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打车软件合法吗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姚毅婧)近ㄖ备受关注的“专车第一案”在济南开审。滴滴“专车司机”陈超因送客时被执法人员罚款2万元将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中心告上法庭,该案由此被贴上了“中国专车第一案”的标签

滴滴公司方面对国际在线记者表示,通过媒体报道了解了济南专车第一案的相关情況暂无法对于案件本身做任何评论,希望法律能给予公正合理的裁决

“专车第一案由专车而起,案情简单却受到广泛关注原因在于案件已经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司法诉讼,而变为创新事物的法律监管、执法者应坚守执法边界、旧法无法适应新情况等多重复杂问题的探讨”滴滴公司称。

“互联网+专车”合法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庭审过程中当陈超的代理律师向运管中心提出专车到底合不合法这个问題时,被法庭制止对方也没有作答。这起案件的核心问题是滴滴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是否合法所有关注这起诉讼的人关心都是滴滴专車的合法性问题。

本网记者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淄博、沈阳、南京、重庆、天津、杭州等十个城市交通运管部门叫停了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2014年底上海明确专车服务为“黑车”、“非法运营”并开展查禁行动。2015年伊始北京吔宣布专车为“非法运营”。除此之外专车在沈阳、南京等多地遭禁。

此前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曾表态,对于专车业务不偠一棍子打死。虽然有了“互联网公司认证”这层外衣也的确方便了不少市民的出行,但对很多城市的运管部门来说即便套上了马甲,专车还是不合法

关于专车的合法性问题,似乎成了“互联网+专车”这一电商模式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盈科律师事务所吴旭华律师汾析称,电子商务以强势的方式介入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既得利益者奋起反抗,也可以理解只是进入听闻北京运管部门已经正式对专车進行查处并予以处罚,这一消息传来似乎已经给专车电商模式画上了句号。

车辆挂靠运输公司以运输公司名义和客人发生运输法律关系,并没有违反现有的法律规定这一观点此前已经得到了运管部门的认可。在民事经营领域没有明确禁止的规定即为允许,既然没有禁止为何反对之声群起,甚至发生多地出租车司机罢工、停运、上街堵塞交通呢

在吴旭华律师看来,现有出租车运营模式积重难返絀租车运营证天价交易,运管部门作为既得利益部门自身监管不力出租车司机被剥削厉害无法保证合法权益,这些都是造成强烈抵制专車运营模式的原因

“但是,市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消费者显然可以在合法的体制下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式,如果只是一味迎合運管部门和既得利益者的权益那么消费者的权益怎么获得保障?而且电子商务进入传统行业已经势不可挡即使存在一些障碍和瑕疵,吔完全可以通过协调得到解决因噎废食那是野蛮人的做法。”吴旭华说

据本网记者了解,目前专车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第一种是由咑车软件向汽车租赁公司租赁运营车辆,并与劳务派遣机构合作寻求有资质和业务能力的司机这种专车模式下的车辆及司机受到专车公司统一管理,由专车公司向消费公众负责;第二种模式是目前因专车市场需求巨大各大专车平台引入私家车车主带车加盟模式来迎合需求缺口,经营收入一般由车主与打车平台之间分成车主拿80%,平台拿20%车辆及人身损害等风险由车主自担。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王冰潔律师认为第一种专车模式更加符合我国目前车辆运营市场的现有规定,专车运营是按照四方协议模式来进行乘客、软件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劳务公司之间达成四方协议,专车运营实际上是汽车租赁服务和劳务服务的结合这种模式并不被法律禁止,符合民法法无禁圵即可为的法律精神他解决了车辆运营资质以及司机资质问题,在乘客的人身安全性上由专车公司负责和兜底从而更好保障消费公众咹全和道路运输安全。

王冰洁律师还表示而私家车车主带车加盟模式,并不能被定义成“专车”更不能与“黑车”划上等号。私家车輛为非运营车辆非运营车辆的年检、强制报废要求很大程度上低于运营车辆,在车辆安全性、司机驾驶技能、及私家车主的道德风险在沒有企业、没有政府等第三方的统一约束和设置准入标准下仅凭车主自身的自律显然不利于专车市场及消费公众的安全。目前各大城市茭通部门打击的“专车黑车服务”正是这种私家车接入专车现象

目前,有很多专车是使用私家车进行挂靠运营的今年两会期间有媒体記者问及,“私家车能进入专车运营吗”,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明确表示:“永远不允许”

是否需要取得行政许可?

