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野生动物,不杀。换个说法就是无伤活捉野兔生动物叫狩猎吗?

人类捕捉野生动物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人类捕捉野生动物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例
人类捕捉野生动物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例
1、虎19世纪90年代,被印度当地一个叫John Stoddard 的人杀死的孟虎.20世纪20年代印度,被一个狩猎队伍杀死的五只老虎和一头犀牛.20世纪30年代印度当地父子联合猎杀的虎.1895年,爪哇岛,狩猎者与被杀死的爪哇犀牛.日,英国人猎杀的爪哇犀牛.印度喀拉拉邦的猎虎队伍捕杀的虎.印度人和英国人共同猎杀的老虎.英国人在印度猎杀的老虎.2、牡蛎牡蛎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在其自然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它们还为渔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不幸的是,野生牡蛎为生存而挣扎,该物种种群在2011年被宣告“功能性灭绝(functionally extinct)”,也就是说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3、桑给巴尔豹桑给巴尔豹是豹的亚种,仅分布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群岛的主岛温古贾岛上.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确定这种“大猫”是否完全灭绝,由于它们偶尔还会出没,但未被科学证实.当地人认为这种豹是被巫术控制了,所以大肆猎捕它们.这种动物被视为邪恶的掠夺者,所以必须被捕杀.甚至连政府都参与到这场捕杀行动中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有过短暂保护措施,但是那时已经为时过晚了,野生动物研究人员断定桑给巴尔豹的长期生存前景十分渺茫,对其进行保护的工作也因此搁浅.灭绝原因:桑给巴尔豹被妖魔化;人类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不得不侵占桑给巴尔豹的栖息地,还捕杀了作为桑给巴尔豹食物来源的其它动物.4、西非黑犀牛(2006年)西非黑犀牛是黑犀牛中最珍稀的亚种,曾广泛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大草原上.西非黑犀牛被宣告灭绝于2006年,当时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未能在喀麦隆最后的栖息地找到它们.灭绝的原因:偷猎者为获得西非黑犀牛头上的尖角大量猎杀它们,因为有些人认为尖角有壮阳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网页设计教程与开发
提供各种常见网页效果
提供各种各样的设计教程
装扮QQ,让QQ变得更酷
设计参考,提高自升水平
学习服务器和操作系统
提供各种素材和工具
收藏学习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肯尼亚“狩猎”记―野生动物拍摄全攻略
  荒原上几十头长颈鹿为了爱在聚会,长脖子绞在一起,缠绵悱恻;狒狒一下子就跳到面前,唬的你把咖啡撒了一身;织巢鸟在帐篷外鸣叫,硕大的巢群竞象蜂窝般密集;两群象不期而遇,公象伸出粗大的生殖器炫耀自己的强壮;鬣狗已经撒开了罗网,一场杀戮和伏击瞬间就要爆发;狮群显然发生了冲突,雄狮为了减少未来的竞争对手准备对亲生的孩子下手,母狮勇敢地冲了上来,向曾经的爱侣发出了警告;猎豹把刚刚捕获的一头羚羊拖到树下,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把血吸的滋滋地响;火鹤象蝗虫般在眼皮下面飞起落下,摆出不同阵型;嗜血的秃鹫在几十里外向这里赶来,为的是向狮子分一杯羹;一只雄斑马追着一群母马交配,引来了同类的不服气,决斗将不可避免;血红的夕阳掉落在山坳里,黑人司机把车开的一蹦老高地往营地里飞奔,一群野牛却慢吞吞地拦在了道上;热气球呼呼地燃气声,惊得孵卵的鸵鸟起身就跑;十几万只角马卷起沙尘, 在头马的率领下舍命地冲下河道,互相踩踏死伤无数,为鳄鱼留下了数不清的美味。
  够了,足够了!作为一个热爱野生生物摄影的摄影爱好者你还能继续等待下去吗?快,背起行囊,拿起相机,到非洲&狩猎&去吧!
