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时差倒不过来怎么办时差了!怎么办?!

您当前位置: >
李健:老子的生死时间不是谜
来源:作者:
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实际活了84岁(指虚岁),即老子死于公元前521年。老子大孔子53岁,于孔子31岁时离世,说明孔子向老子问礼在孔子31岁之前。
  老子的具体生死时间问题,在学界似乎还是一个谜。尤其是道教对老子赋予了神话色彩,造成老子给人的感觉是来无影去无踪,于是有的人甚至质疑老子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对于老子的具体生死时间,笔者收集了一点文献,现简述如下。
  一、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周定王三年)
  根据《史记》等文献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记载,可以得出老子生于春秋,但具体生于哪一年,《史记》没有记载。偶然的机缘,我在李氏族谱上看到了老子的出生时间的记载,引起了我对老子生死时间问题的关注,后来发现多个文献验证了李氏族谱的记载。
  《李火德族谱》中的《珠公遗墨》一篇记载:&&&耳,字伯阳,称老聃,为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珠公即李珠,宋代人,系李火德之父,老子第六十六代世孙。)永安《陇西李氏族谱》记载:&耳,名聃,号伯阳,又名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周定王三年&&。&
  唐代《北山录》中的&圣人生第二&记载:&老氏生于定王&。(宋)慧宝注为:&老子,周定王三年&&生于楚国陈郡赖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也。&(《北山录》,(唐)神清撰;(宋)慧宝注;(宋)德注解;富世平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5月第1版第62页。)
  宋代《佛祖统纪》中的&卷第五十五&历代会要志十九之四&记载:&周定王三年(前604)&&,老子生于楚陈郡。&(《佛祖统纪》,(宋)志磐撰;释道法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11月第1版第1286页。)
  明代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中的《老子传》记载:&老子生周定王三年。&(《老子道德经解》,光绪十二年春二月金陵刻经处。)
  唐代的《续高僧传》和明代的《佛祖纲目》也提到了&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
  多处文献互相验证,所以可以确定老子的出生时间为周定王三年,即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老子大孔子53岁,当时的思想家中,老子年龄大出了很多,所以尊称李耳为&老子&。孔子之所以要向老子问礼,其中重要的原因也不外乎是老子作为受藏室之史,对历史了解得更多,并亲历了孔子之前半个世纪的历史。)
  二、老子死于公元前521年(寿命为84岁)
  老子成仙升天、老子化胡等传说,皆不可信。对于老子死亡的事实,文献也有记载。《弘明集》记载:老子&生于赖乡,死就槐里。&另外,还有老子墓的古迹,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
  民间俗语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为:孔子活到了73岁(虚岁),老子活到了84岁(也应为虚岁),达到这个年龄圣人都要死,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平常人就更难超过这个年龄了。在民间的流传中,老子的寿命是84岁(指虚岁)。而《史记》中的&老子列传&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这是因为,传说老子生而白首,其母孕81年,即老子生下来就是81岁,加上实际活了84岁(指虚岁),就被算成了165岁。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实际活了84岁(指虚岁),即老子死于公元前521年。老子大孔子53岁,于孔子31岁时离世,说明孔子向老子问礼在孔子31岁之前。
  (李健:北京元学文化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道商委员会讲师。E-mail:)
责任编辑:令狐冲
声明:凡注明来源"共识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a href=''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以说中国内部的制度必须配合它在国际斗争中的地位和需要加以调整,不是内因决定外因,而是外因决定了内因。...
匡庐奇秀甲天下,人间之仙境,避暑之福地。可是前三十年的庐山真不是一块福地,却是一个政治大戏台。...
<a href=''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非常多,经济高速发展之后,速度慢下来了,而且出现了腐败问题、环境问题,法制问题等等,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继续改变。我认为承认邓小平的经验和精神,随...
毛泽东选的第一个接班人是刘少奇,第二个是林彪。以后在李德生、纪登奎、华国锋、王洪文、邓小平等人的试用比较中选了华国锋当接班人。毛泽东选接班人是失败的,因其操作方...
<a href=''
邓小平是一个政治家,他善于观察,有战略眼光。他感觉到不要和毛对着干,而且哀兵必胜,他搞一个检讨,永不翻案,这样子毛主席就放心他了。当然,毛主席也不是真正要把他打...
<a href=''
现在最希望把贫富悬殊问题归咎于市场化,板子打在市场上的是哪些人?恰恰是依仗权势、垄断、特权等等来攫取社会财富的一些人,这样一些集团,他们最希望说这是市场造成的问...
