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理厂利润大吗帮助有全险的客户制造事故现场获得利润可行吗

十大骗保案之九:团伙作案“制造”车祸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但一些别有用心的骗保团伙,却利用汽车保险定损、理赔流程上的一些盲点,故意制造碰擦等事故来骗取高昂的保费,屡屡得手。陈某等9 人分别被判犯有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分别为7 年6 个月至有期徒刑1 年缓刑1 年不等,并责令退还赔款。
一般情况下,驾驶员行车时都会注意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但一些别有用心的骗保团伙,却利用保险定损、理赔流程上的一些盲点,故意制造碰擦等事故来骗取高昂的保费,屡屡得手。 案例回放 陈某是一家汽车修理公司的小老板,对汽修十分在行的他,对保险理赔的流程也很熟悉。虽然收入并不少,但陈某却不满足于此。经过研究,他摸准了一个商机&&人为制造车祸骗取保险公司的理赔款。 2009 年9 月5 日,经过预谋,陈某驾驶着单位的轿车在某公路与他同伴驾驶的轿车故意碰撞,人为制造保险事故。在撞车后,陈某指使同伴报出险并谎称事故全责,骗取了保险赔偿款2465元。但对于这次的获利,陈某有些不满意。于是到了12月份的时候,陈某又与姜某和江某两人谋划再次制造保险事故。28日晚上,陈某指使姜某驾驶轿车,采用故意追尾的方式,撞击江某驾驶的面包车。这次,两车受损严重,而陈某等人一共骗取了保险赔偿款2万余元。 交叉结伙的方式使用之后,陈某等人又开始单独行动。在2009 年初到2011 年4 月期间,陈某、姜某等9 人分工合作,用撞树、撞石墩、追尾、相互碰擦等方式故意制造保险事故11 起,诈骗3家保险公司保险赔款18.83万元。 陈某等9 人分别被判犯有保险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分别为7 年6 个月至有期徒刑1 年缓刑1 年不等,并责令退还赔款。 拍案说法 一般情况下,驾驶员行车时都会注意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但陈某等人组成的骗保团伙,却利用汽车保险定损、理赔流程上的一些盲点,故意制造碰擦等事故来骗取高昂的保费,屡屡得手。 实际上,近年来相类似的骗保团伙时有出现,且越发花样百出、有模有样。花几万元从外地买来老款二手、甚至辉腾等豪车,买足车辆保险;在偏僻的路段制造较为猛烈的车祸,造成严重的车辆损失,获得10 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巨额理赔后,花几千元在网上买旧拆车件;在小作坊修复,搞假发票到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不赔就邀一群人堵门闹事甚至殴打理赔员。制造一起车祸可赚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总结来看,这些骗子团伙通过制造车祸骗保的手法多变,但大都有着低价豪车出车祸、无人伤亡、熟人店维修等共同点。 不过,这样的集团骗保行为往往难以长久,一旦因为事故现场存在疑点、或多次骗保后引起注意,整个团伙都势必难逃法网。如本案例中最先引起保险公司注意的80 后车主陈某,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与陈某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车祸竟多达8 起,这种种迹象令保险公司十分怀疑,很快就报了警。 对于如何防范这些骗保团伙,民警首先提醒保险公司在进行理赔时,要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在出现有疑点涉嫌骗保的交通事故时,现场的勘查理赔员一定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比如,在事故现场,尽可能搜集到最为详尽的图片音像资料,一旦确认为骗保案,后期警方介入后,也可以多几个突破口。对于现场调查,也要多做记录,不管真话假话,都做详尽的记载。对于一些闹事的扯皮的,也要做好现场视频的录制,并进行保存,不要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以钻空子的机会。 记者手记 而对于一般车主来说,出现事故时也要到保险公司指定的定损机构定损,修车时要去4S 店或正规修理厂。如果车主委托他人进行定损修车理赔,应对车辆受损部位进行拍照,与保险公司联系并将照片发送给保险公司备案,避免不法人员对车辆进行二次碰撞骗保。
