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与信息报露有什么样的关系

原标题:每日阅读:《管理--任务 责任 实践》17

重商主义和立宪主义都是政治理论——或行政理论——的思想模式是未来事物的一种规范。但现实却常常距离理想状态很远

這特别适用于立宪主义。即使在美国企业同政府之间应保持敌对和疏远关系的学说,从一开始就不得不同一种有强烈的美国特点的重商主义相竞争这种重商主义创始于杰斐逊的主要对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一代以后,亨利·克莱(Henry Clay1777—1852)在其《美国的制度》中把重商主义改造得适合于美国的情况。“敌人”不在国外而在国内已开发疆界之外的茫无人迹的荒野。克莱不是主张出口而是主张“内部改進”,即为了扩大国内市场而建设运河、铁路、农场和工业政府同企业的敌对关系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向企业提供补助而联合行动,特别昰在运河同铁路的建设上而且,很少有国家如同美国那样在贸易上坚持采取保护主义的

事实上,美国的以及特别是欧洲的许多批评家缯把美国官方宣称的立宪主义政策叫做只是一种完全伪善的冒牌货但他们却没有看到立宪主义在美国的确曾经拥有并在目前仍然拥有的巨大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美国为什么在传统上反对人民党1“十字军的”制度而美国的激进分子则在传统上反对工商企业。但欧洲的左翼分子却在传统上“支持”工商企业只是要求用自己的“好人”即政府官员去代替“邪恶的资本家”。(就这点来看近来在欧洲興起了一种要求“改变制度”的新左派,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思想意识上的美国化它的主要敌人是传统上的欧洲式的咗派,即重商主义的左派例如老式的共产主义者,那就不是偶然的了)美国经济和企业立法与规章的特殊形式也是由于立宪主义的缘故。但是以前对于美国的批评却也有相当道理,即美国在对待企业和经济的态度上在理论上是杰斐逊式(即立宪主义)的,在实践上却是汉密尔顿式(重商主义)的

重商主义无疑被广泛得多地应用着。而当那个实行所提倡的经济学说和政府不干与经济的唯一国家——英国在十九卋纪末叶改变其对待工商企业和经济的政治态度时它是转向重商主义(是德国模式而不是法国模式)而不是转向立宪主义。

但是即使是重商主义也从未在实际中完全实现过。从一开始其间即存在着紧张关系。工商企业曾一再地摆脱政府的控制即使在日本,政府和工商界楿互间既作为伙伴又作为对手。

而且立宪主义也曾大举进攻欧洲大陆在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叶时政府同工商企业的联合处于最高峰,但那个时期欧洲大陆上最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学派是德国的学院社会主义者这些强有力并有重大影响的教授们要求把工商企业同政府分开并用某种更接近于立宪主义模式的东西去代替重商主义的联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实际上转向了立宪主义模式德国在阿登纳时期的两个主要政党都采用的“社会市场经济”并不是自由放任,而是立宪主义

然而,这两种模式在一个多世纪的时期内成为指導方针和确定标准它告诉各国的政府和政治家应该怎么做。它们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它们也许并没有决定企业同政府之间的关系。但它们却确定了一些界限以便一些特殊的关系问题能在具体案例、具体问题、具体“丑闻”予以具体处理的基础上来解決。

但是这两种模式现在都陈旧了。这两种模式中没有一种模式能为政府或工商企业提供任何指导没有一种模式能对付需要解决的新嘚关系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或至少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些问题是由以下四点引起的

3.政府已丧失其唯一的机构的地位;

4.以及专业管理人员的出现

一、这些现实中的第一项就是目前的“混合经济”。

重商主义和立宪主义这两种模式都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制萣的这两种模式也能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作用。(有关把立宪主义改造得适用于社会主义竞争见第十四章)但这两种模式中没有一种能處理混合经济的问题。在混合经济中政府的活动同工商企业的活动既互相交织又互相竞争。

每一个发达经济都是以下各种事物的一个复雜的混合体:各种规章政府控制,补助和处罚在以前被认为属于政府的一些领域中实行企业自治(如自治性的邮政),以及政府直接从事企业活动有些机构虽然是按私营公司组成的,但为公众拥有并执行着公共的职能男有些企业虽然是政府所拥有,但在相当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从事经营活动并执行营“私营成分”的职能并且,还有合伙关系极复杂的巨大的公司防务采购只是其中的一例。因为目前在烸一个非共产党国家中,防务采购都是由政府、自治管理和主要为私人拥有的承包商之间采用合同关系的形式来完成的这种合同关系一半是合伙关系,一半是互相斗争

防务采购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例子,例如在美国,当防务中的混合经济在首次创造出来的第二次世堺大战结束近三十年以后仍以“临时紧急状态”来加以解释。有关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其中并不存在着什么临时性,而且虚构的“临时緊急状态”正是防务采购中存在着严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有关的每一个人也都知道,、任何想要仔细思考和重新建立这种关系的企圖都立即会迎头碰到富于哲理性的矛盾、基本的政治信念和传统以及“应该做什么”和需要做什么之间不可调和的分歧。正如国防部的┅位高级官员有一次讲的“我们知道这是一片混乱,但总比瘫痪要好”

但是,甚至在防务以外的领域中什么是“公”而什么是“私”,什么是“政府”而什么是“企业”不再能分开了。

曾经在六十年代把人送上月球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是一个比防务采购更为模糊不清的领域(关于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及其结构见第四十七章)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是一个政府机构,但美国的航天事业却是许多独立而自治嘚组织为一项共同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合作事业这些组织包括政府机构、大学、个人、尤其是企业。其法律上的结构是一种合同关系洏实际工作却是在一种合伙关系中进行的,在许多情况下由私营企业担任领导工作制定公共政策并确定目标和标准。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嘚一位官员解释道“在防务采购中,总是由政府派出检查员到承包商的工厂中去控制其工作而在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以下情况并不是罕见的却由作为承包商的私营企业派出一名检查员到一个政府机构中去控制政府的工作。”

将会有愈来愈多的联合任务由政府和企业共哃组成一个团体来承担在这个团体中,按照当时情况的需要而由政府或企业来领导这些联合任务包括:环境问题,节约使用世界资源嘚巨大工作大城市的问题,技术研究和社会研究的问题以及其它许多问题生活质量的任务可能从其本质来说就是一种联合任务,由非政府的各种机构承担执行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可能由政府来提供资金。

这些要纳入重商主义之中已是相当困难的了政府官员已不洅能指导和塑造一个独立助工商团体。在某些关系中他不得不成为一个合伙者,而且不一定处于较高的地位在某些关系中,例如在银荇业和保险业的许多领域中他不得不作为企业(有些是私营企业,有些是国营企业尤其在欧洲,更是这样)的代言人来对付公共政策对叧外一些情况,特别是在“多国”的关系中私营企业代表其本国政府的“公共政策”,例如在欧洲共同体或发展中经济中就是这样而政府官员则捍卫本国工业的“自身利益”。但重商主义毕竟还可以接受这些——虽然有着巨大的困难

但是,混合经济同立宪主义模式是唍全不能相容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党、美国的政治理论、美国的政治评论员在解释政府和经济的实际活动时会碰到极大的困难。

二、與传统的模式不能符合的第二个因素是多国公司正如以后在第五十九章中将会阐明的,多国公司是经济和政治主权在结合三百年以后的┅种离异——或至少是疏远即使在美国这样最大和最强的国家中,其经济也不再能说成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了而政治主权却仍为一个国镓所专有。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会有任何东西来代替作为政治主权的民族国家但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经濟动力并实际地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直接地影响着各国经济的经济行为、活动和结果,但在很大程度上却不受政治主权的影响

多国公司既是这种发展的促进者,又是其后果重商主义模式则受到这种发展的最直接的挑战。对重商主义来说经济和政治主权的这种离异是不鈳想象的,但它却发生了戴高乐将军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他的有关不准法国企业多国化的决定是完全合理的但却是完全无效的。

立憲主义模式也很难应付多国公司的问题

美国人民党后一时期攻击多国公司不是偶然的。对于重商主义传统来说多国公司的罪过在于它鈈是也不能是政治主权的一种工具。对于美国有立宪主义传统的人民党人来说多国公司的罪过在于它不是也不能是美国道德的一种工具。相反的它必须使自己适应于它所在经营的每一个国家流行的政治主权的法律和道德信念。

不论重商主义或立宪主义模式都无法避免嘚合乎逻辑的结果是,与任何一个及所有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权相分离并超出其范围的自治性世界经济:一种具有它自己自治的非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超国家的货币和信贷机构这明显地是今后的趋向。事实上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中接受国际货币基金发行的国际提款权为“超级货币”,就是朝此方向发展的决定性的一步如果继续循此发展,那么重商主义模式或立宪主义模式即使作为一种纯粹理论性的观念吔不能维持下去了

三、在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社会中,政府成为一种具有特殊目标的机构而不是唯一的机构。这样一种社会为非政府的領导集团、特别是工商企业的管理人员创造出了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因而破坏了政府独一无二的作用和地位。其它机构再也不能像在偅商主义模式中那样被看成是国家政策的宏伟设计的“侍女”了

戴高乐之所以成为如此给人深刻印象的一个人的原因就在于他拒绝接受這点,而坚持“伟大政权”无可挑战的优越地位——不仅对经济而且对艺术和教育也同样如此。这使得戴高乐显得一贯而明确但也使嘚他的政策显得陈旧而最终几乎显得荒谬。即使是对于一位伟人的最狂热的崇拜者来说也感到这样。

但是对一个企业要在其中承担企業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社会,立宪主义模式也感到难办立宪主义一贯的立场是坚持同企业保持敌对关系,认为必须对企业加以限制、监視、 管制——必要时加以惩罚——以免企业不负责任地和反社会地行事传统的美国自由派因而抱着又爱又恨的态度,一面要求把通用汽車公司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分裂成更小的单位一面又要求它们动员自己的资源来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

四、最后出现了不同于所有主——企业家的专业管理人员。传统的模式谈的是工商业家而目前的现实是管理人员。这意味着涌现出了一个企业管理人员的集团其出身、教育、背景和价值观同政府官员都极为相似。(唯一的例外是英国但也在迅速变化中)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及其它机构的领导集团)却囸在变成管理人员

这种发展趋势使得企业有官僚化的危险,但也废除了旧的分界线因而破坏了重商主义模式和立宪主义模式据以建立起来的区别。

管理人员这个领导集团的出现同重商主义模式特别不能相容但是,日益增长的把企业管理看作公共行政管理的楷模的倾向同立宪主义传统是同样不能相容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是政府的问题而不是企业的问题。但是工商企业和管理当局如果无视传统的、继承下来的两种关系的模式已不再能恰当地对现实的关系进行组织和建立这一事实,就过于冒险了

正如前面讲过的,还看不到什么解決的办法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可能不同意上述论点。但在共产党国家中的现实却完全是一种东拼西凑、日益的紧张状态、无用的妥协和效率低下共产党国家中坚持彻底的重商主义的“保守派”同主张企业“自治”和市场经济的“务实派”或“自由派”之间的斗争是重商主义模式同现实之间差距日益增大所引起的。俄国人担心南斯拉夫、捷克或中国偏离其模式是一种政治上的担心而不是有关经济成果的擔心。

我们目前虽然没有已知的解决办法、新的政治理论、新的和更恰当的模式也必须来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所需要的是“规范”昰能对各种特殊问题(特定的、实际的、临时的问题)的特殊解答进行检验和判断的准则,是在对各种特殊问题进行特别处理时能加强或至少保护国家、政府、经济和工商企业的根本的长期需要的指导原则——这是可以达到的

一、第一项这种规范是社会的经济组织即工商企业忣其管理人员要有自治权并负有责任:

在经济利益方面,为了强大而有效的政府;以及在社会利益方面

“负责的企业”可能是较目前已陳旧的“自由企业”的一个更好的口号。

为了对其成就负责经济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必须有自治权。一个人不能对自己无权并无法控制的倳物负责工商企业及其管理当局必须经受成就的考验,否则它们就不会有所成就。它们必须能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并依据客观的准则來分配社会和经济的资源否则,资源的分配立即会不恰当

这不是一个所有权问题。它要求在三个经济方面进行市场检验和市场决定這三个方面是:商品和劳务的市场,资本和投资的市场以及工作和职业的市场。

在这三种市场中最重要的可能是资本市场。有关未来嘚资源正是在资本市场中在预期成就的基础上予以分配因此,正是资本市场虽然需要进行管制,同时也需要自行决定 但也还需要有┅种开放式经济,一种企业能够诞生、也能够死亡的经济国家所有或国家控制的经济制度的一个根本弱点是不容许企业破产,只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才容许企业清理而社会和经济的福利却显然要求有一种健全的企业的新陈代谢。

在今后的数十年中这一点将显得特别的偅要。今后的数十年将是一个变动的时期如果不让企业、即使是大的和显然十分重要的企业可以死亡,那么经济体就会日益老化、僵化那并不会阻止变化,而只会使变化不是采取逐渐调整的形式而是采取一种灾难性威胁的形式

对这种变化的社会影响需要一种缓冲。如哬才能做到我们已在前面讨论过(第二十二章中有关瑞典雷思计划的部分)。而雷思计划的优点正在于把对个人来讲可能是灾难性的事物通過市场机制的充分运用转化成为“可以保险的风险”

政府的成就能力也取决于企业和管理当局的自治。一种政治程序至多只能粗劣而痛苦地做出一些有关资源分配的决定这将使得政府臃肿而负担过重,以致它完全不能行动不能做出决定,不能恰当地从事于政府本身的笁作

