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联考是什么行业 里面的 “初值” 是什么意思...

[基金]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会颠覆金融行业 - 南方财富网
&您现在的位置:& >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会颠覆金融行业
&&&南方财富网&&&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会颠覆金融行业吗:且论未来发展
  一、互联网会颠覆金融行业吗?
  1.长尾理论改造金融行业传统逻辑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有业内专家将其解读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起源于国外的小贷业务,后来被世界银行大力推广。我们认为,比起把互联网金融理解为嫁接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普惠金融--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强调对普通客户尤其是在过去金融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的低净值客户的服务,才更切近内涵。
  用经济学模型来解释就是长尾理论:传统商业认为企业界80%的业绩来自20%的产品,但长尾理论认为,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的产品的市场份额可以和少数热销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目前比较成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可以用长尾理论去解释:它们的用户大多消费额度很小但数量很多,这也能为之提供巨大的收入。产品5%以上的收益率、银行产品6%的预期收益、信托计划8%以上的保底产品市场上都存在,只是较高的门槛定位为中高等收入人士,这部分也是金融行业的传统目标市场。而余额宝开发了大众理财的市场,说其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则言过其实。
  长尾理论在现实中有两个必要条件:1.足够低的成本:因为单个客户的贡献价值不大,只有当产品的成本更低时才有可能产生经济效益;2.足够多的客户:如果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就不会形成商业模式产生利润。互联网则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过去金融机构包括券商的策略是与此相反的,在争取大项目和大客户时往往不计成本,悉心呵护,对小项目则积极性不高,这是典型的投行逻辑。因此市场普遍认为互联网将给证券公司带来冲击而非机会。
  2.互联网会颠覆金融行业吗?
  互联网会颠覆金融行业吗?会改造但不会颠覆。
  1.互联网技术特征所覆盖的客户群体,与证券公司此前的目标市场是有层次分割的,错位竞争,有压力,但不会伤本元。除了经纪业务的零售端,券商的资管、投行、直投、自营等都是与机构合作为主,而机构业务由于目前国内投资者结构的失衡(80%以上为个人客户)开发的程度非常有限,连融资融券、这样的业务都没有普及,更何谈后面的权益互换、场外市场、主券商平台等合作。随着国内市场机构化进程的提速,各类、私募、资管计划和几乎零门槛的货币基金大发展,个人投资者的理财资金会逐步向机构手中归集,未来机构服务的想象空间其实比零售经纪更为广阔。
  2.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适合被互联网改造。证券公司提供的各项服务的本质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挣钱,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虽然国外貌似开发出通过程序自动抓取舆论指标、历史数据从而做出投资建议的软件,但指望它取代众多研究员,就如同寄望于经济模型能取代经济学家的思考一样,越来越多的经济模型并没有使得宏观预测变得更容易。简单的、标准的、透明的产品才适合在互联网上销售,而金融服务尤其是匹配多样性需求的订制服务难以被互联网改造。
  3.线上线下相配合,互联网也需要实体店的补充。从国金的例子来看,佣金宝除了主板和中小板的交易外,其他业务的补充都需要到就近的营业部甚至到账户托管的上海营业部去办理,因此国金在大力宣传佣金宝的同时,也承诺客户尽量增开新营业部来解决问题。目前由于证监会和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的法规限制,销户、开通、两融、销售理财产品等需要客户临柜办理,以保证流程合规、风险揭示到位、投资者教育能有效执行。作为金融机构,这些看似影响客户体验的规定是不能省去的,这就决定了线下营业部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的必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营业部通过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专业的推荐、品牌的塑造,能将金融服务更为立体的呈现到投资者面前,创造较网络渠道更好的客户体验。美国的爱德华。琼斯即是此中典范,通过标准化配置的大量的社区网点,从农村包围城市,实现了快速增长,90年代至今,其税前ROE保持在20%以上水平。
  即使在美国证券市场的非现场交易日益兴盛的时代,证券公司实体营业网点仍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8年美国证券行业的营业网点数量共2.9万个,从业人员37万名,营业网点的年度营业总收入1150亿美元,其中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网点、从业人员和营业额分别占全行业的82%、78%、74%。
  二、经纪业务只能束手待毙吗?
  1.非现场开户放开,低价策略扰动市场
  2013年3月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开立客户账户规范》,放开非现场开户限制:
  国泰君安:2013年8月底国泰君安证券率先实行网上开户。
  华泰:2013年10月华泰证券(行情,问诊)推出网上自助开户,&差别服务、差别佣金&的定价模式突破地域概念,基础服务按佣金万三起,目前只针对在华泰证券上海武定路营业部落户的投资者收取万三的佣金(服务为基础服务),其他营业部未明确),网上自助开户的投资者中,有超过50%的投资者选择不同类型的服务,分别对应万三以上、甚至千三的佣金费率。
  国金: 日国金证券(行情,问诊)与腾讯合作推出首支互联网金融产品佣金宝,佣金下降到万二,投资者可以通过腾讯网进行开户,打破了以往开户必须到营业部的地域限制。
  德邦:针对市场传言的零佣金,德邦证券在网站公告:公司拟在近期推广网上开户及手机开户等相关业务,正在研究根据服务种类的不同收取佣金的新政策,并非报道中的&零佣金&,亦非报道中的&不高于万二&。
  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渗透和兑现,越来越多券商开始建立互联网渠道,与传统营业部获客相比,互联网客户被认为成本大幅降低,因此&低价&是其最重要的标签。由于交易规费接近万分之二的刚性成本,零佣金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对于目前市场平均万分之七的佣金水平的确有下降的空间。这是否意味着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即将迈入互联网的&免费&时代?经纪业务只能束手待毙?
