这个梦想一直被搁置着。
  职场上经历了两家互联网公司之后,他慢慢觉得,民以食为天,其实大众消费或者餐饮业还有很多机会。于是赫畅思索着,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能在中国这么多年,发展得那么好,这可能得益于他们简单的食品形态。比如汉堡,两片面包,中间夹什么都可以,千变万化,但非常容易标准化。比萨一张面饼,上面撒什么就是什么,也是千变万化又能标准化的食品。但是中餐的流水线作业就很难,炒菜的火候、口味很难掌握到每份都相同。能否在中餐中找到类似汉堡和比萨那样既能不断拓展口味、又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食品形态呢?按照这个思路,赫畅很快想到了“中国式汉堡”——煎饼果子。
  找到了合适的产品,接下来就是定位,赫畅将目光锁定在C&BD的白领身上。当过白领的赫畅深有体会,天天为每顿饭吃什么头疼的上班族,对食品的要求主要在于是否物美价廉、卫生放心,同时还要对这种食品有熟悉感,不能稀奇古怪而是要接地气。此外还要有些附加值,这就要求就餐环境舒适、品牌有格调。
  而选择煎饼果子为主打产品面临着三项挑战。第一是,豆浆油条、煎饼果子常规来讲是早餐,怎么能从早卖到晚?大家会不会频繁光顾?第二是,做高品味的煎饼果子成本投入比摊位高,所以单价就会比一般的高,消费者会不会接受?第三是格调问题,如何让百姓化、平民化,甚至可以说有点“土”的煎饼果子登上大雅之堂?讲究情调的白领会不会接受?
  为了应对各种问题,赫畅一一出招。
  首先黄太吉将营业时间定为早上7点到夜里2点半,推出夜间同步外卖活动,并打出海报“夜的黑,我们懂”。
  品质上,坚持用无明矾现炸油条做馅,而不是很多摊位上的薄脆。赫畅认为,正宗的煎饼果子是夹油条的。有油条,配以现磨豆浆,剩下的部分豆浆点一下做成豆腐脑。这样就有了煎饼果子系列产品———黄太吉的“老四样”。之后为了丰富口味,加入了东北卷饼,大家喜欢吃四川风味,于是又推出了“麻辣个烫”和四川凉面。针对爱吃肉食的吃客,店里还有限量定时供应的秘制猪蹄。CBD的女孩子很多,黄太吉就又开发了两款甜品南瓜羹和紫薯芋头泥,这就是整个产品系列。有主食、饮料、甜品,产品成了系列化,也标准化了。白领们一边上网,一边品甜食,格调一下变得优雅起来。白领们在舒适的用餐环境中吃着放心的食品,对产品的价格并不敏感,很少有人关注到食品价格到底是多几块还是少几块钱。
  然而最难的是,如何做到让写字楼里的白领觉得,在黄太吉吃煎饼果子和在星巴克喝咖啡是一样的,赫畅为此费尽了脑筋:在店面装潢上略带港式茶餐餐的格调;背景音乐包含了流行、爵士、蓝调等;店面陈设中除了盆景,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奇玩意儿,比如来自华盛顿国家天文博物馆的阿波罗登月杯、来自巴黎的斑牛雕塑、来自日本的招财猫、来自纽约的爱因斯坦玩偶。此外还有各种文案接地气的宣传招贴,免费W&IFI,会提醒顾客怎么行车,店内还有停车攻略,教你怎样短停躲避贴条,而如果不幸被罚老板会送上南瓜羹安慰。
  煎饼果子里吃出的情调
  “所有汉堡、比萨都是纸老虎!”“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小店的广告语趣味性强,新潮时尚贴近年轻人生活。逢节日的各种推广使之与消费者互动频繁&:儿童节店员COSPLAY,“端午节不啃不快乐”的猪蹄广告,“爸气十足”“父亲节带老爸来送煎饼”,这些都成为微博玩家分享新奇的“素材”,让吃煎饼果子、喝豆腐脑、啃猪蹄成了一种时尚。
  “开奔驰送煎饼外卖”一度是微博上被炒热的话题,“黄太吉”的知名度也被打响。
  “如果了解我们,就知道这不是噱头,做噱头可以租车,那台车就是我家自用的,坦白说最大的原因是想省钱,直接拿过来就用了。”不过这倒是成了黄太吉的卖点,够起订金额,老板开豪车送餐,北京国贸周边是120元,远点是200元,三里屯附近是260-300元。“很多人看见我们很开心,好像我们不是送餐员是明星,看见我们就拍照,看到老板娘开奔驰送餐,觉得是件很酷的事情,很好玩。”
  80后们都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儿童节那天,黄太吉又一次展现了它的酷,成人戴红领巾入店用餐赠煎饼果子,而店员们有扮蜘蛛侠的,有扮超人送餐的,赫畅则戴了个星球大战的大头盔。将煎饼果子卖出这么多花样,赫畅认为给别人带来快乐才能提升品牌价值。
  小煎饼店到了赫畅手中俨然走的是国际范儿,有了主打产品和精准定位,要想扩大影响力、提高客户认可度,就要有品牌与众不同的性格。他将黄太吉的性格定义为“文艺酷”:“我理解的文艺是很细腻的情感,慢一点的节奏,轻柔的感觉,能把小事做到极致,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文艺。”
  “所谓的酷,就是我们能把一件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做得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们现在买了两台摩托做送餐车用,我们还有两辆跑车送餐,我们把送餐箱子用各式各样的贴纸,贴的很好玩,那天有人在网络上评价说,‘能把事情变酷,是一种能力,黄太吉具因为特色,赫畅的煎饼果子做成了一个品牌,把吃煎饼果子做成了一种时尚,让用户体验到这是一种很酷、很潮的事,让食客觉得在黄太吉吃煎饼和在星巴克喝咖啡感觉是一样的。备这种能力。’”
