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问,好照片标准!如色彩实物照片,景深等……...

想买4000价位的相机,主要拍人像,颜色细腻,喜欢抓拍和浅景深,选rx100呢还是微单或单反
已有1条答案
& & 根据楼主的预算情况还有拍摄需要,我建议还是选择单反相机更好一些,更好的操作体验以及画质表现可以更好地满足楼主的使用需要,4000元的预算可以考虑一下尼康D5200还有宾得K-50。
快速简答--编辑问题发送微博@ZOL问答堂
求指导! 尼康5200为什么会聚焦时镜头里面图像来回抖动!
没找到想要的答案?那就登录提问吧如果给一些完全没有接触过摄影的人讲摄影,你们会从哪些方面来讲呢?
学院要给大一新生讲摄影,但不知道讲什么方面比较好,也不知道对于原来没接触过摄影的人,他们最渴望知道的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记得一次刘香成(
)的讲座上,他谈到自己的摄影启蒙时,老师和他什么都谈,但从来没有谈过如何拍照片的技术细节。赞成 @Seraphil 的回答。我在给别人说如何拍照时,都在强调那句话:「是你在拍照片,不是相机。」什么样是「优秀」作品,希望通过构图表达什么,他人看到作品时是否无需任何言语解释读懂拍摄者的意图,每个镜头不是只有一种正确的光圈快门组合来呈现。
构图,态度,审美,作品欣赏如果一开始就讲快门光圈,甚至从胶片和光学原理讲起,我想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要先吸引学生的兴趣。直到他们有兴趣去了解这些照片背后的技术的时候,再给他们讲技术
上面各种不靠谱啊。最先讲的应该是摄影术的发明,说上个十几分钟后就开始讲照相机的分类了。然后再说一下各厂家相机的档次和特点,这样第一节课就糊弄过去了。第二节讲相机结构,一般都是以单反为主。讲解一下镜头、机身的内部构造和单反系统的由来,再介绍下双反、旁轴、大画幅的构造。这些内容在第一节课程中就应该提到,在第二节课程中详细的讲。第三节讲快门,说下快门的标准档位和构造及用途。第四节讲光圈和感光度,讲解光圈和感光度的标准档位及作用。可以稍带着讲一下光圈的构造和感光度原理。第五节讲互易率和曝光参数的配合,应该着重强调曝光参数可以根据档位互换。第六节讲测光,说一下测光原理,机内测光表的含义。如何根据机内测光表的读数控制曝光,曝光补偿的原理是什么,应该怎么用。第七节讲镜头,包括镜头的种类、焦距段的划分,镜头的结构和原理。第八节讲景深,景深三要素是必说的,然后是如何控制,在什么情况下控制。如果学生理解能力强,可以讲一下景深的原理和超焦距。第九节讲色彩,包括色彩原理和构成,相机上什么参数对色彩有影响。第十节讲相机实际应用,相机中各个选项是什么意思,怎么用,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设置。这个比较复杂,建议用两到三课时完成。第十一节讲光线基础,包括光的性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什么是偏振光和光线的软硬。第十二节讲布光基础,有伦勃朗光、蝴蝶光和环形光三种基本灯位,让学生尝试一下单灯布光。第十二节继续讲布光,这次讲基础布光法,三灯位布光。主光、辅光和修饰光的意义及作用,课上可以让学生按照三灯位布光法布光。第十三节还是讲布光,让学生拍石膏头像吧,告知学生仔细观察光的反射和阴影的效果。第十四节开始讲构图,包括常见构图形势和构图法则。好了,摄影基础的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讲到这里,基本上学生已经明白摄影是个什么玩意了,接下来的课程就是比较具体的拍摄项目了。我也就不再多说了,反正我教学生就是按这一套来,基本上学生都能明白,当然,有极个别的SB除外。