  2.美国经验:多种价格策略,降低定价透明性
  国内目前万八以下的佣金费率在全球来看都是比较低的。以网上交易为例,美联证券(WachoviaSecurities)根据客户交易金额的不同,分级收取不同的固定费用加上不同比例的成交金额,最高级别的交易也在8%%上再加一个固定费用。嘉信理财较为简单,对于网上交易年交易笔数不足120笔的每笔收取12.95美元,达到120笔以上的收取8.95美元,如果每笔交易在1000股以上每股加收0.015美元。这样的做法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价格的透明度,可能会减少恶性价格竞争出现的机会。而网络券商由于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和网站标准化服务,有时价格收取标准反而简单清晰。如史考特证券,对所有交易统一采取非常有竞争力的每笔7美元定价。
  佣金收入结构多元化,交易所市场佣金占比逐步下降。交易所市场佣金收入是美国证券经纪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美国证券经纪商打破传统的经纪业务界限,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开拓佣金以外的经纪业务收入来源。除交易所市场之外,在OTC市场、期权市场及通过销售共同基金、保险等手续费收入逐渐发展成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来源。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化发展和金融理财产品的丰富,证券公司在交易所市场的客户佣金收入的贡献比不断下降,在其他市场的佣金收入和通过销售金融产品的手续费收入比重日益提升。
  1980年美国交易所市场的客户佣金收入与其他市场佣金收入比例为3:1,2004年比例下降为1:1,其他市场的佣金收入贡献已占经纪业务的半壁江山。年美国经纪业务佣金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6%,其中交易所市场的佣金收入年复合增长率5.08%,OTC市场佣金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7.16%,期权市场的佣金收入年复合增长率2.23%,销售基金和保险等金融产品的佣金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11.42%。交易所市场之外的佣金收入快速增长推动了美国证券经纪商佣金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佣金收入的多元化结构还平抑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保证了证券经纪商经纪业务的持续发展。
  通道费用下降,服务价格显性化。现在的券商已经开始转型,附着于佣金费率上的服务不少,两融、股权质押、代销金融产品等,通过降低通道费用留住客户,再将客户资源导入其他业务获得收益已经是主流的战略。通道费用的下降和透明化,反而会加速附加服务定价显性化,附加服务反而是体现券商差异化的关键。因此不排除大的券商降通道,提服务来应对。
  3.美国经验:网点以小而精取胜
  小而精的营业网点布局。营业网点是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创收的基本单位,不仅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服务,还提供金融理财服务。营业网点的覆盖面将影响经纪业务收入的贡献,众多营业网点可带来规模效应和宣传效果。即使在美国证券市场的非现场交易日益兴盛的时代,证券公司实体营业网点仍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8年美国证券行业的营业网点数量共2.9万个,从业人员37万名,营业网点的年度营业总收入1150亿美元,其中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网点、从业人员和营业额分别占全行业的82%、78%、74%。
  美国证券公司营业网点的布局主要根据地区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开设,逐渐形成不同标准的营业网点布局。根据网点规模和员工人数营业网点可分为5类:大型营业网点(网点员工在500以上)、中型营业网点(网点员工在100-500以上)、中小型营业网点(网点员工20-100人)小型营业网点(20人以下)、微型营业网点(4人以下)。在美国市场上营业网点大多都是微型营业网点,营业网点具有小而精的特点,一个网点只有3-4人,网点占地面积较小,但其设置很精简,主要提供开户、投资咨询、销售金融产品等服务。目前美国70%以上的营业网点都是微型营业网点。
  三、模式的选择?
  1.美国经纪商的发展模式比较
  互联网不会颠覆券商,但会加速分化的进程。参考美国的经验,除了高大全的投行之外,有着特色各异的精品投行和经纪商:
  高盛:机构交易业务为主的全能投行
  美林:大客户为主,资管和零售业务见长的全能投行
  嘉信理财:中小客户为主兼顾大客户、大部分依靠网络渠道,以经纪和资管为主
  ETRADE:中小客户为主、完全依靠网络渠道的经纪折扣券商
  爱德华。琼斯:城镇社区客户为主、依靠线下社区营业部的经纪和金融产品销售商。
  国金和腾讯合作后股价大涨,一度让市场认为网络渠道是券商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但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可能性是很多的,即使是市场追捧的&嘉信&模式,也是同时兼顾网上网下,并拥有300多家分支机构,发展线下业务。
  从ROE来看,ETRADE由于佣金率低,同时业务种类相对简单,ROE处于较低的水平,高盛、嘉信和爱德华。琼斯的平均ROE在20%左右,相对稳定。令人以外的是,爱德华。琼斯看似营业模式最为传统和保守,其ROE水平竟不低于高盛这样的专注高端业务的投行,而且其稳定性更有胜出的之意,这种轻资产、固定成本低的经营模式使公司更具有抗周期性。
  2.爱德华 琼斯-小小社区经纪商扛起ROE的神话
  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是美国证券经纪业发展的特色模式,公司成立于1922年,成立之初以承销股票和,并向客户出售证券为主业,业务拓展至券商经纪业务、投行、抵押以及金融投资等业务。1955年开始转变经营战略:提出的走向农村乡镇市场,以社区经营模式开展业务。是第一家立足于农村乡镇市场的券商,也是首例推行&社区经营模式&的券商。目前公司拥有12463名财务顾问,公司连续16年被美国的《投资顾问》杂志评为证券经纪公司的第一名。从一个小型经纪公司演变为美国金融服务业里最大、盈利最高的零售经纪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初期。爱德华&琼斯于1922年在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城区成立,主要通过深入乡镇走街串巷开展业务。
  第二阶段::进军农村乡镇市场。1955年公司开始进行经营战略创新,有计划、有步骤的进入农村乡镇市场,1955年开始在农村市场设立第一批分支机构。1967年,琼斯公司有62个分支机构分布于中西部的小城镇。1970年琼斯公司有100个分支机构。1980年公司的经营304个分支机构,并开始富有挑战性地进入新的农村市场-大都市市场的郊区。1993年有2650个分支机构中65%覆盖于大城市的郊区。
  第三阶段::进军国外市场。1994年琼斯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开办第一家国际机构。通过不断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经营规模。1997年琼斯公司在美国拥有3790家分支机构,加拿大拥有106家分支机构。这一阶段分支机构增长至3896家,经纪人队伍增长至3954人,年增长率分别为10.11%、9.67%,同期净收入年增长率22.5%。