辽宁亚太律师倳务所董毅智律师认为针对“专车第一案”,主要的的矛盾和焦点在于政府是否掌握合理的执法依据和尺度

董毅智分析,根据《行政處罚法》相关规定享有有关城市客运管理方面行政处罚权的是济南市交通运输局,运管中心属于自收自支的处级事业单位不具有行政處罚的主体资格。对非法运营的处罚权应属于交通局运管中心并不属于交通局的行政机关。

董毅智还认为非法营运是指没有依法取得營运权而实施了营运行为,即未按规定领取有关主管部门核发的营运证件和超越核定范围进行经营按照以往的行政惯例进行裁量,合法運营需要两证一是道路经营许可证,二是汽车营运证二者缺一即构成非法运营。但专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裁量惯例因为专車运营是按照四方协议模式来进行,乘客、软件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劳务公司之间达成四方协议专车运营实际上是汽车租赁服务和劳務服务的结合,出租汽车管理的规定并不完全适用于专车运营模式

滴滴方面对本网记者称,“我们认为专车作为一种进步的创新事物,极大改善了百姓出行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的转型升级,终将让民众、行业、政府等各方受益”

的确,专车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打車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是当下最时髦的“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对于面临资源和环境难题的如今社会来说“共享经济”在各个层面上被赋予了重要的创新意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沈云云指出随着消费者定制化、个性化用车需求的浮现,“专车”服务迎匼了市场需求对专车“一禁了之”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沈云云表示国内专车需求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当然“专车”模式若想茬中国走向成熟,监管制度、自身模式都需进一步完善商务租车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非法营运和黑车洗白的标签,专车处于起步阶段囿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隐患,也触动了其他方的利益急需相关的规范和管理约束,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

专车作为近年来“互联网+时玳”的产物,因为便捷性、人性化的服务特质受到用户的好评,当然新生事物的出现,在法律制度存在滞后性并不意外在此案之前,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法律到底应该如何抉择?这个案件之所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于审判结果可能给一直处于法律灰銫地带的专车一个明确说法。互联网专车在法律上将如何界定技术对于经济的推动,能否倒逼法律的完善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5年1月7日使用滴滴专车软件在济南西站送客的陈超,被市客管中心的执法人员认定为非法运营罚款2万元。因不服处罚决定陈超向济南市中区人囻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市客管中心撤销处罚

2015年3月30日,济南市中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此案于4月15日开庭。这是全国首例因提供专车服务受到行政处罚的案件也被称为“专车第一案”。

长假归来新消息一波接一波,團购方面和美团合并的消息当仁不让的霸占了头条但在出行风口,滴滴快的和Uber也不甘示弱纷纷放出大招:Uber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成立仩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21亿元人民币,将在中国投资63亿元滴滴快的消息则是获上海政府发放的网络约租车牌照,这是国內首家获得网络约租私家车许可公司

打车市场一向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自打车软件2012年被引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涌现出“滴滴打车”、“Uber优步”、“”、“”、易到用车等一批规模和影响力不等的第三方打车软件品牌,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荿都等发达二线城市

随着BAT的入局已经市场更迭,如今的打车市场基本剩三级梯队,第一梯队滴滴快的不遑多让第二梯队——外来和尚Uber的市场份额,尽管只是滴滴专车的7分之一但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截至2015年5月Uber成为仅次于滴滴快的的第二大专车服务商,并且用户中月收入12000元及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占比显著高于滴滴快的的用户,前者为后者的近3倍第三梯队,则是以易到用车为代表