[责任编辑:libing]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车险骗保揭秘:修理工拼缝修车赚差价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配合制造事故的车辆,犯案人员就会选用最后一招,伪造单方车损事故,扩大车损。这一般出现在车主车损部位或要更换的部件明显不属于两车相撞事故能产生的结果,或未能找到合适的对方车辆的情况下,犯案人才会采用。
编辑:周璇来源:北京晨报
&车险本是用来保障车辆遇到事故后减少损失的,但是一些人却从骗车险中获利。海淀法院去年审理了28起诈骗机动车保险金案件,较往年增长近一倍,汽修厂员工、保险公司员工,甚至包括车主和他们的朋友,怀着不同的目的都参与其中,俨然形成了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利益链条。
骗保之手段
在骗车险的实际操作中,制造车辆相撞事故、虚增车损结果是主要造假手段,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自扎伪造现场
制造事故扩大车损
约有一半的案件中,都存在制造车辆相撞事故,扩大车损程度,虚增维修费用或压低维修成本的情况。其中既有制造两车相撞的,也有多车相撞的事故,一般均由修理厂员工直接驾车参与实施。制造的事故都是再造事故,在原有事故或损坏部位基础上增加撞击程度,放任或故意扩大车辆损坏程度。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配合制造事故的车辆,犯案人员就会选用最后一招,伪造单方车损事故,扩大车损。这一般出现在车主车损部位或要更换的部件明显不属于两车相撞事故能产生的结果,或未能找到合适的对方车辆的情况下,犯案人才会采用。开奔驰的蔺某,为了把奔驰车的四条轮胎都换新,就采取用刀扎轮胎放气,伪造车撞马路牙子的单方事故现场的方法,结果钱没骗到手,却把自己送上了法庭。
以次充好制造差价
但是,单纯地制造事故并不能直接实现作案目的,这只是骗保的前期手段,若要最终骗取中间差价的&拼缝&目的,还需要实施一些制造差价的手段。修理厂常用的造假手段主要包括以次充好、以旧换新、虚开维修发票、虚增定损数额四招。
修理厂瞒着车主和保险公司,以次品部件,甚至假冒、伪劣的汽车零部件冒充正品部件给车辆进行维修,然后仍以正品价格(甚至是4S店的价格)计算维修费用,骗取中间差价。这种情况中,车主其实也受损,在一些案件中,有些车主直到案发才知道被修理厂的同案犯蒙骗了。
在制造事故前,将车主没有损坏或新的部件拆卸下来,用破旧或已经损坏的同型号部件替换进行碰撞,待维修时,再将车主原部件换上,虚报更换部件的维修费用,这是以旧换新。此外,对已定损的维修项目中部分项目不维修,或者简单维修,但在开具维修费用发票时,以全部维修费用填写,甚至通过购买非法发票报送理赔。
前面的方法修理厂可以自己搞定,但是虚增定损数额必须与保险公司定损员勾结,才能实现。修理厂通过多做定损项目或以高价定损,虚增定损数额,使定损额远远高于实际应修费用,赚取差价双方分赃。这些造假手段中,以次充好较为常见。
醉驾生祸找人&顶包&
法院审理的骗车险犯罪案件中,去年的一个突出新特点就是隐瞒醉酒驾车的事故原因案件突增,较前年翻了一倍。车主一般都是在深夜醉酒驾车发生事故,且是单方事故,一方面不敢报警,另一方面又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夜深未被人发现,为了能免费修车,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时故意隐瞒醉酒驾车情节。车主主要采取两种方式造假,一是事故发生后弃车逃离现场,休息至第二日酒醒后自己报案,虚报事故时间和原因。二是事故发生后,求助于亲友,找人冒充司机报案。
虚构事故试图&巧取&
也有骗保人不用制造事故,而是采取另类的方式骗保。李某是一个汽车租赁公司老板,他将其公司购买的一辆汽车租借给其朋友使用,由于经济原因,他为了还车贷,虚构了该车辆被盗的事实,向保险公司报险理赔,后被查获。而汽修厂的老板筛某更是&绝顶聪明&,他瞒着客户,将一细绳沾水后放在车辆挡风玻璃处拍照,伪造车辆玻璃破损的假象,并用客户交给其的相关证件假冒车主报案。由于筛某事先和保险公司定损员勾结,只提供了照片就私自骗领了保险公司赔付的玻璃险。
骗保之人员
单纯骗保费的情况较少,骗保险修车或赚取差价&拼缝&的动机占多数,出于情义协助亲友造假的现象频现在28件骗车险案件中,行为人单纯为了骗取保险金,凭空虚构客观不存在事故骗保的仅有2件。骗车险的人员因为身份和利益不同,动机也不尽相同,各有所图。主要包括几种动机:
