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爱是什么么

在狗的眼睛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在狗的眼睛里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09-10-13 & 发布
在狗的眼睛里世界是黑白色的。狗不能辨别颜色,它们眼中只是一片单调的黑白世界。但不久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狗具有色彩视觉,只是与人有所不同而已。 这是由狗眼的结构所决定的。 知道,眼球中的视锥细胞是捕捉颜色的关键,狗眼视网膜中的这种视锥细胞的数量要比人眼中的少。而且,人眼中的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颜色辨别范围。其中一种对长波光线——红色和橙色感受能力较强,另一种对中波光线——黄色和绿色感受能力较强,而第三种则能很好地感受波长更短的蓝色和紫色。 而狗眼中没有感受红色的视锥细胞,因此它们就如色盲一样分不出黄绿色和橙红色。因而, 看到的深绿色的东西,狗可能认为是白色的。但是,在辨别灰色时狗却要比人强得多,这并不仅仅因为狗眼中负责辨别灰色的视锥细胞比人的多,更主要的是,狗眼中的另一种视觉细胞——视杆细胞,对光的感受能力很强。狗是昼夜都活动的动物,因此它们需要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看到周围的环境。在黑暗中,狗的视力要比人好上3~4倍。狗的视网膜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能在黑暗的情况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识别,而下部含有黑色的色素,可以吸收多余的光线。因此,在强光照射下,狗的眼睛比人的眼睛好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实即使在白天,狗的眼睛和人的眼睛工作起来也不尽相同。除了接受颜色的方式不同外,狗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本来就有根本的区别。人的眼睛中有一种结构叫“黄斑”,它可以让光线直接投射到视锥细胞上。狗的眼睛中没有“黄斑”,因此它们的视敏感度只是人的三分之一。如果 想用视力检测表测试一下狗的视力,那么从理论上来说狗只能认到上面的第三行。一会儿就醉倒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首先认为狗的眼中只有黑白两色,是个错误的观念。但如果你所谓的色盲,是指跟人类视觉的视觉比起來,狗只看得见可见光谱中的一部分,那么你的说法算是说对了,狗的确具有色盲。科学家还有一些方法来确认这个观点。但是重要的是,要先了解狗怎么看东西。    狗的视网膜上有两中彩色感光器,也就是两种锥状細胞,能辨別短波长与中长波长的光线,也就是兰色(短波长)和红黃色(长波长)的色调。人类则有三种锥状細胞,使我们看得见可见光谱中的所有色彩。因为狗只有两种锥壮细胞,所以狗能区分的颜色就和红绿色盲的人类没有什么两样。当然,有色盲的人类还是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顏色,所以科学家认为狗也能看到这么多颜色。 目前科学家确定了狗眼中的世界有黑、白和灰色,还有长波长(红黃)和短波长(蓝)的颜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是什么意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平凡的世界简介_什么是平凡的世界_平凡的世界指什么_平凡的世界拼音、示例、用法、来源
&&&&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拼音:píng fán de shì jiè 目录图书信息  作者:路遥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此外该书尚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版)  页码:1251页  字数:110万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4  装帧:平装  开本:32  定价:68.00出版说明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苍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村题材的不少,确实也涌现出一些力作,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赵德发的《缱倦与绝决》,这些作品的背景确也波澜壮阔,纵横数十年。但我认为,若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小处着笔来看,《平凡的世界》显得更加大气。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作者简介  路遥()原名王卫国,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 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路遥最重要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名人点评  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  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陈忠实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贾平凹内容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故事梗概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第一部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两人不好继续保持互相爱怜的关系,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第二部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第三部  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但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的又将是怎样的生活呢……主要人物  故事的中心双水村,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陕西省、黄原地区(意为“黄土高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乡)、双水村大队(村)。