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农村户口,有合作医疗,但是我上班的地方,让领医疗卡和社保卡的区别,应该扣钱里,扣多少呢,我领的有用吗?

来自子话题:
做过三年多soho,后来也负责过一段时间公司人事等,现在老公也是自由职业,所以对这一块做过研究。&br&&br&其实soho和在职的差别,不就是五险一金么?还有什么?&br&上面很多网友所说的保障规划很好,但是在职也同样需要和适用。&br&soho需要解决和考虑的,仅仅是五险一金问题。其他的,属于家庭规划、理财规划或者生涯规划之类,并不是soho的专属。&br&&br&&b&社保&/b&&br&如果收入不算很高,个人觉得这个可以暂缓或者不缴纳。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见所在市的相关网站,就重庆而言,不是很划算。找公司代缴就更加不划算了。千万不要听父母一辈的什么多交多得,绝大部分人没有算过细账,我们现在的缴纳领取和他们完全不是一回事。&br&但是,也不要迷信网上那个关于社保的算法。社保是现在我所知道唯一的,和社平挂钩的保险。也就是说,和今后的物价水平是挂钩的。商业保险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所承诺的返还的巨额放在几十年的跨度下,根本算不了什么。&br&如果经济比较宽裕,那就买呗。就像有朋友对我说过的,你现在(当时我soho)一个月交几百不算什么,但是有可能你老了就靠这一个月领的钱救命。当时这句话打动我了,我从一年没交变成缴纳。&br&我大致算过,按照购买力说,如果自己缴纳的话,基本上现在缴纳的就是你所能享受的。女性相对划算一些。愿意买这个保险,,买一份也无妨。&br&&br&&b&医保&/b&&br&一定要自己交。&br&这个我算过特别细的帐,贴一下当时的笔记(以11年重庆为利):&br&&p&之所以把医保拿到第一个来讨论,因为我觉得医保是我国少数对缴纳者回报呈一边倒优势的德政之一,分析起来比较简单。&/p&&p&2011年重庆市的医保情况是这样的:&/p&&p&基本部分:个人交工资的2%,公司交8%&/p&&p&大额互助部分:个人交2元,公司交1%&/p&&p&这两笔钱里,个人所缴的2%和公司缴纳部分中的1.3%会按月划入个人账户也就是社保卡中,可以在规定范围内使用但不能取现;其他部分则交给国家,由国家统一调配,以后有什么住院报销也就是汇总大家这部分钱里面出。&/p&&p&从现金情况看,个人交的钱全部返还给个人了,虽然从现金到社保卡,适用范围受了限制,但是有公司补贴的1.3%,应该可以弥补了。&/p&&p&而就现在市面上医保卡套现、转让、购买日用品比超市价格高出部分的情况换算,基本上社保卡内金额和其80%~85%数额的现金价值相等。&/p&&p&因此,医保可以说个人并没有付出什么,就得到了医疗保险,而且这份保险是相当强大的。一旦住院,支付金额过了起付线——放心,只要病到需要住院或手术,绝对会超过起付线,你所报销的部分就是白来的?赚的?捡的?原谅我暂时找不到一个褒贬情感更适合的词,但就是这个意思。&/p&&p&现在不少医院财务系统已经和医保联网,直接刷卡计算,不再需要以前先支付再拿单据报销那么麻烦;大部分商业医疗保险依旧还是事后报销。&/p&&p&虽然短期来看,市面上不少商业医疗保险针对性更强,对住院的赔付更好,尤其是医保中对药品使用等级的限制在商业保险来说要宽松得多,更适合现在人的心态,但是我很赞成的一句话是:商业医疗保险可以作为医保补充存在的第二份保险。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你的物质待遇,比如有住院补贴、药物选择上面更广,甚至有一笔数额不小的一次性赔付。&/p&&p&但是,医保的强大在于两点:一对方不可以单方面取消合作、;二、无时间和总金额的上限。&/p&&p&这两点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优势不明显,但是人总有年老多病的时候。到那时,商业保险可以在合同规定的合作期结束后,终止你们的合作。原因?因为可能你上一年度报销太多,或者以后的风险超过了临界点,或者商业保险机构累计支付的超过了你能贡献的价值。高薪养的精算师,就干这个,算出你不再是一个它们可以盈利的对象后,提醒公司终止和你的合作。甚至很多保险,根本就拒绝年老多病人的参险,50岁以上的人可以选择的商业医疗保险种类极具减少,而50岁后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远胜于年轻时。医保,则是只要缴纳够足够年限,管你一辈子,不离不弃。&/p&&p&另外,医保每年虽然有一个赔付上限,但是并没有总上限,这和商业保险也是不同的。有一种不太合适的比较是,生病了有医保,你可以很安心地知道自己可以活下去,钱是用不光的,每年都会补充几十万放在那等你用,只要熬过这一年,明年又会有那么多;但是换成商业保险,那钱是用一点少一点,用完就没人管你了,很难避免有等死的心情。&/p&&p&这并非诟病商业医疗保险,在商言商,人家又不是做慈善事业,愿意锦上添花很正常。基础保障本来就是政府的事情。幸好,国家在这上面还算差强人意。&/p&&p&鉴于如此强大的保障功能,有医保实在是很划算的事情,尤其是在职个人几乎没有付出什么钱的情况下。即使个人出钱,也就是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也很上算,所以自由职业者社保其他都可以不管,医保一定要买。&/p&&p&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医保的方式分两档,一档是每年缴纳去年社平的5%,二档是10%,第二档享受的和在职参保差不多,第一档大病、报销额上面要略差些。灵活人员是每年年底的时候一次性缴纳第二年的医保,这时候当年的社平还没出,于是基本上是按去年的社平计算,因此2011年的医保一档是 3年)*5%,二档是3年)*10%。&/p&&p&不过随着社会就业方式转变,这几年灵活就业人员的缴纳方式一直再往利好的方面调整,但是到2011年,和在职式缴纳相比还是稍逊一筹。&/p&&p&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医保也可以选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额低,有门诊赔付,住院赔付、长期性和总额度上不如医保,比较适合现金紧缺、较为健康、未定居的中青年。&/p&&p&综上所述,当公司职工工资年总额8%高于灵活人员医保第二档的时候,公司以发放第二档现金给职工自行缴纳医保的形式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但风险在于需要于第一年年底一次性缴纳第二年的医保,面临着第二年如果员工离职或者降薪的变数,以及如果职工较多时现金时间价值的折算、现金流的考虑。&/p&&p&而对个人来说,选择收现金以灵活就业人员形式参保除了增加个人劳动外,待遇上基本不变或略差,因为公司缴纳总额有上限,故公司为了平衡也不会在保金之外额外发放大量现金,所以基本没有选择的必要,只有在某地短时间居留、有跳槽打算、现金紧缺这类特殊情况除外。&/p&&p&附近年重庆社平:&/p&&p&年
元&/p&&p&2010
35326&/p&&p&2009
30965&/p&&p&2008
26985&/p&&p&2007
23095&/p&&p&2006