  第四阶段:1998-至今:走向全美和国际市场。1998年公司计划在英国开办33家分支机构,同年琼斯环绕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郊区,布局3900个营业机构,并把触角延伸至加拿大、英国等外国市场,建立国际营业机构。年琼斯公司的分支机构从4605个扩展到11412个,经纪人队伍从4807人增长至12530人,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34%、9.61%;净收入从14.02亿美元增长至49.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63%;净利润从1.99亿美元增长至5.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
  22年业绩年复合增长率在10%以上。开拓农村乡镇市场后,爱德华&琼斯的收入和利润实现均稳步增长。公司净收入从1990年的3.03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50亿美元,22年增长累计增长15倍,年复合增长率13%。税前净利润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22年累计增长23倍,年复合增长率15%。客户资产规模从1992年的500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6687亿美元,增长12.37倍,年复合增长率13 %。年是公司净收入和税前净利润实现迅猛增长,增速不断提升。年,爱德华&琼斯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净收入和税前净利润增速保持稳定增长。
  以佣金收入为主,延伸和发展至基于存量管理资产的管理费收入。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管理费、账户活动费、交易收入、投行业务收入、逐渐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12年实现佣金收入总额19.79亿美元,公司的佣金收入贡献占比从1995年的62%下降2012年的39%,主要交易收入贡献占比从19.8%下降至3.1%。随着分支机构的迅猛增长,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和账户资金也快速增长,对应的资产管理为基础的管理费收入和账户及活动费收入大幅增长,业务贡献比分别上升至41%、11%。投资银行收入贡献比2%。2012年的利息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贡献比分别2.6%、0.6%。
  销售共同基金和保险产品收入占佣金收入贡献比70%。公司主要通过提供一系列的经纪产品和服务,收取相关的手续费创收。公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要包括客户的交易佣金、销售基金和保险的服务费、场外市场佣金收入。2012年公司的客户交易佣金收入约4.5亿美元,占佣金收入比22.8%,占总收入比8.9%。2012年场外市场的交易佣金收入0.89亿美元,占佣金收入比4.5%,占总收入贡献比1.7%。基金的佣金收入主要是通过销售基金提取一定的费用。爱德华&琼斯在全国大规模的分支机构是基金集团依赖的主要经销渠道。公司是普特南和资本研究与管理公司共同基金家族的主要经销商,琼斯已签订100多个基金销售协定。2012年基金的销售佣金收入约有10.5亿美元,占佣金收入贡献比53%,占公司总收入比达20.9%。共同基金的服务费是公司费用收入的最大来源。同时,销售保险的服务收入也是公司佣金收入的重要部分,爱德华&琼斯每个分支机构的经纪人都销售保险产品。公司已与许多全国性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提供人寿保险、长期医疗保险以及固定和不固定养老金等产品销售服务。2012年的保险销售服务收入达3.89亿美元,占佣金收入比达19.7%,占总收入比7.7%。
  出乎你的意料,公司ROE长期处于20%以上,雄冠行业。爱德华&琼斯公司主要依靠其庞大的标准网点实现收入,巨量网点的费用拉低了公司的利润率,虽然净利润率仅10%左右,但依赖于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和杠杆率,公司的税前ROE却保持较高水平。20世纪90年代,琼斯公司平均税前ROE为36%,超过全国全面服务零售商的平均水平18%,还超过Merrill Lynch公司33%的ROE水平。
  公司ROE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在于公司通过较小的固定资产实现了营业部的大面积扩张,通过其上万个营业网点的渠道优势,展开销售金融产品和理财服务等特色业务,依靠规模效应,创造高额的利润,实现较小资本撬动更大的利润杠杆。2012年爱德华&琼斯税前ROE为28%(按美国企业所得税最高级别税率35%调整后为18%),超过高盛的11%和我国证券行业的ROE。
  3.嘉信理财-鼠标+水泥,线上+线下
  嘉信理财创立于1971年,旗下包括有嘉信理财公司、嘉信银行和嘉信理财香港有限公司,覆盖证券经纪、银行、资产管理等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纪商之一,发展成一家集经纪、资产管理和其他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商。2010年拥有302个分支机构,800万个活跃经纪账户,银行账户数量69万个,管理资产规模达1.57万亿美元。嘉信公司的客户数在1977年-1983年增长30倍,营业收入从460万美元增长到1.26亿美元,增长27倍。2012年营业收入54亿美元,净利润11亿美元。
  嘉信理财公司是美国佣金自由化后迅速崛起的折扣经纪商。公司定位于向中小客户,逐渐向大客户、机构客户过渡服务,经历了从纯粹的折扣佣金经纪商、到提供全方位共同基金超市,发展到在线证券交易经纪商,再到收购信托公司,提供给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产品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不出名的小公司转变为一个全方位服务的咨询和经纪业务交易的国际投资公司。主要经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折扣经纪商时期。1975年美国推出浮动佣金制度后,嘉信公司率先针对公司所有客户推出折扣佣金业务,推动其交易量迅速提升。于1979年相继推出电子交易系统、狱吏清算系统、24小时报价服务等服务。1981年先后兼并金斯莱、波伊、索斯伍德、莱特曼交易公司和里奇维公司,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
  第二阶段::全国性经纪商时期。这一时期嘉信进行了技术、产品线和商业模式的创新。1982年嘉信推出&嘉信单一账户&,1985年推出&均衡器&、&嘉信连线&和&嘉信报价&3个实时在线系统。1986年公司首次提出对个人退休金账户免费政策,退休账户规模迅速增加,客户资产带来利息收入大量增加。1992年公司推出免费基金服务&&共同基金全一账户&,1994年基金账户增加至200万个。
  第三阶段::网上经纪商时期。1996年嘉信正式进入互联网,推出&eSchwab&,并设立&货币连线&基金电子转账服务。同时,开始拓展海外市场,相继设立嘉信欧洲分公司、在中国香港提供交易服务。并与第一波士顿、JP摩根和大通汉鼎联盟,参与首次公开募股,发展成为最大的网上经纪商。
  第四阶段:2000-至今:全面经纪商。2000年嘉信收购美国信托公司,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瞄准高收入客户,建立私人客户服务项目。随后联手巴莱克银行开展网上交易服务。并开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咨询服务,向全面服务经纪商转型。
