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我把它 简化一下 有些繁体 看不懂繁体字怎么办...

  建国初,国家将繁体字简化是为了什么?和古代流行的文字狱有关联吗?别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不知道和百分百消灭文盲有没有关系哈,坐等干货
  傻逼?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简体字一直有,历史盲  
  @yangyunyy
20:04:22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   日,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举行简体字的研究选定工作座谈会,商定了选定简体字的四条原则:   整理选定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已有简体字的简化规律加以适当的补充;   所选定、补充的简体字,以楷体为主,间或采取行书、草书,但必须注意容易书写和便于印刷;   简体字的选定和补充,以最常用的汉字为限,不必为每一繁难的汉字制作简体;   简体字选定后,由中央教育部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实行。   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根据上述原则广泛搜集资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应征者对简体字的选定原则主要提出了“选定简体字应该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和“只有少数楷化的草书简体可以采用”等意见。   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重新考虑了简体字的选定原则,决定完全根据“述而不作”的精神选定简体字,并适当注意缩减通用汉字的数目,把异体或可以相互通用的字尽量合并。于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初稿)》   日,在中央教育部的筹划下,由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组合并其他机构组成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   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汉字整理组。汉字整理组重新确定了编制简化字方案的四条原则:   已有通行简体的字,以述而不作、不另造简体字为原则。但无通行简体而笔画较多的常用字不妨另找简体;   简体字以印刷体为准,其构造宜注意与手写体相近。偏旁简化可以类推;   异体字有本组另行处理,代用字暂不入本表;   简体字表公布时,以简体字为主,附注繁体。排列按起笔丶一丨丿乛的次序,首笔相同视次笔,另附由读音检简字及由繁体检简字的两个检字表。   1952年下半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汉字整理组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一次稿,收比较通行的简体字700个。毛泽东阅该稿后指出:拟出的700个简体字还不够简。做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设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   日,由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对《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五次稿再作必要的修改。汉字整理组在第五次稿的基础上编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798个简体字、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251个手写体汉字简化偏旁)。   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联合通知,印发《汉字简化方案草案》30万份,征求意见。自《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至同年7月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共收到各界群众的来信和意见书5167件,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20万,其中赞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人数占97%(《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日,经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议,国务院设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   1955年9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出《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删除了原草案中的《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表草案》和《汉字偏旁手写简化表草案》,简化字由原草案的798个调整为512个,增收了56个简化偏旁。决定将异体字不放在简化方案中解决,拟定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草案》。   日至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会议中,修改了《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中的19个简化字,取消了一个简化偏旁。会议一致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草案》。会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会议的决议对《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作了调整,简化字的字数由512个增加到515个,简化偏旁由56个减少到54个。修改后的草案经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申请委员会审定。   1955年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国务院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法定的简化字在现今中国大陆地区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   日,国务院同意了日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关于简化字问题的请示”的报告,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化字问题的请示的通知》。   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了《简化字总表》。   “产量翻几番”。其中“量”和“翻”已经过于简化为同音字“两”和“反”,但这些过度简化的字在民间仍然大量使用。日,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称为“二简字”。   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共收2235个简化字)
  为了扫盲用,仅此而已。  
  我只想知道是为什么,跟设计国歌国旗一样,总要有个意义,欢迎大家讨论,谢绝谩骂
  王羲之要从坟里爬出来踢死你
  楼主,多读点书,可以了解简化字的来龙去脉。还文字狱!再费点功夫,弄清什么是文字狱吧!  
  建议你去读初中历史!!首先,这是大趋势,自古就有。其次,是为了扫盲!曾经那么多人不认字,现在没人不认字!!这些都是初中历史课本上有的!再有,你如果是大陆人,你随便拉个超过50岁的老头问问就可以知道答案!!非要来这里,让我这个老大爷给你上课
  我是40后老三届学生,参加过扫盲。  那些食堂的依姆有的连名字都不会写,全靠脱盲。文字简化就很重要。  譬如,灶,一个土一个火,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与记忆。繁写的灶我也不会写。
  @zhangys044
19:54:00  不知道和百分百消灭文盲有没有关系哈,坐等干货  —————————————————  有一定关系。但简化字的推行不是解放后开始的,光头当政期间就有方案了,后来光头在台湾要推行的时候,得知大陆已经先推了,遂放弃。  
  说简体字是为扫盲,解释算合理,那古代文字狱又是如何掀起的,怎样以文字将人定罪的?
  简体和文字狱有啥关系?现在写繁体字的都进监狱了?  
