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神将世界袁绍配招60W败于20W统帅低。而曹...

统帅而论,关羽和周瑜比谁更强?
405回复/6亮 44917浏览
前阵子总是看到各种拿关二爷和很多人比的帖子,但是却没看到与周瑜比的。自己也比较好奇他俩谁更强。就发个帖看看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关羽呢,众所周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比较刚愎自用,被吕蒙偷袭了荆州。周瑜最吊的无疑是赤壁之战。直接改写了历史进程。不过拿曹仁来作为参照物的话,周瑜没有胜过曹仁,而关羽却能打赢。那么单论个人军事素养,统帅能力,谁更厉害?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周瑜是统帅关羽是大将打的曹操差点迁都的集团军统帅到你这成大将了……
引用3楼 @ 发表的:周瑜怎么说也是跟诸葛亮齐名的人。估计比关羽强吧,而且周瑜内政也要管不止管打仗之事二哥是荆州军政第一把手你说他管不管内政?
关羽逆推曹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周瑜,借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以数万兵力围困几千兵的曹仁一年,久攻不下。谁强一目了然,还有说周瑜是帅,关羽是将的,关羽才是证明了自己可以独领大军的帅。反倒赤壁之战从来就不是周瑜一人指挥,而是刘备两万人,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而曹操方面认为自己是输给了刘备。《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先主传》“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河蟹*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诸葛亮传》“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河蟹*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三国志关羽传》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三国志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至于火烧赤壁,由黄盖看破连舟破绽,黄盖献策火攻,黄盖亲自执行,他才是赤壁最大功臣。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此帖被溺死ing在 01:15修改 ]
引用1楼 @ 发表的:周瑜是统帅关羽是大将关羽不是作为荆州方面的统帅吗,能独当一面也算不上统帅吗?
遥想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间灰飞烟灭我选公瑾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5楼 @ 发表的:关羽不是作为荆州方面的统帅吗,能独当一面也算不上统帅吗?我也是看醉了,,,一帮人什么都不知道就乱吹周瑜。周瑜跟孙权,建安十一年,带领孙瑜打掉麻,丧二屯。活捉一万俘虏,虐了黄祖以后,基本就没干啥。打赤壁的时候,提出火烧的也是黄盖不是他。之后去打南郡,结果在关羽拖住周边文聘,乐进等大将的情况下。还打了那么久。你反观二爷,一个月,直接把曹仁推的告急。还有说内政的,周瑜一偏将军加南郡太守,二爷直接拥有自己的军事权加外交权。更离谱的是。。还有说周瑜统兵百万,,,三国人中有人统兵过十万么?(别提孙十万。。)三国中陈寿给周瑜的评价也只是奇才,而给吕蒙的评价是国士。楼主看看就好。
周瑜是统帅关羽是大将
遥想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间灰飞烟灭我选公瑾发自手机虎扑
周瑜怎么说也是跟诸葛亮齐名的人。估计比关羽强吧,而且周瑜内政也要管不止管打仗之事
不是一个层次的好吗
引用1楼 @ 发表的:周瑜是统帅关羽是大将关羽不是作为荆州方面的统帅吗,能独当一面也算不上统帅吗?
引用3楼 @ 发表的:周瑜怎么说也是跟诸葛亮齐名的人。估计比关羽强吧,而且周瑜内政也要管不止管打仗之事单论军事……
你真当赤壁是诸葛先生一个人烧的? 那可是刚败袁绍 追着刘备满地图跑 吓得东吴群臣要投降的巅峰曹操啊
引用4楼 @ 发表的:不是一个层次的好吗难道被周瑜完爆?
赤壁之战孙吴联军最高军事长官是周瑜,关羽只是刘备手下一员上将而已,就好比李云龙跟朱总司令的差距吧
关羽逆推曹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周瑜,借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以数万兵力围困几千兵的曹仁一年,久攻不下。谁强一目了然,还有说周瑜是帅,关羽是将的,关羽才是证明了自己可以独领大军的帅。反倒赤壁之战从来就不是周瑜一人指挥,而是刘备两万人,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而曹操方面认为自己是输给了刘备。《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先主传》“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河蟹*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诸葛亮传》“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河蟹*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三国志关羽传》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三国志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至于火烧赤壁,由黄盖看破连舟破绽,黄盖献策火攻,黄盖亲自执行,他才是赤壁最大功臣。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此帖被溺死ing在 01:15修改 ]
引用9楼 @ 发表的:赤壁之战孙吴联军最高军事长官是周瑜,关羽只是刘备手下一员上将而已,就好比李云龙跟朱总司令的差距吧但是关二爷的巅峰在水淹七军吧,按巅峰来比较
紫薯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楼 @ 发表的:周瑜怎么说也是跟诸葛亮齐名的人。估计比关羽强吧,而且周瑜内政也要管不止管打仗之事二哥是荆州军政第一把手你说他管不管内政?