骗保动机五花八门
借骗保险免费修车
想占点便宜,这种动机是绝大多数车主犯案的主要心理,也是大部分案件挑起的最初动因。在多数情况下,车主的车辆在骗保前确实发生过事故,导致车辆毁损,或事前存在旧损的情况,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正常程序走保险理赔,或按照正常程序只能获得部分理赔,车主为了省钱或出于贪便宜的思想,就想通过作假骗保来免费修车。
根据案件显示的情况,车主之所以敢于铤而走险,大致是有四种诱因。一种是车主要么没有上保险,或者保险过期、无效,想通过其他车辆的保险修车,制造对方车辆全责的假事故。另一种是有的车主上了保险,但因为没有及时报案,或相关理赔手续、证据灭失等程序问题,无法正常理赔,再造假事故理赔修车。还有一种情况是车主上了保险,但车辆损毁事故不属于保险理赔范围,或事故原因依法不应得到理赔,虚构或隐瞒事故原因骗保修车。最后一种原因纯粹是车主的贪婪之心作祟,没有发生事故,但有废旧部件想更换,车主就故意制造将废旧部件损毁的事故,骗保免费更换新部件。
&拼缝&修车赚取差价
利用保险理赔程序,通过造假使保险赔偿金远高于实际修车费用,在给客户修车的同时赚取中间的差价,即俗称的&拼缝&,是诱使大多维修和保险从业人员参与犯案的主要动机。甚至有时车主最初并不想或不会造假骗保修车,反而是这些&拼缝&人员引诱或教唆,才产生合谋骗保的想法,&拼缝&动机是当前骗车险案件高发的最大诱因。
在今年审理的55名被告人中,将近一半为怀有此种动机的人员。在修理厂里,经营者虚增维修项目和报价,压低维修成本,赚取维修差价,修理厂职员为增加维修收入,提升业绩,赚取绩效提成。另有一些保险经营者经协商,给修理厂增加保险维修项目及额度,赚取修理厂额外返点,保险从业人员则与维修人员合谋,虚增维修费用,赚取个人回扣。
保险业务员
笼住客户提高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保险从业人员为了维护客户、提高业绩,也参与骗车险。保险公司业务员或代理人员,为了能让客户购买其推销的保险,提高业绩,在与客户交谈时大包大揽,作出夸大承诺,甚至承诺任何车辆破损问题都可以通过走保险免费解决。而当客户签约后,真出现不属于保险理赔范围的情况时,保险业务员碍于情面,或为了维护客户,遂产生造假骗保帮客户修车的念头。
为朋友不惜&打酱油&
在骗车险的人员中,还有一些&打酱油&的人员,完全出于亲友情义帮忙骗保。要么是帮助车主骗保免费修车,为车主省钱,要么是帮助汽车维修人员骗保获利,或完成业绩。这些人员大都不是为了自己获利,而是出于亲友、同学、同事情义而帮助他人获利。虽然他们没有个人谋利的动机,但在明知他人造假骗保的情况下,仍为他人提供帮助或便利,均应以共犯论。犯案情况和比重增加,涉案人员较广,不容忽视,最终,这些人员大多获得缓刑。
骗保之揭秘
车险骗保作案手法相对隐蔽,具有一定反侦查性,且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手法隐蔽专盯豪车
骗保险差价的&拼缝&人员作案手法隐蔽、目的性强,普通车辆并不入他们的法眼,奔驰、奥迪、本田等高中档轿车才是主要作案目标。究其原因,是修理厂人员对车辆保险理赔流程、手续较为熟悉,另一方面对车辆构造、维修及配件价格也熟知,并了解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办事规律和心理。他们实施的骗车险活动作案手法相对隐蔽,具有一定反侦查性,且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修车厂人员选择的制造事故地点一般较为偏僻、没有监控或摄像头、不易被人发现的地点,作案时间多为夜间或清晨,制造的事故类型与车损部位、要更换的部件相吻合,维修后的车辆和部件表面完好,不易被察觉。据统计,在制造相撞事故案件中,有90%选择在城郊或远郊偏僻地段实施;有70%选择在夜间、傍晚或清晨实施,而在这些案件中,没有一例是因维修问题被保险公司审查发现而案发的。
同时,&拼缝&人员作案对车辆也有一定选择。奔驰、奥迪、本田雅阁等高中档轿车常成为他们热衷的对象。因为这些车辆的配件和维修价格一般都较高,仿冒的次品配件也较多,赚取差价容易,获利较多。值得注意的是,修理厂人员一般都选择一辆高档车与一辆低档车制造相撞事故,双方都是高档车相撞的事故较少。其中高档车追尾低档车,高档车负全责的假事故居多,占制造相撞事故案件的85%以上,目的是为了用高档车的保险修车,保险项目较多,保险额度和获赔率较高。据统计,在去年审理的28件案件中,涉案车辆中奔驰车有8辆,奥迪4辆,沃尔沃、萨博各1辆。
