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示范县网站建设方案书怎么写工作方案怎么写

信息分类名称:
水利、水务/投资项目/全社会
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彭水县龙门峡水电站工程调整涉河建设方案的批复
彭水县水务局:
& & 你局《关于转报重庆市彭水县龙门峡水电站工程调整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的请示》(彭水水务文〔2013〕99号)收悉。我局于日组织专家对《重庆市彭水县龙门峡水电站工程调整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进行了评审。设计单位、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单位&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并于日向我局报送了《重庆市彭水县龙门峡水电站工程调整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根据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专家评审意见,现批复如下:
&&& 一、原则同意彭水县海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重庆市彭水县龙门峡水电站工程调整方案
工程所在区域河道洪水影响评价标准选取10年一遇基本合适。
&&& 二、原则同意工程涉河建设方案
& & 水库总库容由9061万m3调整为7250万m3。挡水坝坝型由双曲拱坝调整为土质直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由90.6m调整为59m,坝顶长由208.1m调整为142m,坝顶高程由372.1m调整为375m,防浪墙顶高程为376.12m。溢洪道原为坝顶高低堰泄洪,低堰溢流坝段顶高程为360.0m,净宽60m,左、右岸高堰顶高程为367.0m,溢流净宽90m;调整为岸边正槽式溢洪道,堰顶高程360.00m,净宽70m,堰型为WES曲线。
& & 电站厂房由乌江边黄草沟、诸佛江古河道上,距坝址4.2km处调整为彭水电站大坝下游约3km的乌江干流三佛滩河段;装机容量由2&11.5MW调整为2&29MW。
&&& 取水口位置由坝上游右岸58.00m处调整为坝上游约170m处,取水方式由竖井式改为岸塔式;引水线路相应调整,引水隧洞由长度4193m调整为18484m;设计引用流量由44m3/s调整为54.6m3/s。
工程调整方案后主要控制点坐标表(北京坐标系)
溢洪道中心线
1#机组机心
2#机组机心
厂房轮廓控制点
尾水渠轮廓
边界控制点
压力管道分岔点
&&& 三、有关要求
&& (一)进一步优化工程设计和处理好工程有关关系
对第三者影响的防治补救措施基本可行。对溢洪道出口河段进行保护;不占用下游银盘水电站的正常库容,电站厂房在施工过程中和运行期间在银盘水电站正常蓄水位以下不得堆放弃物、弃渣和修建临时建筑物,以保证银盘水电站的正常运行;严格执行对上游彭水水电站的影响已签订的补偿协议。你局还应督促建设单位妥善处理好工程涉及到的其他第三方合法水事权益。
&& (二)建设单位办理开工手续前,你局应督促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放工程控制坐标。重庆市河道管理站将对工程控制坐标在内的涉河事项进行核实。
&& (三)你局应督促建设单位加强施工期的管理,制订施工度汛方案报你局批准后实施,还要服从当地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
&& (四)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河道保护工作,严禁向河道内倾倒弃土弃渣,施工完工后应及时拆除施工设施,清除弃渣等碍洪物,确保行洪安全。
&& (五)工程竣工后,你局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提出验收申请,经你局转报我局,由我局组织涉河事项验收;工程经专项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
&& (六)本行政许可决定有效期为两年,自签发之日起计算。期满后,若该工程未取得国家审批、核准,或者未开工建设,本行政许可决定自行失效;若要继续建设,应重新履行行政许可手续。工程建设过程中涉河建设方案有较大变更的,也应按规定重新办理许可手续。
&& (七)你局应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批复的内容和要求实施。
&&& &&&&&&&&&&&&&&&&&&&&&&&&&
&&&&&&&&&&&&&&&&&&&&&&&&&& &&重庆市水利局
 |  |  |  |  |  |  |  |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ICP备案: 国际联网备案:-->-->-->-->-->
河南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示范县验收总结报告
发布单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时间:&&&&&&浏览
&&& 按照水利部2014年水利改革工作要点和《关于开展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水利厅选择了商丘市睢阳区和平顶山市鲁山县作为改革试点示范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实施方案、宣传发动和培训、调查登记并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多方筹措落实管养经费,探索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等措施,基本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日至2月5日,省水利厅组成验收组,对两个试点示范县改革工作进行了验收。验收小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发放收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问卷调查表等程序进行。总体来看,两个试点县睢阳区、鲁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立了改革目标,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普查摸清底数,发放产权证,明晰了各类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立并落实了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和安全责任,建立了管护制度,明确了管护经费来源渠道并逐步落实到位,对小型水库、中小河流及堤防、小型水闸、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型水电站等工程,结合各类工程特点,探索出了不同的管护模式。通过制定改革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加大后续监管和扶持,初步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良性管护机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总体验收通过。
&&& 一、试点示范县改革任务完成情况
&&& 1.睢阳区