哭咽河和东拉河两条小河从村中穿过,故此得名。两河相连,大体上把双水村分隔成两个部分,靠东拉河这边,叫田家屹崂,是双水村大队下的第一生产队,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田姓人家以及解放后从外地迁来的少数杂姓。  孙玉厚一家: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孙玉厚夫妻;(长女孙兰花嫁到临村罐子村,女婿王满银不务农事,土地承包后,长年在外闲逛)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一队队长,妻贺秀莲,山西人,(孙少安与父母分家后,迁至金家湾);次子孙少平,高中毕业;小女孙兰香,1981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  田福堂一家:田福堂,双水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妻;女田润叶,孙少安青梅竹马之好友,高中毕业后在原西县城教书,后调至黄原地区团委工作;子田润生,高中毕业,与孙少平同学。  孙玉亭一家:孙玉亭,孙玉厚之弟,双水村大队党支部委员、农田基建队长、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主任;妻贺凤英,大队妇女主任;三个女儿,长女孙卫红。  田海民一家:田海民,大队会计、党支部委员;妻银花。  靠近哭咽河另一面,是金家湾,除了少数几家杂姓,大都住着金姓人家。  金俊武三兄弟:老大金俊文,妻张桂兰,儿子金富、金强,老母亲金老太;老二金俊武,大队党支部委员、二队长,妻李玉玲;老三金俊斌,妻王彩娥(后金俊斌“牺牲”后在母亲撮合下改嫁)。  地主成分的金光亮三兄弟:老大金光亮,妻,三子大锤、二锤、三锤;老二金光明,在原西县供销社工作,妻姚淑芬为双水村小学教师;老三金光辉,妻马来花。  金俊山一家:金俊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子金成,双水村小学教师、负责人。  金俊海一家:金俊海,黄原地区运输公司汽车司机;妻在家务农;子金波,孙少平之同学、好友;女金秀,孙兰香之同学、好友。小说人物出生年份列表孙氏家族  孙玉厚,1923年生人   根据:当知道不成器的女婿被拉到工地上“劳教”,并且污辱性地让他来给王满银装土的时候,孙玉厚老汉恨这地上为什么不马上裂开一条缝,让他钻进去呢?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活够了。从一生下到现在,五十二年来,他没有过几天快活日子。他之所以还活着,不是指望自己今生一世享什么福,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子女。只要儿女们能活得好一些,他受罪一辈子也心甘情愿。他是个没本事的农民,不可能让孩子们在这世界上生活得更体面。他只是拼老命挣扎,让后人们象一般庄稼人那样不缺吃少穿就心满意足了。见〖第一部第五章〗   孙少安,1952年生人。   根据:孙少安穿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他从孩子的时候就成了大人。他今年才二十三岁,但他感觉到他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没吃过几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没度过一天快活的日子,更不能象别人一样甜蜜地接受女人的抚爱……什么时候才能过几天轻松日子?人啊!有时候都比不上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在地上走……见〖第一部第二十三章〗   贺秀莲,1953年生人   根据:他先到他二妈的娘家门上。他二妈的父母亲已经接到了女婿和女儿的信,说他们有个侄子要来看本村贺耀宗的女儿秀莲。他们接待下少安,就立即给贺家通了话。第二天吃过早饭,他二爸的老丈人就引着他上了秀莲家的门。贺耀宗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秀英招了本村的一个男人,就住在娘家门上,既是女婿,又算儿子。小女儿秀莲今年二十二岁,在村里上过几年学后,就一直在家劳动。 见〖第一部第二十九章〗   孙少平,1958年生人   根据:但是对孙少平来说,这些也许都还能忍受。他现在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已经十七岁了,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心。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尊严。他并不奢望有城里学生那样优越的条件,只是希望能象大部分乡里来的学生一样就心满意足了。见〖第一部第二章〗   孙兰香,1962年生人   根据:孙玉厚一听就火了,正要开口数落老婆,就听见女儿兰香在灶火圪崂里说:“妈,猪我已经喂过了……”   窑里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个他们谁也没有留意的十三岁的孩子。她正从筐子里往外倒柴禾。她不知什么时间已经捡回来好几筐柴禾了,足够一两天烧的。可爱的兰香默默地做着她能做的一切活。见〖第一部第六章〗   老祖母,1897年生人   根据:这阵势可把后炕头上的玉厚他妈吓坏了。这位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出生,现在已经快八十岁的老人,好几年前就半瘫在了炕上。她现在惊恐地眨巴着一双老红病眼,看见一家人嚎哇哭叫,不知发生什么天大的灾难了。见〖第一部第六章〗   王满银,1947年生人   根据:满银的老祖上曾经当过“拔贡”。先人手里在这一带有过些名望。到他祖父里,抽大烟就把一点家业抽光了。