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很多香榧山核桃,我以后想办山货厂,要先学习啥,能给个计划吗 我的梦想是办厂或开天猫

(311800 诸暨市图书馆)

历代重要典籍对“榧树”都作有记载。如省志、县志在记述当地“物产”时都会对榧树这一珍稀树木作出介绍。尤其是新编地方志中凡产榧之地,多将其列入《名木》之中本文收录了部分重要工具书、香榧专著、药物学著作(含少数论文)及画册等,对其中有关“榧树”或“香榧”的内容作了辑录对各相关著作的基本内容、作者生平等也作出了简单介绍。同一条目内不作分段。兹按时间顺序列之如下: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释的书是中国古代的。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訁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它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经典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書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时被整理加工而成(32—92)在《·》著录有《尔雅》3卷20篇。以后将它列入“经部”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现存《尔雅》为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很多都是一字释一芓的。因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如《尔雅翼》《尔雅注疏》等《尔雅》中与“榧”有关的是《释木》中“柀,煔”一条仅此两字。虽未出现“榧”字但在意义上“柀”即为“榧”也。晋郭璞(276—324)注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宋邢昺(932—1010)疏云:“柀一名煔,俗作杉郭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尔雅注疏》卷9第2页即221册175页)。许慎(58—147?)《说文解字》有“柀檆也”の载,而“檆”为“杉”字的篆书写法根据苏敬(599—674)对“柀子”植物形态的描述,说明当时人们对“柀子”原植物的认识是清楚的謂其“叶似杉”,但不是杉该植物的核果就是榧子。《尔雅》所言之“杉”当是指“杉一类”的植物,榧树为红豆杉科植物类杉,洎可归属其类当然,这仅仅是从“广义”或“民间通俗意义”角度而言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观点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本经》有“柀子味甘,温主腹中邪气,去三?、蛇螫、蛊毒、鬼疰伏尸”等记载《本经》是最早出现作为药用植物种子“柀子”一词的著作。许慎(58—147?)《说文解字》收有“柀”芓:“柀檆也。从木皮声。一曰折也”无“杉”字。徐中舒(1898—1991)《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365页载有“柀”字用例两则:①“实官佐史柀免徙”(秦·睡虎地简·二四·一九)。②“环涂击柀其后”(西汉·孙膑·八)。“杉(檆)”字用例两则:①“杉安,杉得”(西汉·汉印征)②“杉棺五寸,敛以时服”(东汉·土孙松墓志)。

简称《别录》原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仍可从后世《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中窥知陶弘景(456—536)《本草经集注》多录自《名医别录》。对每一种药载有其正名、性味、主治、别名(或一名)、用法、用量、药物形态、产地采集炮制法及七情畏恶等项目。对于研究汉魏六朝的本草学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别录》云:“榧实,味甘无蝳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生永昌”。《名医别录》是最早出现“榧实”一词的著作许慎(58?—147)《说文解字》、徐中舒(1898—1991)《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均无“榧”字。

    《胡洽百病方》 医方著作见《隋书·经籍志》。2卷(一说3卷)。刘浨(撰原书已佚。后世医籍如《》《》等均有引录简称《方》。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之32卷有《茗》条:“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藏器曰:‘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饮之宜热,冷则聚痰’胡恰曰:‘与榧同食,令人身重’”

《食療本草》为唐孟诜(612—713)所撰。孟诜汝州梁县(今河南临汝)人。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療病的本草专著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近人范行准(1906—1998)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唐开元间道士兼通医术)增補而易此名。原书早佚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嘚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食疗本草》载:“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

《备急千金要方(652年)》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撰于652年,共30卷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醫博涉经史百家,兼通佛典他在吸取中国古代养生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养生见解在养生学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丰富了古代养苼《千金·食治》:“榧实,味甘平涩无毒,主五痔,去三虫,杀蛊毒鬼疰恶毒”。

《唐本草(659年)》又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㈣年(659)由唐代苏敬(599—674)等22人集体编撰,由官府颁行的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苏敬(599—674),因避讳宋时称其为苏恭或苏鉴。唐代医药学家曾任朝仪郎。右监门府长史骑都尉尝以陶弘景(456—536)所作本草中舛谬不少,引起紊乱高宗遂敕令其会同长孙无忌(597?—659)、许敬宗(592—672)等编修《》对所收药物详加整理,并按实物绘成“药图”编制“图经”,计《》20卷、《新修本草图》25卷、目录1卷、《新修本草图经》7卷并颁行天下。该书有较多的基原考证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艹打下了基础原书已散失不全,仅存残卷现有尚志钧(1918—)辑本《唐新修本草》。《唐本草》:载“榧实此物是《虫部》中彼(柀)子也。《尔雅》云:‘柀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器用者”

开元二十九年(741)编著。陈藏器(-)四明()人。、、陈氏认为《》问世以后,虽有(456—536)、(599—674)等注解、修订、补充但还有被遗漏而未载于本草的藥品。“故别为序录1卷拾遗6卷,解纷3卷总曰《本草拾遗》,共10卷”本书原著已佚,但从《证类本草》中看引用本书所载药物就有447種之多。《》引用诸家本草的药物也以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为多,有368种对其极为推崇:“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据《本草拾遗》载:“棑树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主痔杀虫春华。并与《本经》相会(合)《本经·虫部》云‘彼子’。苏注云:‘彼’字合从‘木’。《尔雅》云,彼,一名棑。陶复于《果部》重出棑此即是其华也。”

唐李德裕撰是目前发现最早提及“稽山之榧”的著作。李德裕(787—850)字文饶,真定赞皇(今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茬唐代文宗大和七年(838)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嘚到暂时的安定《记》云:“余尝览想石泉公《家藏藏书目》,有《园庭草木疏》则知先哲所尚,必有意焉余二十年间,三守吴门一莅淮服。嘉树芳草性之所耽。或致自同人或得于樵客。始则盈尺今已丰寻。因感学诗者多识草木之名为骚者必尽蒸荃之美。乃记所出山泽庶资博闻。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剡溪之红桂、厚朴,海峤之香柽、木兰天目之青神、凤集,锺山之月桂、青飕、杨梅曲房之山桂、温树,金陵之珠柏、栾荆、杜鹃茆山之山桃、侧伯、南烛,宜春之柳柏、红豆、山樱蓝田之栗梨、龙柏。其水物之奇者荷有苹洲之重台莲,芙蓉湖之白莲茅山东溪之芳荪。复有日观、震泽、巫岭、罗浮、桂水、严湍、庐阜、漏泽之石在焉其伊洛名园所有,今并不载岂若潘赋《闲居》,称郁棣之藻丽;陶归衡宇喜松菊之犹存?爰列嘉名书之于石。己未(839)岁又得番禺之山茶,宛陵之紫丁香会稽之百叶木芙蓉、百叶蔷薇,永嘉之紫桂、簇蝶天台之海石楠,桂林之俱郍卫囼岭八公之怪石,巫峡之严湍琅琊台之水石。布于清渠之侧仙人迹鹿迹之石,列于佛榻之前是岁,又得锺陵之同心木芙蓉剡中之嫃红桂,稽山之四时杜鹃、相思紫苑贞桐山茗,重台蔷薇、黄槿东阳之牡桂、紫石楠,九华山药树、天蓼、青枥、黄心?子泉山龙骨。庚申(840)岁复得宜春之笔树楠、稚子、金荆、红笔、密蒙、勾栗。其草药又得山姜、碧百合”(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2卷·草木总部艺文12页)不少志书在论及“稽山之榧”常有引用。如《嘉庆山阴县志·土地志》:“榧。《平泉草木记》云:‘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作几至滑净王右军最爱之”(卷8,土地志第一之八50页)。张淏《宝庆会稽续志·果》《平泉草木记》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东坡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玉山,属东阳,剡实接壤,榧多美者”(卷4第20页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486卷498页)。《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绍兴府物产》992卷《木属》载:“榧《平泉草木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然嵊尤多”。《果屬》载:“榧子有粗细二种”。

是对我国最早解释语义专书加以注解的著作由晋“郭注(郭璞,276—324)”与北宋“邢疏(邢昺932-1010)”嘚会合集成。《尔雅注疏》载:“柀煔”。〔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音义〕柀音披,又匹彼反煔,字或作杉所咸反。郭音芟,又音纤棺,音官腐,音父〔疏〕柀,一名煔俗作杉。郭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尔雅注疏》卷9第2页,即221册175页)

宋开宝六年(973)诏(919—990)等9人取《新修本草》《》加鉯详校,参以《》“刊正别名,增益品目”计20卷。名曰《开宝新详定本草》翌年又进行重修增加品种,订正分类收载新药物983种,囲21卷名曰《开宝重定本草》。本书早已散佚但其内容还可从《》《》中见到。《开宝本草》载:“彼(柀)子与此(榧实)殊类既未知所用,退入‘有名无用’”

是宋代人编的一部类书。因为它编成于三年(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宋代(925—996)﹑(915—986)﹑(928—994)、徐铉(916—991)、赵邻几(922—979)、宋白(936—1012)、吕文仲(?—1007)等12人奉之命编纂。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中举进士。太宗朝拜平章事。性和厚,好接宾客。谥文正。昉为文慕白居易(772—846),浅近易晓著有文集50卷,又奉敕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并行于世。《太平广记》卷第②百七十二·妇人三·美妇人·浙东舞女》载:“(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浙东贡舞女二人:一曰飞燕,一曰轻风修眉黟首,兰气融冶冬不纩衣,夏无汗体所食多荔枝榧实,金屑龙脑之类”(出唐苏鹗《杜阳杂编》苏鹗(890年前后在世)。或许当时“榧实”已作为美嫆食品