  网上网下双轨道经营模式。1975年美国推出浮动佣金制后,嘉信理财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将客户群定位于中小客户,采用低收费策略占领市场。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兴起,嘉信理财迅速抓住互联网与证券交易结合所蕴含的商机,推出网上经纪业务服务系统。以其低廉的佣金率和信息咨询能力吸引大量的网上交易投资者,发展成美国排名第一的网络券商。同时,嘉信理财通过设立实体营业网点,为客户提供交易和金融产品等服务。通过网上网下双轨道,为投资者提供店面、电话和WEB多维服务模式,满足了客户的多种选择,逐渐形成&金融超市&式的个人理财服务。
  由于嘉信的所服务的客户主要是中小客户及对佣金价格非常敏感的客户,其产品和服务通常以非现场方式提供,其实体营业网点的设立主要基于营销考虑。嘉信的营业网点设置具有小而精简的特点,其选址于富裕人口密集地区。嘉信在全美45个州拥有302家营业网点,大部分网点的面积较小但装修简洁、雅致,有4-6个员工,仅提供有限的后台支持,主要是用于客户洽谈、演示等。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由设在各州的理财总部、电话客服中心、数据中心和管理支持中心等中后台支持部门负责。
  4.全面服务投资顾问模式之典范-美林证券
  全面服务型投资顾问模式的典范:美林证券。美林证券是一家从零售业务起家,兼具机构和零售业务的投资银行,是美国全面服务型投资顾问模式的典范。美林证券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户市场,提供丰富的产品和全方位的现场服务。通过下设全球私人客户集团(GPC)运作经纪业务,各分行可为客户提供个人银行、商业金融、共同基金、保险及年金、退休养老等多种服务产品,旗舰分行专门对高端客户及机构客户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营业网点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营业网点多设置在最繁华地段且占地面积较大,人事架构也相对复杂。
  多渠道服务模式实现全方位服务。1999年美林证券推出&多渠道服务模式&竞争战略。多渠道服务模式根据客户资产的规模分类为低级-中级-高级,针对不同级别客户提供不同的理财服务和产品,每类客户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通过细化客户市场,为具有不同价值含量的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服务取胜。美林的研究部门根据市场的情况和各类投资者不同的偏好,设计出各种投资组合套餐,投资顾问从研究部门提供的众多组合产品中选择客户最适合的产品提供给客户,甚至可以为个别高端客户量身定做投资方案。
  FC团队打造&美林模式&。美林经纪业务成功推行多渠道服务模式依靠其高端经纪人制度模式,依靠其全国几百个分支机构中的几万名投资顾问,与全美的几百万客户建立经纪关系。美林FC(证券经纪人)团队不仅承担客户拓展的任务,还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美林的投资顾问对客户进行直接的、一对一的服务,通过长期、贴身的交流,对名下客户的资产状况、投资目标和投资偏好都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然后将客户的需求准确地反馈到公司的后台支持系统。美林还设立经纪业务网点的区域管理机构,为营业网点的FC提供法律、外汇、保险等方面的专业资讯。通过FC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咨询和理财服务,实现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融合,缔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美林模式&。
  5.模式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金融改革的环境加快了我国券商转型和分化的进程,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大体会沿着美国的模式,但单个的公司未必能完全对标得上,从资源禀赋和战略选择来看:
  全能投行:资本实力雄厚、牌照期权、机构客户基础好的大型券商,具这种特征的是中信、海通、国泰君安、广发等,中信证券(行情,问诊)最为突出;
  嘉信模式:中小客户为主,兼顾大客户,网上网下渠道相互配合,目前有这种战略雏形的是国金证券,未来可能跟进该战略的包括锦龙股份(行情,问诊)、太平洋(行情,问诊)。但国金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并占有了难以替代的合作伙伴资源,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网络折扣经纪商:基本不依靠线下营业部,主要通过网络渠道发展经纪业务,辅以简单的产品销售和咨询服务,我们认为国内现有牌照的券商并没有太大的意愿走ETRADE的模式,ROE偏低,而且浪费了手中的投行、自营、资管等牌照,而东方财富(行情,问诊)、大智慧(行情,问诊)和同花顺(行情,问诊)等金融软件和网站服务商则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这些公司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客户基础,几乎没有线下分支机构,拥有高速的IT设备和架构,只要获得经纪业务牌照,完全能以极低的成本开展经纪业务,在原来盈利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ROE。
  社区经纪商:爱德华。琼斯的经验表明轻资产、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的社区营业部模式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也有很强的生命力,国内券商的C型营业部应以此为思路发展。目前来看还没有以这种模式为发展战略的证券公司,从C型营业部获批的家数占营业部总数的比例来看,海通、招商、长城、中投证券居前,未来社区经纪商的模式可能从一些目前盈利模式和竞争力不突出的券商中产生,而如果银行设立券商的限制放开,则很有可能来自于银行系的券商。
更多互联网金融相关内容请关注南方财富网
(南方财富网基金频道)
相关阅读:
&&&&南方财富网声明:基金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基金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南方财富网 - - - - -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南方财富网无关 南方财富网 & 版权所有金融行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我对金融学很感兴趣,但学识浅薄,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
你好,只能打个比方简单说一下,如果说一个人要活着,身体里面必须有血液的话,那金融行业在社会诸行业中的地位就是血液,没有金融行业,整个社会经济将无法运行,各行各业不能相互连接与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业处于国民经济的核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初是什么驱使你选择了金融行业?
当初是什么驱使你选择了金融行业?