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学校教育属于被动学习。学生的兴趣决定了整个学期他们对学科的态度。从看例图,介绍照片,评价照片,论证摄影的意义。我个人的方法是:先看普利策新闻奖作品——摄影的纪实性、传播性;再看高速摄影瞬间摄影——摄影的瞬间凝固性;然后看国家地理杂志的作品——摄影的审美性;再看马格兰图片社作品——艺术性;再看旅行摄影作品、观念摄影作品——摄影的娱乐性;最后出杀手锏,共产主义国家暗房修改照片,捏造事实——政治性。一般,我还会给学生看一些创意性的电视摄影作品,像那个“繁忙的机场航班延时摄影” 就很不错。然后可以再看看形形色色的照相机和仪态万千的摄影人(我知道仪态万千是指女人在床上的姿态)。这样要讲一两节课。再来分析课程,作为现代艺术学科——摄影,它由科学、美学、哲学三部分构成,但不要害怕,我们还是先让问题好玩儿点儿,从历史开始:文艺复兴时期有本科幻小说叫《基凡提》,它的作者德拉罗修写道“以前的人,早就在做一项研究工作,就是把这些会消失的影像固定住。他们制造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妙物质,把这种物质涂在画布上,然后对准目的物,一瞬间,影像就被印在画布上了。接下来,把画布放进某一个黑暗地方。经过一个小时,印在画布上的影像就干了,而且经历多久也不会消失。”........我怎么又回答了一次...........
看那些人的特征需求,立志想要学习摄影的,就从胶片曝光基础开始。想速成的从构图后期开始。沉迷器材的从相机镜头介绍开始。讲什么没有定论,关键在于他们真正想听什么
贴个前阶段自己受邀写的新手教程————————————————————————以前关于入门级单反选择几乎是我的月经贴,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来咨询,我的回答无非翻来覆去那么几句,其实我自己都有点厌烦,因为对于初学者,大部分是不会进入深层次的摄影领域的,我知道我的理论仅限于他们买完单反玩了一阵发现太复杂而放弃。好在最近少了很多,大约是因为手机拍照的方便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关于摄影,我是个玩得很失败的人,因为爱好摄影十多年,技术也不过如此,更没有太多的作品可供展示,自己的瓶颈也已经很多年,没有任何突破了,也可能是我对于摄影的要求太高,不愿意重复导致,所以真正要研究深的爱好者不要学我。至于有兴趣初学的人,我认为提高兴趣而后自动自觉地去往深里钻是很重要的一步。跟初学者谈光圈快门ISO其实是很无聊并且枯燥的事情,想当年为了考试,我把这三者关系搞清楚都是花了一番脑筋的,所以我不认为初学者一定要在这个事情上花太多精力,好像逼格有多高似的。1、审美漂亮的照片当然是摄影初学兴趣构成的基础,不过照片好坏实在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从硬件到审美,缺一不可。而刚开始对于器材的要求其实是混沌的,我有认识过一个朋友,在摄影上砸了很多钱,最后放弃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他看见好看的照片就去问器材是什么,最后发现他买了那个器材也拍不到那样的照片于是放弃了。所以刚开始器材不重要,培养审美才是关键。审美是一个长期的文化、美学的积淀,而传统教学的黄金分割或者构图基本法则等等,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跟所有中国教育一样,太急于找捷径,而忽略积累的力量。一个有美术基础的人,刚学就能拍出漂亮的照片,原理就在于此,一个摄影爱好者,如果基本审美缺乏,想靠一两天的速成是达不到的。我的建议是功夫在外,多看美术画作,积累到一定量了以后心里自然是有审美标准的。不过尽量不要去泡大部分的国内初级摄影论坛,氛围不好,作品又差,不是互捧,就是不着调的批评,审美是很个人化的东西,跟下棋一样,重要的是自己心里的那杆秤,别人的说法不重要。很多人对摄影审美都会从构图入手,我曾经有段时间很鄙夷构图这个东西,直到有一天看到朋友的婚纱照出来一堆不知所云的构图才明白,其实构图基础是有规则可循的,只是我已经把它化成默认属性了。我觉得,所有艺术形式归根结底就是两点:结构和节奏,而他们都是为表达服务的,结构的整体性是否能清晰表达拍照想要说的意义,节奏就是适度的张弛有度,也就是留白和紧凑在画面上的关系。