  @feifeifeijun
20:40:56  说简体字是为扫盲,解释算合理,那古代文字狱又是如何掀起的,怎样以文字将人定罪的?  -----------------------------  简单的说吧,中国古人信奉“文为心声”,即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你内心的想法。问题是中国汉字存在一字多义的现象,而且中国古代文学又以精简的文言文和诗词为主,往往会存在“尽在不言中”的延伸内涵,这样的文章落到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手里,就会用来以曲解文章作者的本意,成为政治斗争中栽赃陷害政治对手的工具。
  小朋友,又不读书,还喜欢望文生义。  
  @钓鱼小爱 6楼
20:07  为了扫盲用,仅此而已。  -----------------------------  方便手写,提高效率。  
  油墨很贵,用油墨印繁体字,成本是简体字三倍,不利于大量印刷教材,不利于扫盲
  人类是生物不断进化形成的最高生命体,并且仍在不断进步中!  不会进化的台毒港毒分子如同原始古生物,它们写的所谓“正体字”也只是古汉字简化到清代的一个阶段所用的字体,己渐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以大陆率先进化到更文明阶段的简化字时代,汉文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是不断进化、简 化、不断改进的,台毒港毒固步自封的用着清代古董字,迟早要被现代文明的潮流所淘汰!  
  如果不是电脑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能在使用拼音文字了  总的来说就是对中国的传统不自信造成的。
  向父辈致敬。  推广简体字,无非是为了加速习字速度,没有其他原因。倒是民国时有帮人呼喊废除汉字,学习拉丁文,认为中国的落后是文化造成的,彻底西化说写西方字……这就是大师们想要干的事,自我矮化到如此程度,和如今言必称美国的一些人一脉相承。
  @饮和食德
21:12:37  毛太祖当初的理想是消灭汉字,全部拼音化,可惜不成功,所以搞了简体字  到了电脑和手机时代,繁体中文跟简体一样输入方便,汉字根本不需要简化!  -----------------------------  不许放屁!!!
  去看看兰亭序  
  @饮和食德 23楼
21:12  毛太祖当初的理想是消灭汉字,全部拼音化,可惜不成功,所以搞了简体字  到了电脑和手机时代,繁体中文跟简体一样输入方便,汉字根本不需要简化!  -----------------------------  我可记得拼音化的争论是在九十年代,因为好像是电脑不认汉字  
  @feifeifeijun
20:40:56.347  说简体字是为扫盲,解释算合理,那古代文字狱又是如何掀起的,怎样以文字将人定罪的?  —————————————  什么叫文字狱?古今中外都不敢说,说古今台外,算不算文字狱?  
  扫盲  
  你为什么不取个120个字的名字?
  为了老百姓扫除文盲而已。文化人喜欢繁体字,写起来漂亮,有感情。老毛是文化人,也喜欢写繁体字。但是为了社会进步,还是选择简体字。
  @yangyunyy
20:04:22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  @feifeifeijun
20:06: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  日,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举行简体字的研究选定工作座谈会,商定了选定简体字的四条原则:  整理选定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已有简体字的简化规律加以适当的补充;  所选定、补充的简体字,以楷体为主,间或采取行书、草书,但必须注意容易书写和便于印刷;  简体字的选定和补充,以最常用的汉字为限,不必为每一繁难的汉字制作......  ============  想知道为什么要用简化字吗?你把这个回帖手抄一遍,记着,一定要用繁体字,别用简化字,更不能用电脑打字,然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feifeifeijun   ,,,,,,,,,,,,,,,,,,,,,,,,,,,,,,,,,,,,,,,,,,,,,,,,,,,,,,,,,,,,,,,,,,,,,,,,,,,,,  化繁为简才是聪明人所为
  啥都不懂就知道喷!  首先,简体字不是解放后才简化的,99%是历史上就在使用的,只是解放后,中国出台了简化字的国家标准而已。简化字大多数在宋时期就使用了,有些字简化得更早。  你问中国为何使用简化字,还不如问台湾为何倒退使用繁体字呢。
      
  其实,真正自创的字没几个!对消灭文盲,推广全民性质的文化教育是有帮助的,清朝推广极尽繁体就包藏愚民的祸心  
  @来五块钱的五分
11:50:44.11  其实,真正自创的字没几个!对消灭文盲,推广全民性质的文化教育是有帮助的,清朝推广极尽繁体就包藏愚民的祸心   —————————————  我说的两点,在如今的台湾有很好的例证,包括蔡英文在内的台湾人动不动就有错别字,不分大小场合,可悲  
  @万钧之器 4楼
20:05  简体字一直有,历史盲  -----------------------------  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简体字古代就有了,解放后只是对这些古代就有的简体字进行收集整理,真正在解放后新造的简体字非常少  
  民国时期就在推行简体字了好吧。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随着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改革汉字的呼声逐渐高涨。  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  1922年,钱玄同等人提出一套具体的简化方案,其中提出8种简化策略,这是第一次系统提出汉字简化方法。  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的&卷头言&中说:“语言文字的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然而“中国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惊人的文法革新,他们还做了一件同样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  1928年,胡怀深的&简易字说&出版,这是为简化汉字服务的最早的资料专书。  1930年,刘复、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卓定谋的&章草考&、陈光尧的&简字论集&等出版。  1931年,徐泽敏的&常用简字研究&出版。  1932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编的&国音常用字汇&出版,收入了宋元以来的大多习用简体字。  1934年1月,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第29次常委会通过了钱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呈请教育部施行。  1934年,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出版。徐泽敏的&550俗字表&发表。  1934年,钱玄同又一次向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日,上海&申报&首先刊载&手头字之提倡&的新闻报道,同时发表了&推行手头字缘起&和&手头字第一期字汇&。上海其他报刊纷纷响应,相继转载&推行手头字缘起&。手头字运动由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陈望道、叶圣陶、巴金、老舍、郑振铎、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达夫、胡蜂、林汉达、叶籁士等200位当时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太白&、&文学&、&译文&、&小朋友&、&中学生&、&新中华&、&读书生活&、&世界知识&等15家杂志社共同发起。&手头字第一期字汇&所收的300字大部分被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所采用。  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采用了钱玄同所编《简体字谱》中2400字中的324个,在当时又称“手头字”,这是政府第一次大规模推行简化汉字。  《第一批简体字表》,有三条选字原则:  以述而不作之原则;  择社会上比较通行之简体字,最先采用;  原字笔画甚简者,不再求简。  8月22日教育部制定公布了《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推行部颁简体字办法》。  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废止。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简体字典&,并且在燕京大学开设简体字课加以试验。  1937年5月字体研究会发表了《简体字表》第一表。  38年开始抗战,等到ZG建国又开始继续罢了
  为了规范和扫盲,一个回字就有十几种写法,不规定下来你让别人怎么学。  
  这种贴子就别回了,还真有这么多人在认认真真的解释。
  感觉楼主是个不怀好意的弯弯!  