关羽在决赛都有出场,周瑜的技能太难命中,
关羽踢回来对面一个C真的无解。
周瑜正史上可是很很牛逼的,三国文武全才发自手机虎扑
该回帖被灭过多,已被折叠
引用11楼 @ 发表的:但是关二爷的巅峰在水淹七军吧,按巅峰来比较周瑜能点兵百万,关羽最多十万,不是一个量级的。
引用1楼 @ 发表的:周瑜是统帅关羽是大将打的曹操差点迁都的集团军统帅到你这成大将了……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周瑜带的兵最多不超过五万吧
引用16楼 @ 发表的:周瑜能点兵百万,关羽最多十万,不是一个量级的。
引用内容被灭过多已被折叠领兵百万这种事别张口就来,赤壁之战公瑾也就仅仅带兵五万而已。云长领兵北上手里兵不比他少
引用16楼 @ 发表的:周瑜能点兵百万,关羽最多十万,不是一个量级的。
演义还是三国志??如果正史周瑜不输孔明的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208人参加识货团购188.00元27人参加识货团购218.00元121人参加识货团购169.00元502人参加识货团购89.00元152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253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168人参加识货团购718.00元569人参加识货团购678.00元112人参加识货团购545.00元52人参加识货团购139.00元263人参加识货团购379.00元260人参加识货团购438.00元最熟悉的陌生人,少年曹操和袁绍是好基友,袁亲手扶持曹上位!
我的图书馆
最熟悉的陌生人,少年曹操和袁绍是好基友,袁亲手扶持曹上位!
张群野本公众号特约90后美女作者三国控,乱世历史迷,爱好文案、写作、藏书、旅游、摄影、cosplay…下午趴在桌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里有条河,河的两岸各列着两支军队,一岸立着“袁”字旗,一岸竖着“曹”字旗,双方呐喊声震天,兵士们的眼中充满着杀气和愤怒,战争一触即发。忽然惊醒,望见书上“官渡之战”四字,叹了一口气。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政府统治黑暗,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减弱,土地兼并问题日趋尖锐,再加之天灾人祸,各地爆发武装起义,其中黄巾起义广为人知。后来黄巾起义虽被镇压了,但它给予了东汉政权一记重拳,分崩离析在即。在镇压各地武装起义的时候,孱弱的中央政府对各州郡官员独揽军政大权、地方豪强组织私人武装部队也只能持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对于这些割据势力来说,此时就好比在自己眼前摆着一块大蛋糕,只要踮个脚,伸个手就能得到蛋糕。而这块蛋糕的实质还是土地和人口。有利益可拿为什么不去拿呢?于是地方豪强们各自抬头,占据地盘,形成各种的割据势力,为自己图谋利益。在连年的征战中,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逐渐壮大,后来史上相当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官渡之战打响了。“袁绍曹操势如水火!”说书人说了一句,底下的听书人拍手叫好。后面官渡之战是怎样波澜壮阔,怎样上演逆袭奇迹,我都不再关心了。我想起了很久以前那些洛阳城的往事。曹操和袁绍自少年时就认识,类似于你和以前家门口的小伙伴玩泥巴然后一起长大的关系。只不过他们不玩泥巴,他们热衷于恶作剧,比如抢别人家的新娘子什么的。《世说新语》里说他们少年时都是游手好闲的洛阳“老炮儿”。一天两个人看见一户人家在举行婚礼,曹操一时兴起,和袁绍商量偷别人家新娘出来。他们进到人家屋里后大喊:“有小偷啊!”于是,趁别人去抓贼的时候,曹操溜进新房,劫持新娘后就跑了。在逃跑的路上,他们迷路了,袁绍还掉到坑里出不来也动不了。眼看着要被抓住了,曹操急中生智,指着袁绍喊:“小偷在这儿呢!”这样一激,将本来已经“不能得动”的袁绍硬生生给急得跳出坑来。后来,袁绍每次回想起这段经历应该还会埋怨曹操不够义气,尽出鬼点子吧。有次袁绍想开曹操玩笑,叫人晚上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不中,刺的位置偏下了。曹操心里想,对方的下一剑可能要往上刺,于是他紧贴床板,果然如他所料,下一剑刺高了,曹操赌赢了。不过这估计也是曹操的黑历史,这场“夜袭”的血色玩笑很可能对他造成了心理阴影,所以后来他说自己“吾梦中好杀人”。曹操和袁绍,一个“任侠放荡”,一个是“好游侠”,抛却门第立场,两个少年因为性格相近走到了一起。随后,以袁绍为主的政治小集团开始慢慢形成。