  去肯尼亚拍野生动物其实真没在家想像的那么难,除非你有图不惊人死不休的想法,不超过前人,不成为第一就会难过的要死。否则,完全可以轻松地享受到行摄的快乐。
  一、首先要了解去肯尼亚能拍到什么
  身处非洲大裂谷的肯尼亚荒原是动物们的天堂,但最能撩起人激情的还是非洲&五霸&。
  在殖民早期,白人猎手为名利所逐而疯狂射杀野生动物。最终,最危险的五种动物被锁定为守猎目标。它们是身体最为庞大的大象,容易暴怒的犀牛,野兽之王狮子,危险的非洲水牛,敏捷的猎豹。
  现在野生动物得到了严格的保护,猎枪换成了望远镜和照相机,但非洲&五霸&仍是人们&狩猎&的主要目标,许多摄影师以追逐到&五霸&为荣。乞力马扎罗雪峰下的安波塞利是长颈鹿的天堂,成群的大象终日悠闲地在此游荡;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国家公园隔河相望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动物最集中的栖息地和最多色彩的荒原,日出、日落仙境般的美妙,难以计数的羚羊、长颈鹿、河马、狒狒和狼则日夜在草原上徘徊,惨烈的&天国之渡&就发生在这里。
  海拔米,占地面积188平方公里的纳库鲁湖是为保护禽类鸟建立的公园,约200多万只火烈鸟,占了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被誉为&观鸟天堂&,远远眺望铺天盖地,似锦如霞,艳丽异常;在通往阿布岱尔的路上,一条神秘的平分线悄然地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这便是赤道。
  50多年前,一位少女在此一夜之间就由公主变成了女皇,她就是伊丽莎白二世。在这个充满传奇的树顶酒店的房间里,透过窗户就可以拍到野生动物甜食盐分和饮水的画面,十分美妙。
  二、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以及拍摄野生动物的禁忌
  在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有6千万个禁忌:
  1、千万不要尝试暴力偷拍马赛人,彪悍的马赛人会用石头砸你或你乘坐的汽车,最生猛的还会用木棍打你,用标枪刺你;
  2、千万不要穿红色的衣服,动物对色彩的感觉千差万别,对颜色的禁忌也差别很大,但肯尼亚的动物对红色却特别敏感,因为那是马塞人的特有色彩。生活在野生动物群落中的马赛人有一个古老的传统,如果凶猛的狮子或豹子等猛兽袭击了他们中的一员,这个&凶手&一定会被追杀处死。这一丛林法则被维系了几千年,至今没有被改变,这就是一个马赛人拿个小棍子就敢一个人孤身地穿越丛林和荒原的秘密。令猛兽惧怕的武器就是那披在身上耀眼的那块红布。你是去拍动物的,不是去吓动物的。因此,千万不要穿红色系的服装;
  3、千万不要尝试夹带象牙等动物制品出关,一则海关检查甚严,弄不好违法;二则会成为伤害动物链条中的一环;
  4、千万别自己一个人住,一个人安静,可两个人是伴,窗外有可能有狮子和猎狗在窥探着你,营地虽然有安全防护措施,可,万一呢?总要有个喊叫求救的人吧!