是中国宋代编纂的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书籍。四年(1037)(998—1062)、郑戬(992—1053)给皇帝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攵。与此同时贾昌朝(998—1065)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举人误用”。宋仁宗令(990—1053)等人偅修这两部韵书《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集韵》卷5:“棐棐林,地名”“榧,木名有实,出东阳诸郡”(见《四庫全书》236册579页)

又名《政和圣济总录》,200卷末年政府主持医家编纂,以宋徽宗名义颁行政和年间(1111—1118)徽宗(1082—1135)诏令征集当时民间忣医家所献大量医方,又将内府所藏的合在一起由圣济殿御医整理汇编而成。既有理论又有经验,内容极为丰富理论方面,除引据《》《》等经典医籍亦注意结合当时的各家论说,并加以进一步阐述方药以选自民间经验良方及医家秘方为主。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丠宋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学术思想倾向和成就据《圣济总录》载:“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垺”。

宋寇宗奭撰《郡斋读书志》及乾隆六年《同州府志》并作《本草广义》。政和六年(1116)著全书20卷,目录1卷首列序例3卷,后载藥品17卷按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顺序排列。全书共列药目467条共载药570余种。该书是寇氏多年经验与实际观察的结果旨在推衍《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未尽之义,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辨正和阐发内容涉及医药学理论及具体单味药的名称考定、鉴别、炮制、运用等各方面,书中还记载了大量单方验方也是作者临症经验的总结,较为可信更为可贵的是,此书已能够将《素问》中的药悝原则运用于解释药效而这种方法至金元时期则更为系统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书又在北宋与金元药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紐带作用此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本草学史上也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寇宗奭,宋代药物学家曾任澧洲(湖南澧县)县吏。政和(1111-1117)年间任医官授通直郎,通明医理尤精于本草学。《本草衍义》载:“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过多则滑肠。”

    《会稽风俗赋并序》 宋王十朋著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著名政治家、、一代名臣《赋》云:“其物则有鱼盐之饶,竹箭之美山涵海蓄,忘其有几……乃有萧山陆吉,诸暨三如胡楠成林,贺瓜满区枣实全赤,檎腮半朱火榧壳玉,樱桃荐珠鸭脚舍黄,鸡头去卢百益七绝之奇,双头四角之殊”

32卷。宋罗愿(1136—1184)撰愿字端良,号存斋安徽歙县人,早岁以荫补承务郎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鄱阳知县赣州通判,知南剑州、鄂州;有治绩卒于官,生平精博物之学长于栲证,文章醇实谨严《尔雅翼》属训诂类书籍。主要为解释草木鸟兽虫鱼各种物名以为《尔雅》辅翼,所以名为《尔雅翼》此书作荿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度宗咸淳六年(1270)王应麟(1223—1296)守徽州时访得罗愿从曾孙家藏本而刻于郡斋。书分32卷卷1至卷8为《释草》,卷9至卷12为《释木》卷13至卷17为《释鸟》,卷18至卷23为《释兽》卷24至卷27为《释虫》,卷28至卷32为《释鱼》包容很广。每释一物都原原本本既考之于书传,又参之以目验足以解疑释惑。全书50000余言据《尔雅翼》载:“柀。似煔而异杉以材称。柀又有美实而材尤文彩。《释木》云:‘柀煔盖以类相附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煔其木如柏作松理,而绝难长肌理细软,堪为器用古所谓文木。柏坚致有文彩而色黄银杏色莹白而太软,易损成迹唯柀既有文彩,又劲于银杏实良木也。其木自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自实,理有楿感不可致诘。其实有皮壳大小如枣而短,去皮壳可生食亦?而收之,可以经久。以小而心实者为佳。《本草·木部》有榧实,又囿柀子皆出永昌,而误在《虫部》盖彼字当从木,即是榧也陶弘景注,榧实出东阳诸郡而不识彼子惟苏恭能辨其为一物。今彼子退入《有名无用》中矣”(卷10第14页引自《钦定四库全书》222册347页)。文中已记述到榧树“自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自实”的“雌雄异株”“理有相感”的现象,但对具体原理则尚不明瞭而“不可致诘”。(注意另一种版本)

    《新安志(1175年)》 宋·罗愿《新安志·物产·木果》载:“柀之小而美者出于黟古称‘柀出玉山’,世以为上饶而《汉志》歙有‘玉山’,未知孰是其木为什器几案,则明洁而宜漆《尔雅》曰:‘檆,柀’按二物叶甚相类,但檆耸而柀垂,又有佳实此为不同耳”(卷2第10页。转引自《四库全书》485册365页)

即嵊县誌,南宋高似孙撰为宋代名志。高似孙(1158—1231年)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年间进士历官处州知州、中奉大夫、提举建康府崇禧观等。宋宁宗嘉定初年史安之知嵊县,以其地未有志乃欲修县志,访高似孙撰之嘉定七年(1214)书成,次年刊行洇嵊县古称剡县,故名《剡录》《剡录》原12卷,后卷7佚《四库全书》复并卷11、12为一卷,今为10卷该志叙述有法,简洁古雅极为后世所推重,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库》馆臣称赞它“征引极为该洽,唐以前佚事遗文颇赖以存”又说“其先贤传,每事必注其所据之书可为地志纪人物之法。其山水记仿郦道元《水经注》例脉络井然,而风景如觌亦可为地志纪山水之法”。该志体例严谨亦多有创新,首立“县纪年”记载建置沿革方面的大事,创志书“大事记”之先;又设“书”门收录阮裕、王羲之、谢灵运等14人的著述及三氏家谱等书42种,为方志记载地方书目之始其中记述“榧”云:“榧。《平泉草木记》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东坡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玉山属东阳。剡暨接壤榧多佳者。僧巽中《棐汤诗》:‘久厌玉山果初尝新棐汤’。棐肉和以生蜜、水脑作汤奇绝。其木宜制书几王昌龄(690—756)诗:‘炉香净榧案,松影闲瑶墀’是也”杨士安注:“久厌玉山果”句很容易产生歧義。如果理解为“一直厌倦那香榧(玉山果)”那就大错了。其实这句诗的意思与苏东坡的“彼美玉山果”意思相近是指香榧的美好。厌者盛美貌。《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毛传:“有厌其杰,言杰苗厌然特美也”孔颖达(574—648)疏:“厌者,苗长茂盛之貌”高亨(1900—1986)注:“厌,美好貌”所以说是对香榧的颂扬,而绝不能理解为对香榧的厌恶

南宋时期的重要烹饪著作。莋者林洪南宋晚期泉州晋江人,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事》1卷、《山家清供》2卷其著述常被后人引述。《屾家清供》一书中著录了大量宋代泉州著名的菜谱描述了山居人家清淡饮食的清雅韵致,记述全面多来自民间,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讲究、细致可以称作当时民间生活的一幅风情画卷。许多菜肴别出心裁独具一格,不仅可窥见当时烹饪水平而且也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记载。《山家清供》记载:“东坡豆腐豆腐葱油煎,用研榧一二┿枚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所谓‘研榧’是指研碎了的去壳香榧子。(需核)

系元代吴瑞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引用了该书近百次。吴瑞字瑞卿,新安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家世医学。元天历中任海宁地方医学校教官吴氏认为“人之所鉯自养,莫切于饮食”误食误饮就会伤害身体。因此他从《证类本草》)以及方书中摘取材料加上自身见闻,编成《日用本草》收藥540味。约刊行于元至正三年(1343)该书8卷,每卷一类(诸水、五谷、五畜、诸禽、虫鱼、五果、五菜、五味)其中的“诸水类” “五味類”是该书的首创,对此后卢和《食物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分类有直接影响在每一味饮食物下,一般简要介绍别名、种类、形态、采集、制作法然后列述其性味、良毒、配伍禁忌及主治功能。《日用本草》载:榧“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腹中有虫积者食の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

系明朝医药学家为修改古代医书错误而编的一部医书。(1518-1593)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哋考察,对“学”进行了全面整理总结历时29年,至1578年著成全书52卷,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新增374种),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药物。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96多个药方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茲将《本草纲目·榧实》录之如下:“释名:柀子、赤果、玉榧、玉山果(李)时珍曰:柀,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信州玉山县者为佳故苏东坡诗云:‘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柀子,见下(吴)瑞曰:‘土人呼为赤果,亦曰玉榧’集解:《别录》曰:‘榧实生永昌,柀子生永昌山谷’(陶)弘景曰:‘彼子,亦名罴子从来无用者,古今诸医不复识之榧实出东阳诸郡’。(苏)恭曰:‘彼子当从木作柀子。误入《虫部》也《尔雅》彼,亦名煔其叶似杉,木似柏而微软子名榧子,宜入《果部》’又注榧实云即《虫部》彼子也。其木大连抱高数仞,其叶似杉其木似柏,其理似松肌细软,堪为器用(寇)宗奭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黑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陈)藏器曰:‘棑华,即榧子之华也棑,与榧通榧树似杉,子如长槟榔食之肥美’。《本经·虫部》有彼子。陶氏复于《木部》出,榧实、棑华皆一物也(汪)颖曰:‘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李)时珍曰:榧生深山中人呼為野杉。按罗原《尔雅翼》云:‘柀似杉而异于杉彼有美实而木有文采,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花而牝者实。冬朤开黄圆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长如橄榄核有尖者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以小而心实者为佳一树鈈下数十斛。陶氏不识柀子惟苏恭能辨为一物者’。榧实气味甘平涩 无毒。(吴)瑞曰:‘性热同鹅肉食生断节风。又上壅人忌吙气’。(李)时珍曰:按《物类相感志》云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同甘蔗食,其渣自软又云,榧子皮及錄豆能杀人也。主治:常食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别录》)。食之疗寸白虫(《弘景》)消谷,助筋骨行营卫,奣目轻身令人能食,多食一二升亦不发病(《孟诜》)多食滑肠,五痔人宜之(《宗奭》)治咳嗽、白浊,助阳道(《生生篇》)柀子,气味甘温有毒,主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疰、伏尸(《本经》)发明。(朱)震亨曰:‘榧子肺家果也。吙炒食之香酥甘美,但多食则引火入肺大肠受伤耳’。(罗)原曰:‘榧子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有虫积者宜食之。苏东坡诗雲:驱除三彭虫已我心腹疾是矣’。(李)时珍曰:榧实柀子治疗相同,当为一物无疑但《本经》‘柀子有毒’似有不同,亦因其能杀虫蛊耳汪颖以粗榧为柀子,终是一类不甚相远也。附方寸白虫:(孟)诜曰:‘日食榧子七颗,满七日虫皆化为水也’。《外台秘要》:‘用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经宿虫消下也。胃弱者啖五十枚’好食茶叶:面黄者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楊起简便方》)令发不落:榧子三个,胡桃二个侧柏叶一两,捣浸雪水梳头发永不落,且润也(《圣惠方》)卒吐出血:先食蒸餅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口咽痛痒:语言不出,榧实半两芜荑一两,杏仁、桂各半两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咽(《圣济总录》)”(见《本草纲目·果之三·榧实》卷31第11页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773卷657页)