此外,在专门为骗保险差价的&拼缝&案件中,作案车辆一般都是在同一修理厂报修车辆,或是由同一修理厂或同一居间介绍人联系的车辆,不少案件的涉案车辆在一年内有多次出险记录。一车多次出险或有修车人员参与,也成为识别许多骗车险案件常见的疑点。
骗保之特征
与其他犯罪方式有着最明显区别的是,骗车险犯罪案件大都是经合谋的结伙犯罪。
结伙犯罪利益成链
与其他犯罪方式有着最明显区别的是,骗车险犯罪案件大都是经合谋的结伙犯罪,犯案人数多在2人以上,这与车保理赔主体、对象、内容及牵涉的部门、环节、程序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大多数车保理赔,特别是金额较大的案件,多为双方事故或多方事故,涉及多方利益,而且需要经过报案、勘验、定损、修理、理赔等多个环节,一个人很难完成整个骗保行为,需要与相关人员结伙实施。
在海淀法院审理的28起案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般也就是车主本人参与骗保的案件有13件,而汽车修理从业人员,包括修理厂老板、经理和员工等也是骗车险犯罪的最主要犯案人群,在55名被告人中有24人,28件案件中有17件均有此类人员参与。
除去这两类群体,保险公司员工或居间介绍保险的人员,也参与了部分骗保案件,其中,保险公司正式职员有3人,保险居间人员5人。所谓保险居间人员,一般包括保险公司代理单位人员,也包括假借保险公司业务员或代理员名义,专门居间推销或介绍保险业务的投机人员,或是曾在保险公司从业,辞职后仍私自居间推销保险的闲杂人员。
此外,还有个别与保险事故及理赔并无直接利益关系,且大多属于车主、被保险人、汽修或保险从业人员的亲友,被临时叫来帮忙的人员。
骗保之防范
保险公司应该健全和落实业务监管制度。车主也要多个心眼,防止被部分心怀叵测的&拼缝&骗保分子所利用。
加强审查提防被骗
保险公司加强管理
海淀法院刑一庭的覃波法官表示,骗车险案件多发,一方面与保险人员和修理人员之间的不正当利益关系有关。不少犯案人均供认一些保险公司与修理厂,保险人员与维修人员之间往来密切,双方因存在较深的利益关系而相互依赖,甚至长期在给客户办理理赔过程中相互勾结,牟取私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于保险定损和理赔审查不够严格,现场勘验与实物审查不到位。
法官建议,保险公司应该健全和落实业务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管理,将居间介绍、推销保险的投机&拼缝&人员清扫出保险行业,并加强保险理赔现场勘查、定损和理赔审查工作的力度和实效性。同时,重视对汽车修理单位及员工的审查与监管,尤其是发票使用的管理。
车主也要多个心眼
很多车主虽然自己没有参与骗保,但他们投保的车辆却被他人用来制造事故骗保。这些车主因为出了事故要走保险修车,将车开到修理厂或将车交给卖给其保险的人员后,对方让其将车放在修理厂或开到某个修理厂,并留下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等相关走保险材料就可以,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对方负责为其走保险免费修车,甚至有些修理厂或保险人员还为其免费上门接车、送车。这些车主为图省事,也不问对方是怎样走保险修车的,就将相关证件材料交出。正是这些车主交出的证件、材料原件,被部分心怀叵测的&拼缝&骗保分子所利用,为这些骗保分子造假报案提供了便利,而其报修的车辆也被用于制造虚假的保险事故。
覃波法官提醒,这样做会给车主带来麻烦。首先是车上被使用假冒、伪劣或次品配件换修,影响驾驶安全或车辆使用功能与寿命,被无故扩大车损,换修本不需要或并无旧损的车辆部件,造成车辆不必要换修。其次,出险次数和出险率被无故增加,有些车辆被修理厂用于制造多次骗保事故,并多次报案,则该车辆的出险次数增加,出险率被提高,在保险公司中留下不良记录,直接影响该车下一年度保费优惠率,变相地增加车主下一年度的保险支出。有些时候,报修车辆被用于制造负全责保险事故时,则该车保险需要承担对方车辆的维修费用,在对方车辆没有上保险的情况下,本车保险额度就会被无故占用。
覃波法官建议,在出现保险事故后,车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自己亲自跟随保险人员办理保险理赔业务。尽量自己亲自报案,不应通过居间保险人员报案,在不影响交通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要求保险公司人员出事故现场勘查。若有可能,应亲自跟随保险公司人员定损,对定损结果进行审查,尽量不让他人代为办理。尽量不要将自己的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原件交予他人,特别是非保险公司正式职员代为办理整个理赔程序。尽量对走保险维修后的车辆进行检验,检查所更换部件的质量、性能。