  5、千万别学欧耶尼葛朗台,非洲的许多地方被殖民化多年,当地人已经很习惯于索要小费,即使你买了他的东西,商人也会理直气壮地向你索要小费,海关和警察也不例外,把你拦下来无故的盘问,赶快递上小费,不一定多,一定要有,有时候一个美金或一杯可乐就行,不然吝啬会使你的旅途麻烦无穷,少量的小费可以让你得到良好的服务。
  6、千万别下车,肯尼亚的狮子已经进化成和荒原完全一样的颜色,它就是趴在离你几米远的草丛里也发现不了,这个距离它只需轻轻一跃便能把你扑倒。
  三、都要准备哪些摄影器材
  去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带上长焦镜头是不二的选择,但这个镜头的焦距长到什么程度又是个问题。到底是400mm、600mm还是800mm?这些问题都十分折磨人。
  同样是拍野生动物,同样的距离,但对镜头的需求可能会大不相同。800mm的焦距拍狮子可能正好,拍大象可能就过了,如果是长颈鹿有可能一伸脖子就出画外去了。
  去肯尼亚拍野生动物最好有个目的,如果只是拍了玩玩好奇,随便带什么镜头都可以,长有长的好,短有短的优点。
  &拍长颈鹿
  镜头最好不要超过400mm,70mm-200mm的焦距就已经够了。
  &拍狮子、豹子
  一定要超过400mm的镜头,没有500mm以上的超远摄镜头不太可能得到满意的拍摄。
  拍摄对象和拍摄主题对携带镜头会有很大的影响,镜头的焦距永远为目的服务,但行程的时间也会对携带设备产生影响,如果时间充裕、悠闲,为何不多带些镜头,慢慢的拍,精细的拍,有选择的拍,才可能有所收获。
  出远门在外,时间一般都比较紧张,一路象部队野营拉练一样,多带的设备不仅用不到,还成了负担。
  最佳的装备组合以佳能系列为例:一只体积小,分量轻的EF 400mm DO远摄定焦镜头,拍摄近、中景;加一只600mm以上的超远摄定焦镜头追逐拍摄远景,考虑到沿途丰富的人文资源,再配一只24mm-105mm的变焦镜头,几乎可以达到完美的配置。最简单的装备组合仍以佳能系列为准,也要备一只100mm----400mm的变焦镜头。
  亲自尝试过非洲原野前车驶过后扬起的漫天风沙,就没有人再敢贸然地调换镜头了,往往是清早出去就把镜头拧上,晚上回来才敢把镜头拧下来清洗或调换。
  两台相机的选择,意义不仅是一主一配,还要考虑快慢问题。Canon EOS-1D Manrk Ⅳ (小马四)、Canon EOS-1Ds Manrk Ⅲ (大马三)是最佳搭配。小马四每秒高达10张的快门速度和优质的高感;大马三高达2110万有效像素的全画幅CMOS图像感应器,双DIGIC Ⅲ数字影像处理器画面细腻丰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但这样的配置的确太奢华了,不是机构支持,很少有摄影师能达到,好在Canon庞大的相机阵容,从EOS 5D ManrkⅡ、7D、60D、600D、550D、500D等等,使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搭配。两台相机,三只镜头的配置,不一定这样都这样配,但这样配最好。这样的配备似乎过于豪华了,但野生动物摄影本来就是摄影中的&战斗机&,何况是到万里之遥的非洲拍摄。向朋友借,向网友借,向朋友的朋友借,去影楼、相机专营店或租借店去租都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关键要看你的信誉和资源。
  在肯尼亚拍摄野生动物都是在车里,几乎没机会用到三角架,如果不是身体太好,三脚架可以省略。肯尼亚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都设置成了国家公园,进入国家公园的车辆窗子顶棚都可以打开,就是人不能下车,猛兽把汽车和人看成是一个整体,只有当人独自下车,猛兽才会袭击人。拍摄都是在车上进行,三脚架用不到,但是豆袋用处很大,在颠簸的车上,豆袋可以让相机和镜头免受碰撞。现在网络和专业摄影器材商店都有豆袋出售,但万里征途,携带起来十分不方便,最简单的办法是出发前缝一个布套,到目的地后,去超市里买点豆子灌进去即可,还可以临时买两只长筒丝袜套起来做套子,更简单实用。
  &变焦相当重要
  对于传统的野生动物摄影家,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因为这些摄影家往往是为一些杂志服务,例如,《国家地理杂志》。对于这些摄影家而言,他们照相机的镜头相当的长。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镜头长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为在拍摄很多野生动物时,我们都不能靠的太近,毕竟我们不知道它们在想些什么,有可能会出现危险。即使该野生动物允许你靠近,你也不会这样做。这时,如果我们想拍摄野生动物,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它们远点,然后采用长镜头以捕捉它们的每一个动作。
  拍摄野生动物最大的特点是不能过于接近拍摄对象,摄体,因此300mm或400mm远摄镜头是最基本的要求,500mm以上的大光圈定焦才是拍摄利器。当然,如果不是猛兽,拍摄范围相对于被摄体又不太远,也可用机动性强的70(80)-200mm变焦镜头,而拍摄大面积群居的温柔型野生动物DD如鸟类,不太怕人的食草动物DD则宜用广角镜头。
  &快门速度非常关键
  为拍摄到满意的镜头,最好用连拍模式连拍几张,从中选择最好的一两张,这样比较保险。
  一般来说,野生动物的动作都非常快,除拍静止画面外,拍摄动态镜头时宜用1/250秒、1/500秒高速快门。当快速奔跑的动物在镜头前横向移动时,有时得用1/1000秒高速快门。