构图没有固定规则,画面舒服就行,也没必要去追求过于花哨的布局,如果想拍个美女,老老实实搞个大特写也无可厚非。关键是重点突出,不要妄图在一张照片里想表达过于多的信息内容。我那朋友的婚纱照里,一张照片里有玩具熊,有竹林,却穿着礼服的,完全不知所谓,我当时就怒了。2、怎样拍出清晰的照片我记得曾经有朋友初学的时候就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技术问题讲了一大堆,当下他就消化不了,然后自己去钻研了,现在变成了一个器材倒爷。我想说,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器材就可以说很久,而初学者的问题其实不明白器材之间的差距有多少,其实你只要知道,你手上的器材如果不是很好,那能拍得你要求里清晰的照片其实很难,就一个夜景为什么会糊就解决不了,不是因为你手持功力不够,是因为器材的感光度不够镜头光圈不够大导致快门速度太慢靠手持无法根本不能保持静止。现在有相机可以用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索尼就有机器可以用连续曝光画面叠加的科学算法来弥补,科技改变人生啊,阿门。所以,不用纠结这些问题,晚上糊是正常的,白天么,老老实实用P档或者AUTO吧,不丢人。3、拍摄模式很多人说玩摄影不会全手动就等于不会拍照,我要说这种说法完完全全是装逼的,我最爱的就是A即光圈优先,只要能控制光圈,即景深及保持快门速度,机内测光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完全没必要非要手动。我个人就不会去用徕卡,因为它对焦必须手动,对于我一个手上可能有手机、饮料、包、伞的人来说,腾出一只手来操作相机极其不科学。如果再不明白光圈的作用,乖乖P档吧,等你意识到自己照片有什么问题需要手动的时候再改也不迟。4、光影的意义我对摄影技术的瓶颈其实就在于光影,这个目前我认为最重要却很难掌控的问题。光影的重要性在于一张二维的图片可以在它的影响下拥有有层次的,有想象空间的三维质感,甚至可以影响出第四维,即情感的共鸣。这个扯远了,总之,初学者即使刚开始不明白如何运用光,也应该多去关注光影对照片的影响,我认为,掌握好光影是可以直接从初学者成为大师的!5、照片的主题很多时候我看国内论坛里人们拍的照片会很丧气,因为很多人都是在模仿,而模仿对象是那些半吊子所谓摄影师,摄影一部分是艺术品,更重要的是记录生活的工具,那些不接地气的内容是审美走偏的很大原因。比如穿着奇装异服的女子在空洞的建筑里摆不知所谓的造型,整组照片我都搞不清楚对方想表达什么,难以引起任何的共鸣。不如老老实实去研究光影变化下某样你熟悉的事物所能表达的情绪。我和朋友讨论过这么件事情,刚开始是看到什么都想拍,后来就开始拍别人没拍过的东西,最后便回归了,喜欢拍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场景,因为对于这些人和事你更熟悉。6、相机的选择我说了,我恨那些初学者咨询我初级单反的问题,因为到了现在,其实单反已经不仅仅是唯一的摄影选择了,如果仅仅是喜欢拍照,完全没必要选择又重又复杂的单反,实际上你能用上的单反里的设置改变少之又少,如果只是记录生活,手机都完全足够了。再高级别的,微单、单电也足够应付你想搞点手动设置的需求了,又轻又小,画质也不差。如果实在要入门,就挑佳能尼康这种大众品牌里最低端的单反,便宜不心疼,等有兴趣进阶了再换好器材不迟。至于性价比,在摄影这个爱好里是不存在的,越贵越好,在自己预算里买最贵的,准没错。我是走过弯路的,买过很多自己以为便宜的器材,结果有的坏了,有的贬值了,最后还是得走回正轨的贵的器材路上,其实是浪费了很多钱。再说个题外话,如今的摄影装逼犯已经多到可以影响器材制造商的市场策略的地步了,像X100这种机器虽然外观的确是很吸引人,但是怎么可以把对焦系统做成这样?你们一定是看见徕卡用户市场不畏繁琐坚持手动对焦理论后认为装逼用户是不需要对焦速度这个东西的吧?本末倒置啊!