19215&/p&&br&&p&工伤:&/p&&p&这个了解不多,反正soho也买不到。&/p&&p&如果是高危险职业,建议寻找一个对应的商业保险。&/p&&br&&p&&b&生育:&/b&&/p&&p&这个soho也是买不到的,男性完全可以不管这事,女性倒是很可惜,因为它的确是个非常不错的保险。倒不是说它对抗的风险有多少,就怀孕和生育过程中对身体的风险对抗,它可能并不如一些商业保险,这方面完全可以买商业保险来抵消。&/p&&p&生育险其实可以看作一项福利,它的最大作用是领取产假期间的工资和报销一部份怀孕生产期间的费用,具体能拿到的数字取决于生产前工作的收入。&/p&&p&有一些机构据说可以代办,但是不知道是否需要同时缴纳社保,如果是的话,可以按照具体情况算一下帐。&/p&&br&&p&&b&公积金:&/b&&/p&&p&这个以前是不能soho自己缴纳的,但是近来似乎有些城市在说soho也可以自己交。&/p&&p&公积金这个东西,有人很抱怨,有人很喜欢,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利用它来贷款,那它没什么用处。&/p&&p&公积金没有那么神圣,虽然戴着很多光环。贴一段以前对公积金的分析做参考:&/p&&br&&p&公积金有多划算呢?它的真正价值在我看来,一是本来的用途即低息贷款,另外则是免税收入和有一定的强制存钱功能。但是对我说“划算”的人所指的并不是以上原因。&/p&&p&所谓划算,是指员工自己交一份,公司也交同样金额的一份。&/p&&p&也就是说,当你提取使用公积金的时候,里面的钱是你扣掉钱的金额AX2。&/p&&p&实际上,对公司而言,他为这个员工支出的是2A,对员工来说,他得到的是2A——这本身就是公司支付给你,有何划算可言呢?&/p&&p&这里的划算很显然是主观感受。&/p&&p&对员工来说,似乎这是一项投资,投入A,得到2A;或者说是占了公司便宜,自己后来拿到手的2A里面有一半在他们心中不是自己应得的,而是又从公司口袋里掏了一笔来放在自己口袋的。&/p&&p&各种小便宜心理啊,公积金就这么神圣起来了。&/p&&p&神圣到什么程度呢?突出的事例是,在很多人尤其是父母一辈眼里,四五千的月薪,不如月入一千五加五百块的公积金。&/p&&p&事实呢?当然是前者的薪酬高得多——仅就这两项比较的话。&/p&&p&因此,在衡量薪酬的时候关于公积金一项,不妨直接乘以2算作收入,不必夸大它的功能——如果不考虑贷款的话,它也没什么功能。但也就是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房市萎靡公积金贷款才比较宽松,之前大量的楼盘不接受公积金贷款,扣掉的公积金形同虚设,利息低动用又不够自由,何苦呢。&/p&&br&&p&总而言之,一定要多根据具体情况算帐,千万不要随便听信。说的人可能是好意,但是五险一金加上你自己的情况可能说没有完全一样的案例,一点差别结果就会很不同。&/p&&p&另外,多挣钱是王道,风险和差额都可以在里面抵消。&/p&&p&——————————————————————————————————&/p&&p&补充一下,昨天忘了说失业保险,因为它实在太没有存在感了。&/p&&p&在职人员如果自行辞职是拿不到的,如果被解聘也会有很麻烦的手续等着,所以我认识的人没有一个享受过这个保险待遇。&/p&&p&至于soho,和这个就一点关系没有,放弃吧。&/p&
做过三年多soho,后来也负责过一段时间公司人事等,现在老公也是自由职业,所以对这一块做过研究。其实soho和在职的差别,不就是五险一金么?还有什么?上面很多网友所说的保障规划很好,但是在职也同样需要和适用。soho需要解决和考虑的,仅仅是五险一金问…
来自子话题:
因为公务员没有养老保险啊!为什么要交。&br&&br&公务员退休后领的是退休金,并不是你所说的养老保险,所以不存在公务员不交养老保险的说法。公务员参加的保险只有医保而已。养老金由财政支出,并不是由养老保险共济基金出的钱。&br&&br&而且,公务员的养老金并不是个人账户,比如你退休后不久就去世了,家里一分钱拿不到。而社保来说,其个人账户可以继承,共济金、抚恤金等一共能拿到好几万元。&br&&br&公务员退休收入=(退休前工资+岗位津贴)×X%+各地方退休福利待遇+住房补贴。&br&其中X%的规定是:&br&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br&年限满30-35年的,按85%计发&br&年限满20-30年的,按80%计发&br&年限满10-20年的,按70%计发&br&年限在10年以下的,按50%计发
因为公务员没有养老保险啊!为什么要交。公务员退休后领的是退休金,并不是你所说的养老保险,所以不存在公务员不交养老保险的说法。公务员参加的保险只有医保而已。养老金由财政支出,并不是由养老保险共济基金出的钱。而且,公务员的养老金并不是个人账户…
来自子话题:
谢邀,&b&请各位人士注意审题和看问题原文,不看题就答会答偏的&/b&。先说明两点&br&1,这里只单纯探讨“巴菲特所认为”的问题,只是揣测巴菲特的意图大致是如何,如果要完全对美国公共养老体系进行审视,这是个很大的社科研究课题,不是知乎上简单能够说清楚的,这也超出了鄙人的能力范围了,鄙人只提供几个角度,和个人观点,仅供参考。&br&&br&2,巴菲特提到的是基于“公共实体”的公共养老体系问题,主要是针对公务员等等公共部门雇佣的人员。大多数美国人所交的部门参与,非强制性,有投资性的东西(诸如401k)和巴菲特所谈的其实关系不大,美国的体系无法一刀切论之。。&u&&b&所以上面有人把养老金问题统而论之(而且还跨国统而论之),显然审题有错误。。&/b&&/u&&br&&br&&br&&b&一,巴菲特的担忧&/b&&br&&br&&u&巴菲特的担忧说白了就是认为“大城市的公共财政在运营商过分左倾,引来后续麻烦”,因此,“投资者寄希望给美国地方政府迟早被玩死”。。&/u&&br&&br&具体而言就是这样几点(引述+个人解读)--翻译来自腾讯:&br&1,地区级和州级的财政问题愈发严重,大部分是由于公共实体承诺了他们所不能负担的养老金。(解读:州和地方政府养老金融资不足的缺口很大)&br&&br&2,公民和官员低估了在他们做出承诺时产生的巨大金融蛀虫,这种威胁在公共实体承诺了他们不愿意付出的资金之后就产生了。&br&(解读:&b&这个可以多说两句,简而言之“没有收益就没有承诺,没有基础的承诺就是耍流氓”。。&/b&&br&&b&因为公共养老金资金短缺首先与其支出加大有关。支出加大来源主要是:&/b&&br&(1)美国国会审计署(GAO)对州和地方政府统计,自1990年代早期开始,养老金整体支出开始超过雇主和雇员对其的供款,也就是说,退休人员的比例总是超过在职人员。&br&(2)进入2011年,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开始陆续迈入退休年龄,这会带来未来十年内“老龄化人口突高”,本身“需求”就上行。&br&(3)公共养老金通过先行筹资(即雇主和雇员的供款)+投资回报积累。公共养老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股票资产,但是近几年而言,在机构投资方面,美国股市整体回报率一般。&br&以2012年三季度的加州报告为例。&br&CalPERS(规模2330亿美元、覆盖加州160万公共部门雇员和退休者),上一财年中,该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仅为1%,远远低于7.5%的收益率目标。&br&CalSTRS(规模1506亿美元),新公布的收益率也仅为1.8%。。&br&&br&也就是说收益率低下造成整个运作无法达到平衡。为什么呢?&br&&br&&u&因为,养老基金使用预期收益率去计算未来要支付的福利金额,将其折成现价,去预估养老金的负债及所需缴纳的供款金额。。但是如果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值太多,按正常情况,对于供款方的要求会提高,但是地方政府常年不理会审计要求,能少交钱就少交。。资金缺口自然会大。)&/u&&br&&br&3,人们将会看到很多关于公共养老金的坏消息。&br&(解读:你丫等着被坑吧)&br&&br&&br&&b&这大概就是巴菲特的意思。当然其实远远不止这样。。因为巴菲特提到的问题,目前美国而言没法很好解决,这才是关键。。&br&&/b&&br&解决我以上提到的问题,大概就这么几种方法:&br&1,修改养老金计划来削减成员福利。&br&2,提高成员那部分供款金额。&br&3,裁减公共部门雇员。&br&4,继续压榨纳税人来填窟窿。&br&5,把压力转嫁到公共债券上去。&br&&br&&b&首先,这些方法其实并不容易执行下去。。&/b&&br&1,修改养老金计划来削减成员福利?不可能&br&(1)美国等等公共服务团队近几十年在逐年增大,整体而言,工会化进程已经非常完备,而且公共部门诸如“教工协会”对于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很大,对于这种直接影响自家利益的事情,工会必然要拿选票当威胁,他才不管你公共财政如何呢,政客为了这一部分选票,很大程度上,不太可能在“养老金计划”上做手脚。。&br&(2)养老金计划在大部分州是进入立法程序审过的,很多以州法条例确立下来。。以美国那复杂的立法程序,哪这么容易改?强制执行的话,政府和工会又会是一场无止境的拉锯官司。。&br&&br&&br&2和3,那提高成员那部分供款金额和裁减公共部门雇员。&br&以“教工协会”的政治倾向为例:&br&(1)教工协会一直是极力争取财政份额,宁愿养冗员(实际上在教育系统安插了很多水平很次的老师),都要扩大自己在公共财政上的话语权。。