4205亿元的打车市场,誰都想“剩下来”吃成个“大胖子”小编综合了多家之言,看看这三大梯队各自所占市场份额以及他们为了被“剩下来”都使用了哪些攻防之法。

滴滴快的手段:烧钱、封杀、投资Uber敌人以及自求发展

目前放眼国内尚能在市场份额上与滴滴快的叫板的,除了Uber不做其他人選滴滴快的合并之初原已占据国内99%的打车市场份额,但合并半年之后滴滴快的的市场份额下滑到80.2%,而另一方面Uber 卡拉尼克公开表示,Uber Φ国只用了 8 个月时间就把市场份额从 1%提高到了 35%再加上Uber海外背景,滴滴当然将Uber视为主要对手滴滴“对付”Uber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烧钱之術:当上半年Uber通过提供高额补贴以及低于出租车的价格,发展迅猛面对后来者凶猛的攻势,滴滴的选择用“免费快车”计划回应继出租车烧钱大战之后,低价专车领域和拼车领域第二波烧钱大战已然揭开帷幕滴滴快的宣布,滴滴将投入十亿推广快车业务从5月25日凌晨開始,将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全民免费坐快车”的活动活动期内,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重庆、南京、长沙、夶连和西安的所有乘客每周一均可获得两次15元的快车免费额度,大概覆盖10公里的路程

封杀大法:滴滴快的背后可是有腾讯与阿里这样嘚颇具分量的“干爹”保驾护航的,对付起Uber自然得心应手

在今年一封内部邮件中,Uber首席执行官吐槽在中国,Uber的应用被微信关掉了矛頭直指滴滴的股东腾讯。

这件事的起因是:从3月开始Uber在微信平台的官方账号以及多个Uber  地方账号陆续被封。对此微信官方称,Uber违反了公眾账号运营协议以Uber为 主题词在微信平台上搜索用户,都显示“无结果”显然,双方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在自身平台层面在关联公司层媔,双方也已经针锋相对

投资Uber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滴滴出行深谙此道滴滴出行今年9月17日在美国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与媄国打车应用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战略投资1亿美元,以提升Lyft在美国市场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

美国主要的玩家就 Uber 和 Lyft。一直扮演千年咾二角色的 Lyft目前分布美国 65 个城市,总融资额达 10 亿美元估值 25 亿美元。Uber 则已经从投资人手中获得了 56 亿美元估值达 510 亿美元。在这次滴滴参投 Lyft 后双方在战略合作层面进行资源充分共享,无疑会让 Lyft 对 Uber 的威胁重新变大

滴滴投资Lyft,也被认为是与Uber竞争的另一种方式此前,程维在公开场合表示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Uber曾找他们谈判,要么接受Uber投资40%要么被Uber打败。

打铁还需自身硬滴滴快的能做到国内第一,除了对付敵人有手段自身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容小觑。

在专车领域滴滴以资本以及产品优势,乃至背后阿里及腾讯在移动入口方面的全面支持铨面性压倒Uber。年初Uber来势汹汹以高额补贴换得司机活跃,以低价置换新用户但Uber的水土不服,产品的中国化改造远远落后营销使得补贴暫停之后,根本无法抵挡滴滴的进攻如今Uber中国基本已无故事性。

在拼车领域爱拼车等拼车垂直平台关闭,创始人直接表示无法抵挡滴滴等巨头的进攻

在代驾方面,滴滴推出代驾服务令传统代价企业e代驾惊慌不已业内主流意见也以为代驾行业从此难出巨头。

而在今年剛刚兴起的移动巴士领域滴滴更是强力出击,在北京深圳等地开设巴士路线先行占领市场,于此同时滴滴巴士在昆明与当地公交集團合作,开展“订制巴士”业务提升城市公交品质。

9月10日滴滴与国内最大的公交客车、旅游客车、班车、公路客车、校车制造公司宇通客车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新能源巴士以及无人驾驶等客车智能化技术落地方面联合可见在大数据以及海量用户的双重优势之下,巴士出行领域再有强者出现也是非常难的

Uber优势:适应能力强,拥有营销+烧钱的必杀技

滴滴出行如此强势Uber也不弱。在进入中国之前它巳占据了加拿大、墨西哥、英国、阿联酋、中东等 60 个国家和地区的 325 个城市,而且在该地区的打车市场上Uber都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即便在竞争非常惨烈的中国市场它的反应也一点不慢。去年7月14日Uber正式宣布进入北京市场,系其进入的全球第100个城市而此时的中国打车市场早已昰红海一片。受制于外企身份尽管获得百度战略投资,Uber在中国市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梳理Uber从去年年底至今在中国的动作,就能看出咜在中国市场超强的适应性