他父亲后来成了前后村庄有名的二流子。一九四七年,国民党胡宗南进攻这一带时,他母亲把他生在躲避战乱的山崖窑里。第二年,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用辛劳把他抚养到十九岁,在一九六六年也病故了。从此,他在这社会上就成了孤单一人。见〖第一部第五章〗   孙兰花,1950年生人(?)   王猫蛋,1971年生人。王狗蛋,1973年生人   根据:王满银已经累得象散了骨头架;一绺头发聋拉在汗迹斑斑的额头上,手里拉着四岁的女儿猫蛋,松松垮垮地走着。不过,终于释放回来了,他脸上带着说不出的轻松和愉快,一路走,一路嘴里还哼哼唧唧吟着信天游小曲。兰花把两岁的儿子狗蛋抱在自己热烘烘的胸脯里,跟在她的二流子男人身边,也喜得眉开眼笑。 见〖第一部第十五章〗   孙虎子,1977年生人   根据:他来到产房门口,一位女护士正往出走,笑吟吟地对他说:“一切都正常。是个胖小子!”   泪水刹那间就蒙住了少安的眼睛。他猛一下感到,他现在和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处在了平等的地位。他在心里庄严地说:是呀,我有了儿子,我要做父亲了! 见〖第一部第五十一章〗   孙燕子,1984年生人   根据:现在,孙少安感到,门里门外的事都十分顺心。不久前,妻子如愿以偿生了个女儿。虽然因计划外生育,还没上了户口,但夫妻俩再不管它个户口不户口!见〖第三部第四十九章〗   孙玉亭,1934年生人   根据:玉厚低着头站了一会,然后望着弟弟远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慢慢走着上了自家的小土坡……一九三九年,孙玉厚十六岁,玉亭才刚刚五岁,他父亲得痨病死了,丢下他两兄弟和母亲相依为命。旧社会,女人不兴出门,母亲又是小脚,只能在家里操磨,山里和门外的事都搁在他一个人身上了。他们家又没地,他只好在周围村庄给光景好的人家揽工,以养活母亲和年幼的弟弟。二十二岁时,他和一个穷人家瘦弱的女娃娃成了夫妻。他媳妇虽然面黄肌瘦,但对他妈和玉亭特别好,因此那几年光景虽然穷得叮当响,日子过得还很一体。 见〖第一部第八章〗   贺凤英,1934年生人(?)   根据:本来他是有病乱求医,并没抱多大希望,可不久老朋友却热心地回了信,说离柳林镇二里路有一个女子,愿意跟玉亭。老陶说玉亭大概也认识这女娃娃,这女子在柳林镇小学和玉亭同过学,官名叫贺凤英。   玉亭的确认识凤英,于是就亲自去了一趟柳林镇,把贺凤英当下就接回来了。玉厚立马闹腾着借钱借粮,尽量体面地给弟弟办了婚事。接着又搬家腾窑,另起了炉灶……前后一折腾,除借窑住不算,还欠下一河滩帐债,使他许多年日子都翻不过来。 见〖第一部第八章〗   孙卫红,1963生人   根据:金俊武能料到他哥他嫂和大侄子的下场,但万万料不到二侄子和孙玉亭的女儿粘到了一搭。   他首先气愤地想起孙玉亭和俊斌媳妇的“麻糊”事件。虽然那事过了好几年,一想起来仍然叫人怒不可遏。   不过,另有一股热流随即淌过了这个硬汉的心头,他为孙玉亭的女儿如此深明大义而感动不已。不简单啊!一个十九岁的女娃娃,能在这样的关头做出这样的抉择,能不叫人眼窝发热吗? 见〖第三部第二十二章〗   金强,1956年生人   根据:金俊武同时意识到,他将要负起的是一个大家庭主事人的责任。弟弟俊斌那门人,死的死,走的走,已经断了根,哥哥俊文一家三口虽然活着,但基本上也完蛋了,只留下金强一条完整的根苗。他金俊武不能让这家人也绝了门。金强已经二十六岁,如果不是卫红这么好的孩子,那个女娃娃还愿意和贼门人家结亲?要是金强打了光棍,大哥那门人也就断了后代,金家的后世不堪设想!要是这样,他怎能对得起死去的父亲? 见〖第三部第二十二章〗田氏家族  田福堂,1927年生人   根据:总之,因为门里门外的事都很顺心,福堂的事业心更强了,抱负也比以前更大了。对于一个五十岁的农民来说,这倒也不容易。“就是的嘛!”田福堂心里说,“年纪虽大,革命意志可不能衰退!”见〖第一部第四十四章〗   田福军,1930年生人   根据:这家里的陈设是知识分子型的。三个大书架,两个是他的――大部分是历史、政治经济学书籍,也有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另一架是爱云的医学书籍。田福军一九四三年十三岁的时候,就上了边区的黄原师范,以后又在黄原高中部毕业,才参加了工作――当时到西北党校秘书科当了秘书。一九五○年转到黄原行署财经委员会当干事,不久又提拔为专署统计科科长。一九五五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农业统计专业。大学学完后,本来当时的中央农业部要他,但他还是要求回到了黄原地区。在地区,他先后任专署办公室主任、地委农工部长、地委秘书长兼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年之间,他基本上是挨批斗,关牛棚。由于他的经历,使他养成了看书和爱思考问题的习惯。见〖第一部第十三章〗   田润叶,1953年生人   根据:在少安很小的时候,他们家还住在田家圪崂他二爸现在住的地方。他们家离润叶家很近。那时候,田福堂的家境虽说比他们家强得多,但还没有发达起来。福堂叔和他爸在旧社会都给富人家揽过工,因此解放初两家人的关系还相当亲密。母亲那时候常带着他和姐姐兰花到田大婶家串门。润叶比他小一岁,两个人正能玩在一起。见〖第一部第十一章〗   李向前,1950年生人   根据:人的命运啊!谁知什么时候大祸就降临到你的头上?在他们老两口快进入垂暮之年时,他们的独生儿子却失去了双腿。人常说养儿防老。可他们老了还得侍候儿子。他们自己受点罪又算什么!反正行将就木,歪歪好好这辈子凑合着已经活完了。可儿子还没活人哩!他今年才三十一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岁月…… 见〖第二部第四十九章〗   李乐,1984年生人   根据:三十一岁生头胎孩子,往是令人担心的。临产前四五天,婆婆刘志英就坚持让她住进了自己任党委书记的黄原市医院。妇产科最好的大夫已经做好了剖腹产的准备。结果孩子却顺利地自然出生了。   孩子取名“乐乐”,官名李乐。见〖第三部第四十三章〗   田晓霞,1958年生人   根据:晓霞把茶杯放在他面前,说:“咱们是一个村的老乡!你以后没事就到我们家来玩。我长了十七岁,还没回过咱村呢!什么时间我跟你和润生一起回一次咱们双水村……我是高一〈2〉班的,听润生说过咱村还来了两个同学,都分在高一〈1〉班了,也没去认识你们。你看,我这个老乡真是太不象话了!” 见〖第一部第三章〗   徐国强,1910年生人   根据:于是,田福军一家和李登云坐下来――为庆祝徐国强老汉六十五大寿的宴会就算开始了。   李登云先端起酒杯站起来,说:“本来我牙疼,不能喝酒。但今天是徐老六十五大寿,我心里高兴,为了徐老的健康长寿,咱们干一杯!” 