原文地址:/342/9350.html
责任编辑:周璇
温馨提示:
·本网站所发布的所有中国汽车装具网的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资讯、信息等,版权属于本网站。欢迎转载、链接、建立镜像,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和稿件来源。如需作商业用途,请与本网站联系。联系电话:0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汽车装具网)"的作品,均系中国汽车装具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作品所持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亦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和责任。
中国汽车装具网微博
&&&&&&&&&&
精彩内容推荐
点击排行12345678910车险免费维修藏猫腻 修理厂制造事故骗理赔金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车险免费维修保养”有时不一定是优惠反而存在陷阱,很多汽车修理厂就打着“免费维修保养车辆”的名号诱惑车主投保车险,殊不知修理厂往往会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公司理赔金。  近期,北京保监局就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某汽车修理厂以车辆免费保养、免费修理划痕等名义诱惑消费者投保车险,在消费者要求免费保养车辆和修理划痕时,该修理厂就通过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实现所谓“车辆免费保养”、“免费维修”,导致消费者车险理赔记录虚增、车险保费上浮,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为此,北京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应注意提高警惕。如不法分子一般通过印制宣传材料、打电话或群发短信,以免费保养和维修车辆划痕、代办保险优惠等服务为名,诱惑车主投保。遇到类似情况,应提高警惕,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财产损失,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此外,车主应熟悉并牢记投保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号码,凡是保险公司的促销活动及员工信息,都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全国统一客服热线进行验证,非官方渠道发布的内容请勿相信。  事实上,在需要授权代办车辆维修时,消费者也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不要轻易将证件原件交与他人;对于需证件复印件的,可在上面注明使用范围、有效期、车牌号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消费者遇到修理厂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问题,还应及时维权。在车辆保养维修后,如果发现修理单位利用车辆办理了保险理赔,应及时与相关保险公司联系核实,更正理赔记录,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可协同保险公司一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UF049)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车险骗保链条揭秘:修理工拼缝修车赚取差价 _车险理赔助手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车险骗保链条揭秘:修理工拼缝修车赚取差价 
