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io笔记本自带摄像头有自带追踪功能吗

轻薄极致 索尼VAIOTZ18笔记本首评(2)_笔记本_科技时代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轻薄极致 索尼VAIOTZ18笔记本首评(2)
&&& 上面说了句半截话,说到T系列发生定位变化的时候,我停了下来,因为要描述清楚这种变化,还真需要大概一页的文字。
&&& TR是一款定位时尚女性的产品,它并不强调商用或者是家用的概念,只要是有品位的女性,都可能成为它的消费群体,并且使用这类产品也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在商务或者家庭环境中使用。TR1是一款采用近乎白色的方案设计的产品,连键盘都是白色,这种白色略带有些珍珠的质感,对女性用户的吸引非常大。
T系列进化史
&&& TR定义了一些T系列的固有特点,譬如说尺寸为10英寸,重量不超过1.5Kg,拥有出色的显示屏幕。
&&& 之后的替代者是T系列,T系列依然采用10英寸设计,重量和屏幕依旧是出色的表现,但是T系列在整个设计风格上显得更加商务,虽然不是那种像BX一切围绕商务的定位,但你多多少少能够看出T系列的商务特征,特别是和TR相比较的话。
&&& T系列之后就是TX了,TX是一代发展了较长时间的机型,它一出场就注定了会是索尼整个产品线的明星,TX将尺寸从原来T的10.6英寸升级到11.1英寸,但重量反而有所降低,索尼TX还是T系列产品中第一台使用LED背光的产品,屏幕顶盖从原来的镁铝合金变化成为碳纤维材质。TX没有T系列那么商务,圆滑的边角和细节透露出来的感觉,能够看到淡淡的TR的感觉。
&&& 之所以说TZ是一款终极产品,是因为走到这一步,它已经离完美很近很近了,从索尼的编号上也可以看出个大概,TX中的X如果代表极端的话,TZ中的Z还真是终结的意思。
&&& 我们测试的这款TZ18是即将发布的TZ系列产品线中定位最高的产品,发丝质感的屏幕顶盖喷涂工艺让人对这款产品有过目不忘的效果。
&&& TZ18和TX以及SZ系列的顶级产品相同,在屏幕顶盖部分大做文章,半透明的漆质绝对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引人注目之处(半透明版本的产品限量发行)。
  [2]      
【】【】【
【】【打印】【】
张志恒的其他文章
<的其他文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十天内免登录
索尼推出“my Xperia”手机追踪安全服务
如果Xperia用户的设备不幸丢失,用户就可以重新登陆到该网站,通过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然后可以通过发出声音警报和唤醒屏幕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便在静音模式下也能够实现。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该服务对手机进行锁定,从而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
网易手机讯&7月5日消息,据美国科技博客TNW的报道,索尼公司与日前正式推出了自己的手机远程安全服务my Xperia,据悉索尼从今年1月份起就开始在北欧地区对my Xperia服务进行公测。据了解,my Xperia服务类似于iOS设备上的Find My iPhone应用,能够在用户的手机丢失或被盗的时候帮助他们对手机进行保护并找到手机。该服务将适用于索尼在2012年和2013年发布的智能手机机型,不过索尼也强调指出服务的具体开通时间还要视机型、运营商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该服务可用的时候,用户的手机将会收到一条通知,此时用户就可以通过更新中心下载相关应用,安装成功以后,用户需要用自己的谷歌账号登陆到指定站点完成注册,然后在手机设置中激活my Xperia服务即可。
如果用户的设备不幸丢失,用户就可以重新登陆到该网站,通过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然后可以通过发出声音警报和唤醒屏幕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便在静音模式下也能够实现。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该服务对手机进行锁定,从而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此外,用户还可以向该手机发送包含具体联系信息的短信。最后,用户还可以选择远程删除手机内部以及SD卡上的数据。索尼在正式推出my Xperia服务之前已经对该服务进行了足够多的测试和改进,如果你也是Xperia用户的话,不妨尽快注册使用该服务,来为自己的手机增加一层保护。(Henrish)
本文来源:网易手机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犹如超级轿跑 索尼VAIO Z系本最详测试|全文浏览<span itemprop="datePublished" content="T06:00:00+-09-01 06:00&&&&【CNET中国·ZOL 原创】 作者:&&&&&
索尼VAIO Z系列——会议室中的一抹红色
·VAIO Z系列——会议室中的一抹红色
&&& 索尼小姐就是这样,在她的开发过程中会一直保持着任性、偏执以及那种女生特有的时尚追求欲。不,我并不是认定索尼做出的就只能适合女生用,相反它的这种“顽固”倒是顺应了大多数的年轻消费者。我觉得,这算是索尼自信的来源,表面上像是低着头不顾舆论的造着自己的笔记本,但实际上它依靠着一颗年轻的心去感受年轻消费者们的需求。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详细测试