<a href=''
正因为中国人对伊斯兰教缺乏了解,因此常会以一种忧虑的或者恐惧的态度来对待之,往往在获取一些片面的信息以后,把伊斯兰教徒当成都是一些好战之徒,非常残忍,到处杀人,...
<a href=''
中组部的办公楼不挂任何招牌,办公电话没有列入公开的电话簿,从楼里打出的电话不显示来电号码,只有一连串的零……
这个中共执政系统中最核心、外界眼中最神秘的机构之一...
<a href=''
像那个时代孤独的先知一样,董时进所预言的许多事情在后来都一一应验了。董时进并不是什么先知,他只是一个自始至终保持其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他所在的时代忽略了他,并且...
<a href=''
中组部的办公楼不挂任何招牌,办公电话没有列入公开的电话簿,从楼里打出的电话不显示来电号码,只有一连串的零……
这个中共执政系统中最核心、外界眼中最神秘的机构之一...
<a href=''
阶级斗争观念已经在道德领域深深地扎下根来,不再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和效果,而是根据其阶级身份判断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往的人伦亲情、同情温情、知恩图报准则被彻底抛弃。...
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a href=''
张正隆以他朴素的善恶感情,描绘了我们多年不敢触摸的战争中的人性与残酷。他那横冲直撞的走笔,打破了我们一直恪守的用阶级观点区分战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的戒律,对敌我双...
<a href=''
由于他的意识形态及其思想方法是阶级斗争的,因此,按照他那种革命性思维,他会一个阶级斗争接着一个阶级斗争地制造出各种运动出来。用他的话说,是七八年要再来一次...
<a href=''
 “梁效”后来还做了些与大批判无关的工作。例如,全国各地有不少人给中央写信,其中一部分群众来信就转到了“梁效”,由我们摘其要点,综合上报。有人说“梁效”不仅是一...
<a href=''
 西方人总是把普京比作斯大林式的人物,我不太认可这种看法。虽然两人都是强国主义者,但我觉得这两个人是有实质差别的。...
<a href=''
德国公众心目中的希特勒是一个把他的全部精力献给民族的男人,没有家庭,没有伴侣,这就激起了很多女生的想象。每年希特勒办公室都会收到大量情书,尤其是三十年代,多半来...
<a href=''
这几年我常想这个问题,我们党过去在红军时期和延安时期,也是这种一党体制,为什么干部在贪腐这个作风问题上坚持得好呢?我想来想去,是因为有国民党和日本人这两个强大的...
<a href=''
最大的遗憾我认为我们许多人在这种社会中,他缺乏一种自主独立的意志,缺乏远见,像草一样被大风吹过来吹过去,成为牺牲品。...
<a href=''
 “梁效”后来还做了些与大批判无关的工作。例如,全国各地有不少人给中央写信,其中一部分群众来信就转到了“梁效”,由我们摘其要点,综合上报。有人说“梁效”不仅是一...
<a href=''
这几年我常想这个问题,我们党过去在红军时期和延安时期,也是这种一党体制,为什么干部在贪腐这个作风问题上坚持得好呢?我想来想去,是因为有国民党和日本人这两个强大的...
<a href=''
邓小平说:“如您所见,坐第二把交椅,这是事实。但它束缚不了我的手脚,让我办事缩手缩脚。”...
我国法院和法官的宪法地位偏低,若不改革,将难以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须知,在全球所有现代法治国家,法院的宪法地位在同级国家机构中都是最高的...
随着人口的不断下降,这正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中国很可能变成比我书中描述的世袭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很简单,在经济增长缓慢的社会,过去积累的财富比新增财富更加...
惟在上世纪中叶,在这一个普通的院子里,居住着一位名叫钱叶丽(又名宁叶丽)的普通家庭妇女,她的身世,却与大名鼎鼎的钱壮飞--一位据说是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命运的传奇人物...
<a href=''
就在东安市场附近的一个小学,有个女孩要加入红小兵。红小兵组织的头头说她革命不坚决,她听后,找了一把尖刀,来到被关的老师屋内,上前就将一个老师捅死,回来说:我这么...
毛泽东去世前是否留下有“政治遗嘱”,一直是中国当代史学界争论不已的话题。本文试就“政治遗嘱”的来龙去脉作一梳理,以献疑于方家。...