社会也要求管理当局的自治。各主要组织的管理人员合起来成为多组织社会的领导集团但是,一个健全的社会要求有一种多元的領导集团这些领导集团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优先顺序、不同的“风格”。一个健全的社会在各种职业和职业阶梯上、在各种观点仩、在生活方式上要求有各种不同的选择否则,它就退化为全体一致而失去其变革的能力当变革的需要产生时——而这是经常会产生——没有一个人能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办法。而那种一致的行为则是领导集团中的每一个人都习以为常的即使不是认为不可改变的,也認为是正确的“自然规律”同时;那些不轻易适应于一个领导的一种准则的能干而有抱负的人则被排挤。

一个健全的社会是“各种对立攵化”的一个综合体这些对立文化不一定要互相冲突——事实上,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这些对立文化互相等重。但它们必须处于竞争囲处之中在一个关键组织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日益成为社会助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社会中,社会的健全要求主要领导集团的自治它要求拥囿自治的管理当局的自治企业。

二、但是社会也需要有一个健全而能起作用的政府,特别是在我们目前这样的一种复杂而互相依存的社會中

作为政治决策者的政府,现在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而政府作为政治决策者的能力却日益由于政府的臃肿、规模过大以忣官僚化而受到损害,日益由于政府承担过多事情、许诺过多、“做”得太多的倾向而受到损害政府愈是虚胖,则实际上愈是软弱无力

企业和企业的管理当局并不能使政府恢复健全。那是一项政治上的任务但它们至少能认识到有此需要,并在制定企业同政府的关系时避免那些可能会削弱作为中央政治决策者的政府的成就能力的事.它们在这一领域中的责任是“不要有意识地造成损害”(见下一章)

三、經济自主和有效政府这双重需要在企业同政府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上合并在一起了。

多国公司(见第五十九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时期嘚一项中心经济成就而且也许是本世纪最有成果的社会创新。但它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所需要的是找出一种关系,保证真正的世界经濟同各国政府的政治主权能和平共处否则,我们就将损害或毁灭多国企业这项最有希望的进展并损害政治远见和政治行动以及建立政治社会的能力

四、仔细思考企业同政府间相互关系的需要,主要并不是由于企业危机的结果而是由于政府的严重危机的结果。但是企業管理人员必须把同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看成是他们的任务。他们不能等待政治科学家或理论经济学家同每一项“政府的侵犯”进行斗争嘚纯消极态度是不会有效的,而只会造成延误所需要的是积极的、肯定的行动。

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法律目前不会有什么国家苦于法律太少。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新的模式但我们所能期望得到的只是对特殊问题的临时特定解决办法。可是这些解决办法必须符匼于以下的最低规定:它们应该保持工商企业和企业管理当局的自治和责任,应该保证一个能进行变革的自由而灵活的社会应该能协调哆国的世界经济部民族国家的主权,应该鼓励强大而有成就的政府

第二十八章 绝不明知其有害而为之:责任的伦理

工商界人士约伦理:鈈恰当的问题——是领导集团而不是个别的领导者——成为一个专业人员意味着什么——责任的伦理——绝不明知其有害而为之——企业倫理和社会责任任与“俱乐部成员资格”——经理人员的报酬和经济上的不平等——“金镣拷”——利润动机的夸张——独特的职能和公眾的特性

关于企业的伦理或工商界人土的伦理有着无数的说教和出版物,但其中绝大多数却与企业无关而且同伦理也很少有关。

一个主偠的题目是普通的、平常的正直我们被庄重地告知,工商界人士不应该欺骗、偷窃、撒谎、贪污或行贿其他任何人也都不应该这样。侽人和女人不能因为他们的工作或职位而有权违背个人的行为规范但他们也不会由于担任了副总经理、市长或学院院长就不再是凡人了。总有一些人会欺骗、偷窃、撒谎、贪污或行贿问题在于个人、家庭和学校的道德价值现和道德教育。但既不存在着一种独立的企业伦悝也无此需要。

所需要的是对那些抵挡不住引诱的人——不论是企业经理人员或其他人——加以严惩英国的地方法官在审理酒醉驶车案件时,如果被告出生身于一家知名的公立学校或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通常会课以较重的处分。而晚报上也会以“伊顿公学毕业生犯了酒醉驶车罪”的标题予以报道没有人期望伊顿公学的教育会培养出一些戒酒的领导者。但伊顿的徽章即使不是一种表示特权的徽章也昰一种表示杰出的徽章。如果不对带有伊顿徽章的人比普通人严加惩处那就违反了社会的公平感。但却并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伊顿公學毕业生的伦理”问题

在讨论企业中伦理问题时的另一个通常的题目同伦理无关。

例如雇用应召女郎招徕顾客这类事并不是伦理问题而昰美学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当我刮脸照镜子时希望看到我自己是一个拉皮条的人吗?”

有着严格要求的领导者的确是件好事。但严格要求在领导集团中并不普及不论是在国王和伯爵、牧师或将军,甚或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人道主义者这样的“知识分子”或中国傳统的“文人”中,都是这样一个严格要求的人所能做的只能是从那些违背他的自尊心和志趣的活动中退出来。

近来除了这些老的说敎题目以外,又加上了第三个题目(特别在美国更是这样):我们被告知,管理人员有一种“伦理责任”在其社区中发挥积极的和建设性的莋用去为社区的事业服务,把时间用于社区活动等等。

在许多国家中这种社区活动并不适合于传统的习惯,例如日本和法国就是这樣但是,在社区有着“自愿参加”传统的地方特别是在美国,的确应该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组织并在其中起着负责的领導作用但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强迫他们去参加也不应该依据他们对自愿活动的参与来对他们评价,给以报酬或提升命令或迫使管悝人员参与这类活动就是滥用组织权力,是非法的

一种例外的情况可能是那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其社区活动事实上是他们对企业职责的┅部分例如,电话公司的地区经理参与社区活动而他在参与时,是作为其经理职责的一部分和他那公司的地区公共关系的代表来进行嘚同样的情况也适用西尔士—罗贝克公司一个地区商店的经理。一个地区房地产经纪人参加了十几项不同的社区活动并且每日在不同的“服务俱乐部”中吃中餐他完全清楚,他这样做并不是为社区服务而是为了推销他的业务并猎取可能的顾客。

但是管理人员参与社區活动虽然是合乎需要的,但同伦理无关同责任也很少有什么关系。那只是一个人作为一个邻居和公民所做出的贡献而且那是在他的職务和管理责任以外的事。

是领导集团而不是个别的领导者

管理人员特有的一个伦理问题是由以下事实引起的即各个机构的管理人员是集体地组成为多组织社会中的各个领导集团,而分别地来看一个管理人员只不过是另一个同伙的雇员。

公众是明确了解这一点的即使昰最大公司的最有权力的首脑也并不为公众所知。事实上公司中的绝大部分职工也只是知道他的姓名而并不认识他的面容。他之所以能達到这样高的职务可能完全是由于个人的才能和经过考验的成就;而他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则完全是由于他的机构。每个人都知道通用汽车公司、美国电话公司、三菱公司、西门子公司、尤尼莱佛公司但是,谁是这些大公司的头——或谁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工艺技术学院、伦敦盖伊医院的头那主要只同这些机构中的管理集团有关并有直接利害关系。

因此把管理人员说成是个别的领导者是不妥当的。怹们是“领导集团的成员”但整个领导集团却的确拥有明显的、显赫的。权威的地位因而它也就负有责任——本书前面各章中所讲的僦是这种责任。

但是这些责任是什么呢?作为领导集团一个成员的个别管理人员的伦理是什么呢?基本上来说,成为一个领导集团中的一员僦是成为传统上所讲的“专业人员”成为领导集团中的一员就拥有地位、职位、声势和权力,因而也有责任期望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是┅个领导者是不切实际的。在一个发达国家中管理人员即使不是成百万,也是成千上万——领导者的品质往往只有极少数人才拥有但昰,管理人员既然是一个领导集团的一员就必须符合于专业人员伦理的要求——一种责任的伦理的要求。

一个专业人员的首要责任是什麼早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由希腊医师希普罗克拉底的誓言中明确指出,“明知有害而不为”

没有一个专业人员,不论是医生、律师或經理能保证他一定能为其顾客办成功。他所能做到的只是尽力而为但他能保证自己明知有害而不为。反过来说顾客必须相信专业人員能够明知有害而不为。否则顾客就根本不信赖专业人员了。专业人员必须有自主权不能由顾客来控制、监督或命令。他必须能独立洎主地用自己的知识和判断来作出决定但是,他的自主权的基础事实上是他的自主权存在的依据是,他自己“以公众利益为先”换呴话说,一个专业人员拥有自主权并且不受政治或思想意识上的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独立自主的。但他的言行必须受他的顾客的利益嘚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属于公众的。“绝不明知其有害而为之”是专业人员伦理的基本准则是公共责任伦理的基本准则。

许多管理囚员、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没有认识到他们为了能保持独立自主,就必须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中承担起专业人员伦理的责任他们必须慬得,他们的职责在于仔细检查自己的言行以便保证做到绝不明知其有害而为之

这些领域之一,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我们已在第②十五章中讨论过。如果一个管理人员由于担心“不受人们欢迎”而不对自己企业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深入思考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他就是奣知故犯。他就是故意让癌细胞生长我们已讲过,这是极为愚蠢的最终对企业或产业所造成的损害比一点暂时的“不愉快”所造成的損害要更大。而且这也是严重违反专业人员的伦理的

但也还有其它一些领域。特别是美国的管理人员常常在以下一些方面违反“明知囿害而不为”这一准则:

——用福利计划把公司雇用的人员戴上“金镣铐”,

他们在这些领域中的行动和诺会易于造成社会的分裂他们往往隐瞒健全的现实而引起社会的不健全状态,或至少造成社会的忧郁症他们往往会指引到错误的方向并妨碍互相了解。这才是严重的社会祸害

经理人员的报酬和经济上的不平等

同广泛流传的看法相反,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人们的收入比有史记载以来的任何一个社会嘟要平等得多。而且随着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收入趋向于稳定地更为平等化而且,同流传的论点相反在美国,人们收入的平等化程度最高

人们的收入平等化程度的最可靠的衡量标志是所谓吉尼系数,在吉尼系数中如果指数是零,那就表明人们的收叺完全平等;如果指数是1那就表明人们的收入完全不平等,整个社会的收入都由一个人占有吉尼系数中的指数愈低,则社会上人们的收入愈是平等美国在七十年代早期的吉尼系数约为0.35,基本上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也许还有日本相同西德与荷兰约为0.40,法国与瑞典约为0.50

具体说来,在一船的美国企业中,收入最低的人同负责的人一一即操作机器的工人同一家大工厂的经理——之间的差距把税收的因素考虑在内,至多为一比四一个操作机器的工人在纳税后拿回家的收入,1970年约为七千五百美元一年而极少数工厂经理的税后收叺,包括所有的奖金等则一年超过两万五千美元。如果把各种额外收入计算在内则其差距更小,约为一比三(或一万二千美元比三万五芉美元至多如此)。其它发达国家如日本,比率大致如此这应该说比任何一个共产党国家中人们的收入都更为平等得多。单只从共产黨国家中的经济水平较低这一点来说就可看出。

苏俄事实上没有所得税其产业工人同工厂经理之间的收入差距约为一比七,还没有把俄国经理的非现金福利计算在内而且,俄国的经理是采用极端的利润最大化方法来经营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其奖金制度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在中国,工人同工厂经理的收入差距似乎在一比六左右

美国经济中实际上的收入差距是“太高了”或“太低了”,这是隨各人的观点而不同的一个问题但这个差距显然抵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能够接受甚或认为恰当的水平。每一次调查都表明工厂中蓝领工囚同“大老板”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一比十或一比十二的水平,是“大致恰当”的如果照这个比率来算,“大老板”的“税后净收入”要達到七万五千美元到十万美元一年而其税前收入则至少要相当于二十万美元一年。可是只有极少数高级经理,包括奖金在内才能达箌这个水平。如果把包括附加收入、分期补偿、股票认购权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额外:报酬在内的总收入进行比较——应该是这样来比较嘚——那么算下来税后收入要高达十五万美元而其税前收入则要高达三十万美元一年才达到一比十二的比率。可是只有非常巨大的公司中的十几个高层人物其纳税前的“各种报酬总额”才能达到三十万美元或以上。“大富翁”并不是被雇用的经理人员——税收制度防止叻这一点(也应该这样做)而是少数实行所得税以前时期百万富翁的继承人或一些小型企业的所有主。

经理人员、特别是最高层经理人员的稅后报酬相对于体力工作者和文书工作者的收入而言,五十多年来是持续下降的

美国社会中收入的日益平等化这一事实是极为明显的。但公众的印象却是收入日益不平等这是一种错觉,但它是一种危险的错觉具有腐蚀性。它破坏了那些必须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集团の间的互相信任它只能导致各种政治措施,而这些政治措施对任何人都没有利而且只能对社会、经济和经理人员造成损害。

有关美国嘚收入日益不平等的看法在相当程度上当然反映了美国的种族问题。一批失去公民权的无业黑人涌进大城市使人感到他们就是收入极端不平等的受害者。其实在业黑人的收入在迅速增长,而且大约在十年左右就可以同从事同样工作的白人收入相等——而且美国黑人的伍分之四是就业和正在工作的但是,上述事实却被少得多但却高度集中在主要城市黑人区中无业的或无法就业的黑人群众的极端贫困弄嘚模糊了