  掌握快门速度的原则是:被摄体在镜头前横向移动要高速快门,纵向移动可相应降低快门速度。
  拍摄野生动物静止画面可用光圈优先AE,捕捉野生动物动态画面宜用快门优先AE模式。
  测光方式可用评价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在自然环境中拍摄野生动物时由于背景颜色一般都比较深,而且很多动物的毛色都是保护色(即接近自然环境的颜色),如果按相机测光值曝光则背景比较亮,主体不突出。如果被摄体皮毛是深色的,一般可减0.5EV曝光,使背景稍暗来突出主体。如果在雪地拍摄的话,可适当加曝光量。
  拍摄鸟类等野生动物时,既可拍摄鸟类飞翔的画面,也可拍摄鸟类静止的画面。有时&静止&画面更能给欣赏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些鸟是从什么地方飞来的?它们要飞到哪里去?表现野生动物形态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拍摄时要根据被摄体灵活掌握。
  &ISO(感光度)
  ISO是测量照相机对光的敏感度,在拍摄野生动物时,也可以补充少许的快门速度,这样就能更好的捕捉它们的动作。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都只在夜间拍摄时增大ISO。但经过长期的拍摄,我发现在白天增大ISO也是相当有必要的,我有时在中午拍摄野生动物时也这样做。
  王武摄影作品
  更多作品请点击
  例如,去年冬天我在一个阴天拍摄狼时,当时的时间大概是下午3点,我把照相机调到了ISO 3200,暴光为1/60秒左右。当然,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更高的ISO在图片中所产生的数字噪音也就越大。但这完全是值得的,最好的证明就是完美的照片。
  &闪光灯
  如果拍摄野生猛兽,由于距离远,又不能惊动拍摄对象,闪光灯没有必要,担如果拍摄鸟类等&温顺&一些的东西,闪光灯也是很重要的器材,使用闪光灯可以突出小鸟羽毛的细节和加上&眼神光&,使小鸟看起来更有神。
  一般情况下,使用光圈优先的模式, 在此模式下,闪光灯工作在补光的状态,通常可在照相机上设置-0.3档的曝光补偿,然后用闪光灯补光,通常闪光灯的曝光补偿在设置在-1 2/3左右。
  当然,这个是一般的设置,不同的颜色的鸟类,要求的设定不一样。有时候需要特别效果,比如用闪光灯作为主要光源,使背景全黑,设置当然也不一样。
  数码相机的好处就是可以马上看到效果,根据效果可以作相应的调整。CANON外置闪光灯有&快速同步&功能,能跟照相机最高快门速度同步。例如,某些型号的佳能单反数码相机最高快门速度也能同步闪光。虽然在&快速同步&模式下,输出的光强有所减少,但作为补光,还是很有用的。
  四、选择正确的时间
  选择时间有两个意义:一是拍摄野生动物必需充分考虑到野生动物的习性,何时活跃、何时进食、何时休息;二是必需考虑到光线因素的影响,充足而有感染力的光线是好照片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才能抓拍到情趣盎然的作品。
  王武摄影作品
  更多作品请点击
  至于时间的选择,光线最好的时间是太阳出来后的两个小时和太阳落下前的两个小时,这个时间的光线比较柔和,而且带有暖色,很多摄影师喜欢早上的时间,因为早上人为的干扰比较少,所以看到野生动物或小鸟的机会多一点。
  中午的光线太强,在此时间段拍摄的照片多带有对比很强烈的阴影。通常,此时间段拍摄难拍出好照片,反而,多云或阴天时光线也比较柔和,比太阳很大时更适合拍摄。
  五、选择不同的角度
  虽然拍摄野生动物很难有很多的角度供你选择,但有的时候还是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角度。在允许的条件下,你可以采用镜头与地平线相平、和动物眼睛相平和在高处俯视的角度,站在人眼的高度观察动物拍出的照片可能会显得比较死板。也有的时候,拍摄动物的背影也能产生奇特而有趣的效果。
  一定要注意构图,切忌画面中只有一头动物或一只鸟,而要以被摄体所处的自然环境作为背景,野生动物的画面应该是&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否则欣赏者会认为你是在动物园里拍的。
  一般来说,幼小的动物对人类缺乏警戒心,而大的动物警戒心就很重,因此拍摄成年动物时一定不能惊动它,宜在远处用超远摄镜头拍摄;而拍摄幼小的动物则可稍微接近些,不必用焦距很长的镜头。
  背景对一张照片是极为重要的,净的背景,可以令人的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落在主体上,甚至有些时候,背景本身就可以很吸引人。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就越好;因为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到的角度非常小,所以只需要稍稍移动,就能获得完全不同的背景.
  七、作动物的导演
  野生动物不会给你拍摄提供任何的方便。但是,如果你能想出好办法来,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让野生动物摆出你想要的姿势。比如,你可以忽然发出声响,让动物对你一下警觉起来,从而把眼睛对着你的镜头。但是,这种姿势是不会维持很久的,很快它就会迅速跑掉。所以应该先拍摄完别的镜头,而后作好准备,在一瞬间捕捉到一个有趣的吃惊表情。