袁绍、曹操、张邈、何颙、许攸等几位热血青年怀抱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卷入这乱世的风云之中。中平五年,东汉政府置了西园八校尉,袁绍与曹操均在其中。袁绍和曹操褪去了以往的青涩,多了份自信与果敢,当时的他们也仍然想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出力。只可惜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落差,由于政治经验的匮乏,当时的袁曹还未理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含义,赶走了一群苍蝇却引来了董卓这只大老虎。董卓入京,政权实际进了他的口袋。无奈之下,袁绍去了冀州。曹操也不满董卓,于是“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投靠陈留太守张邈。在好友的帮助下,曹操也组建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力量。由于董卓锋芒毕露,各路反董势力纷纷聚集起来,商量“伐董联盟”的大计。当时“伐董联盟”的核心人物是兖州刺史刘岱、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当时的曹操因为地位低微按理说是进不了联盟决策层的,这里我觉得他是凭借与袁绍等人的私交才得到了这个机会。董卓下属的凉州军骁勇善战,伐董大军虽有十余万人,但没有人敢向洛阳推进。但曹操觉得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于是独自引军西进。在荥阳汴水,曹操军遇到了董卓的大将徐荣,由于双方士兵数量相差过大,曹操大败,兵士也死伤大半,他自己也被流矢所伤,还好堂弟曹洪拼死相救,曹操才得以逃脱。但这次失败重创了伐董联盟的信心,也让很多人对曹操的军事能力提出了质疑。回到酸枣后,曹操再次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但是大家都不愿意。伐董联盟名存实亡,在明白了这点之后,曹操带领着夏侯惇一群人去扬州募兵,实际上就是脱离了联盟。董卓还没讨伐,盟军自己就先内斗起来了。在联盟分裂之前,袁绍曾问过曹操一个问题。如果伐董失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袁绍当时就表明自己要“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那时力量还较为弱小,没有太明确的战略规划,用套话敷衍了一下。而袁绍当时的计划则是要以河北为基础,然后“南向以争天下”。但袁绍此时对于董卓把持的汉室是不承认的,曹操虽然不认可董卓但是他仍然承认汉室,这也是后来袁曹分裂的关键所在。伐董联盟解散后,曹操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但是袁绍信任曹操,在曹操困难茫然之际,扶了他一把。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刘岱被击杀,在鲍信和袁绍的帮助下,曹操进入兖州,击败黄巾军,收编青州兵,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曹操虽说得到了自己的根据地,但是终究是靠军事压力得来的,曹操本人并未得到兖州士族的认可。同时,“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此时好友张邈也开始忌惮曹操。曹操从得到兖州的那天起,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各方势力都对兖州虎视眈眈,袁术、陶谦等都想来占点便宜,捞个油水。此时,袁绍又站了出来,帮助曹操,“太祖与绍会攻,皆破之。”。虽说此时袁绍出手是因为“二袁”矛盾,但是他的确给了曹操相当现实的利益。尔后,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曹操出兵徐州,兖州叛乱。张邈也是曹操曾经的好友之一,曹操处理王匡反曹事件的时候,对王匡下手果断狠决但对张邈却犹豫不绝了,可能也是念及了过往的情分。张邈的背叛对他打击很大,信任的好友在最紧要的关头却背叛了自己,甚至要置自己于死地。如果换作一般人,最要好的朋友背地里说你几句坏话,你可能就受不了了,更何况是取你性命?我一直认为曹操是个无比坚强的人。他可以随时作好被人背叛的觉悟,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并不是只有曹操能做,而是恰好做这些事情的人是曹操罢了。曹操也是普通人,只是在不知不觉中,为了生存、为了回应周围人的期待,做了很多必要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慢慢地改变了他。