见〖第一部第十三章〗   田海民,1947年生人   根据:三十五岁的田海民,在庄稼行里属平庸之辈。多年来,他一直是大队会计,很少出山劳动,靠拨拉算盘珠子,月月下来都是满工,加之他岳父在米家镇公私合营门市部卖货,家底厚实,三五十块钱的常支援地,媳妇银花又出身于经营者家庭,很会计算,因此小两口的光景一直在村里拔尖。见〖第三部第五章〗   田万有,1923年生人   根据:田五有他的愁肠。他明年就满六十岁了,家里还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儿。他这把年纪一个人有山里挣命,勉强能糊住四张嘴,手头紧巴得连化肥也买不回来。两个女娃娃都大了,穿不起一件象样的衣服,经常破衣连身。别看他常在人面前是一个热闹人,其实一个人在山里唱完一段子信天游,便由不得抱头痛哭一场。海民不管他。不是儿子不想管,是儿媳妇不让儿子管。见〖第三部第五章〗金氏家族  金俊山,1923年生人   根据:金俊山和玉亭他哥同年出生,已经五十二岁了。他家的成份是中农。在眼前这年月里,农村的中农充其量是团结对象,俊山怎么能当党支部的副书记呢?见〖第一部第八章〗   金俊海,1931年生人   根据:“有什么办法?他是个普通工人,唯一的办法就是他提前退休,让我顶替他招工。可我又不忍心。他才四十九岁,没工作闲呆着,也难受啊……”见〖第二部第十八章〗   金波,1958年生人   根据:八年过去了,他的梦魂还在远方的那片草原上游荡,寻找失落的马群和那个黑眼睛红脸蛋的牧马姑娘……他和少平一样,今年二十六岁了。二十六岁,不仅到了谈恋爱的年龄,甚至也可以结婚了。他仍旧孑然一身,只和汽车为伴。 见〖第三部第四十七章〗   金秀,1962年生人   根据:直到她自己感觉到自己也长成了大人后,细细一盘算,才有点惊讶地“发现”:少平哥只比她大四岁呀!见〖第三部第五十二章〗   金俊武,1934年生人   根据:金俊武四十八岁,额头和眼角有了很深的皱纹。不过,那对铜铃大眼依然光气逼人。 见〖第三部第二十一章〗   金俊斌,1937年生人   根据:第二项由孙玉亭致悼词。玉亭把胸前别着的那卷纸拿出来展开,走到人群面前念道:“金俊斌同志为了革命事业,于昨天夜晚与我们永别了,享年三十八岁……” 见〖第一部第二十八章〗   金富,1954年生人   根据:金富和金强是俊武他哥的两个儿子,一个二十一岁,一个十九岁,不光在村里经常惹是生非,还常跑到外村去打架,而且打起架来,既不顾别人的命,也不顾自己的命。金俊文本人也没办法他的这两个烈子。〖第一部第二十七章〗其余人物  乔伯年,1922年生人   根据:这样的人物,面部总会有一些特点――乔伯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眼睛里。即使是缺乏睡眠,这两只眼睛也总是充满了活力和机警,并且象年轻人一样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当然,如果走起路来,那神态就更象一个小伙子。   其实他已经五十八岁了。他原来的身体倒不象现在这样瘦削――当年曾经象运动员一样健壮哩。可惜一副好身体在“文革”的牛棚和监禁中耗费了大半。见〖第二部第一章〗   张有智,1928年生人   根据: 下台的有智同志这次是真的生了病――不幸的是,这病又是药吃出来的。   张有智今年五十四岁。   五十岁左右是人生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俗话说,岁数不饶人,一到这个年龄,人都有一种衰老的感觉,随之生理上也会产生一些重大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又会影响心理上的变化。因此,人们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作男人的“更年期”。见〖第三部第四十五章〗   马国雄,1927年生人   根据:常务副县长马国雄虽然年龄比张有智还大一岁,但看起来精神和过去一样昂扬。他身体肥壮,红光满面,穿一身深蓝带条纹的西装,还结着个领带,看起来满像个“改革型”干部。国雄即是在办公室里也戴着墨镜,观者只能看见他的一张阔脸和一口结实的白牙。 见〖第三部第四十五章〗   黑白,1915年生人   根据:一九五八年,他当时任黄原地区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就和黑老成了好朋友。那时他才二十五岁,黑老――那时称老黑,已经四十三岁,他们可以说是忘年交。见〖第二部第三章〗  王世才,1945年生人。惠英,1953年生人。   根据:少平后来才知道,师傅也是三十岁上才成家的。当地找不下老婆,他只好回到老家河南,在亲戚的带助下,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惠英。惠英尽管比师傅小八岁,结婚后一直实心疼爱师傅。她出身农家,里外活都很麻利。虽然识字不多,可人很精明。至于漂亮,那在整个黑户区都是很出名的。 见〖第三部第九章〗   王明明,1976年生人。   根据:第二天早晨上井后,王世才邀请跟他挂茬的两个徒弟去他家作客――今天是他儿子六岁生日。见〖第三部第九章〗   安锁子,1952年生人   根据:少平知道,安锁子已经三十岁的人了,还没找下老婆;因此一听男欢女爱,就忍不住变态似的发狂。唉,去它妈的!书毁就毁了,他只能另买一本……这时,掌子面那边接连响起沉重的爆炸声。顿刻间,浓烟就灌满了巷道。有人破着嗓子咳嗽起来。 见〖第三部第八章〗附小说篇章年份表  月 开篇   1976年 第一部三十二章   1977年 第一部四十二章   1978年 第一部五十三章   1979年 第二部第三章   1980年 第二部第十一章   1981年 第二部第二十八章   1982年 第三部第五章   1983年 第三部第二十四章   1984年 第三部第三十六章   1985年 第三部第五十一章   1985年春 小说完艺术特色  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是路遥的特色 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只有明白了作家对贫穷的这种诗意的态度,才理解路遥的作品。而路遥难能可贵的是,当他成名以后,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而是更加猛烈地要把过去思考的东西喷发出来,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跳跃。他特别想超越活着的本身,特别想超越这种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那么这种诗意过去顽强支撑他生存,也是他创作的通灵宝玉。  