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5年最新广场舞水法宣传周宣传主题是否出台

银川市地方志
当前位置:
《银川年鉴》2008
农村和农村经济
信息来源:地方志发布时间:
【概&& 况】&&&&& 2007年,全市农牧业在积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有力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6.86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农业增加值21.8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 000元,达到了4 350元,增长13.2%;其中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 058元,增长17%,增量居全区五市之首,增速创近年来最高水平。优势特色产业,尤其是奶产业和设施园艺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和亮点;劳务产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促农增收效果也十分明显。&&&& 2007年,全市新增设施园艺2 666.67公顷,累计建成面积1.07万公顷,提前实现户均0.07公顷的发展目标。全市大力开展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行动,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全市奶牛存栏为13.1万头,牛奶总产40.6万吨,规模养殖园区428个,80%的奶牛实现了“出户入园”和机械化挤奶。全年扩整鱼塘0.10万公顷,养殖水禽20万只,种植水生植物173.33公顷,新建休闲渔业场点30多处,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了0.97万公顷,总产量为4.56万吨,名特优新品种达到了40%,外销量为80%以上。清真牛羊肉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羊养殖量达216万只,黄牛养殖量27.3万头。沿山沿河瓜果菜产业带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蔬菜面积达2.59万公顷,总产75万吨,种植枸杞、葡萄、长枣、无籽西瓜等特色产品4 000多公顷。新发展花卉133.33公顷,花卉总面积200多公顷,兴庆区花卉市场正在建设之中,花卉产业初具规模。粮食播种面积13.27万公顷,总产87.92万吨。全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5%;增加值达48亿元,同比增长1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7.7万人,增长3.5%;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全市1 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加工企业突破了40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为5个、16个、110个,2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33个产品获得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系改革】&&&&& 全市各级农牧部门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全面完成了技术人员考试、竞聘上岗和机构、人员的“三定”工作,成立了奶产业、设施园艺、枣产业三个跨区域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人员服务重心下移,全市80%的农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村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承包,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活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深入推进,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2.33万公顷,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8.67万公顷,新建农村沼气池7 879座。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购机补贴620万元,引导农户投资1 559万元,购置各类农业机械1 256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为153.28万千瓦,增长8.2%,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率先启动新型农民培训】&&&&& 银川市在宁夏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民培训计划,从各县(市)区选定了2 000名有一定文化程度、稳定从事种养业的骨干,分产业举办奶产业、花卉产业、蔬菜产业、长枣产业等九期培训班。这项工作大胆创新,革除了以往培训深度不够、实效较差的弊端。同时,全市继续推进“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 350场次,培训农民21.6万人次;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共培训1.33万人,转移率89%,超计划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新扶持发展21家,累计达到了197个,会员达到了3万人,带动农户4.2万户。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推广,以小任果业、天天鲜果业、董洋果业等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化经营组织脱颖而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发展,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达到了79个,土地流转面积为0.27万公顷。大力推广代耕托管式全程机械化服务模式,农机一体化服务组织为13家,托管面积为0.27万公顷,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增加了土地产出效益。
【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认定,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52个、绿色农产品2个。全市85%的种植面积、89%的畜禽养殖面积、82%的水产养殖面积开展了“三品”认证。为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银川市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监测体系,成立了银川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在各县(市)区建立了10个检测点,在全市主要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建立了25个检测点;在北环蔬菜批发市场开辟了2 000平方米的无公害蔬菜批发专区,在湖滨等5个农贸市场建立了无公害蔬菜专销区,在新华购物中心等连锁超市建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帮助企业注册了“昆仑碧佳”“掌政鸣翠”“绿宝康”等无公害蔬菜品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防疫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和奶产业购销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市场秩序健康稳定,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2007年新扶持了宁夏卿龙湖面粉等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新命名了第四批58家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了110家,龙头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村企互动”活动深入开展,有76个龙头骨干企业与82个村结对共建新农村。乡镇企业增速明显,总产值为180亿元,同比增长15%;增加值为58亿元,同比增长16%。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和“奶产业购销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狠抓基础免疫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报、防控、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等工作,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均达到了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深入落实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全面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在自治区前列】&&&&& 银川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确定了走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奶牛、设施园艺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牛羊肉、水产品、特色果品、花卉、优质粮食和饲草等优势特色产业。截至年底,银川市设施园艺为自治区总量的50%以上,形成了在西北地区具影响力的设施农业基地;奶牛存栏为自治区的48%,成为西北重要的奶源基地;水产养殖面积为75%,成为西北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2007年,又建成西北规模最大的兴庆花卉市场,花卉产业初具规模。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银川市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日趋成熟。初步构建起沿山生态林、葡萄庄园、农家乐,中部农业观光园、休闲垂钓中心,沿河休闲风情园、大漠植物园的休闲观光农业框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有新发展】&&&&&&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能人、外商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涌现出了小任果业、董洋果业、天天鲜果业等一批规模化经营基地。同时,大力探索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新模式,形成了永宁县的劳务技术合作型、专业大户带动型、支部协会组织型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和贺兰县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代耕托管式等集约化经营模式。涌现出了贺兰县优质麦稻产销合作社、贺兰县泽丰优质粮产销合作社等一批全程化经济服务组织,受到了自治区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率先在宁夏建立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针对宁夏当前奶产业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奶产业购销市场不够规范、奶贱伤农等影响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银川市积极探索,支持乳品加工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奶农形成共同利益联结体,全市共有16个奶产业合作社实现“五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教育、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品种改良、统一消毒防疫、统一购销结算),促进了奶产业的稳定发展。
