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郑爽在伦敦在那

英国民众伦敦街头抗议民主失效 英美媒体集体失声(图)
关键字:&英国英国罢工英国示威占领民主媒体香港占领中环不列颠头条观察者头条
&从媒体对报道事件的选择,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10月17日以来,英国数百名反政府示威者聚集在伦敦议会广场,举行运动,抗议英国政府的腐败和失效的选举制度。运动仅仅开展不到3天,就遭到伦敦警方的强势介入,约40人遭拘捕。与中国香港近一个月发生的&占中&事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之前对香港的所谓&民主运动&大唱赞歌的英美主流媒体,对于发生在西方国家的这场波涛汹涌的街头抗议活动多保持沉默,不予报道。
伦敦街头抗议,英美媒体在哪儿?作为&占领民主&的亲历者,大卫&格拉贝尔27日在《卫报》撰文批评了西方媒体这种令人熟悉的&双重标准&。文章称,从冲突性上看,发生在英国的事件无疑极具价值,可是BBC等主流媒体却选择性失声。就在他们的镜头全部对往香港的同时,抗议现场只能遗憾地看到来自伊朗、俄罗斯和卡塔尔等国的记者。
BBC针对香港&占中&做过大量报道
伦敦警方逮捕&占领民主&运动示威者,BBC等主流媒体却鲜少报道
据国际在线报道,&占领民主&运动是3年前席卷欧美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延续,其官方网站上阐述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诉求,即表达对英国政府腐败和代议制民主的不满。&占领民主&运动的组织方称:&所谓民主并不是每4年或(现在)每5年的选举,而是民众的声音能够被倾听。一个将利益置于民众之上的政府无民主可言。&组织方表示,他们想要的民主是代表99%民众利益的民主,而不是代表少数企业、银行和富人精英的民主。一名示威者对媒体称,&我们的威斯敏斯特(英国议会)出了问题,我们选举出的政治家并不代表我们。&
据英国《卫报》10月19日报道,10月17日运动刚刚开始,伦敦警方就对议会广场上的示威者进行清场,要求示威者在30分钟内必须离开,否则将面临逮捕。一名目击者称,伦敦警方在抗议者不愿离开的情况下,强行将他们拖走。另据俄罗斯RT电视台报道,数百名伦敦警员为驱赶示威者采取了&攻击性的措施&,阻止他们在广场搭建帐篷。
&占领民主&运动组织者在社交网站上发言称:&卡梅伦支持中国香港的民主抗议,却对本国的民主活动进行暴力镇压。&据悉,在活动进行的一周时间里,约有40人被捕,其中包括二人后被释放。
然而,就在伦敦警方大阵势介入抗议活动的时候,英美等西方主流媒体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在《卫报》27日这篇《&占领&运动被新闻界忽视,但其实它很有报道价值》的文章中,作者大卫&格拉贝尔(观察者网注:David Graeber,美国人类学家、作者、无政府主义者,目前任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曾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描述了伦敦警方对待示威者的粗暴方式,同时表示,伦敦的民主运动明显有重大报道价值,但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的主流大报却坚持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反而对中国香港的&民主运动&连篇累牍地报道。
以下是观察者网对该文摘译:
从媒体对报道事件的选择,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占领民主&并不想把伦敦变成一个永久的帐篷城市,这明显是非法的。是的,法律的强制执行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满大街的帐篷是为了通宵排队等最新的苹果手机,那么警察会微笑着眨个眼。但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民主诉求,则是厉行禁止。一旦你尝试,你的帐篷会在顷刻间被拆毁,即便你采取了最保守的抵抗,你也可能被捕。所以组织者只是象征性地驻留24小时,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只能淋着秋雨,睡在草地上的纸箱子里。
警方的反应可谓歇斯底里。示威者把帆布放草地上当坐垫被视为非法,一坐上便遭到大批警察的袭击。示威者四肢被缚,手指被刺。披萨盒子也是非法物品,被警方没收。到了晚上警察还要派人监视示威者,称闭眼也是非法的。
最后,防护网和警犬登场。表面上看,这只是警方坚持按照计划清场,数百名示威者被驱逐到固定区域,但即使如此,每当示威者聚在一起开会,打算对危机作出回应,他们总会被警察以新借口打断&&谁又有了非法扩音器,哪又有安营扎寨的设备,又违反了什么规定&&一群警察又围了上来。
活动组织者常常听到类似的声音:&我同意这个国家的民主正遭到腐蚀,钱控制一切,但我不知道的是:我能做什么?&我们的答复通常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总能想出办法来。但是人们需要的能7天24小时聚集的地方,正是如今伦敦人绝对无法得到的东西。
为了阻止人们,警方和媒体会对任何占领活动采取反对措施。官方媒体,比如BBC以及其他主流媒体正扮演着政府帮手的角色,他们把这些示威活动看得微不足道,认为根本没必要报道。而这些媒体对中国香港的&民主运动&和&警察镇压&则是连篇累牍地报道。还有比这更具有冲突性的故事吗?在议会的起源地(英国议会),警方与民众冲突、街头竖起防御栅栏和警犬虎视眈眈。我就在事发现场,可是我只看到了伊朗、俄罗斯和塔卡尔的摄像机。
观察者网综合国际在线、英国卫报消息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隆洋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上一条:下一条:
该商铺的 查询 相关产品
产品信息来源:/s.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一呼百应
查询信息分享(<font color="#FF):
发表留言/评论:
联系电话:
您还可能关注:
公司成立:
经营类型:
主营产品:
查询相关供应信息