&br&(2)政治理念上,教工协会是非常“美式平权”的“左翼版本”,推崇教师的“绝对公平”,以及高待遇政策,在教育政策上也在积极推行平权法案,诉求“行政保障”以求平衡。。&br&而其他公共部门的工会和教工协会差不多是一个思维。。&br&&br&你想裁他们人?要向他们多交钱?&br&&br&你想多了。。。&br&&br&4,继续压榨纳税人来填窟窿?&br&理论上可以,都市区越庞大的州越喜欢靠“抽税”来补公共财政,拥有大都市的纽约州,加州,伊利诺伊均是如此,因为这些州在都市区管理上成本很高,公共财政的负债率一直不小,故而抽税这一招早就开始用了。。&br&&br&但是问题在于———在税收面前,民众大部分时候是顺民,但如果把他们惹急了,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何况美国中产阶级和企业们本来税负就重&br&&br&(1)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搬家嘛,跑到税低的州去,民众外逃,人才流失,企业外移,产业外逃。。这种情况到一定程度,地方政府问题更多。。&br&&br&(2)公民税收压力到了一定程度,这种压力会扩散到方方面面,远不仅仅是“交钱,收钱”这种简单的事情,盲目抽税以求补缺,有可能反而带来很多公共管理上的问题,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br&&br&&br&5,把压力转嫁到公共债券上去?&br&借助资本市场,找投资人要钱是一种方法,但是投资人是要回报的,债权人总归不是圣人,最后地方政府拿不出来钱怎么办?基本上不是继续抽税填窟窿,就是只有玩破产耍流氓,而在地方政府财政出问题的时候,工会从来不会同甘共苦,而是跑过来找你要钱扯皮,这种境况下,投资者的利益完全不能保障。。明知道是个坑,还会有人往里面跳吗?&br&&br&&br&&b&二,更进一步的思考,“公共养老体系”这个设计是否合理。。&/b&&br&&br&&br&&b&&u&这里在引述一派学者的观点,&/u&&/b&&br&&b&&u&有些人压根就觉得“公共养老制度”本来就不该存在。。&/u&&/b&&br&&br&引述自:美国微观经济学教材《价格理论及其应用》(赫舒拉发编)中的一个关于公共养老金回报率的文献例子 (资料【1】Liqun Lee and Andrew J. Rettenmeier, “Social Security and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Policy Analysis, Policy Report No. 240 (January 2001).)&br&社会保障是一项好投资吗?&br&&br&&br&&br&其实最大的质疑是,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储蓄计划,它对参加者来说是否一项“好投资”,其现值是否为正?&br&&br&&br&&br&从现值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是否还是一项好投资,不能完美评估但是可以给一个参考,但李利群(Liqun Lee)和安德鲁·J·瑞坦梅尔(Andrew J. Rettenmeier)提供了几个有趣的结果。[1]&br&&br&&br&“对单身男性来说,表中显示的现值是负数!单身女性、已婚而不工作的男性的结果只是略好一点:在这类群体中,只有出生年份最早、教育水平最低的工人的现值才是正的。&br&&br&结果相对更有利的是那些出生年份较早的人,反映了开始时的社会保障税较低。寿命延长,以及领退休金的人对纳税人的比率越来越高的不利情况导致税率急剧增加。社会保障制度从一开始就加入“累进”的因素。。。”&br&&br&也就是说这项收益仅对于“低收入。早出生的人士”划算。。。&br&&br&&br&社会保障投资的预期现值——单身男性&br&&br&出生年份。高中毕业 大学毕业
研究生&br&&br&1940年。$-27,000。$-33.000 $-33,000&br&&br&1950年。-32,000。 -45,000。 -49,000&br&&br&1960年。-34,000。-53,000。-59,000&br&&br&1970年。-33,000。-58,000 -75,000&br&&br&1980年。-32,000。-63,000。-93,000&br&&br&资料来源:根据李和瑞坦梅尔的文章&br&&br&&br&&u&虽然结果争议很大,但是此处显示,对大部分的参加者来说,社会保障在财务上是一项糟糕的投资。&br&社会保障的目的不是要成为一项从保险精算的角度来看是完美的退休金计划,一类“再分配”但是,即使对受益最大的参加者来说,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储蓄计划,其现值最多也只是勉强为正,故而趋于“保利兑本”的公共养老基金,其实本身就不划算。。。&/u&&br&&br&&br&&b&总结:美国的公共养老金问题在于财政问题和执行问题以及吸筹方式,还有大经济形势的收益,其本身的合理性也饱受质疑,故而这算是巴菲特的一些担忧的起源&/b&
谢邀,请各位人士注意审题和看问题原文,不看题就答会答偏的。先说明两点1,这里只单纯探讨“巴菲特所认为”的问题,只是揣测巴菲特的意图大致是如何,如果要完全对美国公共养老体系进行审视,这是个很大的社科研究课题,不是知乎上简单能够说清楚的,这也…
&p&特别声明:&/p&&p&【SB青年】主要是本人个人观点的总结,目的是从多数主流媒体暂时还没有谈到或者是不好谈到的角度出发,为朋友们提供一些有深度且想知道的内容,为大家全面分析问题提供帮助。&/p&&p&这里没有砖家的神奇论证,我们也没有惊天内幕消息。文章绝不会震惊全国人民,内容不转也一样天天走运。男人看了也不会沉默,女人看了也不会流泪。&/p&&p&内容转载请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SB青年】,谢谢合作。&/p&&p&以下为正文:&/p&&p&最近最火热的事情莫过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以后为了偷懒,均简称公务员养老)并轨了,我一直在关注,很多权威媒体都争相报道。本人比较懒,看到有人写这方面的东西也就懒得去写了。但是最近无论和朋友、同事或者其他人,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让我很尴尬。很多人和我聊了半天,最后我发现他们其实还没搞明白什么是双轨制;还有的人,主要是体制外的朋友,一直大谈特谈社会从此公平了,公务员这下没戏了云云;还有的朋友,主要是体制内的,也看了很多报道,始终对未来的走向不太清楚。&/p&&p&近一个月的重复的讲解知识、分析局势和预测未来,让我感觉到,应该写一篇有见解有思考涵盖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的文章出来,只有这才能真正实现我偷懒的崇高目的。文章主要围绕几个朋友最关心的话题来展开,具体科普和制度细节各大媒体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我就不再啰嗦,主要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供君参考。&/p&&p&一、什么是双轨制&/p&&p&双轨制的具体描述和说明,我就不详细说了,有兴趣可以直接度娘“双轨制”,里面说的很具体。这里我只想强调我的两点看法:&/p&&p&1、首先,我们要探讨,双轨制到底是不是不公平的。&/p&&p&双规制问题的来源是两种养老制度的比较,即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和企业基本养老金制度的比较。大多数体制外的人都认为,公务员养老金比较企业养老金而言,要高很多。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我记得有一个比较经典研究结论,大概意思是,公务员养老金按照计算,替代率为80%左右,而企业则大约60%左右。也就是说,在职同样是拿着1000元的工资,公务员退休可以拿800元,企业职工退休才能拿60元。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因此得出公务员养老金不公平的结论,并由此对公务员养老金并轨非常关注。&/p&&p&但是,请允许我说但是。&/p&&p&这种仅仅把养老金作为比较和分析的对象是很狭隘的,无助于我们分析清楚问题的全貌。