导读作为一位纯工科出身的妹子,经历过彷徨,怀揣着一颗金融梦,舍弃了原本当科学家的梦想,兜兜转转,最终进入了金融业~经历了各种加班与出差,暮然回首,似乎渐渐忘记了当初义无反顾的进入金融业的理由~希望大家能说说当初是什么让你最选择了金融行业,并且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来源:本文由FRM考友论坛(FRM-CHN)整理发布也是阴差阳错。不过决定走下去了。1、说到钱。工资的确不低。除了工资,更重要的是,当你见多了这些交易,金钱不过是个数字,背后的是利益的博弈。看问题的时候,可能更加理性,现实,全面。2、说到身边的人。圈子就是你生活的映射。金融圈的大佬们我也接触了一些,着实让人倾佩。私以为,在年轻时,能够有一定的榜样,不管最终我们选择哪条路,依旧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另外,金融界的人通常强调自律,“爱惜自己的羽毛”,我经常这么告诫自己。不是有什么包袱,而是你要努力成为一个让他人信赖的人。2、说到成就感。工作说到底,如果你有成就感,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本身是比较理性,擅长分析,所以金融工作让我觉得有所值。金融在人们想象中,或者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总是很炫目。然而,金融让我在毕业后,却让一些不切实际的因素迅速去除,客观,理性沉淀下来。这让我心安,踏实。孙怡婷高考完后选专业,我觉得金融听起来高大上就选了,后来因为是专业嘛,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喜欢,让我想更深入的了解金融,就选这个行业了。但他林五行缺金,算命先生说最好去从事带金的行业Jasonbai放弃理工科后我立志做一名金融民工首先交代下自己的个人背景:本科某非211一本,研究生某南方不知名985,本硕均为工科,硕士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时做过学霸,现在彻底沦为学沫,好在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七年工科背景,呵呵。为什么选择金融业?2个反向原因+1个正向原因第一个原因:产业界不好混。先从宏观来说,国内的产业界,不景气。GDP增速一调再调,现在只要求保7了,政府想把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然而乏力,珠三角喊产业升级都喊了好几年了,然而除了深圳,其他城市还是基本在走老路,ZF的一些措施确实是很积极的,只是30多年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方法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转的,这其中牵扯太多问题。从就业来说,本科、研究生越来越多,而人才市场这些年每年都在喊最难就业季,大环境持续不好严重影响了就业市场,尤其是应届生的就业市场,而制造业首当其冲。再从微观来说,我能想到,大部分看到我的背景都会认为,第一个方面,我应该是去产业路线,去某个研究所(是那种科研所,不是券商研究所)做科研,或者去某个产业公司做技术,这也是我身边大部分同学的最终选择,不是都是真心想做科研,而是没得选择。而我呢,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奇葩,我不想做科研,没原因,哥就是不想做科研,不想进产业,至少现在不想进产业界。我本科毕业在某德资企业做过一年多的技术,后来果断放弃挣扎回来读研,原因很简单:在德资企业不好发展,钱也不多(这里普及一下,大家也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外资企业各种高大上,其实错了,大部分的外资企业来中国都是把他们的制造那部分放在中国,而研发、设计等都留在本国,我所在的德资企业是镜片镜头界的龙头了,能跟公司竞争的也就只有豪雅和依视路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在中国的分公司都是制造,而且是镜片,他们的镜头这种高端制造是放在日本的(用过诺基亚手机的人就知道镜头后面有个ZEISS认证,没错就是蔡司),感受到了差距吧,而且中国分公司已经完全地中国化了,你干的活和拿的钱都是按照中国的标准的,如果非得说相比于民营企业有什么优势,那就是外资怕中国的法律,他们一切五险一金、福利都是按照你中国的法律来做的,所以我在公司一年多生病是不用花自己的钱的,然后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用。另外像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外资其实给本科应届生的待遇也就那样,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外资这些年在中国已经落叶生根了,给同样的价格一样大把人来,干嘛要提高人力成本呢)。那时候也就是4K左右吧,广州,勉强养活自己,女朋友养不活(当然也不用我养)。所以我那时候可是屌丝极了,一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就提前花完了,等到辞职的时候我是基本没剩下多少钱的,最后把公积金全部套出来,来读研了,哈哈哈哈,我挺喜欢把钱花光的感觉,当然现在是另一种屌丝。第二个原因:科研无动力,看不到前景。有人会觉得,我七年的工科背景,不做科研可惜了,其实说的没错,是可惜了,但是现实情况是,科研无前途。先从宏观角度来说:国内的科研一般人做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在搞钱,真正想做科研能做科研的教授不一定是能拿到好项目的教授,这里就矛盾了,没有项目,么有钱,怎么搞科研?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位高权重的教授很久不搞科研了,而是去搞gx或者行政了,但是他们却掌握了大部分的项目和资金;而年轻一代因为在行业的积累不够,或者说人缘不够,所以拿项目少而小。而且真正想通过科研往上走的教授,我只能说,不多。大家也知道,我们的两院院士评选(当然我只是一个科研初尝者,完全没有资格去评价院士大佬们的行为)肯定是存在一定的SF的。人往高处走,那既然专心搞科研无法获得地位、待遇上的同等的提升,那我为何还要认真去搞科研呢?此处讲科研现状讲的很浅,要讲我可以讲一个专题,哈哈,就不啰嗦了。再从微观角度来说,那我为什么当时不读金融研究生呢?答案很简单:名校金融研究生我考不上,也读不起(金融专业一般都得3W一年的学费,我自己真的没那么多钱)。我先说说我的考研情况吧,可以作为一个负面例子供大家参考。