路遥先生在  颁奖典礼  上发言时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这些是路遥先生说过的话,他做到了。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动人心,并且赢得了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的称赞与敬佩。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小说评价  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陈忠实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贾平凹   这是唯一一本能真正感动我的书,十年来我都不敢看第二遍,平凡的世界十分令人感动,“平凡但不平庸”。在农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让人找到方向找到支持……人生,就是当有一天,你要离去的时候,回首往事,你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后悔……――杨云   十几年前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到《平凡的世界》,绝对是一个现实版的励志故事,它好像实实在在地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我的性格、我的追求、我的生活无不深受影响。感谢路遥!书中的孙少平远比现在的那些明星更适合作年轻人的偶像。――李汉涛精彩书评  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从懂事的时候,身边的人就在谈论路遥。那个时候,人们把一个好的小说争相传阅,会对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不厌其烦津津有味地讨论和叙说,我在那个时候知道了《人生》,也知道了路遥。还不谙世事,就开始思考那些关于人生的问题,有些懵懂而又困难。   为了求学,我跟随父亲从农村转到煤矿读书,当时正是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时候,矿工的工资很低,生活十分艰难。那时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坚持听完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联播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那种屈辱苦难和艰辛的生活,以及那些关于奋斗、坚强、忍耐的精神,正好与我那是的心境和处境产生共鸣。我好像跟小说里的人物一起生活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那样鲜活的与我的生活交汇融合。后来,陆续收听了第二部、第三部。考入高中的那年,《平凡的世界》出版了,不等书店出售我就急切地邮购了一套,如饥似渴读了一遍又一遍,与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一起高兴、一起忧愁,一起流泪,一起欢笑。那是我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期,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陪伴我在生活的激流中奋力前行,《平凡的世界》成为负笈独行的《圣经》。   2002年,高考落榜,孑然一身来到一所农村学校复读,有一种悲壮的情怀,整日形影相吊,形容枯槁,郁郁苦度,身边相随相伴的就是少平、少安、晓霞、玉厚老人等,也就是在那个寒冷的初冬,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路遥去世的消息,我是那样的悲伤,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我失去了一位师长,一位朋友,一位亲人,象晓霞在湍流中救人身亡后的那种悲痛袭击了我,我一度变得恍惚,神伤。我才发现,没有哪个未曾谋面的人如此深刻地融入到我的生命之中,没有哪一部小说这样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我把《平凡的世界》推荐给身边的人都去阅读,我的那套《平凡的世界》被一位同学借去以后弄丢了两本,只剩第一部,当时我更加难过。但我觉得,小说里的那些人物和那种精神已经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和我无法分割,也无所谓没有书在身边。   那时很多青年迷恋文学,我也一样。上大学后开始学习写作,在班里发起成立学生文学社,都是受到了路遥的影响。我甚至有一个时期感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在靠近路遥。我感到茫茫星空之中,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我,关注着我的灵魂,那就是路遥。   毕业以后,我有幸分配到延安甘泉县工作,那里是路遥完成《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地方。我专门到甘泉县招待所他曾经写作的房间,那里已经被甘泉县信用联社租用,无法想象他当年写作时的情形。到延安,我去延安大学文汇山,凭吊烛照我精神导师。更为幸运的是,我结识了路遥的挚友曹谷溪,并在曹谷溪老师的帮助下在《延安文学》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也可能是最后一篇小说。厚夫(梁向阳)老师为我提了很多修改意见。修改小说的时候,我住在七里铺延安文联的大楼里,谷溪正在编写一本陕北青年诗人的诗集,已近六旬的曹老师,充满激情,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我深受感动,我也似乎看到那一代人那种坚韧而满怀激情的秉性。   路遥逝世十五周年了,延安大学要举行纪念活动,厚夫邀请我去,我很激动,但又有些胆怯,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距离文学已经那么遥远,我去了会感到惭愧的。只是回来后把他赠给我的《路遥纪念集》秉烛夜读,再次感受那种久违了的震撼,弥补我不能前往纪念精神导师的遗憾。