【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 银川市共有乡镇28个、涉农街道办事处6个、农林牧场(管委会)6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计297个,农户15.2万户54.1万人。2007年全市主要开展了以石中高速公路、109国道两侧造林绿化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市村庄“绿化、净化、美化、畅通”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一年来,全市共完成了286个村庄的卫生整治和绿化工作,绿化面积466.67公顷;改造农田林网0.14万公顷,新建设沿主干道路生态林和经果林120公顷;完成湖泊湿地、废旧池塘整治改造面积0.10万公顷;拆除各类违规、废旧圈舍45万平方米,拆除废旧围墙7万余米;清理“三堆”及各类占路占道杂物180万吨;改建和新建农村公路380公里,新增农村道路标志牌600块,清理整治乡村巷道2 686条,长600公里;硬化巷道360公里;修建垃圾收集池及配置垃圾箱3 305个,选配农村保洁员2 766人,其中长期保洁员1 900人,基本上达到了每个自然村都有一名保洁员;一批新的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在全市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完成沼气池7 879座,新建卫生厕所4 191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人口35万人,并满足了3万只牲畜的饮水需求。道路村村通工程完成新建和改建农村道路380公里。积极推进新庄点规划建设和老庄点改造,在改造后的庄点配置了部分文化体育设施,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和谐文明乡镇评比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银川市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群众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农村经营指导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随着各县(市)区农业主导产业的确定,银川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一些规模经营大户。截至2007年底,全市农户承包地流转总面积达2 779.72公顷,涉及农户1.16万户。其中转包382.17公顷,涉及农户935户;转让120.50公顷,涉及农户2 272户;互换27.77公顷,涉及农户206户;出租1 649.28公顷,涉及农户8 447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220.07公顷;二是经营大户797.94公顷;三是种植、养殖园区226公顷;四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0公顷;五是农户1 507.72公顷;六是非农建设18公顷。土地流转后主要用于发展设施园艺、设施蔬菜、养殖业和绿化用地等。其中设施园艺、设施蔬菜流转面积1 963.37公顷,占全市总流转面积的70.63%(永宁县用于设施园艺、设施蔬菜的流转面积1 003.15公顷,占永宁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96%)。用于养殖园区91.96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3.31%;用于传统种植业用地400.96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14.42%;用于公路两旁绿化林带用地238.77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8.59%;用于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种植用地66.67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2.4%;用于工业园区用地18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0.65%。通过土地流转出现了从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及园区共79个,其中土地经营规模3.33公顷~6.67公顷有27个、土地经营规模6.67公顷~20公顷有35个、土地经营规模20公顷以上有17个。& & 【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从8月25日开始,银川市对全市涉及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工作的24个乡(镇)、2个涉农办事处、2个农牧场的农村土地延包后续完善情况,承包期内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土地的情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农村土地经营方案、土地征地补偿及分配、农村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的公开、民主管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农村土地问题信访情况,农村土地征占,其他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检查。从检查结果看:全市应签订承包合同13.55万份,已签订二轮土地承包合同13.23万份,合同签订率为97.65%;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13.18万份,经营权证书发放率为97.26%,其中永宁县、贺兰县合同签订率和经营权证书发放率均达到100%。多年来,银川市在农民工、出嫁女土地承包工作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政策规定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建立在农户自愿、平等、协商、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的流转期限是5年~10年,最短的2年,最长的20年,没有超过30年的承包期限。流转合同是在村委会和乡农经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由乡农经管理部门保管、备案。年末全市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05万份,占应签流转合同的88.7%。全市没有强迫承包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截流和扣缴承包方土地流转收益的问题;全市对机动地的发包实行公开招标,承包费纳入村级账内进行核算,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银川市各级农经部门分别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做到对土地承包相关文件、承包合同按照“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要求,实行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分类装订,确保合同、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安全性。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2007年全市开展了村级债权债务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截至2006年底村级账面资产总额2.94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1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26亿元。集体总收入3 849.24万元,其中经营收入750.33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611.85万元、补助收入894.21万元、其他收入1 592.85万元。集体总支出为2 775.81万元,全市村级共有债权1.58亿元。截至2007年底,全市村级共化解各类债务1 444.3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12.69%。其中兴庆区779.21万元、金凤区270.28万元、西夏区47.9万元、灵武市120.19万元、永宁县26.01万元、贺兰县200.71万元。在化解村级债务中,使用集体收入偿还的债务505.5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的35.0%;在使用集体收入偿还债务中拍卖集体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偿还的债务173.31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12.0%;用转移支付偿还的债务41.7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的2.9%;清收债权化解的债务104.05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7.2%;核销无效债务化解的债务50.36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3.4%;债务债权冲转化解债务480.17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33.2%;清理高息借款化解的债务2.5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的0.2%;争取外部资金化解的债务86.42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的5.9%;通过其他非现金方式化解的债务0.29万元,占化解债务总额的0.02%。8月,结合村级两委换届对全市278个村开展了村干部离任审计,审计金额为7.1亿元,共查处未记账收入1 627.61万元,未记账支出6 318.09万元,白条顶库1 293.45万元。在财务公开方面,在每季度末,银川市27个乡(镇)、2个农场、5个涉农办事处公开当季度的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基本上做到了公开内容全面真实,程序规范。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免征农业税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进入了新阶段。2007年银川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为重点,继续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的落实。一是实行农民负担专项督察制。上半年全市31个乡镇、涉农办事处开展了农业用水、用电、农民建房、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搭车收费等农村专项治理工作,通过专项治理,凡是向农民收取资金的项目标准必须上报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审核确认后再向农民全面公示,从而有效纠正和取消向农民不合理收费,规范农民生产费用和经营服务性费用。上半年,银川市农民承担社会负担总额967万元,人均15.58元。其中: 行政事业性收费401万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561万元;各项罚款5万元。二是规范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而是按照“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民主管理、群众监督”的原则,根据各村集体经济积累的不同,实行“一事一议”。在筹劳的管理上,由村委会提出用工预算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实行“一事一议”筹劳决议。三是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07年银川市继续采取直补的方式,对种粮农户进行直补,即将补贴资金直接划入农民的“一卡通”账户,确保了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银川市农村继续深入开展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对审核后的农民建房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进城务工收费等涉农收费项目及金额进行公示,杜绝了涉农乱收费的发生。全市有278个行政村实行了中小学“一费制”,有效制止了中小学乱收费。五是开展村级报刊征订专项执法检查。235个村共订阅报刊1 268份,征订总金额18.38万元。六是严格执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制度,实行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严肃查处涉农案(事)件。审计内容分为对农业税附加及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村内“一事一议”筹资、“两工”筹劳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审计,对其他村级集体资金进行审计等。由于负担明显减轻,全市没有因涉及农民负担的上(信)访案件。