之后,为了帮助曹操争夺兖州,袁绍亲自出兵助力,吕布失败,退回徐州。关于袁绍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曹操,除了年少的情谊之外,更多是利益的一致性。只可惜曹操不像张良韩信,袁绍对曹操的定位从开始就错了。袁绍是希望曹操成为自己的下属,永远依附于自己,而曹操则在实力壮大之后想要独立自主。两个人此时的关系更像是对弈,一个想要控制,一个想要独立。196年,汉献帝的东归,让曹操把握到了一个绝佳的独立机会。此时的曹操拥有了较强的军事力量又加之接纳了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人集团,手下可谓是谋臣如雨,武将如云,羽翼渐丰的曹操,对未来也有了明确的规划。其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是曹操的独立宣言。其实最早袁绍集团比曹操集团更先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袁绍本人并未重视直到曹操实施后,他才后悔不已。曹操提出的迁都计划则让袁曹之间的矛盾激化。《三国志.袁绍传》记载:“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袁绍让曹操迁都鄄城的自然是想像董卓一样控制汉献帝,但曹操拒绝并执意要定都许昌,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想独立。既然矛盾都已经摆在桌面上,那么袁曹之间的关系也彻底走向破裂了。如果两个人的梦想是一起打工,那么估计他们还能继续做朋友。但他们的梦想都是当老大,政治野心与欲望的驱使让两位挚友的心变远了,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从少时嬉笑玩闹的伙伴到此时战场上兵戎相见的仇敌,洛阳的那些往事被历史猎猎作响的风声所掩盖,那些热血激昂的光辉岁月也在多年的南征北战中被啃噬干净……是否袁曹之间只剩下露骨的利益了?答案是否定的。建安九年,曹操攻占冀州,这时距离袁绍病死已经两年多了,曹操路到袁绍墓前,失声痛哭,《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后世很多人说曹操哭袁绍是为了收买人心,故意作秀给人看。尽管这个猜测较符合曹操的性格,但是我不认同。我非常反感把人脸谱化,比如说提到张飞就一定说他粗武暴躁,提到曹操就一定说他奸诈多疑。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拥有丰富且细腻的情感,有着自己的思想且具有多面性。曹操哭袁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世事变迁,多年的老朋友,多年的竞争对手,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拥有千古美名也好,千古骂名也罢,皆由后人评说吧!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一辈子也就是说书人手中的一页纸,又有什么可在乎呢?若是再能回首,定当和旧友把酒同乐,抛开所谓的功名利禄,无忧无虑一次。后记:官渡之战,曹操以两万的兵力,击破袁军十万。建安七年,袁绍因病去世。建安九年,曹操经过袁绍墓前,痛哭不止,旁边的人去扶他,他甩手不理,愣愣地看着墓碑自语。“本初不在了。”忽然间起雾了,再抬头时,身边只有纷杂的街市和年少的袁绍,“阿瞒,喝酒吗?”曹操抱住袁绍,“好久不见,回来就好。”
馆藏&19144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官渡之战袁绍之所以败于曹操的五大原因
官渡之战袁绍之所以败于曹操的五大原因
谁都知道,曹操因为官渡之战中,以约2万军队大败袁绍约11万大军,成为他称雄北方的转折点,最终在北方称王,成为三国鼎立中最强大的一方。然而,透过官渡之战,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其势力可以说没有谁敢与之称雄,他手下不但众多的杰出谋士,如田丰、沮授、许攸、宁配、逢纪、郭图等,都是才华横溢之人,而且拥有许多杰出的将军,如颜良、文丑、高览、张郃等,特别是拥有当时各大军阀都不相比的强大军队。但是,袁绍何以最终会败给并不是特别强大的曹操呢?阅读三国志关于袁绍方面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袁绍之所以败给曹操,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一是袁绍失去了道义上的最高点,没有拥立天子。