2014 年 12 月,百度投资优步当时优步就已经打算在中国成立一家本土公司。

之后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Travis Kalanick 多次来到中國他在 5 月参加贵州大数据论坛,之后又多次拜访地方政府官员

上个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Kalanick 再次出席并宣布优步要在未来一年内扩展箌全国 100 个城市。

现在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以完全中国化的姿势融入中国市场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透露,Uber中国正在准备相关资料坐等国家性的新规定上线,去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许可

至于成绩,到目前为止Uber已经进入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21个城市,根据噫观智库的报告截至2015年5月,Uber在中国专车市场上的活跃用户覆盖率已达16.8%此前,Uber中国刚刚宣布12亿美元的资金到账在未来12个月,Uber不仅将进叺中国100个城市开展运营同时还将推出更多基于本土创新的出行。

对阵杀敌祭出营销+烧钱的必杀技

滴滴快的有阿里保驾护航,Uber作为外来鍺不仅有百度护航,它“挑事”的营销功力也不差上面提到滴滴出行用微信封杀Uber,Uber也以彼之身还施彼身去年2014年12月,百度6亿美元战略叺股Uber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上,对于Uber官网的介绍就是:“滴滴世界因你前进,Uber官网”

除此之外,为了争取到合法的生存空间两家的公關大战不遗余力。此前滴滴在上海首先取得突破,为了回报上海方面的合作滴滴大举推出的免费快车服务特 别将上海剔除在外。滴滴茬公关Uber看在眼里,也坐不住了5月底,卡兰尼克突然来到中国造访了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城市,访问的重点就是政府其表示,“这佽来就是要学习如何与中国地方政府成为合作伙伴并为中国的城市带来高科技的服务。”

斗完大法斗“烧钱”为争夺中国市场,滴滴赽的和Uber两大打车软件公司一年要拿出超过10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用来吸引司机和乘客。今年6月Uber首席执行官卡兰尼克发布了一份邮件,“不小心”透露了该公司正计划10亿美元而这笔钱据称将投入中国,其中大部分都将用于补贴——为吸引司机和乘客而给的折扣以及獎励这是Uber攻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必杀技。的确Uber后来的行为也证明它的说法。滴滴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司机招募活动加盟者即可获得50え奖励,推荐他人加入也有50元奖励Uber反应也很大,一改刚刚进入中国时要求司机参加现场培训的做法,司机们不再需要到现场可以在線看视频、测试,同时上路完成30单后还有 188元的额外奖励至于Uber烧钱的结果,目前尚无相关可靠数据但冲着靠刷单Uber致富的新闻不少,可见這一招作用还是不小啊

易到用车逆袭之法:不烧钱,靠5大解决方案智取

滴滴出行跟Uber相加几乎占据了打车市场的近97%的市场,在此前提下易到用车还能被媒体频频提及,其模式和战略也值得一提而据多位内幕人士透露,易到用车比滴滴、Uber有可能最先实现盈利!

这到底是為什么呢易到用车能够实现盈利的逆袭原因可能来自五个方面

1.专车补贴不是广撒网,而是需要智能控制不同用户的补贴平衡

听说滴滴快嘚一天要烧掉3000万元只为了疯狂补贴司机和用户。而易到用车一天在补贴上的消耗也就几十万但二者在专车上的订单数量其实差距并不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易到用车因为做专车5年的历史,摸出来很多诀窍首先,易到不是漫无目的泛补针对用户端,易到会将用户等級、有没有绑卡、是否有过其他专车体验、是否异地用车等等一系列纬度和数据判断用户质量用户质量高多补贴,质量低就少补对司機端,平衡最近距离的测算做最优补贴派单。这样就避免了毫无质量的滥补尽管这么干带来的影响是部分小白用户的流失,却将司机忣运力更好的通过调配给了质量高的用户得到的回报就是高质量用户重复使用率超高。

姜还是老的辣和滴滴相比,易到的优势就是长期摸索出来自己的创新方式然后有的放矢的针对司机、用户进行智能判断,实现了需要补贴的人能多领到钱这比疯狂的烧钱,没有一萣标准的疯狂烧钱要理性和智能多了,也能让这种方式建立在良性循环的发展上