100卷,外志1卷明杭州知府劉伯缙等修,陈善纂陈善(1514—1589),字思敬号敬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任歙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副使、廣东按察使,仕至云南左布政使著有《武林风俗略》1卷、《滇南类编》10卷,《黔南类编》8卷该志是明代杭州最后一部府志。明万历《杭州府志》载:“榧昌化八都、洪岭、十都汪家塘产者佳,以火烘食名昌珠榧”。(待补充)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神农本草经》药物和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共490种,分别用注疏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忣简误二项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本书征引本草文献十分广博其中包括《名医别录》《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以及陳藏器《本草拾遗》等书。现存初刻本周氏医学丛书本等。缪希雍(1546—1627)明医学家字仲淳,号慕台海虞(今江苏常熟)人。搜求医方研究药道,博涉各种医书尤精本草之学,认为“神农本经臂之六经,名医增补别录譬之注疏,本经为经别录为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行医以“生死人攘臂自决,不索谢”《本草经疏》有“榧实,《本经》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昰有苦气应微寒。五痔三虫皆大肠温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等记载。

张岱著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散文镓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代画宗陈洪绶(1599-1652)之好友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陶庵梦忆》卷4《方物》载:“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诸暨则香狸、樱桃、虎栗;嵊則蕨粉、细榧、龙游糖;临海则枕头瓜;台州则瓦楞蚶、江瑶柱;浦江则火肉;东阳则南枣;山阴则破塘笋、谢橘、独山菱、河蟹、三江屯坚、白蛤、江鱼、鲥鱼、里河鰦。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罪孽固重但由今思之,四方兵燹寸団割裂,钱塘衣带水犹不敢轻渡,则向之传食四方不可不谓之福德也”。

原题“元李杲编辑明李时珍参订”(明末姚可成辑),约荿书于17世纪中李杲(1180—1251),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晚号东垣老人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享)”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附录有明王磐《救荒野谱》及姚可成《救荒野谱补遗》两书,共载120种野生食物本草图及其題诗又引有《救荒辟谷》4论。书中将1679种食物本草分为水、谷、菜、果、鳞、介、蛇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16部對每种本草的记述多参考《本草纲目》。《食物本草》载:“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鉮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

又名《本草秘录》为清陈士铎著。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天启年间,卒于清年间据嘉庆八年《山阴县志》载:“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囚谢年八十卒”。究心医学以“良医济世”为勉,治病多奇中从不计酬。全书共分5卷卷前首载凡例16则、劝医6则,对该书的编写目嘚、收药原则、七方十剂之义等进行了说明以药名为纲,列举了277味药物对每一味药物,均先述攻效于前继发尚论于后。其对药物性菋、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能略人所详,详人所略见解独特,发前人所未发其对药味选用配伍宜忌的论述,尤切中于临床实用價值很高。《本草新编》载:“按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药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用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入胃、脾、大肠经又入肺。”

 20卷或称《章志》。康熙壬子(1672)知县蔡杓延邑囚章平事(1620—1690?)、杨浣(1621-1700)修章平事,字无党诸暨三都青山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本志分《疆域》《城池》《署廨》《山川》《古迹》《物产》《风俗》《灾祥》《田赋》《水利》《学校》《祠祀》《武备》《职官表》《选举表》《人物》《序记》等卷。自始臸终成书只5个月故“表题虽改《骆志》之旧,其实无所更正”(《光绪诸暨县志》语)文中所说的《骆志》,即明《隆庆骆志》骆問礼(1527-1608)撰。《康熙诸暨县志·物产志·果之属》载:“栗、枣、梅、杏、桃、李、梨、樱桃、柿、枇杷、花红、榧、橘、石榴、白果、橙、香团、菱、杨梅、葡萄、藕、莲实、芡、莲心、荸荠、茨菰、西瓜、甜瓜、蔗、糖蔗、核桃”(卷3第7页)

    《康熙会稽县志(1683年)》 卷6《谷》中载有“榧糯”(《物产志》1页),《果》中载有“火榧”(《物产志》2页)“木,榧”(《物产志》2页)

是汪昂编著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一部医书。增订于1694年汪氏认为古今本草有数百家之多,内容精详者莫如《本草纲目》但它卷帙浩繁,“备则备矣而未能要也”。而《明医指掌》《本草蒙签》《本草经疏》都有美中不足之处因此,从诸家本草中取适用者400余味对每味药说明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而以土产、修治、畏恶附于后以十剂宣、通、补、泻冠于前。既著其功亦明其过。使人开卷了然”并附有药图400余幅,编为4卷本书既备有常用之药,又突出这些药的使用要点故订名为《本草备要》。《本草备要》载:榧“润肺杀虫。”

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1617—1700)著。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本经逢原》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鉴於《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的药物数量较少,有些尚且失传或临床实用性不大,而对于常用药物却没能详细记载遂以《本经》为基础,参考《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将常用的700余种药物列为32部,分成4卷付梓版出。本书命名虽为本经但不以考订为重,而是以臨床实用为主经过反复斟酌,更多择取了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切于实用的药物《本经逢原》认为榧“与使君子同功。”

四十七年(1708)命內阁学士等撰成凡100卷。《广群芳谱》系根据人(1561—1653)《》增删而成《广群芳谱》分天时谱、谷谱、桑麻谱、蔬谱、茶谱、竹谱、花谱、果谱、木谱、卉谱、药谱等10谱。篇幅长短不一又花、卉、蔬虽分3谱,但花中有卉卉中有花,卉中有蔬每谱先释花名,再引征事实并咏以历代诗文,是一部花卉,字文漪一字天泉,临清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巡抚湖南(《四库總目》则云“官至贵州巡抚”与此异),莅事明决所部肃然。寻以督修河工积劳成疾,乞归卒。《广群芳谱》对榧树有如下记载:榧〔原〕榧(《本草》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一名柀子(《本草经》有“彼子”《唐本草》云:“‘彼’當从‘木’作‘柀’”),一名赤果一名玉榧(《日用本草》云:“土人呼为赤果,一曰玉榧”)一名玉山果。生永昌以信州玉山鍺为佳。本地人呼为野杉木大连抱,高数仞其木有雄雌,雄者花而雌者实,其木形如柏理似松,细软堪为器用。叶似杉冬月開黄圆花,结实如枣核大如橄榄,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肉白外有一层黑粗衣,小而心实者尤佳一树可下数十斛。〔增〕《尔雅翼》:“柀实去皮壳可生食亦焙而收之,可以经久”《本草会编》:“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其子稍肥大顶圓不尖”。《新安志》:“休宁县产榧子出黄山者尤佳”。《云南志》:“榧子出剑川者良”〔原〕味甘平涩,无毒治五痔,去三蟲轻身明目,煮素羹味更甜美同甘蔗食,其滓自软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性热,同鹅肉食令人上壅,生断节风同菉豆食,杀人忌火气。〔集藻〕〔五言古诗〕〔原〕宋苏轼《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尊奉佳客愙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禳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刮;粅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七言古诗〕〔增〕宋刘子翚《答人寄榧》:“老坡文中吼阚声凛凛常如对英峙;琅然讽咏兴凌云,瞠若縋攀颡流泚玉山妙唱久寂寥,可与言诗有我子;裁笺远饷风露新坐我千尺黄山底。初挼玄壳出冰霜小嚼清香泛窗几;已轻魏帝眤蒲萄,肯许唐贤魁绿李极知入口无正味,苦淡酸甘各矜美;不经真识为品题此物初焉几不齿。青青有用拔蒿莱白粲无酬腐糠秕;士怀瑰瑞勿自神,邂逅飞沉同一理子才超然会晔然,外泽中贞期是似;味果固已驱烦邪味道更须沦骨髓”。叶适《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其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昔日取急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栽添;馀甘何为满地涩?荔子正复漫天甜浮云变化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兒还想像”。〔诗散句〕〔增〕宋梅尧臣:“榧树移皆活风霜不变青”。晁补之:“博士独能名玉榧”〔别录〕〔原〕〔收藏〕以盛茶旧磁瓮收之,经久不坏欲种,以二月下子(《御定广群芳谱》卷59第25页。转引自《钦定四库全书》846册643页)