我作为一个从海鸥手动胶片机开始玩起的人,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对自动对焦系统的机器有多向往。所以这方面我觉得索尼算是很用心的,单电是个非常强悍的产品系列,但是实在长得太丑,你们跟理光学一下呢,长得又好,操控又强,然后我就还……说不定……会买……7、镜头的选择初学者总以为镜头就应该买全,我想说,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刚开始其实一个套头(18-55)足够应付日常拍摄需要,至于你想要那种虚化效果,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买个长焦就行了,不过做好心理准备,长焦一般都很重,我不保证你有这个耐性扛得动,我的小白收来的时候对方就很诧异,因为他嫌重所以出掉,没想到是个女的收的。我自己是个35焦段控,这个焦段是能满足场景和主体和谐融合我个人最舒服的视角。如果是旅游我一般就带个胶片机+35的镜头了事了。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是35控,如果能用好这个焦段我觉得就足够了。当然,每个摄影爱好者的需求不同,必须审视自己的真正想要的,比如喜欢静物的还是去搞点微距,喜欢风景去搞点广角,喜欢拍美女,还是老实点搞长焦或者85定焦之类吧。定焦和变焦的选择上,我觉得没有必要用定焦来装逼去贬低变焦用户,定焦是因为摄影玩到一定程度,知道某个焦段就足够使用,而镜头组越少成像就越通透的特性决定了定焦可以很轻便、又不贵,如果要方便,还是变焦好。8、胶片和数码的区别我是数码和胶片走双线的,数码用来工作,胶片用来玩,很多人会觉得胶片技术难度大,其实我觉得胶片除了麻烦一点以外,没有比数码更高深多少,作为一种玩具,它只是可玩性更大,而实际作用并没有别人想的那么大。首先区别在于宽容度,即能容纳的色域从最亮面到最暗面的层次丰富程度,宽容度低的高光和暗部是没有细节的,高宽容度则能更好体现细节。科技发展至今,其实好的数码相机在宽容度方面已经可以做得跟胶片没什么差别了,只是,胶片的优势在于,它的宽容度是在胶卷上,所以低端机器也照样可以拍出层次丰富的照片,而数码则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胶片机玩机器不如玩胶卷,它的意义在于你们所看到的,一卷胶卷十几到几十块钱,用少量的钱可以体会不同的调子,而数码照片只能是一个调子,要变化的话只有靠PHOTOSHOP。所以我喜欢胶片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可以花比较少的钱体验不同的照片色彩风格。9、器材党的误区前段时候居然有人说我是器材党,简直匪夷所思。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者,只要能拍出自己要的照片,又符合我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但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如果不追求器材,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摄影爱好者。因为你喜欢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去研究器材对于照片的影响力,操控性和便利性。想拍出想要的照片一定是需要靠器材来支撑的,这不代表差的器材不能拍出好的照片,只是这种几率太小,完全是靠运气的。而纯追求器材的,就不在我们所针对的人群之列,这个群体的确很大,一张照片出来只关注焦外,边缘成像,锐度等,完全不管画面整体的美感。虽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玩法,只是喜欢的是拍照本身的人无法理解。10、照片的遗憾很多人都会提到每张照片都会有遗憾这件事,其实我觉得,不存在遗憾一说,每个摄影者在拍照的时候都有特定的时间、场合以及自己的审美,别人说的“如果那样会更好”不足以一听,因为别人不知道当时的氛围,是否有这个机会可以拍成那样,以及,作者自己认为这样的构图很好,没必要跟着别人的思路走,拍好自己的东西就好了。