  车险本是用来保障车辆遇到事故后减少损失的,但是一些人却从骗车险中获利。海淀法院去年审理了28起诈骗机动车保险金案件,较往年增长近一倍,汽修厂员工、保险公司员工,甚至包括车主和他们的朋友,怀着不同的目的都参与其中,俨然形成了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利益链条。
  骗保之手段
  在骗车险的实际操作中,制造车辆相撞事故、虚增车损结果是主要造假手段,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自扎轮胎伪造现场
  制造事故扩大车损
  约有一半的案件中,都存在制造车辆相撞事故,扩大车损程度,虚增维修费用或压低维修成本的情况。其中既有制造两车相撞的,也有多车相撞的事故,一般均由修理厂员工直接驾车参与实施。制造的事故都是再造事故,在原有事故或损坏部位基础上增加撞击程度,放任或故意扩大车辆损坏程度。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配合制造事故的车辆,犯案人员就会选用最后一招,伪造单方车损事故,扩大车损。这一般出现在车主车损部位或要更换的部件明显不属于两车相撞事故能产生的结果,或未能找到合适的对方车辆的情况下,犯案人才会采用。开奔驰的蔺某,为了把奔驰车的四条轮胎都换新,就采取用刀扎轮胎放气,伪造车撞马路牙子的单方事故现场的方法,结果钱没骗到手,却把自己送上了法庭。
  以次充好制造差价
  但是,单纯地制造事故并不能直接实现作案目的,这只是骗保的前期手段,若要最终骗取中间差价的“拼缝”目的,还需要实施一些制造差价的手段。修理厂常用的造假手段主要包括以次充好、以旧换新、虚开维修发票、虚增定损数额四招。
  修理厂瞒着车主和保险公司,以次品部件,甚至假冒、伪劣的汽车零部件冒充正品部件给车辆进行维修,然后仍以正品价格(甚至是4S店的价格)计算维修费用,骗取中间差价。这种情况中,车主其实也受损,在一些案件中,有些车主直到案发才知道被修理厂的同案犯蒙骗了。
  在制造事故前,将车主没有损坏或新的部件拆卸下来,用破旧或已经损坏的同型号部件替换进行碰撞,待维修时,再将车主原部件换上,虚报更换部件的维修费用,这是以旧换新。此外,对已定损的维修项目中部分项目不维修,或者简单维修,但在开具维修费用发票时,以全部维修费用填写,甚至通过购买非法发票报送理赔。
  前面的方法修理厂可以自己搞定,但是虚增定损数额必须与保险公司定损员勾结,才能实现。修理厂通过多做定损项目或以高价定损,虚增定损数额,使定损额远远高于实际应修费用,赚取差价双方分赃。这些造假手段中,以次充好较为常见。
  醉驾生祸找人“顶包”
  法院审理的骗车险犯罪案件中,去年的一个突出新特点就是隐瞒醉酒驾车的事故原因案件突增,较前年翻了一倍。车主一般都是在深夜醉酒驾车发生事故,且是单方事故,一方面不敢报警,另一方面又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夜深未被人发现,为了能免费修车,向保险公司报案理赔时故意隐瞒醉酒驾车情节。车主主要采取两种方式造假,一是事故发生后弃车逃离现场,休息至第二日酒醒后自己报案,虚报事故时间和原因。二是事故发生后,求助于亲友,找人冒充司机报案。
  虚构事故试图“巧取”
  也有骗保人不用制造事故,而是采取另类的方式骗保。李某是一个汽车租赁公司老板,他将其公司购买的一辆汽车租借给其朋友使用,由于经济原因,他为了还车贷,虚构了该车辆被盗的事实,向保险公司报险理赔,后被查获。而汽修厂的老板筛某更是“绝顶聪明”,他瞒着客户,将一细绳沾水后放在车辆挡风玻璃处拍照,伪造车辆玻璃破损的假象,并用客户交给其的相关证件假冒车主报案。由于筛某事先和保险公司定损员勾结,只提供了照片就私自骗领了保险公司赔付的玻璃险。
  骗保之人员
  单纯骗保费的情况较少,骗保险修车或赚取差价“拼缝”的动机占多数,出于情义协助亲友造假的现象频现在28件骗车险案件中,行为人单纯为了骗取保险金,凭空虚构客观不存在事故骗保的仅有2件。骗车险的人员因为身份和利益不同,动机也不尽相同,各有所图。主要包括几种动机:
  骗保动机五花八门
  借骗保险免费修车
  想占点便宜,这种动机是绝大多数车主犯案的主要心理,也是大部分案件挑起的最初动因。在多数情况下,车主的车辆在骗保前确实发生过事故,导致车辆毁损,或事前存在旧损的情况,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正常程序走保险理赔,或按照正常程序只能获得部分理赔,车主为了省钱或出于贪便宜的思想,就想通过作假骗保来免费修车。