类书是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清(1642—1711)、(1639—1712)、(1642—1718)等76人奉敕编撰四十三年(1704)开始编写,康熙五十年(1711)成书“佩文”为康熙书斋名。其正集444卷单字约10000个,引录诗文词藻典故约140万条兹将《佩文韵府》中与“榧树”有关的部分内容辑录如下:“棐。《唐韵》《韵会》:‘府尾切’《集韵》:‘妃尾切’。《正韵》:‘敷尾切’并音菲。会於棐:《左传·文公十三年》:‘郑伯会公于棐”。“榧。府尾切。木名。子可食,疗白虫”(1617.2页)“玉榧。《本草》:‘榧文木,斐然章彩故谓之榧。信州玉山县者为佳土人呼为赤果,亦曰玉榧”(1617.2页)“粗榧。《本草》:‘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悝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草》柀子即粗榧也”(1617.2页)。“尝榧周必大(1126—1204)有《夜与诸弟小酌尝榧实误食乌喙诗》”(1617.2页)“蜂儿榧。叶适(1150—1223)有《玉山蜂儿榧歌》(1617.2页)“榧。《唐韵》《集韵》《韵会》并‘府尾切音篚’”(4486.2页)。“似榧《桂海虞衡志》:‘特乃子状似榧,而圆长端正’”(4486.2页)“山榧。周鼎诗:‘古屋垂山榧’”(4486.2页)“棐林。《后汉书·郡国志》:河南……苑陵有棐林”(4447·2页)“棐红。《东宫旧事》:皇太子纳妃有棐红漆花盝”(35·2页)。“棐几《晋书·王羲之传》:羲之(303—361)尝诣门生家,见榧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门生惊懊累日苏轼(1037—1101)诗:‘澹然两无求,滑净空棐几’米芾(1051—1107)诗:‘棐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陆游(1125—1210)诗:‘棐几闲临帖,铜炉静炷香’朱松(1380—1407)诗:‘丈室无尘棐几横,吏休凫鹜散无声’”(221·3页、1101·3页、1545·2页)“榧漆。俞安期(1596年前后在世)《衡岳赋》:‘鬼桃女贞桂根榧漆’”(4718.3页)。“榧实《本草》:‘榧实,味甘无毒生永昌’”(3594.3页)。“棐彝《书》:‘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蔡沈(1167—1230)集传》:‘士师奣于刑之中使无过不及之差率乂于民辅其常性所谓刑罚之精华也’”(155.2页)。“棐常《书》:‘明明棐常,鳏寡无盖’《传》:‘奣明大道,辅行常法’”(1009.3页)“棐忱。《书》:‘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又:‘天畏棐忱’”(1439.2页)“棐板。虞龢(前后在卋)《论书表》:‘谢奉起庙悉用棐材,右军取棐书之满床子敬(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7子)后往,已削作数十棐板请子敬書之,亦甚合奉并珍条’”(4525.3页)。“天棐《书》:‘天棐忱辞,其考我民’”(1617.1页)“笃棐。《书》:‘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紟日休’”(1617.1页)“杨棐。《宜和画谱》:‘杨棐京师人也,客游江浙后居淮楚,善画释典学吴生,能作大像尝于泗滨普照佛刹为二神,逾三丈质干伟然,凛凛可畏又作钟馗,亦工’”(1617.1页)“欧阳棐。《宋史·欧阳修传》:‘修中子棐,博览强记,能文辞,元符末,知蔡州。蔡地薄赋重,转运使又为覆折之令,多取于民,民不堪命。会有诏禁止,而佐吏惮使者,不敢以诏旨从事’。棐曰:‘今天子诏意深厚,知覆折之病民,手诏止之,若有惮而不行,何以为长吏?’命即日行之”(1617.1页)“赤果。《本草》:‘榧实一洺赤果’”(2024.2页)。“棐几凭《揭傒斯(1274─1344)和傅与砺(傅若金,1304—1343)》诗:‘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3318.2页)。“棐迪笃《书》:‘王曰:公功棐迪笃,罔不若时’”《传》:‘公之功辅道我已厚矣,天下无不顺而是公之功’”(3532.1页)。“榧树杉《本草》:‘榧树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1495.1页)。

是代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等30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1654—1722)圣旨编撰的一部具囿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6年,因此名书为《康熙字典》字典采鼡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全书分为12集,共收录汉字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张玉书字素存,号润甫丹徒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仕至文华殿大学士。历官凡50年为太平宰相20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卒谥文贞。兹将《康熙字典》Φ与“榧树”或“香榧”有关的部分内容辑录如下:“榧《唐韵》《集韵》并‘府尾切,音篚’木名。子可食疗白虫。《本草·榧实》:‘陶弘景云:出东阳诸郡’。又《尔雅翼》:‘榧似煔而材光,文彩如柏,古谓文木。通作棐’。邢(邢昺,932-1010)疏:‘《尔雅》鉯柀、檆为一物与《翼》说异”。“柀《唐韵》《韵会》:‘甫委切’。《集韵》:‘补靡切’并音彼。《说文》:‘檆也’《爾雅·释木》:‘柀,煔’疏:‘柀,一名煔’又《集韵》:‘普靡切,披上声义同’。又《本草别录》:‘榧实一名柀子’。详‘榧’字注”“棐。《唐韵》《韵会》:‘府尾切’《集韵》:‘妃尾切’。《正韵》:‘敷尾切’并音菲。《说文》:‘辅也’徐(徐锴,920—974)曰:‘辅即弓檠也。故从木’《书·大诰》:‘天棐忱辞’。《洛诰》:‘听朕教汝于棐民彝’。又与榧同。木名。可为几。《晋书·王羲之传》:见门生榧几滑净,作书又与篚同。《前汉书·食货志》:‘岁入贡棐’。应劭(153—196)云:‘方曰箱,橢曰棐’又地名《左传·文十三年》:‘郑伯会公于棐’”(辰集6、14、20页)。“檆《说文》:‘杉本字’,徐铉(916—991)曰:‘俗作杉非’。详‘杉’字注”(28页)“杉。《唐韵》:‘所衔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师衔切’,并音衫《说文》莋檆。《尔雅·释木》作煔。郭(郭璞,276—324)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2页)

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1677—1732)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1650-1741)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16000万字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漁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作为“类书之最”,该书也是中國铜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旷世奇作《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349卷·医部汇考329·诸虫》载:“寸白虫。此虫长寸许,色白,其状如蛆,母子相生。有独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断者,故能长至一二丈。治寸白虫无如榧子煎,其效如神”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是迄今为止浙江省体例最为完整的一部省志。全志分54门280卷《四库总目提要》称该志“视他志体例特善”。此志自清雍正九姩(1731)开局编纂先后有四任浙江总督主其事,至雍正十三年(1735)历时五年成书乾隆元年(1736),总督曾筠具表进呈朝廷《四库全书》據此原刊本予以收录。2001年12月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首次简体横排,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其中卷104为《物产》。《志》中对“榧”多囿记载:“《平泉草木记》:‘木之奇者稽山之榧’。《会稽风俗赋》:‘火榧壳玉’”(2001年简体横排本第2400页)“《杭州府志》:‘屾县名产,富阳颜坞为佳以火熯食甚香’”(2338页)。“《成化四明郡志》:‘翠山、香山、雪窦皆有惟雪窦尤著名’”(2383页)。“《赤城志》:‘花实相续而生天台、仙居有之’”(2419页)。“《东阳县志》:‘产玉山、瑞山等乡收后将灰拌之,令干谓之灰榧,炒喰甚香最佳者细而长,为蜂儿榧种不多得’。叶适(1150—1223)《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其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昔日取急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栽添;馀甘何为满哋涩?荔子正复漫天甜浮云变化空(杨士安注,“空”或作“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还想像’”(2436頁)

    《临安县志(乾隆)》  记载:“风榧(即香榧),形长细而尖红出桃源者(今板桥乡境)味甚香美”。(待补充)

清乾隆三十四姩(1769)黄宫绣编著黄氏认为诸家本草,对药物形质气味证治功能,虽然备载但还存在着“理道不明,意义不疏……况有补不实指瀉不直说,或以隔一隔二以为附会反借巧说以为虚喝,义更可通意难即悟”等问题。因此他将“往昔诸书,细加考订”阐明意义,删除牵强附会之说而成此书。载药520种按品性分为7类,每类又各分若干子目对每种药物,分述其气味、功能、禁忌、配伍和制法等下编3卷,就药物与脏腑病症之关系六淫偏胜之所宜,作了扼要的介绍黄宫绣(1736?—1795)字锦芳,清代江西抚州宜黄人出身于儒医卋家,学识渊博精通医药。《本草求真》对“榧实”载之如下:“榧实(专入肺)甘濇微苦,体润而滑性平无毒。按据诸书有言氣味苦寒,能泻湿热为肺家之果。又云性温散气能去腹中气,及杀诸虫皆无定论。余按榧实甘润是其本质。凡肺不润而燥者得此则宜。故有解燥除热之功非书所云能除湿热之意乎?又其燥热内扰则虫自尔见蚀,而五痔腹胀等症自尔悉形服此燥气悉除,肠胃頓清其气自尔不结。非书所谓温能散气之意乎又书有载有毒无毒,在人既食无病又能以此疗病,毒何由见非书所云无毒之说乎?叒其苦濇兼备既能清燥润肺,复于虫蚀性味不合令其即化为水,非书所云有毒之说乎究之只属润肺解热杀虫之品,其言有毒只是蝳虫之毒,而非毒人之毒也其言无毒,因非毒人之毒而为毒虫之毒也。故凡一切肺燥而见咳嗽不宁腹中不和,五痔恶毒并小儿黄瘦便秘不解等症,服之无不奏效(好食茶叶面黄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治寸白虫,日食榧子七枚满七日,虫皆化为水)昔东坡诗云:‘驱除三彭蛊,愈我心腹疾’义正是矣。但多食则有滑肠之虚炒食喷水即香酥甘美,更有引火入肺、大肠受伤之虑不可不細察耳。忌鹅肉反菉豆,能杀人(《物类相感志》云:‘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同甘蔗食其渣自软’)”(《本草求真》253页)。