 高晓松和80后娇妻徐粲金离婚,也许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他是个文艺男中年,浪漫,敏感,才华横溢,热爱姑娘,并且不羁,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对年轻人说,“不只有房子,还有诗和远方”。这样的男人,当然不适合婚姻,也许,他压根儿没打算融入俗世婚姻,柴米油盐过一辈子。徐粲金不过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20岁那年怀孕生女时,她知道什么?她不知道一场婚姻要经受多少风吹雨打才能坚持一生,不知道在爱情消褪之后两个人要靠什么才能熬完一生,更不知道一个男人的爱情越是狂热美幻,就越是不靠谱。
  在徐粲金的声明里,字字句句都透着一个年轻姑娘被从蜜罐里捞出来,丢进苦涩生活的时候,多么惊慌无措。一个视她若珍宝的男人,忽然之间,要离她而去,“三天后,晓松收拾好行李搬离了我们经营多年的家。一切猝不及防,我像从童话世界被忽然扔进倾盆大雨,浑身湿透。”几年来,她不工作,没社会经验,单纯地待在一个成熟男人制造的爱情里,整个世界风花雪月,直到梦碎人散,她不知抓着什么才能活下去。
  曾经,高晓松在访谈里,提起娇妻,满脸甜蜜,说她特别干净单纯,让男人有保护欲。而娱乐版的照片上,产女之后的徐粲金依畏在高晓松身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慢慢的,人们也就习惯了这一对,以为他们就此夫唱妇随,好好过日子去了。结果,又是离婚。徐粲金提到高晓松的离婚理由是,“和我在一起生活他感到不快乐,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
  也许,身体里艺术细胞太多的人,总是难以安分。俗世男人,想要一个温暖家庭,一个温柔妻子,每日下班回家一桌热菜热饭,生个孩子,慢慢过日子。女人跟这样的男人结婚,才安稳妥当,他想要的,你嫁给他,就全有了。而高晓松,他想要“自由”,这恰恰是婚姻无法提供的,婚姻里的义务和责任甚至超过爱情,它把两个人紧紧绑在一起,怎么可能让你自由?我见过一个女人,她老公自从结婚后就再没碰过工资卡——她每天只给他50块零花钱。
  高晓松和徐粲金这对大叔配小姑娘组合,5年之后,终于落得个好合好散。谁说嫁大叔就可靠呢?你以为大叔阅尽千帆,返璞归真,对纷杂的爱恨情仇已经丧失兴趣,从此会守着一个天真的小姑娘老老实实度过下半辈子。可是,这只是大叔中的一种。还有一种大叔叫文艺大叔,僻如高晓松,他需要肆无忌惮地在生活里行走,激情来时比谁都热烈,激情褪时比谁都绝情,他忍受不了平淡和束缚,认为那会扼杀他的灵魂,他可以写出“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这样动人的字句,却无法在现实中与一个姑娘长相厮守。
  这世上,有些男人擅长制造至人迷惑的爱情,他能让一个女人洗脑,使她相信年龄不重要,外表不重要,钱不重要,汽车房子统统不重要,只有爱情最重要。女人一旦陷入这种爱里,就会放弃全世界,就像徐粲金说的“生活在童话里”。然而,这种爱情与婚姻无关,它像无根植物,需要巨量的激情来灌溉。有哪个女人能一直做缪斯呢?当她生了孩子,变得庸常通俗,变得像一只依赖他生存的宠物——这个时候,激情会死,爱火会灭,当初一个猛子扎进婚姻的男人,会后悔,会逃走。
  不快乐。说得多么简单,高晓松连分手都如此文艺。没有性格不和那么老套,没有出轨那么狗血,没有撕脸互骂那么不堪,只一句“不快乐”,就把老婆孩子甩了个干干净净。也许他并不需要婚姻,只需要不停地恋爱,这样多自由,新鲜的爱情才是鸡血,令人灵感迸发。乔治·桑说,“婚姻迟早会被废除。一种更人道的关系将代替婚姻关系来繁衍后代。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既可生儿育女,又不互相束缚对方的自由。”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天。
  但是,今天,此刻,婚姻仍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慎重承诺,不是承诺永远相爱,永远欲火焚身,而是承诺相扶相伴,在激情消褪之后,共同面对繁杂琐碎的生活,做彼此的支柱,融入彼此的生命。
  好在徐粲金只有26岁,有大把时间可以从头再来。爱情是水潭,有细泥软沙,也有尖针利刃,流过血,偿到钻心的疼,才能获得经验值,才能成熟长大。高晓松最好也长点儿记性,你要追求快乐自由,就不要为了讨好一个姑娘而轻易付诸婚姻,干净单纯的小女孩什么都相信,沧桑狡诘的老男人藉此随意许诺就不对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锁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