&&& 我从不敢在关于的评测文章中用到“内敛”这个词,的确是这样,漂亮的索尼姑娘从不知道内敛是如何表现出来。哪怕是在需要刻意保持严肃表情的商务环境,索尼笔记本的出现仍旧好像是黑白色调中扎眼的那一抹红色。过去是这样,现在也仍旧如此。也许是喝早茶时候的突发奇想,索尼决定把早先经典的VAIO TZ系列与SZ系列融合在一起,而这个很棒的点子也让我们看到了名为VAIO Z的新系列笔记本。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
&&& 仔细的琢磨琢磨会发现新的VAIO Z系列笔记本保留了原先TZ与SZ两个系列产品名字中共通的字母“Z”。这就是索尼的意图了,新的VAIO Z系列笔记本结合了早先TZ的路线以及SZ的全功能,除此之外还继承了“旗舰级”的称号与一个不算低的。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视频评测
&&& 索尼的喜新厌旧让它不会给自己炒冷饭的机会,但有时候连我都很奇怪索尼是怎样保持一种旺盛的创造力,并且恰到好处的通过产品将这些匪夷所思的创想表达给消费者。这是一道难题,无论是对于索尼还是对于本文撰写者的我,因为饱含创意的呈现向来是为如今人们所追求的不是吗?既然如此,我也尽力让这篇评测文章本身的魅力不会输给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尽管这并不容易。
索尼VAIO SR&FW产品评测导读
  &&&&&&&&&&&&
整机外观与屏幕部分设计
·整机外观与屏幕部分设计
&&& 在索尼看来,最令其兴奋的事情莫过于把碳纤维用作的顶盖材质。我想在这里进行些解释,碳纤维这种材料更多的是被用在高档跑车或者汽车改装套件上,虽说并不便宜,但这能够换来较金属更轻质量以及足够的强度。可一直以来很多使用过碳纤维材料的都遇到了加工精度的问题。好在索尼确实有能力令碳纤维的模具达到甚至超越金属材质的精度,感谢上帝,不然我们只能接受与劣质的塑料样子相同的碳纤维板了。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
&&& 再怎么说,VAIO Z也是更多面向商务用户的机型,因此索尼并没像对待SR系列那样为Z系列提供花花绿绿的可选色。不过我想VAIO Z表面细磨砂的处理工艺以及硕大的VAIO的标识仍旧能够把索尼追求的时尚表现得通透,而与此同时带给用户的还有更加优秀的握持手感。
整机模具采用碳纤维为主要材质
&&& 索尼认为“薄”是一种时尚,所以在它的各种中我们都能找到这个不断挑战极限的元素。VAIO Z的顶盖也很薄,至于有多薄,你觉得6mm这个数字怎么样?没错,这也是为什么索尼给VAIO Z的屏幕顶盖用了碳纤维。
屏幕顶盖厚度仅为6mm
&&& 坦白的讲,我在评测之初就担心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过薄的屏幕是否会影响其品质。虽然依靠碳纤维的韧性以及延展能力,VAIO Z在顶盖仅有6mm厚的情况下可以尽其所能的保护液晶面板,但在我故意扭曲的情况下其仍会产生一定的形变,并且受到外力压迫时液晶屏幕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水波纹情况。相信我,这些形变并不会让你觉得笔记本快要挂掉了,得益于索尼内置在屏幕边框内的加固件,VAIO Z系列笔记本的整体结构的确是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屏幕部分采用无锁扣的设计方式
&&& VAIO Z一定不会在屏幕顶盖上设计锁扣的,这倒并非是6mm的屏幕厚度所致,因为我敢打赌索尼从心理上就很难接受丑陋锁扣的存在。
为了扣合稳定,屏幕边框内置有强力磁石
&&& 话虽如此,不设置锁扣但也要考虑屏幕扣合的稳固。很简单,在边框里内置一颗强力磁石不就好了,而索尼的确也是这样做的。
采用了一块13.1英寸16:9炫彩贵丽屏
&&& 在文章开头我讲到了新款VAIO Z系列笔记本融合了许多索尼的优势技术,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其在家电领域中的Bravia就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播放1080P高清电影时可以做到无黑边
&&& 既然如此索尼VAIO Z笔记本拥有一块13.1英寸的16:9液晶显示面板就说得过去了。在早先介绍VAIO FW影音笔记本时候我就断定索尼必然是恨透了播放高清影片时因为屏幕比例问题而留在屏幕上下或左右两端的黑边,但这次它可以满足自己对于视频回放的完美希求了,1600 x 900的分辨率能够完全不留下遗憾,而且这种高分辨率还能够在实际商务应用中帮助用户获得更大的可视面积。
色域示意图(非索尼VAIO Z色域图)
&&& 如果仅仅是屏幕比例的改变,我肯定会在文章中予以抱怨。但是实际上,这次索尼厚道的将VAIO Z液晶面板的色彩还原能力提高到了100%,并且在色域衡量方面其也转用了UV轴代替了XY轴进行参考。
Everest屏幕信息摘要截图
&&& 说得直白点,就是那些对于视频回放质量有着苛刻要求或者有专业图像制作需要的朋友可以放心的扔掉你的了。另外,索尼也已经放弃CCFL(冷阴极荧光管)作为背景光源很久了,新的LED(发光二极管)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纯色效果,并且在寿命以及能耗方面也较前者有着不小的优势。
屏幕显示效果实际拍摄测试·屏幕显示效果实际拍摄测试
&&& 虽说通过以及后的照片质量会有所降低,但我还是觉得表现出索尼VAIO Z系列优秀的视频回放能力,实际拍摄仍旧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顺便说一句,拍摄所用的相机为佳能的30D,而我是以1/8秒的快门速度、F5.6的光圈与400的ISO进行实际的显示效果拍摄,让我们看看实际的效果怎么样!