这个世界要说遗憾就真的有太多了,旅游的时候究竟是只带一个相机镜头出去随手拍点自己觉得值得拍的好,还是带一堆机器出去结果因为太重误了游玩的性质好呢?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拍照只是一个爱好,拍到就拍到,拍不到也就拍不到了,世界上这么多东西你拍不到呢,有什么可遗憾的?11、多拍摄影进步的要诀是什么?就是多拍。没什么对错,非要每张都是好照片,那是执拗。以前胶片贵,我们吝惜快门,所以要确保出片率,这无可厚非,可现在是数码时代了,要进步太容易了,快门坏了虽然要钱修,但是到这个程度想来你也已经很用功完全能找到自己拍照的要诀了。何况,即使是胶片年代,大师也是靠量堆出来的,究竟拍了多少才有那些惊世绝作,谁都不知道。12、照片的情绪曾经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拍悲伤的东西其实很容易,拍快乐才更难,而对我来说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悲伤,于是拍快乐就成了我拍照的一个主题,更于是,我瓶颈了……还有另一个朋友跟我说,他的照片里满是悲伤,似乎他看到这种情绪就会拍。我说,那就没有办法了,拍照本身就是反映个人情绪的,表达出来了,没有必要回避也回避不了。但如果是没多少愁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照片里怎样都是做作不堪的,何必如此矫情呢?然而,我是很反感说因为对照片里的人有感情,所以才能把她拍美这个说法。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人,对着她多拍一些的时候不用顾忌她会不自然,会介意你快门太多,在数量积累下总能挑得出好片子。相反,只是热身阶段的模特,对方愿意摆造型给你拍已经够了,还能要求拍出多的东西来?有些朋友说我以前的照片里可以看得出那个人对我的感情,我心想,你就扯吧,你不知道他在拍我的时候有多难受,我作为一个懂摄影的模特,对他拍我要求极其的高,很多更是在我要求下拍的,他只是个按快门的,所以现在我已经没人能拍了。13、后期有些偏执人员认为拍照就是靠前期,修过的照片就不是摄影了。可是你不知道当年的胶片摄影,从洗、冲到放大、较色其实都是一种后期,只是现在更为方便,摄影只是尽可能还原当时你想拍的场景,而实际上,照片都是假的,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跟实际的存在根本不是一回事,你只是在尽力表达自己而已,既然后期能帮助表达,何乐不为?所以我只能说,这些说不能后期的人,只是因为自己后期功力不到家,极力贬低别人的技巧罢了。14、后期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人会在我拍照的时候说一句,反正可以后期的嘛。我其实很苦恼,后期的确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诸如一定程度的明暗调整,肤色修整、脸型胖瘦修整等等,但是有些方面的问题用后期来处理是非常复杂耗精力的,否则也不会有价格昂贵的修图师了。至于什么换脑袋、换衣服、裤子,修整表情,更改透视什么的,简直是浩大的工程,而且无法保证修完后画面的真实感,这个关乎扣图的麻烦性以及,替换物与主体的光影根本不同的问题。那些网上的大神们,那叫吃饱了饭没事做给自己的挑战,摄影师是没这闲工夫做这种事情的。15、学会放弃我觉得,学会放弃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的器材有限,天气情况有限,模特的长相身材有限,我们要学会判断是否能在这个条件下拍到想要的效果,不行的话就放弃,不丢人,拍个又丑有做作的模特上网发布那才是丢人的。由形而下总结至形而上固然是必须的,但如果没有形而上感受指引,你只能做一个熟背数字的机器摆弄者,概念和技术交替辅助才是学习之道吧。