众所周知,双规制中,公务员养老制度源自于计划时代,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则源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公务员养老的制度的基础是将公务员的一生都纳入体制内进行规划,通俗点说,只要进入体制,生老病死都由组织为你包办了。而企业的养老制度的背景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即基本养老金的缴纳虽然是强制的,但是你的养老金是由缴费年限、缴费基数水平所决定的,而缴费年限和水平则是由职工市场化的工资水平所决定的。&/p&&p&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套体系怎么比较?&/p&&p&个人认为可以两种方法来比较:&/p&&p&一是假定企业是体制内的职工,那么,将其市场化的工资按照公务员工资体系做一个比对,然后得出其退休工资。也就是说,假设企业职工小明是部门经理,工资为10000元,按基本养老60%的替代率算,退休工资大约为6000元左右。假设小明去混公务员系统,依照他的能力大概可以混成正科级,在职工资水平大约为8000元左右,如果其在政府部门退休,按80%替代率算,退休工资大约为6400元左右。&/p&&p&二是假定政府公务员自由流通到企业,按照企业发的工资来计算企业的养老金。比如说,某公务员小华是个处长,工资是10000元,如果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按80%的替代率,大概能拿到8000元退休工资。如果小华辞职去企业干,目测应该是能混个中高层当当,拿年薪应该不是问题,就假设12000吧,感觉应该是比较公允的。如果在企业退休的话,按照60%替代率算,退休工资应该在7800元左右。&/p&&p&虽然替代率和工资水平没有经过精密论证,但是有一点定性的结论可以得出,整体而言,同样能力水平下,公务员系统在职待遇相对偏低,退休待遇相对偏高。而企业则相反,在职工资相对较高,退休工资偏低。这也反过来印证了计划体制下职工待遇差距不大,整体稳定的设计思路。同时也反过来印证了市场化背景下,保障基本和体现差距的基本养老制度理念。&/p&&p&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前面说的经典结论问题出在哪里了吧?同样是1000的工资,他们两个的能力和水平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可比性。&/p&&p&这就好比有两个老大在招小弟:一个老大说大家都是兄弟,虽然工资不太高,但只要好好干,受伤了社团帮你养老,挂了老婆孩子帮你照顾。另一个老大说,只要在我这好好干,就能出人头地,每干一票就给分红,而且你为社团贡献越大,将来受伤给你的营养费越多,挂了老婆孩子的照顾也就越多。&/p&&p&你能说哪个老大就好一些么?至少你不能简单的说出谁好谁不好来吧。所以,下次再有人和你探讨双轨制的问题,给他们讲两个老大的故事无疑是提升逼格的好办法。&/p&&p&再回到双规制来,如果把在职和退休金合并在一起,看成是对人才整体的一个薪酬,很难说公平不公平,至少即使存在不公平,也不会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如果真的有显失公平的话,应该会有大量人员从一个体系往另一个体系拥挤。(这里说的是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人迫切的想进入另外一个工作体制,亲们不要把国考算进来,这个和就业形势有关,好企业竞争也很激烈。)至少目前我很少有听说哪个企业工作一段时间的人非常想进政府机关的,倒是很多政府机关的人想辞职下海的比较多一点,但也没有达到所有公务员都要下海的疯狂程度。&/p&&p&因此,如果真的要比较公不公平,先确定一个公允的人才的价值,然后分别放到不同的体系中去研究,再比较,这样才具有可比性。至少,就我理解而言,薪酬的公平性应该没有问题。&/p&&p&2、其次,我们要探讨,双轨制的问题在哪里。&/p&&p&既然公平不是问题,似乎这篇文章说了半天都是废话。那么问题究竟在哪里呢?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至少是很难去知道公不公平。&/p&&p&我想继续用社团的故事来解释上面这段绕口令:如果这两个老大不是一个社团,也就没什么事情了。但是偏偏就是这么巧,这两个老大在同一个社团,而且都归总瓢把子陈浩南管。于是就剧情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开始两个老大相安无事,各管各的小弟,各收各的保护费。但是时间长了,都是一个社团的,你以为小弟们之间不会交流泡妞流砍人的心得体会么?随着交流的深入开展,问题就来了。&/p&&p&某一天,市场派的小弟跑去找老大诉苦去了,说老大凭神马我出生如死,最后落个残废就给点基本的医药费。老大说,亲,你残废前收的保护费太少了,我也没有办法啊。小弟又说,那你看人家计划派的小弟,都没砍过人,就是打群架凑人数,结果自己摔一跤变残废的,医药费也给这么多,这不公平。老大无奈好说歹说,最后私人掏了点钱打发走小弟。&/p&&p&又某一天,计划派的小弟跑去找老大诉苦去了,说老大今年抢地盘老子一个人单挑一条街,凭神马今年分红我拿这么少?老大说,亲,不少了,我今年拿的也就比你多一点呢。小弟又说,那你看人家市场派的小弟,也就随便挥了挥菜刀,拿的比我还多,不公平。老大无奈,私自发了点抢来的罐头给小弟,好歹把人劝走了。&/p&&p&那么问题又来了,哪个老大最痛苦?&/p&&p&答案是总瓢把子陈浩南才是最痛苦的。为啥呢?因为两个老大都跟他嚷嚷不公平,干不下去了,关键是我们可怜的南哥也不知道到底那个老大有问题。为什么呢,两个老大手下的小弟都不少,而且没有比较之前,都干的挺好的。可是突然这么一闹,南哥就想找个知道情况的小弟问问,但是混江湖的都是义字当先,跟定大哥就是一辈子,谁没事换老大玩呢。基本找来的小弟都是为各自老大说话,说对方的不是,各说各的道理,南哥非常烦。&/p&&p&那么回到问题的探讨来,和故事说的一样,双轨制的问题在于两套体系下,人才是很难流动的,不是体制内就是体制外,基本上是出于零和游戏的状态。而这种人才僵化的状态导致了人才的价值没有办法很好的被衡量。举个简单的例子,国企的老总都是有级别的,而这种级别其实是可以在组织内部流动的一个标准。例如局级的老总调到政府部门,职务基本上就在局级上下浮动,很好判断。但是市场化的企业不跟你讲这个,他们的人力资源体系和政府的级别很难直接对接,而且对接的的次数也太少,不能形成一个公允的市场定价,所以你很难知道科级干部流动到企业能干什么职务。&/p&&p&正是由于这种人员无法流动和薪酬体系无法对接的状态,导致了人们从心理上都认为自己在另一个体制能混的更好,虽然这个是不能实现的,或者实现起来代价很大。所以一个小学没毕业失业吃低保的人很可能看不起一个政府的大学毕业的办事员,认为他们每天就是看报喝茶,还拿着高工资。但是他绝对不会看不起和他一起应聘清洁工,并且成功找到工作的隔壁老王,相反可能还有点羡慕老王。同样的道理,经常听见体制内的朋友们感慨,当初我要是什么什么,早就年薪百万了,何至于现在还是个小科长,但是他从来不会掩饰对处长的崇拜之情。&/p&&p&所以,总结一句话,双轨制的问题在于,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在僵化割裂的体制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失真判断的放大下,都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在一个不可能去了解但有可能导致自己不满的事情上。可是真正流动起来,都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么?&/p&&p&未完待续&/p&&p&下章预告:(第二章 为什么要并轨)敬请期待&/p&&p&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SB青年&/p&&img src=&/a72ddfbfc1ef6deb610c6c6b3b6c466d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a72ddfbfc1ef6deb610c6c6b3b6c466d_r.jpg&&