纯白色效果测试
&&& LED(发光二极管)背景光源的使用果然没错,在对纯白底色的拍摄中VAIO Z系列完全没有出现因亮度分布不均而造成的暗斑。再来看看液晶板,其在色彩纯度的表现上也很棒,虽说在屏幕下半段仍旧有些许的青色,但是这已经非常难察觉到了。想想很多在纯白底色的情况下会出现泛红的情况,这对于那些有着“黄金眼”的消费者来说简直太可怕了……
灰阶效果测试
&&& 不知道为什么在实际的观察中我能够分辨出灰阶测试2%与1%的差距,可是这台30D相机却很难将其拍摄下来。不过就这张实际的拍摄样张来看,我已经能够清晰的分辨出最后2%的灰阶效果。
角度测试对比样张
& 仰视效果测试&&&&&&&&&&&&&&&&&&&& 俯视效果测试
& 右侧倾斜视角测试&&&&&&&&&&&&&&&&&左侧倾斜视角测试
&&& 既然索尼保证过VAIO Z的屏幕效果能够与Bravia的水平相当,那么这组可视角度的实际拍摄照片也就有的说了。除了仰视情况下很难看清屏幕内容外,其他几个视角均能表现出比较低的色彩损失。我不敢说VAIO Z一定能够与Bravia抗衡,但这至少已经非常接近其性能了。
& 色彩样张拍摄效果测试
& 细节样张拍摄效果测试
&&& 我选了几张有针对性的照片进行实际拍摄,不得不承认作为一款轻薄便携的笔记本来说VAIO Z确实做得很棒,特别是细节以及颜色还原的部分都有着上佳的表现。实际上整组样张拍摄只能算是抛砖引玉,毕竟经过相机后其画面的实际效果会有些许的降低,如果你真的对画面质量非常在意那么我还是建议到最近的卖场去逛逛。
&&& 再对屏幕部分进行一些补充,VAIO Z笔记本的屏幕乍看上去似乎是经过了普通的镜面涂层,但实际上它却是能够进行漫反射的雾面屏幕。没什么好说的,只是VAIO Z将可以拿到阳光下去用。
整机规格展示与屏幕边框设计·整机规格展示与屏幕边框设计
&&& 这次索尼给VAIO Z的身材定位已经算不上极端,13.1英寸的屏幕大小使整机模具保持在了314mm x 210mm x 24.5mm至33mm这个区间内。如果一定要拿什么做个对比,那么我可以保证这款索尼VAIO Z比一本杂志大不了多少。
整机模具规格为:314mm x 210mm x 24.5mm至33mm
& 整机最薄与最厚处实际测量(点击放大)
&&& 除此之外,1.44kg的裸机重量与1.97kg的旅行重量也给了索尼足够的炫耀空间。可我仍旧想要泼点冷水给索尼,那个中0.53kg的适配器,难道你不觉得它太沉了吗?
& 裸机重量为:1.44kg&&&&&&&&&&&&& 旅行重量为:1.97kg
&&& 最近的都流行窄边框或者无边框,索尼明显没有热衷的去跟风,因为就13mm的边框来看,这绝对不是索尼的极限。
屏幕边框宽度为13mm
&&& 屏幕上边框正中央部分有一颗130万像素摄像头,这种已经几乎成为笔记本标准配备的东西应该说并不算新鲜,只是索尼给它准备的“ArcSoft WebCam Companion”软件倒是为这颗摄像头增色不少。
屏幕上边框处内置有130万像素摄像头
随机附带的摄像软件
&&& 因为我拿到的参测机型是英文版,所以在这款软件的设置方面略有不同,但是我敢保证量产型VAIO Z笔记本的摄像软件中会包括一个人像跟踪的功能,尽管是一定范围内的追踪,但是非常合适那些喜欢在视频聊天时摇头摆尾的朋友来用。
位于机体前部的内置式
&&& VAIO Z系列笔记本把内置麦克风设计在了底座的前部边缘部分,不仔细找是很难发现的。这个内置麦克风的分布位置已经跟靠近用户了,这也能够较屏幕上边框的分布方式更好的拾取用户语音。可是为什么索尼仍旧没有采用矩阵式麦克风?难道那样做的成本真的很高?