  耐心是一个好摄影爱好者应有的素质。很多时候,机会是等回来的,而不是找回来的。通常,在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后,就应静静地等待一些镜头的出现,虽然你永远也不知道你会拍到什么,但很多时候有意外的惊喜,这也是拍摄野生动物的乐趣之一。
如果有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进入.
转载请注明:破洛洛(谢谢合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专访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事件当事人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专访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事件当事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 /哈尔滨报道
  “今年的野生动物狩猎权肯定不会进行拍卖了。”10月16日,黑龙江龙法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无论他们做什么样的努力,每年的 9 月―11月的狩猎期都已经赶不上了。
  “不仅是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停了,就连狩猎也已经停了。”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院长张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在对野生动物狩猎进行系统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评估完成以后,狩猎将会继续进行,拍卖也将会继续进行。”
  在国家林业局日前召开的全国秋冬季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副局长赵学敏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点:国家林业局正组织专家组赴有关省、区开展国际狩猎情况评估,以期查找问题,完善机制,指导整改,使狩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而这一切,与两个月前的一场“狩猎权拍卖事件”直接相关。
  “媒体为何不问问当事人”
  8月份,一则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公告,引发了一场媒体和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空前关注、热论和批评。但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媒体铺天盖地似的报道中,拍卖事件的最直接当事人――拍卖公司却一直未曾露面,而对于他们拍卖的原因、目的、意义等更是无人得知。
  “把拍卖机制引入野生动物狩猎权市场,其实是经济学原理能否运用到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一种尝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执法查没的野生动植物及制品合法地进入市场。”10月初,黑龙江龙法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当时引起轰动的“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事件”正是该公司具体执行的。
  “但是对于‘狩猎’的过度关注让我们的研究没能进入到公众视线。”拍卖事件的另一核心人物――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主任张伟说。
  作为事件的两个最核心当事人,张长明和张伟表示,他们一直游离于媒体关注之外。
  “舆论根本没找有关研究专家包括狩猎论证专家来了解前因后果,就开始一边倒,甚至我们发到网上的帖子都被删掉,让整个事件的发展偏离了预先的轨道。”张伟说,拍卖会紧急叫停,也许会影响到他们目前进行的工作,但是他们不会轻言放弃。
  “拍卖是野生动物管理中的一项应用研究”
  作为国家重要自然资源的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一直存在。
  “实际上这些年来,国家林业局一直在进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协调发展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张伟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单纯把查没来的野生动植物比如象牙等付之一炬的简单做法已经越来越不多见。”
  “那么,除了销毁处理以外,能否使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制品合法地进入市场?能否将拍卖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引入到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制品的处理中?”