本人自本科毕业后就真的学渣了,不爱看那些考试用到的书,我考研是没复习英语和政治的,因为真的太枯燥无聊,好在我对数学是感兴趣的,所以复习起来轻松,而且我当时是要一边上班一边复习的,精力真的有限,不全职复习的原因是全职复习考研我的心态没有那么好,我最后能考的上的主要原因是:底子。前面交代了本人本科做过学霸嘛,所以什么数学英语政治考个不错的分还是可以的,不过要进一步考高分就不行了,所以我至今没搞懂政治83分我是怎么考来的,我只能想到运气了。最后初试我的分数是404(好像这分数注定了我最后的结局,哈哈),专业第二还是第一我不记得了,当时找了校长,校长说你能过复试,我就要你了,当时是一阵窃喜,然后。。。。好吧,接下来画风突转,复试后的结果是:我落榜了。也许有人会觉得,我是被潜规则了吧。哈哈,并没有,本校的研究生考试是相对公平的,初试复试各占50%,所以我可能开创了本专业的一个历史:第一位专业初试第一最后落榜的考研生,具体原因这里就不深究了。所以,我现在的专业是,调剂过来的,这里感谢下我现在的导师,是他要了我不然我是没法继续读研的。不过本人心态真的是好,即使没法读研我也会积极向上地生活的,哈哈哈。再说读研这2年情况吧,一句话形容:累但开心。累是什么意思,首先是身心累,我入学开始就知道我对科研没有兴趣的,我研究的是人体软骨替代材料,至今我都不知道我搞的这玩意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被产业化。我只要一个985学历(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悲剧,中国的科研怎么可能搞得好嘛,资源被我这种不爱科研的人占了,对于这点我是深深自责的,哈哈,可是没有办法呀,选拔的时候就是看考试成绩呀),我也没有办法呀,谁叫混金额这行至少都得是985硕呢,我不读这个硕我怎么转行嘛。所以这2年多我为什么身心累,因为没有兴趣呀,兴趣真的太重要了,做科研做实验我都是被迫的,我私下里都是在想着怎么转行以及为转行做准备的。其次是身体累,为了找实习,为了实习,为了同时兼顾科研,我可是广深两地跑了连续几个月,钱也花了很多,为了尽可能补充自己金融的东西(当然还是很渣,不过比小白好点儿),所以为什么有朋友问我我怎么好像不用睡觉的,我睡不着呀,我睡了我的事怎么做得完,我睡了怎么弥补跟你们的差距,哈哈,好在我睡眠质量好,倒头就能睡,基本不失眠,夜里打雷我也听不到,还有好在我单身哈哈哈哈哈哈。那怎么还会有开心呢?因为我目标明确呀,我研究生入学开始就知道自己绝不走科研的路,我要转金融行业,所以这是我年在外面混了一年多的一个结果,我不会去做跟金融无关的东西,科研也只是求毕业。所以,这2年虽然累,但是我过得其实开心,因为感觉自己现在做的都是有用的东西,都是在未来可以兑现的东西(当然科研不算)。第三个原因:金融行业有钱,我也喜欢金融业。金融业有钱,而我喜欢钱。这点众所周知,所以经常看到金融业的朋友吐槽说自己待遇不好之类的,我就不禁一颤, 2014年待遇排行榜排在首位的是哪个行业,没错就是金融,甚至超过了IT民工,而制造业应届生待遇也就是8W左右,奖金平均2-4个月算正常。所以各位金融业的朋友自行脑补吧,什么自营、固收、研究所、投行,2014年底这波行情你们不要赚的太多。有人会说金融业大部分的奖金都被食物链顶层的人拿走了,是没错,可即使这样,我所知道的研究生应届进入金融机构也有12W以上吧,遇到好的年成那就更多了,制造业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而且金融业的涨薪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呀,毕竟金融是附在制造业上的吸血虫。下次再有人说金融业没钱,看我不打死他,哈哈哈哈。再说,我喜欢金融。我为什么说我喜欢金融,我个人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喜欢一项事务或者一个人的标准是:为了它放弃了很多值得放弃的东西,有点类似于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为了转行我放弃了什么呢,时间、钱、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机会(此处是装逼,哈哈),甚至爱情哈哈(此处也是装逼)。所以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也是蛮拼的,去年找实习那会投的简历估计在50份以上吧,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新型的私募,整天跟老板出去看所谓的“项目”,当然多半时候我是看不懂的,做了一个月不到我就走了,因为我找到第二份实习,相对主流和正规,但是我是免费的,免费的,免费的,不过那时候我还傻呵呵地觉得挺好的,至少包饭了,我把饭钱省了。然后接下来的研究所的实习是在深圳,我得每周广深两地跑,我不知道这其中多少人体验过,体验过的人会觉得没什么,但我敢说肯定有很多人是不愿意去付出不愿意去做这样的事的,或者说大家都很厉害觉得没必要像我这样。再说时间,显而易见,稍微了解科研的人就知道做科研的人很多时候会很无奈的,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查阅文献和做实验,而且很多需要发3大索引的文章才能毕业(有些学校金融经管专业也要求,实在是醉了),所以我虽然是专硕,也难逃这样的命运,所以我的科研做的有点渣,达不到班级的平均水平。而且因为实习我花掉很多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应该花在科研上的,我只能说我庆幸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不会对我的科研做很严格的要求,我才得以有时间去实习,不然那我根本跨不进这行业,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时候我是需要忽悠老师的,这个就不展开啦。接下来就是钱,钱是身外之物,却不可无。这一年多,我花了多少钱呢,我只能说,我的现金流为负(当然这跟我花钱多有关系),哈哈哈哈。上面说了这么多,快4K字了,我也好久没有这样花这么多时间去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了,哈哈。Cindy君本人普通一本工科本科,名校金融硕毕业。老实说选金融是为了钱跟工作环境。本科学工科夸专业考研时,当时打听到的待遇及工作环境都很恶劣,就决定换行业了。1、先说待遇:本科毕业三千,研究生毕业6千算不错的了,开始穷的一逼倒是没事,干n年能到1万都很艰难,暴发户毕竟少,买房买车养老婆都只能是伟大的梦想,大家都是出来卖的(卖苦力,嘿嘿),待遇是很实际的事。金融行业的待遇:对比我现在身边同学来说,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拿到的offer都是10万多第一年,后面增长的很快,年景好奖金很多,即便去了银行过得都是还算不错的。