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各模块的功能

您所在的位置: &
RFID系统开发技术简介(2)
RFID系统开发技术简介(2)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技术》第2章射频识别技术,本章首先介绍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和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全面认识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射频识别技术的中间件技术和安全问题,最后介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本节为RFID系统开发技术简介。
2.6.1& RFID系统开发技术简介(2)
2. 射频收发模块
目前,射频收发模块可供选择的产品主要有SkyeModule模块和CC1100模块。
1)SkyeModule模块简介
SkyeModule是SkyeTek公司生产的超高频(562~955 MHz)RFID读写器模块,可以对基于ISO18000-6B、EPC Class1 Genz空中接口协议标准的标签进行读写操作。SkyeTek公司已经为SkyeModule模块制定了专门的通信协议,控制器只需要按照通信协议格式就可以通过串行接口或USB接口与SkyeModule模块进行通信,读取标签信息或对SkyeModule模块进行配置。
两根串口线分别是TXD和RXD连接(没有握手协议)。TXD和RXD可以在模块上找到相应的点。根据SkyeTek Protocol v3协议(ASCLL或二进制格式),数据在主机和SkyeModule进行交换。图2-13所示典型的例子。发送1的ASCII码,即49(十进制)=0X31(十六进制)=0b(二进制)。
对于SkyeModule模块,波特率是可选的,通过相应的系统参数来设置,程序出厂默认波特率38 400波特,无奇偶校验,8位数据,1位停止位。
当SkyeModule模块和PC相连时,应进行TTL和RS-232间的电平转换。
图2-13& SkyeModule 发射示意图
2)CC1100模块简介
CC1100 是一种低成本真正单片的 UHF 收发器,为低功耗无线应用而设计。电路主要设定为在 315、433、868 和 915 MHz 的 ISM和 SRD(短距离设备)频率波段,也可以容易地设置为 300~348 MHz、400~464 MHz 和800~928 MHz的其他频率。
RF收发器集成了一个高度可配置的调制解调器。这个调制解调器支持不同的调制格式,其数据传输率可达500 kb/s。通过开启集成在调制解调器上的前向误差校正选项,性能得到了提升。
CC1100为数据包处理、数据缓冲、突发数据传输、清晰信道评估、连接质量指示和电磁波激发提供广泛的硬件支持。
CC1100的主要操作参数和 64 位传输/接收 FIFO(先进先出堆栈)可通过 SPI 接口控制。在一个典型系统里,CC1100 和一个微控制器及若干被动元件一起使用。
使用CC1100只需少量的外部元件。推荐的应用电路如图2-14所示,详细内容请查看相关文献。
(点击查看大图)图2-14& CC1100典型应用电路
【责任编辑: TEL:(010)】&&&&&&
关于&&&&的更多文章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程,物联网技
本书描述了黑客用默默无闻的行动为数字世界照亮了一条道路的故事。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
我们之所以感受到折磨,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真我的察觉
UMLChina 首席专家潘加宇的第一本书。作者在为软件组
本书是对连续三年蝉联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的《Linux鸟哥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的升级版,新版本根据目前服务器与网络环境做了
51CTO旗下网站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利用51单片机 射频识别模块和智能卡构成智能门禁系统设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WSNRFID物联网原理与应用_百度百科
WSNRFID物联网原理与应用
《WSNRFID物联网原理与应用》,北京亚嵌教育研究中心出版图书。本书紧紧围绕物联网两大核心技术——(RFID)和无线传感网(WSN),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典型应用进行分析,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典型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技术。
书名:WSN RFID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
作者: 陈湘国 吴伶 编著 北京亚嵌教育研究中心 审校
出版日期:2011年1月
IT时代正在从“Computer is the network”向“Sensor is the network”转变。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信息技术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十大技术之首。
“物联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21世纪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未来的传感器网络比现在的Internet大得多。”
物联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内 容 简 介
本书紧紧围绕物联网两大核心技术——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网(WSN),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典型应用进行分析,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典型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技术。
本书可以作为本、专科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相关课程的实验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同时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物联网技术、设计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参考用书。