&&& 通过改革,全区中小河流及堤防、小型水库、小型水闸、小型农田水利和小型供水站五大类小型水利工程,受政府委托,区水利局以产权证、协议书明晰工程产权16294个,占小型水利工程总量的100%,其中:中小河流33条、堤防1处、小型水库1个、小型水闸23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6220个、小型供水站16座;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的16294个,占小型水利工程总量的100%,其中:小型水库1个,由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负责管护;中小河流33条、堤防1处、小型水闸23座,由区水利部门直接管护;小型供水站16处,由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管护;机电井、地埋线、桥涵、沟渠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6220个、由农民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全区共成立用水协会 322个,各农民用水协会通过管护制度的精细完善和管护模式优化探索也都实现了正式起步运营;全区测算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共需1497.23万元,已落实管护经费工程14995个,占小型水利工程总量的92%,已落实管护经费1403.4万元,占测算总额93.7%,其中:中小河流及堤防、小型水库、小型水闸测算管护经费568.05万元,区财政2014年落实管护经费467.96万元,小型供水站测算管护经费32万元,乡财政每年落实管护经费32万元,机电井、地埋线、桥涵、沟渠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测算管护经费897.18万元,由农民用水协会筹集和财政补助解决,落实到位825.4万元。各项改革指标达到国家试点验收的标准,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工程全部落实了安全责任,明晰了工程产权,确立了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经费,基本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任务。省水利厅验收组通过组织管理单位职工、管护组织负责人、水利工程管理员、用水户代表等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的民主测评结果看,各方满意度达91%。
&&& 2.鲁山县
&&& 通过改革,全县中小河流及堤防、小型水库、小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小水电五大类小型水利工程,鲁山县政府以产权证、协议书明晰工程产权3707个,占小型水利工程总量的100%,其中:中小河流49条,堤防31.9公里、小型水库35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40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4处,小型水电站4个。小型水利工程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的3707个,占小型水利工程总量的100%,其中:小型水库35座,鲁山县成立小型水库管理中心,财政全供事业单位,为6座小(1)型水库的管护主体,同时负责由乡镇政府管理的29座小(2)型水库的技术指导工作;中小河流及堤防,由县河务局负责管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中小型灌区和引河灌区的末级渠系及量测水设施等配套建筑物和喷灌设施及其输水管道和首部的管护主体是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委托鲁山县农田灌溉工程专业管护队进行管护,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机井、坑塘和由水土保持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扶贫开发工程等兴建的水池(窖)以及喷灌设施及其输水管道和首部工程的管护主体是工程所在地村委会,村委会负责对机井、坑塘、水池(窖、柜)、喷灌设施及其输水管道和首部等工程的管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水利局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6座“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负责指导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14座联村供水工程由工程所在乡镇政府进行管护,194座单村供水工程由工程所在地村委会进行管护。小型水电站4座,其中3座由鲁山县水电开发公司管理,1座由电站业主负责管理运行。按照工程类别对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进行测算核定,核定全县每年共需各类管护维修经费701万元,其中小型水库每年153.58万元,河道及堤防经费每年26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每年147.5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每年55万元,水电站每年85万元。目前,已经落实各项管护维修经费659.32万元,占应落实95%(县财政落实574.32万元,占核定经费的83%;中央补助12万元;单位自筹73万元)。另外,县财政每年还拿出80万元用于购买灌溉用水,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鲁山县各项改革指标达到水利部试点验收标准,涉及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工程全部落实了安全责任,明晰了工程产权,确立了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经费,基本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任务。省水利厅验收组组织管理单位职工、管护组织负责人、水利工程管理员、用水户代表等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民主测评,各方满意度达90%。
&&& 二、试点的经验和做法&
&&&&1.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两个试点示范县区坚持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形成改革合力,推进改革稳步实施。县(区)成立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县长(区长)任组长,主管县(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任成员,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改革组织实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形成改革合力,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 2.结合实际,制定方案。两县(区)政府先行制定出台了《睢阳区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商睢政文〔2014〕28号)《鲁山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鲁政〔2014〕41号),明确了总体改革框架、改革任务和改革步骤,对改革范围、原则、内容、措施和时间表进行了细化,为改革实施提供了纲领性文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睢阳区对实施方案中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进一步向下延伸到工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协会,印发了《关于印发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补充意见的通知》(商睢政办〔2014〕56号),为确定最接近使用者的管护主体提供了政策保障。鲁山县在实施中也进一步修改了实施方案,对各渠道筹集管护经费数额更明确,测算标准更合适,更容易落实。