在一个城市,金融民工(这里金融指的是真的金融,那种卖保险,xx顾问就别凑热闹了)过个普通不错的生活还是可以的。2、环境:工厂你懂得,机器开起来24小时三板倒,混的好过几年做个小领导,有个漂亮的办公室真的是伟大的梦想。有的人去搞研发,也是超级辛苦环境也不奢求了。金融行业环境还是不错的,至少办公地点让你很舒服。其实,这些就够了,当时需要换一个专业,听人说金融很挣钱也很好跨考过来,就选了,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值得的,看着那些在原来专业工作的同学现在都很普通,普通到看了有点忧伤。刚进学校时候,老师告诉你行行出状元,这个专业有多好。毕业几年后你会发现,你不是那个行业的状元,你只是那个行业的民工。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希望影响他人的决定。Eason算是回顾种种与金融行业的爱恨情仇。其实一直以来,包括在高一的时候,我都不会想到我会选择这个行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反而对建筑非常感兴趣,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因为几个姑父都是从事建筑行业的,一个设计师,一个则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项目经理,我曾经在初中时候去过他们公司,当时房地产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我深深被吸引了,于是立志要上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之类的,因为没想过要考thu的.真正让我认识并开始有兴趣接触的是我上高一时候的好基友,有时候好基友之间嘛,高中生活寂寞枯燥没事躺在学校草坪上看着月亮谈谈人生也是经常的,他说他以后会去学金融,他爸爸是在市地税局工作的,公务员嘛闲着没事上班时候搞搞期货他说好的时候一天几千差的时候也差不多亏几千,当时是在太年轻不懂事我就问,你为什么去学金融啊,每天抱着电脑对着一个虚拟的市场,看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线你这几百度的眼睛估计要废了吧,我当时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我会做的事情,我和他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对股市兴趣浓厚了,没事在模拟盘玩一玩,后来高三就直接实盘了,可能是由于自身个性,或者说是内心的英雄情结,当看到那些财经杂志上那些翻雨覆雨的人物,尽管我不知道他是谁,是靠什么手法这么这么厉害的,总之哎呦妈呀。一个人可以打败一个银行啊,然而造化弄人最后高考之后却只我一个人选择了金融,他却没有因为他是一个保送生专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最后他去了软件工程,但也在thu所以得继续当基友了说到这里其实我感觉我回答的很没有水准,很多人说金融行业钱多,看起来高端,确实在一个工科男为主的学校里面。当他们灰头土脸的实验室科研的时候,金融男人模人样的穿着正装出入在各个高大上的企业实习,当工科男为自家院系男女比深深苦恼的时候,金融男会看到经管学院和谐的男女比总是感到无比新闻,在园子里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确实是一个异类,不一定是好的异类也不一定是坏的,当我觉得既然这里汇聚了学校超过一半的状元,作为高分学生最喜欢的院系我想必他有独特的魅力,可能是我喜欢冒险,天生一个冒险家精神去看大很多事情,难听点就是爱好赌,相信自己的判断,金融用哲学范畴来说那种不可知论的范畴一个人去大胆的尝试是多么一件刺激的事情,冒险岛永远是那么神秘而令人着迷,然而我觉得经过系统的学习,自己的专研神马的,其实觉得它更有趣了。对了,我会说我追自家妹子就是老给她说自己怎么怎么买买买股票卖卖卖股票开始的嘛。哈哈哈。Fred Hu本人一枚法律渣,亦属于半路出家,兜兜转转误入金融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若说感概和理想,确实很多,在此牢骚一番,诸位见谅 :-D总体阐述逻辑为:最初的梦想 + 艰难的转行 + 一路前行的理由 + 最后的总结一、最初的梦想1.初衷是受骗鄙人出生于广东深圳,自小受到香港律政剧的荼毒,傻乎乎地认为律师可以在法庭上舌战唇枪,力挽狂澜,伸张正义~!于是乎,立志将来要成为一枚律师,锄强扶弱又挣大钱!所以义无反顾选择了法学院,大学开学,先是一来被无聊的两门课法理(乏理)和宪法(闲法)冲蒙了头脑,然后就是各种稀里糊涂的法学学科,实在不知道自己学了些啥~再就是发现中国法学院,往往都是各大高校几大闲院之一,一般都培育出了一帮DOTA高手o(╯□╰)o 又如我研究生在某政法院校,江湖人称“华东疗养院”,可见一番。最终还发现中国法律业有着许多自己不太喜欢的一面,法庭上也只有照本宣科,辩论中也没有像电视剧中有任何精彩,心中是愈发的沮丧。2.转折遇贵人终于,到了大二升大三的时候,碰到了一位颇有争议的老师。其观点犀利,张口闭口我师兄李克强,言论中认为除清北以外都是野鸡大学等…虽说大家对他评价不一,但其对金融的吹嘘,无疑确实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的认识。PS(也就是说对金融业的最初是听别人吹牛逼觉得高大上才感兴趣的) 后来碰巧后来和传说中的金融人才X老板做舍友,X老板是对金融情有独钟的人,对我的熏陶作用很多,在一起颓废的过程中,算是自己刻意补充一些金融的基本概念。X老板和我都是法律中的学渣,但却是位有个性之人,家里人强迫他回去消防队,说不去就打断其腿。X老板宁死不从,后来碰巧没报希望的考研,竟然一分不多的压线上了,顺利的回家读了研究生。研究生期间顺利把CPA全科通过,后进入某新兴投行部发展迅速,这是后话。扯了那么多废话,我最初的梦想依然是做一名律师,不过从传统诉讼律师改为了:我想做一名金融律师!穿西装带领带,虽不上法庭,但也穿梭于银行家、企业家之间~哇咔咔,想想还觉得有点小激动!二、艰难的转行1.转行铺垫故事的后半段就是土鳖辗转到了大上海,第一次到陆家嘴,深深地受到了震撼,当时心中豪情万丈 “将来我一定会来这里上班的!”(PS:如今面对着陆家嘴拥挤的交通以及亘古不变的午餐吃什么烦恼,已无力吐槽更多)然而研究生三年,作为资深学渣,耐不住寂寞,第一个学期末就开始往外找实习。当初对金融业也不了解,就是律所和金融业没有任何针对性,漫无目的投简历~(PS:当时经常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卖方研究所的实习招聘,实在不懂是干什么的,反正也不管三期二十一的投~我觉得他们收到一个啥都不懂的学法律的还是研一的小朋友的简历,正文还是洋洋洒洒情真意切的求职信,想想也是醉了)后几经辗转,做过金融机构合规、律所的非诉和诉讼的实习,突然很想尝试金融业的实习,看看自己到底合适不合适。