  根据案件显示的情况,车主之所以敢于铤而走险,大致是有四种诱因。一种是车主要么没有上保险,或者保险过期、无效,想通过其他车辆的保险修车,制造对方车辆全责的假事故。另一种是有的车主上了保险,但因为没有及时报案,或相关理赔手续、证据灭失等程序问题,无法正常理赔,再造假事故理赔修车。还有一种情况是车主上了保险,但车辆损毁事故不属于保险理赔范围,或事故原因依法不应得到理赔,虚构或隐瞒事故原因骗保修车。最后一种原因纯粹是车主的贪婪之心作祟,没有发生事故,但有废旧部件想更换,车主就故意制造将废旧部件损毁的事故,骗保免费更换新部件。
  修理工
  “拼缝”修车赚取差价
  利用保险理赔程序,通过造假使保险赔偿金远高于实际修车费用,在给客户修车的同时赚取中间的差价,即俗称的“拼缝”,是诱使大多维修和保险从业人员参与犯案的主要动机。甚至有时车主最初并不想或不会造假骗保修车,反而是这些“拼缝”人员引诱或教唆,才产生合谋骗保的想法,“拼缝”动机是当前骗车险案件高发的最大诱因。
  在今年审理的55名被告人中,将近一半为怀有此种动机的人员。在修理厂里,经营者虚增维修项目和报价,压低维修成本,赚取维修差价,修理厂职员为增加维修收入,提升业绩,赚取绩效提成。另有一些保险经营者经协商,给修理厂增加保险维修项目及额度,赚取修理厂额外返点,保险从业人员则与维修人员合谋,虚增维修费用,赚取个人回扣。
  保险业务员
  笼住客户提高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保险从业人员为了维护客户、提高业绩,也参与骗车险。保险公司业务员或代理人员,为了能让客户购买其推销的保险,提高业绩,在与客户交谈时大包大揽,作出夸大承诺,甚至承诺任何车辆破损问题都可以通过走保险免费解决。而当客户签约后,真出现不属于保险理赔范围的情况时,保险业务员碍于情面,或为了维护客户,遂产生造假骗保帮客户修车的念头。
  其他人员
  为朋友不惜“打酱油”
  在骗车险的人员中,还有一些“打酱油”的人员,完全出于亲友情义帮忙骗保。要么是帮助车主骗保免费修车,为车主省钱,要么是帮助汽车维修人员骗保获利,或完成业绩。这些人员大都不是为了自己获利,而是出于亲友、同学、同事情义而帮助他人获利。虽然他们没有个人谋利的动机,但在明知他人造假骗保的情况下,仍为他人提供帮助或便利,均应以共犯论。犯案情况和比重增加,涉案人员较广,不容忽视,最终,这些人员大多获得缓刑。
  骗保之揭秘
  车险骗保作案手法相对隐蔽,具有一定反侦查性,且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手法隐蔽专盯豪车
  骗保险差价的“拼缝”人员作案手法隐蔽、目的性强,普通车辆并不入他们的法眼,奔驰、奥迪、本田等高中档轿车才是主要作案目标。究其原因,是修理厂人员对车辆保险理赔流程、手续较为熟悉,另一方面对车辆构造、维修及配件价格也熟知,并了解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办事规律和心理。他们实施的骗车险活动作案手法相对隐蔽,具有一定反侦查性,且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修车厂人员选择的制造事故地点一般较为偏僻、没有监控或摄像头、不易被人发现的地点,作案时间多为夜间或清晨,制造的事故类型与车损部位、要更换的部件相吻合,维修后的车辆和部件表面完好,不易被察觉。据统计,在制造相撞事故案件中,有90%选择在城郊或远郊偏僻地段实施;有70%选择在夜间、傍晚或清晨实施,而在这些案件中,没有一例是因维修问题被保险公司审查发现而案发的。
  同时,“拼缝”人员作案对车辆也有一定选择。奔驰、奥迪、本田雅阁等高中档轿车常成为他们热衷的对象。因为这些车辆的配件和维修价格一般都较高,仿冒的次品配件也较多,赚取差价容易,获利较多。值得注意的是,修理厂人员一般都选择一辆高档车与一辆低档车制造相撞事故,双方都是高档车相撞的事故较少。其中高档车追尾低档车,高档车负全责的假事故居多,占制造相撞事故案件的85%以上,目的是为了用高档车的保险修车,保险项目较多,保险额度和获赔率较高。据统计,在去年审理的28件案件中,涉案车辆中奔驰车有8辆,奥迪4辆,沃尔沃、萨博各1辆。
  此外,在专门为骗保险差价的“拼缝”案件中,作案车辆一般都是在同一修理厂报修车辆,或是由同一修理厂或同一居间介绍人联系的车辆,不少案件的涉案车辆在一年内有多次出险记录。一车多次出险或有修车人员参与,也成为识别许多骗车险案件常见的疑点。
  骗保之特征
  与其他犯罪方式有着最明显区别的是,骗车险犯罪案件大都是经合谋的结伙犯罪。
  结伙犯罪利益成链