查询优秀采购信息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复原伦敦】活在维多利亚那些年
活在维多利亚那些年
那一年,大本钟的钟声第一次敲响敦伦的早晨
那一年,汽笛鸣响过伦敦桥,泰晤士河畔的人群欢呼雀跃,地铁和装饰豪华的马车一起穿梭在伦敦大道
那一年,伦敦很哥特
那一年,狄更斯将一个人的伦敦写进了《大卫·科波菲尔》
那一年,大侦探福尔摩斯在迷雾中穿过伦敦的大街小巷,寻找着案件的蛛丝马迹
那一年,夏洛蒂·勃朗特只能叫柯勒,玛丽·安·伊万斯只能叫乔治·艾略特
那一年,海德公园的水晶宫里人头攒动,世界知道了伦敦
一切的一切都向世人宣告:维多利亚时代来了。
始于1837年的盛世默片
一声鸣笛,装有工业革命的骄傲——蒸汽机的旧式火车头喷着白气,带着黑色的铁皮火车欢快地奔跑在铁轨上,穿过一个又一个桥洞,驶向伦敦。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的那一刻,开启了英国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维多利亚时代,一直到1901年。霸气外露的盛世面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日新月异”的兴奋。
重建后的威斯敏斯特宫
一个明显的好的变化是,1868年,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前面的广场上,亮起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红绿灯。灯的旁边,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拉动皮带转换灯的颜色。洋气十足的路灯通宵达旦地守在伦敦的街头巷尾。
维多利亚时代也许是英国历史上建筑最为多样化且最富特色的时期,这一时代恰逢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整个伦敦蔓延着一股浓浓的哥特之风。
号以前,威斯敏斯特宫作为英国王室的宫殿,一直好好地呆在泰晤士河西岸,直到那天,宫殿里的一个炉子点燃了上院的镶板。许多画家为了捕捉威斯敏斯特宫着火的景观,纷纷赶来此地。康斯塔伯从威斯敏斯特桥取景,而泰纳和皇家学院的另一位艺术家史丹菲尔德,则乘船于泰晤士河,忙着将那番场景绘成水彩画。17日清晨,这个古老的皇宫,除了威斯敏斯特厅、圣史蒂芬礼拜堂旁边的教士居所及地窖之外,其余片瓦无存。
后来在原址重建时,建筑师运用了垂直哥特风格,威斯敏斯特宫比原先美了一百倍。作为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哥特建筑风格的杰作,威斯敏斯特宫是当时整个浪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从泰晤士河对岸望去,其鬼斧神工之势使人赞叹不已。
1836年的大伦敦地图
与威斯敏斯特宫一起建起来的还有东北角的数座塔楼及后来享誉伦敦的大本钟。在伦敦市民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只有在听得到圣玛丽里波教堂的钟声的地方出生的人,才算是地道的伦敦人。”圣玛丽里波教堂(St
Mary-le-Bow
Cathedral)位于“伦敦发源地”的伦敦城中,从1334年起,周边的居民一直听着它的钟声起床和就寝。然而1859年大本钟一响,圣玛丽里波教堂的钟声黯然失色。
耸立在威斯敏斯特宫入口上的大本钟根据格林尼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报时声深沉浑厚,方圆数英里之外都能听到回响。大本钟还装有麦克风,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相连,每当大钟报时,人们都能从BBC的广播中听到它铿锵有力的声音。如今,大本钟已成了伦敦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的哥特式爱好连泰晤士河上的塔桥也没有放过。19世纪90年代,为了缓解日益繁忙的泰晤士河交通,解放不堪重负的伦敦桥,在泰晤士河的入口处,修建了伦敦塔桥。国会及市政府在维多利亚女王及陆军部要求下,指定塔桥的设计为新哥特式风格。兴建期间,许多人对金属骨架外面辅以石块,大表异议。但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其设计与工程力学的完美结合。每天,船桅超过10米的船要溯河而上或沿河而下时,必须从樱桃园(Cherry
Garden)码头对塔桥发出信号,请求打开桥面。在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边,船只从徐徐打开的“八”字形桥面上经过,大本钟传来悠扬的钟声,沿岸众多的尖顶高塔在伦敦迷雾中若隐若现。
仿哥特式的工厂和住宅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世纪末,许多伦敦小酿酒厂为与大规模的酒商竞争,纷纷建造宏伟如宫殿般的酒馆。站在伦敦的任何一条街上,都能看到一间门面华丽的酒馆,有着考究的毛玻璃窗,镀金的手写字体,宣传着酒的高贵品质,吸引着人们来体验一场奢华。
然而,在被哥特式建筑包围的伦敦城里,有一栋建筑显得格外异类,那就是使伦敦蜚声海外的“水晶宫”。当时,这座充满了“玻璃和铁的味道”的建筑位于海德公园内,是为了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而设计的。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筹办。5个多月里,这里共展览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1.3万件物品,有数百万人前来参观。英国《泰晤士报》称:“创世以来,全世界各族群第一次为同一目的而动员起来”,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一览无余。
日,水晶宫被拆除迁移至伦敦南方的丘陵地带希丁汉(Sydenham),扩大规模并添建了一些仿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式的庭院后,于日重新对世人开放。在建成的80多年间,一直作为世界各地艺术品的博物馆举办过各种演出和展览会。可就是如此杰出的一栋建筑物,最后却在1936年的火灾中(又是大火!)惨遭焚毁。
黑白伦敦——贫穷与罪恶
维多利亚时期,伦敦在不到100年里扩充了好几倍,1851年时,人口增加到240多万。跟随扩张而来的除了春笋般的建筑还有污染、贫穷与罪恶。