  @清夜凌波 12楼
20:22  @zhangys044
19:54:00  不知道和百分百消灭文盲有没有关系哈,坐等干货  —————————————————  有一定关系。但简化字的推行不是解放后开始的,光头当政期间就有方案了,后来光头在台湾要推行的时候,得知大陆已经先推了,遂放弃。  -----------------------------  这也是逢中必反  
  反对简化字的,为什么不提倡使用甲骨文呢?那可是最贴近老祖宗创作源头的原汁原味啊!  
  @yangyunyy
20:04:00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  繁体字横版很难看。  
  @feifeifeijun
20:40:56  说简体字是为扫盲,解释算合理,那古代文字狱又是如何掀起的,怎样以文字将人定罪的?  -----------------------------  @土豆探长
20:54:47  简单的说吧,中国古人信奉“文为心声”,即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你内心的想法。问题是中国汉字存在一字多义的现象,而且中国古代文学又以精简的文言文和诗词为主,往往会存在“尽在不言中”的延伸内涵,这样的文章落到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手里,就会用来以曲解文章作者的本意,成为政治斗争中栽赃陷害政治对手的工具。  -----------------------------  不光是这样,古代文人喜欢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得微言大义。有时候喜欢在自己的文字中加入一些引申的含义,导致统治者疑神疑鬼
  楼主想多了。
  请LZ将以下两句话各抄写100遍,然后就会明白了:  建国初,国家将繁体字简化是为了什么?  建國初,國家將繁體字簡化是為了什麽?
  @feifeifeijun
20:40:56  说简体字是为扫盲,解释算合理,那古代文字狱又是如何掀起的,怎样以文字将人定罪的?  -----------------------------  你复制粘贴那么多,你到底还是不知道现在用的很多简体字都是几百年前就存在的了。  怎么把简体字跟“古代文字狱”联系在一起的?  中共推行简体字而已,没有因为谁用繁体字就把谁关监狱里。难道你家祖上全是文盲?你不知道解放前出生的人经常在书写过程中用繁体字?你自己随便搜一下老一代中共领导人的手稿,很多都是用繁体字的,难道他们也要被关监狱?
  1949年以前的文盲95%  
  @yangyunyy
20:04:22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  真牛逼,张口就来,你去看看没有使用简体字的台湾
  @yesen6s
15:21:24  民国时期就在推行简体字了好吧。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随着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改革汉字的呼声逐渐高涨。  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  1922年,钱玄同等人提出一套具体的简化方案,其中提出8种简化策略,这是第一次系统提出汉字简化方法。  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的&卷头言&中说:“语言文字的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  -----------------------------  这才是好的回帖
  繁體字  憂鬱的臺灣烏龜
  @yangyunyy
20:04:22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  @天狼星俊俊
16:46:12  真牛逼,张口就来,你去看看没有使用简体字的台湾  -----------------------------  那你说台灣还是臺灣?
  @白色近卫军 20楼
21:06  人类是生物不断进化形成的最高生命体,并且仍在不断进步中!  不会进化的台毒港毒分子如同原始古生物,它们写的所谓“正体字”也只是古汉字简化到清代的一个阶段所用的字体,己渐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以大陆率先进化到更文明阶段的简化字时代,汉文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是不断进化、简 化、不断改进的,台毒港毒固步自封的用着清代古董字,迟早要被现代文明的潮流所淘汰!  [来自QQ浏览器]  -----------------------------  其实简体字还会更简化,比如。。然并卵  
  让第二代第三代都看不懂民国的言论。。。。
  @饮和食德
21:12:37  毛太祖当初的理想是消灭汉字,全部拼音化,可惜不成功,所以搞了简体字  到了电脑和手机时代,繁体中文跟简体一样输入方便,汉字根本不需要简化!  -----------------------------  你是太祖肚里的蛔虫?造谣死全家!