&&& 3.调查摸底,明晰产权。一是做好宣传发动。把改革的工程项目、实施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张榜公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取得群众对改革的认可和支持。二是做好普查登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基层一线,进行拉网式普查,分类进行统计;三是分门别类,定性建档。在对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县区水利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组织乡镇政府进行工程产权界定,登记造册;四是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归属,由县政府或水利局发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书。
&&& 4.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安全责任。在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按照产权归属,明确了各类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对工程开展日常维修养护,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同时落实了安全责任。
&&& 5.多方筹措,落实管护经费。通过对小型水利工程合理定性,明确了各类工程管养经费的来源渠道,通过多方筹措,对各类工程建立了稳定的管养经费保障机制。对中小河流堤防、小型水库等纯公益性工程,管护经费列入了县、区财政预算;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和小水电工程,明确了其管护经费总体由产权所有者或管护主体负责筹集为主,县财政适当奖补,落实了管养经费,并逐步到位。
&&& 6.分门别类,探索建立管理模式。小水库:睢阳区的1座小型水库,由区公用事业管理局管理,接受水利局行业指导。鲁山县成立小型水库管理中心,负责小⑴型水库的管护,同时负责小⑵型水库的技术指导工作。小⑵型水库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管护,通过委托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管护。小型水库实行行政首长安全责任制,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小型水库安全负总责,同时由水库所在乡镇确定1名领导成员作为安全责任人。
&&& 中小河流及堤防:两县区成立河道管理单位,财政全供事业单位,负责境内河流、堤防及小型水闸的管护。河道防汛安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由县政府、水利局、和乡镇分别确定1名领导成员作为河道的安全责任人。
&&&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睢阳区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模式上,通过临河店乡试点,探索出建立村级农民用水协会,以农民用水协会拥有所有权、管护权、使用权和建设权四位一体的管护新模式,在全区推广,全区建立村级农民用水协会322个,较好地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期以来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效益差的难题。具体做法:一是在做好资产评估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产移交到 “农民用水协会”,发放产权证书,使“用水协会”成为拥有物权和管理权的管护主体;二是协会按市场化方式保本运作,具体负责工程管理、维修和灌溉运营。如临河店乡杨楼村协会按电费和人工费两项费用计算,以每年每亩20元标准计收会费,年终根据实际浇水情况多退少补,会费使用情况定期公示,接受会员监督;三是探索把农田水利新建项目的申报实施延伸到农民用水协会,推行建管一体化模式。
&&& 鲁山县在21个乡(镇)、办事处成立21个乡镇水利管理服务中心,成立鲁山县农田灌溉管理办公室,组建鲁山县农田灌溉工程专业管护队。负责大中小型灌区和引河灌区的末级渠系及量测水设施等配套建筑物和喷灌设施及其输水管道和首部的管护;工程所在地村委会负责对机井、坑塘、水池(窖、柜)、喷灌设施及其输水管道和首部等工程进行管护。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两县区成立了“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办公室”,负责“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指导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联村供水工程由工程所在乡镇政府进行管护,单村供水工程由工程所在地村委会进行管护。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
&&& 小型水电站:鲁山县大浪河二级、澎河、孤山等3座水电站由鲁山县水电开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创业水电站由业主进行管理。县水利局负水电站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
&&& 7.健全改革配套制度,建立工程良性管护、运行机制。睢阳区以区政府的文件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筹集和建立财政奖补机制的实施意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区水务部门制定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监管方案》、《小型水利工程技术指导方案》;指导各“农民用水协会”制定完善了《财务制度》、《会费筹集使用和监管公示制度》、《工程管理制度》、《工程使用制度》、《工程维修制度》,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管,管好事情为群众”;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在年终分层级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促进工程管护水平的提高和工程效益的发挥,确保改革见实效。
&&& 鲁山县对各类工程分别建立健全了管护制度。县水利局制订了《小型水库防汛值班制度》《小型水库工程巡查检查制度》《小型水库调度运用工作规程》《小型水库放水管理制度》《小型水库输水洞工作闸闸门启闭机维修养护制度》;《河道工程巡查检查制度》《鲁山县砂资源开采管理办法》和《鲁山县砂资源管理责任追究办法》;《鲁山县农田灌溉工程管理制度》《鲁山县农田灌溉工程管护队职责》《乡镇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管理制度》;《鲁山县农村饮水管理机构职责》《鲁山县农村饮水管理制度》和《鲁山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基金使用办法》;修订完善《水电站运行规程》等。通过管护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促进工程管护水平的提高和工程效益的发挥,确保改革见实效。