一个明显的坏的变化是,伦敦的空气和水道被成千上万的制革厂、酿造厂、煤气厂和化工厂所排放出的废气废水所严重污染。1858年,泰晤士河上臭气熏天,尽管议会大厦的窗户上挂着用莱姆树汁浸泡过的窗帘,但这股恶臭还是让议会不得不休会。1831年至1854年,英国发生了4次大霍乱,数以万计的人死去,刚刚工业化的伦敦在一次次传染病浪潮中受到巨大打击。
这些丑陋与黑暗被当时生活在伦敦的一个作家看在眼里,并成为日后创作的素材。这个人就是狄更斯。
狄更斯对伦敦的阴暗印象是从11岁那年全家迁居伦敦开始的。12岁时,父亲因负债入狱,全家住到萨瑟克区臭名昭著的马歇尔监狱中。在泰晤士河边上的鞋油厂干活的狄更斯,每天干完往鞋油罐上贴标签的工作,然后走过萨瑟克桥到监狱去看望家人。监狱及周围污秽不堪的阴郁环境给狄更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经历被狄更斯称为“灵魂的隐秘痛苦”,后来被移情到他的小说《小杜丽》、《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中。
考文特花园苹果市集
贫民救济院、监狱、贫民窟、昏暗狭窄的街道以及无时不在的烟雾充斥于狄更斯的作品中。而伦敦东区人的困苦生活:拥挤、酗酒、疾病及饥饿也被纳入他的笔下,东区也因此恶名远播。
1833年,21岁的狄更斯
“怀着恐惧的心情,双手颤抖着”把第一篇短文《白杨路上的一餐》投进了“舰队街上一个黑洞洞的院落里一个黑洞洞办公室里一个黑洞洞的信箱里”。
舰队街(Fleet
Street)在当时以拥有许多报社和出版社而出名,但其附近的小巷内却遍布着众多的便宜旅馆。一到夜晚,街上就会出现不少出卖肉体的女性。
老柴郡奶酪酒吧、查令克罗斯路、道蒂街、考文特花园……狄更斯在伦敦留下了诸多足迹,带着对黑暗的敏锐触觉,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不朽作品:《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远大前程》、《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位于道蒂街48号的旧居如今已成了狄更斯博物馆,有关小说中人物和场景的维多利亚版画贴满了楼梯间。
如今,只要沿着泰晤士河边往东走,穿过弯曲的窄巷,走过维多利亚时期的巴罗市场,灯光灰暗的酒吧,仿佛正进入狄更斯笔下的旧伦敦。
1900年伦敦市中心鸟瞰图
与贫困同行的还有犯罪。1880年,伦敦大都会警察厅管区报告了2万多宗重大案件,1万多人因为重罪被逮捕。著名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就诞生在这样的伦敦。自1887年《血字的研究》开始,他的故事风靡整个世界。
福尔摩斯时代的伦敦城,汽车还没有发明,马车依然是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但郊区火车四通八达,每天定时定点,遍布英国全境。尽管当时伦敦地铁已经诞生20多年了,但在《福尔摩斯探案集》的60个故事里,福尔摩斯和华生也仅仅在《红发会》中搭乘过一次地铁,从贝克街(Baker
street)坐到奥尔德斯盖特(Aldersgate)。
福尔摩斯和助手华生住在贝克街221号B,贝克街紧邻摄政公园,在当时相当于北京的一环。实际上,贝克街221号是一个虚构的地址。那时的贝克街还只有400米左右。直到1930年,贝克街延长后,才有了221号,当时是阿比国民银行和建筑资金融资合作社的所在地。1951年,该机构根据原著复原过福尔摩斯的起居室,满足了福尔摩斯迷的好奇心。
福尔摩斯博物馆
如今,福尔摩斯博物馆就设立在贝克街上,门前的招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世界上最著名的地址”。另外位于诺桑伯兰大街上的福尔摩斯酒吧,则是专业福尔摩斯迷们的聚会地。
小说终归是小说,现实的罪恶比小说更残忍。正是在福尔摩斯风靡的时期,伦敦出现了震惊英国的著名连环杀人狂“开膛手杰克”。1888年8月~11月,他在伦敦怀特查珀尔(Whitechapel)地区残杀了至少七名妓女。
在伦敦东区中,怀特查珀尔地区是最藏污纳垢的一个地方。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伦敦最危险的地区,19世纪,以卖身为业的女性在这里随处可见。
惨案发生后,有关“开膛手杰克”的真实身份的传闻与猜测持续不断,这也使得英国上流阶层注意到这个贫困之地,并促成日后数几项社会福利救济行动。即便如此,怀特查珀尔仍不脱维多利亚时代劳动阶层的气氛。而直到如今,人们也仍未得知“开膛手杰克”的真面目。
维多利亚时代,充斥着扩张和兴奋,也酝酿着罪恶与贫穷。烟雾缭绕的伦敦天空下,车马喧腾,看不见未来的人们在时代轨迹上自顾前行,留下一场黑白的一去不复返的盛世默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泰晤士河(Thames River)是安大略省南部河流。全长260公里(160哩)。源出休伦湖和伊利湖之间高地上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的西北偏北处,向西南流,经过伍德斯托克、伦敦和查塔姆(Chatham)注入圣克莱尔湖(Lake Saint Clair)。在查塔姆以下可通航。原名拉特朗什河(La
River),1792年改现名。泰晤士河战役(1813)是在查塔姆附近的摩拉维亚镇(Moraviantown)进行的。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旧名“Tamesis”或“Tamesa”,在英格兰牛津又称伊希斯河(River Isis)。英国第二大的河流,也是最重要的水路,又是英国的母亲河。它发源于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山,沿途汇集了英格兰境内的诸多细流,河水从西部流入伦敦市区,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千米的河口,最后经注入北海。从源头到伦敦桥长259公里,伦敦桥至诺尔岛长77公里,全长340公里,通航里程为309公里。在塞尔特语中,泰晤士河意为“宽河”,事实上自伦敦桥开始,河床才开始加深,河面也大大变宽。伦敦桥一带河宽229米,到格雷夫森德时更是宽达640米。流域面积11,400平方公里。河床坡降微缓,水位稳定,冬季流量较大,很少结冰。通航里程280公里,伦敦以下为潮汐区,海轮可乘潮抵伦敦(距河口88公里,该段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伦敦塔桥至河口有4条汽车隧道,塔桥以上沿河架有许多公路、铁路桥,并有运河同其他河流相通。