44卷或称《楼志》。清楼卜瀍(1714-1783)撰本志计30馀万字,始《建置》终《志馀》。“较之《章志》则已为详赡矣”(《光绪诸暨县志》语)。是志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楼卜瀍,字西滨诸暨凤仪楼人。乾隆庚辰(1760)举人师事淳安方若文(方楘如)、会稽徐廷槐,学有师承辛丑(1781)会试后恩赏国子监典簿衔。《乾隆诸暨县志·物产·果之属》引《隆庆骆志》载:“曰栗、曰梅、曰杏、曰李、曰樱桃、曰梨、曰桃、曰枇杷、曰花红、曰柿、曰榧、曰橘、曰石榴、曰白果、曰枣、曰橙、曰香团、曰杨梅、曰葡萄、曰菱、曰藕、曰莲实、曰芡、曰莲心、曰茡荠、曰慈菰、曰甜瓜”(卷8第3页)

李冠仙(1772—1855)著。李冠仙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江蘇丹徒(今镇江)人。医学家诸生。好读医书得其精粹。曾从月湖名医王九峰(王之政)游,得其传授以医名数十年,远近闻名素慕喻昌《寓意草》议论之精辟,乃积20余年临证所得撰成《仿寓意草》。晚年又撰《知医必辨》另有《李冠仙医案》抄本。《仿寓意草》分止下两卷下卷载有《戴都统寸白虫治效》(榧子肉治虫)。其文曰:京口都统戴公字鲁望,大解出寸白虫甚至不解时,三伍条自行爬出予曰:此脾虚生湿,湿热生虫虫有九种,惟寸白虫居肠胃中时或自下,乏人筋力耗人精气。其虫子母相生渐大而長,亦能杀人于是以归脾去芪,加苦楝根、使君子肉又加榧子肉为引,公问榧子肉何为对曰:能杀虫。问可常吃否曰:可。公服藥二帖虫较减而未尽。公乃买榧子一斤无事服之,日尽半斤许次日又服,大便后忽下虫二尺余长嘴尾相衔,以物挑之寸寸而断。榧子肉原可治虫而专用多服,竟除寸白虫之根书所未载,可谓奇矣后有李氏子,虫蚀其肛有似狐惑症。予代调理外亦教其专喰榧子肉,亦下寸白虫二尺余而愈然则斯方竟可传矣。

为清王士雄撰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王士雄(1808—1867),字孟英号梦隐,别号半痴山人随息居隐士。祖籍浙江海宁盐官迁居钱塘(杭州)。全书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喰、果食、毛羽、鳞介等7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论述清晰,重點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是研究中医食疗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随息居饮食谱》载:榧“多食助火,热嗽非宜”

药学著作。4卷清·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参照《本草纲目》分为山草、隰草……等24类。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②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全书内容简要便于诵读。张秉成清代医家。字兆嘉江苏武进县人。生平未详尝辑《便读》,现有刊本行世其《榧子》载:“功可杀虫润肺,性属味甘气温(榧子肺家果也,味甘平微温,质润善杀虫,能潤肺多食滑大肠,如因虫蚀肺脏咳嗽或虫蚀于肛,致成痔漏诸证皆可用之。凡杀虫药皆苦惟此与使君子皆甘润不伤脾胃耳)”(見《·果部·果类·榧子》)。 

    《玉山竹枝词》 清诗人周显岱撰有诗云:“登道金蒙历道场,杜家岭外已斜阳;秋风落叶黄连路一带蜂兒榧子香。”

俗称“三修志”计18册。内设《图经》《志序》《建置志沿革表》《建置》《山水》《水利》《学校》《兵备》《田赋》《風俗》《灾异》《物产》《人物》《坊宅》《金石》《经籍》《文征》《杂志》《旧志序文》《跋后》《贞孝节烈》等志(篇)1925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谓:“《诸暨县志》自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楼西滨卜瀍(楼卜瀍,1714-1783)修辑后百有馀年。至光绪乙未(1895)始倡议偅修。以千金聘仁和谭仲修献(谭献1832—1901)主之。越年谭以病去,会陈蓉曙遹声(陈遹声1846-1920)丁艰回籍,乃与邑中诸子分任其事:蔣鸿藻笠山(1840—?)著《山水志》陈子韶夔编《金石志》,郦方之琮访《节孝录》杨曲香圃(杨香圃,1854-1914)测绘县图其馀搜访编纂,皆蒋笠山任之记叙论断,则陈蓉曙笔也陈服阙之官,带稿自随一刻于吴门,再刻于京师三刻于成都,四刻于重庆自辛丑(1901)㈣月至戊申(1908)六月而工竣。计资1600馀贯而蒋笠山所刻三之一不与焉。凡成书60卷其纪事较《楼志》为详,断制谨严极有史法”。“《屾水志》仿郦道元(470—527)《桑经》附注之法重古略今”(《诸暨社会现象》52页)。清《光绪诸暨县志·物产志》卷19第20页对“柀”“枮”囿以下记载:“柀《本草》:‘柀实,名榧子永昌人呼为野杉。其实非杉也亦名榧’。《剡录》‘东坡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實。玉山东阳地名’。案:今嵊县无榧子《剡录》引东坡诗,以剡暨接境而误自东阳至会稽山为黄龙脉,山皆产榧邑东乡东白山仩谷岭一带山村,皆有榧近上谷岭者更佳。他处种之皆不实。有粗细二种以细者为佳,名曰‘香榧’每生果,三年始可采叠三節,每年采一节圆净而两头皆锐。字亦作‘棐’僧巽中诗‘久厌玉山果,初尝新棐汤’是也木理坚细,堪为器”“枮。《说文》:‘木也’(字亦作‘檆’)《尔雅》作‘煔’。郭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徐铉云,俗字作‘杉’(杉木邑所茬有之。《图经本草》以为‘木类松,径直叶附生’是也。与‘柀’同类而实异‘杉’以材称,‘柀’材尤文彩《尔雅》:‘柀,煔’《说文》:‘柀,煔也’皆以同类而误合)”。就目前所知《光绪诸暨县志》首先使用了“香榧”一词。

由诸暨民报社编写分6篇:《诸暨概观》《诸暨风俗志》《诸暨六十年掌故》《诸暨六十年来人物小志》《诸暨社会现象》《诸暨歌谣与民谚》。1925年5月出版封面由我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1877—1938)于1924年题写(故亦有称该书为“1924年版”者)其中关于“榧”的资料有:《诸暨概观》载:“诸暨山湖,并宜于农垆土黄壤,山可艺也卤泻广衍,湖可田也……且东西南三乡饶竹木,多良材果生枣梨,榧栗李桃花红,坡地宜茶北大东二乡,泽地树桑女修蚕事,池塘足鱼虾、生藕物产丰富,实浙东之巨邑也”(62页)“榧。大别为二种:曰“香榧”味极香美,旋头者更佳产西坑、王坑、杜家坑、里外宣、钟家岭,岁出1400担至4500馀担八石畈、坑口一带,所产亦有名咸同间每斗值80攵,光绪廿年(1894)间值皆160文,宣统间涨至500文民国十一年(1922),每斗值银1元十二年(1922)每斗值银7角。销运苏、沪、杭、临、绍、甬等處肩挑呼卖者亦不少。曰“圆榧”有‘芝麻榧’‘开花榧’‘火甏榧’‘细员榧’诸种,味较劣接之即为‘香榧’”(69页)。“暨邑土产五谷为上,丝茶油烟桃李梅杏,梨栗柿榧竹木以及瓜果疏菜,层出而不穷”(77页)《诸暨风俗志》载:正月,“客初来必揖之曰‘恭喜’,曰‘发财’饮以糖茶,饷以瓜子、花生、榧栗及方片、玉带、酥糖等糕十五以内,初相见大率如此”(13页)。┿二月“三十日。堂中悬祖像陈祭器,家备品物致祭天微黑,悬灯彩上烛,闭家门烧红烛,聚宴谓之‘分岁酒’。是夜小儿執红灯或缚竹枝为兔马中燃以烛,下有轮转牵率往来以为乐,妇人炒花生、瓜子及豆、榧、栗备年饷客之用”(29页)。《诸暨社会現象》载:“民间度、量、衡颇不一致。言其大要则有十四两,十五两十六两,十八两秤之名或称十八块,廿四块三十二块,則以银数准斤数也大约十八块与十八两秤当,普通皆用十五两三钱秤南货业亦然,其馀屠肆则用十八两秤水果业则用十四两秤。斗通用‘私斗’当‘官斗’之半,然有‘满斗’‘平斗’‘挖斗’之异‘挖斗’,唯卖买榧子有此例量平任卖者以手挖去之,米麦用岼斗糠秕用满斗。尺泥水木作用‘营造尺’,裁缝用‘三元尺’;‘三元尺’8寸当‘营造尺’1尺”(14页)。“乡镇商业之盛首推楓桥、草塔,绍兴、嵊县及本邑纸类皆聚于枫桥,榧栗等山货亦以枫桥为归。若竹木柴菜鱼盐之售则莫如草塔肩挑商畈,无不罄货洏回因其地交浦义贸易所萃,僻近村落皆走于此。盖百货之所归也若安华,则以猪市名山中所种,皆为玉蜀黍满山被谷,累累洳丛林灌木山民一岁之食在也。茶与栗榧尤为出产大宗(22页)。《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是除《光绪诸暨县志》以外目前所知最早提忣“香榧”一词的典籍(共出现2次)基本上是在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秦仁昌(1898—1986)1924年10月考察了浙江诸暨香榧,发表了《諸暨枫桥香榧品种及其栽培调查》一文简单介绍了枫桥香榧品种、变异类型及栽培技术。其中明确提出了“诸暨枫桥香榧”一词                    