特别声明:【SB青年】主要是本人个人观点的总结,目的是从多数主流媒体暂时还没有谈到或者是不好谈到的角度出发,为朋友们提供一些有深度且想知道的内容,为大家全面分析问题提供帮助。这里没有砖家的神奇论证,我们也没有惊天内幕消息。文章绝不会震惊全国…
受邀题&br&&br& 基于LZ还很&strong&年轻&/strong&,回答如下:&br&&br&&strong&自己给自己上社保?&/strong& &br&&li&不建议在修整阶段自己上社保,因为社保自己上其实也不便宜(北京最低801元/月),如果担心有病没地儿报销的话,可以上一个商业保险,交社保一个月的钱就够一年的保费了。&/li& &li&养老金只需要交满15年,(中间可以断,也可以补)就可以在退休后按月领取。LZ还很年轻,修整完,继续上班后,完全够这15年的期限。&/li&
&strong&关于帐户转移&/strong&:
&br&&li&公积金:可以转,需要原公司出面帮你办。&/li& &li&社保:可以转养老金的个人账户部分,自己办就行,具体打当地的社保中心电话咨询。&/li& &li&------------------------------------------------------------------&/li& &li&补充:&/li& &li&&strong&关于公积金的提取&/strong&&/li& &li&现在除了买房子可以提取之外,还可以用于支付房租。需要领着房东去交完房租的税金,然后开具发票,然后公积金部门就能给你钱了。很多人利用这个提取公积金,我看天桥上就有很多小广告,你打他们的电话问问,门清!!!&/li& &li&其实,你就3年,没几个钱的,搁着吧。&/li&
受邀题 基于LZ还很年轻,回答如下:自己给自己上社保? 不建议在修整阶段自己上社保,因为社保自己上其实也不便宜(北京最低801元/月),如果担心有病没地儿报销的话,可以上一个商业保险,交社保一个月的钱就够一年的保费了。 养老金只需要交满15年,(中…
不是业内人士,但自己买过蛮多种类商业保险,来说一说自己的情况。&br&上海是强制收取社保的,因为价格还是比商业保险便宜很多,虽然基本无用,但没办法,工作的就必须交,那就交呗。&br&自己基本上买的是投资类险种、重疾类险种和意外类险种。&br&女朋友如果考虑的是重疾类的险种,这个年龄和身体情况是购买的最佳时机,省钱,保额高。&br&我身边的几个例子,一个朋友的未婚妻,在结婚前的一个月,突然脑干出血,成了植物人,意识清醒,但无法自己呼吸,全身瘫痪。我去华山医院见这个朋友的时候,至今还不知道出事的原因,但他们已经在半个月里花去了十万元,未来的日子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要不是他们家的条件还可以承受下去,我都想在微博上帮他筹钱了。&br&我曾经的上司,在他31岁的时候,得了喉癌,好在喉癌是一种不算太难治疗的,但虽然他是上海人,有医保,但抗癌药物是完全不包含在医保范围之内的。&br&在我所知道的重疾险种里,全球医疗是最好的,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全额报销路费和医疗费用,但这种保险的费用很高,年缴保费在8万元左右,如果你很多年没病,除了享受5000元的体检之外,感觉这钱在哗哗地打着水漂啊,真心是富裕家庭使用的保险。&br&国内的重疾险种,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保险条例远远落后于医疗体系,导致你都无法理解一些保险赔付的设定,导致很多人在真正发生重疾的时候,无法得到赔付。(顺便说一句,癌症是最方便的,其他都很难,基本靠和医生一起演戏。)所以了解清楚保险条例,找到一个靠谱的业务员是非常重要的。&br&&br&女朋友在这个年龄阶段,还可以购入的是孕期类的保险,我知道目前最好的就是可以去外资医院生孩子的保险(如果你知道国内的妇幼院是什么德行,就明白外资医院生孩子有多么像天堂)但也不便宜,大概6万左右,可以报销80%费用,并且有生完一年后持续的医疗服务。&br&&br&建议可以适当购入一些人生意外险种,可以赔付飞机,火车,汽车的意外,出门跌倒、猫狗咬伤、被人撞上的意外,这时候就不怕司机逃逸或者下黑手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只要大喊一声,我有保险!不用你赔!求司机送你去医院~
不是业内人士,但自己买过蛮多种类商业保险,来说一说自己的情况。上海是强制收取社保的,因为价格还是比商业保险便宜很多,虽然基本无用,但没办法,工作的就必须交,那就交呗。自己基本上买的是投资类险种、重疾类险种和意外类险种。女朋友如果考虑的是重…
来自子话题:
个人理解,非专业解读,仅仅提供一个思路供参考。&br&&br&现今中国的所谓养老“双轨制”。其实是这样的。&br&&br&首先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害怕公民们自己不知道攒养老钱,老了之后,他们的雇主又不会管他们。于是,政府组织公民的雇主,也就是企业们,强行要求他们把本来是发给职工的工资的一部分保存在政府管理的基金中。等待这些人达到退休年龄后在发放。&br&&br&其次,公务员们问,我们怎么办?&br&政府回答, 你们的雇主就是政府,只要不倒台,能不管你们?你们就老老实实的干活,退休了也照比例开工资呗。&br&&br&++++++++++++++++++++++++++++++++++&br&&br&下面是个人的分析:&br&&br&个人认为的一个理想化社会中,养老应该是一个私人问题,而不应该成为公共问题(社会最底层除外)。一个人在退休后,能够享受什么样的生活待遇,应该取决于他在退休前的实际工作收入和他选择了怎样的养老方式。而不应该几乎不做区分就去平分社保资金。&br&&br&公民个体,如果想在退休后过得好一些,应该在工作时多加努力,多赚钱,攒下来或者进行投资。如果个体的力量太小,则应该与雇主和其他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比如,美国除去全民享有的社保以外,还就有很多专业管理某个企业全体员工退休金的金融机构(如下图)。&br&&img src=&/b7be0ce585e0bc560ed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7be0ce585e0bc560edf_r.jpg&&&br&现在国家一口气包揽的是&b&“基本养老保险”&/b&,它的本质应该是保障什么样的水平呢?个人认为,理想状态下应该是&b&“吃饭吃不饱,喝粥刚刚好”。&/b&这种程度的保障,可以实现两个“确保”,一是&b&确保&/b&社会最底层的人,不至于因为失去劳动能力而饿死,二是&b&确保&/b&绝大多数人的财富不会被政府天生的低效而浪费。&br&&br&理想化社会中,一个老人的收入应该是这样,国家提供的最基本保障+自己提前准备的退休金投资收益+其他。&br&&br&再说公务员,公务员这个群体,因为公益性,存在很多特殊。&br&&br&比如,公务员的招聘,法律上,必须排除可能包含不公平的条件筛选。例如面试时,考生不能提及自己的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你看哪家私企面试不问个人信息。&br&&br&再比如,在法律上,公务员是不允许有其他收入的。&br&&br&一个私企工人,觉得自己工资低,可以业余时间开开出租车,摆个地摊,投资个商铺。公务员这么做,就是违法的。&br&&br&所以说,一个守法的、干了一辈子的公务员,是不可能弄到“自己提前准备的退休金投资收益”。那么如何补偿这部分呢?国家目前的做法,就是仍然把退休公务员的工资纳入财政开支。&br&&br&可不可以也让公务员参加社保呢?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只不过因为公益性而损失的那部分收入,就必须以现金的方式补偿了。&br&&br&再补充一点,讨论时请尽量不要提及腐败、灰色收入什么的。如果你认为因为公务员都有灰色收入,所以公务员不用有很高的退休金。那,我就没啥好说的了。&br&&br&其余的大家可以看看 &a data-hash=&8d9a7a76e8e96ac9fea2a3f38fb6921f& href=&/people/8d9a7a76e8e96ac9fea2a3f38fb6921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8d9a7a76e8e96ac9fea2a3f38fb6921f&&@Ueberich Wang&/a&的答案,比我的专业多了.