  @白色近卫军
21:06  人类是生物不断进化形成的最高生命体,并且仍在不断进步中!  不会进化的台毒港毒分子如同原始古生物,它们写的所谓“正体字”也只是古汉字简化到清代的一个阶段所用的字体,己渐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以大陆率先进化到更文明阶段的简化字时代,汉文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是不断进化、简 化、不断改进的,台毒港毒固步自封的用着清代古董字,迟早要被现代文明的潮流所淘汰!  [来自QQ浏览器]  -----------------------------  @这个世界太拜金
16:55:10  其实简体字还会更简化,比如。。然并卵  -----------------------------  不会再简化的。不然以后看不懂古文,子孙就损失大了。
  汉字简化,文章白话,很好。
  @佚畋攘诟鼌襳蕙纕
17:01:33  让第二代第三代都看不懂民国的言论。。。。  -----------------------------  我们第几代了?看不中民国的言论是知识水平不够,不是你看不懂繁体就看不懂,小学生还真看不懂鲁迅写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文字记事符号而已,简洁明快应用起来效率高是最科学的。能用一笔不用两笔,能用一字不用二字,充分表达完整意思是最聪明。我相信文字将永远越来越简化。
  英语没有简化的空间-字母所累也。
  @天狼星俊俊 53楼
16:46  @yangyunyy
20:04:22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  真牛逼,张口就来,你去看看没有使用简体字的台湾  -----------------------------  没文化真可怕,古代书法《兰亭序》中就有简体字,现在我们使用的简体字95%以上是过去近两千年就已经出现的,解放后专家们对这些简体字进行收集整理,懂啊?解放后新造的简体字很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你试试手抄再别康桥,分别用简体字和繁体字~  
  @feifeifeijun 5楼
20:06  @yangyunyy
20:04:22  简化字不是建国后开始的,是从古到今一直在演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   日,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举行简体字的研究选定工作座谈会,商定了选定简体字的四条原则:   整理选定已经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已有简体字的简化规律加以适当的补充;   所选定、补充的简体字,以楷体为主,间或采取行书、草……  -----------------------------  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大部分都是国民政府搞的,30年代国民政府就开始打算推行简化字,制定了汉字简化的标准,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推行。49年后共产党只是把之前国民党搞的简化字拿来推行吧了。  
  @饮和食德
21:12  毛太祖当初的理想是消灭汉字,全部拼音化,可惜不成功,所以搞了简体字  到了电脑和手机时代,繁体中文跟简体一样输入方便,汉字根本不需要简化!  -----------------------------  @我是农民时代农民
21:19:46  我可记得拼音化的争论是在九十年代,因为好像是电脑不认汉字  -----------------------------  54运动那时候就开始了,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理由觉得汉字低下  不过汉字挺过来了。
  印象中民国时就有这计划吧?只是那时候军阀割据大家懂的
  鞑子推翻了,难道还用鞑子规定的字体,汉字当然由汉人自己来决定怎么写。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专家激辩简繁体字:现在废除简化字不得人心|汉字|繁体字|简体字_新浪新闻
&&&&&&正文
专家激辩简繁体字:现在废除简化字不得人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蓝生、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潘庆林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嘉宾访谈]:7月22日13:30,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蓝生;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侨联副主席潘庆林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汉字繁简之争”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江蓝生]: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讨论繁体字和简化字的问题。
  [潘庆林]:各位网友,大家好!
  [网友斜雨燕双飞]:江老师,最近,香港演员黄秋生在微博中称,“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在内地已死。”黄秋生所说的正体字是否仅仅指繁体字?简体字跟正体字沾不上边吗?
  [江蓝生]:黄先生是把正体字和繁体字划了等号,实际上这二者并不相等。繁体字是对简体字而言的,正体字是对异体字而言的,那么在大陆过半人不认识繁体字是事实,但是说过半人不认识正体字那就不是事实了。因为,我们平常使用的文字当中,简化字只是一部分,大约占7000通用字的31%,现代汉语词典收了13000多个字,那么简化字只占其中的17%,康熙字典占了47000多字,简化字只占其中的5%。在这之外的那些字就是黄先生所说的正体字,也是内地群众平常使用的字。另外,在简化字的总数上,其中独体简化字有482个,偏旁类推得出的有1753个,加起来在大陆推行的简化字有2235个,在2235个简化字之外的那些汉字叫传承字,实际上就是台湾所说的正体字,这些字是两岸四地共同使用的。
  比方说日月山川,冰雪雨水、上下左右、春夏秋冬、文化研究、北京、上海、香港,这些都是传承字,都是两岸四地共同使用的,这些是绝大多数简化字占汉字总数的比例很小。
  第二,黄先生说,华夏文明在华夏已死,这句话未免言过其实,因为华夏文明不只体现在文字上,华夏文明的核心应该是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2000多个简化字,不足以让华夏文明死亡。
  此外,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繁体字和异体字在下列情况下是可以保留和使用的。比方说文物古籍,姓氏、书法篆刻,题词招牌,出版教学研究当中需要使用的,有很多古籍都是用繁体字用的,学文史哲、历史的都会使用到繁体字,另外在私人的空间也都可以自由的使用繁体字,所以说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就是从用字角度来说也是不全面的。
  [网友剪刀石头]:您曾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停止使用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你提这个建议的初衷是什么?