东汉末年,群雄纷起,虽然都是为了争天下,但口号都是为了匡扶汉室,可是,袁绍在关键的时候,尤其在首席谋士沮授献计迎天子的情况下,作为统帅袁绍竟然没有意识到在当时情况下拥立天子的重要性,没有采纳这一建议,最终失去了当时最大的道义制高点,被相对弱小的曹操抢得先机,曹操借天子自重,任何英雄反对曹操就是反对天子,反对汉朝,袁绍就这样成为反道义之人,自然在道义上失去了最大号召力,许多有杰出才能的人,对袁绍自然就不抱希望,纷纷转而投靠曹操,袁绍吸纳杰出人才的机率就大大降低,一个失去最大政治口号的英雄也就开始孤立,虽然后悔莫及,但已无用,只能付出失败的代价。二是不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其实,袁绍与曹操相比,从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对比,袁绍并不逊色于曹操,但是,袁绍成名天下之后,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不善于发现人才,更不善于使用人才,虽然手下人才济济,但没有得到用尽人才。其实,袁绍手下成名的伟大谋士至少有五到六位之多,他们分别是田丰、沮授、许攸、宁配、逢纪、郭图,这些谋士雄才伟略都十分了得,但是,所有谋士都有自己的缺点,如田丰性格刚强,不知迎合,许攸贪财,审配专权,逢纪喜欢废话,郭图喜欢耍小聪明,只是苦了首席谋士沮授。其实,这些伟大谋士有缺点是很正常的人,但如何正确用好这些谋士,这就需要统帅的智慧了,可惜的是,袁绍在革命未成功的时候,不是用其所长,而是用其所短,让其内斗,那焉能不败?更何况,在这些伟大谋士之外,不善于发现人才,如郭嘉,最先就在袁绍手下,但不被其用,愤而投靠曹操,最终因为知己知彼,在官渡之战中用“十胜十败”的谋略打败了袁绍,成为曹操胜袁绍的关键棋子之一。而后来投靠曹操的许攸和张郃,在曹操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说明袁绍不善于发现并使用人才。三是袁绍不善于调解内部矛盾。一个集团,内部有矛盾那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手下拥有这么多雄才伟略之人,对事务的看法不同那是很正常的,如果内部没有矛盾,没有纷争,那说明这个团队没有活力,没有前途。但是,当出现矛盾和纷争时,如何利用矛盾,调解和平息矛盾,那是统帅应该具有的才能,可惜的是,袁绍不具有这样的才能,把内部矛盾演绎成为内部斗争,成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一点在官渡之战表现得相当突出,如出兵曹操,如何攻打曹操时,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决策,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沮授、张郃、田丰都有不同的意见,但袁绍却听不进去,一意孤行,仓促决战,而且在战争刚开始时就自己消灭自己手下的重要能人,如田丰的自杀,这等于是战争未开始,就自断手臂,那岂能有胜利的可能。四是袁绍不善于解决儿子之间的矛盾。袁绍有三个特别有出息的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论个人能力,都比曹操的儿子要强不少,在冷兵器年代,拥有能力超强的儿子那就是胜利的保障,然而,袁绍的儿子虽然个个本领了得,但是,三个儿子谁也不服谁,个个都各怀鬼胎,都想成为袁绍的接班人,现在,天下未定,三个儿子就纷争,导致手下各谋臣武将纷纷战队,形成你死我活的版块,虽然在表面上属于统一方阵,但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这个责任只能由袁绍来承担,本来应该是上阵父子兵才更有战斗力,现在是上阵四条心,革命尚未成功,内部就闹分裂,那岂能不败?五是袁绍太轻敌,导致军事指挥失当。当时的袁绍作为北方最大军阀,根本就没有把曹操放在眼中,没有看到对方的长处,如曹操拥天子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气势旺盛,而且关于招揽、发现、使用人才,而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拥有对方无法相比的军队数量,导致了官渡之战一开始就失利,损兵折将,先后推动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还不知变阵,改变策略,导致军事指挥一塌糊涂,最终失去人心,众谋士和将军纷纷叛逃,十一万大军最终败在曹操两万军队手中,而且几乎是全军覆没,以至无力东山再起,最终是羞愧交加见了阎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分享装修经验,装饰装修窍门,让装修简单化[原创]如果孙刘联军北进,曹吉利会成为袁绍第二么?