2009年1月,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并建议美国政府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得到了奥巴马的积极回应,之后被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并将其作为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在国家 “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计划在年,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当前要“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争取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经过多年的技术探索、积累、沉淀以及市场培育以后,物联网产业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它将掀起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并将发展成为一个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将紧紧围绕物联网的两大核心技术——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网(WSN),并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典型的应用进行分析,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最典型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技术。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
第一篇简单介绍RFID、WSN物联网技术;
第二篇分析RFID的相关协议和标准;
第三篇结合实例,分析典型的RFID应用软件的设计;
第四篇分析RFID相关实验,帮助读者理解RFID设备的工作原理;
第五篇分析WSN相关实验,帮助读者理解WSN系统的原理并掌握WSN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间,各大出版社相继推出了众多与物联网相关的教材与专著,这些书籍基本上都对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以及原理阐述得比较透彻,对物联网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部分书籍也介绍了与物联网相关的协议和标准,但并没有深入地剖析WSN RFID物联网应用系统,这就给读者在学习和应用、理解和掌握物联网技术之间形成了障碍。本书在介绍物联网相关技术基本原理的同时,对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读者在深入理解相关技术的同时,更好地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本书适合读者
本书可以作为本、专科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相关课程的实验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同时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物联网技术、设计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时的参考用书。
本书凝聚了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北京泰格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多名专家、教授、老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除封面署名的北京泰格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的郑和喜、河北工程大学的陈湘国、北京理工大学的郭泽荣、湖南农业大学的吴伶等作者外,北京理工大学的李世义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的肖洪兵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的陈科山教授也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在初稿完成后,北京泰格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明、郑和玉、周良合等工作人员又认真地对全书进行了整理和校对,并由北京亚嵌教育研究中心校审,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和错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或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于我们在修订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书中所有案例的完整源代码请联系北京泰格瑞德科技有限公司获取。
第一篇 WSN RFID物联网原理和技术简介
第1章 RFID系统组成及工作基本原理 2
1.1 概述 2
1.2 射频标签 4
1.3 射频阅读器 6
1.4 射频天线 7
1.5 RFID工作频率指南和典型应用 8
1.5.1 低频(工作频率从125kHz到134kHz) 8
1.5.2 高频(工作频率为13.56MHz) 10
1.5.3 甚高频(工作频率为860MHz到960MHz) 11
1.5.4 微波(工作频率为2.45GHz、5.8GHz) 12
1.6 RFID技术与条形码(Barcode)
1.6 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 12
1.7 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1.8 RFID中间件 13
1.9 RFID解决方案 13
第2章 RFID实验系统硬件原理 14
2.1 HF读写器电路原理框图 15
2.2 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数据处理过程 17
第3章 WSN RFID物联网实验设备系统硬件结构 19
3.1 实验系统硬件 19
3.2 配套仪器 24
3.3 系统上电检查 24
第4章 RFID系统的基本实验 25
4.1 控制软件界面 25
4.2 测量点简介 28
4.3 基本实验 28
4.3.1 实验1:RFID系统的编码 28
4.3.2 实验2:RFID系统的载波产生 30
4.3.3 实验3:RFID系统的信号
4.3.2 调制 31
4.3.4 实验4:RFID系统的RF信号功率放大 33
4.3.5 实验5:RFID系统的末级输出调制载波信号 34
4.3.6 实验6:RFID系统的解调——FSK模式 35
4.3.7 实验7:RFID系统的解调——ASK模式 37
4.3.8 实验8:RFID系统的天线 39
第5章 RFID技术应用简介 40
5.1 RFID仓储管理系统方案 42
5.1.1 系统功能 43
5.1.2 系统特点 45
5.1.3 系统设备性能 46
5.2 RFID不停车通行系统方案 47
5.2.1 概述 47
5.2.2 系统方案设计 48
5.2.3 进场方案设计 48
5.2.4 出场方案设计 49
5.2.5 系统硬件 49
5.2.6 施工方案 51
第6章 WSN物联网原理和技术应用简介 52
6.1 物联网概述 52
6.2 物联网的原理 55
6.3 物联网技术标准在中国的发展 56
第二篇 RFID协议
第7章 ISO/IEC 18000系列协议简介 60
7.1 ISO 14443 61
7.2 ISO 15693 61
7.4 近距离无线通信(NFC) 62
7.5 超宽带无线技术(UWB) 63
7.6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63
第8章 RFID系统的数据包配置 64
8.1 信令请求解释 64
8.1.1 信令列表 64
8.1.2 相关说明和使用要求 65
8.2 信息包配置响应 67
8.2.1 编码方式 67
8.2.2 报文帧格式 68
8.2.3 通信方式 69
8.2.4 应答帧/数据帧定义 70
8.3 信令数据包实验 71
8.3.1 起始标志对比分析实验 71
8.3.2 数据包分析实验 73
第9章 RFID防撞系统实验 75
第10章 循环冗余校验码 80