&&& 8.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督,强化对管护主体考核。睢阳区制定出台《“农民用水协会”绩效考评和奖惩办法》,由地方政府组织,水利部门牵头,成立由财政、发改、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为成员单位的考评组,采取“听(听取协会工作报告)、谈(找会员和当地群众及协会理事座谈)、查(查阅管护记录、运行记录、账目收支)、看(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运行情况)、测(就协会的运营情况对会员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的办法,对“农民用水协会”的工作进行考评。区财政安排8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奖励较好的农民用水协会。对于考核结果为“优良”的档次的,区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奖励补助管养资金8万元,在新项目申报上优先安排;对于考评结果为“合格”档次的,及时提出优化完善意见;对于考评结果为“不合格”档次的,提出改进补正措施,在项目申报上不予考虑,以“奖惩机制”的严格落实形成压力传递链,促进农民用水协会服务意识增强和管护水平提高。
&&& 鲁山县人民政府印发了《鲁山县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鲁山县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鲁山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及考核奖励办法》,县水利局制定了《鲁山县小型水利工程技术指导方案》《鲁山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运行维护监管方案》等,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督,建立改革考核机制,签订运行管理合同3553份,促进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工作有序进行。
&&& 三、试点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 我省两个列入水利部的改革试点示范县通过改革实践,大的改革框架搭建完成,明晰了工程产权,发放了产权证书,确定了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明确了管养经费筹措渠道,应该由政府承担的列入了2015年财政预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监督管护主体落实本身应落实的经费,管护主体如何真正履行好管护职责,管好用好管养经费,新的管护模式还需要运行、磨合、完善,监督考核奖补机制如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需继续做好以方面的工作:
&&& 1.继续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工作。站在国家级改革试点的高度,按水利部、财政部改革要求,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在已完成改革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内容,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 2.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考核。进一步完善管护主体制度建设,督促各管护主体切实履行管护职责,保证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完整和效益正常发挥。加强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 3.加强管护经费的规范使用。按管护经费的来源渠道,把管护经费足额落实到位。公益性工程补助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落实到位;工程管护主体负责筹集的管护经费,要督促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管护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从年度维修养护计划编制申请、审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进行完善,切实发挥管养经费效益。
&&& 4.因地制宜,进一步创新、完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模式,对不适合的模式及时调整,管好用好各类工程。
&&& 5.在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协调做好与分类工程改革的对接,提升改革成效。如目前同时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需要进一步衔接、指导,提质增效。2015年重点水利工程实施计划
当前位置:
规划计划 > 重点工作
浏览字体:【    】
信息索取号:
博罗县水务局
2015年重点水利工程实施计划 2015年,我县计划实施六大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超过3亿元,具体情况如下:一、强力推进省级水利示范县工程建设。列入项目共29宗,概算批复总投资7.73亿元。至2014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完工项目9宗。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有16宗,准备开工建设的项目1宗(北冲口电排站扩建工程),另有小金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园洲镇中心涝区排涝整治工程和龙溪镇罗阳涝区排涝整治工程等3宗项目因故取消实施并已报省水利厅审批。计划2015年汛期前完成显岗水库灌区改造工程、柏塘河治理工程、黄山洞水库灌区改造工程、石坑水库灌区改造工程、稿树下水库灌区改造工程、中岗电排站重建工程、罗阳电排站重建工程、黄岗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横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槟榔潭电灌站技改工程、角离电灌站技改工程、下坝电灌站技改工程等12宗项目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15年底全面完成所有示范县项目建设任务,年内完成投资1.89亿元。二、全面完成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7500万元,分三年组织实施。至2014年底,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200万元,占总投资的82.6﹪。计划2015年汛期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步做好资料整理工作,争取年内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三、全力推进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工程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2.9亿元,计划治理8条河流共10个项目,从2014年开始分三年组织实施。