【奶产业合作组织建设】&&&&& 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奶产业合作组织20个,占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的11.1%,合作组织有会员2 385人。其组织形式为由大户牵头、农民合伙兴办15个,占总数75%;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3个,占总数15%;由龙头企业兴办1个,占总数5%;由技术部门兴办1个,占总数5%。其运作模式有三种:一是为奶牛户提供产、供、销全方位服务的紧密型模式(金河运作模式)。由金河乳业以饲养园区为单位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奶牛合作社,园区奶农以奶牛、牛场等个人资产折价入股,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社员以个人股份依法承担相应的债务,社员之间负有连带法律责任。公司与合作社签订销售服务合同,公司可以为社员担保贷款,由于公司和合作社都是独立法人,公司、合作社、社员三者之间通过法律约束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结成相对紧密的经济联合体。二是实施集约化饲养管理模式。此种运作模式的合作组织有12个,主要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园区奶农提供销售服务。三是松散型联合模式。此种运作模式的合作组织有7个, 主要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服务,其服务层次低,服务功能弱。
【概&& 况】&&&&& 银川市有耕地14.67万公顷,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应各类农作物生长,有近两千年的垦殖历史。2007年,市属粮食播种面积10.60万公顷,总产67.3万吨。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种子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使粮食单产、总产以及品质都有很大提高,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冬小麦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实现了银川市栽培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四位一体”能源项目的示范推广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充分利用了丰富的光热资源;“沃土工程”的大力实施,做到了用地养地结合,既提高了单位产量,又保护了土壤肥力;植保工作成绩突出,一些过去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在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使银川市农作物的单位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提高。2007年小麦平均亩产324公斤,水稻平均亩产57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04公斤,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三个县(市)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成为闻名全国的粮食高产区之一。
【粮食生产情况】&&&&& 2007年分配自治区年度耗水量较正常年份减少16.15%,春夏灌溉关键期4月~6月引水减幅16.8%,银川市主动压缩水稻面积;春播期间受降雪影响小麦播种受阻,全市有0.43万公顷预留播种小麦地改种其他作物,其中有0.27万公顷改种玉米,有0.06万公顷改种露地蔬菜,有0.06万公顷规划为建温棚用地,有0.04万公顷改种水稻,有0.01万公顷改种露地葡萄。因此2007年银川市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少。2007年市属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 420公顷,减1.3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1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6万公顷,减10.2%;水稻播种面积3.0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50万公顷,减14%;玉米播种面积4.3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72万公顷,增19.4%。&&&&& 2007年银川市遭遇了6月15日~22日连阴雨天气和水稻低温冷害,影响了小麦和水稻的生长发育,小麦和水稻的单产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属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67.3亿公斤,比上年减少0 .45亿公斤,减6%。据市、县、区农技中心测产表明:市属小麦亩产为311公斤,比上年减产35 .6公斤,亩产减11.4%。市属小麦总产为1.26亿公斤,比上年减0.38亿公斤,减23%。其中因面积减少造成小麦总产减0.22亿公斤,占小麦减产总量的57.9%;因亩产降低造成小麦总产减0.16亿公斤,占小麦减产总量的42.1%。市属水稻亩产为542.9公斤,比上年减产36.2公斤,亩产减6.2%。市属水稻总产为2.47亿公斤,比上年减0 .61亿公斤,减19.8%。其中因面积减少造成水稻总产减0.41亿公斤,占水稻减产总量的68.7%;因亩产降低造成水稻总产减0.2亿公斤,占水稻减产总量的31.3%。市属玉米亩产为461.6公斤,比上年增15.6公斤,亩产增3.4%。市属玉米总产为3亿公斤,比上年增0.54亿公斤,增22%。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2007年共建设10个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区,试范面积共计5 538.67公顷,共试验示范小麦新品种9个、示范水稻新品种25个、示范玉米新品种23个、示范油葵新品种1个,示范水稻轻型栽培0.32万公顷,为今后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稻规范化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规范化旱育稀植技术作为自治区农业重点推广项目。2007年银川市设4个重点示范推广点,完成育秧面积5.95公顷,大田机插秧面积360公顷。贺兰县金贵镇通昌村完成育秧面积2.10公顷,大田机插秧面积93.33公顷;立岗镇通义村、星光村完成育秧面积1.33公顷,大田机插秧面积100公顷;常信乡丁义村完成育秧面积1.25公顷,大田机插秧面积80公顷;兴庆区通贵乡通南村完成育秧面积1.27公顷,大田机插秧面积86.67公顷。其中贺兰县金贵镇通昌村、立岗镇通义村两个示范点与农户签订优质稻收购合同,面积193.33公顷。举办培训班30余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到位。经各示范点对产量构成因素测定:平均亩收获穗29.4万穗,穗粒数111.4粒,千粒重23.2克,理论产量670.6公斤。较2007年全市水稻平均亩收获穗33.5万穗,穗粒数82.9粒,千粒重23克,理论产量638.7公斤,分别低4.1万穗,增28.5粒,增0.2克,理论产量增31.9公斤 。
【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项目】&&&&&& 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作为自治区重大农业技术项目重点推广,共建立示范区6个,重点示范666.67万公顷。其中,丰缺指标试验2个,施肥技术试验4个,校正试验7个。经历了春天的组织实施和夏、秋两季的精心管理,共完成了3个麦套玉米、4个玉米、5个水稻,1个白菜,111个小区试验的实施,以及数据收集工作,获得111个产量数据,辐射带动2 000公顷;发放施肥建议卡1.5万份,完成村级培训一场次,以队为培训单位完成了12场次,试验田春季取土13样次,作物收后小区取土55样次,共计68个土样的化验数据,以跟踪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这一工作的开展获得2007年气候条件下试验所得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利用系数,为银川市区三大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参数的校定、作物最高产量、经济产量的施肥模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水稻基质盘膜育秧试验研究】&&&&&& 水稻是银川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水稻生产中,水稻育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产环节,特别是育秧过程中配制营养土的秧池铺土、播种覆土等程序繁杂,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2007年进行了“水稻基质盘膜育秧试验研究,该项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水稻基质盘膜配方、播种、成型研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在基质盘膜的配方、播种、成型方面已获得成功,并进行了秧池育秧实验。
【概&& 况】&&&&& 2007年银川市把大力发展二代节能日光温室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以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为导向,狠抓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培训,加大蔬菜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蔬菜生产情况】&&&&&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56万公顷,同比增长8.8%;总产83万吨,同比增长5.1%;总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市新建节能日光温室26.8万间,超计划78.7%;新建移动温棚10.7万间,超计划114%;新增设施园艺面积2 666.67公顷,设施园艺面积1.07万公顷。全市计划种植无籽西瓜0.13万公顷,实际种植0.05万公顷,完成计划35%。全市各县(市)区共举办各种类型的设施园艺技术培训班500多场次,受训农民6万余人;举办了新型农民设施果树、花卉、蔬菜、食用菌4期培训班。扶持建设隽秀蔬菜、天天鲜、茂盛蔬菜科技示范中心等十余家无公害蔬菜水果配送中心、优质种苗繁育点,蔬菜生产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迈进。在各县(市)区选择了贺兰县五星村,永宁县天天鲜、小任果业,兴庆区官湖花卉示范园等9个能够代表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前景、具有种植优势的科技园区搞好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抓好设施园艺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提升档次。
【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银川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两强多优”的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果树、食用菌、花卉,提升设施园艺的产业化水平,使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永宁县以设施果树为主,兴庆区以设施蔬菜和鲜切花为主,贺兰县、灵武市以移动棚、露地菜为主,金凤区、西夏区以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为主的冬产鲜、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的全方位生产布局。截至2007年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56万公顷,总产量75万吨,同比增长8.8%;新建集中连片设施园艺基地56个,其中新建二代温棚26.3万间、移动温棚10.7万间,分别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73%和224%;全市设施园艺建成面积为1.79万公顷,比2001年增加400%,占自治区设施农业的50%以上。银川市建立了以北环市场为中枢,以农贸市场、净菜超市为依托,以田间地头市场为补充的蔬菜批发、零售基地。全市现有批发和零售市场40多个,年交易量约50万吨,其中银川北环批发市场是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天有本地和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外地商贩交易70余种蔬菜,日交易量0.08万吨。