索尼身份证 Common ID与双显卡切换设计·索尼身份证 Common ID与双切换设计&&&&&&& Common ID,不,我是说VAIO Z的屏幕转轴同样被索尼加入了许多心意。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漂亮,索尼也希望借此让人们一眼就认出这是谁家的,所以Common ID这个名字也被索尼解释为“共通性设计”。
转轴部分为特殊的Common ID设计
& 屏幕左右转轴部分
&&& 这组极富索尼风格的转轴采用了圆柱形下沉式的设计,足够的阻尼区可以为VAIO Z13.1英寸的屏幕提供均衡的阻尼力道。由于屏幕部分质量本就较轻,所以不算太涩的阻尼效果可以保证你在掀起顶盖的时候仅用一只手。不要蔑视这一点点人性化,当你在手持一杯咖啡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的时候,这台能够轻松掀起屏幕的就足够你温馨一下的了。
& 屏幕开合效果
屏幕顶盖最大打开角度为150度左右
&&& 圆柱形的转轴多少有点迁就电池的位置,也正是由于此VAIO Z笔记本屏幕顶盖的打开角度最大也只有150度左右。不过这并不影响使用,因为这台笔记本就算能够有180度的最大开合角度也很难成为一台。
& 开关按键&&&&&&&&&&&&&&&&& 直流电源接口
&&& 转轴的两端截面并没有被放弃,除了左侧端为VAIO Z笔记本电源接口外,右侧截面处具备背景光的电源开关按键就是整个Common ID的主要组成部分。
& 正常开机状态下为绿色&&&&&&&&&&&&&待机状态下为橙色
&&& 当VAIO Z正常开启的时候,该处电源开关按键将会表现为绿色,相反在待机的时候为红色。很简单不是吗?但这种没有花费太多心思的设计却能够很好的被消费者记住,换句话说在一大堆笔记本中人们最先发现的也肯定是VAIO系列笔记本……
独特的双显卡切换
&&&&还记得我正在用的那台SZ42笔记本吗?说真的,当年我最看中的就是它能够将与来切换使用,索尼也同样认为这是一个好点子所以在VAIO Z笔记本上显卡切换的功能被理所当然的保存了下来。
显卡切换提示对话框
&&& 拨钮利用了圆柱形转轴的表面位置,靠近左侧的设计也巧妙的避免了误操作的情况。尽管形式上与早先的SZ系列相同,但是实际的操作已经不需要经过令人厌恶的重新启动了。我在这里卖个关子,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在分别使用集成显卡或者独立显卡的时候其电池续航效果是有着较大不同的,至于有多大的差距,我保证你能从本文的后半部分找到结果。
键盘悬浮?整机键盘底座部分设计·悬浮?整机键盘底座部分设计
&&& 有个索尼的朋友告诉我,这台VAIO Z的键盘底座面板造价不低。如果你有仔细观察我的图片,就肯定能够发现这是由一整块铝合金盖板加工而成的,并且其表面经过了金属拉丝工艺以及圆滑处理,令整机键盘操作面在视觉以及实际手感方面都能够有上佳的表现。
索尼VAIO Z系列底座部分设计
键盘底座拥有优美的曲线设计
&&& 尽管一体成型的盖板在良品率方面并不会有太大的优势,但这种苛刻的确给VAIO Z的键盘底座带来了十分优美的弧线。除此之外,键盘掌托处的细腻手感以及能够贴合腕部的弧度都可以为长时间的键盘录入带来更加有利的条件。
键盘操作面左上角S1与S2的自定义按键
&&& 我那台笔记本上没有太多的快捷功能按键,VAIO Z也是如此。键盘左上角的“S1”、“S2”按键索尼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它们要去做什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让这两个按键去激活不同的功能,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让它们帮你启动某个游戏或者其他什么有趣的东西。
&&& 但令我不解的是另一边的快捷按键被定义为光驱的弹出键,说实在的加上这个快捷按键索尼VAIO Z可以有三种弹出光驱托盘的办法(Fn+E也可以弹出光驱托盘),也许索尼认为这算是对影音播放有利的一种设计吧。&
分列于键盘左右上角的扬声器单元
&&& 扬声器同样被分布在了键盘操作面的左右上角,开孔的设计非常简单,相信索尼也对笔记本那狭小的共振区无能为力干脆不在音频上下功夫了。不过实际的试听效果还算是尚可,但是与真正强调音频的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索尼独特的悬浮式键盘
&&& 索尼键盘的颗粒感很强,每个按键近乎独立的存在多少让人有些怀疑其快速录入的能力。不过就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这种类型设计的键盘确实是需要一定的上手时间,不过之后的过程就能够随心所欲的去敲字了。
实际敲击示意图
&&& 试了试敲击的感觉,与之前的FW或者SR相比我这台VAIO Z在键帽尺寸上明显小了一些,可这并不影响录入操作,而且尽管键帽尺寸有所缩减但是键距以及键程仍旧保证了19mm与2.5mm的最佳尺度。
& 分布合理的特殊功能按键