其中,2014年实施两个项目(石坝镇石坝河项目和罗阳镇榕溪沥项目),2015年实施四个项目(泰美镇良田河项目、公庄镇官山河项目、龙溪镇银河河项目和龙华镇银河河项目);2016年实施四个项目(福田镇福田河项目、园洲镇福田河项目、柏塘镇赤水河项目和公庄镇水东陂水项目)。计划2015年3月20日前开工建设石坝镇石坝河项目,5月底前完成罗阳镇榕溪沥项目方案优化并争取在9月底前开工建设;9月底前启动2015年度4宗项目施工招标工作并争取在10月底前开工建设;6月启动2016年度4宗项目设计招标工作并争取在2016年3月完成前期工作。年内计划完成投资0.45亿元。四、全面完成24宗小水电技改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2432.43万元,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至2014年底完成投资975万元。计划2015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12月底前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五、扎实推进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列入实施计划19宗,其中县投资项目11宗,中央投资项目8宗。目前,19宗项目已全部完成安全鉴定工作,正着手实施对8宗中央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对11宗项目实施可研论证工作。计划2015年6月底前完成8宗中央投资项目的初设工作,10中旬启动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80﹪;其余11宗县投资项目争取年内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并力争在12月底前开工建设。六、扎实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工程初步估算总投资8.5亿元,计划2018年12月底完成。计划2015年上半年完成工程实施方案的修编及上报审批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工程建设。& 相关附件:礼泉县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_大唐文物旅游网-礼泉县文物旅游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礼泉县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 15:12:06&
点击:3322
&&&&今年4月,省政府确定礼泉县为第二批全省十个创建旅游示范县之一,明确要求用三年时间达到省级旅游示范县标准。为了加快推进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工作,进一步强化“旅游兴县”战略,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建设旅游示范县试点工作的通知》和《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建设考核标准》,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抢抓“十二五”国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瞄准创建陕西旅游示范县目标,树立“城乡统筹,全域旅游”的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理念。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总体要求,遵循“一业带动,多业融合,板块突破,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整合生态林果资源、特色工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着力在贞观文化之旅、亲水休闲之旅、关中民俗之旅、四季御果之旅四大核心板块上突破发展,精心打造“唐宗圣地、梦幻河谷、关中印象、御果礼泉”特色品牌,实施“五大辅翼工程”,抓好“七个保障措施”,全力打造以旅游业为引擎,带动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勃勃态势,推动县域旅游实现新的腾飞,实现全民参与旅游,旅游造福全县的经济社会效应,努力把礼泉建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美誉度高、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二、创建目标 & 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展旅游外延,提升产业档次,使旅游资源得到深度开发,旅游产品深受欢迎,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全民素质明显提高,县域经济更加繁荣,旅游规模效益达到省级旅游示范县水平。到2014年,力争使唐昭陵景区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验收项目。申报一个5A级景区――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创建一个4A级景区――醴泉湖和甘河谷生态文化休闲产业区,打造两个以上3A级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16个,休闲观光果园50个,农家乐经营户500家。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到10万人以上,旅游从业人员突破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旅游产值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成为省级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一)整合三大优势资源,融入陕西旅游大市场  一是整合生态及林果优势资源。要充分利用全县75万亩水果资源和林果覆盖率78%的生态环境,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做大做强御桃、御杏、御石榴、御梨、御枣等御果产业,合理开发利用东庄水库、醴泉湖和甘河谷等水利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果园、休闲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二是整合特色工业资源。积极开发礼泉红星软香酥、心特软、子祺等三大烘焙食品;充分利用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部分企业,建设工业品回收利用展示平台和游客参与区,增加环保宣传教育内容;建设世界领先的利用水泥生产线消纳生活垃圾展示区,将工业品的加工生产与展示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企业庄园和工业产业园,推动特色工业文化旅游。  三是整合大唐文物资源和关中民俗风情资源。抓好唐昭陵、建陵等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采用新的展示方式,追求最佳展示效果。利用昭陵众多名臣名将的陵墓资源,发挥根祖文化蝴蝶效应,加大贞观文化宣传力度,打造唐人祭祖圣地,使唐昭陵成为万众瞩目的国际交流平台。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展示地方风土人情,抢救民间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  四是融入陕西旅游大市场。