  [潘庆林]: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中国繁体汉字以意蕴丰富,不但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而且“字形藏理、字音通心”,传递上古先人对当今、后世的许多信息。一如我们至今仍在破解着的“和谐”两个字对社会、对发展重要启示和作用。那是一笔可以安邦定国、烛照天下,能够让世界可见中华文明的真正无上高峰,其意之深,文之高,旨之阔,不亚易经。国人千万不能忽略汉源本字,对中国现当代的作用,北京奥运开幕式得成功,很大程度是表现在向世界显示的那个“和”字上,我们不能把英语的各个版本都引入国内,而独忘了民族骨血气脉魂都在其内的汉字本源。
  [网友小王子与玫瑰花]:江老师,有人认为简化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出现和推行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古代就没有简化字出现吗?您是否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简化字演变的过程?
  [江蓝生]:从殷商业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算起,汉字有三四前年的历史,总是处于变动与相对稳定之中。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有简化,也有繁化,但主导趋势是简化,在常用字范围内简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这是由文字的工具性决定的。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便于使用是最重要的表现:便于书写,利于表音表义。
  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在在我国几前年亿的文化史上,功劳卓著。汉字克服了国家和民族由于政治、地理和方言等等因素所造成的阻隔,微细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对汉字的认同心理仍然是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中华文明绵延了几千年都没有中断,汉字功不可没。但是汉字数量大(《康熙字典》47035个)、笔画多,繁体17画,繁体16画。读音乱,像龟有gui(乌龟)、jun(皲裂)、qiu(龟兹)。检索难(难认、难写、难读、难查)是不争的事实,不利于文化的普及。
  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痛感,汉字如果不改变,将会严重影响国民教育。国民教育上不去,国民素质提高不了,国家就不可能强大,所以近代以来,汉字改革运动一直蓬勃进展。汉字简化运动史于清末,五五运动提倡“汉字革命”,国学大师钱玄同、黎锦熙是积极的推动者。
  1922年,钱玄同、黎锦熙等向当时的民国政府提出了《减省汉字笔划案》。
  1935年8月,国民折算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324字),后因国民党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半年以后被废止。
  解放后推广普通话、推行简化汉字、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大语文现代化改革是前一阶段运动的继续,最终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获得成功。
  [网友一米残余光]:您的这个提案引起了关于繁简之争的巨大争论,有不少专家认为,汉字演变的方向是简化,现在让已熟悉了简体字的普通人再重新使用繁体字,是否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学生,考试的时候繁体字很费时间吧?
  [潘庆林]:举一个例子,在我们小学,我认为从现在开始,从小学生孩子做起,学简化汉字的同时稍稍讲一下繁体字,还是可行的。什么最简单?我举一个例子,好多学生说我,繁体字是一种落后的文字,现在的社会,世界闻名,越简单越好,这些学者讲的越简单越好,我请问一下,最简单是汉堡包,吃一口打一个嗝,最简单是肯德基,更简单是可口可乐,是碳酸嘛,那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舌尖上的文化,为什么要做一天两天乃至三天的煲汤呢?按这个逻辑讲,美国出现汉堡包、肯德基的话,我们用鸡精、醋、弄点水就是酸辣汤了。有人说倡议一国两文,我觉得文和制不一样,朝可更,代可移,语言文字不可变,从秦朝以后,中国哪个朝代改变文字了?还有人说我,你提案这个事,不关民主,不关民生,是不务政协的“政”,我不同意,这是民主、民生之外,关系民信的一件大事,据我所知,海外将近上亿的华人都是以汉字作为纽带和信仰,汉文化作为自己真正的归依和宗教,在域外图存。文字问题,是关系民族在世界影响长存的大事,虽然它不如现在社会经济问题,包括解决民工就业问题急切,但关系魂和根,更为重要。有人说恢复繁体字是倒退的,我觉得这与进步和倒退没有关系,纸币发行到现在,仍以黄金为硬通货就是最好的例子,年轻时做过的事情,不是不能变的,否则就没有了到八十年代还要给五十年代打成的右派,落实政策一说,更不会有连战代表国民党到北京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握手。文化溯源是为了向前看,死抱着昨天做过的事情不放,或者持“做过了就是对的”观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开时代倒车。
  [网友鸿鹄燕雀]:江老师,国家当年推行简化字的考虑是什么?推行时是否遇到极大阻力?使用简化字对于提高民族文化水准有何意义?
  [江蓝生]:继续完成清末以来的文字改革运动的任务,这项任务得到了全国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没有什么阻力,使用简化字之后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人民群众当中掀起了扫盲、学文化的热潮,解放前我们国家有85%的文盲率迅速降低,简化字提高了书写的效率,2200多个简化字平均的笔划是10.3笔,比相应的反平均减少了5.8笔。比方说毕业典礼繁体字是48划,简体字是24;像国庆献礼繁体字是60划,简体字是32划;台湾繁体字是39划,简体字是17划,尤其是给广大的工农民学文化创造了很便利的条件。
  [网友问一道]:如今距离您提出恢复使用繁体字已有4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争论与沉淀,不知道您现在是否还坚持之前的观点?为什么?