&&& 要说的是,合理的键盘分布同样能够提高我们的敲击速度。幸好索尼将类似Ctrl键这样的特殊功能按键进行了合理的分布,并且在容易造成连击的按键四周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拉开。没错,我们只要去适应这款键盘就好了,其他的就让索尼去考虑吧。
& 笔记本左右掌托部分设计
&&& 把手放在掌托上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特别是VAIO Z系列笔记本的键盘掌托所采用的铝合金材质也确实可以让用户在键盘录入的时候给手掌一个不错的休息区。
触摸板上方分布有输入状态指示灯
&&& 掌托部分并没有明显的指示灯设置,但如果不仔细看也许我根本就不能发现窝在鼠标触摸板上方的那3个输入状态指示灯。没错,就是NumLock、大写锁以及ScrLock这3个指示灯。
内置式鼠标触摸板
&&& 不想再对索尼的鼠标触摸板做过多的描述了,这个有着许多点状纹理的鼠标触摸板在没有外置鼠标的情况完全满足你的需求。只是当你进行键盘录入的时候,你将不得不采用控制面板中的专用设置项来对鼠标进行禁用,当然你也可以通过预装的设置软件来降低触摸板的灵敏度,只是这对许多中年以上用户来说显得有些困难。
鼠标左右按键之间的生物指纹识别器
&&& 作为面向商务的,VAIO Z系列笔记本必须拥有生物指纹识别器,因为笔记本内保存的数据有相当的安全需要。VAIO Z的鼠标左右按键之间就有这样的一个生物指纹识别器,而且英特尔迅驰2平台所采用的ICH9M南桥芯片中也相应的内置有TPM1.2安全芯片,这样一来你的数据保护就是硬件级的。
扩展接口分布、电池与机体底部设计·扩展接口分布、电池与机体底部设计
&&& 别以为索尼会因为VAIO Z的小身材而在系统扩展接口方面偷懒,这台VAIO Z在拥有了USB2.0、D-Sub视频输出等必备接口的同时还提供有HDMI、IEEE1394等这样的多媒体接口,尽管这与商务型所需有些相悖,但是索尼的时尚恰恰又是表现在这种多媒体与商务的结合部分。
笔记本机体右侧系统扩展接口分布
& HDMI高清视频输出接口&&&&&&&&&&&&&&&& 内置刻录机
&&& VAIO Z系列笔记本的接口分布算是合理的,在整机右侧只有HDMI高清视频输出、1个USB2.0以及D-Sub视频输出3个线缆型接口,除此之外就是DVD刻录机与系统开关按键。考虑到大部分用户都是“右撇子”,所以少量的线缆型接口并不会给用户操作的右手带来什么麻烦。
笔记本机体左侧系统扩展接口分布
& RJ45以太网接口&&&&&&&&&&&&&&&& RJ11电话线接口
&&& 再看看机体左侧,稠密了很多不是吗?在该处分布有接口、RJ45以太网接口、ExpressCard/34插槽、锁、RJ11电话线接口、USB2.0接口、IEEE1394接口与音频输入输出。除此之外,散热出风口也开在了机体左侧。
机体后侧没有分布任何的接口
笔记本机体前部系统扩展接口分布
&&& 因为电池与下沉式转轴的原因,索尼VAIO Z笔记本的机体后部完全不能分布任何的接口。不过与之相对的机体前部却设置了记忆棒插槽、、无线网络开关以及内置。同时分布于此的还有电池充电状态、状态以及读卡器状态这3个系统状态指示灯,而这种侧边的设计方式也同样可以在屏幕顶盖扣合的时候令用户也能充分的了解系统当前状况。
机体底部同样采用碳纤维作为主要材质
提供有扩展坞插槽
&&& 索尼的确是给了VAIO Z从头到尾的碳纤维包装,哪怕是机体底部也同样是以黑色涂装的碳纤维作为主要制造材质。不过索尼也认定了时尚、商务人群中很难出现那种喜欢天天鼓捣的朋友,所以VAIO Z在机体底部仅仅提供有关于升级的扩展区。
标配有3GB 系统内存
&&& 我所收到的这台VAIO Z样机为其最高配的Z19N,所以标配的内存为+的组合,且该机所搭配内存也是迅驰2平台所支持的 3型。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应用的内存,索尼的理由很简单:由于32位的Windows Vista会保留几乎1GB的内存空间来保证PCI设备的兼容性,所以就算是加入了,用户实际使用到的也只有3GB。我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能接受就不好讲了。
&&& 虽然我这次没能说服索尼拆掉这台VAIO Z笔记本,但是其大概的内部情形我也有所了解。一块与CD盒子差不多大小的采用了12层PCB的工艺,这无疑在小主板上实现了系统的稳定运行,除此之外更多的还是采用了模块化分布。实际上在笔记本制造业中“小意味着贵”的说法也在索尼VAIO Z身上充分的被体现了出来……
标配的6芯锂离子电池
&&& 这种小巧的超便携本不拿到外面用还有什么意思?如果是这样,电池的续航能力将会成为直接的制约因素。VAIO Z标配了一块10.8V 5400mAh 58.32Wh的6芯锂离子电池,与以往的测试文章流程相同,我会在后面的性能评测中为各位朋友揭示索尼VAIO Z的续航能力。另外不知道各位还是否记得我在VAIO Z显示芯片切换部分所卖的关子,难道你不想知道与在续航能力上的差别吗?
索尼VAIO Z19N硬件配置与测试说明
·索尼VAIO Z19N硬件配置与测试说明
&&& 我所收到的这台索尼VAIO Z19N要卖23988元,这确实不便宜,可VAIO Z也真的是在硬件配置上对得起“昂贵”这个词了。英特尔迅驰2平台的加入为这次参测的VAIO Z19N带来了Core 2 Duo TGHz的主频、1066MHz的前端总线频率以及6MB的高速二级缓存都能够充分的表现出索尼追求的时尚或者说是奢侈;而除此之外GM45芯片组以及英特尔5100无线网络模块也同样是迅驰2平台的标准配备。