依据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要,打造以县城为中心,以烟霞镇为辅助,以四大核心板块为引领,通过关中环线、312国道、福银高速和县内旅游环线,东接机场,承载西咸大都市的辐射带动;西连乾陵、法门寺,融入西线佛教文化黄金线路,将礼泉打造成航空港游客的休闲大氧吧、西咸都市人放松身心的醉美御果园、西咸大都市最便捷的亲水地。  (二)打造四大旅游核心板块,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  1、打造以唐昭陵为核心的贞观文化旅游特色板块―唐宗圣地旅游名片。  依托丰富的唐帝陵资源,加快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新城长公主墓、皇城遗址、南朱雀门遗址等保护展示项目建设。形成以唐昭陵为核心的六大文物旅游景点。抓好根祖文化的蝴蝶效应,力争一个陪葬墓就是一个景点,用全新的理念倾力打造魏征墓、郭子仪墓、房玄龄墓、丘行恭墓、张士贵墓、秦琼墓、敬德墓等唐代名臣名将墓园,建成昭陵陪葬墓文化集中展示区。实施昭陵博物馆扩建项目,完成昭陵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任务,使昭陵景区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华人感受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  2、打造以醴泉湖和甘河谷为核心的休闲亲水文化旅游特色板块―梦幻河谷旅游名片。  按照“做大水产业,做强水文化”的思路,依托万亩醴泉湖水面资源,充分发挥其距离西安一小时、距离福银高速礼泉出口500米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关中旅游名湖,规划建设沿河水系经济体,建设湖边星级酒店,发展水上娱乐、水产养殖、打造中国西部第一休闲垂钓基地,实施黄土湿地大型水景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在湖北岸建设玫瑰文化产业园,在湖南岸建设国际手工艺术创意产业园,在湖西区建设生态园艺展示园。在醴泉湖和甘河二库之间20公里范围内,以甘河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按照宜居宜商宜游宜创业的要求,规划建设水景生态区、体育健身养生区、历史文化展示区、高档娱乐休闲区、酒店别墅住宅区、围棋总部经济区等十大区域。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甘河谷旅游综合体打造成展示礼泉地域特色,统筹城乡发展,凸显生态水景文化效应的全国著名、全省一流的旅游胜地。  3、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为核心的民俗文化旅游板块―关中印象旅游名片。  将袁家村当做全县的旅游大品牌去建设,打破袁家村地域概念,不断完善袁家村核心景区的配套服务功能,让游客从吃在袁家上升到住在袁家,拓展其民俗文化展示、参与、休闲、养生等诸多功能。同时,发挥袁家的带动辐射功能,实施“一村带十村”发展规划,加快周边的山底、陵光、东坪村,昭陵社区肖山、任池村,石潭镇小河、罗家、底石村和烽火镇烽火村等村的旅游产品配套与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丰富游乐项目,壮大发展规模,健全旅游功能。  4、打造四季御果之旅特色板块―御果礼泉旅游名片。  利用礼泉丰富的水果资源,抓住全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大好机遇,在百里旅游环线、关中环线和20公里甘河谷打造50个北方水果观光采摘园,50个企业认养的农耕文化园,让游客每个季节都能采摘品尝到时令新鲜水果,体验参与农耕文化的快乐。把农田变为旅游车间,农民变成旅游产业工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通过挖掘御果文化,重点打造御桃、御杏、御石榴、御梨、御枣等御果系列休闲观光园,打造“四季御果之旅”特色品牌,不断延伸果园休闲产业链。到2014年,把我县建成全国农业休闲示范县。  (三)加快旅游中心城镇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一要大力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住建局要从源头着手,严把审批关。要把县城当作会客厅,把城镇当作景区,把村庄当作花园来打造,全力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在城乡规划中要特别突出贞观文化、关中民俗等旅游元素和文化符号,集中财力建设一批高等级的旅游设施和服务项目,加快建成怡和、龙腾、育才、惠恩广场。在武装部北、教育局南建成礼泉贞观文化广场,在县城打造三条特色文化餐饮街区,建设星级免费公厕九个,加快老城区改造,新建一条特色旅游购物街,升等改造城市新区特色旅游购物街,把醴泉湖作为县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中心城区环境绿化覆盖率≥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空气污染指数(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80%,环境噪音达标区覆盖率≥70%,居民饮用水质达标率≥95%,真正把县城建成全县的旅游集散中心。  二要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唐文化为基调,旅游服务设施为重点,加快省级重点镇、陕西旅游特色名镇―烟霞镇建设步伐,将烟霞主镇区和关中印象地―袁家村二期工程建设融为一体,错位发展,把烟霞镇建成全县旅游副中心,全国旅游特色名镇。&& (四)实施五大辅翼工程,助推旅游产业腾飞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加快唐昭陵景区、袁家村景区、醴泉湖景区和甘河谷的绿化、美化及道路畅通化建设。完善各景区的停车场、星级厕所、语言讲解系统等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礼泉县旅游服务中心和袁家村旅游服务中心。抓好1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水、电、路、气及通讯设施配套工程。完善各景区和交通干道的旅游标识系统。  2、实施旅游产品开发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具有礼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不断提高旅游商品在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把御桃、御杏、御石榴、御梨、御枣等特色农产品,提升档次,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策划包装成旅游商品,真正起到宣传礼泉旅游的特殊功效;把红星软香酥、心特软、子祺等企业生产车间升华成旅游景点,增强游客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力;利用我县底蕴深厚的民间工艺艺术,批量开发土织布、景谷画、旧接竦瘛⑻夷局破贰⑽奈锔粗破返忍厣糜渭湍钇罚坏2014年,全县建成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5个,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厂家15个,特色家庭作坊150个。  3、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包装策划推出县域两日游、三日游等一批品味高,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线路,扩大旅游消费;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力增2014年建成三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以上酒店1家。