10.1 CRC16的定义 80
10.2 CRC实验 83
第11章 标签信息的读写实验 86
第12章 RFID信令实验 89
12.1 RFID系统的INVENTORY命令实验 89
12.2 RFID系统的STAY QUIET命令实验 90
12.3 RFID系统的SELECT命令实验 91
12.4 RFID系统的RST TO READY命令实验 92
12.5 RFID系统的WRITE AFI命令实验 93
12.6 RFID系统的LOCK AFI命令实验 94
12.7 RFID系统的RD SINGLE BLK命令实验 95
12.8 RFID系统的WR SINGLE BLK命令实验 96
12.9 RFID系统的LOCK BLOCK命令实验 97
12.10 RFID系统的RD MULTI BLK命令实验 98
12.11 RFID系统的WR MULTI BLK命令实验 99
12.12 RFID系统的WRITE DSFID命令实验 100
12.13 RFID系统的LOCK DSFID命令实验 101
12.14 RFID系统的GET SYS INFO命令实验 102
12.15 RFID系统的GET M B S STS命令实验 103
第三篇 DLL应用设计
第13章 DLL文件简介 106
13.1 DLL的含义和基本知识 106
13.2 使用DLL的优点 109
13.3 DLL依赖项 109
13.4 DLL的类型 110
13.4.1 加载时动态链接 110
13.4.2 运行时动态链接 110
13.5 DLL的使用 111
13.5.1 DLL入口点 111
13.5.2 导出DLL函数 112
第14章 DLL实例设计实验 113
14.1 Visual Basic 6.0下的DLL函数库调用 113
14.2 Visual Studio 2005下的DLL函数库调用 119
14.3 Visual Studio 2005下的DLL类库调用 121
第四篇 应用程序设计
第15章 应用程序开发指导 124
15.1 熟悉Visual Basic 6.0的界面环境及其常用术语释义 125
15.2 VB数据类型 126
15.2.1 VB常用的数据类型 127
15.2.2 VB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 127
15.3 VB对象的属性 129
15.3.1 对象是什么 129
15.3.2 对象从何而来 130
15.3.3 VB对象的基本属性 131
15.3.4 用对象能做什么 134
15.3.5 使用对象初步 134
15.4 VB的事件 136
15.5 VB语言的使用说明 137
15.6 应用程序开发实验 142
15.6.1 实验1:应用程序的建立以及读卡功能的实现 142
15.6.2 实验2:Read Single Block功能的实现 161
15.6.3 实验3:Write Single Block功能的实现 171
15.6.4 实验4:Stay Quiet功能的实现 180
15.6.5 实验5:Reset to Ready功能的实现 187
15.6.6 实验6:Read Multiple Block功能的实现 195
第16章 Tag-Reader实验教学软件 204
16.1 ISO 15693模块 205
16.1.1 ISO 15693模块简介 205
16.1.2 ISO 15693模块上下位机通信协议 206
16.1.3 ISO 15693模块上下位机通信协议的实现 209
16.1.4 ISO 15693命令分析 214
16.2 UHF模块 230
16.2.1 UHF模块简介 230
16.2.2 UHF模块的实现 232
16.3 ISO 14443模块 244
16.3.1 UHF模块简介 244
16.3.2 ISO 14443模块的实现 245
16.4 125K模块 249
16.5 WSN配置模块 250
第17章 枪支管理系统开发实例 252
17.1 枪支管理系统简介 252
17.1.1 系统组成 252
17.1.2 系统功能 254
17.2 枪支管理系统的实现 257
17.2.1 连接读写器 258
17.2.2 枪支登记 260
17.2.3 枪支监控 261
第18章 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发实例 267
18.1 系统基本功能 267
18.2 系统构成 268
18.3 系统功能特点 268
18.4 系统软件功能 269
第五篇 RFID相关协议的实验
第19章 UHF 900M ISO 18000-6实验 274
19.1 选择UHF 900M功能模块 274
19.2 软件操作 276
19.2.1 连接与断开 276
19.2.2 识别标签号 277
19.2.3 功率设置 279
19.2.4 读取数据 279
19.2.5 写入数据 280
第20章 HF 13.56M ISO 14443实验 282
20.1 选择HF 13.56M ISO 14443功能模块 282
20.2 软件操作 283
20.2.1 连接与断开 283
20.2.2 识别标签号 284
第21章 LF 125K ID卡读取实验 289
21.1 读取软件 289
21.2 实验操作 289
21.2.1 选择 125K功能模块 289
21.2.2 读卡操作 291
第六篇 WSN物联网应用设计
第22章 WSN模块配置操作实验 294
22.1 配置WSN模块1 294
22.1.1 硬件连接 294
22.1.2 软件配置操作 295
22.2 配置WSN模块2 299
22.2.1 硬件连接 299
22.2.2 软件配置操作 299
第23章 WSN物联网应用技术设计 300
23.1 WSN应用技术特点和网络拓扑 300
23.1.1 WSN的技术特点 300
23.1.2 WSN的网络拓扑 301
23.2 WSN技术应用实验 306
23.2.1 WSN与HF ISO 15693 Reader结合应用实验 306
23.2.2 WSN与HF ISO 14443 Reader结合应用实验 308
23.2.3 WSN与UHF ISO 18000-6Reader结合应用实验 309
23.2.4 WSN与LF 125K ID Reader结合应用实验 310
23.2.5 WSN传感器数据采集应用实验 311
23.2.6 WSN无线数据传输与有线数据传输同时工作应用实验 313
第24章 WSN技术应用 315
24.1 智能家居系统 315
24.1.1 系统概述 315
24.1.2 设计方案 316
24.1.3 功能模块 316
24.2 智能水文监测系统 318
24.2.1 系统概述 318
24.2.2 系统软件分析 319
24.2.3 系统设计方案 319
24.3 感知农业 321
24.3.1 系统概述 321
24.3.2 系统设计方案 322
24.3.3 视频监控 323
24.3.4 光照监控 323
24.3.5 湿度监控 323
24.3.6 温度监控 323
附 录 部 分
附录A RFID读写器典型射频模块原理简图 324
附录B RFID主要频段标准及特性表 325
附录C 实验设备组件配置 326
附录D RFID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328
附录E EPC产品电子代码
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333
附录F EPC系统术语 343RFID , 射频识别技术 , 自动识别技术 , 无线射频识别 -深圳市鸿顺捷电子有限公司提供RFID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解决方案|无线射频|RFID打印机|RFID阅读器|手持终端|无线网络|RFID标签|MES|生产线管理系统|WMS|无线仓库管理系统|防伪追踪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技术介绍RFID技术简介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1]   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1]   最初在技术领域,应答器是指能够传输信息回复信息的电子模块,近些年,由于射频技术发展迅猛,应答器有了新的说法和含义,又被叫做智能标签或标签。RFID电子电梯合格证的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RFID的基本组成部分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手持式rfid读写器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读写器;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的特点