伦敦用水的主要来源。 英格兰南部的主要河流,源出科兹窝德山(Cotswold Hills),面积约14,250平方公里(5,500平方哩) 。早先的源头在泰晤士黑德(Thames Head),如今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干涸的,在赛伦塞斯特(Cirencester)镇西南5公里(3哩)一处海拔108.5公尺(356呎)的场地上有碑石为证。但是也有些人认为泰晤士河的一条支流丘恩河(River )更适合称作河源;其源头在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正南方的七泉镇(又译塞文斯普林斯,海拔213公尺〔700呎〕)附近。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伦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这些建筑虽历经沧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洗礼,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样,直至今天还在为人们所使用。在伦敦上游,泰晤士泰晤士河伦敦塔桥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满了英国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游的河道则以其静态之美而著称于世。从伦敦市中心穿过的泰晤士河,使伦敦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一大良港。而且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与欧洲大陆的口遥遥相对,向欧洲最富饶的地区打开了一条直接航运的通道。同时,伦敦地处地中海与波罗的海中途,从而成为那一地区最理想的商业港,这无疑促进了伦敦的繁荣。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在塞尔特语中意思是“宽河”。河流水量稳定,冬季流量较大,很少结冰。牛津以下河道变宽,河口最宽处达20千米。由于河口濒临北海和大西洋,每逢海潮上涨,潮水顺着漏斗形的河口咆哮而入,一直上溯到伦敦以上很远的地方。人们为了防止涌潮淹没伦敦,在伦敦桥下游13千米处,兴建了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的泰晤士河拦潮闸工程。泰晤士河通航里程280千米,海轮可乘海潮直抵伦敦(距河口88千米)。沿河架有公路桥和铁路桥多座,其中伦敦塔桥是世界最著名的桥梁之一。另外还有许多运河与其它河流相通。
泰晤士河 -
据研究在数百万年前,泰晤士河已经沿现有河道路线流动,即途经、等地而到达伊普斯维奇市流入北海。在冰河时期末端,源头的冰层开始溶解,大量冰水涌入泰晤士河,使河道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日的形态。 而在一万二千年前,英国乃与欧洲大陆版块连接,而泰晤士河的源头亦据称是位处威尔士,一直流到汇合。至后期版块发生移动,源头有所改变,而泰晤士河尽头也变成北海。泰晤士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平原区,水位稳定,流速较缓,河宽水深,腹地经济发达,极富航运之利。 在牛津以上的上游段仅可航行平底小船;牛津与伦敦之间可行驶驳船、小汽船、帆船及汽艇;伦敦以下可通行吃水十米的船只,而外洋班轮可抵伦敦东侧的提尔贝利。伦敦以下的泰晤士河,及伊顿学院即位于这些小城中。此外,还有一些其有历史性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如牛津与的划船比赛。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是英国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英格兰南部科茨沃尔德丘陵靠近塞伦塞斯特的地方,河流先由西向东流,至牛津转向东南方向流,过雷丁后转向东北流,至温莎再次转向东流经伦敦,最后在绍森德附近注入北海。河流全长338km,流域面积1.14万km2,多年平均流量6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m3。流域地理位置西经2。08'~东经0。43',北纬51。00'~52。3'。泰晤士河水网较复杂,支流众多,其主要支流有彻恩(Churn)河、(Colne)河、科尔(Kole)河、温德拉什(Windrush)河、埃文洛德(Evenlode)河、查韦尔(Cherwell)河、雷(Ray)河、奥克(Ock)河、肯尼特(Kennet)河、洛登(Loddon)河、韦(Wey)河、利(Lea)河、罗丁(Roding)河以及达伦特(Darent)河等。泰晤士河泰晤士河约长330公里(205哩),自源头至潮水线(即从泰晤士黑德到特丁顿船闸〔Teddington Lock〕)为226公里(140哩),再向下的104公里(65哩,亦即由该处至诺尔〔The Nore〕沙岸)为河口湾,诺尔沙岸为河口湾过渡到大海的标志。泰晤士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688公釐(27吋),地形结构复杂。上游排水区为一广阔三角形,以东面(Chiltern Hills)与南面伯克夏当斯(Berkshire Downs)的白垩陡崖为界,其西为科兹窝德山,北为北安普敦高地。泰晤士河在戈灵峡谷(Goring Gap)切开白垩陡崖流出后,流过北唐斯(North Downs)陡坡以北地区。其最後一条大支流梅德韦河(River Medway)则流过肯特(Kent)郡低洼的维耳德(Weald)大部分地区和伦敦以南的萨西克斯(Sussex)地区。在穿越缓缓起伏的低地时,泰晤士河突出的特色是具有宁静恬淡的田园风光。从莱奇莱德(Lechlade)到伦敦的平均落差每公里不到32公分(每哩不到20吋)。而且,潮汐和海水倒灌对下游的水位有极大的影响。在伦敦西郊的特丁顿,开始间歇性地受到潮汐的影响,在高潮位时持续约3个小时。从淡水到河口湾区域的过渡地带离伦敦市中心不远,在巴特西(Battersea)附近。伦敦都会区中心的伦敦桥处的水位,大潮时为7公尺(22呎),小潮时为5.5公尺(18呎)。 在潮汐河段上端的特丁顿,泰晤士河的平均流量为每秒53立方公尺(1,856立方呎),冬季雨後可上升到每秒130立方公尺(4,640立方呎)。