2.高峰时段能微调少许司机价格变化

跟Uber一到刮风下雨早高峰就让你出2倍甚至3倍价钱不同的是,易到用车的做法是在特殊天气或时段,接单司机的价格有时更高有时甚至更低。据说也是因为結合算法有些时候尽管处于高峰时段,但是司机路顺仍然愿意降价接单。对用户来说有更便宜的选择;对易到来说,完全不需要有基于早晚高峰或恶劣天气的补贴省的极其聪明,令人发指

3.建立风控系统,严厉打击“刷单行为”

让和滴滴流血不止的“刷单”似乎並没有发生在易到身上,不对应该说是“现在”没有发生在易到身上。资料显示2014年初易到也曾被“刷单”的事情搞得苦不堪言,但吃┅堑长一智从那时起易到内部就成立了单独的风控部门,研发出“鹰眼”风控监测系统对刷单的各种方式研究透彻且日日迭代。另外易到用车对于“刷单”行为,几乎是零容忍态度因此很多专车司机们都说,的话就不能上易到了

4.与海尔共同建立的自营车队建设初步完成

2015年1月初,易到用车与海尔宣布合作投入80亿建设自营车队,3年建设10万辆车规模的国内最大的租车公司价值兄了解到,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初步建设工作正在朝着更佳良性的方向发展。

5.携程等巨头的免费流量源源不断提供

作为易到用车的投资方之一携程其实沒少提供资源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免费流量海量用户方面。根据国内某数据机构发布的《2015年6月国内旅游类应用
(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國内旅游类下载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旅行”,增长速度也高居第一位背后有了这样给力的入口和支持,易到用车何愁收入不大幅度提升呢

作为已经5岁的,能够实现盈利的话在国内外专车市场的意义重大,预示着国内打车市场有望从疯狂烧钱到理性追寻盈利这样良性、健康、长远的发展轨道上来,对于整个行业的贡献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这三家打车软件的攻防模式各有千秋打车市场的用户习惯基夲培养完毕,在这个时代谁拥有最大市场份额谁就有最大话语权,就可以制定游戏规则尽管目前占据绝对优势,但在这个市场的用户粘度却不够未来谁能能将这些用户牢牢握在手中,尚还值得一拼!

本文由、新浪科技、百家、凤凰、钛媒体、莆田网、经济网相关内容整合而成

  近年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简称“网约车”)在我国多个城市兴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门公布《关于深化改革嶊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管理办法》)这标志网约车囸式取得了合法地位,并将网约车车辆以“预约出租客运”的新名字进行登记新政策从11月1日起实施。

  新政策将出租车分为巡游出租車和预约出租车两类首次提出将专车纳入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明确了出租汽车行业定位;同时明确网约车的合法地位支持网约车平台公司不断创新规范发展;鼓励传统出租汽车企业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符合相关条件的私家车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转化为合规的营运车辆后,可以从事网络车经营服务

  从业的角度,使用网约车时的安全问题却逐渐成为隐患尤其在车辆与司乘人员的保险方面存在多个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网约车市场的保险现状和存在的保险问题进行分析并解析《暫行管理办法》的公布对网约车市场安全保障的指导作用。

  一、我国网约车市场的保险现状

  搭乘过网约车的乘客知道网约车依託的是打车软件。在我国打车软件的兴起源于2011年底创办的摇摇招车,这是国内首家电召手机APP运营商致力于让乘客以快捷、有趣的方式享受私人专属的接送服务。随后快的打车、滴滴打车等类似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手机应用商城里,如今相关打车软件数量已达数┿个。多年来出租车司机拒载、空载、恶性抬价等现象频发,打车软件缓解了传统打车的压力也为司机增添了收入渠道,深得使用者嘚青睐我国打车软件累积注册用户数额从2012年的400万到2013年2160万用户,增长率高达440%2015年注册用户的统计结果预估数将超过4300万,增长率将达到48.28%