  “五年来,我们一直在共同探讨如何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张伟介绍说。
  2002年,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获得了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下达的“拍卖在野生动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总经费10万元人民币,2003年3月,经费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下拨到位。而象牙拍卖就是他们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成功范例。
  日上午10时,一场有关查没象牙的拍卖会在广州市亚洲国际大酒店顺利举行,参加竞买的11家象牙加工和制品经销企业代表到会。12点10分,包括252件象牙原料、541件象牙制品和半成品在内的共计165个标的全部拍卖成交,拍卖价款250.9万元。
  “象牙作为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限制贸易的对象,具有极高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中国是传统的象牙产品加工和消费国,拥有精湛的传统工艺。将执法查没的象牙及制品进行拍卖,既是防止资源浪费的举措,又是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的必须。”张长明告诉记者。
  “以前查没的象牙,不是被销毁了,就是在保存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实用价值。”张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长期以来,由于大量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制品无法妥善处理,有的甚至在保存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不仅造成了国有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在不断地给执法查没部门增加沉重的经济负担。
  “即使一些部门或单位尝试变卖处理,但由于各地的处理方式不一,随意性很大,往往会引发出一系列问题,甚至导致管理和执法人员犯罪。”张伟说,“因此,研究妥善处理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制品的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首次狩猎权拍卖的最大失误,是未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知识普及”
  “与首次拍卖象牙一样,首次尝试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我们选择了低调,因为我们需要在拍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张长明告诉记者,他还拿出了他们经过精心准备起草的拍卖研究方案。
  2004年,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在充分肯定“拍卖在野生动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的同时,选择了执法查没的象牙及制品为拍卖试点对象,并且在广州取得了成功。“包括竞买人在内的所有到会人士都对此次拍卖试点的圆满成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张伟说,这也让国家林业局放心地把狩猎权拍卖交给了他们。
  在确定拍卖之前,他们和国家林业局聘请的多位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专家一起,根据野生动物的发情期、生产期,野生动物地域气候、生态平衡状况等,确定了此次拍卖的动物和涉及的省份。
  然而,一直低调运作的拍卖会,还是在进行之前就被敏感的媒体捕捉到了。于是,从媒体首报拍卖消息,到国家林业局宣布拍卖会推迟,中间只隔了四天。
  今年8月11日上午10时,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野生动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介绍了中国首次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的情况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再次让舆论大哗。同一天,拍卖会被迫暂停。
  而那个时候,张长明和张伟正在成都准备拍卖会的前期工作。
  “在看电视里开始报道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坏了,拍卖会开不成了。”张长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果然,11日,他们接到了暂停的通知。
  “我们的失误可能就在于,没有事先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知识普及,没有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张长明分析道。