收入日益不平等这一看法广泛流传的另一原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之所以成为一种腐蚀社会的毒药就在于它使得人们去寻找絀一个坏蛋来经济学家解释说,通货膨胀并没有使任何人得益人们由于通货膨胀而丧失的购买力并没有被什么人得到。但这种解释是囚们的日常经验无法接受的总有什么人得益了,总有什么人“偷去了本来应归属于我的那部分”因此,历史上的每一次通货膨胀都造荿阶级仇恨、互不信任并认为总有“什么人”不正当地损“我”肥己。在每一次通货膨胀中总是中产阶级成为患偏执狂的人,转而反對“体制”发达国家中六十年代的通货膨胀也不例外。

但是造成收入日益不平等这一危险的错觉的主要原因是大肆宣传的极少数大公司中极少数上层人物巨大的税前收入以及同样大肆宣传的经理人员的“额外”报酬,如股票认购权

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所得到的年薪五┿万美元大部分只是一种“象征性的金钱”.其作用主要是显示地位高而不是收入多。无论律师们怎么去找税收法上的漏洞其年薪的绝夶部分立即就被税收部门征去了。而所谓“额外”报酬只不过是试图把经理人员收入的一部分归入税收较低的等级中去换句话说,这些莋法在经济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在社会上和心理上却是“明知其有害而为之”。它们无法辩护

消除外界攻击的一个办法是,公司规萣一个税后报酬的最高幅度一比十的比率是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完全可以接受的。而绝大多数公司实际上的幅度比这要小得多(但我认為应该容许有一些例外情况:极为罕见的,“终生一次的”非常大的“特别奖金”,这是付给那些做出特殊贡献的科学研究人员、管理囚员或销售员的)

但同样重要的是管理人员要承担起切实遵守合理的税收制度的责任,这种税收制度消除了“在税收上耍鬼把戏”的引诱囷必要

对于有成就的经理人员给以适当激励是极为必要的。而用金钱作为报酬比额外津贴这类隐蔽形式的报酬更为可取一个经理人员收到了金钱,就可以自行选择如何使用而不是公司给什么就接受什么,如带司机的汽车、大住宅或像某些瑞典公司中那样提供带小孩嘚保姆。事实上美国企业中实际收入的差距还不够大,而1950年以来收入差距上的过于小这一点已在社会上和经济上造成有害的影响。

但朂有害的还是不平等的错觉其基本原因是税收法。但管理人员愿意接受这种反社会的税制结构并实际上在其中玩花样也是一种重要的原因。除非管理人员认识到了这违背了“明知有害而不为”这一准则他们最终将成为主要的受害者。

目前的管理人员没有遵守“明知有害而不为”这一准则的第二个领域是同报酬密切有关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报酬和福利日益被误用来铸造“金镣铐”

退休金、额外报酬、奖金和股票认购权全都是报酬的各种形式。从企业——但也从整个经济——的观点来看这些不管贴上什么标签,都是“人工成夲”当管理当局坐下来同工会进行谈判时,也是把这些作为人工成本来处理的但是,即使是由于税法的偏差这些福利已日益被用来紦一个职工束缚在其雇主那里。这些福利被搞得取决于在同一个雇主那里要呆多少时间、往往要待许多年才能享受它们被搞成这个样子,如果一个职工离开一家公司就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实际上丧失了这些福利而这些福利是他已经挣得的,并且实际上是他以往工作期間的工资的组成部分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以终身雇佣为基础并排除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来说,这也许是恰当的但是,即使在日本专业人員和技术人员也不愿再接受这种“金镣铐”了。他们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为了日本经济的利益、甚至为了日本公司的利益都日益应该囿流动的自由。而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这种“金镣拷”显然是反社会的

金镣铐并不能加强公司,而只能导致“消极的选择”那些知道自己在目前的工作中不能取得成就的人——即那些显然被安排在不恰当位置上的人——常常不愿移动而留在他们明知对自己不恰当的哋方。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离开的话,所受到的惩罚是太大了他们留下了,但进行抵制并感到怨恨他们知道自己是被收买了,而洎己是过于软弱以致无法拒绝。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年代中通常会抑郁不快、悔恨痛苦

职工自己迫切要求这些福利这一事实并不能作为┅种借口。中世纪的农奴制在开始时也是由于对“受雇的好处”的迫切追求才产生的

因此,管理人员有责任深入考虑一下这些福利中囿哪一些应该同继续雇佣联系起来——从这些福利本身存在的原因来考虑。例如股票认购权可能就属于一项。但养老金、优异成就奖金、分享利润等是职工已经“挣得的”是职工应该得到的,不应限制他作为一个公民、一个个人、一个人所应享受的权利还有,管理人員必须努力使税法作必要的改变

最后,管理人员用他们对利润的夸张使得公众难于了解经济的现实这违背了下述要求,即作为领导者嘚管理人员不应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美国特别严重但也同样适用于西欧。因为在西方,管理人员仍然经常在谈论利润动机而且怹们仍然把他们企业的目标确定为利润最大化。他们不去强调指出利润的客观职能他们不谈风险——或只是极偶尔地提到。他们不去强調资本的必要他们几乎从来不提一下资本的成本,更不提一个企业必须生产出足够的利润以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它所需要的资本

管理囚员经常抱怨人们对利润采取敌对态度。他们很少了解到他们自己有关利润的夸张正是造成这种敌对态度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管理當局在向公众谈话时所用的语言中,事实上没能证明利润的正当性没有说明为什么要有利润,没有表明利润所起的作用他们谈到的只昰利润动机,即某些不知姓名的资本家的追求利润的欲望——而社会为什么对其它欲望(如重婚)不予纵容而对这个利润欲望却予以纵容,從来没有说明可是,利润率却是经济和社会极端必需的

绝大多数美国大公司的管理实践是完全合理的。是有关利润的夸张使之模糊起來并使得企业和社会有受到损害的危险。事实上很少有美国公司按最低要求来制定其利润率,以致许多公司很可能低估了本公司真正需要的利润率(更不用说如第九章中提到的通货膨胀使得资本受到侵蚀了。) 但是他们有意无意地以下述的双重目标为依据来规划他们的利润,即保证获得所需的资本并使资本的成本最小化在美国的情况,即使只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结构高的“价格/报酬比率”对于使资本成本最小化的确具有关键意义。因此“利润最佳化”就是一种完全合理的战略。它能使资本的实际成本从长期来看降低下去。

泹是这使得继续应用利润动机这种夸张言词更站不住脚了。它起不了好的作用只会造成混乱和引起怨恨。

这些有关管理人员没有遵守“明知有害而不为”的例子主要是美国的。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西欧可是,它们却很少能适用于日本,虽然如此其原则卻可应用于所有的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这些案例选自企业管理但其原则却可应用于多组织社会中的所有各种机構的管理人员。

在任何一个多元社会中对公共利益的责任一直是一个中心的问题和主题。由各种组织构成的多元社会也不能例外这个社会的领导者“代表着特殊的利益”,即满足社会的特殊和部分需要的各种机构同时,他们又是这样一种社会所知道或可能产生的主要領导者他们必须同时为他们自己的机构和共同的利益服务。要使社会能执行其职能更不用说使之继续成为一个自由社会了,这些我们稱之为管理人员的人们就要在他们的机构中保持“独立自主”不论这些机构归谁所有,或以什么方式所有它们都必须保有自主权。但昰他们在其伦理上却必须是“为公众”的。

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执行其独自的职能即保持其机构必要的自主权并对它自己的使命和目标負责,另一方面又有其为公众的性质在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之中就产生了多组织社会特有的伦理问题。同今日有关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宣言中充满了日益响亮的“政治家风度”的号召相比“明知有害而不为”可能显得很温和。但是正如古希腊医师很久以前就发現的,这却不是一条易于遵守的准则正因为它朴实而自然,才使它成为管理人员所需的伦理、责任的伦理的最恰当的准则

第二部 经营管理者:工作、职务、技能与组织

经营管理者之职务的行使并非靠委授,而是源自企业需要及现实自动自发者;从而有了经营管理之职務、工作、技能,与明确的经营管理组织

第二十九章 为什么需要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资源,也是最稀有、最昂贵、最易損坏的资源——福特汽车公司纳事迹:一种受控制的管理不当的实验——西门士公司和三菱公司的例子——福特和列宁——福特汽车公司嘚事迹的教训——管理比所有权重要——英国工业的“管理差距”——管理是“相位的转变”而不是适应——管理是一种自主的职能而鈈是一种被授权的职能

管理人员是工商企业的基本资源。在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工厂中可能完全没有一股的职工,但会有管理人员干事实仩会比以前的工厂有多得多的管理人员

在绝大多数企业中,管理人员是最昂贵的资源——而且是费旧最快、最密经常予以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但只要有短时期的处理不当这支队伍就会垮台。管理人员的人数以及每一管理人员所代表的资夲投资必然会持续地增长——正如它们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的增长那样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管理人员的能力的要求也将提高每过一代,這种要求就提高一倍没有理由期望这种趋势在今后数十年中会减慢下来。

管理人员管理得好不好以及被管理得好不好将决定企业的目标昰否能达到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对劳动者和劳动管理得好不好。因为劳动者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他的管理当局的态度。它直接反映出管理当局的能力和结构劳动者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过去二十五年中每一地方的管理人员不断地参加各种讲习班、演讲会和讨论会,互相告诉他们的职责就是管理属下的人员;互相勉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项职责上互相就“下行的信息交流”提供冗长的建议和昂贵的玩意儿。但是我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位管理人员,不论他是什么级别或担任什么职位不是把同上面嘚关系和信息交流放在首要地位的。每一位副总经理都感到他同总经理的关系真是一个问题以此类推,直到第一线的监工、生产工长或主办文书都认为只要其“上司”和人事部门不来于与他,肯定可以同他的下级处得好

不像人事部门人员所想象的,这不是一种人性反瑺的标志同上面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管理人员所首先关心的。做一个管理人员就意味着分担企业成就的责任一个没有被期望承担这种責任的人,就不是一个管理人员

这些使管理人员感到烦恼的同上面的关系问题——同他自己的上司的关系;对于期望于他的是什么的疑慮,他难于把自己的观点陈述上去难于使自己的计划被接受,以及自己的活动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同其它工作部门和参谋人员的关系,等等——这些全都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问题

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落和复兴

亨利·福特的兴起和衰落,以及福特公司在他孙子手中复兴的事迹曾被多次讲述过,已成了民间传说了。每一个人都曾听到过以下的事:

——亨利·福特在1905年时从一无所有开始,十五年以后建立起了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

——福特汽车公司在二十世纪初叶在美国汽车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并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場在世界上其它的绝大多数主要汽车市场上也占统治地位;

——另外,它从利润里面积累了十亿美元左右的现金储备;

——只过了几年到了1927年,这个似乎是不可摧毁的企业王国已摇摇欲坠了它已丧失了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勉强维持一个第三位;几乎有二十年每年嘟赔钱,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1944年时公司创立人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当时只有二十六岁,没有任何训练或经验,接管了这家公司,并在两年后通过一次宫廷改变把他的祖父推下了宝座,引进了一套全新的管理班子并拯救了公司

但是,囚们没有普遍地认识到这个戏剧性的故事的意义远超过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而首先是可以称之为一项受控制的管理不当的实验

福特┅世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坚信一个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他认为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兼企业家,以及他的一些“助手”福特同他哃时代的美国和国外企业界绝大多数人士不同之处在于,正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那样他毫不妥协地坚持其信念。他实现其信念的方式是他的任何一个“助手”,如果敢于像一个“管理人员”那样行事、作决定或没有?福特的命令而采取行动那么无论这个人是多么能干,怹都要把这个人开除福特的这种方式只能称之为对一种假设的试验,而其结果证明完全行不通

其实,使福特的事迹具有特色——而且具有重要性——的是福特能够试验其假设这一方面是由于他活得很久,一方面因为他有十亿美元支持他的信念福特的失败并不是由于個性或气质,而首先和主要是由于他拒绝承认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必要的拒绝承认管理人员和管理要以工作和职能为依据,而不能以“上司”的“授权”为依据

但是,福特关于无需管理人员的信念并不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另外两家成长中的大公司也有着类姒的经验。这两家公司就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公司

Siemens,1816——1892)是一个与亨利·福特的个性极不相同的人。他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發明家之一无论是对职工或共事的科学家都极为关心和体谅。他所创建的公司至今仍具有互相忠诚和对人负责的特点但西门士并没有“管理人员”,只有“助手”和“副手”西门士公司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逐漸地失去了控制并成为“难管理的”,并且实际上也没有了管理英国的西门士公司原来是西门士集团中最兴盛的一个企业,由于管理不當而垮台了以致不得不关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竞争对手主要是埃米尔·拉特瑙(Emil Rathenau)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密切协作下创建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士公司尽管以前长期拥有领先地位但在曾经占有统治地位的一些市场中迅速地丧失了阵地。然而西门士公司與福特公司不同,并不拥有几乎无限的财务资源当公司的创建人死后五年的1897年,该公司不得不求救于资本市场当时的一位银行家乔治·西门士是沃纳的堂兄弟,正担任着德意志银行行长(见第四十九章)。他利用西门士公司急需资金的机会迫使公司创建人的子孙和继承人接受一种管理结构和一批管理人员他们虽然不愿意,也只好接受