【蔬菜质量安全例行抽检】&&&&& 每月对市内新华百货购物中心、新华百货老大楼、新华百货东方红店、新华百货宁阳店、新华百货良田店、新华百货西花园店、双宝超市、北京华联、宁夏华联中山店、阳光超市10家超市,湖滨市场、信义市场、同心路市场、西塔市场4个农贸市场和北环蔬菜批发市场依法进行抽样检测,并对超市检测不合格的蔬菜作下架处理。全年共抽检蔬菜样本1.79万个,农残超标样本746个,合格率为95.8%。对六个县(市)区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例行抽样检测,共抽取496个样本,经实验室检测分析有18个蔬菜样本超标,银川市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合格率为96.4%。积极配合国家农业部对银川市生产、销售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抽样检测工作,第一次检测结果显示,银川市蔬菜总体合格率93%,合格率较低的为豆类蔬菜(75%)和绿叶菜类蔬菜(86.7%),本地生产蔬菜的合格率为90.9%,客菜蔬菜合格率为85.7%,生产基地蔬菜合格率为100%,超市蔬菜合格率为96%,北环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蔬菜合格率为88%;农业部第三次检测结果显示,银川市蔬菜总体合格率为98%,比第一次抽检合格率高5个百分点,并在全国37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4位。
【专项整治双孢菇使用荧光增白剂工作】&&&&& 9月21日,国家农业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结果反馈给银川市,结果显示,在银川市抽检的7个食用菌(双孢菇)样品,荧光增白剂超标,全部不合格。10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对全市各大超市销售的双孢菇作紧急下架处理。二是对全市范围内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在金凤区丰登镇、永宁县闽宁镇发现极少数农民在商贩的授意下使用由商贩提供的增白剂。对此,责成县(区)有关部门对当事农民进行批评教育,并派技术人员加强对食用菌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三是紧急购买检测仪器、补贴耗材、扩大监测面。在南京定购2台用于检测荧光增白剂的ZF-1型紫外分析仪,要求各检测站要进一步加大对入市销售的各类蔬菜的检测力度,确保质量安全。四是严把北环批发市场准入关口,力控流通领域。北环批发市场检测站每天对入市批发的双孢菇进行逐筐抽检,对添加荧光增白剂的双孢菇,由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进行查扣、销毁。共销毁不合格双孢菇675公斤,销毁周转筐18个,监督清洗并对内部箱体做喷漆处理箱式运输机动车辆3辆,避免了二次污染。经过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市内市场双孢菇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了扭转,无添加荧光增白剂的现象。
【蔬菜、花卉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及推广】&&&&& 2007年引进蔬菜新品种15个:黄瓜品种有津优-33、津优40、博耐13、大长今,西红柿品种有四季昂冠、华冠一号、科瑞斯,辣椒品种有金泰辣椒、洋大帅,高丽金娃娃白菜,泰国柳叶空心菜,蓝宝石级美国大速生生菜,香油麦菜绿剑,北农铁头甘蓝和红花四季梅豆等。这些品种与对照品种相比普遍表现为高产、抗病,色泽均匀,口感脆嫩,抗逆病性强,耐贮存。筛选出的品种推广面积在2 000间以上,在茂盛蔬菜园区示范推广栽培的保健性蔬菜——救心菜面积为3 500平方米,因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作为特种蔬菜,能为市民的菜篮子和健康发挥作用,已向部分宾馆、饭店推荐食用。同时2007年引进鲜切花及耐寒耐旱宿根花卉20余种,经过试种,筛选出了17个优良品种。鲜切花品种有飞燕草、大田紫罗兰、天人菊、石竹,其中飞燕草在第一次采收后,能很快再生,离地栽培75厘米~110厘米高也不用张网固定。成功引进的耐寒耐旱的宿根花卉品种有婆婆纳(蓝精灵)、金鸡菊、松果菊(奇果)、毛地黄(狐狸)、景天阳光之旅、羽扇豆(画廊系列)、鼠尾草(公主)、紫花地丁(小矮人)及矮紫薇(超音)。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的耐寒耐旱耐践踏植物蓝绒茅草、金叶过路黄、景天紫地毯。
【日光温室生物综合防虫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2007年银川市引进了天敌瓢虫、丽蚜小蜂对温室主要害虫蚜虫、白粉虱进行防治,收到很好的效果,对防治保护地蔬菜上的白粉虱、蚜虫效果达到了95%以上。一只瓢虫一生可以吃掉480多只蚜虫,在蚜虫初发生时(每株30头蚜虫以下)挂放瓢虫卵卡可以很有效地防治蚜虫,每亩地用250张左右卵卡,使用成本75元左右(250×0.30元),每亩防蚜虫农药(包括人工)按管理较好的每亩支出100元计算可节约25元,比使用化学农药节支25%,同时降低了其他病害的发生率。利用天敌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在自治区尚属首次,银川市4月开始引进丽蚜小蜂5万只,用于150间温室白粉虱的防治,5月繁殖了3万只继续投放,取得了初步成效,其防虫效果可达到90%以上,而且它省时、省力、省钱,所生产的产品绿色无污染,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银川市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概&& 况】&&&&& 畜牧业作为银川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增加经济总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银川市实施了“两强多优”战略,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奶产业。截至2007年底,银川市奶牛存栏13.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9.2%,年产鲜奶40.6万吨,鲜奶产值6亿元。规模养殖园区达428个,80%的奶牛实现了“出户入园”和机械化挤奶。银川市奶产业加工企业有维维北塔乳业、北方乳业、夏进乳业、金河乳业、全味乳业等9家,年加工鲜奶能力达50万吨,主要产品为奶粉、液态奶、乳酸饮料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95%的奶粉和60%的液态奶销往区外7个省区,乳酸饮料绝大多数销往区内市场。全市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分别占到自治区的48%和42.7%,是自治区主要优质奶源基地。全市有奶牛养殖户6 195户,其中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136个,占全市奶牛存栏数的56.l%。全市已建成机械化挤奶设施156台(套),覆盖奶牛数量8.5万头,占奶牛存栏数的70%。奶牛年平均单产超过5.5吨。&黄牛存栏 13.19 万头,饲养量27.26万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存栏19.145万头,饲养量64.63万头,比上年减少32%和13%;羊只饲养量216.21 万只,比上年减少11.4%;家禽饲养量 1 062.5 万只,与上年持平。肉、蛋、奶分别为8.6万吨、2.81万吨、40.6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1%、-2.5%、11.9%。
【清真牛羊肉等多优产业稳步发展】&&&&&&银川市作为自治区首府,近年来,积极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养殖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商品率最高、农民受益最大的支柱产业,而养羊业作为银川地区养殖业中的优势产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市政府坚持把羊产业作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来抓。养羊业开始由粗放经营、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集约化方向经营转变,由饲料单一向配合饲料转变。通过国外良种肉羊的引进,程序化饲养、秸秆青贮氨化、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在国家优势产业区域结构性调整中,宁夏被列为全国的肉羊生产基地之一,而银川市又是自治区肉羊产业发展的核心区。2007年底,银川市羊饲养量为248.5万只,其中出栏116.6万只。黄牛存栏13万头,出栏10万头。近年来,银川市制定合理优惠政策,实施兴牧富民工程,大力推广设施农业,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建设。已建成相对集中肉羊、肉牛养殖小区110个。小区饲养量占总饲养量的24%。优质基础母羊群不断扩大。近年来陆续引入山东小尾寒羊20万只,通过与本地滩羊杂交形成良好的羊只繁殖群,增加了产羔数量,提高了羊只繁殖率。年存栏优质基础母羊30.1万只,每年可繁殖羊羔50万只,出栏羊羔12万只,产羔羊肉325吨,提高了银川市羊肉生产品质,增加了羊肉生产的竞争能力。引入国外优良肉羊品种萨福克、陶赛特、夏洛来、特克萨尔和波尔山羊等种羊200余只,投入生产,已生产杂一代肉羊2万余只。部分优质杂交肉羊投放市场,出栏杂交羊只胴体重为22.5公斤以上,饲养期由过去的两年,缩短为1年以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宁夏农垦羊产业公司新建了年需求100万只的现代化羊肉屠宰加工线。
【全年各项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007年,全市免疫注射情况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8.85万头,免疫密度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271.1万只(羽),免疫密度100%;牲畜口蹄疫免疫注射奶牛10.14万头、黄牛7.1万头、生猪8.97万头、羊只55.85万只,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率均为100%;猪瘟免疫10.54万头,免疫密度100%。全年强制免疫、计划免疫及因病设防等各项防疫指标均达到规定标准,各类畜禽死亡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监测的免疫效果显示,各类重大动物疫病免疫保护率为规定标准。同时根据国内及区内疫情发生的情况和规律,进行科学的分析,依据不同的时间和疾病发生的季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全年银川市共调入猪口蹄疫疫苗85.83万毫升,猪瘟疫苗80.12万份,牛、羊双价口蹄疫疫苗251.32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44.62万毫升,禽流感疫苗314.8万毫升,鸡新城疫疫苗820.16万份;共发放消毒药6.5吨、防护用具700余套,保证了各项防控工作措施到位,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情的发生。先后举办专项疾病技术防控培训班7期,及时将新的疾病防控技术、疾病流行特点、消毒措施等新技术快速传递下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先后补充储备消毒药3.95吨、冷藏箱15个、专用防护服200余套、一次性防护服500余套、防病毒口罩1 600余个、猪保定器械等200个防疫物资,筹备了充足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物资。建立健全物资出入库登记制度,对在防疫中经常使用和有效期短的物资及时进行补充、更新,确保对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保障能力。2007年,在银川市周边地区疫情频发的形势下,银川市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动物疫病及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全年安排监测牛口蹄疫2 300份,羊口蹄疫1 360份,猪口蹄疫960份,禽流感抗体监测2 700份,禽流感病原学监测3 600份,新城疫2 700份,猪瘟960份;计划完成1.46万份免疫抗体水平、疫病监测任务。年底前,已经完成四个季度的各类动物疫病及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工作,完成各类抗体水平监测1.36万份,禽流感病原学监测2 340份,共计完成监测1.51万份。禽流感免疫抗体检出率100%,合格率为90%以上,牛、羊口蹄疫免疫抗体检出率100%,合格率为87%,猪口蹄疫合格率70%以上,猪瘟免疫抗体检出率100%,合格率70%以上,均达到国家要求的合格率水平(70%)。由于科学地进行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
【保护草原生态平衡】&&&&& 实施禁牧封育以来,银川市草原严重退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恢复成效显著,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45.5%,比禁牧前提高了24.5个百分点。全年发放宣传单3.5万余份。全年银川市在检查禁牧和草原执法过程中,共出动车辆450余车次,人员1 090多人次;共查处偷牧行为261次,偷牧羊只1.94万只;查处非法收购甘草1起,驱赶采挖人员250人;发现遭到破坏的围栏3处,损坏的水泥桩648根,被盗围栏5 184米,并对破坏草原的违法人员进行了处罚。灵武市查处违规开荒1起,开荒面积6.2公顷。由于各相关部门查处力度较大,有效地遏制了年初出现的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巩固了全市草原生态保护成果。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 检查产地检疫报检点45个(次),畜禽定点屠宰场(点)26个(次),乡镇集贸市场25个(次)。审核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59个,检查新华百货、北京华联、双宝等超市、连锁店13家52次,涉及动物产品7.75万公斤,检查冷库10家35次。督查各类规模养殖场82个(次),检查宁夏大学、市行政中心等大型伙食单位41家,查处农贸市场销售未经检疫的畜禽肉品案5起,没收并销毁未经检疫肉品0.64吨。查处大量贮存销售未经检疫的毛蛋和无精蛋案1起,涉案鸡蛋1.50吨。处理大新沟抛弃死猪案2起,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473头。查处产地检疫报检点协检员出售产地检疫证明案1起,不具备出证资格的人出具检疫证明案件2起,处理其他一般性动物防疫监督案件37起,其中当场处罚(简易程序)16起,一般程序21起,罚款8 900元,接受冷库报检170次,涉及冷贮动物产品0.25万吨。此外配合市“屠宰办”等打击私屠滥宰,铲除私宰窝点3个,查处出售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案3起,涉案肉品0.15吨。