小说影响  路遥去世十余年了,这十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  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  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就是这样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人们对路遥也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全国发来的唁函唁电有一尺多厚,像雪片一样,陕西电视台还拍了路遥的专题片。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最先让我感到冲击的是一项在业内颇受称道的读书调查:“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它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受中央电视台 “读书时间”栏目委托,对1978年以来中国公众的读书生活及历史变迁进行的调查研究。调查范围虽然限于北京,但调查结果被认为对全国出版业有参考价值 。  该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调查方法是分几个时间段,由被访者 根据回忆列举出在每个时间段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这样的调查方法难免产生一些记忆上的失误,但却最能见出经过岁月的淘洗,真正铭刻在读者心中的书籍的影响力。  调查者根据被访者所列举书目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是:在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籍居前3位的依次是:《红楼梦》、“金庸作品”、《水浒传》,“新时期”小说中,入选的惟一作品是《平凡的世界》(第17位);在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读者文摘》杂志、“金庸作品”、《红楼梦》,共有5部“新时期”小说榜上有名,分别是《平凡的世界》(第13位)、“贾平凹作品”(第16位)、《穆斯林的葬礼》(第19位)、《白鹿原》(第24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第28位)。在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经济学书籍”、《中国可以说不》、《读书》杂志,《平凡的世界》的位置明显上升到第7位,其他被列举的“新时期”小说有:《曾国藩》(第17位)、《白鹿原》(第29位)、《穆斯林的葬礼》(第30位)、“王朔作品”(第37位)、“贾平凹作品”(第39位)。  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前3位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在调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没有其他的“新时期”以来当代小说入选。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这个读者群特别崇尚经典,经典的范围包括古今中外,《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惟一入选的由“新时期”以来作家创作的“当代经典”。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这篇随笔是路遥去世那年(1992)春天完成的,记述了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虽是一篇随笔,却是我们了解路遥当年写作的一扇窗口,期间发生哪些故事,走过了哪些历程,这篇随笔像是记日记一样很形象的记录了下来,艰辛与痛苦,激动与泪水……  截取部分段落供大家参考:我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这一点像西方人。我甚至很不理解,我国政府规定了那么长的午睡时间。当想到大白天里正是日上中天的时候,我国十一亿公民却在同一时间都进入梦乡,不免有某种荒诞之感。  午饭前这一小时非常忙乱。首先要接连抽三五支香烟。我工作时一天抽两包烟,直抽得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来烟味如何。有时思考或写作特殊紧张之际,即是顾不上抽,手里也要有一支燃燃的烟卷。因此,睡眠之后的几支烟简直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尤其是尽量阅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其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也读其它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  正是秋风萧瑟的时候,我带头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带头最主要的“干粮”――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告别了西安,直接走到我的工作地――陈家山煤矿。  经常光顾我房间的有两只老鼠。天知道它们是从什么地方进来的。而且一开始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它们在地上乱跑,嬉闹追逐,发出欢快的“吱吱”声,简直视此地为它们“迪斯尼”乐园。它们甚至敢跑到我写字台对面的沙发上目不转睛盯着我工作。有时候,竟放肆地跳上我材料的窗台,在与我咫尺之间表演奔跑技巧。  但是几天不刮,胡须长得很长,不考虑美观,主要是难受。后来只好每个星期抽点时间,串游着河岸边摆摊的剃头匠那里专意刮一次胡须。另外,我的纸烟眼看就要抽完了,原来安顿好买烟的人却迟迟不能把烟捎来。这是一个真正的危机。  突然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三四月间出访西德。