西门士公司创建人的后裔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公司中仍有很大权力,并且至今仍参加公司的董事会但是,1897年的改组却创立了各种管理职位这些管理职位是以任务和职能为依据,而不以西门士家族成员嘚怪想甚或愿望为依据经过了不多几年,这个一度岌岌可危的公司重新获得了活力本世纪初,德国的电子工业处于动荡整顿时期其噺的产业结构是以西门子公司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十年以前在乔治·西门士的压力下,主要由公司内部人员组成的新的、专业的管理当局制定出了一个合并和一体化的方案,把新合并进来的公司纳入西门子公司的结构之中从而保证了该公司在欧洲电子工业中又有四十年占领先地位。

日本三菱公司的创建人岩崎弥太郎(1834—1885)的个性同亨利·福特也完全不同,同沃纳·冯·西门士也不同他也具有吸引、培养、使鼡第一流人才的很高能力。但是正像前面讲到的那两个人那样,他并不相信管理人员日本的传统是“家”——“家族共同体”。在其Φ由年长者掌权而不是按所有权来掌权,并且由集体来从事工作岩崎弥太郎有意识地同这种传统彻底决裂,坚持由所有主兼企业家享囿全部权力并承担全部责任这对他来讲就是“进步”和“西方化”。他像福特一样被迫把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他像福特一样吔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讨厌的、束缚人的形式。他发出指令全部所有权永远归一个人、归家族的首脑所拥有。所有的决定应该甴这个人、而且只由这个人来做出其他人只是他的“助手”并执行他的命令。岩崎弥太郎于1867年——正好在明治维新以后——作为一个身無分文的武士(世袭的战士)开始其事业十五年以后,他的公司成了日本的领头企业超过了三井公司和住友公司这些创建于十七世纪时的哽老的企业。但在那个时候正如1920年时的福特汽车公司那样,三菱公司的发展速度放慢了开始摇摆不定并明显地暴露出开始衰败的迹象。对三菱公司来说幸运的是岩崎弥太郎在1886年刚五十岁时就去世了。他所信托的同事虽然当年曾保证要遵守他有关由家族之长掌握全权嘚规定,在他去世后立即进行改组并建立了日本最强大、最专业化、最独立自主的管理集团原来的家族成员虽然受到很大的尊敬,但被唍全排除在管理集团之外三菱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只是从这时才真正开始。

但是拒绝接受管理人员和管理班子的,不仅有十九世纪的企業领导人而且还有列宁。共产主义俄国的许多基本问题和困难正是由于列宁的这一拒绝

可以说,福特的不恰当的个人管理、与现实的脫离以及日益依赖于秘密警察首脑(他依靠密探和恐怖来统治)主要不是由于他个性的特点而是由于他那学说的后果。同样可以说斯大林主义及其恐怖、清洗、怀疑猜忌、依靠警察告密者和谄媚拍马者,也不可避免地是下述信念的后果这个信念就是认为:管理人员和管理癍子是多余的,“伟大人物”及其助手和帮手——即其朝臣——就能够统治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和结构

通用汽车公司——一种相反的实验

②十年代早期,当福特着手证明其无需管理人员的假设时新接任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小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Sloan Jr.) 在实验一种相反的假设。当时通用汽车公司几乎要被庞然大物的福特汽车公司压垮了,只能勉强地维持一个软弱的第二号位置它当时是由一些敌不过福特汽車公司的竞争而出盘的小汽车公司拼凑起来的,比一个临时凑起来的金融投机组织好不了多少它当时在生产线上没有一种能胜过对手的汽车,没有经销商组织没有财务实力。以前各个小公司的所有主都拥有自主权其实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以前的公司当成自己的獨立王国一样来作不恰当的经营。但是斯隆深入思考了通用汽车公司的业务和组织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并把他那批不守纪律的独立诸侯妀造成了一个管理班子通用汽车公司在五年之内成了美国汽车工业中的领先者,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二十年以后,亨利·福特的孙子把斯隆的假设重新付之实验。福特汽车公司当时几乎要破产了。二十年代初期积累起来的十亿美元现金资产由于填补每年的亏空已用光了。年青的亨利·福特二世在1946年接管公司以后立即就在其公司中着手进行斯隆在二十年以前在通用汽车公司中所做的事。他创建了一套管理结構和管理班子福特汽车公司在五年之内就在国内外重新获得了发展和获利的力量。它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主要竞争考而在迅速发展的歐洲汽车市场上甚至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事迹的教训

福特汽车公司事迹的教训是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是工商企业的特殊需要,是其特殊器官和特殊结构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企业没有管理人员是不行的不能认为管理部门所做的是所有主授权给它的工莋。管理部门之所以需要不仅由于工作量太大,任何一个人部不可能单独完成而且由于管理一个企业同管理一个人自己的财产是根本仩不同的两回事。

亨利·福特以及西门士和岩崎弥太郎之所以未能看到转而采用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必要,是由于他们认为(正如各种教科书还在告诉我们的那样)复杂的大企业是由。一个人经营的小店铺有机地“演变”而来的当然,福特、西门士和岩崎弥太郎开始时规模都很小但其发展不仅引起规模的变化。到了一定的程度量转变为质,它们不再是“他们个人的企业”而成了一个工商企业即成了┅个要求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原则的组织——一个要求有管理人员和管理班子的组织。

从法律上讲管理部门看来好像仍是接受所有主嘚授权,即使在苏维埃制度下也是如此但是,缓慢演变的现实教训却是管理部门优先于所有主,实际上是高于所有主至于在大企业Φ是这样。即使对大企业拥有全部所有权的所有主也不得不从属于管理部门本身所有主的所有权在法律上讲虽然是没有限制的,但是洳果所有主不使自己服从于企业对其所有权进行管理的需要,就会碰到困难甚至会失去其所有权。

可以设想当乔治·西门士迫使其年青的堂侄们或者接受管理当局,或者放弃控制权时心中正是这样想的。作为一种法律学说——虽然还只是一种新产生的而不是一种已明确形成的——它也许是在美国首先形成的美国空军在五十年代早期同霍华德·休土(Howard Hughes)和休士飞机公司进行谈判。休士拥有该公司的全部股权囷财产他拒绝让专业管理人员管理该公司,而坚持由他自己来管理正如三十年以前由福特自己经营福特汽车公司那样。于是休士飞機公司的主要顾客,美国空军就给休士一份最后通牒:或者你把你的股权交给一个信托基金会并让专业的管理当局来接管或者我们使你那公司破产并迫使你完全离开。休士通过他的一个信托基金会保持了自己的所有权但完全放弃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下一个案例也同霍华德·休士有关。据说,他作为美国一家大航空公司——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完全所有者把该公司的利益从属于他的其它一些公司的利益。對一个所有主来讲这是完全合法的行为,他可以随意处置他的财产但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对休士起诉,要求赔偿一亿五千万美元的损失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在初审和复审中都胜诉了,只是在1973年最高法院的审理中才由于这是一个专门性事项而败诉。最高法院认为这是有關民用航空局的事情,普通法院无权受理但是,即使是所有主也必须如一个管理人员那样来行事(至少在大公司中是如此)这一原则是没囿争议的。

当德国银行于六十年代末期来挽救克虏伯公司时在克虏伯家族对其公司的处理,也应用了这一原则该公司全部属于克虏伯镓族所有。但德国银行显然认为克虏伯家族把该公司作为财产来处理是不恰当的七十年以前,西门士还努力使西门士家族保持其所有权而德国银行在处置克虏伯公司时却迫使克虏伯家族完全放弃了所有权和控制权。

从其产生来看可以说,管理部门并不是由所有主自己管理的小公司演变而来的结果而是从一开始就是为本来就是大而复杂的企业设计的。

美国庞大的铁路事业横跨过漫长的距离它要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建设铁路路基的工程问题,筹集巨额资金的财务问题获得建路特许权、土地征用权和补助金的政治关系问题等。洏这个铁路事业是可以称之为“管理”的第一个企业事实上,在美国内战后不久为长距离的、横贯大陆的美国铁路设计出来的管理结构基本上维持至今没有改变大约在这同一时期,在欧洲大陆上为首批出现的全国的而非地方的银行设计出了一套管理制度而在远方的日夲,明治时期财团的创建人——三井、住友以及岩崎弥太朗在三菱的继承人——以一种新的方式运用日本的传统方法也给庞大而复杂的企业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

直到三十年或四十年以后管理部门的应用才从原来就是大企业的企业移植到已成长为大企业的企业中去。我們在前面已经讲过乔治·西门士如何在1897年利用他的那些在西门子电气公司中的堂侄们对资金的需要为杠杆,迫使他们虽然不愿意也只得接受管理部门大约在这同一时期,安德鲁·卡内基和约笛·D·洛克菲勒也分别在钢铁工业和石油工业中引进了管理部门。稍迟一些仍是那个皮埃尔·S.杜邦把杜邦家族公司进行了改组,引进了管理部门使之既能得到发展,又保持杜邦家族的控制权杜邦在1915年到1920年期间为其家族公司所建立的管理结构,在几年以后成为通用汽车公司“专业管理结构”的出发点那时,杜邦获得了近于破产和摇摇欲坠的这个汽车公司集团的控制权并使小艾尔弗雷德·斯隆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

虽然并不能证明但有很大的可能,英国在十九世纪后期之所以从卋界经济领先地位跌落下来主要不是由于它技术上的差距,而是由于它在管理上的差距即未能在一种真正的管理的基础上改组其已成為庞大而复杂的工商企业。

英国不是改组其公司而是采取一种妥协的办法。结果其公司“董事会”既不是一个监察机构,又不是一个嫃正的管理机构而是这两者的一种混合;因而,管理人员的作用、职能和权力均未明确规定为了了解其区别,人们只要比较一下英国囮学工业(它在1870年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而到二十年以后就只居“陪衬”地位了)的发展记录和钱德勒有关杜邦公司的描述。直到1926年当英国所有的大化学公司合并成为一个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时,其首届董事会既是一个高层管理机构又是代表以前各创立者家族有钱的外行们的┅个混合体——在董事会之内或之下没有明确的结构。德国的法本化学公司是略早几个月以一种类似的方式成立的但德国人一开始就把哃财务、家族、权势有关的人物排除在管理结构之外,而把他们全部安排在一个不进行实际管理工作的监事会之中有少数创建家族的成員被安置在管理董事会之中,但他们是作为专业管理人员来服务的即具有具体的职位、职能和权力,并在管理班子中与其他人处于平等哋位这个管理班子则由没有家族或所有权背景的专业人员占统治地位。

管理是一种“相位的转变”

从所有主兼企业家在其“助手”的帮助下可以经营的企业转变为要求有一个管理当局的企业类似于从液体到固体的转变,是一种被物理学家称之谓“相位的转变”这是从┅种物质状态、一种基本结构到另一种的突变。斯隆的例子表明这可以在同一个组织内实现但斯隆改组通用汽车公司的事例还表明,要莋到这一点就必须根本改变人们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看法。

人们可以把老福特试图经营的企业同斯隆所设计的企业比作两种不同的囿机体——带有硬甲壳的昆虫和有骨架的脊椎动物英国生物学家达西·汤姆逊(D’Arcy Thompson)表明,由硬甲壳支撑的动物在大小和复杂性上只能达到┅定的程度超过了这一程度,陆地上的动物必须有一个骨架但这骨架从其渊源上讲并不是从昆虫的硬甲壳演化来的,而是有着不同渊源的一种不同的器官同样的,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后就必须有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虽然是代替所有主兼企业家式嘚“硬甲壳”结构的但并不是它的继承者,而是它的代替者

一个企业达到什么阶段就必须由“硬甲壳”转变为“骨架”呢?其分界线大致在企业达到三百人至一千人的规模时。更重要的也许是复杂程度的增加当有许多工作需要互相协调配合地进行,人们需要进行信息交鋶时就需要有管理人员和管理当局了。否则事情就会失去控制,计划就不能变成行动更糟的是,计划的不同部分进度不同完成的時间不同,目标不同以及“上司”的好恶压倒了成就的取得。到了这个地步产品可能是出色的,人员也是能干而积极的上司可能是——而且常常的确是——有很大能力和个人力量的,但企业却开始摇摆不定、停滞并很快走下坡路除非它改而采取管理人员和管理结构嘚“骨架”。

亨利·福特——以及年青的西门士们、岩崎弥太郎、列宁——不想要管理人员;但其唯一结果是他瞎指挥管理人员为他们确萣一些不恰当的职位,造成猜疑和挫折的心理使其公司组织不当,打击并分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在这些领域中的唯一选择是把这些工莋做得好或做得不好。但这些工作本身是无法逃避的这些工作做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是存在并兴盛,或衰落以至最后倒闭

苐五篇 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职务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成果做出贡献负有责任即对他自己的工作负有责任,而不是“对其他人的笁作负有责任”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管理人员的工作”、独特的“管理的职务”。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方式:通過目标和自我控制当我们从“中层管理”转向“知识组织”时,还有一些新的要求最后,还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以便在他们之Φ形成一种取得成就的风气。

第三十章 什么是一个管理人员?

传统的定义——传统定义的不恰当——管理人员和管理当局的成员——专业人員——按职能而不是按权力来确定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的职衔、职能和报酬——管理人员(经理)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给它下定义?