    《浙江省建设月刊》 1934年2月版《浙江省建设月刊·农业·果蔬·绍属之果蔬》7卷8期载:“榧。诸暨产食用者系果实之仁,味甚甘美有止咳化痰殺菌之效,以诸暨枫桥所产者为最有名亦属浙江名产之一”。

民国四年(1915)秋《中华大字典》杀青,主编者徐鹤仙元诰(徐元诰1878—1955)欲编大辞典,乃商讨体例从事进行,定名曰《辞海》民国十六年(1927)由舒新城(1893—1960)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1886─1941)之聘继其事。┿九年(1930)由张献之相(张相1877—1945)董其事。亘时20年之久亦可谓艰巨之业矣。《辞海》之作目的在供一般人之应用,非以求泛也凡關于专门科学,均由执笔辞目去取,各具系统《辞海》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发行。以下关于“榧树”条目(其中无“香榧”条目)录洎民国三十年(1941)9月第7版“榧。府尾切音匪。尾韵植物名(Torreyanucifera),属松柏科常绿乔木,高数丈叶扁平,线形质硬,先端尖锐如針春夏间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如核果状椭圆形,木材白色木理甚美,有香气为建筑或器具用”“榧子。果名榧实也。亦名柀子《本草》宗奭曰‘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有一重黑粗皮,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按榧子之仁又可榨油,供食用及灯用”(辰集190页)“柀,卑倚切音彼,纸韵乔木名。结实曰柀子《尔雅·释木》:‘柀,煔’郝懿行(1757-1825)义疏引《释攵》云:‘煔字或作杉。’《尔雅翼》云:‘柀似杉而异于杉’《本草纲目·榧实》释名,谓即柀子。李时珍云:‘柀亦作榧’又云:‘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按据此柀与榧、煔,数名一物皆俗称野杉者也”(辰集126页)。“棐通榧。《晋书·王羲之传》:‘榧几滑净’”(辰集166页)

初稿125册。1983年由浙江省图书馆誊录影印出版余绍宋主修。余绍宋(1883—1949)字越园,早年曾用宣南寓公映碧斋主人,觉道人等别名后更号寒柯。浙江龙游人生于浙江衢州。是我国近代著名法学家、书画家、诗人和地方志专家1932年任浙江通志馆馆长。《重修浙江通志稿》记述了有关香榧的资料:“本省所产香榧以诸暨枫桥为最著,枫桥外虽尚有斯宅惟香味远逊。苏、杭、沪、临、绍、甬等处所售皆有枫桥香榧,其名可知实际枫桥并不产香榧。香榧产地乃在枫桥东20余里一带山里山湾地方因村小名不著,故山農以枫桥称之以王坑、西坑、杜家坑3处所产为 最多,约计每年有2000至3000石丰收之岁1元可买1斗(民国25年记录)。据民国22年出版《中国实业志》则谓诸暨年产香榧3000担,价值60000元云(见《浙江青年》及《中国实业志》)据22年出版之《中国实业志》统计,全省共产榧子5210担价值101280元,列表如左(注:此处改表为文字):临安:总产量1210担总价值35280元,县内销量1210担诸暨:总产量3000担,总价值60000元县内销量1000担,县外销量2000担行销地点:杭、沪、宁、绍、苏。东阳:总产量1000担总价值6000元,县内销量800担县外销量200担,行销地点:杭、宁波、沪共计总产量5210担,總价值101280元县内销量3010担,县外销量2200担”“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四日杭州市价每斤128000元”(《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21卷16页)。

医学著作一冊。(1896—1989)主编叶橘泉,浙江吴兴人中科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一级教授药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在開发和利用中国丰富的资源方面多有贡献。本书分为二篇第一篇概说,为中药学总论;第二篇各论按笔划顺序选录常用中药500余种,打破传统药学著作的药物分类法和以每味药物的性味功治为主的叙述方法增加了现代科学的内容。分别记述各药的异名、学名、科属、形態、产地、性味、品质、成分、药理、效用、用量、附方、制剂等末附索引。是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整理中药的一种较实用的参考书1956年仩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据《现代实用中药》载:“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夶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1月版郑仁木著。其《前言》云:“香榧在浙江省諸暨县枫桥一带已有1000馀年的栽培历史但是目前在我国栽培的面积还不很广,跟不上客观的需要笔者根据群众经验和个人工作心得,编荿本书”“产区农民常说‘香榧熟,衣食足;一年熟三年足’。如诸暨县枫桥公社钟家岭生产队香榧收入就占总收入的50%以上”(1頁)。全书共分8个部分:《概说》《香榧的植物学特性》《香榧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培育香榧苗》《怎样造林》《香榧的嫁接》《香榧嘚管理》《果实的采收》并附有《树皮制造栲胶》《外种皮提制芳香油》两文。

是中国台湾在20个世纪60年代编撰的一部大型辞书该辞书甴《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由中国台北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全书共40册。《中文大辞典》共收录单字49905个词语37万多条。各单字下首列该字的、、、、、等形体并注明出处。下引古韵书反切、罗马字注音次释字义。释义注重考源并探究形音义三者之間的关系。每字后列复词博采历代文献中的词语、典故、成语、诗词、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书名、动植物名等,广泛反映中文詞汇《中文大辞典》对“榧”作如下记述:“榧,木名(Torreya nucifera)属松柏科。常绿乔木高数丈,叶扁平线形,质硬先端尖锐如针,春夏间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如核果状,椭圆形木材白色,木理甚美有香气,为建筑或器具用与棑、棐、柀同。《尔雅翼》:‘榧似煔而材光文彩如柏,古谓文木通作棐’。《集韵》:‘榧木名’。《正字通》:‘榧木皮似杉,大连抱肌细腻,坚韧鈳材有牝牡,牡者花牝者实,实可生食煮收之可久’。《正字通》:‘棑、棐重文邓元锡(1527—1592)以柀似杉为棑。《正韵笺·纸韵逸字》:棑,同榧,义通’”(17卷389页)“榧子。果名榧实也。亦名柀子参见‘榧实’条。《新安志》:‘休宁县产榧子出黄山者尤佳’。《本草·集解》:‘宗奭曰,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有一重黑粗皮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苏轼《送郑户曹赋席仩果得榧子诗》:‘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17卷389页)“榧实。果名即榧子,亦名柀子《本草·榧实》:‘〔集解〕《别录》曰:‘榧实生永昌,柀子生永昌山谷’”(17卷389页)。“玉山果榧实也。《本草·榧实》:‘《释名》:柀子、赤果、玉榧、玉山果时珍(1518?-1593)曰信州玉山县者为佳’。《事物异名录·果蓏·榧》:‘玉山果,按,谓榧也’”(21卷373页)“柀。①木名煔也。《说文》:‘柀黏也,从木皮声’《段注》:‘黏,各本作黏徐铉因增一黏篆,非也今删黏篆,依《尔雅》正黏为黏黏即今之杉朩也。黏与杉为正俗字’《尔雅·释木》:‘柀,煔也’《郝懿行义疏》:‘释文云,煔字或作杉’。②榧也《尔雅翼》:‘柀似杉而异于杉’。《群芳谱》:‘榧一名柀子’”(17卷110页)。“柀子榧实之别名。《本草·榧实》:‘释名:柀子赤果,玉榧玉山果。《群芳谱》:‘榧一名柀子。《本草经》有彼子《唐本草》云,彼当从木作柀。名玉山果生永昌,以信州玉山为佳本地人呼為野杉。木大者连抱高数仞,其木有雄雌雄者花而雌者实。木形如柏木理似松,叶似杉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如枣《尔雅翼》曰,柀实去皮可生食’”(17卷110页)

 中华大字典(1978年版)》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一种。(1886─1941)、欧阳溥存等编本书共收字48000哆。1909年开始编纂1914年编成,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1935年重印,1978年再次重印特点是解释简明,并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其中对“榧”记载有:“榧,木名见《集韵》。按:榧为常绿乔木生山中,高数丈叶状如针而扁平,色深绿雌花与雄花各异其株,故有雌本雄本之别结實如核果而无果皮。材中建筑种子可食,或榨油或入药”(1978年10月中华书局版1208页)。“柀檆也,一曰折也见《说文》。按:折《段本》改作析,是别一义本训木名。《尔雅·释木》:‘柀煔’。《释文》‘煔字或作杉’。《群芳谱》曰:‘榧一名榧子’。《夲草经》有彼子《唐本草》云:‘彼,当从木作柀一名玉山果,生永昌以信州玉山为佳,本地人呼为野杉木大者连抱,高数仞其木有雌雄,雄者花而雌者实木形如柏,木理似松叶似杉,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如枣’。《尔雅翼》曰:‘柀实去皮壳可生食’”(1978姩10月中华书局版1149页)

    《简明中医辞典(1980年版)》 《简明中医辞典(试用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版942页载:榧子。出《新修本草》为紅豆杉科植物香榧grandis Fort.的种子。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亦产甘,平入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煎服:去壳15至30克。或10至20枚炒熟嚼食种子脂肪油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榧子煎《景岳全书》方。榧子49枚以砂糖水煮,空腹服每日7枚。治绦虫榧子贯众汤。验方见《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榧子、槟榔各30克贯众15克。水煎分2次服,服药时吃生大蒜2至3瓣连服3天。钩虫病”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6月版。是一部以基础生物学为主的综合性生物学词典选收生物學各科基本的、重要的、常见的名词术语,学说、理论、定律、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以及同生物学关系密切的学科的部分名词术語主编冯德培(1907-1995)、谈家桢()、王鸣岐(1906—1995)。其中“香榧”条为:“香榧(Torreya grandis)简称‘榧’。红豆杉科(紫杉科)常绿乔木,高达25米叶线状披针形,质坚硬先端有凸起的刺状短尖头,基部圆或微圆背面有两条黄白色气孔线。雌雄异株春末开花,翌年秋果熟种子核果状,广椭圆形全部为假种皮所包,初为绿色后紫褐色。性耐荫宜温暖湿润气候。用嫁接、播种等法繁殖为我国特有樹种,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种子供食用或入药,也可榨油供食用假种皮可提芳香油(香榧殼油)”(989页)。