索尼VAIO Z系列
&&& 另一方面,这台VAIO Z19N笔记本搭载了 GeForce 9300M GS与GMA X4500,并拥有 SerialATA与3GB 系统,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仍旧没能看到迅驰2平台中Turbo Memory2.0模块。关于索尼VAIO Z19N笔记本的详细配置可参加下表:
索尼VAIO Z19N硬件配置详细列表
索尼VAIO Z19N
英特尔 Core 2 Duo TGHz6MB L2Cache &1066MHz FSB频率
英特尔GM45北桥芯片+ICH9M南桥
2.5英寸 320GB SerialATA硬盘
13.1英寸炫彩贵丽屏& 1600×900
NVIDIA GeForce 9300M GS (256MB GDD3) GMA X4500
英特尔5100
千兆以太网适配器
10.8V 5400mAh 58.32Wh 6芯锂离子电池
&&& 由于是参测样机,所以这台VAIO Z19N笔记本内预装的是英文版的Windows Vista Business版,这并不会对最终的笔记本性能评测成绩产生过多的影响,其差别只是随中文版预装的附带软件会在某些细节的设计上更加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测试中我保留了全部的驱动程序与随机附带软件,但是卸载了其预装的以避免其在测试中产生影响。
&&& 而考量的项目则依照整机性能、显示芯片性能、处理器性能、硬盘子系统性能与电池续航能力进行了如下的软件选择:
&&& 整机性能:Windows Vista性能评定工具,PCMark 05;
&&& 显示芯片性能:3DMark 03、05、06;
&&& 处理器性能:CINEBench R10;
&&& 硬盘子系统性能:HD Tach;
&&& 电池续航能力:BatteryMark。
&&& 另外在物理表现部分体现为对索尼VAIO Z笔记本高负荷运行后的散热能力测试,测试工具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红外线测温仪。
整机性能测试部分·整机性能测试部分
&&& 考虑到这台VAIO Z19N拥有集成与独立两种显示芯片,所以在整机与显示芯片的性能测试阶段,我会采用两种结果对比的形式进行。而整机测试仍旧以Windows Vista性能评定工具与PCMark 05两款软件进行。在以往的评测文章中我介绍过,由于是以硬件指标为标准而非实际运行效果,所以Windows Vista性能评定工具只能做出一个大概的系统性能指向,并且其更多的作用还是针对本身的运行状况作出判断。
高性能模式下 Windows Vista性能评定工具测试截图 成绩:4.4
普通性能模式下 Windows Vista性能评定工具测试截图 成绩:3.8
&&& 从Windows Vista性能评定的结果上看与部分获得较主流移动平台高出很多的得分,特别是型内存的加入使内存子项获得了5.9分的高分。另外由于前段总线频率的增加以及本身垂直记录功能的加入也使得硬盘子项能够拥有5.4分的出色得分。
&&& VAIO Z两种模式(独显/集显)的差别还是在于部分的得分,很明显当切换为 GeForce 9300M GS显示芯片时,整机的游戏性能评价获得了较高的分值。与此相比GMA X4500集成显示芯片就显得“软弱”许多了。可见索尼的确是给VAIO Z定位了娱乐与商用两种应用定位。
高性能模式下PCMark 05整机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5409
普通性能模式下PCMark 05整机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5365
&&& PCMark 05两种模式的总成绩相差并不大,尽管显示子项的得分有了较大的差距,但是在使用GMA X4500集成显示芯片的时候处理器、内存以及硬盘均较使用独立显示芯片时有了更为明显的提高致使两种模式下PCMark 05总成绩相差不大。
可切换显示芯片性能对比测试部分·可切换显示芯片性能对比测试部分
&&& 索尼VAIO Z19N搭载有集成与独立两种显示芯片,并且要说的是 GeForce 9300M GS与英特尔GMA X4500均是新一代显示芯片。与早先的VAIO SZ系列不同,本次索尼在进行双切换的时候已经不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了,非常好不是吗?因为包括我在内都已经厌烦了Vista启动的冗长。
·独立显示芯片
3DMark 03显示芯片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6491
3DMark 05显示芯片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3935
3DMark 06显示芯片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2283
·集成显示芯片