  (一)射频技术的特点   射频识别系统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和条形码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大多数情况下不到100毫秒。有源式射频识别系统的速写能力也是重要的优点。可用于流程跟踪和维修跟踪等交互式业务。   目前,制约射频识别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不兼容的标准。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系统,导致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厂商的频率和协议标准,这种混乱和割据的状况已经制约了整个射频识别行业的增长。许多欧美组织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标准化必将刺激射频识别技术的大幅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二)射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适用性 物流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两个目的。如何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成为物流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为此,掌握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要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所以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供应链中存货的管理。   在运输管理方面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只需要在货物的外包装上的安装电子标签,在运输检查站或中转站设置阅读器,就可以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管理。在运输过程中,阅读器将电子标签的信息通过卫星或电话线传输到运输部门的数据库,电子标签每通过一个检查站,数据库的数据就得到更新,当电子标签到达终点时,数据库关闭。与此同时,货主可以根据权限,访问在途可视化网页,了解货物的具体位置,这对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零售商推崇RFID的原因
  据Sanford C. Bernstein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尽管另外一些分析师认为80亿美元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
  物流和供应管理   生产制造和装配   航空行李处理   邮件/快运包裹处理   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   动物身份标识   运动计时   门禁控制/电子门票   道路自动收费   城市一卡通的应用   高校手机一卡通的应用。   仓储中塑料托盘、周转筐中的应用
RFID读写设备
  只有当有读写设备时,RFID才能发挥其作用。RFID读写设备有RFID读卡器,RFID读写模块等。这些设备可以将RFID的数据读取或写入,读卡器连接的识别系统有密钥芯片,能做到很好的加密。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
射频识别技术(2张)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从信息传递的原理来说
  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编辑本段RFID标签的类别  RFID backscatter. [2]
电子标签(2张)  RFID标签分为被动,半被动(也称作半主动),主动三类。
  被动式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取器发出的。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取器发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全球唯一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   由于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无需电源的优点。目前市场的RFID标签主要是被动式的。
  一般而言,被动式标签的天线有两个任务,第一:接收读取器所发出的电磁波,藉以驱动标签IC;第二:标签回传信号时,需要靠天线的阻抗作切换,才能产生0与1的变化。问题是,想要有最好的回传效率的话,天线阻抗必须设计在&开路与短路&,这样又会使信号完全反射,无法被标签IC接收,半主动式标签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半主动式类似于被动式,不过它多了一个小型电池,电力恰好可以驱动标签IC,使得IC处于工作的状态。这样的好处在于,天线可以不用管接收电磁波的任务,充分作为回传信号之用。比起被动式,半主动式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效率。
  与被动式和半被动式不同的是,主动式标签本身具有内部电源供应器,用以供应内部IC所需电源以产生对外的讯号。一般来说,主动式标签拥有较长的读取距离和较大的记忆体容量可以用来储存读取器所传送来的一些附加讯息。   射频识别技术包括了一整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   射频识别标签,又称射频标签、电子标签,主要由存有识别代码的大规模集成线路芯片和收发天线构成,目前主要为无源式,使用时的电能取自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能量;射频识别读写设备以及 与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如进存销系统的联网等。   将射频识别技术与条码(Barcode)技术相互比较,射频类别拥有许多优点,如:   可容纳较多容量。通讯距离长。难以复制。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忍受能力。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相对地有缺点,就是建置成本较高。不过目前透过该技术的大量使用,生产成本就可大幅降低。编辑本段技术发展发展进程