在特大洪水期(如1947年3月),特丁顿拦河坝处的流量高达每秒590立方公尺(20,900立方呎)。据说,1894年一次暴风雨後的一天,坝上溢流的平均流量高达每秒887立方公尺(31,310立方呎)。在洪水期,河水能够压住流进来的潮水,将潮水遏制在特丁顿以下很远的地方,使河水连续好几天朝海的方向奔流。相反地,涨潮凶猛时也能够漫过拦河坝,顶住河水远至特丁顿以上3.2公里(2哩)。汹涌的潮水对伦敦的地下基础设施、建筑物和居民具有潜在的灾难破坏力,因而促使在锡尔弗敦(Silvertown)修建泰晤士水门(1982年完成),并且沿整个潮汐河段,全面修筑辅助的挡洪栅。&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伦敦塔桥泰晤士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04mm,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m3。洪水多发生在冬季,枯水多出现在夏季。特丁顿坝有记录的最大流量为1050m3/s(1894年),最小流量0.91m3/s(1934年)。泰晤土河水位稳定,冬季通常不结冰,有许多运河与其他河流相通,航运条件很好。干流从西伦敦特丁顿坝以下为河口段,长99km,海轮可乘潮上溯直达伦敦。泰晤士河具有多种功能,但存在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及防潮等水利问题。供水泰晤士河供水系统每年要向1300万人、2000万人次的旅游者,以及工业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现有自来水厂94个,供水管道长2.73km,日供水量264万m3。总供水量中有69%由泰晤士河水务局直接供水,31%由7个法定的供水公司供水;总供水量的51.3%取自泰晤士河,8.1%取自里河,另有40.6%开采地下水。保证供水是泰晤士河治理和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提高供水能力,最近几年在流域内连续修建了山丘区水库和平原区水库。目前,水库总蓄水能力为9亿m3,其中调剂伦敦地区用水的有11座水库,总调蓄水量可供伦敦市用100天。水污染控制泰晤士河流域内已建污水处理厂476座,日处理污水量438万m3(其中约有100万m3也可处理暴雨进入下水道的污水)。全流域内下水管道总长4.5km。泰晤士河流域中的一切污水均须经过处理后才允许排入河中或注入地下。泰晤士河的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除受潮水影响的河段外,其他河段的水质均已达到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防洪防潮在年和1894年,潮水曾进入伦敦。1928年1月,泰晤士河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洪水位,伦敦大部分市区被淹。1953年特大风暴潮又进入伦敦市区,使300多人丧生,于是提出修建挡潮闸。在修建挡潮闸的同时,改善了闸上、下游堤防,加强并健全了防洪组织,建立了防洪预报系统。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良港小船在泰晤士河可以向上通航到源头附近克里克莱德(Cricklade)的镇上桥梁,但电动游艇泰晤士河和大型游艇则在其下16公里(10哩)的勒契拉德(Lechlade)就得返回。泰晤士河平缓地蜿蜒流过克里克莱德与牛津之间的第一个45公里(28哩)低地,经过凯尔姆斯科特庄园(Kelmscott Manor)——19世纪设计师、社会主义者和诗人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有山墙的石筑住宅,他就安葬在当地村庄的教堂墓地里。在到达牛津之前,泰晤士河(又称伊希斯河,是泰晤士河在文学上的称号)折而向北,围绕著林木茂密的威萨姆(Wytham)山和卡姆诺尔(Cumnor)山(两山从西面可俯瞰牛津市)迂回环转。在伍尔弗科特(Wolvercote)有一条侧流通往一座造纸厂,该厂自17世纪初至1943年一直为牛津大学出版社制造高级纸张。环绕著碎石铺地的著名大学城,有多条交错的回水,每逢夏季,优雅的平底游船、8人划艇、单人划艇的活动十分兴盛。在那里还可以看到一些具饰纹的运河小船,经由牛津运河,往来於(West Midlands)与英格兰北部之间。泰晤士河在牛津宽46公尺(150呎)。从北面接纳温德鲁希(Windrush)河、埃文洛德(Evenlode)河和查晤士河伦敦塔桥尔(Cherwell)河等3支流后转而向南,经纳尼汉姆(Nuneham)森林,到达集镇阿宾顿()。在阿宾顿有从怀特霍斯谷(Vale of White Horse)流出的奥克河(River Ock)注入。然後朝东和南的方向流过多尔切斯特(Dorchester, 当地有14世纪寺院)和沃灵福德(Wallingford)等古镇。穿过奇尔特恩丘陵与伯克夏当斯陡崖之间的戈灵峡谷後,在两岸均为山毛榉林的美丽谷地与大西部铁路(伦敦至彭赞斯〔Penzance〕)交会。在冲出白垩陡崖後,於(Pangbourne)接纳潘河(River Pang)。那里就是银行家兼作家葛兰姆(Kenneth Grahame)撰写的《杨柳风》(The Wind in the Willows)开头几章描述享受「悠然摇船」乐趣的地方。泰晤士河进入瑞丁(Reading)不久,与肯尼特河(River Kennet)汇合。顺著奇尔特恩丘陵的陡坡回转向北到泰晤士河畔亨利(Henley-on-Thames),那是举行年度赛船会的地方,接著重新向东向南,从克利维顿宅邸(Cliveden House, 以前是阿斯特家族〔Astor family〕的府邸,现为全国托管协会所有)下边流过,前往梅登黑德()。自该处起成为向东流的宽阔河道,途经伊顿学院( College)、王室的和兰尼米德(Runnymede),大宪章即是於1215年在兰尼米德起草的。在斯泰恩斯(Staines)有科尔尼河(River Colne)从北岸汇入。泰晤士河在接近伦敦的地方,泰晤士河两岸排列著许多别墅,「豪华酒吧」游艇停靠在私人的泊位上,就像在炫耀财富。不过泰晤士河也是一处大众喜爱的大游憩场所,沿河两岸有几千公共的公园绿地,为众多日光浴者、游泳者、散步者、垂钓者、划船者、驾独木舟者、驾驶小艇者、露营者和赏鸟者所广泛(有时甚至互相冲突)利用。较不明显易见的是在那附近的泰晤士河供应著这座大都会的绝大部分用水。在伦敦西部边缘的温莎和汉普顿(Hampton)之间,每天汲取大约180万立方公尺(63,600,000立方呎)的水,泵入巨大的贮水池,以供处理和分送。