导读:首先,自然要隆重的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功臣们颁奖,正因为他们的呕心沥血,劳心劳力,团结一致,奋勇做战,使曹吉利一统天下,建立大魏帝国的美梦,断送在华容道上。
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我认为是鲁肃,第二嘛,就是那个周郎了,第三是黄盖,第四才到诸葛孔明,然后就是碧眼儿和刘草席,碧眼儿和刘草席都是明公,就不要颁奖了,其它的人一定要加官进爵,再犒赏三军,然后誓师北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因为汉献帝那时被曹吉利软禁在许昌。
当然,这只是个人臆想,事实上是,赤壁之战后,刘草席和诸葛村夫忙着在荆
首先,自然要隆重的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功臣们颁奖,正因为他们的呕心沥血,劳心劳力,团结一致,奋勇做战,使曹吉利一统天下,建立大魏帝国的美梦,断送在华容道上。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我认为是鲁肃,第二嘛,就是那个周郎了,第三是黄盖,第四才到诸葛孔明,然后就是碧眼儿和刘草席,碧眼儿和刘草席都是明公,就不要颁奖了,其它的人一定要加官进爵,再犒赏三军,然后誓师北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因为汉献帝那时被曹吉利软禁在许昌。当然,这只是个人臆想,事实上是,赤壁之战后,刘草席和诸葛村夫忙着在荆南圈地收人,而周郎则和全能将军曹仁在江陵斗法,当然,周郎要打下江陵,也不是以江陵为基地,北上襄阳,戟指许昌。而是以江陵为江北根据地,做西征益州的大本营。可见,赤壁之战一结束,碧眼儿和刘草席就已经同床异梦,各自忙各自的事业了。这是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对的,周瑜和诸葛亮也是各为其主,无可厚非,不过,我设想,如果在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要是能够仍齐心协力,一致北进,那么曹吉利有可能会成为袁绍第二么?众所周知,袁绍灭掉公孙瓒后,雄据黄河以北,兵精将广,是当时最有实力一统天下的地方势力。官渡之战,袁曹双方拉距,袁绍虽然折了猛将颜良,文丑,但是逐渐掌控了战场上的主动,曹吉利渐感不支,许多将领暗中写信交结袁绍,希冀为自己留条后路。要不是许攸送上一份大礼,曹吉利恐怕在公元200年就要作古,官渡之战,袁绍惨败,失了颜,文,降了高,张,但是根据地还在,黄河以北,袁绍仍有掌控力。此时,曹吉利如果放弃北进,而是玩什么南征刘表孙权,或是西伐马腾,韩遂,宋建,放任袁绍在河北休养生息,那袁绍还会那么快郁郁而终,然后,诸子互相攻伐,最终被曹吉利逐一清除?东晋淝水之战,前秦百万大军,投鞭断流,仿佛势不可挡,结果被东晋击溃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晋取胜后,率兵向前推进,而苻坚再也不能控制北方,慕容垂和姚苌先后自立,最终苻坚国破身灭,还遭人裸身鞭尸的侮辱。不知道,苻坚同志在九泉之下,还有没有脸去见扪虱而谈的王猛王高参?可见,在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强势一方一旦落败,常常就从此一蹶不振,如袁绍,苻坚,而曹吉利在赤壁之战,统兵三十万,诈称八十万,最终被一把大火,烧的七零八落,狼狈逃回北方。曹吉利急着回北方,策略是对的,毕竟在许昌,还有许多各怀异心的势力,官渡之战前,曹吉利就解决了国舅爷董承,并残忍的绞死已经怀孕的董贵人,原来,你曹吉利都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不满之人自然不敢反抗,现在,你成为战败者,若能痛打落水狗,也不失为一桩美事,曹吉利急着回许昌,坐镇中军是对的。袁绍回河北后,也把敌对势力一一平掉,但不同的是,官渡之战后,曹吉利一直对袁绍保持高压,而赤壁之后,孙刘却各有再就业思路。那么,如果孙刘能齐心协力,能把曹吉利逼向死路吗?分析这个问题,就先要了解赤壁之战前后的双方兵力部署。赤壁之战前,曹吉利以贾诩,程昱为谋士,曹洪为先锋,进抵新野,以赵俨为章陵太守,督张辽,于禁,张合等七路人马,兵锋直指襄阳,刘表惊恐而亡,刘琮吓破胆,举城投降,刘草席南逃夏口。