  [潘庆林]:对于恢复繁体字,我是持之以恒,永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以前提出了,而且经过几年的争论和沉淀,我还是要说,永远坚持恢复繁体字。而且当今我们改革开放的今天,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得”,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用金钱、用生命挽回不来的损失,这一点,不管是有文化的人、有知识的人,还是搞政治的人或普通的老百姓,为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站在不同的角度,当晚上静下心来,静静地思考,目的就是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们考虑到今天对中华民族的传承、传脉,和汉字的传承和繁衍,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定义。穷富跟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关系,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联系着每个人的心血、脉络,我想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今天是说出来了,还有很多人在思考,想说,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说的场合,但是心是共享的。
  [网友热爱生命]:有人说,“汉字简化后,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面无表,运无车,儿无首,乡里无郎。”支持繁体字的人通常认为,繁体字更能传承文化。您怎么看这种观点?我们的简化字是否真的丢了中华传统文化?
  [江蓝生]:不可否认,繁体字从整体上更能反映造字原理和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所以很多人认为它更利于传承传统文化。但是简化字同样是我国人民的创造,也主要利用了六书造字的方法。没有人认为隶书楷书替代了甲骨金文和大小篆就破坏了传统文化,同样也不能说简化字破坏了传统文化。国家不穿对襟、大襟改穿西服不能说破坏传统文化,怎么使用了一些简化汉字就是破坏中华文化呢?这些简化字源自我国历朝历代,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是中华文化土生土长的东西,不应该被排斥在中华汉字体系之外。
  现行简化字绝大多数来源于古代的简体字,有一些来自草书和行书,还有一些是“古本字”,(虫、从、云、气、众、丰),新中国吸收群众意见创制的仅占少数。有专家统计在400多个独体简化字当中源字先秦两汉的有159个,源字魏晋南北朝有32个,(刚才说的爱无心的“爱”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源自隋唐的有29个,源自明清太平天国的53个,源自民国有61个,源自建国后新造的104个。可见,简化字丢了中华传统文化跟事实不相符的。
  [网友土豆派]:有专家说,简体字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我国整体文化水平。不知道您如何看待简体字的历史作用?
  [潘庆林]:我反对。要是这样说的话是最有利于教育的,中国的文化有吃的文化,还是举这个例子,汉堡包最简单,肯德基简单,可口可乐更简单,它提高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了吗?应该说句俗话,有人说是垃圾食品,我也不反对,把美国食品说成是垃圾食品也不对,它只是充饥的一种干粮。但是要说简体字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提升我国整体文化水平,那你就不要搞什么书法,不要学历史了,现在很多孩子读不了历史,就是因为看不懂繁体字,导致逐渐走向了白痴之路。现在社会上发生这样和那样的,特别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现这样的奇怪的问题已经得出结论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我们国家有残疾人,这些残疾人经过我们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他们在道路上坚韧不拔,有的成为奥运冠军,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成为歌手,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大家都用同情、关爱的眼光来关爱他们,同情他们,但是我们需要警惕,就是我们精神上的残疾,也就是精神残疾人这是最可怕的。而改革开放到今天,有这样那样的空缺和空白,导致我们很多孩子没有理想,没有信仰,精神上变成了残疾,这是最可怕的,也就是我所说的精神残疾人。这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灌输教育拉开了距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脉和当今年轻人的距离拉开了,断层了。一件事情认识到了,改正了,就是进步。比如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很多人都想,现在坐红旗车了,自己国产车,于是一哄而上,要把外国的车都代替,我觉得应该制止。一个民族等他感悟、认识到了自己民族品牌的重要性的时候,这就是进步。我们已经没有自己的品牌了,不能说用一种情绪来掩盖一种浪费。全上红旗车,那以前的车怎么办?报废?你把它销毁,也销毁不了。这个车继续保留,再换成新车?就造成第二次人为的污染。所以说,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是成功是失败,让后人去说,但是有一点,在我们国家,凡是村长以下的干部的孩子,上学是非常困难的,在教育方面是空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悲惨的一页。也就是说我们执政党的干部,村长以上的干部,没有一家孩子上不起学,留不起写的,但是中国13亿人口,村长是13亿人口的一部分,我是讲村长以下。有人提出了,简体字有利于教育普及和和我国整体文化水平,如果这样很多人上不起学是怎么回事?我的意思,简体字和繁体字对于教育的普及丝毫没有影响。我举一个例子,台湾、澳门、香港、马来西亚,东南亚众多国家乃至现在普及到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包括中国自己的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的,包括国外的一些年轻人,也在向往着中华民族,甚至有人皮肤上都刻着中国的字,都是繁体字,比如说繁体的繁,比如说长寿的寿字,用各种繁体字作为标记,当然这是一种感性的东西,说明他们心里向往着中国。