3DMark 03显示芯片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2894
3DMark 05显示芯片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1803
3DMark 06显示芯片性能测试截图 成绩:1044
&&& 但由于索尼的显卡切换机制问题,所以通过GPU-Z或者Everest软件均不能获得9300M GS的确切信息。但是从NVIDIA官方网站上我们能够获悉,GeForce 9300M GS拥有16个流、4个ROPs(光栅化引擎)并且具备580MHz的核心频率,除此之外在Shader频率方面也较前代的8400M GS高出不少达到了1450MHz。当然,索尼也不会亏待这颗不错的9系入门独立显示芯片,它为其配备了256MB的板载现存。
独立、集成显示芯片性能对比测试
&&& 根据3DMark 03、05、06三个版本的软件测试,可以看出在使用独立的NVIDIA GeForce 9300MGS的情况下,VAIO Z的3D显示能力将会有平均54%的性能提升。尽管本次评测我并没有加入游戏部分的试玩,但是就以往评测的横向得分量化情况看,VAIO Z笔记本在独立显示芯片的模式下将能够流畅运行目前的中型3D及。
NVIDIA GeForce 9300M GS实物图
&&& 另外要说的是,新一代的GeForce 9300M GS独立显示芯片已经加入了完全的VC-1硬件解码,因为VC-1是基于Windows Media Video 9格式的,所以这意味着以后更多的以.wmv结尾的高清影片将可以得到独立显示芯片的支持。
处理器与硬盘子系统性能测试·与子系统性能测试
&&& 处理器是VAIO Z19N最奢侈的硬件之一,特别是这颗拥有2.8GHz主频的Core 2 Duo T9600处理器已经算是除Extreme系列外的最高端了,不过这也算是对得起两万多的。
处理器性能测试部分
&&& 为了能够与早先产品的评测成绩形成量化对比,本次针对VAIO Z19N的T9600处理器性能测试仍旧采用了CINEBench R10进行。
CINEBench R10处理器性能测试
&&& 就CINEBench R10的最终成绩上看,这款索尼VAIO Z19N的处理器单核成绩有些偏低,但是在双核心运行的效果上却又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另外从对3D图片的渲染成绩上看,拥有T9600处理器的索尼VAIO Z19N也表现得相当迅捷。
·硬盘子系统性能测试
&&& 整机性能测试中我说过VAIO Z19N笔记本的硬盘性能也不错。这块的品牌硬盘尽管仍旧采用了5400rpm的转速,但是得益于垂直记录技术的加入其在性能方面的确是可以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索尼安全设置中心
索尼硬盘主动保护系统
&&& 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这款编号为MK3252GSX的东芝硬盘本身就具备一颗冲击感应芯片,在硬盘收到冲击的时候可以自行将磁头移出磁盘区以保护数据的安全。当然,这与VAIO Z19N笔记本额外集成的冲击感应芯片并不冲突。
HD Tach硬盘子系统性能测试截图
&&& 这块安全性不错的硬盘在实际性能方面表现相对一般,除了那条相当平滑的顺序读取曲线外,该硬盘在突发传输率以及平均传输率方面都表现平平。不过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也算不上落后,总体来说不会拉系统性能的后腿就是了。
电池续航与整机散热能力测试
·电池续航与整机散热能力测试
&&& 如果这篇文章你已经读到了这里,那么将很快的揭晓我在前面埋下的问题:这台具有双切换功能的将会具有怎样的续航能力表现,并且续航成绩会随着独显以及的切换有着怎样的不同。测试软件仍旧为我常用的BatteryMark,并且以Life Test模式进行所用的测试。
BatteryMark电池续航能力测试
&&& 不得不承认索尼的节能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哪怕是采用独立显示芯片的情况下VAIO Z19N都能够表现出4小时6分钟的续航能力。当然,集成显示芯片的续航时间就更好了,因为切换到集成显示芯片后的续航测试耗去了我5小时1分钟的时间。
高性能与节能状态下续航能力对比
&&&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续航能力已经可以满足那些有着长时间移动使用的朋友,而这也令索尼VAIO Z更加符合超便携的称呼。
·整机散热能力测试
&&& 这次我并没有使用那个简单的红外线测温仪来对VAIO Z19N笔记本的整机温度进行衡量,因为单点式的测量总免不了误差情况的发生。而这次所使用的Fluke Ti20热成像仪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那些问题。
普通机位模式热成像图(点击放大)
操作面热成像图(点击放大)
