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网页游戏不费钱设计,听说很赚钱!到培训学校学的花太费钱,还学不到真技术!

每年的早春,总有一个特别忙活的群体,那就是“艺考大军”。“艺考”之路狭窄而崎岖,却从不缺乏众多人的趋之若鹜。
挤爆艺考实为哪般?上个学分低,毕了业好就业,混得脸熟能出名……社会浮躁带来价值观的全面贬值,出名好得利,难怪乎“千军万马要过独木桥”。
是的,艺术让人有机会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也可以让人生变得更丰富。但是,如果你不热爱艺术,只是为了名利而来,那么就一定走不远。
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难艺考年”。招考政策发生调整,主要变化有三:校考数量减少,统考范围扩大;文化课分数线提高;艺术类专业考试形式转变难度增加。
有评论者指出,摆脱功利主义的纠缠,营造热爱艺术的一种社会风气,让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才是艺术教育的一条正途。也只有此,盲目狂热、反常荒诞的艺考或许才能降温。
回归艺术与生活的本位,“艺考”才能迎来原本应该属于的理性时代。
在过去的10多年里,艺考成为很多人“曲线救国”实现大学梦的捷径,很多学生甚至不惜放弃高二、高三的文化课学习,不惜大把大把“烧钱”,辗转多地参加艺考。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4年,全国艺考生人数由3.2万猛增至100万,增加了30多倍,与此同时,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至1679所。
然而,艺考热了这么多年,伴随的却是就业冷的怪象。此前,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最难就业的15个本科专业中,广播电视编导、表演、动画、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多个艺术专业“榜上有名”。
那些年的艺考生如今都哪里去了?采访中发现,除了少部分人从教或任职培训机构外,他们中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即转行已成为常态。那些只是把艺术当成了敲门砖,没有天分、也不爱艺术的学生在花大钱取得文凭之后,仍然无法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毕业以后,他们必须面对更为严峻的选择。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只看脸就有路的时代,百万大军中的胜出者不是比较幸运,他们还都“蛮拼的”。
余秋雨曾说过:“不要轻易选择艺考,这是一场以生命作为成本的残酷游戏,请不要过于热情地判断自己孩子的艺术才华”。
2015,“史上最难艺考年”
2月5日,记者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门口见到了艺考生宋小雨。她刚考完声乐专业课。当日,山西省2015年普通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正在进行。全省报考艺术类的考生共有52960人,其中美术类
22369人,音乐类 7197人,舞蹈类4761人,播音与主持7874人,其他10759人。
根据省招考中心发布的消息,在春节过后的2月下旬至3月底,省外高校在晋艺术类专业考试日程均已排定。2015年艺考已匆匆到来。
此前,教育部重申了今年艺术类专业的招考及本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招考院校数量缩减,目前只有31所艺术专业独立院校可举办校考;另一方面,综合类院校采用艺术生省统考成绩作为录取标准,以及大部分高考加分的取消,让很多院校提高了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因此,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难艺考年”。
此次艺术高考改革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旨在解决这些年“艺考乱象丛生,考生赶考负担重”的问题,主要针对三方面:高校方面,有些高校把艺术生的招考作为赚钱的手段;省招考部门方面,省内考点不统一导致学生艺考的成本增加;考生方面,不少艺术生把艺术高考当做是高考的捷径,投机考生数量大,从而使得艺术人才选拔被扭曲。
宋小雨是来自临汾的
2015届艺考生。她从初中开始学习声乐,刚开始在临汾当地学习,高中后到过全国很多地方找老师学习声乐,梦想能考上中国音乐学院。
见到宋小雨时,她刚从考场出来,最后一门考的是视唱练耳。“考的还不错,抽的题是一个升号的,比平时自己练习的要简单点。上午声乐唱的是《沁园春·雪》,发挥的也还不错。”考完试的宋小雨一脸轻松。
从初中开始学习声乐,宋小雨的理想是考进中国音乐学院。从高中开始,父母就带着她到北京找老师。“去北京上一次课来回的车费、住宿费、课时费一趟下来要花费一千五左右,一般两周去一次,坚持了一年多。加上小三门,学习声乐到现在最少花了五六万。所以今年一定得考上,重考一年的费用也不少”。“家里不富裕,但父母还是全力支持。”宋小雨坦言,参加艺考,就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大学梦。未来就业方向在何方,她还没有认真考虑,“以后我不一定从事声乐专业,但目前,我需要一张大学文凭。”