【概&& 况】&&&&& 2007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0.97万公顷,其中精养池塘0.45万公顷,围垦精养面积0.23万公顷,湖泊和池塘粗养面积0.23万公顷,水生植物种植面积333.33公顷;名特优新品种主套养面积为0.76万公顷,比2006年增长24.3%,其中主养面积1 004.27公顷、套养面积6 567.87公顷;新开挖和改造旧池塘、湖泊面积915.13公顷;新种植水生植物面积139.20公顷;养殖鸭、鹅、非洲雁等水禽10万只,组织自繁苗种3.2亿尾,外调苗种3.5亿尾。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5万吨(不含鱼种0.6万吨),比2006年增加5 000吨,增12.5%,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1.8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40%,比2006年增2 500吨,增16%。渔业总产值3.2亿元,比2006年增加3 000万元,增10.3%。水产品外销3.6万吨,占总产量的80%。
【渔业生产优势不断增强】&&&&& 银川市位于黄河中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域优势为银川市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银川市依靠科技兴渔,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保持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淡水鱼产业上,大力推广集水面养鱼、养禽、种植、观光为一体的“四水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建示范基地0.10万公顷,养殖水禽20万只;种植水生经济作物173.33公顷,建设渔业休闲观光点30多处;水产养殖面积为0.97万公顷,名特优新品种占到了总量的40%。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湖泊、湿地和低洼盐碱荒地逐年得到开发利用,以水产养殖为核心,水生植物种植、水禽养殖、水上休闲观光垂钓旅游协调发展的多产业互动的渔业经营模式正在发展壮大。
【渔业开发项目】&&&&& 为重点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新池塘开挖和旧池塘改造项目,提升水产品的生产能力。2007年实际开工面积0.12万公顷,验收合格面积为915.13公顷,其中贺兰县547.33公顷、永宁县38.80公顷、兴庆区215.13公顷、金凤区49.87公顷、西夏区27.33公顷、灵武市36.67公顷。特别是随着河西总排干沟的开挖,带动了两岸低洼盐碱荒地的开发和旧池塘的改造。新池塘的开挖和旧池塘清淤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治理了鱼塘的水环境,而且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目标。
【水产品品种的结构调整】&&&&& 2007年以主攻草鱼、鲫鱼、鲂鱼主养为重点,加大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力度,组织调运名特优新水产苗种3.5亿尾;大力推广主养草鱼和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落实主养草鱼面积711.33公顷,套养2 081.67公顷,主养鲫鱼、团头鲂鱼等品种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占到水产品总产量的33%,其中草鱼、鲫鱼、团头鲂鱼作为继鲤鱼之后的又一拳头产品,常年稳定地供应周边及外省市场。同时,积极发展水生蔬菜,拓宽水产经营领域;积极开拓水产品流通渠道,提升水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发展休闲观光垂钓渔业】&&&&& 为促进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2007年重点扶持了沿爱伊河、109国道、银横路、孔司路两侧的休闲渔业场点的建设,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承接了全国钓鱼大赛等一批赛事,为宣传宁夏、宣传银川、带动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到年底为止,全市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休闲垂钓场点有64处,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以上,实现营业收入2 600万元。
【强化科技推广】&&&&& 2007年从科技兴渔入手,狠抓了对水产技术人员、从渔大户技术骨干的培训,新品种的引进实施、示范、推广,渔病防治等重点环节,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全年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渔农2 000多人次。其中对150名农村渔业骨干进行了为期15天的封闭式培训学习,取得了预期效果。组织水产技术人员深入渔场开展科技承包服务,全市共有60余名水产技术人员承包水产技术服务面积666.67公顷,辐射3 333.33公顷,有效地带动了渔农养殖水平的提高。开展了主养乌鳢、鳜鱼、虹鳟、虾、蟹、鲶鱼、青鱼等试验,为银川市渔业发展储备新的技术和品种。
【苗种检疫和渔政执法】&&&&& 市农牧局组织市水产站的技术人员对民航机场空运和银川市自产水产苗种进行检疫和评鉴,共检疫苗种3.4亿尾,开展水产品产地检疫44批、11个品种;组织渔政人员对黄河银川段休渔情况,景观水道、各大干沟、湖泊捕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打击违法捕捞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产养殖证的发放工作,共发放养殖证3 000余本;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假冒伪劣渔药和渔需物资,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的监管,没收不合格动物药品200余包,切实保障渔农的切身利益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在2007年第三季度农业部对水产品的质量抽查中,银川市养殖场、超市、批发市场的水产品检测质量全部合格,没有检出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品;继续在渔业领域开展低质量渔业船舶和渔业水域安全专项治理活动,登记渔业船舶62艘,下发渔业船舶停止作业通知49份,销毁劣质木船4艘,有力地保障了渔业水域安全作业。
【水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 为了提升银川市的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银川市在全市开展水产品无公害和绿色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有15个渔业场点1 333.33公顷获得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灵汉渔业的草鱼等品种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继续鼓励支持渔业协会和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开拓市场,培育“银川鱼”品牌,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为从事鲜鱼运销的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畅通鲜鱼运销渠道。
【概&& 况】&&&&& 2007年,银川市水务工作紧紧围绕“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目标,按照“鼓劲、创新、上台阶”的总体要求,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动力,狠抓各项水务建设管理,大力实施湖泊湿地水系扩整工程,狠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塞上江南”新貌工程,积极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不断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实施城市水系扩整工程建设】&&&&& 为贯彻落实银川市委、市政府建设项目“无冬闲”工作部署,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银川市水务部门从元月初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实施了小西湖、鸣翠湖、化雁湖、孔雀湖湖面扩整及四二干沟、良田渠部分段改造等多项水系建设任务,累计开挖土方388万立方米,开挖湖面面积220余公顷。同时,结合“五创”工作要求,加大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成生态补水,实施引渠水冲污压臭,既完善了防洪排水体系,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五创”工作开展和“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
【银川市四套班子领导视察水系建设施工现场】&&&&& 6月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崔波,市人大主任曹服业,市长白雪山率领银川市四套班子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水系建设施工现场进行视察。在扩整后的银新干沟,听取了银川市水务部门关于2007年水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后,崔波指出:水系建设特别是小西湖、鸣翠湖、银新干沟等水系扩整工程的实施,要切实与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宜居环境相结合,确保工程在防洪、生态、宜居等方面发挥显著效益。
【爱伊河南段疏浚工程动工】&&&&& 12月21日上午,银川市平二支沟至爱伊河南段疏浚工程在金凤区正式启动。市领导王儒贵、汪世雄参加了启动仪式。该工程是实施南部城市防洪道及农田排水综合整治的重点工程,工程位于南环高速公路北侧,西起包兰铁路,向东穿越新开渠、银植路,在南环高速公路植物园入口与爱伊河连通,全长5.97公里,总占地面积67.73公顷,设计水面平均开口宽60米,水深1.5米。银川市平二支沟至爱伊河南段疏浚工程计划投资2 700万元,清运土方86.7万方,扩整水域面积45.07公顷。工程建成后,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洪泄洪、降低地下水位、改善灌溉条件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银川市城市南部湖泊湿地水系的整治开发,改善银川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对于提高银川市防洪标准、提升城市景观品位、改善城市南部生态景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市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启动仪式在贺兰县举行】&&&&& 9月23日在贺兰县常信乡谭渠村隆重举行。自治区、银川市领导崔波、曹服业、王儒贵、孙荣山、姚爱兴等与银川市、贺兰县2 300多名干部群众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市委副书记孙荣山主持,银川市水务局、贺兰县政府分别就开展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言,银川市政府副市长姚爱兴作重要讲话。最后,银川市代市长王儒贵宣布:“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市领导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了义务劳动。