所以以上说的是废话,以下涉及下技术吧。1、焦段选择之前我说我认为光圈快门ISO对于初学者来说并非必需,因为这些枯燥的数字无法提升一个初学者的兴趣爱好,朋友问我是如何记住什么场景下用什么数字的,我说其实没有花头,无非是拍得多而已,硬性记数字跟单纯背四级单词一样,最后你只能记得“abandden”。所以我觉得初学者最重要的是了解焦段给自己的视野效果,从而能判断当时拍摄物体应该用怎样的焦段去表现。摄影与我们眼睛真实看见物体的区别在于:选择性。也就是我们眼睛的视野虽然很广,但是我们的脑子会自动筛选,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东西,周围的东西一概是忽略不计的。而拍照的时候初学者依然习惯用眼睛的取景方式来筛选,以为自己关注到的视觉中心就是照片的视觉中心了,但眼睛看见的是三维场景,照片则是二维的,吸引视觉中心是需要整张照片的结构来调整。这时候就很可能出现风景区到此一游照片里常犯的“风景太大人物太小”这种毛病了。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初学者易犯,很多摄影师也同样会犯,比如你看见某些照片里模特服装、发型没整理好,或者周围有些影响主体的不和谐因素,都是因为只关注了眼睛看见的东西忽略了整张照片的内容。而熟悉手上镜头的焦段很重要,比如,一个标准50焦段的镜头在当时当地的站位是一个怎样的视野范围,熟悉了以后就可以知道,如果你要拍摄那个场景,想象中的那张照片用你手里的或者经过挑选的镜头需要站在什么位置去拍到那个效果。我建议学习者在一段固定时间内用同一焦段不断拍摄,熟悉它的视野后,再换别的焦段,去体会其中的区别。比如:17、24、28等等是广角,适合拍摄大场景,收纳更多元素,表现宽敞感但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数字越小视野越宽,变形也就越厉害。50是标准镜头,视野参考见大师布列松。这个跟人眼视角最接近,还原真实度,也没有畸变,不过就是因为它跟人眼接受太接近,很难用这个焦段来表现夸张的冲击力,这时候内容才最重要。35、45算是小广角,不过我还是习惯看作为标准镜头,我太喜欢这两个焦段了。85、135是人像镜头,它的虚化、取景视野的控制比较适合人像摄影。90啊100啊这种微距上用得多。200以上适合打鸟……400以上适合体育记者……500以上大概是天文爱好者……2、好照片的标准欣赏我之前说不建议人们总泡国内摄影论坛,但在实际的练习中,我觉得国内摄影论坛也是有可以拿来作为学习范例的:我们怎样去判断一个场景我们怎样拍才好,除了实践外,多看别人的作品也是有利于提高的。比如摄影论坛里组织的某次活动,回来交作业的帖子会出现很多,你可以看见,大部分人拍的其实都差不多,所以大家所称某些大师照片有多好,并非取决于一个摄影师,而在乎太多别的因素了。而如果这次活动里有一些让你眼前一亮的照片,那就是你需要学习的时候了,找到同样条件下那个人能吸引到你眼球的因素,构图能力自然会突飞猛进了。所以所谓的好照片标准其实是没有的,又或者说有太多,我们以前所说的什么构图法则之类太有局限性,大概是国人热爱被形而下的内容指引下迅速成长,我只能一声叹息了。3、光圈快门ISO具体的理论网上都可以查得到,不过初学者都不愿意学,被搞得一头雾水。我觉得就记得这么几条就好了:光圈越大(也就是数值越小),器材(镜头)就越好,普通狗头在3.5数值朝上,所以2.8(数值)以下的就是好的。光圈越大(数值越大)景深越小,就是虚化越厉害,初学者都喜欢虚化,就把光圈放到最大好了,现在的微单可厉害了,虚化效果已经做得很好了。手持快门控制在1/30秒以内,拍照前先看看测光后的快门指数,如果是大于这个值,那就看看光圈是否开到最大,不行就把ISO提高,一般午后室内400以上,晚上有充足光源的情况800-1600,钨丝灯等的3200以上,高ISO会导致画面噪点过多,这个除非是很好的机器,否则无法克服,不用强求。实在是太暗又要拍的话,找个靠相机的地方,桌子,墙角都可以,最好是有三脚架,至于1秒以上,就用闪灯或者,放弃吧。另外,闪灯要看指数决定能闪到多远的距离,如果一个很大的场景,你妄图用机内闪打亮是不可能的,放弃吧。