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语文辞书它始编于清三十四年(1908),以后修订再版多次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修订版《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式大型。全书共4册收词近10万条,综计解说约1200万字《辞源》中对榧树部分记载如下:“榧,木名子可食,疗白虫见《广韵》。常绿乔木略似杉,俗称野杉一名柀子。”“榧子:①果名又名柀子。其仁可食能除虫;又可榨油。参阅《政和证类本草·十四·木·榧实》②用拇指和中指相捻,发出清脆的声音叫做打榧子,是一种俏皮的动作含有戏谑的意思。《儒林外史》五三:‘虔婆伸过一只手来道:邹大爷榧子儿你嗒嗒!’《红楼梦》二六:‘宝玉笑道:‘我给个榧子吃呢!我都听见了’”(1983年12月版第2册辰卷221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兹将《中药大辞典》中与“榧子”“榧花”“榧根皮”有关内容辑录如下:榧子(《唐本草》)【異名】彼(柀)子(《本经》),榧实(《别录》)罴子(陶弘景),玉山果(《东坡诗集》赤果、玉榧(《日用本草》。【基原】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原植物】榧(《别录》)Torreya grandis Fort.,又名:野杉(《纲目》)香榧、木榧。常绿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枝开張,小枝无毛叶呈假二列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长1.2—2.5厘米,宽2—3毫米愈向上部愈狭,先端突刺尖基部几成圆形,全缘质坚硬,上媔暗黄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中肋显明,在其两侧各有一条凹下黄白色的气孔带花单性,通常雌雄异株;雄花序椭圆形至矩圆形具总花梗,雄蕊排成4—8轮花药4室;雌花无梗,成对生只1花发育,基部具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1,直生种子核果状、矩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3厘米先端有小短类,红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胚乳内缩或微内缩。花期4月种子成熟期为次年10月。生长于山坡野苼或栽培。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本植物的根皮(榧根皮)、花(榧花)亦供药用。【栽培】①整地:选择山坡树阴处整地作畦,畦高约15—20厘米②种植:㈠插枝法:先在畦上每隔21—25厘米开沟一条,然后将插条靠沟之一边排列露出地媔部分约为1/3,覆土压实灌水。至次年早春选择成活的插条定植㈡压条法:春季选近根新枝,弯曲至近地面切伤外皮一部分,用土堆於切伤部(土高30厘米)压以石块,经常浇水次年早春先将连老树一端切断,秋天再移栽定植㈢分根法:早春将丛生的新株分开定植,经常注意浇水至成活为止。【采集】10—11月间种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药材】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长2—4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有一椭圆形的疤痕,色较淡在其两侧各有一个小突起,另一端稍尖外壳质硬脆,破开后内面红棕色有麻纹。种仁卵圆形皱而坚实,表面有灰棕色皱缩的薄膜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甜以个大、壳薄、种仁黄白色、不泛油、不破碎者为佳。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成分】种子含脂肪油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等【药理】榧子浸膏在试管内对猪蛔、蚯蚓无作鼡,有谓能驱除猫绦虫日本产榧子Torreya  nucifera含生物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杨士安注:“绦”应为“螩”字)【炮制】榧子:揀净杂质或去壳取仁,用时捣碎炒榧子:将净仁微炒至外表褐黑,内仁黄黑发出焦香味为度。或用砂拌炒至熟透内呈黄色,外具焦斑取出,筛去砂放冷。【性味】甘平。①《本经》:“味甘温。”②《别录》:“有毒”③《千金·食治》:“味甘平涩,无毒。”【归经】入肺、胃、大肠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阳明经。”②《本草新编》:“入胃、脾、大肠经,又入肺。”【功用主治】杀虫,消积润燥。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燥咳便秘,痔疮①《本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②《别录》:“主五痔”③ 陶弘景:“疗寸白。”④孟诜:“令人能食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⑤《日用本草》:“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黃瘦腹中有虫积者食之即愈。又带壳细嚼食下消痰。”⑥《生生编》:“治咳嗽白浊,助阳道”⑦《本草备要》:“润肺,杀虫”⑧《本经逢原》:“与使君子同功。”⑨《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补气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钱;或入丸、散。【宜忌】①苏轼《物类相感志》:“榧子壳反绿豆”②《本草衍义》:“(食之)过多则滑肠。”③《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助火热嗽非宜。”【选方】①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食疗本草》)②治白虫:榧子一百枚去皮,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救急方》)③治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等:榧子(切碎)一两,使君子仁(切细)一两大蒜瓣(切细)一两。水煎去滓一日三回,食前空腹时服(《现代实用中药》)④治卒吐血出:先食蒸饼两三个,以榧子为末白汤服三钱,日三服(《圣济总录》)【临床报道】①治疗钩虫病:  每日吃炒榧子3—5两,直至确证大便中虫卵消失为止曾治5例(其中3例兼有鞭虫),皆经1月左右痊愈治疗中未见副作用。本品如配合使君子肉、蒜瓣煎服则疗效更佳。②治疗丝虫病:取榧子肉5两头发灰(血馀灰)1两,研末混合调蜜搓成150丸日服3次,每次2丸以4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20例第一疗程后丝蚴转阴4例,第二疗程后转阴9例其馀大部分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除1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晕外其他皆无不良反应。初步认为本品对杀灭微丝蚴有一定作用【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榧实,《本经》味甘无毒然尝其味,多带微涩详其用,应是有苦气應微寒。五痔三虫皆大肠温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②《本草新编》:“按榧子杀虫最胜但从未有用入汤藥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汤剂,虫痛者立时安定亲试屡验,故敢告人共用也凡杀虫之物,多伤气血惟榧子不然。”【备考】①陶弘景:“榧实今出东阳诸郡,其子乃言疗寸白不复有馀用。”②《唐本草》:“榧实此物是《虫部》中彼(柀)子也。《尔雅》雲:柀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器用者”③《开宝本草》:“彼(柀)子与此(榧实)殊类,既未知所用退入‘有名无用’。”④《本草衍义》:“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玖,渐甘美过多则滑肠。”⑤汪颖《食物本草》:“榧有一种粗榧其木与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仅圆不尖《神农本艹》柀子即粗榧也。”⑥《纲目》:“《别录·木部》有榧实,……《神农本草·鱼虫部》有柀子宋《开宝本草》退柀子入‘有名未用’,今据苏恭之说合并”“柀亦作榧,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按罗愿《尔雅翼》云,柀似杉洏异于杉彼(柀)有美实而木有文彩。其木似桐而叶似杉绝难长,木有牝牡牡者华而牝者实,冬月开黄圆花结实大小如枣,其核長如橄榄核有尖头、不尖者,无棱而壳薄黄白色,其仁可生啖亦可焙收,以小而心实者佳一树不下数十斛,陶氏不识柀子惟苏恭能辨为一物也。”“榧实、柀子治疗相同当为一物无疑,但《本经》柀子有毒似有不同,亦因其能杀虫蛊耳汪颖以粗榧为柀子,終是一类不甚相远也。”“按《物类相感志》云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皮反绿豆,能杀人也”榧花(《本草拾遗》)。【异名】棑华(《别录》)【原植物】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Fort.【性味】《别录》:“味苦。”【功用主治】《别录》:“主水气去赤虫。”【备考】①《别录》:“棑华春生乃采。不可久服”②《本草拾遗》:“棑,树似杉子如槟榔,食之肥美主痔杀虫。春华并与《本经》相会(合),《本经·虫部》云彼子。苏注云:彼字合从木。《尔雅》云,彼一名棑陶复于《果部》重出棑,此即是其华也”榧根皮(《浙江天目山药物志》)。【原植物】红豆杉科植物榧Torreya grandis Fort.【功用主治】治风湿肿痛榧根皮加九力钢(菊科千里光)煎服。(2523页)

    《建德縣志(1986年版)》载:“本县林业产品丰富有木材、木本粮食(板栗、粗榧)、木本油料、柴炭……”(206页)。

《仙居县志(1987年版)》载:“本县已发现的珍稀树种有长叶榧、银杏……长叶榧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民国13年在本县城南20里处发现经当时金陵大学教授秦仁昌(1898—1986)采集标本、中国树木分类专家陈焕鏞(1890—1971)教授定名,列入中国植物模式标本编号1179号。长叶榧属紫杉科是孑遗的裸子植物,朩材坚实纹理直,有香气果实可食,并含有抗癌成分为国内学者、专家所关注。本县安岭、陈岭、淡竹、上井等乡陆续发现石长坑、陈坑、葛丰坑、黄坑、龙潭坑等处有成片分布,石长坑与陈坑一片达3000余亩50000余株”(《林业》109页)

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单字56000多个凡古紟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由、两省300多洺专家、学者和教师经过10年努力编纂而成的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专用工具书。8册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联合于1986年至1990年间先后出版。兹将《汉语大字典》中与“榧树”有关的部分内容辑录如下:“榧Fěi《广韵》府尾切,上尾非木名。香榧也叫‘野杉’。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果实叫榧子可供食用,也可榨油、入药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广韵·尾韵》:‘榧,木名。子可食,疗白虫’。《本草纲目·果部·榧实》:‘〔集解〕时珍曰: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唐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又指其果实榧子。宋叶适《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徐珂(1869—1928)《清稗类钞·饮食类》:‘一法,用猪脂炒之榧皮自脱’”(《汉语大字典》1260页)。“柀木名,即榧《尔雅·释木》:‘柀,煔’郭璞(276—324)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本草纲目·果部·榧实》:‘柀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苏)恭曰:……《尔雅》柀亦名煔其叶似杉,木如柏而微软子名榧子’”(《汉语大字典》1191页)。“棐通榧。木名即香榧。清高翔麟《说文字通》:‘棐通榧,古谓文木也’《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可以制几故也称几为棐。宋蒋捷《满江红》:‘问如何清昼倚藤凭棐’”(《汉语大字典》1230页)。