【实施“塞上江南新风貌”综合整治】&&&&&&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完成了沿石中高速和109国道银川段两侧纵深1公里~2公里范围内沟、渠、田、林、路、塘、庄点的综合整治,共建设8个片区,巩固建设高标准农田5 647公顷,完成总体任务的80%,初步显现了沟渠顺直、林网成方、村容整洁的“塞上江南新风貌”。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项任务超计划完成】&&&&& 2007年,全市共实施了灵武市郝家桥镇八号渠砌护、贺兰县金山泵站改造等6项重点农水工程,清淤各级沟道6 229条、长4 598公里;清挖各级渠道9 122条、长6 822公里;整修农田路7 533条、长4 720公里;累计完成土石方1 215万方,投入劳动力304万工日。建设高标准农田3.17万公顷,完成计划任务139%。其中改造中低产田1.56万公顷,完成计划任务的102%。通过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是2007年银川市承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为切实落实该项民心工程,市水务部门督促各县(市)区提前做好技术设计,及时修编完成《银川市“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2007年~2008年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做好项目争取,2007年共实施了灵武市白土岗、兴庆区大新镇新水桥等11项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5万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顺利完成了市政府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
【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 5月18日,全市32个防汛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会议对2006年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围绕防汛工作责任制、备汛抗旱、工程建设、社会保障、依法防洪等方面部署了2007年防汛工作。银川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副市长姚爱兴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强防汛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为银川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安全度汛】&&&&& 以确保全市安全度汛为第一要务,及时开展防汛岁修,实施并完成了四二干沟等沟道部分段的应急度汛工程建设和第二、第五拦洪库水情自动化监测设备安装;加强防汛安全教育,健全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制订完善了《2007年银川市城市防洪应急度汛预案》;认真贯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精神,积极开展汛前、汛中防洪工程安全设施隐患自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通过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发挥了各项工程的效益,确保了全市安全度汛。
【郝林海视察银川市防洪一线】&&&& 6月1日,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深入银川市防汛一线检查指导。在金山拦洪库堤坝除险加固施工现场,详细听取银川市防汛工作汇报后,郝林海副主席指出:防御贺兰山山洪灾害是自治区防汛工作的重点,银川市要紧急行动起来,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2007年气候变化趋势和防汛形势,严格落实各项应对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防汛抢险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防汛救灾工作取得胜利】&&&&& 6月16日~22日,银川市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出现了暴雨。汛情发生后,自治区、银川市领导崔波、白雪山等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对全市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银川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县(市)区按照领导指示和通知要求,积极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抢修水毁堤防,加固防洪设施,深入开展汛中防洪工程安全设施隐患自查,努力把洪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了全市无洪涝灾害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取得了抗洪抢险工作的全面胜利。此次降雨是有气象记录以来6月份持续时间最长、降雨量最大的一次降雨,市区累计降雨量达119.1毫米(西夏王陵168.5毫米、苏峪口157毫米。降雨造成部分低洼地民房进水、危房倒塌、温棚裂缝、农田积水、农作物倒伏、鱼池被淹等,部分排洪沟道个别段落险段发生漫堤。 降雨还引发贺兰山大井子、小井子、大窑沟、甘沟、苏峪口、插旗口等山洪沟发生山洪,银西第一园林场、金山拦洪库共拦蓄洪水80万立方米,未发生险情。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银川市积极落实机构、开展培训,分步骤、按计划顺利实施了政策宣传、人口核定登记、政策兑现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按照自治区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直补资金将采取按季发放,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兑现到移民个人手中。
【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3月22日~28日,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届“中国水周”。2007年“世界水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应对水短缺”,“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主题是“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活动中,全市水务系统以及宁夏大学等4家重点取水单位共100余人参加了在南门广场举行的水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并深入宣传了水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周期间,共发放传单、宣传手册、宣传画5万余份,现场解答咨询群众1 000余人。
【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 以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及时修编上报《银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银川市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制订了界定和调整银川市水源地及保护区方案,加快实施“银川市城市水资源适时监控系统项目”建设,促进了水资源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共办理取水许可审批事项24件,征收水资源“两费”700多万元。
【完成取水许可证年审及换证工作】&&&&&&根据国家水利部《关于公布并换发新版取水许可证的通知》精神,从3月7日起至4月13日,完成了全市范围内138家自建供水设施单位取水许可证的年审及换证工作。各自建供水设施单位按要求提交了由水质检测部门出具的2007年水质检测报告,同时,市水务部门还清理了部分单位历年来拖欠的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通过年审,为准确掌握全市地下水资源情况,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超声波水表落户银川】&&&&& 4月23日,银川市首批采购的51块超声波水表已全部落户宁夏军区、中石油炼化公司和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银川市热电厂等23个自建供水设施单位。该水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测定水量的全电子工业用水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好、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宜于取用水量大、生产环境差、电磁辐射强的企事业单位。超声波水表的安装,使银川市自建供水设施一级装表率由过去的63%提高到了现在的75%。
【明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机构编制及职能职责】&&&&& 为进一步加强银川水土保持工作,3月,银川市编办印发了《银川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机构编制及职能职责设置方案》。方案明确银川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为银川市水务局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5名,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工作人员3名,主要职责是:拟制全市水土保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负责本地区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承担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组织专项调查测量,整理、分析监测资料,上报监测数据;编制全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报告,授权发布城区水土流失和防汛情况。
【银川市开展水土保持联合监督检查】&&&&&&5月24日~28日,由银川市人大环资委和市政协经科委、市发改、环保、水务等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大代表、水保专家共同组成银川市水土保持工作联合检查组,对全市范围内经国家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审查批准的16家开发建设单位水保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察。检查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档案、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现场共发放整改意见通知书16份。通过检查,进一步增强了开发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防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督查重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 7月4日~6日,受国家水利部委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治理监督局、自治区水利厅对神华宁煤集团枣泉煤矿工程、宁夏宝丰集团马莲台煤矿工程、宁夏电力投资公司西夏热电厂工程、兰州—银川输气管道工程(宁夏段)、750kV兰州东—宁东输变电工程(宁夏段)等重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督查组在实地勘查各开发项目建设现场、查阅档案资料并听取水务部门汇报后,对银川市水保方案落实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出要积极做好日常宣传、巡查和集中检查工作,严守13条水保政策“红线”,依法从源头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开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
【开展组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 根据《银川市市直部门内部组织机构改革试行意见》精神,银川市水务局被列为全市机关扁平化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按照银川市改革领导小组研究批准的方案,7月,银川市水务局积极改革部门内部组织机构和行政运行机制,实行单层制管理模式,撤销了机关内设的5个科室,重新设定了新的工作岗位、职责和流程。改革后,取消原有科级管理层次,实行局长领导下的分管局领导分工负责制,分管领导直接管理各级主管、办事员,而各级主管、办事员原则上没有隶属关系,均直接对分管领导负责。此次改革水务局共确定一级主管7名、二级主管1名、办事员1名,5名局领导不变。
农业机械化
【概&& 况】&&&&& 2007年,全市农机总动力拥有量153.2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1.62万千瓦,增长8.2%;柴油发动机动力数130.37万千瓦,占全市总动力的85%,比上增加7.55万千瓦,增长5.8%;电动机动力22.8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4.03万千瓦,增长21.44%。两年来银川市加大农机购机补贴,地方财政加大了扶持力度,2007年银川市中央和地方财政落实到农机购机补贴上的资金为597万元。