  与其他犯罪方式有着最明显区别的是,骗车险犯罪案件大都是经合谋的结伙犯罪,犯案人数多在2人以上,这与车保理赔主体、对象、内容及牵涉的部门、环节、程序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大多数车保理赔,特别是金额较大的案件,多为双方事故或多方事故,涉及多方利益,而且需要经过报案、勘验、定损、修理、理赔等多个环节,一个人很难完成整个骗保行为,需要与相关人员结伙实施。
  在海淀法院审理的28起案件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般也就是车主本人参与骗保的案件有13件,而汽车修理从业人员,包括修理厂老板、经理和员工等也是骗车险犯罪的最主要犯案人群,在55名被告人中有24人,28件案件中有17件均有此类人员参与。
  除去这两类群体,保险公司员工或居间介绍保险的人员,也参与了部分骗保案件,其中,保险公司正式职员有3人,保险居间人员5人。所谓保险居间人员,一般包括保险公司代理单位人员,也包括假借保险公司业务员或代理员名义,专门居间推销或介绍保险业务的投机人员,或是曾在保险公司从业,辞职后仍私自居间推销保险的闲杂人员。
  此外,还有个别与保险事故及理赔并无直接利益关系,且大多属于车主、被保险人、汽修或保险从业人员的亲友,被临时叫来帮忙的人员。
  骗保之防范
  保险公司应该健全和落实业务监管制度。车主也要多个心眼,防止被部分心怀叵测的“拼缝”骗保分子所利用。
  加强审查提防被骗
  保险公司加强管理
  海淀法院刑一庭的覃波法官表示,骗车险案件多发,一方面与保险人员和修理人员之间的不正当利益关系有关。不少犯案人均供认一些保险公司与修理厂,保险人员与维修人员之间往来密切,双方因存在较深的利益关系而相互依赖,甚至长期在给客户办理理赔过程中相互勾结,牟取私利。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于保险定损和理赔审查不够严格,现场勘验与实物审查不到位。
  法官建议,保险公司应该健全和落实业务监管制度,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管理,将居间介绍、推销保险的投机“拼缝”人员清扫出保险行业,并加强保险理赔现场勘查、定损和理赔审查工作的力度和实效性。同时,重视对汽车修理单位及员工的审查与监管,尤其是发票使用的管理。
  车主也要多个心眼
  很多车主虽然自己没有参与骗保,但他们投保的车辆却被他人用来制造事故骗保。这些车主因为出了事故要走保险修车,将车开到修理厂或将车交给卖给其保险的人员后,对方让其将车放在修理厂或开到某个修理厂,并留下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等相关走保险材料就可以,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对方负责为其走保险免费修车,甚至有些修理厂或保险人员还为其免费上门接车、送车。这些车主为图省事,也不问对方是怎样走保险修车的,就将相关证件材料交出。正是这些车主交出的证件、材料原件,被部分心怀叵测的“拼缝”骗保分子所利用,为这些骗保分子造假报案提供了便利,而其报修的车辆也被用于制造虚假的保险事故。
  覃波法官提醒,这样做会给车主带来麻烦。首先是车上被使用假冒、伪劣或次品配件换修,影响驾驶安全或车辆使用功能与寿命,被无故扩大车损,换修本不需要或并无旧损的车辆部件,造成车辆不必要换修。其次,出险次数和出险率被无故增加,有些车辆被修理厂用于制造多次骗保事故,并多次报案,则该车辆的出险次数增加,出险率被提高,在保险公司中留下不良记录,直接影响该车下一年度保费优惠率,变相地增加车主下一年度的保险支出。有些时候,报修车辆被用于制造负全责保险事故时,则该车保险需要承担对方车辆的维修费用,在对方车辆没有上保险的情况下,本车保险额度就会被无故占用。
  覃波法官建议,在出现保险事故后,车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自己亲自跟随保险人员办理保险理赔业务。尽量自己亲自报案,不应通过居间保险人员报案,在不影响交通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要求保险公司人员出事故现场勘查。若有可能,应亲自跟随保险公司人员定损,对定损结果进行审查,尽量不让他人代为办理。尽量不要将自己的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原件交予他人,特别是非保险公司正式职员代为办理整个理赔程序。尽量对走保险维修后的车辆进行检验,检查所更换部件的质量、性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全险一年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