&&& 在室温25摄氏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经过1小时PCMark 05运行的VAIO Z笔记本的键盘操作面温度控制十分不错,就算是靠近散热出风口的温度也被控制在了37.1摄氏度的水平,而之前我所担心的金属键盘掌托部分则完全没有超过30摄氏度。但是从正视图上我发现这台VAIO Z19N笔记本的屏幕下边框处表现了较高的温度,而该处则是VAIO Z19N笔记本的屏幕供电部分。
机体底部热成像图(点击放大)
&&& 机体底部的温度同样值得表扬,除了散热出风口部分41.9摄氏度的温度之外,其他部分均能够表现出与键盘操作面相同的水平。没错,这台索尼VAIO Z笔记本可以放在腿上来用,但是仍旧要小心那个散热出风口。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试用总结
·索尼VAIO Z系列试用总结
&&& 索尼很想把VAIO Z塑造成一位穿着休闲西装、扎着卡通领带出入商务场合的先生或者同样类型装束的姑娘,而且它也并不愿意让这个想法只停留在设计图上,所以VAIO Z系列出现了。就好像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它真的是黑白商务色调中的那一抹红色。也许这就是索尼的哲学,它认为时尚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肯去渲染或者描绘。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
&&& 不仅仅是用看的,碳纤维的表面还可以呈现给用户出色的手感;也不只是使用上的舒适,VAIO Z系列笔记本又能以Bravia的标准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回放效果;但我所说的这些却也都经过了索尼出色的人性化过滤,使之在应用之中不会因为某些设计上的“欠考虑”而出现阻碍。我想再说一说Common ID,这个突发奇想的小装饰虽然并不能被解释成VAIO全系列笔记本的血统所在,但是连一个简单的开关都要赋予其些许的时尚色彩,难道这不是一种对于时尚追求的偏执吗?换句话说,正是这种坚持为VAIO系列笔记本积淀了真正的索尼血统。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
&&& 旗舰级也会有着自己的软肋,索尼VAIO Z系列也同样有着这样的问题。这就是,特别是在如今价格已经逐渐的失去了“奢侈”的光环时,VAIO Z打出23988元的价格多少有些显得不近人情,但优秀的设计以及近乎完美的用料,也反映出这款产品物有所值。我想能够花这个价买台笔记本的朋友并不在多数,但一定是对个人价值有所追求的人。
索尼VAIO Z系列笔记本
&&& 索尼并非是在追求另类,只是它厌倦了商务型笔记本千篇一律的枯燥。我知道,索尼小姐喜欢不断诠释自己的美学,但她肯定不会仅满足于表面的清秀,因为VAIO Z透露出她的美学其实是从内至外的……
索尼VAIO SR&FW产品评测导读
  &&&&&&&&&&&&
频道热词:&&&&&&
笔记本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笔记本网友精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TOP10周热门笔记本电脑排行榜
商家报价:
120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59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94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3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41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3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38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60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6499-¥8200
上市时间: 2014年01月
产品数: 6
商家报价:¥3999
上市时间: 2014年11月
产品数: 3
商家报价:¥6700-¥8300
上市时间: 2014年12月
产品数: 3
商家报价:¥11562-¥16300
上市时间: 2014年11月
产品数: 7
商家报价:¥8999-¥10999
上市时间: 2014年11月
产品数: 2
商家报价:¥7999-¥9999
上市时间: 2014年11月
产品数: 4
商家报价:¥3950
上市时间: 2014年10月
产品数: 2
上市时间: 2014年11月
产品数: 2
商家报价:¥1999
上市时间: 2014年12月
产品数: 2
笔记本百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vaio笔记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