【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增幅较大】&&&&& 全市拖拉机拥有量5.19万台,比上年增加1 689台,增长3.3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 858台,比上年增加292台,增长8.18%;小型拖拉机拥有量4.81万台,比上年增加1 397台,增长2.99%。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增加较大显示出银川市农机化水平正在进一步提高。
【畜牧业机械发展迅速】&&&&& 全市积极发展畜牧业,带动了畜牧业机械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银川市奶牛“出户入园”等一批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引进了机动挤奶器、饲料粉碎机和饲料收获机等一批电动设备。2007年全市畜牧业机械拥有量为6 545台,比上年增加2 071台,增长46%。
【收获机械和机械作业面积增幅较大】&&&&&&近年来,在“五补一免”政策和市场看好的双重作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稳步增长,收获机械和机械作业面积也相应增加。2007年全市联合收割机拥有量1 235台,动力达到3.97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63台,增长15.2%,动力增加7 689千瓦,增长24%。机械收获面积5.5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 501.76公顷,增长18%。
【农机化作业总收入增长加快】&&&&& 全市农机化总收入6.28亿元,比上年增加1.70亿元,增长37.1%。其中农机化作业收入为4.77亿元,占总收入的76%,比2006年增加0.43亿元,增长9.95%。农机化作业总收入的加快增长,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快速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效益。
【搞好年度检审验工作】&&&&& 继续加强牌证管理搞好年度检审验工作,对农业机械的入户和检验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对手续不全的车辆不予入户挂牌,对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得进行年度检验,对转入转出的车辆进行严格审核。不使拼装车、问题车流入道路。截至年底,新入户农业机械240辆,审验驾驶人员950人,检验农业机械200辆。
【强化驾驶员培训考试工作】&&&&& 加强了农机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工作,要求考验员端正思想,严格考试程序和纪律,杜绝人情证、关系证。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农机学习驾驶员一律不得发放驾驶证,不将安全隐患带上道路。为了方便群众,采取月月办班、就近办学、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2007年,共开办培训班7期,已培训农机驾驶人员155人。&&&&
【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 为了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力度,银川市各农机监理所(站)从2月开始先后派出16个检查组,按照职责分工和区域划分,深入乡镇、村、农林牧场道路、场院和作业现场查纠各类农机违章。查纠的重点是:农业机械违章载客、改装改型和“黑车非驾”。对违章载客的驾驶员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无牌无证行驶的农业机械采取暂扣车辆的强制措施,按规定核发牌证;对无证驾驶农业机械的人员采取预交培训费的方法,让其参加培训班考取驾驶证;对改装改型的车辆一旦查出当场责令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2007年全市共检查各种车辆4.59万台次,查处纠正各类违章行为1.8万余起,有效地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利用“安全联组”学习日,组织驾驶员学习农机法规、安全生产常识和农机事故案例,宣传自治区及全国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教育驾驶员知法、懂法、守法,按章操作,安全行驶,安全作业,以安全促生产、促效益。二是结合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违章作业的危害性,以及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三是积极开展订报读报活动,尽量动员每个驾驶员订阅一份《农机安全报》,通过订报读报进一步增强驾驶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及时了解全国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农机新技术和安全操作常识。四是利用“宣传日”组织农机管理人员深入乡村、集市进行安全宣传和技术咨询。截至年底,全市共发简报22期,发放各种宣传材料6万余份。
【完善项目总结验收工作】&&&&& “水稻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引进与配套草编机作业技术示范”项目,是银川市科技局下达的农机示范项目。项目组成员不辞辛苦,完成了《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规范》《草编机作业技术规范》《水稻插秧机操作技术规范》的编写与修改工作。以上三个《规范》通过自治区专家组的鉴定,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引进及配套草编技术示范”项目作为自治区级科技成果通过验收,取得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农业执法和农产品安全
【概&& 况】&&&&& 2007年,全市农业执法部门按照“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严把市场准入关、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关和监督检查关,加大执法力度,巩固执法成果,完善执法程序,杜绝坑农害农现象发生,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群众的理解和参与是搞好依法治农的基础。一年来,各县(市)区农业执法大队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增强全市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提高农民群众鉴别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宣传工作中,各县(市)区坚持“面向群众、面向管理对象”的宣传方针,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格局。在面向群众上,一是对中央一号文件走村串户开展面对面的政策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o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赶集、“中国法制宣传日”“百万农民培训”等活动,采取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活动板报、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种禽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印发宣传资料8.27万余份,制作活动黑板报24块,发放挂图500余张,悬挂横幅60余条 ,科技赶集75 场次。三是利用冬季和春耕前相对空闲时间抓好农资经营户和群众两个层次的培训工作,培训人员累计达4 000余人。经过培训,农资经营户增强了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广大农民群众提高了识假辨假能力。
【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 为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提高依法办案的水平,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先后制定了《银川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行政执法规章制度》《 银川市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投入品投诉举报制度》《银川市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岗位职责》《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办证程序》以及行政复议、文档管理、听证、错案追究等制度,并将以上制度在全市各县(市)区进行规范和推广,要求各项制度公开上墙,使执法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公开化、执法程序化,形成了“制度到位,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
【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春播季节开展了以农资打假为主的“红盾护农”行动,春播结束后开展了以“打假,护农,保丰收”为主题的农药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夏秋季重点开展了饲料、兽药、渔药等专项整治活动。各县(市)区抓住生产关键季节以种子、农药、兽药、渔药、饲料为重点,加强源头治理,狠抓市场监管,特别对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把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口,上下联动,打假扶优,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三个环节进行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国家禁止销售使用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蛋白精”喹乙醇、孔雀石绿、苏丹红、乙烯雌酚、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和限制销售使用氧化乐果等违禁违规化学物质。市农牧部门加强督察工作,同时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多次深入到乡镇查货架,查库房,查台账,对于存在的问题督导各县区执法大队及时认真地处理,以确保农资市场安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2007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 47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 923 家,查处禁销禁用和假冒伪劣产品8.06吨,价值5.53万余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65起,挽回经济损失338万元,受理投诉案件123起,调解100起,复议3起,取缔不合格经营单位5家。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银川市重点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三个环节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切实抓好农业投入品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管工作,对全市400多家农药经营户进行拉网式检查,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农产品生产环节。对取得经营高毒农药资格的经营户要求必须建立销货台账制度,实行专柜销售,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强银川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管,检查出5起双孢菇使用荧光增白剂违法行为,查获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双孢菇575公斤,价值4 025元,并全部进行退市销毁。三是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认证企业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监管和督查。督查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认证企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规范生产,健全生产技术档案,规范使用“三品”标志。