家长求“才”高校求“财”
像宋小雨这种情况的考生不再少数。艺考生的极低的录取分数,让很多家长愿意拿出比正常学费贵几倍的钱来“考”艺术。近年来,播音主持、美术、编导等艺考专业成为不少学生圆大学梦的捷径。
刘媛,2014年参加播音主持类艺考的太原考生,报考
20所学校,最终考上天津一所“二本”理工类大学。“这样的结果我们已经满足了,按照她的文化成绩,普通高考只够‘三本’或高专。”媛媛妈妈道出了许多家长和考生的心声:“曲线升学”。
艺术专业学费不菲,成为许多高校扩招增收的“宝地”。一方面,高校考前开设培训速成班,每位学生收费3万左右;另一方面,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费也比许多专业高,每年一两万比较常见。
近年,一些综合类、师范类,甚至理工类、体育类高校都纷纷开设艺术专业。10多年前,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然而,2014年秋季入学,约有148所院校公布了播音主持艺术高考招生简章,仅山西省就有10多所高校设置该专业,包括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
艺考生中有些人顺风顺水,考时没花太大力气,毕业了也能找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另外有些人,考得吃力,工作也不理想,一肚子的不开心和委屈。
“学艺术就是烧钱,几十万真的不算啥。”
卫洋,2004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男高音,美声。201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声乐系获硕士学位,现在广州“大学成”艺术中心担任声乐老师。
“我的艺考之路,因为有我姐姐在前面领路,还是比较顺利,但学习声乐花费确实不小。”小时候受父母的影响,卫洋开始接触音乐。“那会我妈妈会唱什么歌就手把手教我唱,像闫维文老师的《小白杨》《咱当兵的人》,这些歌都是我妈妈一句句教会的。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是父母,正经找老师学是上了高中以后。高一在运城当地找老师学习,高一后半学期就开始去外地了,在山大音乐学院找老师学习声乐,一周去太原学习一次,这时花费就开始增大了。到了高三专门到成都找四川音乐学院的老师学习声乐。老师换了不少,钱也花了不少。当时在运城一节课60元,太原一节课
200元,四川音乐学院一节课
500元。加上来回的车费、住宿费,三年的时间花费十几万,这还不算上大学一年一万二、研究生一年两万的学费。从学习声乐到研究生毕业,共花费三十万左右。”
这是艺考生卫洋的学习账单,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很辛苦费用也很高。值得欣慰的是他现在正在从事他喜欢的工作,用他的所学去教未来的艺考生,帮助更多的艺考生考入大学。
“能进省歌,我算幸运儿。”
雷晓静,山西省歌舞剧院管弦乐团中提琴手。200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山西省歌舞团工作至今。
“我从小学习中提琴,梦想就是能从事和音乐有关的工作,为这个父母没少花钱。刚开始在少年宫学,后来在山大音乐学院找老师学习,当时一节课
300元,还有高考前的小三门培训的费用,从学琴到上大学,最少花费5万以上。”
“我算是顺利的,大学毕业后就考到歌舞团工作。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觉得很幸福。”雷晓静说自己是一个幸运儿,每天能和喜欢的音乐相伴。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学好音乐,必须学会吃苦。学习乐器很苦,它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同样的音符同样的乐句,也许你要练一上午,不断重复。她也会经常告诫学生,学音乐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
现在除了团里的演出,雷晓静平时也利用空闲自己办班。“没办法,生存最重要。”但是,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雷晓静还是很幸福的。
在孤独与磨砺中成长
高云是太原市成成中学的一名舞蹈特长生。年复一年的压腿、下腰,日复一日的旋转、跳跃,就是她的“习舞”生活。没有接触过舞蹈训练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艰辛。“训练中常常疼得受不了,伤病也在所难免。怕父母心疼,不敢说,只能偷偷哭。”高云说,自从穿上舞鞋,她的生活就注定了与孤独和疼痛相伴。“苦、累、疼”这三个字像悬在心头的一把尖刀,无数次几乎要将梦想的琴弦斩断。“我只能安慰自己,那么多年都过来了,咬咬牙就过去了。现在省里的统考已经结束了,成绩不错。年后还会参加外省院校的校考,这个春节有得忙了。”高云说。
文章来源: 发展导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页游戏不费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