至少可鉯这么说,“管理人员(manager)”和“管理(management)”这些词很难捉摸它们难于翻译成其它语言。它们在英国英语中的意义不同于在美国英语中的意义洏且,即使在美国英语中其意义也是极不明确的。

“管理人员(经理)这个词在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或俄语中都没有确切的相對应的词这个词在这些语言中正如在美国一样的被用得不确切和难于捉摸其意义。绝大多数人当被问到他怎样理解“管理人员(经理)”时都会说那是“一个老板”。但是当飞机场旁边擦皮鞋小摊子的招牌上写着“经理:约翰·史密斯”时,每一个看到这招牌的人(至少在美國是这样)都知道,史密斯先生并不是老板即所有主,而是一位仅比擦皮鞋的工人拥有一点自主权和略高的工资的供雇用的人

在管理的早期历史中,一个管理人员被定义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这个定义符合当时的需要。它使管理人员的职能同“所有主”的職能相区别它明确地表示出管理是一项可加以分析、研究并系统地改进的特殊工作。这个定义把重点放在基本上是新出现的、完成社会嘚经济任务的大型永久性组织上

然而,这个定义实难令人满意事实上它也从来没有使人满意过。从一开始企业中就有些常常是处于負责地位的人,显然同于管理班子之中但并不管理即并不为其他人的工作负责。一个公司中的司库负责公司中金钱的供应和使用,可能有一些下属并且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管理人员但司库本人显然从事绝大部分的司库工作。他同向公司提供资金的人、同金融社会等打茭道他是一个“以个人方式做出贡献的人”,而不是一位管理人员但他却是高层管理的一位成员。

而且这个定义把重点放在一项任務的工具上而不是放在任务本身上。一位在公司中负责市场研究的人可能领导着许多人因而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位管理人员。但从其担任嘚职能和做出的贡献来讲他所领导的人或多或少或完全没有,都不会有什么差别一位完全不领导什么人的人在市场研究和市场分析方媔完全可以做出同样的贡献。他如果不是被迫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他的下属和他们的工作上他甚至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可能因而把企業的市场研究工作做得更有效使自己的工作被管理当局中的同事们了解得更清楚,使企业的基本决策和“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和应该是什麼”的定义能更好地做出

按照传统的定义,即一位管理人员(经理)是一位“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我们就应该说是“市场研究囚员的经理”。但我们却说是“市场研究经理”这种通常的叫法是正确的,因为它直觉地理解到管理职位的责任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对担任管理职位的人进行衡量。

这种传统的定义日益不恰当了它已成为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组织和真正的成就的一种障碍。

茬任何一个组织中特别是在目前的工商企业中,增长得最快的是对企业的贡献和成果负有责任的那些管理当局之中的人但是,他们通瑺并不是什么上司也不为其他人的工作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显然又不是经理。目前企业中增长得最快的是各种以个人方式做絀贡献的专业人员。他们都对公司生产财富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其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种人虽然首先在技术研究工作领域中作為一个独特的集团涌现出来,但却不限于这个工作领域实验室中的高级化验师负有重大的责任并做出重大的决策,其中有许多影响是无鈳挽回的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那些深入思考和制定公司的组织并设计出各种管理职务的人,不论他们的头衔是组织计划师或管理发展部主任此外还有高级成本会计师,他决定并分配各项成本他为管理当局制定衡量成绩的标准,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确定着是保持或是放棄某项产品属于同一范畴的人还有:负责制定和维持公司产品质量标准的人;负责建立公司向市场销售产品的销售系统的人;以及广告主任,他可能负责公司的基本报销政策、公司的广告信息及其应用的手段以及广告效果的衡量

在目前的组织结构中,以个人方式做出贡獻的专业人员成了一个问题对他自己来说也成了一个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传统的定义这些专业人员的头衔、报酬、职能、职业机会都混乱不清,成为不满和摩擦的一种原因但这些专业人员的人数却在迅速增长。

有必要更灵活地把管理集团中的人员安排箌各种任务小组、工作小组和其它组织单位中去这种组织单位不符合传统的“直线组织”的概念,即其中一个人是上司其他人是下属嘚一种组织。

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人员必须能转移到他们不再担任高级人员的那种环境中去转移到他们在一个工作小组或任务小组中事实仩是非管理人员的“低级人员”的环境中去。另一方面在传统意义上没有管理职能或管理头衔的专业人员要能够担任工作小组或任务小組的领导人。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的传统划分将日益成为一种障碍并不再适用

我们很有必要而且要尽快地好好考虑一下一个管理人员嘚定义以及谁应该被看作管理当局。

五十年代初期首次有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管理人员的定义中补充了一个新的定义:“是一個以个人方式做出贡献的专业人员”两者有“平行的发展机会”。这就可能对一个从事“专业”工作的人付给恰当的报酬而不一定要提升担任一种“管理人员”的职务即提升到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位置以后才能得到较高的报酬。

但是这种办法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題。采用这种办法的公司报道说以个人方式做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只是比以前稍微减少了一些不满意的程度,仍然认为只有在行政管理结構之内才有或至少是更易于获得提升的真正机会因而一个人为了“出人头地”就必须成为一个“上司”。尤其是把管理界分成两个集團就更易于使从事自己的工作的下级人员同那些对别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相比。所强调的仍是权力和职权而不是责任和贡献

在美国之外,这个问题可能更糟在日本,以个人方式做出贡献的人完全没有提升的机会年资条例迫使资格老的日本人都成为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其结果是,最能干的新闻记者被迫中止写作最能干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停止研究而成为“研究经理”。

只要不是从传统的定义出发而昰从工作本身出发来进行分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的定义把一个管理人员说成是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它所强调的是次偠的而不是首要的特点。

正如我们在下一章中将会看到的我们可以把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规定为计划、组织、综合、衡量。专业人员(如洎己从事工作的市场研究人员或一位高级成本会计师)也必须从事计划、组织,并对照着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他也必须紦自己的工作同组织中其他人的工作综合起来,同自己所属的单位综合起来尤其重要的是,为了取得成果他就必须作“横向”的综合,即同那些必须使用他的工作的其它领域和职能部门的人综合

同样的,“管理人员”必须作“下向”的综合即同向他作报告的人的工莋综合起来——而这是传统的定义所强调的。为了取得成果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同他那单位的工作综合起来,而这又必须作横向的综合——同那些他并没有管理控制权的人相综合

在工厂或办公室中第一线基层领导职务的实质是管理归他领导的人。在他那一级上行联系或橫向联系是次要的。但通常的看法并不把第一线的基层领导看成是一个管理人员而是把他说成是“管理班子中的一员”。这意味着他应該是一个管理人员但实际上却并不是,或只能勉强算是一个管理人员其理由当然是由于工厂中或办公室中的第一线基层领导一般并不為基层的贡献或成果承包很大的责任。人们只期望他执行其他人为他制定的目标——在典型的大量生产工厂中他所能做的或应该做的就是這些这使得基层领导的职务模糊不清而又困难。基层领导的职务比那些在等级制度中地位更高而更重要得多的人更适合于传统的关于管悝人员(经理)的定义但我们还是不愿把他叫做一个管理人员。这一事实表明传统的定义所强调的是次要的而不是主要的特点。

因此在確定一个组织中负有管理责任的人时,较为恰当的是强调指出其首要标志不是对人员的指挥而是对贡献的责任。明确的标志和组织的原則应该是职能而不是权力

但是,这些人应该叫做什么呢?许多组织提出了一些新的定义或试图给一些老的术语以新的意义最好的办法也許不是造出一种新的术语,而是沿用流行的叫法叫做“管理集团”。在管理集团中有的人的职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对其他人嘚工作负有责任;另有些人承担一些特殊的工作而并不承担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责任;第三种人有些模糊不清并处于两者之间其職务或者是工作小组或任务小组的组长,或者把高层管理的咨询工作和一个企业在一定领域中的“良心”工作同对一定领域中参谋人员嘚监督和管理责任这两项职能结合起来。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更谈不上是尽善尽美的解决办法在每一个组织中总有些人是真正的专门囚员,他们只不过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而并不把自己看成是管理集团中的一部分他们愿意继续成为一个专门人员,而基本上不大关心他们所属的整体他们所关注的是他们技术上或职业上的技能,而不是他们的组织一个人事部门中的心理学家把自己看成是一种专业人员——即是其学术专业界中的一员——而不是某一公司的一位经理人员(甚至也不是某一大学的一位教师)。电子计算机专家也是这样认为的

另┅方面,在美国以外的许多传统文化中有些人完全承担着做出贡献的责任,但并没有被认为是管理人员或管理班子中的一员甚至在他們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时也是这样。德国的“师傅”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师傅有着很高的技术,在其本行手艺中升到了领导的地位茬本行手艺的领域中常常是真正的“老大”,但他还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技术工人而不是一个管理人员他在很多方面类似于军队中的没囿委任的军官,如长期服役的事务长这种事务长在其本行的供给事务领域中是真正的“老大”,但却永远不会成为军官而且也不想成為一个军官。

按职能和责任来确定管理集团虽然还有些模糊不清,但它使我们能够制定出管理人员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

专业人员——特别是专家——需要一位管理人员。他的主要问题是他那领域的知识和专长同整个组织的成就和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专业人员囿一个信息交流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果他的产出不能成为其他人的投入,他就不能取得效果他的产出是思想和信息。这就要求他的产出嘚使用者了解他试图说的和做的是什么可是,从他的任务的性质来说他倾向于用他的专业行话。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专业行话是怹唯一能流畅应用的一种语言管理人员的任务就在于使专家了解到,除非他被人有所了解否则他就不能取得效果;而他要被人有所了解,他就必须努力去发现他的“顾客”组织中其他的人(通常也是他们自己领域中的专家)的需要、想法和限度。正是管理人员必须把组织嘚目标翻译成专家懂得的语言而把专家的产出,翻译成其预定使用者懂得的语言换句话说,专家正是依靠管理人员来把自己的产出同別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但是,专业人员虽然为了取得效果需要有一位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却并不是他的上司而是他的“向导”,他嘚“工具”他的“销售员”。管理人员是一个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专业人员、特别是真正的专家可以把自己的知识、自己的工作、洎己的能力投入到共同的成果之中,并从中得知自己所属企业的需要、能力和机会

从某种角度来看,真正的专业人员事实上是而且应该“高于”他的管理人员的应该是“教师”和“教育家”。专业人员的任务正在于对管理集团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视野,向他们显示新嘚机会、新的境界和更高的标准从这个意义讲,每一个专业人员在同他的管理人员、事实上是同组织中所有的管理人员的关系上来说應该更高。如果在他的专长和知识的领域中他不承担起领导的责任,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而只是一个下属的“技术员”。

专業人员的职衔、职能和报酬

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职衔、职能和报酬这些棘手问题虽不能根本解决,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对他們的地位的混淆和使用的不当

在传统上,组织中只有一条提升途径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位管理人员才能获得较高的地位和报酬。其结果昰有许多理应得到承认和奖赏的人却没有得到。或者为了使之得到承认和奖赏,有些并不想进行管理、也没有这方面能力的人却被咹置在管理职位上。

这种制度不适应于目前组织、特别是目前工商企业的实际状况人们应该能够随着他们的晋升从一种工作自由地转移箌另一种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有一种能明确区分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职能和地位的级别和职衔制度。

在军队中级别和职能之间的区别,長期以来已成为一种常规了如果一个人是少校,这就决定了他的级别但这并没有表明他是一位营长——即一位管理人员——还是在五角大楼中做一位研究员——即一位以个人方式做出贡献的专业人员。他的级别是少校而他的职能的称号,营长或通信专家则表明他被委派的任务。

比较合理的可能是把管理集团中的所有成员都叫做经理人员而在整个组织中只有四个级别:初级经理人员、经理人员、高級经理人员、公司经理人员。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包括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两者在内的级别制度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描述一个人嘚地位了加热处理——高级工程师,或成本控制——管理人员从而把级别和职能区别开来。这种制度可能比试图建立“平行阶梯”的淛度更能取得成功

有关管理人员的传统定义还意味着,一个管理人员既然是高级人员就一定要比向他作报告并被认为是他“下属”的囚得到更多的钱。这在装配线工作和文书工作中是有道理的它也适用于还没有达到专业人员水平而不能对自己的目标和贡献承担全部责任的初级知识工作者。但是对于真正的专业人员,即在企业内他那领域中被认为是领先者而在其专业范围中是标准决定者的人来说这僦没有什么道理了。对于他来说应该应用“表演艺术家”和“体育明星”的规则。

没有人会对一位棒球明星比他的教练或甚至经理拿更哆的钱感到奇怪没有人会对一位歌剧女主角在一次演出中所拿到的钱比剧团经理一年的工资更高感到惊讶。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第一鋶的体育明星或出色的歌唱家都需要一个管理人员——但他们的贡献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贡献正表现在不同的报酬上因而,在组织仩是“下属”的人却比他的“上级”即管理人员得到更多的钱

在这一点上,企业界中也有一个有用发性的先例当皮埃尔·杜邦和小艾尔弗雷德·斯隆在1920年首次着手整顿混乱的通用汽车公司时,他们把各作业部门主任的工资定得同总经理皮埃尔·杜邦一样高。而斯隆作为作业别总经理,是各作业部门主任要向他作报告的人,却由于斯隆本人的请求,其工资大大低于各作业部门主任。由各种专业人员或专家组成的一个单位的经理其二资当然应当高于该单位中的绝大多数人员。但是如果该单位中有一两个“明星”的工资高于经理,那也并不能认为是不平常的当然更不能认为是不恰当的。这同样也适用于销售员一位明星销售员可以比地区销售经理拿更多的钱。它也应适用於研究实验室以及其它各种由个人的技术、努力和知识来决定其成就的领域。

在管理集团的成员中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所提出的要求应该没有什么不同。管理人员不同于其他专业人员的地方只在于他们就责任和成就来说有一个增加的方面。一个有五十个下属的市场研究经理同一个担任同样职务而没有任何下层的市场研究人员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手段上而不在于贡献上,更不在其职能上对这两者应提出同样的要求。两者都属于“管理集团”都是“管理人员”。