  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现在的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编辑本段RFID实用方案  用于病患监测的双接口无源RFID系统设计   病患监测设备通常用于测量病患的生命迹象,例如,血压、心率等参数,管理这些重要数据的要求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库存控制范围,需要设备能够提供设备检查、校准和自检结果,并具有安全升级功能,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维修人员经常把记录维修数据的标签粘贴在设备上,由于需要记录大量数据,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损坏,标签贴纸不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与静态的标签贴纸不同,动态的双接口RFID EEPROM电子标签解决方案则能够记录测量参数,以备日后读取,还能把新数据输入系统。    基于RFID的物联网智能公交系统应用方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交停车场站安全监管系统,主要由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场站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利用先进的&物物相联技术&,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公交车辆、停产场站中的任何物品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全面立体的解决公交行业监管问题。    基于RFID技术的小区安防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在小区的各个通道和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装若干个阅读器,并且将它们通过通信线路与地面监控中心的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在每个进入小区的人员车辆上放置安置有RFID电子标签身份卡,当人员车辆进入小区,只要通过或接近放置在通道内的任何一个阅读器,阅读器即会感应到信号同时立即上传到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计算机就可判断出具体信息(如:是谁,在哪个位置,具体时间),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点击小区内的任一位置,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同时,一旦小区内发生事故(如:火灾、抢劫等),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定位分布信息马上查出事故地点周围的人员车辆情况,然后可再用探测器在事故处进一步确定人员准确位置,以便帮助公安部门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遇险人员和破案。[3]编辑本段工作频率指南和应用  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目前定义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应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感应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从125KHz到135KHz)   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感应器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感应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特性:   1. 工作在低频的感应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TI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   2. 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3. 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   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5.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6.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产品,该频段数据传输速率比较慢。   7.感应器的价格相对与其他频段来说要贵。   主要应用:   1. 畜牧业的管理系统。   2. 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的应用。   3. 马拉松赛跑系统的应用。   4. 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   5. 自动加油系统的应用。   6. 酒店门锁系统的应用。   7. 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   符合国际标准的:   a) ISO 11784 RFID畜牧业的应用-编码结构。   b) ISO 11785 RFID畜牧业的应用-技术理论。   c) ISO 14223-1 RFID畜牧业的应用-空气接口。   d) ISO 14223-2 RFID畜牧业的应用-协议定义。   e) ISO 18000-2 定义低频的物理层、防冲撞和通讯协议。   f) DIN 30745 主要是欧洲对垃圾管理应用定义的标准。
  (工作频率为13.56MHz)   在该频率的感应器不再需要线圈进行绕制,可以通过腐蚀或者印刷的方式制作天线。感应器一般通过负载调制的方式进行工作。也就是通过感应器上的负载电阻的接通和断开促使读写器天线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实现用远距离感应器对天线电压进行振幅调制。如果人们通过数据控制负载电压的接通和断开,那么这些数据就能够从感应器传输到读写器。   值得关注的是,在13.56MHz频段中主要有ISO14443和ISO15693两个标准来组成,ISO14443俗称现在的Mifare 1系列产品,识别距离近但价格低保密性好,常作为公交卡、门禁卡来使用。ISO15693的最大优点在于他的识别效率,通过较大功率的阅读器可将识别距离扩展至1.5米以上,由于波长的穿透性好在处理密集标签时有优于超高频的读取效果。   特性:   1. 工作频率为13.56MHz,该频率的波长大概为22m。   2. 除了金属材料外,该频率的波长可以穿过大多数的材料,但是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标签需要离开金属4mm以上距离,其抗金属效果在几个频段中较为优良。   3. 该频段在全球都得到认可并没有特殊的限制。   4. 感应器一般以电子标签的形式。   5. 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6. 该系统具有防冲撞特性,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   7. 可以把某些数据信息写入标签中。   8. 数据传输速率比低频要快,价格不是很贵。   主要应用:   1.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2.瓦斯钢瓶的管理应用   3.服装生产线和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4.三表预收费系统   5.酒店门锁的管理和应用   6.大型会议人员通道系统   7.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   8.医药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9.智能货架的管理   10.珠宝盘点管理。   符合的国际标准:   a) ISO/IEC 14443 近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10cm.   b) ISO/IEC 15693 疏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1m.   c) ISO/IEC 18000-3 该标准定义了13.56MHz系统的物理层,防冲撞算法和通讯协议。   d) 13.56MHz ISM Band Class 1 定义13.56MHz符合EPC的接口定义。