2.情定资管于是乎,自己很白痴的开始想,学法律的能去金融机构干啥哩,听别人说好像国内的券商投行部也是需要学法律的人呐,那就我就看努力努力吧~啥?听说大券商只要超级名校的金融硕士?那我就先去小券商体验吧~于是乎踏上了找券商投行实习的过程。咦,为毛我这么渣的背景,居然投券商让我去面试的几率很高?我擦,原来是海面,你妹的,招一个岗位,让一群人来面试,还个个都是复交财的,至于么?o(╯□╰)o至此,不间断,每日坚持投简历,坚持看所有网上可以找到的投行的相关资料,历经一个月,无任何offer~某次校友聚餐,偶遇某大牛师兄,谈及到目前投行行情不好,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突飞猛进,前途大大的有,说班上谁转过去,一年多少钱,谁跳槽到某信托,待遇翻几番,劝我可作考虑~切,我是哪种只看钱的人么?啥?一百度发现信托业平均50W+奖金,券商业奖金几乎颗粒无收~!!!好!那我也要去做资管业!(我擦,你的节操呢?!!)突然惊奇地发现,其实资管业招人得还不少~那段时间集中精力投资管类的实习,竟然面试率也不低,平均每周大概都有四次左右面试机会,基本上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及个别投行,当然每次都跪了。(当时愤愤不平,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自己水平不行,不懂还瞎比比)接连一个月,最终在前老东家的面试中,因为某小伙伴的疏忽,于是有了下面一幕:“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XX,XX学校,15年毕业…”“等等,啥,你15年毕业?”“对的,怎么…?” “我们不招15的,工作人员搞错了…?”“那我是不是可以走了?”“既然来了,那就随便聊聊吧…”最终,估计因为我也是15年才毕业的原因,网开一面,让我捡漏子进来了~纪念,时间节点,2013年11月。3.自我的蜕变第一份实打实的金融实习,第一天坐立不安,实在不知道做些啥,被老板扯进办公室旁听,连续半个小时,硬是没听懂一个字,只感觉很高深的样子,让我充满了学习的动力。感谢职业生涯这么早期,遇到了非常专业的号称“114百科”的老板,非常友善的同事,以及恰逢公司部门草创阶段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那段时间无疑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间段之一,每天大量的学习,可以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资管工作的性质的问题,让我主动的去研究和留意金融业的很多的其他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最新动态,着实获益良多。实质今日,依然非常感谢这一段时光,教会了我很多职场的道理,为人处世,与人交往;教会了我很多金融业的基本技能。可以说我在这里,从一个婴儿的状态,在这里学会了自己走路。目前,依然在资管业每天奋斗中,压力很大,但确实觉得自己依然每天都有收获。三、一路前行的理由1.常人的理由:①钱,钱,钱综合来说,金融业的待遇平均薪资和成长性,都是一般行业无法比拟的。无须羞涩,爱钱乃人之本性,只有在生活条件更好的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多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而金融业因奖金丰厚的特点,若却肯艰苦奋斗,财务自由不是梦。然则若做金融单纯看钱,是否能走得远,是个疑问。②高大上的成就感接触的人层次高。金融业,即使初出茅庐,接触的也是各企业高管层级,社会地位较高;金融业内从业人员无论从学历,平均素质等方面也相交其他行业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自然会有较强满足感。做的业务在外人来看显得高大上。业务范围涉及企业上市、并购重组,二级市场投资,开口闭口各种专业词汇,今天成立十亿的基金,明天和XX企业商谈业务合作。尤其在公众场合,感觉倍儿有面子。③较为简单的氛围一般不管民企外企国企,相对来说都有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其实也没待过,从书中和电视剧中了解)。但是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虽然也免不了一下职场的弊病,但总体来说人员较少,结构也较为简单。总体遵循利润为王,大家的目标都集中在如何完成业绩指标之上,打交道最多的也就是部门内部的几个人。作为粗线条的男生来说,我就比较喜欢金融机构相对简单的氛围和环境。2.我的理由我非圣人,上述的很多理由同样适用于我,另外再补充几点。①我想成为一个既有专业,又有意思的人牛顿算得出来天体物理,确算不出股票的规律;金融业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领域。行业内部纷繁复杂,各子行业截然不同,各种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我觉得只要在这个行业,永远有着学不完的东西。如果自己不每天进步,就可能被淘汰。然则,在金融业的这种相对没有那么刻板的工作环境,我也以相对自由的态度做一个有趣的人,给身边的人带来乐趣。②就是喜欢这种感觉,如此简单当然,工作中和各种有意思的交易对手、合作伙伴打交道,攻克难题,赢得客户尊敬等,让我非常快乐。另外,和众多非常给力的人一起弄金融小伙伴,经常面临着许多迷茫的小朋友,甚至不限厌烦的牺牲工作的时间为其解答问题。没有任何想要得到任何回报的感觉,但是就是觉得自己所学所知派上用场,真的很开心,很快乐。四、总结总结,一路遇到了非常多的贵人,许多大牛、老师都给过我很多的很好的建议。至于回归到楼主所说的对金融业“执着而坚持”的理由,我再补充几句。仍记得一部很有名的战争主题的电影(具体名字忘了)中的一句名言,“其实战场上,支持战士们勇猛的向前冲的,不是国家、也不是荣耀,而是隔壁掩体的战友。”所以,其实,那么人对金融业的执着,也许并不在于金融业的财富与光环,而在于大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努力的付出。正因为在金融业里熬过夜、加过班,受过挫折,也获得过成功,所以我们才如此深爱这个行业。正如当初我们爱着那个姑娘,或许不是因为她多美丽、多善良,而在于我们付出的那些热血的青春!Chest来源:本文由FRM考友论坛(FRM-CHN)整理发布
发表评论:
馆藏&7863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联考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