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0通关视频仙4后我有好些问题,问下(别删)

答案:略解析:
(1)不到四季结账日不会开出账单,而这次却是例外,说明格斯拉先生生活已困窘到了支撑不下去的地步了。为下文格斯拉先生之死作了铺垫。
(2)如果说过去橱窗里陈列着的这些东西,代表的是格斯拉的手艺与品质,那么现在仍然陈列着,可以说是对格斯拉的一份纪念,对新店铺而言也是一种广告。
(3)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鞋匠一生的总结:手艺是鞋匠的生命,对手艺的执著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
(4)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5分)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确实知道 B.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 D.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割让【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①臣尝为文信侯伐赵②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B.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②以勇气闻于诸侯D.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②我见相如,必辱之。【小题3】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秦归燕太子 A.舍相如广成传B.卒廷见相如C.宁许以负秦曲D.且庸人尚羞之【小题4】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A.甘罗者,甘茂孙也。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C.求人可使报秦者D.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小题5】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3分)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小题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2分)(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3分)(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分)【小题8】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云数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高树江涛,景象开阔壮观,其中“怒涛”二句,写长江水的澎湃与浩荡。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前面几句平庸委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融情入景。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写的是大清早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广西韶关市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与秦军遇&&&&&&&&&&&&&&&&&
遇:遭遇
B.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流逝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D.诸侯皆属焉&&&&&&&&&&&&&&&
属:归属&&&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由:介词,从
B.项王乃大惊&&&&&&&&&&&&&&&
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C.项王则夜起&&&&&&&&&&&&&&&
则:连词,不译
D.以示士卒必死&&&&&&&&&&&&&
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B.涉间不降楚
C.楚兵冠诸侯&&&&&&&&&&&&&&&
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B.项羽《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哭。
C.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通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D.项羽在垓下构筑营垒驻军,夜间,听见汉军的四周都唱起来了楚歌,他大惊,以为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3分)
&&&&&&&&&&&&&&&&&&&&&&&&&&&&&&&&&&&&&&&&&&&&&&&&&&&&&&&&&&&&&&&&&&&&&&&&&&&&&&&&&&&&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3分)
&& &&&&&&&&&&&&&&&&&&&&&&&&&&&&&&&&&&&&&&&&&&&&&&&&&&&&&&&&&&&&&&&&&&&&&&&&&&&&&&&&&&&&&&&&&&&&&&&&&&&&&&&&&&&&&&&&&&&&&&&&&&&&&&&&&&&&&&&&&&&&&&&&&&&&&&&&&&&&&&&&&&&&&&&&&&&&&&&&&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分)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5分)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来源:]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确实知道
B.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
D.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赍:割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臣尝为文信侯伐赵②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B.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②我见相如,必辱之。
3.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秦归燕太子
A.舍相如广成传
B.卒廷见相如
C.宁许以负秦曲
D.且庸人尚羞之
4.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A.甘罗者,甘茂孙也。
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5.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3分)
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2分)
(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3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分)
8.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数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高树江涛,景象开阔壮观,其中“怒涛”二句,写长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前面几句平庸委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融情入景。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写的是大清早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4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
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仆自卜固无取&&&&&&&&&&&&&&
卜:占卜
B、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冒着
C. 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D. 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中:心中
2.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因抗颜而为师&&&&&&&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 至无雪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D. 其为不敢也决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3分)
A. 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B.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 或师焉,或不焉
4.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3分)
A.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B. 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 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D. 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
6.翻译:(9分)
(1)(3分)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3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3分)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山东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快跑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C、项王军壁垓下壁:驻扎D、诸侯皆属焉属:下属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
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10年级,去年9月去美,英语基础不是太好但很努力。春节前成绩在7、8十分吧,关系融洽。春节后换了老师,对中国学生比较苛刻,成绩到了70左右。上周孩子很努力费时4、5小时完成3、4页作文一篇,老师给了0分,上面有多处小批注。找老师请教0分原因,没其他原因,就是老师不满意,要想改变就重写。之后孩子重写了5边,每次耗时都在3、4小时,篇长3、4页。精力都用在了这里,整体GPA成绩大幅下降。孩子很是苦恼,与国际课老师沟通,结果大体是国际学生的这类反映较多,他只是严厉,不能拿他怎么办。学生们私下认为是对中国学生的歧视。我一直安慰孩子要以阳光心态面对。现在孩子也没辄了,说只能熬到下学期不上他的课了,不过这学期的GPA是完了。请教各位专家:帮忙给分析下,我们该怎么办。(我曾经考虑以家长身份去信与此老师沟通或者给校长写信,但咨询了几个朋友,都说不妥,怕把问题搞复杂了。)
于05/04/2013提出
共个18回答 浏览5223次
请先登录,再发表回答
特邀回答13
你没有找到满意的回答?你可以尝试浏览其它有同类标签的问题,或或进一步。
其它学业 · 生活问题
于01/29/2016提出
于01/28/2016提出
于01/27/2016提出
于01/25/2016提出
于01/25/2016提出
于01/24/2016提出
于01/24/2016提出
于01/13/2016提出
于01/12/2016提出
于01/12/2016提出
于01/12/2016提出
于01/10/2016提出
于01/09/2016提出
于01/08/2016提出
于01/01/2016提出
于12/30/2015提出
于12/29/2015提出
于12/29/2015提出
于12/29/2015提出
于12/21/2015提出
问题标签(1)
: 谢谢孙老师。
: 我曾经听过您的讲座,久仰您的大名。看到您的回复,真的很感动。不过此事已折腾孩子一个月了(他不是第一人),只是我才知道而已。我完全信任孩子,孩子决定放弃讨说法了。孩子真的很坚强,他说的话:他知道该怎么做,他不会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的。再次感谢您的回复!!!
在此,对此事关注的专家、家长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各种善意的建议!!!
: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我完全同意您的建议,您也为我们家长考虑的很周全。不会英文是阻碍我与老师沟通的主要原因,找人帮忙译怕水平有限词不达意而弄巧成拙。明天我会建议孩子将那篇文章发给你的。非常感谢!!!
: 感谢您的答复。您的建议我也想过,并写好了信,但英语水平有限,未发出。再者仅仅是份感谢信的话好办,要解决这类问题,恐怕是一两份信也说明白不了问题吧。总之,还是语言障碍影响沟通吧。再次感谢您的答复!
: 首先感谢您的答复。抄袭是绝对排除的。未理解作文要求而跑了题到是有可能。歧视二字慎用也是我一再叮嘱孩子的。非常感谢您的回复。
本周热门问题
如果有其它问题,建议在回复里进一步提问,而不要在感谢框里提任何问题!
对不起,选择的功能只针对FindingSchool注册用户开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花仙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