这期间正是我准备休整的空档时间,因此很乐意进行这个别致的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内,因此有许多个人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穿西装等等。  访问结束,从北京一下飞机,听见满街嘈唠的中国话,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旋转。走了全世界最富足的地方,但我却更爱贫穷的中国。原来打算从北京直接坐飞机到延安,而且想直接走到某个山村的土窑洞里,以体验一下从“天堂”突然降落到“地狱”的感受。  药方上只有两味药:生地五十克,硼砂零点五克,总共才两毛几分钱药费。但是,光这个不同凡响的药方就使我相信终于找到了高手。果然,第一副药下肚,带绿的黑痰就一堆又一堆吐出来了。我兴奋利润知如何是好,甚至非常粗俗不堪地将一口痰吐在马路边一根水泥电杆上,三天以后还专门去视察了那堆脏物,后来,我竟然把这个如此不雅观看细节用在了小说中原西县倒霉的县委书记张有智的身上,实在有点对不起他。  每天中午,当我从桌面的那架破收音机上听到中央台李野墨用厚重自然的语调播送我的作品时,在激动中会猛然感到脊背上被狠狠抽了一鞭。我会赶紧鼓足力气投入工作。我意识到,千百万听众并不知道这部书的第三部分还在我的手中没有最后完成,如果稍有差错,不能接上茬面被迫中断播出,这将是整个国家的笑话。  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终于为全书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几乎不是思想的支配,而是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原因,我从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我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我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我看见了一张陌生的脸。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而且憔翠不堪。我看见自己泪流满面。  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1989年)  剧名:平凡的世界   集数:14集   年份:1989  导演:潘欣欣主要演员  张宝庆饰孙少平   任冶湘饰田晓霞   郑保国饰孙少安   金顺子饰田润叶  阎青妤饰李兰香回首往事  据悉,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即将再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我们不禁回想起16年前这部小说第一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的情景,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当时该剧的导演潘欣欣。  记者:潘导,您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拍摄为电视剧的?  潘欣欣:将《平凡的世界》拍摄为电视剧是1988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领导阮若琳当时分派给我的任务。基于两个因素:一是我以前在陕西拍过《沣水绕过小长安》和在山西拍过《云彩岭》两部工农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云彩岭》获了飞天奖。《平凡的世界》也是写城乡改革的作品。二是《平凡的世界》是写青年成长故事的,我当时接受这个任务时34岁,正是青年,了解青年的心理,能够把握作品。我看过路遥的这部小说深有感触,所以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记者:在接受任务后,您都作过哪些准备工作?  潘欣欣:这部电视剧是我们中心艺术处鲁文浩和晏唐两位同志根据小说编剧的,接到任务后,我赶到西安找到小说作者路遥,路遥又亲自带我到他的陕北家乡住了20多天,重新采访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原型,我们又一起二度修改了剧本。回京后我又用了大半年时间创作分镜头剧本,然后在北京、西安、延安三地挑选演员、选景定景后,于1989年3月24日在陕北延安市枣园乡庙沟村开机。  记者:在您拍的电视剧中您主要体现了原作品的哪个部分?给您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潘欣欣:从创作心理上,我愿意反映老百姓生活,当时虽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地提出“三贴近”原则,但我平民意识较强,《平凡的世界》小说是全景式文学,人物众多,达100多个。拍成电视剧主要人物也不下90多个,演员有:张宝庆、郑宝国、牛摹⑷我毕妗⒊率髑唷⒘踉丁⒔鹚匙拥龋鲜兰停福澳甏母锟懦跗冢窍绫涓锵匀皇枪刈⒌闹魈猓朔从掣母锏氖贝乙蚕胍运茉旆岣弧⑸娜宋铩爸谏唷崩刺逑终獠孔髌返奶氐恪  记者:为什么当时电视剧只拍了14集,有什么主客观原因?  潘欣欣:那会儿现实题材电视剧都不长,长篇连续剧也很少,当时除了《红楼梦》和《西游记》最长,分别拍了36集和25集外,其它和《平凡的世界》前后拍摄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好像都是12集,比如《篱笆、女人和狗》《一二?九运动》《宋氏三姐妹》,《渴望》长一些,但那是室内剧,像《平凡的世界》这种连续剧,一般就是十几集,《平凡的世界》拍了14集在当时已经算比较长的了。电视剧的长短不影响反映原作的主题,中外不乏其例。当然,14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受当时条件以及创作思想的制约,肯定有许多不足,我作为导演,也时常想到如果有条件,这部小说值得重拍个三四十集以上的连续剧,但到今天,我还没有超出当年对该作品的感受程度和寻找到这样的条件。  记者:当时电视剧播出后,反响如何?路遥本人对电视剧的评价如何?  潘欣欣:1990年三四月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相继播出。十六七年来,中央台播出不下五六回吧,当时收到一些观众来信,谈观后感,还有许多喜欢剧中歌曲的,尤其喜欢孙国庆唱的《平凡的世界》主题歌《就恋这把土》。