这些水通过伦敦西部莫格登(Mogden)、东部贝克顿(Beckton)和克罗斯内斯(Crossness)的庞大污水处理设施,最後又回到泰晤士河。在特丁顿,河宽76公尺(250呎)。两岸筑有防护堤的潮汐河段陆续变宽,在伦敦桥河宽229公尺(750呎),在格雷夫森德(Gravesend)宽640公尺(2,100呎),到诺尔则宽达9公里(5.5哩)。泰晤士河的潮汐河段在布伦特福(Brentford)与布伦特河(Brent)汇合,在旺兹沃思(Wandsworth)与旺德尔(Wandle)河汇合,在德特福德(Deptford)与雷文斯伯恩(Ravensbourne)河汇合,在布莱克沃尔(Blackwall)与利(Lea)河汇合,在伊里斯(Erith)以东不远处与达伦特(Darent)河汇合,而在罗契斯特(Rochester)与其最大的支流梅德韦河汇合。泰晤士河  这段泰晤士河上有许多定时渡轮,从渡轮甲板上望向市区是最佳观赏视野。现在也可以从千禧桥(2000年建成,2002年加以改进,重新开放)上看到引人入胜的优美景色,千禧桥是泰晤士河上唯一的一座人行桥;还可以在费里斯摩天轮的「伦敦眼」上俯瞰伦敦。乘坐通过伦敦的游船之旅可以看到的其他有意义景点有:基尤植物园(Kew Gardens)、泰特不列颠艺廊、议会大厦、伦敦眼、泰特现代艺廊、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塔桥、加那利沃夫(Canary Wharf)、位於格林威治的前皇家海军学院和千禧巨蛋、以及泰晤士水门的闪闪发亮的钢架,泰晤士水门象徵泰晤士河由此转入河口湾的平地。伦敦几个世纪以来对泰晤士河有著至关重要的影响。1393年的一项条例给予市民拆除泰晤士河中拦河坝的权利,其後,伦敦市长所属的水上警察加强了管制航运之权。1771年议会的一项法案授权泰晤士河委员会在梅登黑德的上游河段建筑船闸,同时,在下游河段也完成了类似的改进。1俯瞰泰晤士河伦敦塔桥9世纪初,繁忙的货物运输延伸到上游的勒契拉德,并从勒契拉德开挖一条运河(现已废),经由科兹窝德山,通过2哩长的萨珀顿隧道(Sapperton Tunnel, 1789年开通),连通塞文河(River Severn)。泰晤士河的现代水流控制系统以及河上48个航行船闸的安排十分适当。最大的特丁顿船闸在1811年建成,长198公尺(650呎),有三道闸门,一次可以通过1艘拖轮和6只驳船。泰晤士河可以在许多地点过河,仅仅大伦敦就有桥梁16座。大多数是公路桥和铁路桥,不过也有一些,如黄金五十周年庆桥(Golden Jubilee Bridge)和上文提到的千禧桥都是人行桥。另外还有两条人行隧道,一条在格林威治,另一条在伍利奇(Woolwich),以及一些公路、铁路隧道。伍利奇轮渡则沟通格林威治市的伍利奇和纽汉(Newham)的北伍利奇。
泰晤士河 -
在英国历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的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产业革命后,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加之沿岸又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夏季臭气熏天,致使沿河的国外大厦、伦敦钟楼等不得不紧闭门窗。由于伦敦饮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雾弥漫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混合,终于多次爆发了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其中仅丧生于霍乱者竟达33460人。另外该河还受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污废水产生急剧的倒灌而造成污臭水满街流的情形。
泰晤士河 -
由“死”复生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碧波荡漾,水中鱼虾成群,河面飞鸟翱翔。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每天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上世纪50年代末,泰唔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除少数鳝鱼外,其它鱼类几乎绝迹。美丽的泰晤士河变成一条死河。肮脏的河水还成为沿岸疾病流行的祸首,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000人死于霍乱。 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污水近43万立方米。 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在那里经过沉淀、消毒等处理后才能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根据有关法律,工业废水必须由企业自行处理,并在符合一定的标准后才能排进河里。没有能力处理废水的企业可将废水排入河水管理局的污水处理厂,但要交纳排污费。检查人员还会经常不定期地到工厂检查。那些废水排放不达标又不服从监督的工厂将被起诉,受到罚款甚至停业的处罚。 为了解决大气中烟尘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有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工业废气排放标准,并限期达标,一些污染严重又不认真治理的工厂被关闭。伦敦地方当局还逐步禁止了居民烧煤或木柴。 以前,泰晤士河沿岸的20多个发电厂直接将冷却用水排放到河里,使夏季河水的平均温度由摄氏17、18度上升到22度。偏高的水温加速了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水草生长,成为水质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发电厂都采用了冷却循环塔,避免了向泰晤士河排放大量热水。 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已由一条死河、臭河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已有115种鱼和350种重新回到这里繁衍生息。