深度挖掘关中饮食文化,加快礼泉烙面、南坊腊汁肉、北牌懊婧屠袢讼档目;⒄垢喽谰叩胤教厣男菹信┳托羌杜┘依郑蛟炖袢朗程焯谩;榻糜纹捣窆荆】炜ㄎ靼病⑾萄簟⑾爻侵撂普蚜昃扒⒔昃扒Ⅴ啡扒⒃掖寰扒⒂以熬扒穆糜巫ㄏ吆凸蛔ㄏ摺3鲎獬狄邢拭鞯穆糜畏癖曛荆5逼鹄袢糜涡蜗笫拐叩墓馊僭鹑巍T诼糜沃氐闱吐糜胃上呱辖ㄉ6个农产品购物超市和16个旅游商品专卖店,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全县都是大景区,人人都是导游员”活动,加强对干部职工旅游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推广普通话,不断提高礼泉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4、实施文化产业推进工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大唐贞观文化”为主体,以“民俗文化”和“御果文化”为两翼,投资拍摄《唐昭陵》、《关中印象》和《六骏传奇》等宣传礼泉的专题片,力争在国家级媒体上进行播放,丰富旅游的内在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流涌入礼泉。开发皮影戏、弦板腔、门神文化、景谷画、礼泉烙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礼泉地方特色,尽快形成《放歌礼泉》组歌,并推广传唱。开发更多的夜间文化娱乐活动,留住游客,延长产业链,展示独具魅力的“礼泉印象”,让游客畅游礼泉,读懂关中。  5、改造生态旅游观光道路工程。突出礼泉花果特色,按照道路是七彩带,全县是花果园的概念,绿化、美化境内312国道、关中环线、礼相路、阡礼路等主干道路。在福银高速礼泉出口和西张堡出口、关中环线赵镇石鼓村西建设旅游文化广场,在旅游专线建设唐昭陵景区牌楼。逐步打通陪葬墓之间的连接道路,畅通各景区连接道路,在韦贵妃墓北侧开工建设昭陵景区专线,新建唐昭陵至唐建陵的旅游干线。  (五)抓好七项保障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一是按照“城乡统筹,全域旅游”的大产业发展要求,编制《礼泉县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为长远发展综合谋划。二是编制《礼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创意要新、角度要广、理念超前。统筹全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三是根据工作进度编制《礼泉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礼泉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专题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积极搞好规划的衔接,将旅游发展规划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有效衔接,实现规划互通互融、有机结合。  2、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一要加快实施城镇绿化和环境建设,大力开展以拆除“三废”(废圈舍、废厕所、废墙墟),治理“四堆”(柴草堆、土堆、粪堆、垃圾堆),实现“五化”(街道亮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生活文明化)。二要抓好主干道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作;三要抓好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建设美丽、和谐、干净的乡村;四要抓好旅游道路沿线乱搭乱建清理整治工作,创建良好的旅游交通环境。&&&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对干部职工培训和引导,打造一支热爱旅游,奉献旅游,服务旅游发展的干部职工队伍;建立旅游人才库,聘请专家、引进高端人才为礼泉旅游发展出谋划策,打造一支精通旅游管理的专家队伍;加强导游人员引进和管理,开展岗位大练兵,定期举办导游大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水平优质的导游队伍;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吸纳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演艺人才队伍;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旅游营销培训,打造一支思路新,素质高的宣传营销人才队伍。  4、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以“唐宗圣地、梦幻河谷、关中印象、御果礼泉”为主打形象,积极推进“区域联动,企业联合,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旅游营销战略,形成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体系,实现宣传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一是坚持节庆宣传。继续做大做强桃花节、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成熟节庆品牌,继续深化御果采摘、大唐贞观文化朝圣、寻根问祖等节庆活动,实现“年年有盛事,月月有节会,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收入”,不断招揽游客,做旺人气,做大宣传。二是加强媒体营销,畅通旅游信息,开通“大唐文物旅游网”,完善旅游服务咨询网络,在县电视台开设旅游专栏,通过媒体广告宣传为主的国内营销和以电子商务推介、国际旅行社互动宣传为主的国际营销,推介礼泉旅游。三是实施全民旅游营销战略,广泛开展以派出机构代理,目标城市推介,演艺团体营销,争取主办、协办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扩大对外影响,积极开拓省内外客源市场。  5、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县政府要通过建立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争取发展资金等办法,使旅游发展资金要占到财政收入的20%,每年财政投入不低于2000万元,并根据财政状况逐年有所增加。财政、交通、发改、林业、农业、果业、水利、建设、环保、扶贫、农发等部门重点工程项目每年用于旅游产业发展增长不低于20%。实行土地优惠政策,优先安排旅游产业用地,逐年增加旅游产业发展用地,对重点旅游项目优先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先供地。同时,对新办旅游项目、开发生产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重点企业,三年内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6、强化投融资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企业和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大产业,全面开发我县旅游资源。探索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优质旅游要素与国内外战略资本的有效对接。