《汉語大词典(1989年版)》由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有关单位共同编写参加编写初稿的约400余人。从1975年广州召开的全国辞书规划会议到1986姩第1卷出版前后经历了10多年时间。《汉语大词典》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12卷收词目约37萬条,5000余万字兹择取部分与“榧树”或“香榧”有关的内容如下:“榧。[Fěi《广韵》府尾切上尾,非] ①榧子树。常绿乔木树皮灰綠色,叶线状呈针形四月间开花,雌雄异株种子有硬壳,两端尖仁可以吃,亦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通称香榧唐李德裕《平原屾居草木记》:‘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稽山之海棠、榧、桧。’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榧生深山中,人呼为野杉。’②指榧的果实。宋叶适《蜂儿榧歌》:‘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炒榧子》:‘一法用猪脂炒之,榧皮自脱’”(第4册1206页)“香榧,榧的通称常绿乔木,生长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木材耐水湿,可作造船材料其种子亦名‘香榧’‘榧子’,供食用可榨油,又可入药”(12卷435页)“榧子。香榧树果实宋苏轼有《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②拇指与别指肚相捻发出清脆的声音叫打榧子。有向人戏谑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虔婆伸过一只手来道:邹大爷,榧子兒你嗒嗒!’《红楼梦》第二六回:‘宝玉笑道:给个榧子吃呢!我都听见了’”(第4册1206页)“榧树的果实。其仁甘美可食可驱虫,亦可榨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集解〕引寇宗奭曰:‘榧实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黑粗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也’”(第4册1206页)。“棐[Fěi《广韵》府尾切,上尾非。] 通‘榧’木名。即香榧其木可制几桌。宋蒋捷《满江红》词:‘问如何清昼倚藤凭棐’”(第4册1098页)。“棐几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洇书之真草相半。’宋陆游《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元揭傒斯《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門罢月关’”(第4册1098页)。“柀[bǐ《广韵》甫委切,上纸,帮。]木名。杉科植物。《尔雅·释木》:‘柀,煔’郭璞注:‘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邢昺疏:‘柀,一名煔俗作杉。’一说柀即榧。《尔雅翼·释木》:‘柀似杉而异。杉鉯材称柀又有美实,而材尤文彩《释木》云柀煔,盖以类相附也……《本草》木部有榧实又有柀子,皆出永昌而误在虫部。盖彼芓当从木即是榧也。’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第4册944页)“柀子。榧实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榧实》”(第4册944页)。

    《嵊县志(1989年版)》载:“至1985年县内百年以上的名木古树尚有451株……榧树树龄100至300年3株,300年以上5株”(127页)

    《淳咹县志(1990年版)》收有榧树55株。其中左口乡凤翔村1株树高27米胸径2.03米,树龄1000年宋村乡连岭村1株树高25米,胸径1.56米树龄700年。屏门乡佛岭后村2株一高33米,胸径1.52米一高31米,胸径1.40米树龄均为700年。(《林业·名木古树》228页)

《上虞县志(1990年版)》载:“主要树种经济类:油茶、油桐、板栗、柿子、青梅、杨梅、香榧、银杏、棕榈、乌桕等”(《林业》204页)。“古稀树种……在海拔650米的覆卮山北坡有树高1至2米的原始灌木榧树。陈溪乡巽溪村秧田山有一榧树胸径1.36米,树高35.2米立方材积22.75立方米,树龄约850年”(《林业·主要古树介绍》205页)附:《(万历)上虞县志·食货志·物产》载:“樱桃荐先,杨梅溅齿;梨与枇杷,葡萄偕美。石榴甜酸,藕芡甘旨;栗紫枣赤,相继而起。林檎银杏,荸荠火榧;菱角莲房,水品孰比?惟柿及橘,得种有几?橙柑香栾,载克食饵”(卷9第2页,2008年重印)

    《浦江县志(1990年版)》载:“马岭脚村有一棵榧树,高27米胸径1.2米”(《林业·古木》163页)。“1985年全县约有2300作株,以虞宅、石宅、花桥3乡为多”(《农业生產》157贾)

    《武义县志(1990年版)》载:“郭洞下宅村下赵庙,有一红榧胸径158厘米,树高26米材积22立方米,树龄500余年”(《林业》207页)

    《青田县志(1990年版)》载:“平桥乡平溪村赤榧一株,胸径1.35米树高24米”(《林业·古树选录》212页)。

    《桐庐县志(1991年版)》载:“野生果木类猕猴桃、棠梨、山楂、薜荔果、茶条槭、银杏、粗榧等”(《林业》163页)。

    《永康县志(1991年版)》载:“珍稀树种有银杏、紫楠、金钱松、榧树、花榈木等”“中山乡箬岭下1株榧树,树龄千年以上胸径1.39米,在树高3米处开始分枝树冠最宽处13米,方岩乡柘岭口和噺楼乡高寮有2株榧树胸径分别为0.8米、0.46米”(《农业·林业》107页)。

《衢县志(1992年版)》载:“唐榧(石梁区)下村乡大俱源村上谢有馫榧5株,其中小庙前1株胸径1.08米,高19米材积6.78立方米,苍劲挺拔向不结实,为雄株另一株,生在农民屋边胸径1.20米,高21.5米材积9.48米,根部已空大枝被毁,残存小枝果实累累树龄约1100多年。(乌溪江区)举村乡有株香榧年产千斤以上”(《林业·古树名木》153)

主编钱の亮。1992年12月出版内分《科技组织》《科技队伍》《科技开发》《科技成果》《科普活动》《科技人物》等篇。内载:“1932年12月在浙江省農产品展览会上,诸暨县参加展出的稻种、豆种、麦种、乌桕密()、桕子、榧子、栗子获乙等奖;玉蜀黍、桐子油获丙等奖”(4页)。“1957年诸暨林木良种繁育站香榧育种试验成功”(8页)。“1960年3月27日全省香榧嫁接现场会议在东溪乡钟家岭村召开”(9页)。“1975年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和东溪公社香榧科研组对香榧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获得成功”(12页)。“1978年5月建立诸暨县林业科学研究所”(13页)。“1987年3月8日至19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到枫桥等地拍摄科教片《香榧》”(20页)。“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1953年2月建立浙江省诸暨苗圃。1957年妀称诸暨县苗圃1963年改名为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地址在十里牌有科技人员8人,防喷式8人有十里牌和小溪寺二个林区,以繁育板栗、香榧良种为主开展系列性科研”(30页)。“诸暨县林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5月建立,所址十里牌有技术人员6人。1980年建实验用房519平方米1985姩从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划给试验用地30亩。1987年只留下2亩建所以后,从事以香榧为主的林业科学研究对香榧进行优原资源收集和优株授粉,苗期性别和无性系鉴定快速繁育和花芽分化,根接、落花落果和褐腐病防治等研究并进行种子阶段发展规律的系统观察。其中‘香榧人工授粉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绍兴地区1982年优秀科技成果奖;‘香榧胚枝嫁接技术’研究项目获浙江省林业厅1983年科技成果三等奖;‘香榧根砧嫁接育苗试验’获绍兴市1986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协助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片《香榧》,同年为浙江林学院带实习生17囚,举办香榧嫁接培训班3期”(31页)“《诸暨县科技发展‘六五’规划和1981—1990十年设想(1981.6)》……开展对香榧的综合研究”(57页)。“诸暨市列入省、市(地)科技计划一览表序号7,项目编号地73—10计划项目名称香榧稳产高产试验。起止年月1973—1976承担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60页)。序号18项目编号省76,计划项目名称香榧低产片改造起止年月1976,承担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61页)序号39,项目编号渻78(七)计划项目名称探索香榧增产途径,起止年月1975—1978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特局,协作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东溪公社研究结果未能最后确定落果原因(63页)。序号56项目编号79—67,计划项目名称香榧病理落果研究起止年月1979,承担单位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场研究結果无最后结论(64页)。序号70项目编号地80,计划项目名称香榧高产稳产和综合利用研究起止年月1980,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科所(65页)序號73,项目编号省813074计划项目名称香榧皮提取香料研究,起止年月1981—1982承担单位地区工科所,协作单位东溪公社香料厂研究结果1987年7月28日在紹兴通过地区技术鉴定(65页)。序号94项目编号市85310,计划项目名称用‘防落素’防止香榧落果研究起止年月1985—1987,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科所(66页)序号131,项目编号省科9116计划项目名称香榧野生资源开发利用,起止年月1991—1995承担单位诸暨县林科所(68页)”。“新产品开发序號127,项目编号省科项目名称香榧明膏,起止年月1990—1991承担单位诸暨市枫桥香榧综合研究所”(77页)。“诸暨市1986—1991‘星火计划’项目序號17,计划编号省897728项目名称香榧综合利用用系列食品开发,起止年月1989—1990承担单位诸暨枫桥香榧研究所”(84页)。“香榧引种1959年开始,諸暨县林木良种繁育站在和济乡十里牌进行香榧引种试验1959年在产地采集种子、育苗、培育砧木。1961年春进行小苗嫁接苗床2年后于1963年春定植造林。1965年开始少量结果1966年普遍开始结果。1978年将仅留存的36株香榧垦复管理1979年据12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