泰晤士河终于又焕发了生机。 泰晤士河畔有议会大厦、伦敦塔等众多历史名胜,英国在全面整治泰晤士河的同时也特别注意保护和有序开发其旅游资源。乘船游河已成为伦敦主要的观光项目之一。风光优美的南岸还特辟了全长1.6公里的滨河小道,禁止汽车通行,专供百姓散步健身。近年来,政府还在泰晤士河畔兴建了“伦敦眼”观光大转轮、泰特现代艺术馆等标志性建筑,使泰晤士河变得愈加美丽。 伦敦市民也越来越注意爱护泰晤士河,一些民间环保组织还动员学校将课堂搬到泰晤士河的水面上,向学生讲述这条大河的奥秘和历史,加强人们自觉保护这条母亲河的意识。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从入口溯流而上,第一个游览点是格林威治,山岗古树苍郁,山巅有古天文台,市镇依山傍水。为所在地。从格林威治西上至泰晤士河第一座桥梁——,沿河两岸船坞、码头、仓库密集,过塔桥而西进入伦敦市区,两岸景色骤变,高楼广厦,皇宫苑圃,鳞次栉比;议会大厦,皇家音乐厅,和索思瓦克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等古建筑都依稀可见。伦敦市行政中心的郡政厅紧依河滨。沿河共有桥梁27座,结构风格不同,景色各有千秋。其中滑铁卢桥、威斯敏斯特桥和兰桥最为壮观。 河北岸,滨马路为游人散步、休憩的理想去处。入夜,沿河路灯齐明,点点灯光与水波相映,时碎时聚,使人顿感伦敦难得的悠闲。埃及克娄佩特拉方尖碑,仿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复制品、雕像等等文物古迹也多在沿河两岸。从1856年开始,每年复活节期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比赛和每年夏季的皇家亨利杯划船比赛,都在河上举行。泰晤士河一直是诗人墨客讴歌吟咏和画家们写生描绘的对象,也是游人访古揽胜的必经之地。再从伦敦溯河西上,伊顿、牛津、享莱、、汉普顿扬、里士满等大小城镇,都各有不朽名胜,为著名游览胜地。
泰晤士河 -
和英国的其他河流与运河的情况一样,在20世纪,商业的水路交通持续衰落,到後已接近于消亡。伦敦泰晤士河的海运可能稍微好一点,但也日益衰微——与荷兰的鹿特丹相比尤为显著。1970年起,务局集中全部资金,致力於市区下游32公里(20哩)(Tilbury)港货物装卸作业的现代化。伦敦河边地区和船埠的那些不受欢迎但仍起作用的工业景色,从在1980年代开始有了急剧的变化,码头与加工厂变成了公寓、办公楼、散步场所和公园。泰晤士河在1950年代濒临生物灭绝,但後来土地使用的改变和污染控制的改进,使水质有了极大的改善,大量的鱼类得以重生。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流经议会大厦&泰晤士河在伦敦和英国的其他河流与运河的情况一样,在20世纪,商业的水路交通持续衰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已接近于消亡。伦敦泰晤士河的海运可能稍微好一点,但也日益衰微——与荷兰的相比尤为显著。1970年起,伦敦港务局集中全部资金,致力於市区下游32公里(20哩)蒂尔伯里(Tilbury)港货物装卸作业的现代化。伦敦河边地区和船埠的那些不受欢迎但仍起作用的工业景色,从在1980年代开始有了急剧的变化,码头与加工厂变成了公寓、办公楼、散步场所和公园。泰晤士河在1950年代濒临生物灭绝,但後来土地使用的改变和污染控制的改进,使水质有了极大的改善,大量的鱼类得以重生。英国的政治家约翰o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产业革命后,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加之沿岸又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夏季臭气熏天,致使沿河的国外大厦、伦敦钟楼等不得不紧闭门窗。由于伦敦饮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雾弥漫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混合,终于多次爆发了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其中仅丧生于霍乱者竟达33460人。另外该河还受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污废水产生急剧的倒灌而造成污臭水满街流的情形。
泰晤士河 -
治理措施产业革命后,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加之沿岸又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夏季臭气熏天,致使沿河的国外大厦、伦敦钟楼等不得不紧闭门窗。由于伦敦饮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雾弥漫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混合,终于多次爆发了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其中仅丧生于霍乱者竟达33460人。另外该河还受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污废水产生急剧的倒灌而造成污臭水满街流的情形。英国政府从60年代开始治理该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每天处理污水近43万立方米。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在那里经过沉淀、消毒等处理后才能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根据有关法律,工业废水必须由企业自行处理,并在符合一定的标准后才能排进河里。没有能力处理废水的企业可将废水排入河水管理局的污水处,但要交纳排污费。检查人员还会经常不定期地到工厂检查。那些废水排放不达标又不服从监督的工厂将被起诉,受到罚款甚至停业的处罚。经过将近20多年时间的艰苦泰晤士河夜景整治,耗资20亿英镑,如今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已由一条死河、臭河变成了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泰晤士河终于又焕发了生机。