当此时,曹吉利命,五子良将之一乐进守襄阳,五子良将之一徐晃屯樊城,而后亲率五千精锐骑兵,破刘草席于当阳,并南下江陵,占据南郡。而后,曹吉利的主力相继汇师江陵,曹仁,曹洪,夏侯渊,张辽,张合,于禁,荆州降将文聘,曹吉利踌躇满志,挥师沿江东下,在赤壁,被周瑜一把火,烧的哭爹喊娘。赤壁之战,曹吉利到底损失了多少人马?起初,曹吉利为了吓唬碧眼儿,骗他说自己带着八十万水军,浩浩荡荡的来江东打猎,八十万,鬼才相信,曹吉利整个集团的总兵力有没有八十万还是个问题。当然,这骗人的话讲出来了,效果奇佳,把大部分江东小儿吓的夜夜啼哭,就要跪地请降,几乎达到了《孙子兵法》的精髓,不战而屈人之兵。多亏江东还有一个公子,周公谨和鲁子敬,鲁子敬有事没事冒着生命危险,跑到人间地狱当阳找到刘草席,大谈合作的事;而周公谨则非常严肃的告诉碧眼儿,主公,曹吉利从中国带了十五六万的人马来,这一两个月四处奔忙,早就像孔明先生所说,成了强弩之末,而荆州降兵,有七八万,这么一加,在江陵的曹吉利人马,最多不超过二十五万,哪里有什么八十万?从八十万一下降为二十五万,碧眼儿总算松了口气, 定下心要跟曹吉利拼命,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曹吉利胆子是挺大的,不过带了二十多万人,其中三分之一还是伪军,就敢说自己有八十万大军,还好,碧眼儿正巧是那个不要命的,结果一战下来,曹吉利大败。那么曹吉利损失了多少人呢?首先,做为伪军的荆州七八万人,估计最多剩不过一万,刘表在世时,荆州号称披甲十万,在荆南四郡,因为地处偏远,我看总兵力不超过两万,否则刘草席收取荆南四郡,也太轻松了吧!再扣掉江夏刘琦手上的两万人马,南郡大概有七八万人马,派到前线的,我们打满五万吧!一把火下来,都烧死了?不可能。既然是伪军,忠诚度肯定不高,不可能像张巡守睢阳一样,明知是死,还要一心向死,曹军一溃,我看没被烧死的第一时间就是溃逃,逃不掉的,就弃械请降了,还有一部分被曹吉利裹挟,到了华容道,就当泥土石块填到沼泽里铺路。公元211年,刘草席就能带兵三万入蜀,那么,留在荆州大本营的兵力,我看不会少于五万,可见,从209-211年,短短两年时间,刘草席从当阳惨败时不足一万残部,迅速发展到了有近十万的人马,这里面,荆州兵占了八成以上。所以,赤壁之战中,荆州军,除了烧死的,填路的,剩下的几乎都被刘草席给吞并了,约有七八万人。这时候,有人会问:怎么,怎么,一定归入刘草席,那碧眼儿才是真正的战胜者,投降碧眼儿怎么就不行了?一来,从刘备军队的发展数字和规模,正适合荆州原有军队的数字;二来,刘表和碧眼儿是世仇,江东和荆州肯定不睦,除了甘兴霸,像苏飞这样的,几乎问也不问,差点就被拉出去哈喇掉了,碧眼儿哪里能像刘草席那样和蔼亲切;三来,从个人发展角度,江东已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发展空间不大,相反,刘草席当时可是求贤若渴,饥渴的状态,所以庞统,黄忠,魏延,冯习,张南,向朗,向宠,马良,马谡,伊籍,霍峻,蒋琬全都纳入帐下,这批人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成为刘草席集团中势力最大的一派,荆州帮。那曹吉利嫡系部队的损失呢?曹吉利南征刘表时,估计也对刘表的披甲十万有些忌惮,另外,可能曹吉利的心比较大,就是想吞完刘表再并孙权,所以,跟随而来的,都是自己的嫡系,什么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渊,五子良将,齐齐登场。自己也曾亲率精锐虎豹骑,破刘草席于当阳。曹吉利南下江陵时,分乐进守襄阳,襄阳是荆州重地,驻兵两万不过分,徐晃屯樊城,驻兵一万,江陵及周边城市,分兵两万,曹操平生好烧人粮仓,对后军的防范必然会派出重兵。督粮草辎重的工作,就教给了自己的心腹曹洪和夏侯渊等人,至少要分两万兵马给他们。再扣除从新野到江陵沿途的分兵,能够投入前线的嫡系,不会超过六万,加上荆州降兵,大约在乌林一带,也能盘踞着近十万曹军。所以,刘草席知道周瑜只带着三万人马前往赤壁,直呼:恨少!但赤壁之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信念,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退路了,就要坚持必胜之心,奇迹,就会出现。曹吉利的十万大军,在赤壁被周瑜纵火狂烧,荆州降兵五万,不是逃了就是降了,曹吉利逃回江陵的途中,保护他的只能是嫡系,被烧死的加上一路上孙刘联军围追堵截,曹吉利的嫡系六万人马,回到南郡时,估计也就十亏八九,剩个一两万人。