首播前后我被陕西省作家协会邀请到西安,参加了由陕西作协负责人王愚主持的《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研讨会,会议从该剧的观摩到研讨用了一周时间,路遥首先发言,充分肯定了这部电视剧作品,其他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褒奖成功。《平凡的世界》获当年长篇连续剧飞天荣誉奖。不幸的是1992年秋,路遥同志因病去世,我失去了一位创作伙伴、知心朋友,当时我在外地拍戏,未能赶赴西安送行。为了寄托哀思,我于1995年12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名为《忆路遥》的纪念文章,记述了他带我在陕北体验生活的片断,抒发了我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近日,在报刊上见到有再现该小说为电视剧的有识之士,我预祝他们取得成功。广播剧《平凡的世界》  一群普通的人,演绎着悲壮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蒸腾着不平凡的真情。  随心点播经典名篇,有效利用无聊时间。没时间读书?那就道听途说吧!  看这本书时的情形还是让我历历在目,我还记得我是多么废寝忘食,虽平凡却是很震撼的感动。当人有了信念,当人懂得坚持,当人学会自强,人生就硕果累累。这本书有太多东西让人感动,太多东西激励着人奋进,这也是中国人身上善良、真诚、执着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叶咏梅( 《平凡的世界》广播剧编辑)说,路遥的作品表现着真、情、美三个特点;当时,《平凡的世界》广播剧先后播出3次,直接听众超过3亿人。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60部来自古今中外名著改编的广播剧中,《平凡的世界》排名第八。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出版,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这部小说,随后,浙江、新疆、内蒙等十几个省市的电台又 陆续重播,引起轰动。  电台、出版社和作者共收到听众和读者来信近万封;一位甘肃的高中生说,他家住在农村,离学校8里地,《平凡的世界》开播之后,便深深吸引了他;为能完整听完这部书,他每天一放学就往家里跑,冲进房门,打开收音机,然后才平静下来,一边听一边吃饭。4个月下来,他的长跑成绩竟在校运会上拿了名次。  河北廊坊武警学院一名学员说:他们系一共270人,住在一栋四层楼里,大约有100部收音机,收音机在中午十二点半同时打开,收听《平凡的世界》……曾经仅看过三分之一便把书稿弃掷一旁的一位编辑,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也发出“失之交臂”的感叹。路遥不为时髦所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再次攀上了艺术的高峰,历史和读者终于赋予了这部书真正的生命力。  李野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演播艺术家。从1980年开始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专题片配音(按部集算已数以千计),同时为全国电台录制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广播剧及专题节目,录制了《新星》、《平凡的世界》、《猎神》、《毛泽东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白鹿原》等几十部长篇小说。1991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自担任电视剧导演以来,拍摄各种题材风格的电视剧、专题片有50余部(集)。连环画《平凡的世界》  原著:路遥  作者:张春生等改编、李志武绘制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数:全三册   印刷时间: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先后获得我国长篇小说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姜维朴主任说:“改编文学名著为连环画是我国连环画艺术的一个传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连环画艺术创作处于坎坷时期,把这两部当代的文学巨著移植为连环画,使我看到了连环画家与文学家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仍在继承发扬。”   这两部长篇小说的连环画的作者李志武,不是专业美术工作者,而是一个“连环画迷”。“小时候在陕北的县城里,最好的读物就是连环画。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而那些优秀的连环画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和鼓励。我始终有一个梦想,在我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时这个梦想越来越强烈,就是力争找到一部有价值,能激励人上进的、严肃的当代文学作品,绘制成连环画,使我在连环画领域能做一点有益的尝试。” 李志武觉得,当代的文学名著,值得用各种艺术形式去表现。陈忠实在《白鹿原》连环画一书的序中指出:“这本连环画中的人物造型、人物的行为和形态,展示着人物的个性、内心冲突和情感变换,我以为把握得甚为准确,甚为传神,更有着画家自己着意的夸张和张扬。”  李志武认为,《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是两部非常厚重的作品,且都有浓郁的陕北地域特征。“为了使绘画表现的风格更真实地体现原著的风貌,我运用了传统连环画线描与中国画皴擦的技法,没有完全写实,但是也没有离开原著的情景、人物内心而任意夸张。”他说,真实地反映、记录两书中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历史特征是最重要的。 相关词条
Copyright&&()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