  “其实,舆论过份关注野生动物的‘狩猎’了,反而忽视了其中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的辨证关系的探索。”张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虽然是矛盾的共同体,但也是统一体,人类正是在保护与利用野生动物的过程中发展到今天的,还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或者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完全不利用野生动物。即使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仍然在利用野生动物并开展狩猎活动。”张伟说,“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割裂保护与利用的辨证关系甚至陷入保护与利用对立的认识误区,就无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将必然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但当时,网上舆论却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这让张伟们感到了不平。
  “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做好了接受媒体采访的准备,甚至还找到了一些媒体向他们介绍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张长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结果却是要么媒体要我们支付费用,要么说媒体不能逆潮流而行。后来,我索性不接受任何人采访了。”
  而更多媒体把矛头指向了国家林业局,认为“狩猎”是对动物的“屠杀”,而“狩猎”这一职业由来已久的“公开的秘密”也被深挖了出来。
  “保护的对立面不是利用,而是破坏”
  “猎人屠杀动物,将直接威胁到动物的生存,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猎人,也就没有人来落实保护动物了。”张伟说。
  假若没有这次拍卖风波,也许公众还没有关注到我国的狩猎情况。
  我国狩猎活动由来已久,1984年,第一个国际狩猎场――桃山野生动物狩猎场就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建成。此后,我国又相继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建立了总共25个国际狩猎场,狩猎物种涉及盘羊、岩羊、马鹿、扭角羚、野牦牛等十几种野生动物。
  这25个狩猎场面向国际开放,截至2005年底,共接待国际猎人1101人次,狩猎野生动物总数1347头(只),狩猎收入达3639万美元。其中2005年,我国国际狩猎创汇398万美元,这与美国200多亿美元的规模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
  “在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到与野生动物离的最近的人们的生活。”张伟说,“好多省都发生了多起黑熊、野猪等伤人的事件,和这些动物接触最多的人们,生活得很艰难,这不是我们坐在电脑旁边就可以想象得到的。群众的损失得不到国家的赔偿,但却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借口下不了了之,这是对人的不公平。如果对人类自身都做不到起码的公平,那么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又何在呢? ”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的狩猎收入主要用于保护猎区和补偿周边群众。以青海省都兰国际狩猎场为例,该区域岩羊总数约2万头,每年用于国际狩猎的数量仅几十头,狩猎收入约20万―30万美元,每户平均增加年收入2000元―3000元。
  据了解,加拿大政府鼓励人们参与狩猎活动,在加拿大BC省,10万猎人一年中所消费的各种狩猎费用达到6400万加币,足以支付700个环境部工作人员一年的费用和实施多项濒危动物的保护计划。因此,在BC省环境部发行的手册中,政府特别感谢猎人们对全省动物资源管理的支持。
  但加拿大环境部也制定了严格的狩猎法规,每年都颁发狩猎手册,规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能打多少只什么性别和多大年龄的动物。以BC省最常见的黑尾鹿为例,只有在每年的9月10日到11月30日之间,才能在大多数地区猎取不超过两头的雄性黑尾鹿,而有的地区只能打4岁以上的公鹿。
  据张伟介绍,60年代的时候,青海省提供的动物肉,80%以上都是野生的,而且大部分是在出口,可是每只出口的价格也不过几十美元。现在狩猎的费用每只就要2―3万美元的收入,当地的人看到了这样好的收入资源,很快就意识到保护的重要,经济杠杆恰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较之胡乱捕猎,有限制地开放狩猎项目,在生态和经济当中找到了一个有效平衡点。“一些狩猎地区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张伟说。
  “单纯地禁止狩猎权拍卖应该不是明智的做法。”张伟介绍说,“保护的对立面不是利用,是破坏;利用的对立面不是保护,是闲置。保护不能闲置,利用不能破坏。既不破坏又不闲置才是真正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关系。舆论应该更多地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狩猎’决不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
  围栏与枪――野生动物保护之辨
  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
  嘉宾:
  王灿发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环境法专家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主任、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院长
  张长明
  黑龙江龙法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野生动物的生存需要人为控制吗?
  《中国经济周刊》:近些年来,人们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刻,因此“猎杀”在公众眼里已经成为了过于敏感的字眼,我们真的非要“猎杀”才能保护野生动物么?