  (工作频率为860MHz到960MHz之间)   超高频系统通过电场来传输能量。电场的能量下降的不是很快,但是读取的区域不是很好进行定义。该频段读取距离比较远,无源可达10m左右。主要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进行实现。   特性:   1. 在该频段,全球的定义不是很相同-欧洲和部分亚洲定义的频率为868MHz,北美定义的频段为902到905MHz之间,在日本建议的频段为950到956之间。该频段的波长大概为30cm左右。   2. 目前,该频段功率输出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定义为4W,欧洲定义为500mW,可能欧洲限制会上升到2W EIRP。   3. 超高频频段的电波不能通过许多材料,特别是金属,液体,灰尘,雾等悬浮颗粒物质,可以说环境对超高频段的影响是很大的。   4. 电子标签的天线一般是长条和标签状。天线有线性和圆极化两种设计,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5. 该频段有好的读取距离,但是对读取区域很难进行定义。   6. 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很短的时间可以读取大量的电子标签。   主要应用:   1. 供应链上的管理和应用   2. 生产线自动化的管理和应用   3. 航空包裹的管理和应用   4. 集装箱的管理和应用   5. 铁路包裹的管理和应用   6. 后勤管理系统的应用。   符合的国际标准:   a) ISO/IEC 18000-6 定义了超高频的物理层和通讯协议;空气接口定义了Type A和Type B两部分;支持可读和可写操作。   b) EPCglobal 定义了电子物品编码的结构和甚高频的空气接口以及通讯的协议。例如:Class 0,Class 1,UHF Gen2。   c) Ubiquitous ID 日本的组织,定义了UID编码结构和通信管理协议。   在将来,超高频的产品会得到大量的应用。例如WalMart,Tesco,美国国防部和麦德龙超市都会在它们的供应链上应用RFID技术。   有源RFID技术(2.45GHz、5.8G)   有源RFID具备低发射功率、通信距离长、传输数据量大,可靠性高和兼容性好等特点,与无源RFID相比,在技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被广泛地应用到公路收费、港口货运管理等应用中。   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 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与管理软件结合使用
  MES精益制造管理系统又称APS+MES系统(高级排产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是根据不同行业的制造流程,可选择性地集合系统管理软件和人机界面设备(PLC触摸屏)、LED生产看板、LCD看板、PDA智能手持终端、工业平板电脑、条码采集器、传感器、I/O、DCS、RFID、工业AP、WIFI等多类硬件的综合智能一体化系统。它由一组共享数据的程序,通过布置在生产现场的专用设备,并通过嵌入式软件对原材料上线到成品入库的整个生产过程实时采集数据、监控、控制和智能分析处理。它能控制物料、仓库、设备、人员、品质、工艺、异常、流程指令和其他设施等工厂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应用范围:制造型企业。   使用RFID技术后指标可达:生产周期缩短35%;数据输入时间缩短36%;在制品减少32%;文书工作减少90%;交货期缩短22%;不合格产品降低22%;文书丢失减少95%;信息的反馈效率提升3860倍。编辑本段RFID应用实例食品溯源
  采用rfid技术进行食品药品的溯源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包括宁波,广州,上海等地,食品药品的溯源主要解决来食品来路的跟踪问题,如果发现了有问题的产品,可以简单的追溯,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源
RFID应用客户背景
  总部设于波士顿的吉列(Gillette)公司成立于1901年,目前有雇员3万人,主要生产剃须产品、电池和口腔清洁卫生产品。吉列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70%以上。据估计,如今在北美每3个男性中就有1个使用吉列速锋Ⅲ剃须刀。
  吉列公司和各零售公司都建有网络机制,可以实时了解自己产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但吉列做了现场调查后发现,在更多时候,新品销售、促销结果的不好,是由于零售店没有将新品上架、没有及时补货等造成的,而这些情况,不是现有网络机制能解决的。
博物馆利用RFID技术
  (美国)加州技术创新博物馆正使用RFID技术来拓展和增强参观者的参观体验。他们给前来参观的访问者每人一个RFID标签,使其能够在今后其个人网页上浏览此项展会的相关信息;这种标签还可用来确定博物馆的参观者所访问的目录列表中的语言类别。   或许在未来的某天,美国的技术创新博物馆将会开发出一种展示品,用来探测RFID技术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但是现在,位于加州的该博物馆正使用RFID技术来拓展和增强参观者的参观体验。该博物馆成立于1990年。自成立以来,就成为了硅谷有名又受欢迎的参观地,并吸引了很多家庭和科技爱好者前来参观访问。每年大约能接待40万参观者。从参观者所做出的积极良好的反应看来,使用RFID标签是成功的。   博物馆对于那些对人类科学、生命科学及交流等做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将会进行永久性的展列,并将对硅谷的革新者等所做出的业绩进行详细的展示。一个名为&Genetics: Technology With a Twist&的生命科学展会于2004年3月举行,在此会上,该博物馆展示了使用RFID 标签的方案,即给前来参观的访问者每人一个RFID标签,使其能够在今后其个人网页上浏览采集此项展会的相关信息。这种标签还可用来确定博物馆的参观者所访问的目录列表中的语言类别。   由于其他参观者的影响以及时间限制等问题,参观者并不能够像其所期望的能够很好的了解和学习较多的与展示相关的知识。事实上,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科技博物馆曾对此进行调查并指出平均每个参观者参观科技博物馆中的每个陈列展品所用的时间约为30秒钟。通过使用RFID标签来自动的创造出个人化的信息网页,参观者便可以选择在其方便的时候在网页上查询某个展示议题的相关资料,或者找寻博物馆中的相关资料文献。   在参观结束之后,参观者还可以在学校或家中通过网络访问网站并键入其标签上一个16位长的ID号码并登陆。这样他们就可以访问其独有的个人网页了。很多家美国及其它国家的博物馆都打算在卡片或徽章的同一端上使用RFID技术。至少丹麦的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以PDA的形式将识读器交到前来参观者手中,并将标签与展示内容结合起来。但是据技术创新博物馆的副馆长Greg Brown所知,其博物馆是第一家使用RFID技术腕圈的博物馆。   