个人理解,非专业解读,仅仅提供一个思路供参考。现今中国的所谓养老“双轨制”。其实是这样的。首先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害怕公民们自己不知道攒养老钱,老了之后,他们的雇主又不会管他们。于是,政府组织公民的雇主,也就是企业们,强行要求他们把本来…
谢邀,完全可以,不过一定要到香港签单才可以,否则属于地下保单范畴,不受内地和香港法律保护。&br&&br&购买渠道:你可以先在内地联系好保险代理人,对香港保险的分类,政策,条款,收益,风险做出充分了解,并且制定好计划书,然后约定赴港时间。购买流程可以参考:&a class=& external& href=&/thread-5-1-1.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hread-5-1-&/span&&span class=&invisible&&1.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关于优势,我想拿国内的友邦和香港友邦作对比,一图以蔽之。&br&&img data-rawheight=&564& data-rawwidth=&751& src=&/842b22dcc5e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1& data-original=&/842b22dcc5ee_r.jpg&&&br&另附:29岁非吸烟男性英国保诚只挚为您计划书&br&&img data-rawheight=&517& data-rawwidth=&882& src=&/e8e693fea0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e8e693fea00_r.jpg&&免责条款:&br&&img data-rawheight=&137& data-rawwidth=&822& src=&/bfe733e964ddd3a53e85b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bfe733e964ddd3a53e85be_r.jpg&&&br&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br&&br&
谢邀,完全可以,不过一定要到香港签单才可以,否则属于地下保单范畴,不受内地和香港法律保护。购买渠道:你可以先在内地联系好保险代理人,对香港保险的分类,政策,条款,收益,风险做出充分了解,并且制定好计划书,然后约定赴港时间。购买流程可以参考:…
买了保险之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有一天&b&很有用&/b&,证明当时你肯定需要这笔保险金,有总比没有强,应该感谢当初的英明选择&b&(雪中送炭)&/b&;要么感觉&b&没有用&/b&,理由无非是你很健康或者很有钱,也不必后悔这笔微不足道的投资&b&(锦上添花)&/b&。&br&&br&总有人担心现在买的保险将来贬值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b&现在的买的&/b&&b&10&/b&&b&万看起来倒是不少,可是几十年以后,还能值几个钱呀&/b&),我在这里尝试提供我的理解。&br&&b&首先,抵御通货膨胀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投资&/b&,只有投资回报率超过通货膨胀率,才能达到保值的效果。但是&b&投资不一定就能抵御通货膨胀,因为投资也有风险&/b&,如果发生亏损,或许比贬值的结果更惨。&br&其次,&b&贬值(通货膨胀)不是保险独有的风险&/b&,银行储蓄,基金股票等金融工具都同样具有这个风险。我们常说的分红保险或许能抵御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基于保险机构的长期投资回报有超过通货膨胀的可能性。&br&第三,保险兑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保障性保险首要的功能是对近期风险高额(从投产比的角度来理解,即保额对保费的倍数关系)的赔偿。如果是购买后很长时间才给付,我们需要用系统的思维——即出险早的客户虽然获得巨额补偿,但丧失得是将来赚取更多金钱的机会;出险晚的客户虽然从金钱的时间价值来看并不合算(也许不如存银行的利息多),但这同时证明我们有时间去把握更多的赚钱机会,享受更多的生活美好(娱乐、亲情等)。所以可以说:&b&买保险后,亏了(出险晚)就是赚,赚了(出险早)就是亏。&/b&&br&&b& &/b&&br&&b&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来看待这个话题。&/b&如果一个人买了10万保额的保险,假如30年后他可以有资格说“这10万元钱不值钱”,也就是说他拥有的资产总额远远超过10万这个量级,即&b&10&/b&&b&万/&/b&&b&资产总额≈0&/b&,那么我们可以估算他的资产总额的量级,应该是超过1000万的人才有资格看不起10万,而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人怎么会去计较这10万保额的保险投资的对与错呢?千万富翁得到10万保险金的时候,就是&b&锦上添花&/b&的感觉。&br&反之,如果一个人买了10万保额的保险,假如30年后他还说“这10万元钱很值钱”,也就是说他拥有的资产总额和10万这个量级差不多,即&b&10&/b&&b&万/&/b&&b&资产总额≈1&/b&,那么我们可以估算他的资产总额的量级,应该是不超过100万。只有几十万资产的人在得到10万保险金的时候,就是&b&雪中送炭&/b&的感觉。&br&&br&综上所述,&b&买保险没有错,因为雪中送炭必要,锦上添花更好&/b&。但不买保险有风险,因为需要雪中送炭时的结果常常是&b&雪上加霜&/b&。&br&至于有的人总是说还不如什么什么,其实也是基于一种不确定的假设——说不如买房子,那是在假设用的时候房子还在增值区间(但确实有可能在贬值区间);说不如股票,是假设用的时候股票在赢利区间,但很有可能在亏损区间;说不如银行,是假设在用钱的时候银行有许多存款,但现实可能是花得不剩多少。但保险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在未来不可知的日子(花钱的时候)里有一笔可知的金钱”。&br&&br&不接受保险的朋友,可以当做这是在忽悠。&br&(本篇答案不是我写的,引用自太平人寿王辰老师之言)
买了保险之后,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有一天很有用,证明当时你肯定需要这笔保险金,有总比没有强,应该感谢当初的英明选择(雪中送炭);要么感觉没有用,理由无非是你很健康或者很有钱,也不必后悔这笔微不足道的投资(锦上添花)。总有人担心现在买的保险将…
1、五险一金是法定义务,除非你给个人打工,也就是提供劳务而非劳动关系,否则你所供职的公司都应当为你缴纳五险一金。&br&2、老板可以以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缴纳五险一金。&br&3、现有社保体系不是庞氏骗局。&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年轻人有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需要吗?&/a&&br&4、不给交五险一金的公司,不是正规的公司,换句话说这个环境不稳定,再换句话说没有发展前景。&br&5、创业的是老板,不是员工,听到老板给员工谈创业精神就恶心,你给我多少股份?