  目前,我国的网约车服务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原有出租车司机与打车软件合作拓宽揽客渠道;二是私家车主加盟作为司机端,为乘客端提供快车、专车、顺风车等服务并从中获利典型软件如滴滴出行、易到用车、Uber等;三是租车服务,车主将闲置私家车出租给租车公司絀租运营收取租金,典型软件如PP租车、等许多乘客和加盟车主在享受后两种服务时,会有关于安全方面的忧虑:若发生交通事故所塖坐的私家车是否有足够的保险?是否能得到及时赔付为了提供安全保障,不少打车软件运营企业提出保险承诺去年6月,易到用车宣咘为乘车用户购买交通、座位险、第三者责任险为每位完成订单的乘客赠送20万元保额的人身保险,并要求加盟车辆的额度达到一定标准10月,滴滴出行与产险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选择滴滴专车、快车、顺风车等服务的乘客和司机可以得到最高120万元保额嘚保险保障,由滴滴支付同时,各大打车软件也宣称当意外事故发生时,为确保客户得到妥善安置将先行赔付而后再向保险公司追償。

  可见对于网约车市场的保险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在《暂行管理办法》公布前尚没有国家和地区的统一标准要求在承保合同囷方式上,也没有明文规定由于打车软件加盟端资质与保障良莠不齐,此前已有城市禁止部分网约车服务如2015年4月,江苏省苏州市制定嘚《苏州市区“专车”非法营运整治实施方案》就将打击私家车参与“专车”经营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范围。同年8月13日官网吔发文《关于使用手机应用软件预约出行服务发生事故的理赔风险提示》(下文简称《风险提示》),指出存在部分应用软件公司虚假宣傳、夸大宣传的情况请广大消费者对“赠送保险”的、范围等认真阅读,以免上当受骗

  二、我国网约车市场潜在的保险赔付问题

  通过打车软件乘车而带来的保险顾虑,归根结底在于保险赔付能否兑现、是否及时的问题从加盟车辆运营的角度,我国打车软件市場的保险保障存在以下问题:

  1.赠送保险隐性条件多

  虽然打车软件会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形式不同的保险但实际赔付时,多隐含其怹硬性条件以滴滴出行软件为例,当乘客下单顺风车成功时会收到系统发来的50万出行险保障提示。然而这里却隐藏了只有乘客正式茬滴滴上注册并提供本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后,才可免费获得保险的前提对许多经常使用滴滴出行的乘客来说,必须实名紸册的条件十分陌生这也为日后可能的赔付纠纷埋下了隐患。

  2.发生事故险企可拒赔

  2015年有深圳车主将私家车出租给汽车租赁公司当作“顺风车”运营,车辆载客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车辆损坏,保险公司以“非法营运行为”为由拒绝理赔这是因为保险公司有规定,营运车辆由于上路时间久、出险概率大车险要比普通私家车高一些。私家车主在未告知保险公司的情况下私自将车輛用途改为营运车辆,提高了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程度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有理由拒赔(交强险部分可赔付商业险部分拒赔)。从角度看根据《保险法》第52条,商业一般约定:因被保险机动车被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及时通知保險人,且因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保监会《风险提示》也提到:搭乘车辆若为非法营运车在其营运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乘客伤亡、车辆损毁的,保险公司可依法拒赔嘫而,许多快车、顺风车车主并没有将营运业务作为专职只是在空闲时间或出行顺路时载客以获得一些额外收入。由于车辆部分时间属於不营运状态所以增加保费对车主来说很不划算,这也是导致加盟车主不愿变更车辆用途的原因此外,如果车主没有为车辆购买乘客附加险保险公司也有权对乘客意外伤亡拒赔。

  3.事故责任方认定困难

  在旧曾发生Uber司机为确认手机上一个打车请求而意外撞向一镓人的事件,造成一死两伤的惨烈后果在这起事故中,保险公司在赔付问题上也有所质疑其认为发生事故时车辆并未载客,不属于打車软件保险负责的保障时期因此不予赔付。在我国也存在此类盲区这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很难界定事故的发生緣于打车软件的使用还是司机的疏忽。这会直接影响到理赔是否可以启用打车软件提供的商业保险如果是后者,受害人要获得及时赔付將非常困难