【建立农资经营责任可追溯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了确保公众消费安全,在全市建立了农资经营责任的可追溯管理制度,给全市923家农业投入品经营户统一配置农业投入品管理公示栏、进销货台账、档案管理盒。农业投入品管理公示栏载明了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和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名单;进销货台账载明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期、供货商及联系电话、进货票证号码,做到进货渠道清楚,销货去向明确,确保发生农业投入品质量问题后,能够及时追究责任。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力度】&&& &2007年,全市开展农药、兽药、渔药、种子、化肥等专项整治9次,分片区(县区)检查60余次,累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2起,取缔不合格经营单位5家。对于所查不合格农资分别采取查封、没收、退回原厂(化肥)、销毁等办法妥善处理。对于全市审核批准的5家高度农药定点批发经营单位和18家高度农药定点零售经营单位,严格执行进销货经营台账管理制度,将农药严格按照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分类堆放,限用高毒农药专库储存、专柜销售。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截至2007年底,银川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9个、绿色食品76个、有机农产品2个,“三品”认证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22个,其中种植业产地66个,面积10.85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5%;畜牧业产地37个,规模1 617.1万头(只、羽);渔业产地19个,认定面积累计达到0.63万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74.2%。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都有发展(19个)。宁夏枸杞、灵武长枣、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概&& 况】&&&&& 2007年全市乡镇企业以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注重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以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为重点,实施“阳光工程”,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以开展“村企互动”为抓手,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村民委员会结对共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城市化进程,全市乡镇企业产销两旺,速效同增,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收入180亿元,完成增加值4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上缴税金6.6亿元;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7.7万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全市1 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加工企业突破了40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了5个、16个、110个,两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33个产品获得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
【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围绕农业“两强多优”总体发展战略,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扶持乳品、清真食品、瓜果、蔬菜的加工储运、粮食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力争取自治区对银川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扶持的同时,2007年安排200万元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了金河乳业、北方乳业等3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扩建生产规模,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质量体系认证、实施品牌战略等,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提升了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命名工作,会同县(市)区农牧部门在对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在种养殖生产营销企业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筛选了74家与农民、基地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或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发展的企业报请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银川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07年年底,全市已有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31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会同市经委向自治区农发行推荐了64个有贷款意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上或扩建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支持,2007年全市有18家企业获得了5.6亿元的贷款。通过政策引导,融资支持,有力地推进了银川市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实施“阳光工程”】&&&&& 为了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2007年以来,全面完成了“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培训人员1.15万人,转移人员10 490人,转移率达到91%,其中技能鉴定完成1 500人。培训的工种主要是电工、电焊、烹饪、计算机、机械加工、美容美发等专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项惠及社会、惠及企业、惠及农民的“阳光工程”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贡献。据银川市统计部门统计,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农民纯收入的35%以上,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组织企业积极参加9月15日~17日第三届中国西部特色农业(宁夏)展示合作洽谈会,收集整理了涉及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羊绒加工、清真食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招商项目73项,编印了《银川市农业招商项目册》向与会的客商推介,并组织了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会参展。在此次农洽会上共落实来银投资和开展农产品贸易等签约项目50个,总金额20.02亿元,引进资金8.7亿元。银川市有6个项目现场签约,涉及乳制品、中成药、枸杞深加工、菌菇加工、粮食物流等。在抓好内引外联、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同时,主动走出去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对接,围绕项目谈合作、围绕项目抓落实,跟踪服务、促进协议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开工项目达产达效。
【深入开展“村企互动”】&&&&& 2007年银川市把开展村企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和组织企业参与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各级农业、乡企部门主动组织协调企业与村民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企业也主动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社会责任,参与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建设,主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项目。据统计,2007年,全市共有61个企业与70个行政村开展村企互动活动,主要涉及企业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订单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良种繁育、农产品种植收购、旅游资源开发、乡村道路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等项目。
【深入开展创建“诚信企业”活动】&&&&&&2007年,市农牧局继续在乡镇企业深入开展创建“诚信企业”活动,并且把建设“诚信企业”摆上了重要的工作日程。银川市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银行、税务、工商、质监、食品安全、经贸委、农牧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建设“诚信企业”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市乡镇企业创建“诚信企业”工作。年初组织举办了创建“诚信企业”培训班,聘请专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全市230余家乡镇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根据“诚信企业”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动员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对本辖区申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定。银川市根据各县(市)区推荐的诚信企业进行严格筛选认定后,共有50家企业上报自治区进行评审认定。
【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 2007年,银川市,按照优化发展环境的总体部署结合开展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回头看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减轻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止违法增加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工业项目减免收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新建和扩建工业项目免收有关费用的政策措施。各县(市)区也相继制定一些减负和扶持措施,如贺兰县出台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灵武市出台了《关于对30户重点保护企业实施挂牌保护的决定》等。这些政策性措施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发展环境,减轻了企业负担,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截至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70家,完成营业收入42亿元,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收入的47%,其中亿元企业10个、5 000万元企业13个、1 000万元企业47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o15年春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