1、五险一金是法定义务,除非你给个人打工,也就是提供劳务而非劳动关系,否则你所供职的公司都应当为你缴纳五险一金。2、老板可以以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缴纳五险一金。3、现有社保体系不是庞氏骗局。4、不给交五险…
&ol&&li&考公务员,加入抢劫团伙你就不会被抢了;&/li&&li&自雇,帝力于我何所哉;&/li&&li&移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li&&/ol&
考公务员,加入抢劫团伙你就不会被抢了;自雇,帝力于我何所哉;移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关于社保(含养老保险),我很早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就指出社保这种强制保险,其性质是“劫富济贫”的,更加像税收。并且,这项强制保险作为一个投资品来看,是绝对不合算的,计算出的净现值是负的。&br&参见这篇文章——《向上海居住证说不》&a href=&/2007/08/say-no-to-shanghai-residence-permi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2007/08/say-&/span&&span class=&invisible&&no-to-shanghai-residence-permi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详细介绍了各项社保的不足,并且对投资于社保的支出和收益都做了分析和计算,最终结论是社保投资的净现值为负。&br&另外一篇文章——《有关我国实际税负的话题》&a href=&/2008/10/real-personal-tax-bearin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2008/10/real&/span&&span class=&invisible&&-personal-tax-bearin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着重分析个人税负,将社保这种强制保险纳入个人税负的考虑范畴,结论是我国的个人税负与欧美是可以比肩的。
关于社保(含养老保险),我很早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就指出社保这种强制保险,其性质是“劫富济贫”的,更加像税收。并且,这项强制保险作为一个投资品来看,是绝对不合算的,计算出的净现值是负的。参见这篇文章——《向上海居住证说不》…
来自子话题:
目前北京的基本医疗保险是这样:
&br&&b&一、打入个人医保存折部分:&/b&
&br& 1)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数×2%)全额划入个人帐户;
&br& 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数×9%)按比例(0.4%—4%)划入个人帐户
&br& 在职个人帐户=基数×2%+基数×(0.8%~4.8%)
&br& 退休职工个人账户:70岁以上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按每人每月110元,70岁以下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按每人每月100元划入。
&br&&b&二、基本医疗的报销比例:&/b&
&br& 超过1800起付线,社区级医院,报销90%,三级医院报销70%。目前北京市要求有社会保障卡的除急诊、工伤、生育费用,都必须用社保卡就医。
&br&&b&三、关于缴纳医疗保险的退休问题:&/b&
&br& 目前北京的政策是男职工需缴纳满25年,女职工需缴纳满20年时,方可办理退休手续。
目前北京的基本医疗保险是这样: 一、打入个人医保存折部分: 1)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数×2%)全额划入个人帐户; 2)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数×9%)按比例(0.4%—4%)划入个人帐户 在职个人帐户=基数×2%+基数×(0.8%~4.8%…
就个人了解,简单说两句,不对地方请指正。&br&1、这里所谓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一,指的是&b&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b&与&b&新农保&/b&的合并,前者仅几千万人参保,后者四亿多人参保,算不上真正的城乡融合。可以理解为将一个小池子并入到一个大池子,然后用统一的一套班子和规则来管理。其实城居保与新农保有一定差别,例如分档不同,但差别不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这俩者之间的差距大,二者共性更多,例如对缴费记录没有要求等。实际上,2011年城居保设立时,一些省份就将其与新农保合二为一,作为一个制度来运行。等哪天&b&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合并&/b&了,全国统一才算有点眉目。当然,到那时,城乡户籍限制应该没了,公务员养老也并轨了吧?&br&2、新农保这种中央财政补助政策一直是存在的,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除了中央财政补贴外,个人缴纳一部分,集体(村集体等)补助一部分。中西部地区中央55元全额补助就是指这部分,东部经济发达,个人缴纳和集体补助部分更多一些,因此国家补贴50%。参保人原来缴纳的部分进入了个人账户,未来60周岁领取时,每月领取额度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br&3、个人理解,企业组织或者慈善团体当然不是傻子,政府让他们出钱,虽然无法给他们直接的经济补偿,但一些政策让渡或税收优惠是可以起到类似效果的。无非是短期让他们替政府把资金垫付上,然后长期通过税收或其他政策对该单位进行补偿,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用担心。&br&4、最后这句话应该就是个大方向性质的口号,谈的是我第一部分说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这次合并两个养老保险之间的融合问题,眼下看,还遥遥无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配合国企改革设立的,要求有完整的缴费记录,必须缴费达到15年以上等限制条件。而新农保和城居保则没有这些条件,甚至没有缴费,也能领取养老金。如果要统一两者,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看,以后肯定要适当提高新农合(城居保)的缴纳条件和标准,同时,对农民和城镇无职业者,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也是应当的。农村反哺城市之后,城市反哺农村,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这点“不公”,比起公务员“免费”养老,毛毛雨嘛。
就个人了解,简单说两句,不对地方请指正。1、这里所谓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一,指的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与新农保的合并,前者仅几千万人参保,后者四亿多人参保,算不上真正的城乡融合。可以理解为将一个小池子并入到一个大池子,然…
来自子话题: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因为会造成通货膨胀。&br&&br&政府印刷钞票建立医保,本质上就是给整个医疗行业的人送钱。医疗行业的人手里钱多了,自然会大肆消费,物价就涨了起来,不消费,存起来,则会压低利率,总之,会造成通胀。&br&&br&但实际上,政府一直在印钱制造通胀。&br&&br&但政府从未想过,把印刷的钱用在医保上。&br&&br&奶奶的!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因为会造成通货膨胀。政府印刷钞票建立医保,本质上就是给整个医疗行业的人送钱。医疗行业的人手里钱多了,自然会大肆消费,物价就涨了起来,不消费,存起来,则会压低利率,总之,会造成通胀。但实际上,政府一直在印钱制造通胀。但政府…
学习了一下《条例》和相关内容。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第七章的第三十五条“&u&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u&&br&中国养老双轨制的难题,从政府到民间,大家都觉得需要解决。直接从公务员动手,阻力太大,拿事业单位先试水,符合咱们稳健的风格。条例中所谓“依法参加”只是方向性的口号,参加社保总不能违法操作吧?具体如何操作还是个问号。题主要求现在谈影响,实际上也只能基于猜测进行的猜测。&br&&br&&b&首先,《条例》将社保问题明确提出,是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又一次推动。&/b&&br&&br&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013年透露&u&“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群中,有2153万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也就是说,已经考虑到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u&”2014年《条例》出炉,其实并不突兀。&br&&br&下面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概括:&br&&br&&blockquote&1994年起,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下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文件,在不同范围和人员中开始试点。到2005年底,全国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3个地市、1718个县市,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达到1772万人,其中,在职工1410万人,离退休人员362万人。&br&&br&2008年,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2009年1月,国务院要求5个试点省份正式启动此项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blockquote&可见题中媒体报道的3153万人将参加社会保险是不准确的,08年试点至今肯定有部分事业单位人员一定程度上加入了社保体系。但从实际试点效果上,五年来,只有广东开始“破冰”,其他四省市实质进展不大。&br&&blockquote&而即便按照广东省的实施方案,退休人员待遇由社保基金与原有资金渠道合力解决,因此也被认为是“半吊子改革”。五省市在试点过程中实施对象不一致,范围有宽有窄,此外缴费基数也不统一,有的按档案工资,有的按工资总额,还有的采取“双基数”。缴费比例各地也差异较大,造成同岗同工却待遇不同的状况。&br&&/blockquote&即使还有很多问题,毕竟试点已经开展5年多时间,各省根据试点方案,容易改动的、“不触及灵魂”的该动也动了。剩下的硬骨头可能需要对试点方案进行调整,将各地相对有效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补充进去之后,在更大范围进行试点,直至推向全国。&br&&br&这事儿注定快不了,90年代的铁腕改革在当下已经没有土壤了。