2、光比太大光比也就是当时场景里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的跨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背光场景,造成的后果就是光太白,主体太暗,这个解决方案是对主体补光,而我认为初学者是把握不好的,反光板怎样打,或者闪灯怎样闪,用多少指数,太有讲究了,所以除非是只想拍剪影,否则就放弃吧。至于美丽的逆光,其实条件非常苛刻,春秋天阳光明媚的傍晚5-6点时段,只有这么点时间,拍得好会有很好的效果,有一项缺失就不要妄图拍出那样美丽的片子了。所以,摄影跟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是一个学会放弃的过程,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能判断什么不可以拍,什么可以拍,参数几何等等。最后,拍照而已,没有定式,老话,玩好手里的器材,不用管别人说什么。
个人建议:先从如何使用相机说起,自动相机,不是手动相机。再夹杂些摄影史讲授曝光等基础。如果要考试的,请直接说重点。说过后就可以在你的带领下天天外拍就好了,不去的同学可自习。因为对于没有相机的同志们,他们最渴求的不是听你说那些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是按快门的冲动。如果他们入迷了,他们自然会问你很多问题,那么你请收集这些问题,找时间在课堂上说说,如果没兴趣的,你说再多的毛也是没意义的。
您什么学院?学生都是什么背景?他们为什么要听摄影?他们以前拍过照片吗?听过以后还会去拍吗?拍什么?等等,等您把相关问题弄明白了,也就知道该讲什么了。
培养审美观念,然后猛按快门。
当然得从基础理论讲起啦!不懂光圈,快门,ISO等还学习什么摄影!?
带出去,随便任他按百来张,然后回来针对光圈快门组合、相机性能、镜头原理来分析,然后入了门就自个把玩,纽摄可以说是必读教材~~~~~~~专业的话,听老师讲,从银盐开始,从胶片玩起,然后用数码干活,认识会更深刻~~~~~
从人体摄影开始。。。。。。
首先,从他个人想法开始、这样的话,他学和理解都是比较快的。
学院派的话,先讲光圈、快门、iso等基本的原理。而如果是自由摄影者,先讲摄影的意义,为什么要拍照,如何用光等。
不要去看说明书,直接拿着相机拍!然后比较一些作品有多大不同,从这里入手。估计会先吧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
什么都不说,指定一个景物让他们自己去拍。
拍完以后,用学生自己拍的照片给他们分析画面内容,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展现手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收上来的照片,不会完美但很真实。然后一张张的讲怎样构图好看,该用多大的光圈、快门速度、该选择怎样的景深等内容,那么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听,至少自己拍的那张,老师是什么评价,绝对会听的很认真。
其实摄影是一个表现自己想法的东西,除了基本的摄影常识,例如光圈、快门、景深外,全凭个人审美的水准和兴趣爱好了。
那我不会给他说什么摄影的发展史。不会交什么摄影原理,技术细节,我会告诉他,摄影首先应该是件开心的事。先让他们感受到摄影是快乐的,而不是技术或知识。。。先然学生不排斥。给他看具体的拍摄过程,和如何发现各种有趣的拍摄点的。最好是通过自己或某个摄影师的成长经历让他们了解摄影是如何改变你观察生活和世界的方法的,是如何发现和记录那些眼睛没留意的美的。。。总之是让他们产生兴趣,之后就有动力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彩实物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