博物馆认为这是参观了解博物馆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参观者能够实现与展示会之间的互动。这种RFID腕圈很像一个带有饰物的手链。它是由一个三英寸长一英寸宽的黑色橡皮圈将该博物馆的标签固定住的。每一个RFID标签都有一个特有的16位长的数字密码粘贴在饰物上面。数字密码被刻在一个薄膜状的蓝绿色铝制金属薄片天线上,天线中央是一个十分显眼的数字配线架&&日立公司推出的&-Chip。这种仅0.4平方毫米大的&-chip是目前来说最小的用于标识日期的RFID芯片,工作频率为2.45GHz,其最适合用于像技术创新博物馆的应用程序之类的闭环系统。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根本不需要提供任何的邮箱地址或其它类似的信息,他们只需要提供一个16位长的数字密码就可以直接登陆到他们的个人网页。因此,据 Brown说,使用这种标签并没有引发破坏隐私等问题。实际上,许多前来参观的高新技术的爱好者都对此做出的良好的反应。Brown又接着说到:&这种技术与前来参观者的个人品格简直是完美结合。人们确实很想要更多的了解它到底是怎样工作的。&   博物馆当下已拥有约40个此种标签站点且数目一直在增加中。而在每一个站点都设有向参观者介绍怎样使用该种标签的招牌和标语。这样就可以使每一个标签都进入RFID识读器天线的识读区域内。但有时候,这样的操作说明会显示在一台手动监测器上面。当参观者看到显示灯闪了一下或者听到一声操作音后,便知道他们的标签已经被识读过了。
被上海世博会门票采用
  近年来,在上海举行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上海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新技术提升组会能力,更好地展示上海城市形象。RFID 在大型会展中应用已经得到验证,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门票系统就采用了RFID 技术,做到了大批参观者的快速入场。2006 年世界杯主办方也采用了嵌入RFID 芯片的门票,起到了防伪的作用。这引起了大型会展的主办方的关注。在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RFID 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主办者、参展者、参观者、志愿者等各类人群有大量的信息服务需求,包括人流疏导、交通管理、信息查询等,RFID 系统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世博会的主办者关心门票的防伪。参展者比较关心究竟有哪些参观者参观过自己的展台,关心内容和产品是什么以及参观者的个人信息。参观者想迅速获得自己所要的信息,找到所关心的展示内容。   而志愿者需要了解全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需求通过RFID 技术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参观者凭借嵌入RFID 标签的门票入场,并且随身携带。每个展台附近都部署有RFID 读取器,这样对参展者来说,参观者在展会中走过哪些地方,在哪里驻足时间较长,参观者的基本信息是什么等就了然于胸了,当参观者走近时,可以更精确地提供服务。同时,主办者可以在会展上部署带有RFID 读取器的多媒体查询终端,参观者可以通过终端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及所在展区的信息, 还能通过查询终端追踪到走失的同伴信息。
监控1340余枚放射源
  从成都市核与辐射监管人员培训会上获悉,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成都核与辐射的监管体系,市环保局出台了《成都市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职责及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这也标志着成都核与辐射的监管体系全面建立起来。据了解,目前,全市有在用放射源数量1340余枚,约占全省的一半,目前都处于安全可控状态,而为了进一步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下一步成都还将启动放射源监控系统建设,给这些放射源贴上&电子标签&实现24小时监控。   给放射源贴上&电子标签&今后24小时全天候监控   &成都有在用放射源数量1340余枚,约占全省的一半。&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核技术利用单位点位多、涉及面广、门类齐全,其在用放射源数量也是在全省最多的,占到一半左右,因此对核与辐射的监管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特别是&3&11日本核危机&以来,市民对于核与辐射的关注空前。&负责人告诉记者,市环保局花7个月的时间做准备来研究和建立监管核辐射制度,确保成都核与辐射安全的万无一失。据了解,今年以来,市环保局对全市范围内的在用放射源展开了调研,摸清了全市核技术应用单位的底数,严肃查处违法购买、使用放射源的企业,消除安全隐患。   &目前,成都全市放射源处于安全可控状态。&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核与辐射的监管体系,解决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职责不清、管理粗放的问题,日前,市环保局出台了《成都市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职责及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成都核与辐射的监管体系已全面建立起来。   &尽管目前摸清了家底,也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制,但是这也仅仅是眼睛看,没有做到全时段的监控。&负责人坦言,为了实现对这些放射源的全方位监管,下一步,我们将采用物联网技术,给每个放射源都贴上&电子标签&,对它们实行24小时监管。&这些放射源野外偷运或者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后方平台监控,都能够一清二楚掌控。&据负责人透露,成都将研究启动放射源监控系统建设,用现代科技手段力争实现对放射源的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并首先在武侯区试点。   电磁辐射安全值低于国家标准成都辐射监管要求更高   今年&3&11日本核危机&爆发以来,公众对于核与辐射安全监控日益关注,但许多公众也由于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盲目害怕,比如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电力变压器等,就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省环保厅核辐射处杨有仪告诉记者,辐射分两种,一是电离辐射,另一种是电磁辐射,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第二种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包括电磁波辐射、高压线、广播电视塔、移动基站、微波雷达等。   &成都的电磁辐射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其安全值设置比国家低5倍。&杨有仪告诉记者,像通信基站、广播电视塔这类电磁辐射,主要是射频电磁辐射,而对于其电磁辐射的安全值,国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为了更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成都所有射频电磁辐射的标准值,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值乘以五分之一来设定的。