&br&&br&&b&其次,具体的操作方法不清楚,但一定是根据《试点》经验总结和优化而成,也一定有人会吃亏。&/b&&br&&br&《试点》的改革内容是要求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难点在于个人账户的做实问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都是有个人账户的,事业单位的个人账户怎么办?事业单位员工从来没有过养老个人账户,凭什么和自己缴费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领一样的钱?&b&无非是国家补、单位补、个人补,&/b&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处理办法肯定会有不同,经济和财政条件不一样的省、市处理方法肯定也不同,老人和新人处理办法也不会一样,退休前缴费满十五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此要求)和不足十五年的老人肯定也不一样。&br&&br&所以,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有人退休待遇可能会比改革前好点,有人可能会差点,事业单位人员若一点亏不吃,那国家财政就得吃点亏,也就是其他纳税人要吃亏。&br&&br&&b&再次,“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说法往往是不分家的,这次拎出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改革是不是也要尽快提上日程了?&/b&&br&&br&当然,有专家预测,要到2049年我国才能逐步实现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与其他劳动者群体的并轨,形成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可见,大家对这种改革的难度还是有合理估计的,博弈和争论一定少不了,让我从自己腿上割肉我也不愿意啊。而且从咱们的一贯经验来说,很可能是在事业单位人员与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之后,对政府机构人员逐批次,分区域,在试点基础上,再渐进式的稳步展开。&br&&br&有时候,光谈改革决心意义不大,实际的利益牵绊更需要时间来消化。当然,早下手是必须的。一是对涉及“被改革”人员心理上的影响;二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就是给老百姓个交代;三是前面提到的差别化政策,早下手可以是新人新办法,拖下去就成了老人老大难了。&br&&br&&b&最后,假设并轨成功了,神棍一下影响:&/b&&br&&br&1、全国社保账户资金池又大了,养老金亏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毕竟有了不算小的一笔资金注入。&br&&br&2、为了给自己凑上养老钱,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中,向社会收取的服务费可能增加了(医院涨服务费、高校涨学费),但服务效率应该会有所提升。毕竟与高比例的政府财政补贴相比,让事业单位加大养老自筹资金的比例,民众接受度会高一些。当然,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br&&br&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会加速推进,当然,人员的流动会增加,只进不出明显畸形嘛!通过养老等配套政策的引导,还可推进国家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改革,打破各种铁饭碗。&br&&br&4、一段时期内,事业单位临时工会猛烈增加!毕竟国家派下来活要干,养老保险并轨事业单位还要省钱。不过无所谓了,将来大家都是临时工,签合同拿钱又不丢人。&br&&br&就这些吧。
学习了一下《条例》和相关内容。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第七章的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中国养老双轨制的难题,从政府到民间,大家都觉得需要解决。直接从公务员动手,阻力太大,拿事业单位先试水…
来自子话题:
&p&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剧的名称,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理念。在农业社会里,“养儿防老”是基本的逻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儿子是会担负赡养父母的责任的,因此儿子很重要。
逐步走入工业社会之后,养老的功能已经由国家来承担,但在中国- -- - 你懂的。 &/p&&p&不过我是一个量化投资的爱好者,所以其实可以算一算,算算一个人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算一算你现在的养老金交得划算不划算,给题主提供一个另外的思维角度。 &/p&&p&首先,如果你是&b&机关事业单位人员&/b&,恭喜你,不用看下去了.安心等着退休,好好拿退休工资养老&b&(不过你得确保现行养老制度未来30年不变喔)&/b&。&/p&&p&如果你不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而是一个每天起得比鸡还早、干得比狗还累、被老板压榨的劳动力比牛还多的小伙伴,请看以下:&/p&&br&&p&&b&人民网:你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养老金 &/b&&br&&a href=&.cn/n//c3.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n&/span&&span class=&invisible&&//c3.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
据上分析,官方测算,&b&每月平均5000元收入,保持稳定、交35年养老金,按现行制度,退休后可拿到约3000元 退休金/月工资=60%&/b&。这还是&b&官方乐观估计.不考虑通货膨胀、政策调整、重大变故。&/b&&/p&&p&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就算以后生活好,&b&大家都能活过80岁(中国这个环境够呛),65岁退休,拿满15年,共计54万。可你这工作的35年交了多少呢,个人8%交16.8万、公司20%交42万,共计58.8万,这都是你的劳动所得啊&/b&(没有公司是慈善机构,你不给他创造效益,他就给你发工资、交社保)!&/p&&p&&b&这还不算你交的钱的时间成本和利息成本。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典型的庞氏骗局嘛!
&/b&&/p&&br&&p&我国养老金体系的设立 只是90年代为解决50后退休钱从哪来的,抄袭自新加坡和香港的部分养老制度,真正没有长远考虑。也许也不用长远考虑,到了2050年退休体系这些设立者估计早就见马克思了.咱们80-90-00后退休养老时,那真的是坑爹啊。&/p&&p&&b&所以在现行养老体系下,大家努力的活吧,活过100岁,你就赚了!&/b&&br&&/p&&br&&p&现在指望靠基本退休金,就能安度晚年的童鞋们,还是醒醒吧。&/p&&p&&b&然后还看到有人提到商业养老保险,呃,我可以说如果你来长投网上过课,有个量化思维的脑袋,你就也不会相信这一套嚒?&/b&&/p&&p&商业养老保险是什么?其实也就是拿你缴纳的钱去投资啊,而且它的投资功力还不见得比你自己高呢,反正所谓“合算不合算,一算就知道”,总之自己算一算没错的。 &/p&&p&建议可以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p&&br&&p&&a href=&/136875/widget/notes/6150470/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三课 投资的数字化思维&i class=&icon-external&&&/i&&/a&&/p&&p&结论是,保险也坑爹啊。
(当然,我个人觉得重大医疗险这种是应该买的,这个是避免风险的,但是养老保险真心很坑爹的!)&/p&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剧的名称,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理念。在农业社会里,“养儿防老”是基本的逻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儿子是会担负赡养父母的责任的,因此儿子很重要。
逐步走入工业社会之后,养老的功能已经由国家来承担…
谢邀。&br&做为一苦逼HR,对于太久远的问题没办法推测,但对于现在的社保情况还是有点了解。&br&奖金缺口肯定是有了,由于奖金不透明,基本类似于寅吃卯粮的现状,至于等我们老了那时,谁也说不准。&br&你的问题主要是对于五险中养老保险悲观,这个谁也没办法,只有走一步是一步。&br&其它的四险倒是实实在在能享受到,生孩子时生育险能省不少,医疗保险每年看病掏够1800的起付线,接下来就能缓解不少压力。&br&以帝都来说,从最早的外地户口只给上三险,到去年开始强制上五险。从苦逼四季青各种扑克脸的业务员、每回去办事都能遇到吵架的,到现在从业务员脸上竟然能看到笑脸让人受宠若惊(苦逼啊),社保还是在不断进步,毕竟一个国家连基本保险都没有是没办法想像,而且和各种衙门一样,政策天天在变,不过总体个人感觉在向好的地方转变。如同泰坦尼克上的厨子在尽心做好饭菜,至于开船的人把船要开到哪,能不能避免遇上冰山,就真心没办法了。
谢邀。做为一苦逼HR,对于太久远的问题没办法推测,但对于现在的社保情况还是有点了解。奖金缺口肯定是有了,由于奖金不透明,基本类似于寅吃卯粮的现状,至于等我们老了那时,谁也说不准。你的问题主要是对于五险中养老保险悲观,这个谁也没办法,只有走一…
来自子话题:
因为取消了双轨制度后,公务员自身也要缴纳一部分的社会保险,如果维持原来的工资水平不变,那么实际到手的钱是变少了。会使得本来就不多的基层公务员的收入更加微薄。&br&另外,养老和社会并轨后,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在退休后都是从社保拿养老金,从某种层面上说就是承认了公务员也是一种普通的职业,既然是一种普通职业,那么就要进行合理的市场人员流动。有了正式的、全社会都承认的社会保险,公务员辞职后也不会有以前多年工龄白干的后顾之忧,那么,以目前的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是很难留住精英人才的,故而加薪也是在情理之中。
因为取消了双轨制度后,公务员自身也要缴纳一部分的社会保险,如果维持原来的工资水平不变,那么实际到手的钱是变少了。会使得本来就不多的基层公务员的收入更加微薄。另外,养老和社会并轨后,公务员和企业职工在退休后都是从社保拿养老金,从某种层面上说…
来自子话题:
嗯,如果你是公务员或者体制内人员的话,放弃吧。放心,有我们这些死老百姓养着你。
&br&&br&不然的话,你得想到“万一有一天我失业了...”,“万一有一天我因公致残了...”,“万一有一天老板跑路了...”等等情况。
&br&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被无数人曲解了的话:“只有当退潮时你才能发现谁在裸泳。”裸泳固然潇洒,如果一旦退潮,你可真的没什么退路。
嗯,如果你是公务员或者体制内人员的话,放弃吧。放心,有我们这些死老百姓养着你。 不然的话,你得想到“万一有一天我失业了...”,“万一有一天我因公致残了...”,“万一有一天老板跑路了...”等等情况。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被无数人曲解了的话:“只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