加大对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条件成熟的旅游项目,可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贷等方式,直接进行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精心包装一批吸引力强、效益高的旅游精品项目,瞄准大企业、大财团,主动推介招商,以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推动旅游发展。成立礼泉县旅游开发投资集团公司,加快全县旅游资源的市场化整合力度,确保每年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投资不少于6亿元。  7、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在全县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和旅游大环境。旅游局和安监局要建立旅游安全管理检查机制,制定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建立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工商局、药监局、质监局要加大食品监管,打击假冒伪劣旅游商品;公安、交通、交警、卫生、物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社会治安、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县内旅游企业诚信档案,制定诚信评价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和投诉事件受理结果。成立礼泉长乐旅行社和礼泉县旅游稽查大队,对礼泉现有的旅行社分支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大对景区及周边旅游市场环境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努力营造诚信有序、服务规范、安全舒心的平安礼泉旅游大氛围。   四、创建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在全县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全民参与。  (二)全面创建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10月)  各部门及相关旅游行业单位,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逐项抓好落实,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确保省级旅游示范县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自检初审阶段(2014年11月)  各部门及相关旅游行业单位严格对照旅游示范县建设考核标准和任务分工认真开展自检自查,申请省旅游局对我县创建工作进行初审,并按照初审意见,深入整改、查漏补缺,提高创建水平。  (四)申请验收阶段(2014年12月)  在自检初审的基础上,县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达标。同时做好全县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的工作总结,高标准迎接省政府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互动共力,形成发展新合力  1、坚持党委统揽。县委引领旅游科学发展,将旅游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统揽,将全县当做一个大景区来统筹,充分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掀起创建旅游示范县的高潮。  2、坚持政府主导。政府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大格局,整合各类资源,明确部门责任,将部门职能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按照“十个围绕”要求,渠道不变,资金不乱,各尽其责,同做贡献,形成全县抓旅游的整体合力。  3、坚持项目带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手争取国家投入,一手争取民间投资,每年争取一批优质旅游项目落户礼泉,以大项目带动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涌入礼泉。力争县城星级酒店、醴泉湖温泉酒店、关中印象体验地二期工程、双维玫瑰园、礼泉国际手工艺创意产业园、关中古镇、甘河谷二十公里产业带等旅游项目早日建成。  4、坚持市场引导。要不断研究旅游市场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在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特色节庆活动宣传、特色旅游服务的创新上狠下功夫。近期瞄准西安咸阳客源的需求打造系列产品,远期按照“人文陕西?唐宗圣地”旅游名片来打造,吸引国际高端客源涌入礼泉。  5、坚持全民参与。旅游业是富民产业,必须聚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全县人民提升素质、更新观念、参与旅游、服务旅游、奉献旅游,推动礼泉旅游跨越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级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物旅游局,负责创建示范县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全力支持旅游发展,一把手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建设任务。各镇要成立文化旅游发展办公室,负责“全县是景区,乡镇是景点”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保护旅游资源、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完成时限,把文化旅游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三)明确工作任务。创建领导小组要与各责任单位和镇区签订目标任务书,创建办公室要及时将任务分年度、分阶段下达给各单位和各镇区,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旅游示范县建设考核标准》及下达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把任务分解到人。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例会,加强联系与沟通,通报工作进展,推动重大问题的解决和重要任务的落实。  (四)强化检查考核。建立督查反馈和通报考核制度,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定期检查评比,采取单项和综合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推动创建工作。对每次检查出的问题予以通报,媒体跟踪曝光,限期予以整改,对整改不力,按期不能完成任务,名列倒数后三名的,挂发黑牌警告,对主要领导进行督导谈话,追究相关责任。  (五)注重资料收集。各单位要建立创建资料档案汇编制度,分管领导负责,有资料汇编人员和联络通信员,确保创建工作任务顺利下达和信息畅通。为创建工作积累丰富翔实的图文资料。    附:    
上条新闻:
下条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后感怎么写和示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