原标题:Z博士的脑洞|鸿茅药酒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与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

12月21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中药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中药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責任任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鸿茅药业、鸿茅药业副总裁分别荣获“2018年度履行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明星企业”和“2018年度履行企业倫理和社会责任任年度人物奖”荣誉称号

1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份关于民企发展的重要文件,推出多项措施希望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此文件充分彰显了中央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经濟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两件事都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

鸿茅药酒曾经引起的社会效应

2018年,鸿茅药酒曾经刷屏一时风頭无两

还要追溯到两年前的同样时节。2017年12月19日一名叫谭秦东的医生在“美篇”上发布《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帖孓并将该文分享到微信群。网帖对鸿茅药酒的所谓“功效”提出质疑并试图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谭秦东是何许人也那时并无人知晓,其时他的账号只有5个粉丝。截至2018年1月16日谭秦东的妻子刘璇屏蔽该账号,帖子阅读量为2241

但随后,谭秦东声名大噪這篇帖子成了全网“最热”。虽然并不是以他愿意的方式

2017年12月22日,非常关心社会效应的内蒙古鸿茅国药有限公司一员工受公司委托报案称有人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致公司重大经济损失该网贴造成的损失包括,吉林省海山医药有限公司、杭州萧山保康医药有限公司分别退货14000瓶、43200瓶涉及货款827000元、2983392元;7名市民分别要求退货1瓶到12瓶不等;销量急剧下滑,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为了公正公允,内蒙古丰镇興丰会计师事务所作出《会计鉴定书》做鉴定结论称若两家医药公司履行合同,鸿茅药酒方能赢得净利润元

虽然一眼可见,发帖时间與退货时间、阅览人数与退货人数等很难说明其有任何相关性但是,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凉城警方以“损害商品声誉罪”将谭秦东跨省抓捕。

3月13日凉城县公安局作出《起诉意见书》;3月23日,凉城县人民检察院作出“补充侦查决定书”要求公安局补充证据;4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通报认为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指令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谭秦东走出看守所;5月11日谭秦东前往广东车陂派出所接受问询,回家突发精神疾病;5月17日谭秦东发道歉声明。当日17时鸿茅药酒公司在微博上发表声明,决定接受道歉撤回报案、撤回诉讼。

《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市场囮,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二是健全法治化坚持执法、司法等各环节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家创造更多安全感;三是政策精准化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

《意见》内容十分详细,基本上涵盖了当前民营企业实际運营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对策也非常务实,无不是从企业及企业家本身的立场上来进行帮助和支持因此,《意见》一出台就获得了夶家的好评。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18年末,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超過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70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00万亿元人民币但是,民营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却很不少有两类特别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类問题是民营企业家在运营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只有民营企业家会遇到的独特问题在财产、人身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上,其它人昰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不健全法治环境在政策不透明、不连续的情况下,其它人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困扰

第二类问题是,一方面┅些民营企业家觉得自己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家是否也依靠公权力获得了极大的私权利和私权力他们是否支持、帮助甚至是主导了一些对他人人身、财产合法权利的侵犯?比如因鸿茅药酒而起的千里拘捕发帖人又比如最近的一些大案要案中嘚“民营企业家”身影,有云南孙小果逍遥法外十几年也有湖南杜少平操场埋尸。此外在中央最关切的融资问题上,如果说民营企业普遍融资难融资贵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所谓民营企业有着“手眼通天”的融资渠道,有些在各地靠着一些不知所云的概念就能够拿补贴、拿资金、拿地皮用空壳公司套尽了大众的利。

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首先是坚守社会底线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CSR)并无公认定义泹一般泛指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1991年阿奇·卡罗尔提出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金字塔(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指出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关系到企业与社会关系四个不同层面的系统结构即“企业社会包含了茬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慈善上的期望”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一套旨在帮助企业履荇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自愿性标准ISO26000其定义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責任

对于鸿茅集团获得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大奖,集团并非无话可说颁奖盛会上,其管理层就分享了2018年鸿茅药业在标准化建设、质量与创新、精准扶贫、社会公益方面的实践除了一直贯彻以“用最好的中药,做最好的药酒”宗旨外去年以来,鸿茅药业发起实施了健康扶贫筑爱行动、教育扶贫圆梦行动、环卫工人关爱行动、药酒文化节、家庭关爱“微孝行动”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在全国各地都取得叻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我们必须强调一件事,而这常常被很多企业所忽视那就是,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首先是坚守社会底线

慈善责任是追求,但法律责任是根本ISO26000标准强调“行为不但要以遵守法律义务为底线,遵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而且必须偠超越法律义务,最大限度地贡献于可持续发展”

当鸿茅药酒认为谭秦东在“诽谤”“造谣”时,有人进行了梳理发现10年间,这款“治病强身”的神酒被通报违法2630次相当于每个月收到22次通报,其中被暂停销售数十次却有1186条获批广告。

此外从当时报案和诉讼的已公開信息看,若以两家公司退货涉及货款和会计鉴定金额计算每瓶药酒经销商批发价格为约59-69元,而全成本约41元鸿茅药酒官网上的单瓶250ml价格168元,另外一种500ml没有标示其利润空间及利润流向显而易见。

当然关于药酒中是否使用了虎骨豹骨等,假若使用了可能违反国家动物保護相关法律而假若没有使用有可能涉嫌欺骗广大群众,是否也属伦理上的一大困境

怎么安心?如果一亲就频繁出事一清就无事可干

囻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此处无须赘述。但怎么摆正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位置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很显然,这种权利得不箌保障和权力过分伸张之间的扭曲在民营企业家群体内不是个案究其原因,决不仅仅是地方政府没有“服务”意识造成了民营企业家们嘚“不安心”而是因为地方政府所掌握的政策和执法空间太大、太灵活,因此其对于“服务谁”及“怎么服务”有极大掌控权而民营企业及其他人只能“仰仗”这种“掌控权”获得运营利润,因而才造成了当前的种种扭曲现象民营企业们不想也不需要“合规”来取得鈳持续发展,政府觉得“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没法执行政策双方陷入了“一亲就频繁出事,一清就无事可干”的怪圈而民营企业家自身的安全性其实也得不到保障,因为你今天能够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某一天就可能有人能够侵犯你的。

既然如此就应该对此作出更深刻的反思和提出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一是要在市场化推进上用法治化作为前提和保障以公平竞争为目标进行改革。无论是破除招投标壁垒还是降低准入门槛都是很好的作法。但也必须看到很多政策意图已经布置了多年,仍然没有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其中缘由,无非昰“市场化”的帽子好戴但是理解各异,尤其是地方和各部门有着自己的固有利益不肯放权亦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更活跃的市场化竞争,如果没有更加细则的指导和法律约束很多宏观意见到了基层就基本上沦为空谈。我们看到中央一再提出“竞争中性”,但“竞争中性”如何定义、标准几何、如何保障、谁来监督、如何申诉、由谁终判都必须有极其标准化的法律文本和要求,也要有完善的程序可供監督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政策的推行必须用程序作保障

二是在完善法治化的进程中用舆论监督作为保障,以实现社会公平囸义今年发生的“猪通胀”,就将有些地方政府借环保搞“一刀切”把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很多项目都“切掉”了的事实曝光。生豬存栏等数量实际上早已开始下降为什么早前没有受到一点点的关注和重视呢?环保“一刀切”的问题也绝非新问题为什么直到猪肉價格发生了这样的涨幅才得到关切?现在有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既不接受市场的反馈意见,也不愿意、甚至是积极阻断市场的真实反馈姠上传递才会导致“一有问题就很大”的情况发生。法治化讲究的是程序正义一定要有公开才有公平,有公平才有公正参照“鸿茅藥酒案”及最近一些其它无罪超期羁押案件,舆论及时曝光可能是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在有些地方法治化意识还不够的情况丅,保持市场、舆情的通畅保证与市场、舆论的沟通无碍显得更为紧要。尤其在科技发达、市场流动速度极快、市场变化极快的今天忣时得到反馈、及时作出反应是现代化治理的要义,是完善法治化机制的保障

三是政策决策、执行都应该有一致性、连续性、公开性。菦年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一度成为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诚恳的表达了支持民营企业的决心。如何保证企业家的长期信心好企业的投资战略看重的是长期性、可持续性收益,要让企业家有信心就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看到政策的稳定性和市场的长期性政府既不能在执法过程中粗暴、蛮横、随意,让企业家的信心受到伤害也不能干预司法刻意偏袒姑息一些企业家的违法行为,使市场信用和政府信誉受到损害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家、普通居民,并没有天然的谁一定对一定错大家都需要更加公开公平的环境,让法治囮、市场化来保障所有人的权益、整个社会的权益最优化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中国的经济正在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成功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新时代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依法治国才是让经济迎来春天的最佳方案。

第六章 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倡导企业应该平衡赢利目标与社会公益增进目标的结果也是企业经营理念走向社会本位化的一种体现。学习本章应着重把握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基本内涵、范围和特点。同时理解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的演进和国内外嘚相关立法与实践。还需关注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履行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在承担与责任追究上的区别

第一节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理论

一、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定义和特点

(一)企业企业倫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定义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近年来这一概念开始在我国流行它是对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所负义務之表达。然而究竟何谓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对此迄今尚无广为接受的定说。一般而言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指企業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在对传统的企业目的理论的扬弃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企业目的理论认为,企业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其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而达到股东(Stockholders)利润最大化与传统的企业目的理论不同,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理论则主张企业的目标是二元的:除追求利润最大化之外,企业还应当保障和提升社会公益;或者说在确保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企业非股东利益相关者(Non-stockholders)福利的最大化与任何其他挑战传统的思想一样,企业企业倫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倡导者和反对者是针锋相对的

1、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倡导者的观点[]

1)现代社会对企业组织的期待,已由純然是经济性组织的看法转变为兼具社会性使命。这种社会性决定企业除是经济人之外更是社会人。因此企业在应对不同的社会期待时,自应调整其角色承担起一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否则即有可能危及企业存在的合法性

2)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profit-maximization),应从过去以短期速成为基准的观点更改为着眼于长期利益的追求。如果企业以追求长期利益为出发点则企业应履行其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这有助于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最终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利益

3)企业有道德上的义务,以幫助社会处理社会上的问题这是因为这些社会问题,很多是企业所直接造成的(例如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为此企业应当责无旁贷哋负起帮助社会处理这些问题的义务。

4)企业是社会的强势群体本身拥有很多资源可供解决社会性问题之用。

5)企业善尽企业伦理囷社会责任任利于提高其形象,使其产品和服务对用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地位,增强企业持续的获利能仂而且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也有助于激励本企业职工的士气,降低内部管理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发展能力。此外如果企业自动地尽其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可以避免政府对其不必要的管制

2、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反对者的观点

1)企业惟一负责任的对象是其股东,因此企业经营者应严格遵守为股东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法则。

2)企业如需负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则企业的经营者——经理或董事在决定何为公共利益时,会发生偏差

3)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更多的是道德上的责任因此,企业很难完全掌握它的内涵进而加以落实。

对此争议有的经济学者从自由经济市场的观点出发认为,企业并不需要肩负太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政府的任務只需维持市场的自由竞争并排除市场障碍即可,而企业的经济事务应还给市场去负责从成本分析来看,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必嘫带来相应的成本这种成本只能由企业内部消化,或转嫁给消费者或由股东来承担;在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市场里,竞争并未假设成本Φ含有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成本因此,过多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企业必将处于市场中的不利地位但也有经济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一个能够称得上为企业家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在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从而为追求长期利润创造条件,这样企业必须承担企业伦理囷社会责任任至于企业因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而付出的责任成本,则终将会由因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而取得的竞争力或远期利益所抵消虽然目前偶有论者对企业应负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持否定的看法,但中外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企业在专心谋求自身利润嘚同时也应对社会承担责任。正如个人有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一样企业也应有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在我们的社会里个人虽有權追求自己的幸福快乐,但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同理,企业在追求利益目标时其行为也不可逾越“负社会性责任的行為”(socially responsible conduct)的标准。社会既期待个人依法行为和有“利他人”的道德水准也期待企业基于同样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恪尽其企业伦理和社會责任任。

(二)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特点

1.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一种广义范围上的关系责任

传统的关系责任一般是指双方均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因某种关系而产生的责任比如因有效合同或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合同责任或侵权责任等。而企业企业伦理和社會责任任则是一种广义范围上的关系责任是若干关系责任的合体。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除与股东发生关系应满足股东嘚利益要求外,其经营还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比如与金融机关可能发生资金调配关系、与政府发生行政管理关系,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發生交易关系、与员工或求职者发生现实的或潜在的雇用关系、与消费者发生产品消费关系、与社区发生依存关系等可见,企业虽然是社会财富最基本的创造者但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等)及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实现条件(如良好硬环境和软環境等)都有赖于社会提供和保障。所以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为此企业总与一般民众忣社会发生某种直接的或间接的利害关系按照各国学界通常的理解,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这种关系责任的义务一方是企业相对方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中除股东之外的所谓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后者具体包括企业的员工(含求职者)、交易对方、竞争对手、企业的债权人、社区、政府以及良好环境与社会福利的受益者等[]此外,企业的社会契约论也支持企业与其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顯性和隐性的契约关系虽然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可以通过他们与企业所签订的显性契约来实现,但是还有许多利益要求是无法显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些事前没有在契约中明示的或然事件发生时,企业可以以“契约中没有这一规定”为由而推卸责任因为这既不苻合规范性的道德伦理,也会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为了维系和改善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就有必要在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并实际采用多种措施满足所有利害关系人的正当要求或期待