后面可能被打残打散的散兵陆续回拢,但估计曹吉利的嫡系损失也要在三到五万,曹吉利在江陵,安排了一下各将领的工作,就急忙赶回许昌老巢,为什么要赶回去,说明,赤壁之战,曹吉利的损失不小,直接影响到他内部的稳定。献帝派及反对派和他的仇家肯定在暗中酝酿,准备颠覆他的政权,因此,他才急着回去坐镇许昌,继续挟制皇帝。当时荆州的形势,乐进还在襄阳,满宠驻当阳,曹仁在江陵,徐晃从樊城调到江陵,协助曹仁;孙刘联军目标直指军事重地江陵,而孙权则出兵合肥,威胁曹吉利的东线。当然,主战场还是在江陵,俗称南郡之战,南郡之战,其实并不局限于江陵,相反,整个战役波及到了夷陵,当阳,甚至襄阳都受到了影响。周瑜的吴军主攻江陵,而刘草席则和关羽沿水路出击,破坏曹仁的后勤运输线,阻止襄阳曹军对江陵的增援,战斗到白热化时,曹军里有一个大将李通,是赵俨的朋友,他去支援曹仁时,一路上还要亲自下马摧毁鹿砦,结果直接过劳死,年仅四十一岁。管窥全豹,可见南郡之战的惨烈程度,周都督也是在南郡之战中,中了一箭,对他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才英年早逝。整个南郡之战,持续了一年,最终,号称全能将军的曹仁也挡不住了,仓惶窜回襄阳,孙刘联军再次取胜。这是北进灭曹的一个很好的信号,因为江陵失守,对曹军在荆州本就脆弱的统治,更是雪上加霜,当时东线的陈兰,梅成,襄阳附近的杜普,梁大,纷纷起兵,而献帝派的外戚伏完一族,正密谋诛曹,这里还不包括,张邈,陈宫,吕布,袁绍,边让,孔融亲戚朋友,都想置曹贼于死地。曹吉利脾气很不好,喜好杀戮,屠徐州,杀名士边让,直接造成张邈陈宫迎来吕布,曹吉利前后失据,几乎投降袁绍,要说,如果当年吕布能争气点,一战击溃曹操,历史可能改写为:“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别名吉利,志大才疏,屠戮百姓,滥杀名士,激起众怒,公元194年,被骁将吕布斩杀于范。”所以说,曹贼的仇家不可谓不多,曹贼的统治,不能说很稳固,西有马超韩遂,南有孙权刘备,朝中献帝派,必欲诛之而后快,而曹贼控制区,暗流涌动,只等天下形势有变,立刻斩木揭竿,击杀曹贼亲信,夺取政权。如果孙刘联军在南郡之战后,不是西进,而是继续北进襄阳,虽有曹仁,徐晃,乐进,又岂能守得住众叛亲离的襄阳?拿下襄阳,孙刘只需派得力细作,混入许昌,造谣生事,扰乱人心,自然会让曹贼夜不能寐,大家不要轻视这细作的功劳,淝水之战,东晋的细作朱序在前秦军中造谣。“秦兵败矣!”一石激起千层浪,前秦百万大军,瞬息溃退。可见,秦兵败矣,这四个字的份量有多大!公元219年,关羽出兵襄阳,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吉利已经想迁都以避关羽锋芒;何况在公元210年,曹吉利在襄阳根基不深,根本没有群众基础,而赤壁大败,又失江陵重地,士气低靡,人皆思归,孙刘联军若攻势凶猛,必然一战迫曹仁乐进弃襄阳。纵然曹仁要死守襄阳,那曹吉利必然要从四处调兵增援,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军调动,人心浮动,曹贼统治必然摇摇欲坠。孙刘再西联马韩,北结乌桓鲜卑,然后两路出兵,周瑜吕蒙,刘备破襄阳,挥军北进,直指宛叶,孙权兵出合肥,牵制曹吉利东线军团,如此,曹吉利首尾难顾,惶惶不可终日。马超韩遂见有利可图,必会出兵援孙刘,以夺取胜利果实,河北袁绍残部,则会借兵乌桓,渡过黄河,夹击曹吉利,如此一来,曹吉利的下场比袁绍还惨,曹魏在公元213-215年,就可以彻底风卷残云,消失无踪。至于灭了曹吉利后,孙刘马乌桓怎么重新瓜分地盘,如何处理汉献帝,就引用三国演义邓芝的一句话作结: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吞魏之后,未识天命所归何人。但为君者,各修其德;为臣者,各尽其忠,则战争方息耳。总之,在公元209-215年间,全国人民的一致目标就是曹吉利,灭了曹吉利后,各派之间要打要和,再谈再议,如果形势是这样的,恐怕曹吉利留给后世的最深刻评价就是:一个有夺人老婆癖好的军阀!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热门评论2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萌三国袁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