现在该市中心著名的伦敦塔桥江段见到清晰的水流,垂钓者亦可钓到名贵的鲑蹲鱼。据调查,该河鱼类品种已恢复到一百余种。同时由于该河水质良好使原盛产中国的中华绒鳖蟹在该河中生存、,并形成优势种群,目前在伦敦庸人街的水产经营者已大量收购上市,其收购价格较中国大防空运去的低45%。成功关键泰晤士河的治理成功,关键并不是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而是开展了大胆的和科学管理,被欧洲称为“水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他们对河段实施了统一管理,把全河划分成10个区域,合并200多个管水单位而建成一个新水务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然后按业务性质作了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在水处理技术上运用传统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规措施。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养鱼、栽培等,从而给水务工作带来活力,其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①集中统一管理,使水资源可按自然发展规律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提高了水的复用系数。②改变了以往水管理上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和重复劳动的局面,建成了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③建立了完整的水工体系,从水厂到废水处理以至养鱼、灌溉、防洪、水域生态保护等综合利用,均得到合理配合,充分调动各部泰晤士河夜景门的积极性。
泰晤士河 -
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伦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这些建筑虽历经沧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洗礼,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样,直至今天还在为人们所使用。在伦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满了英国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游的河道则以其静态之美而著称于世。从伦敦市中心穿过的泰晤士河,使伦敦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一大良港。而且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与大陆的莱茵河口遥遥相对,向欧洲最富饶的地区打开了一条直接航运的通道。同时,伦敦地处地中海与波罗的海中途,从而成为那一地区最理想的商业港,这无疑促进了伦敦的繁荣。在英国历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的政治家约翰o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泰晤士河 -
泰晤士河景区美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它自发源地英格兰西部的科茨沃尔德山,汩汩而下,穿过青山绿林和葱笼草地,流入伦敦市区,逶迤而去,最后经诺尔岛注入北海。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它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 泰晤士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英格兰科茨沃尔德山,自西向东流经牛津、伦敦等重要城市,注入北海,全长346千米,流域面积11400千米2。 “泰晤士河南岸自然风光很美,政府特辟了全长一点六公里的临河小路,供游人散步健身,”朋友介绍说。我们,走人步行区。只见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银色金属牌斜放在一个石质基座上。金属牌标着路名:“The Queen's Walk ”(女王步行径),并以速写的笔法镌刻北岸对称地段的风景名胜轮廓,醒目的箭头指着你所在的方位。步行径是一九八八年末启用的。这里不准汽车通行,没有噪音废气,江风入怀,鸟语花香。不独路旁草坪处处,连电线杆上也吊满盆栽,苍翠的绿蔓往下垂挂,在冬风中装点春天。一两个、三五个年轻人,穿着运动服沿河跑步。每隔一段路,便设一块金属牌,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对岸的景物已步移景换了。遥望北岸,再次看见了伦敦塔、高等法院、伦敦大学、圣保罗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宫、方尖碑等等,只不过比在游轮上观望时更概括些、更含蓄些、也更空灵一些。徒步河畔,呼吸那像被水洗过似的清新空气,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不知不觉已快近步行径的终点,那儿,一个醒目的标志,把我们引到当时正在兴建中的莎十比亚环球剧场,莎翁的名剧片段,被制成舞台模型,置于工地的前廊,我们回味不朽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艺术的氤氲大大加深了步行径的内涵,赋予以精神的力量。
泰晤士河 -
在英国历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水利水电快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2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08:0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翰郑爽在伦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