2、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企业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综合体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具有二元层次的结构它的第一层次由企业的最基夲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构成,涉及遵守法律、尊重人权和不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等内容是企业应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种法律性责任存在于法律、法规之中体现社会对企业合法存续的最基本的、又是最低的道德水准的诉求。第二层次是所谓的高层佽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即企业对社区、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等担负的支持或捐助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这是一种由企业自主裁量决定是否履行的道德责任它寓于道德理念之中,却又是来自于社会的较高道德水准的诉求与期待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莋为企业对社会负有的一种责任(或义务),并非单纯的法律责任或道德责任而是这两者的统一体,且法律责任处于基础的、必须履行嘚地位[]如果一个企业做到了遵守法律,保证了员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并向社会提供了安全合格的产品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履行了最基本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但还不能说这个企业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水平反过来,如果一个企业表面上为社会公益事业做了大量的捐赠然而,它在最基本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方面受到了谴责或投诉例如使用了童工,或劳资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未得到保障或严重偷税漏税,或出了严重生产安全事故或生产缺陷产品并造成严重伤亡事故,那么也不能说咜已经很好地履行了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应该讲在一些具体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事项中,也存在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之分比如就环境保护而言,它是企业的一项具体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企业按照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要求治理污染源,乃为企業的法律责任而企业按照高于环境法律规范的要求来治理污染源,则是企业尽的道德责任这两种责任均归于环境保护这一企业企业伦悝和社会责任任之中。

3.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应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补充

传统的企业法的理念以个人本位为出发点认为最大限度地营利从而实现股东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最高甚至唯一目标或责任。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则以社会本位为出发點认为企业的目标应是多元的,除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其实,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承担相应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与追求利润最大化之间并非水火不容。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仅应追求企業的短期利润更应关注企业的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而企业自觉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却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因为,企业自觉承担相应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容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程度,这种良好的企业信誉是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它不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而且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也有助于激励本企业职工的士气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可见企业积极承担相应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无疑等於在强化自身的竞争力所以,一个明智和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总是时刻不忘企业应当承担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很显嘫,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对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而并非否定[]

二、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基本内容

企業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企业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就其内涵而言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階段均存在不同的读解。总体而言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内容较为宽泛且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雇员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是企业的第一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此企业对雇员的责任理应成为企业应负担的企業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通过制定企业法、劳动法或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应保障雇员的基本权利包括雇员的集会结社自由与劳资双方谈判权、劳动安全保障权、劳动报酬获取权、有薪休息休假权、职业技能培训享受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待遇取得权等劳动性权利,同时也包括要求企业废除所有童工、消除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和雇用与职业方面的歧视此外,各国也鼓励企业按照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雇员担负道德义务这包括创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向雇员提供符合人权要求和高卫生要求的劳动环境、帮助雇员改善家庭关系、雇用残疾人以及资助学校或政府培养出高素质的就劳人才队伍与市场等。

2、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责任

企业在向社会苼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向社会生产或提供一些社会所不需要的副产品,如各种有形污染物、有毒气体、噪音、资源破坏、茭通堵塞等这就是企业运行中的“环境外部不经济”问题。虽说生产这些副产品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但它们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具体讲它们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污染了环境,造成环境的恶化进而制约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供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護环境与资源免受企业经营冲击是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另一核心内容。这一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按照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的要求或更高的道德要求,合理使用资源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向消费者提供环保的产品并积极治理汙染源,把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降到环境能承受的程度

消费者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最终承受和消费人,为企业的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由于消费者在客观上处于一种社会弱者的地位,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倡导者们都将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一种保護消费者权益的责任)视为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说,这种责任要求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花色品种多样的、性能优良的且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各种不同的个性消费需求。为此企业应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哲学,并根据市场需求嘚变化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现实中,众多企业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基本考虑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但是,某些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一味追求利润,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缺陷产品哄抬物价或实行垄断价格,进行欺骗性广告宣传诱惑、强迫顾客购买自己所不需要的产品或利用过多的包装而造成严重的浪费及环境污染。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和广大消费者嘚基本权益企业应对消费者承担相应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一是按法律、法规的要求,向消费者生产并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或服務;二是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向消费者提供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三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杜绝制假贩假或以次充好并作恏售后服务工作;四是,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关于产品优劣、构成成分、使用方法及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真实情报以避免误导消费者作出錯误的购买决策。

企业债权人是与企业有直接经济往来的交易相对方(含贷款银行)也是企业的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首先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以便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其次企业应高于合同的规定,诚信地并顾及他人利益地履行自己的匼同义务;再次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规模和承受能力进行理性的交易,既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又阻止自己陷入被动甚至破产,尽可能避免把经营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因公司企业仅负有限责任的原故);最后企业还应主动披露应该披露的企业信息,不欺诈并严格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

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是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一个重要体现途径企业与社区的关系既包括企业的建设、生产和發展对社会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区域经济影响,又包括社区的建设、治安、基础设施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与社区的良恏关系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因此关心和帮助社区发展被诸多学者列为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企業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要求企业以积极的热情主动参与并资助社区的公益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协调好自身与社区内各方面嘚关系。此项责任主要是一项道德责任其履行具有企业自行裁量的性质,为此政府只能采用鼓励、评判等非法律手段来促使企业承担當然,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家会高度重视企业与社区的良好关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建设,以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6、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社会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就当前而论贫困和失业、社会的不公平、失调的人口增长、吸毒和犯罪等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从总体上讲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功能失调的结果,其解决的主体应属政府但是,社会之所以进入“病态”企业本身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作为社会构成器官的企业有资源为社会问题的解决作出自己嘚贡献这样一来,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企业的另一项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实践证明,企业可实施的社会行为项目包括向医院、养老院、患病者、贫困者、受灾者等进行慈善性捐赠向教育研究机构提供奖学金或资助款项,向就业福利、城区改造提供援助帮助受灾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参与预防犯罪或为预防犯罪提供资金等所有这些项目都是企业为满足某些利益相关者合理的利益要求(或期待)而所为的善义之举。在早期、尤其是现代的企业家中不少的人怀有一颗慈善之心,所以企业实施对社会公益事业增進的行为是一种最典型的企业道德责任。[]

三、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的演进

()早期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

20世纪以前的自甴资本主义时期人们对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普遍持消极态度,认为企业是不能承担什么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项目的虽或囿一些企业主捐助学校、社区、教堂或穷人,但这些慈善活动都是些个人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当时的法律在企业管理者如何使用公司嘚资金上有明确的规定认为企业无权力去做其业务之外的事情,否则就是“过度活跃”而会遭受股东的诉讼。[]

之所以如此否定企业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据说与传统的企业目的理论和当时社会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关。传统的企业目的理论根据经济人的利潤最大化设想将利润最大化定位为企业及其股东的唯一目的,认为企业只要高效率地使用资源并向社会提供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僦尽完了自己的责任(即经济责任)。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关于企业行为标准的经典假设逐步成为理论界否认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理论基础此外,在达尔文提倡自然进化论之后许多人认为社会生活也符合“达尔文主义”,适用于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嘚普遍规律因此,企业捐款资助弱者是与自然进化过程相违背(即违背了自然法则)由此构成的社会保护只会降低人类的适应能力。茬这种思潮影响下许多企业不仅不主动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而且对那些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员工、供销商极尽盘剥以求尽快變成社会竞争的强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很难关注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至于企业主的行善事活动那仅是他个人出于怜悯之惢的处分自己财富的行为。

() 近现代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

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的高度集中和大规模生产带来了许多负面的社会影響。资本主义世界所普遍面临的失业、社会不公、通货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均与大企业有着或哆或少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们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残酷的同时开始探讨企业对那些与其关联的群体负责任的问题。到20世纪20姩代共出现了三种支持扩大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新“受托人观”即认为管理者是受托人,公司赋予他们楿应的权力和地位他们的行为不仅要满足股东的权益,而且要满足顾客、雇员和社会的需要;第二种观点是“利益平衡观”即管理者囿义务来平衡那些与企业关联的集团之间的利益;第三种观点是“服务观”,他们认为企业有义务承担社会项目去造福或服务于公众而管理者个人也可以通过成功地运营企业来减少社会不公、贫穷、疾病,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些观点的传播促进一些企业领导人开始嫃正考虑管理目标的多元化问题,并在实践中实施一些满足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行为这些先行者的足迹包括企业主动捐款,资助社区活动和红十字会事业帮助当地政府完善义务教育和公共健康制度等。随后许多企业管理者开始效仿,由此企业积极从事企业伦悝和社会责任任活动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

20世纪中期以后,虽有一些崇尚传统企业目的理论的学者仍然拒绝承认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但随着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的确立,广义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观念继续得到发展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同时在現实中,企业开始在更大的范围调用企业资源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其承担的社会项目范围涉及教育、科研、公共健康、就业福利、住房、城区改造、环境与资源保护,双职工家庭的婴儿护理中心等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积极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主动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的令人尊敬的企业。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跨国公司逐步发展为控制和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偠力量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劳工权益保障等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为此全球再次形成“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劳工组织、人权运动、消费者运动、环保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发动的“企业生产守则运动”[11]该運动在1999年联合国提出的企业界“全球协议”中得到肯定并鼓励推行;在1997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非官方组织——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国际(Social International)联合欧美部分跨国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制定并发表了第一个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认证标准SA8000该标准具体规定了企业的企业倫理和社会责任任内容。这是国际社会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肯定和规范它告知人们,在衡量一个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经營业绩时不但要看其经济绩效,更要看企业的社会绩效因此,只有建立了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体系并积极履行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企业才可能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为此以积极评价企业社会绩效为特点的现代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得以确立。

苐二节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实践

一、国外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实践

(一)美国关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判例与立法

媄国司法和立法界对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经历了由拒绝到承认、由判例法到制定法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法院对企业的企业伦悝和社会责任任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公司的目的在于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任何公益行为不得与之相抵触,否则有违反之虞(“能力外行为理论”)其典型判例是1919年的“道齐诉福特汽车公司”案(Dodge v. Ford Motor Co.)。在本案中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Henry Ford在少数股东反对下,運用其权力保留部分盈余不发放股利,以便扩厂增加产量以便宜价格出售汽车惠及大众。法院认为Ford先生的构想固然可敬,但他不应慷股东之慨因为毕竟公司并非慈善机构。从而法院认定Ford先生此举乃为恶意,且违反了受托人义务应加以禁止。据此法院判决福特公司继续分发股利。

自福特汽车公司案之后也有一些判例开始承认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派伯诉李顿”案(Pepper v. Litton)在本案中,法院认为董事的信托义务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确立的。但是由于在本案及日后的诸多案例中,法院对于公司作出的利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决定通常以是否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来权衡和作出判断(长远利益或直接利益论);被法院认可的利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公司决定往往被法院解释为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或解释为可为公司带来直接利益。因此可以认为,盡管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得到了认可但股东利益至上的观念并未放弃。[12]

Barlow)被视为是公开、明确要求董事会放弃仅以股东利润最夶化作为惟一行为指南的判例在本案中,法院支持了一项公司对普林斯顿大学的慈善捐赠1500美元的行为其理由有三:(1)州公司法已通過,并授权公司有捐赠行为;(2)判例法也早就承认捐赠行为有助于公司利益最大化目的的实现;(3)公司的捐赠行为有利于公司的营运至为重要的是,对公益事业的捐赠行为已被认为“正当化”为此,法院认定公司对私人学术机构的合理捐助,并未构成愈越公司权限之行为在19716月,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在其发表的题为《商事公司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报告中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外延作了扩大的表述,它们涉及10个方面:(1)经济增长与效率;(2)教育;(3)用工与培训;(4)公民权与机会均等;(5)城市改建与开發;(6)污染防治;(7)资源保护与再生;(8)文化与艺术;(9)医疗服务;(10)对政府的支持[13]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的美国29个州首次在公司立法史上放弃了一元化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传统观念在公司法中加入公司管理者应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條款即“其他利益相关者条款”(other constituency statues)。这个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司董事应考虑各种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者应考虑公司所采取的行动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影响;(2)此种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一般而言包括公司员工、公司顾客、公司债权人、公司供应商忣公司工厂所在社区(community);(3)公司董事应考虑国家及州经济情形,以及考虑其他社区及社会上的各种因素而为决策;(4)公司董事除栲虑公司及其股东的短期利益外,也应考虑公司及其股东的长期利益;(5)公司董事应考虑公司及其股东的最佳利益而决定继续维持公司独立性,拒绝被兼并;(6)公司董事应考虑其他任何相关因素;(7)公司经理人等亦应同样适用前揭(1-6)原则[14]

上述条款具有里程碑意義。它们为公司管理者权衡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进而为公司负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提供了制定法上的依据,即在立法上许可甚至強制公司的董事或管理者在考虑股东最佳利益时也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予以足够的关注。可以说该条款直接缓和(或减轻)了公司管理者和董事依据传统公司法理论而应对公司股东履行的忠实义务。此外美国法律研究院(American Law Institute)在1984年通过《公司治理的原则:分析与建议》,其中第2.01条规定:“商业公司从事商业行为应以提升公司利润与股东利得为目标。惟有下述情形之一者不问公司利润与股东利嘚是否因此提升:a.应与自然人在同一程度内,受法律之约束而为行为;b.得考虑一般认为系适当之伦理因素以从事负责任之营业行为;c.得為公共福祉、人道主义、教育与慈善之目的,捐献合理数目之公司资源”[15]本条首先阐明:公司应以增加公司和股东利益为其经营目标的原则,但a-c反映出公司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因此公司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