  张伟:草食动物一般由肉食动物来控制数量,现在由于肉食动物数量的不足,一些地区的草食动物已经开始泛滥,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因为保护力度的加大,岩羊种群成倍增加,使单位面积的载畜量超标,给其他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麻烦。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引入人为的控制办法呢?
  就那些已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物种而言,也不是要永远实施绝对保护政策的,随着保护成就的扩大,当某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可以由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变为非重点保护对象。
  我们现在对于保护的宣传还有一些误区,那就是把保护绝对化了。似乎关爱一切动物、杜绝一切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就能保护好野生动物。这一认识直接导致了利用就是破坏、闲置就是保护的模糊认识,割裂了保护与利用的辨证关系,并使保护与利用完全对立。
  王灿发:我认为,公众并不反对“狩猎”那些种群已经超出其栖息地“载畜量”的一般野生动物,公众反对的是“狩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按照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都没有规定可以“狩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且,在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公众也都没有看到有关部门的科学论证报告,所以如此拍卖“狩猎权”,而且还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狩猎权的拍卖,就让人难以接受。许多人提出:我国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真的就多到了非杀不可了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制度实施以来,老百姓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怜悯态度呈上升趋势,用暴力的方法对付野生动物的局部过剩,是现代中国人所无法接受的,这也是大多数普通百姓反对的原因。
  野生动植物资源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中国经济周刊》:“销毁”曾经让很多国人为之心痛,该如何为那些查没的、昂贵的、闲置的动植物资产开辟合理的流通渠道?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界限在哪儿?
  张长明:对罚没和库存的野生动植物产品,销毁只能表示政府打击犯罪的决心、会使产品更加稀少、刺激黑市价格上涨、事与愿违地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濒危物种保护;同时,绝对禁贸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濒危物种保护,只有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对罚没和库存野生动物产品加以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国际公约的规避,通过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标记,通过建立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和采取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拍卖罚没和库存野生动物产品,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才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业和传统工艺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保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张伟:中央财政资助“拍卖在野生动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虽然投入的经费不多,但其研究周期短并立即成功地应用于实践,特别是为妥善处理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制品这个“老、大、难”问题,并由此解决制约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的一大障碍,发挥了科学研究的积极作用。目前,我们进行的《查没野生植物制品拍卖处理措施的研究报告》也已于今年5月完成,虽然这项研究在我国尚处于空白阶段,但是江西省上饶市查没红豆杉跟雕制品拍卖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形成书面材料,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出成果。
  王灿发:一般来讲,对于那些濒危的物种,保护是主要的,利用是次要的。而需要利用的,也要充分论证如何利用。专家们不要坐在家里拍脑门,要去现场调研,拿出法律所要求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报告来。被“狩猎”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是多少,当地环境能够承载多少,有没有不杀害也能达到调节种群数量的方法?都需要论证报告说清楚。否则是难以服人的。行政机关的任何一个行政行为都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如果没有法律授权就做出某种行为,当属越权。因此,林业部门要说自己是依法行政,就要将相应的法律条文列出来,而不能抽象地说有法律根据。另外,面对公众对林业部门20多年来的狩猎收入是否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质疑,我们也希望机关介入,查看资金的使用情况,让公众了解资金是否真正用在保护区居民和动物保护方面。
  狩猎权拍卖引起争议从另一个方面讲是好事,它说明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也将促使国家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严格依照法律规定,透明执法,避免和消除外界的疑虑,从而促进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张伟:关爱一切动物、痛恨一切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等等,只能表明一种态度,缺乏现实的积极作用,甚至不仅达不到保护的目的,而且还会遏制保护作用。那么,如何保护,如何利用,如何驯养繁殖等等一系列问题就都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只有管理得当,才能保证保护、利用的协调发展。这些必须通过国家的鼓励、扶持、规范、限制、禁止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措施来实现。
【】【】【】【
【】【】【】
不支持Flash
国内财经栏目
中国经济周刊其他文章
不支持Flash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伤活捉野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