而我们自己国家发明的字形相应的这样伟大的文化的创举,我们一点点把它淡化掉,甚至销毁掉,这也是一种悲剧。我们看到,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一些孩子们,包括跟我们国家没有根源的日本,都是用繁体字,而且他们有五种文字,一种是繁体字,一种是简体字,平假名、片假名,但是他们的孩子毕业以后,到国外去,在牛津,在剑桥,都是很好的学校,特别是在香港、台湾、澳门也在学繁体字,但是他们毕业以后也没有因为考分自杀的,也没有因为交不起学费就失业的,因为他们的心态很好,他们的教育是看菜下饭,量体裁衣,能考上大学的就供他上学,考不上大学的,也不都是上牛津、剑桥,所以中国的教育应该把心态摆正,不要过多的考虑到分数线是多少,用分数线和金钱,我们的教育规章没有错误,教育部门从来没有承认错误,但是教育系统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悲剧,一起接一起,本身就是我们教育部门的最大的失误,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得到的东西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摸索,但是失去的东西应该静心地反省,因为下一代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的传承,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传承,下一代孩子的好与坏,对中华民族的传承非常重要,我们先不做评论,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回顾一下。将来你也会养儿育女,我们都换位思考,为这个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怎么样传脉下去,把这些好的东西延续下去,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世界在看我们国家,怎么改革,中国共产党也在摸索这条路,在看我们国家怎么发展,怎么走,全世界都在看,你失败了,他就笑话你,你成功了他就敬佩你。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要敢负责任,不光在军事上负责任,在教育方面,在培养孩子方面,在培养人文的德智体方面,都应该用心,去考虑我们的教育,用心考虑我们中华民族的传承。都喊着教育重要,但是我觉得在教育方面,我们国家还在分三六九等。举一个例子,我是全国政协华侨界的,在海外华侨的孩子,回国上学,无条件接受他们,甚至免费让孩子回自己的国家,他的爸爸妈妈在异国他乡拼命地挣钱,养活自己,同时默默无闻地培养自己的孩子,自己受多少委屈,把钱存完了,要把孩子送回自己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人自己的家,回到自己家才真正感到安心、欣慰。一谈上学,都拒之门外,这本身就是精神犯罪,把海外华侨的孩子拒之门外就是一种犯罪,刑法有没有不管,我们是精神犯罪。我认为不但要接收他们,而且应该是免费的,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从我们国家每个领导人做起,都要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在孩子身上投资,总比那些政府和房地产商共同勾结炒土地更为重要。
  [网友自由的星星]:江老师,有专家认为,有些简化字在简化过程中,没有遵循汉字发展规律,简化的不科学。您怎么看这种观点?对于简化不科学的汉字是否需要重新调整?
  [江蓝生]:汉字简化工作总的是顺应了汉字发展的趋势,从简的趋势,而且简化字绝大多数有约定俗成的历史基础,顺应了群众使用的需要。少数简化字不够科学,主要是在指导思想上有片面强词减少单子笔划和通用字的字数倾向,造成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给使用和繁简转换带来不便,也降低了港澳台同胞对简化字的认可度。[14:29]
  [网友维度中]:最近,香港演员黄秋生在微博中称,“在中国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华夏文明在内地已死。”这番言论,立马引起了各方对于简繁字体的争论。您怎么看待黄秋生的这个评价?繁体字是否就是中华文化正统的代表呢?
  [潘庆林]:这话说得不对,简繁正在讨论,不管正确与否就在于一个学习的过程。实际上,通过简繁之争,激起孩子们对繁体字的重视,当然某一方面对政府也是一种促进。至于重要不重要,让各行各业的人去评论,你不能说我提出来就我伟大,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作为一个委员提案,听到很多意见,综合起来做了提案,我只是作为一个建议。在我们改革简体字的时候也有很多科学的东西,自古以来的字,没有把汉字改革掉,而是把汉字给延续下来了,世界上任何的国家对我们汉字的研究,有写简体也有写繁体的,但是对于简繁之争,我的观点是,我从来没有说简体字就不好,我也没说繁体字怎么伟大,就是大家来讨论,需不需要繁体字,你把它都忘了也不行,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发信息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大白字。繁体字也好,简体字也好,都是中华民族的传脉,应该发扬的东西,但是要把所有的年轻人不知道繁体字,我觉得就是最大的失误。我在“两会”提出繁体字到今天,已经四年了,各个地方都在不停地争论,争论是一件好事情,改革开放也是这样,改革开放对与错,我觉得现在是光坚持改革开放是对的,坚持到底,但是按照辩证法来讲,按照哲学思想的辩证法来讲,按照毛泽东思想的哲学来讲,我觉得现在应该是做一总结论断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理念,坚定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得”与“失”。
  [网友云南小竹]:江老师,咱们在简化汉字的过程中,遵循了哪些原则?是否在尊重汉字规律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的使用习惯?
  [江蓝生]:汉字简化的方法主要沿用了传统六书主要的构字方式。
  (1)草书楷化,如:书、东、专等。(2)同音替代,如:“丑”替代“h”,“里”替代“Y”。(3)减省笔划:“丽”替代“”、“号”替代“”。(4)采用古体:从替代“”,“电”替代“”。(5)符号代替:用“又”替代“h”字的右边和“Α弊值淖蟊摺(6)会意法:泪、众、尘。(7)形声简化法:惊(@)、态(B)。(8)其他。
  [主持人]:对于简化不科学的汉字是需要重新调整?