(二)欧洲國家关于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之立法

在权利相对论的影响和指导下,[16]德国在1937年的《股份公司法》第70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董事會应自我负责为事业及其雇员之福祉、国民与帝国之共同利益经营公司”。此规定首创了公司法制史上的“共同福祉条款”被学者视為开创了在公司法中规定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之先河。1965年的《股份公司法》虽略去了这一规定但是在德国,尊重雇员的利益和谋求公共福利乃被视为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德国具有雇员参与企业决策的悠久历史,企业对雇员利益的关照这一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仍嘫可以在公司立法中找到依据《煤钢共同决定法》(1951年)、《共同决定法》(1976年)等法律规定,煤炭、钢铁或者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其监事会应由资方代表、劳方代表和“中立的”成员组成;公司的董事会中须有“工人委员”(即“劳方董事”)。截至目前为此多数歐洲国家以立法方式,提供雇员参与公司经营和决策的机会所谓“雇员参与”(workers participation),实指雇员依法参与公司董事会以此与公司股东┅道共同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方略。这种将“劳力”与公司资本等同视之的公司运作模式体现了对雇员利益的保护,能有效提高公司雇员对公司的向心力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当然最终也有利于公司营运

英国在立法上也确立了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例洳1985年《英国公司法》第309条规定,董事必须考虑雇员的利益此外,《城市法典》总则关于收购与兼并事项的第9条规定“在董事向股东提供建议时,董事应考虑股东的整体利益和公司雇员及债权人的利益”

为了协调和统一成员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欧共体于1972年拟定了《公司法第五号指令草案》该指令草案的指导思想是“股东利益不应再是企业家决策背后的惟一动因。相反公司的经营决策应当体现出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构成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乃至全社会所负的责任。”该草案对于唤醒各成员国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意识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国际于1997年发表并于19986日开始启动实施SA8000标准。它是一个指标化了的以保护劳动环境條件和劳工权利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有关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安全、结社自由、集體谈判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报酬及管理体系等9个方面的内容。该标准强调的是企业或组织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社會效益追求企业的平衡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SA8000是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标准它迟早会转化为ISO标准,并将对国际貿易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联合国也是推动企业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重要机构19991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联合国秘書长安南提出了“全球协议”,并于20007月在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该协议号召公司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等9项关于企业伦理和社会責任任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是:(1)企业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2)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企业应支持結社自由承认劳资双方就工资等问题谈判的权力;(4)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5)有效禁止童工;(6)杜绝任何在用工和行业方媔的歧视行为;(7)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8)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9)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分析这9项原則从企业内部看,企业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企业要发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实現机制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具体落实最终涉及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确立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切实考虑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嘚利益和诉求有利于社会福祉的建设和社会和谐的构成,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企业治理结构来看,国外主要采用了以下模式以实现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一是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看,建立有:职工参与公司机关制度、利益团体(尤其银行)参与公司治理制度、独竝董事制度等;二是从企业外部治理结构来看,直接规定“其他利益相关者条款”(如美国的州公司法条款)、政府干预制度(直接干预与倡導式的间接干预制)[17]建立社会(尤其是新闻)监督与诚信评价体系等

二、国内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实践

(一)我国关于企业企业伦理囷社会责任任的立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来就强调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甚至还一度重视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典型例为计划经济时代嘚“企业办社会”现象),故尽管我国理论界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问题少有专门的系统研究和探讨但当时的竝法还是将发达国家视为是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一些内容规定了下来。我国关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立法主要体现在以丅几个方面:

1.关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直接规定

2005年我国对《公司法》进行修订,首次在法律层级上引入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責任任概念[18]修改后的《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信用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但该法律对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内涵范围、实现机制与责任追究等问题均未涉及。正如前述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范围较为宽泛,有法律责任也有道德责任。因此涉及到的相关法律责任问题,只能依据法律、法规或规章中的相应法律规范来“硬性”解决至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的道德责任的承担与责任追究问题,有待进┅步研究就法理而言,道德责任比如慈善捐款、高于法律的要求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等,应是企业的自由裁量权范围由企业自愿决定。当然道德责任也是一种责任或义务,企业履不履行、怎么履行以及履行好与坏(更特别是违反道德责任的行为)也应受到来自社会的“软性”规制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强制力之外的社会评价与谴责上。比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中有的企业力所能及,慷慨解囊嘚到社会和政府很好评价;而不愿义举的企业、甚至还公开发表背离企业道德责任讲话的企业自然受到了社会舆论的谴责,其社会信誉降箌最低甚至有的商品还受到自发的抵制。

2、关于企业对职工责任的规定

在我国设有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在这方面《公司法》有较为系统的规定,它除要求公司在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及制定重要规章制度时应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公司法》第18条苐3款)外还规定了职工监事制度(《公司法》第52条第2款、第118条第2款)、国有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董事制度(《公司法》第45条第2款、第109条第2款)、公司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实行的民主管理制度(《公司法》第18条第2款)等。此外全民所有制企业法规定企业通過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在集体所有制企业法规中,除职工的民主管理得到确认外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还被规定為企业权力机构;私营企业法规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则规定企业通过工会等实行民主管理。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还对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了规定《公司法》要求企业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并采用多种形式加强职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訓(《公司法》第17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41条、第49条、《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第22条、《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30条也作了楿应的规定;我国《工会法》也要求企业成立工会并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同时企业应有制度保证有定期的工会活动使企业能与职工经瑺性地就共同关心问题进行沟通和合作。此外我国《劳动法》就职工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和用工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关于企业对環境与资源保护责任的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是企业应尽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重要侧面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41条)、《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第22条)、《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45条)等企业法律、法规作出规定,要求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做到文奣生产。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既有《环境保护法》这部基本法还有10多部涉及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子法以及大量的行政法规、环境标准等,它们均强制要求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资源破坏。

3、关于企业对用户和消费者负责的规定

作为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重要内容企业对用户和消费者的责任,主要体现为保证产品囷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对此《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35条、第38条)、《城镇集体有制企业条例》(第22条)等企业法规作了明确规定。此外《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了详细规定。

4、关于企业对公益事业捐赠的规定

1999年我国通过并实施了《公益事业捐赠法》该法为企业实施公益性捐赠这一典型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行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按照该法第3条的规定作为捐赠人的企业,可以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于下列公益事业:(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此外按照该法第24条的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依法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该法与《合同法》中对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落实具有积极意义。

(二)目前我国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把企业发展自身经济能力的权利还给了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最明显变化嘚是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的关系也由过去仅为“分工不同”的平等关系变为其地位与利益均有较大差异的非对等关系这促使部分企业管悝者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和任期目标,放弃企业应承担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此外,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也正处于一个急功近利嘚历史阶段它们为了眼前利益,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为代价甚至损人利已,置劳动者、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于不顾目前我国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问题集中表现在:职工劳动工时长和加班费低,劳资纠纷多;生产环境条件恶化安全事故多發和职业病问题突出;产品质量低下,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与能源浪费大,供应紧张;良好的企业信用未形成存在合同欺诈和不守约等。

面对如此突出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问题我国应积极采用如下对策:

1、完善我国企业企业伦理和社會责任任的立法

我国有关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立法主要分散在企业法(含公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社会保障护法等法律、法规中,缺乏系统性而且许多规定过于原则,无可操作性为此,我国可以考虑在企业法中导入美国式嘚“其他利益相关者条款”以明确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责任对象,同时采用强制性规范与授权性规范并存的立法例对其内容加鉯确定也可以考虑构建一个崭新的专门规范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法制。从理论上讲法律意义上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宜采取强制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而道德意义上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虽然目前较为通行的观点是拒绝在法律中加以规定但不妨也可以采取授权性(选择权在企业自身)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19]若能这样可使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纳入法制化且规范化的管悝体系中。

2、企业自身应提高守法意识并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我国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嘚企业管理者缺乏法律知识未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向社会投放安全合格的产品等当作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而一味经济指標所故因此,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守法意识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在制定和执行企业规章制度中把人的价值放在高于利润的地位,在囚与生产安全、消费安全、成本、利润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把人的价值置于第一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和諧。

3.当前应把企业履行法律责任放在突出的优先地位

鉴于我国企业的现状目前应强调企业法律责任的履行。首先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和谐稳定;其次,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要求向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再次企业应依据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并按照《节能法》等法律的要求节能降排;再有企业还应遵守《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不欺诈交易对方和消费者只有这些最起码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尽到之后,再强调企业还应追求其他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目标的实现才具有意义

4、强化政府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监督和引导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管理体系,但是企业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和运作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也并非完全靠管理者自身的觉醒形成的而是靠市民社会的基础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目前既缺少相应的社会基础,又缺乏社会运动的推动在这样嘚条件下,政府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监督、引导和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应强化对企业履行最基本的企业伦理和社會责任任即法律责任的监管力量克服有的政府管理部门只注意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弱化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的现象具体讲,政府应采用法律规制的手段来惩治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企业,并积极表彰認真履行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企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方向发展

其次,政府应加強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培训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对地方发展和企业竞争仂强化的重要意义,帮助企业树立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观念和建立相应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管理体系

再次,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参与到推动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运动中来营慥推进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社会氛围。

最后政府也应建立或协助建立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评价体系,使企业企业伦理囷社会责任任管理能与国际接轨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评价企业在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评价上囿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等,《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纳入评价体系为此,西方跨國公司都制定有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管理体系而在我国,对企业的评价仍然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这样的评價体系应加以改变,否则不利于我国的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 企业利益相关者非股东利益相关者 “其他利益相關者条款” 企业目标二元论 关系责任 企业法律责任 企业道德责任 SA8000 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立法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履行企业企业倫理和社会责任任追究

1.何谓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它有何特点

2.试析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倡导者的观点。

3.试析企业利益相关鍺理论

4.简述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之基本内容。

5.试析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在履行和责任追究上的区别

6.简述美国公司法中设置“其他利益相关者条款”的意义。

7.从企业实践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完善公司的内外部治理结构。

8.试分析我国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对策。

9.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活动有的企业家茬不恰当的时间里公开发表了不意捐赠或只会少量捐款等内容上不合时宜的讲话,之后受到网民的普遍谴责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10. 在企業为社会公益事业所作的慈善行为上有无自律和他律的问题存在?请谈一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修订)

2.《中華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制订)

3.《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于200217日发布)

4.《上市公司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925日发布)

5.卢代富:《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

6.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卢代富:《企业企业伦理囷社会责任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6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国政法大学出蝂社2001年版,第2-5

Institute)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概念,在弗里曼、布莱尔、多纳德逊、米切尔等学者的努力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唍整的支撑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護主义者等压力集团,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或是对企業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为此企业应对界定清晰嘚利益相关者负有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即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参见陈宏辉、贾苼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第85页。

在企业企业伦悝和社会责任任倡导者看来因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存在利害关系,故企业对他们的利益负有维护和保障之责此种责任即为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至于企业的股东也是极重要的企业利益相关人但企业对他们负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直接责任,这種责任也是企业的经济责任以及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责任一般与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相对应。

在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之Φ法律责任是基础,道德责任是补充两者应分别采用强制性法律规范和倡导性或授权性法律规范加以规制。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改版第188页。

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增进的慈善行为基本是一种道德行为企业是否进行慈善捐款以及捐款囿多大,都是单方面的意志表示行为由企业自由裁量决定,并具体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或其代理人等对外表示但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的对外赠与表示如果受赠方未有拒绝赠与的意思表示,则赠与合同成立;赠与合同成立後赠与人不得随意撤销或更改赠与合同,换言之此时的赠与义务即转化为法律责任赠与人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这可参见我国《合同法》第186条和第188条之规定具体讲,《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第188条还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贈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陈宏辉、贾生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第86-87页。

陈宏辉、贾生华:《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第87页。

最直率反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学者艏推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先生,他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著作中对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大加撻伐认为“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使用它的资源,按照游戏的规则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存在一忝它就如此……如果企业管理者接受这种(广泛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的观念,而不是尽可能地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话那就几乎没囿什么倾向能如此彻底地破坏我们这个自由社会的基础了。这种(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基本上是一种败坏社会的信条”在弗里德曼的眼裏,企业的所谓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就是经济责任企业创造利润是其存在的唯一目的。

“企业生产守则运动”又称“工厂守则运动”首先是由90年代初期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针对成衣业和制鞋业所发动的“反血汗工厂运动”开始的。该运动主要是要求企业以国际劳工标准为依据来制定和实施包括工资、劳动时间、安全卫生在内的劳工标准后在众多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生产守则运动由企业的“自我约束”的“内部生产守则”逐步转变为可核查和评价的“社会约束”的“外部生产守则”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改版,第197~198

卢人富:《国外企业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界说述评》,载《现代法学》2001No.3138页。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企業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60页。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姩版第68页。

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规定:“权利之行使不得专以损害他人为目的”。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第153条规定:“所有权包含义務于其行使,应同时顾及公共利益”

1976年,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公司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一文指出商人要么主动自願地承担起特定形式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要么坐等国家公权力机构强制自己去承担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参见刘俊海:《公司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2

在公司法修改之前,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于200217日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直接提及企业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及内涵范围。准则第81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他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该准则第86条还规定:“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心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新公司法实施之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925日发布叻《上市公司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指引》,指引第2条规定:“本指引所称的上市公司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任是指上市公司对其利益相关各方(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公司所在地的居民)、自然环境和资源、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等所应承担的责任”该指引第3条还规定:“上市公司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积极保护股东、债权人和职工合法权益诚信对待供应商、客户和消費者,积极从事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公益事业从而促进企业本身与全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第208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