&我们把这个衡量的标准值缩小,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而像变电站这种输变电设备的电磁环境影响,杨有仪告诉记者,一般来说110千伏的输变电线路,如果线高在6.5米以上,都可以满足标准要求,是安全的,对于220千伏的,在线下垂直两米以外是安全的。   另外,对于许多市民担心的,通信基站或变电站在修建过程中,辐射是否超标的问题,杨有仪告诉记者,其实在这些基站和变电站新建、改建扩建时,我们环保部门都会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会有严格的审批和建成后的测试。而对于测试标准,实际上也是有着科学严谨的规定。&我们一般会在满功率的时候来测试它的辐射值,如果验收通过,才能投入使用。但是其实在具体的使用中,是不会达到满功率的。&杨有仪说道。编辑本段RFID市场发展  一、超高频技术不完善,制约应用发展    目前,在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技术上还存在着系统集成稳定性差、超高频标签性能本身有一些物理缺陷等许多技术方面不完善的问题。   在系统集成方面,现阶段中国十分缺乏专业、高水平的超高频系统集成公司,整体而言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应用解决方案还不够成熟。这种现状便造成应用系统的稳定性不高,常会出现&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的现象,进而影响了终端用户采用超高频应用方案的信心。   从超高频标签产品本身而言,存在着标签读写性能稳定性不高、在复杂环境下漏读或读取准确率低等诸多问题。   二、超高频标准不统一,制约产业发展   目前,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在国内尚无形成统一的标准,国际上制定的ISO18000-6C/EPCClass1Gen2协议,由于涉及多项专利,所以很难把它作为国家标准来颁布和实施,国内超高频市场上相关的标准及检测体系实际上是处于缺位状态。在没有统一标准的环境下,十分制约产业和应用的发展。   三、超高频成本瓶颈,制约市场发展   尽管近两年来,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价格下降很快,但是从RFID芯片以及包含读写器、电子标签、中间件、系统维护等整体成本而言,超高频RFID系统价格依然偏高,而项目成本是应用超高频RFID系统最终用户权衡项目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所以,超高频系统的成本瓶颈,也是制约中国超高频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年以来,由于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等利好因素推动,全球RFID市场也持续升温,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RFID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人们对RFID产业发展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目前RFID技术正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许多国家都将RFID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予以积极推动。[4]   总之,目前中国无源超高频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核心技术急需突破,商业模式有待创新和完善,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只有核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够真正迎来RFID无源超高频市场发展。[5]    RFID的应用&&发现服务   发现服务主要是指将RFID信息存储到一个轻量级的数据库中,便于用户使用RFID编号进行查询,用于物联网的形成。[6]编辑本段电子标签应用于奢侈品  现如今,大家常常能在电视里看到很多国内一线巨星乃至国际巨星们出席某些规模盛大的晚宴或者颁奖典礼时都会佩戴符合相应身份的顶级珠宝或钻石来彰显其尊贵不凡的身份。当然有的珠宝饰品是明星们自己买的,而大部分时候这些顶级珠宝饰品都是从一些厂商处借用过来的,所以为了确保这些价值连城的顶级饰品的安全无虞,往往会派数量庞大的保镖群来保护。这样一来虽然效果还可以,但是一方面也难保明星们自己不小心丢掉饰品,另一方面其所需要消耗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很惊人的。如果能有一种电子标签可以具有集防盗、定位、跟踪、信息采集于一体的强大功能的话,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这些奢侈品的安全还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充分的响应现在节能低碳的环保倡议。   现在防盗电子标签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很多方面,譬如医疗,图书馆,商场等等,但是对珠一些奢侈品来说,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因为即使有一小部分在某些珠宝类商品做了相关的防盗电子标签,都只不过是极大地明显提升珠宝企业工作效率,譬如:盘点、点仓,出入库,以及降低失窃率而已,对购买珠宝的持有者不是作用特别大。现在需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珠宝被购买后还能继续的有跟踪定位功能,这样不仅能让顾客以后都能放心的佩戴珠宝,即使不小心丢了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到珠宝的信息。这样不仅让顾客有充分的安全感也能刺激更多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人下决心购买这些奢侈品。   这类电子标签不仅仅可以用在珠宝中,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很多大牌子的红酒、顶级服装的保护当中,随着人们越来越会享受生活,那些有能力有条件享受这些奢侈品的人会越来越看重这些物品的保护,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样一款升级版的电子标签将会应运而生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生活当中。
地 址: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布澜路31号李朗软件园A1栋508室&&&& 网站:www.rfid-barcode.net (RFID) &www.(条码)
电 话:6 传 真:2& 粤ICP备号-2
提供|RFID|条形码|物联网|电子标签|射频识别|解决方案|RFID技术|RFID打印机|移动式RFID阅读器|RFID阅读器|RFID芯片|无线网络|RFID不干胶标签|RFID标签|标签打印软件|数据采集器|证卡打印机|制造执行系统|无线仓库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RFID人员定位系统|条形码印刷检测系统|NFC解决方案|电子监管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射频识别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