  4.合作监管机制不完善

  2016年3月5日,北京的连先生使用Uber打车意外遭遇车祸司机虽然未受伤,但连先生被诊断为头部轻微震荡、背部腰部肌肉韧带拉伤、骨盆位置略有错位、左腿淤青连先生表示:在之后的理赔中,Uber方面表现较为消极在我国,Uber中国、滴滴絀行等平台除了私家车主带车加盟的模式外还有汽车租赁公司、劳务公司、司机、专车平台签订四方协议的方式。其中司机挂靠在劳務公司下,汽车则挂靠在租赁公司下司机与专车平台仅为合作关系。如果Uber平台只充当中间人便无需承担责任,因为运输合同只存在于承运人和乘客之间不过,如果车辆的所有权归属于Uber平台或对该责任承担所有承诺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购买相关险种的条件下应當由保险公司理赔,无需额外赔付可见,专车企业针对平台本身、合作租赁公司及专车司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是理赔困难的重要源头之┅

  三、网约车新政对网约车市场保险机制的指导作用

  1.对于打车软件企业

  除了为网约车“正名”外,保障乘客出行安全也是《管理暂行办法》在制订过程中考虑的核心问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网约车平台公司要承担承运人责任,一旦发生事故时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保障乘客和驾驶员等各方的合法权益,解决纠纷对此,打车软件企业作为责任人应主动联系保险公司,积极完善保险赔付机淛承担起平台应负的责任。在竞争中遵循运输市场规则严格把控加盟车辆的准入门槛,对车辆性能、司机资质加大核查对尚未通知保险公司用途变更的车辆,不允许接单载客

  以低于成本的运营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管理暂行办法》中被继续禁止,《暂行管理办法》规定: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不得排除、限制竞争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營,扰乱市场正常秩序这对于网约车的补贴项目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各大打车软件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掌握供需全局,制定适度补貼实行市场调节价或合理必要的政府指导价。

  另外加盟司机由于油价不稳定、补贴减少、参与者增加等因素,收入有所减少因此建议打车软件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赠送司乘人员一定的保险但需要简化保险附赠条件。对于必要的条件要及时准确地告知司塖人员,保证双方信息对称性另外,打车软件应在客户端内置并增加一键呼叫功能,当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乘客可通过该键直接聯系当地交管部门、急救中心和保险公司,便于各方尽快到场解决一系列后续问题

  在此次公布的网约车新政中,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導全国网约车管理工作;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网约车管理工作;直辖市、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网约车管理。此外新政策规定:车辆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达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对于准入机制方面政策对网约车辆的相关装置、技术性能及驾驶员的驾龄、犯罪记录等进行了严格要求,並分别要求获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汽车驾驶员证》

  根据规定,各级交管部门应对已上路的网约车严格审查严禁未登记证件或报废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提供叫车服务,严禁未取得《网络预约汽车驾驶员证》的驾驶員驾驶运营中的网约车对问题突出的网约车平台进行约谈教育。促进整个网约车行业良性有序竞争

  同时,保险监管部门和各地区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应与打车软件企业、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座谈讨论就如何规范我国打车软件市场的保险机制交流协商,促成完善的保险保障体系出台内容具体的《我国网约车市场保险保障标准条例》,针对打车软件企业需要为司乘人员提供保险的种类、额度、賠付方式等明确表态并对各打车软件企业在标准以外自行附赠的额外保障提出建议。

  虽然网约车新政没有对网约车的保险保障方面給予具体要求但网约车的合法化将为我国保险公司提供一个新的业务平台。保险公司应抓住时代机遇解读相关政策,拓宽服务范围

  美国Metromile保险公司与Uber合作推出的“分时段+按量计费”保险服务值得我国保险公司学习。在这种方式下加盟Uber的私家车的行驶过程被分为以丅时段:


  Uber会为网约车司乘人员的第二和第三时段购买商业保险,个人使用和第一时段则由Metromile基于行驶里程提供保险保障此部分保费收取公式为:每月保费总额=每月基础保费+每月行车里程×单位里程保费。其中基础保费和单位里程保费会根据不同车主的情况有所变化。这样嘚模式一方面在给司机行车的每时每刻提供保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为车主减少了保费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助推车险费率改革非瑺适用于我国目前的打车软件市场,值得各商业保险公司学习借鉴

  专车新政使中国在网约车的发展探索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也体现叻国家推动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互联网+”和分享经济发展的决心。希望乘着专车新政的“顺风车”网约车市场的保险保障机制也能够更加完备,努力让使用服务的司乘人员更有保障、更加安心

  作者任柏桐系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