  [江蓝生]:实际上都有一些调整,比方说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的时候,就调整了5个字,(覆盖/复 t望/了)。据我所知,将要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也会恢复几个少数繁体字和一些人名用的异体字。我认为简化字确有调整的余地,但调整要适度,要保持文字的相对稳定性。
  [网友智慧无价]:江老师,2009年,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您如何看待这个提议?觉得可行性高吗?
  [江蓝生]:少数简化字不太理想,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整个简化字系统,简化字给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现在要逐步废除会不得人心。简化字由于笔划比较少,在计算机上也显得形体清晰,而且联合国把简化字作为中文的规范字体,成为国际标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政府规定华人社会使用简化汉字。简化字已经走向世界,对于传播中华文化会发挥有利的作用。文字的使用由繁到简易,由简到繁难,如果征求群众衣意见,我估计恢复繁体字的倡议不会通过。潘先生的提案里还提到台湾申遗的压力很大,我到认为如果台湾用正体字来申遗的话,我个人乐观其成,因为汉字是两岸人民共同的遗产,繁体字也不是台湾独有的,我们也有繁体字。
  恢复繁体字我认为没有必要。
  [网友这是这样]:您在提案中说,对繁体字的简化存在粗糙的一面,有些违反了汉字造字的“艺术化”和“科学化”的规律。那么,是否能够通过对这部分不科学简体字的调整来达到艺术化和科学化呢?
  [潘庆林]:在改革简化字当中,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比如“”二字,改成简化字以后,囊酰改阳,耳部旁月与耳部旁日的恰谐恰对,既形象又意相。但不可否认有受那个时代的局限,粗糙粗陋的地方,比如爱无心、欲无心,毛泽东的“|”字改“东”字,都是不当简和简不当的。原来的|字并不繁,日出木中,字意与形象如一首诗一般,用草写的方式简它作什么?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字,充满智慧光芒,是民族瑰宝,汉字的每一个字都如福祉瑞兆一般,护看着在中华这片土地上繁延的后人。我始终忘不掉,毛泽东青年时代用过的那个笔名“二十八划生”,那是繁体字毛泽东三个字的壁画,它真的昭示了一代伟人的一生,没有他没有今天的共产党,新中国。而且从1921年至1949年真的是28年。不管唯物唯心,相信不相信,这是应合。社会进步改革可以,但不能动本,就跟不能动土地一样。我们把国土看得那么神圣,为什么不把在这片土地上衍生而成的汉文字,看得更加神圣?
  [网友木谷水生]:作为一名华侨,请问您华侨主要使用的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简体字和繁体字哪个使用起来更方便呢?
  [潘庆林]:作为一名华侨来说明简体字和繁体字,我觉得根据我的年龄,我对繁体字和简体字都赞成,还是像邓小平讲的,哪条路走得通走哪条路,繁体字很漂亮,简体字很简单,就跟一个很漂亮的姑娘穿着很简单的衣服一样,不管怎么样,简体字、繁体字,我到国外去,遇到写繁体字的地区,就使用繁体字,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因为都在使用简体字,我就用简体字,对我都没有束缚,繁体字、简体字我都喜欢,汉字是我们国家的。
  [网友智慧无价]:江老师,现在大家长提两岸三地文字统一,具体该如何做呢?香港、台湾用的繁体字,大陆用的简体字,废除任何一个都是很困难的事,您对于两岸文字统一方面有何好的建议?
  [江蓝生]:为了加强两岸四地语言文字的交流,最终实现书同文的远景,目前内地应逐步做到用简识繁,在一定范围内简繁由之,台湾则用繁认简,在一定范围内繁简由之。
  为此,我建议:第一,高中一年级语文课可增加演讲繁体字与简化字关系的课程,使学生能认识繁体字,并掌握繁简对应关系,这并不困难,一学期足已,我们的青少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外语的,有的还要学习第二外语,我们为什么不能抽出很少的时间了解自己的文字呢?如果补上这一课,对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大有益处。
  第二,国家语委可组织专家对现行简化汉字半个世纪的实践进行总结梳理,对其中明显不合理、不理想的可做适当调整,调整变动会带来使用中的不便,但数量不大,长痛不如短痛,半个世纪对于中国民族的千秋万代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一瞬。
  最后我想说的是,香港的黄先生也好,政协委员潘先生也好,他们提出问题的用意都是好的,他们热爱中华文化,励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尊敬的,有不同意见可以充分展开讨论。
  [江蓝生]:亲爱的网友们,我就说到这儿,你们还能接受吗?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你们提出。
  [潘庆林]:亲爱的人民网的各位网友,今天特别高兴,通过看不见的形式用心来沟通,我是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也是人民网的一名网友,人民网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信息给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欢乐和支柱,我想永远和你们交朋友,不管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我希望都是作为一种探讨,都是为了我们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下一代,不管怎么样,还是为了我们国家好。今天是第一次,因为时间的限制,我想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通过网络来互相沟通,用心来交朋友,谢谢你们大家,也祝你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酷暑保重。[
(编辑:SN025)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不懂繁体字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