<a href=''
由于中国正经历急剧的社会转型,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交叠变化,难免有诸多不适应、不协调,这也使得社会病态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
<a href=''
人们觉得这个政府是个缺德的政府,因为它口头上说得好,实际上全走样了。虽然个体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但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社会的基础越来越不稳,最后走到极端,社会...老子是怎么论述时间的不可逆问题的_百度知道得不到的,老子干脆就不要了! | 阅读生活 | 阅读时间
当前位置: >
> 得不到的,老子干脆就不要了!
得不到的,老子干脆就不要了!
| 日期:&&来源:阅读时间
通常,“心态好”,只对loser才适用。我们说一个人“心态好”,意思其实是说:你混得这么差,居然还不苦逼!我们用“心态好”来称赞他,是先以世俗的眼光宣判了他在客观上的失败;然后,又以智者的眼光来肯定他在失败的表象下隐藏的高贵。平时,我经常说自己工作效率和读书效率都很低,可别人都不信,认为是我谦虚。一般人,不信你就不信罢了,我也懒得解释。前几天,跟一个同学聊起这个问题,我破例认真解释了一下原因:我其实是有重度强迫症。比如,看书的时候,会特别傻逼——封面、腰封、背面、前言、后记、作者简介、出版信息,几乎是一字不拉。尽管我也清楚,看这些东东,通常都是浪费时间,可我总是担心漏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强迫症,导致我在无用的事情身上浪费太多时间,因而,效率低下。说起这个“在无用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我就又扯到另外一件事情上了:在学校的时候,我特别鄙视那些划考试范围的老师,而对那些要求老师划考试范围的同学,我简直就是敌视了。因为,按照考试范围来复习,会彻底毁灭我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愿望,所以,即使你划了考试范围,那些范围之外的东西,我照样得认真看啊;然而,这样一来,我就得被迫跟那些只复习考试范围之内内容的同学去竞争,这种“不正当竞争”,导致我排名靠后倒是小事,因为我本来成绩就差,早就不指望排名靠前了,关键是,这样,会让我陷入挂科的危险境地。(及格线,根本就不是60分,如果有很多人分数都很低,及格线也会降低。)换句话说,我对考试分数的关注,不是为了排名和奖学金,而是为了“保命”。而我之所以反感老师划考试范围,是因为,他这么做,将迫使我优先选择“保命”而放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过,由于强迫症作怪,每次,我都会侧重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这样,不但累个半死,而且,导致我的考试排名更加靠后,自信心更加受挫。同学很惊讶地说:在考试分数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之间,你选择了后者,可见,你那时读书,真的是为了求知,而非考试。而我,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才达到你当年的境界,在学校的时候,我就特别关注考试分数,有些东西,不考,我就不学。我很自恋又很诚实地说:就现在来说,我是敢承认,我做好多事都没有功利心,我算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起初,并不是这样的。我也曾经在意过考试分数、奖学金之类的东西。但一学期的努力下来之后,我发现,以我的天分之差,我完全没有能力争取这些玩意儿,于是,我就果断地放弃了。放弃之后,我就进入了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我照样羡慕那些考高分的同学,但是,我再也不会为自己的分数低而自惭形秽了。我没有吃到的葡萄,当然依旧是甜的,但问题是,我已经不再想吃了啊。我吃到的葡萄(不以考试为目的求知),才是最甜的。尤其是,当我发现,成绩比我好的同学还在为绩点不够高而烦恼的时候、当我看见那些牛逼的人去考很多无用的证书的时候,我这个Loser就开始有一点“优越感”了。是的,我原本比较看重的一样东西,一旦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还得不到,我就会果断地放弃,并且,也不会因为这种放弃而纠结。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特别“不成功”,但又没有很强的挫败感,反而常常以“逍遥派”自居,就是源于这样一种心态。以前看过一句话:“成长,就是,以前得不到的东西,现在发现,已经不需要了。”只不过,对我而言,那种“不需要”的念头,往往是在一瞬间就确立,并很快就深入骨髓了。这跟精神胜利法还不一样。精神胜利法是,贬低自己得不到的那个东西,而我这种“不稀罕了”,则是以承认自己能力的局限性为前提的。向命运抗争的最好办法,就是认命,承认“我不行”。你认命之后,它就再也无法打败你了,你就不会有挫败感了。认命,是一种“以退为进”。四年半以前,我写过一篇《》,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共鸣。如果换一种语言,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的过程、是一个认命的过程”,也很恰当。那篇文章的部分段落如下:1999年,初三下学期,我写了一篇特别愤青的作文,并将矛头直指“当朝校长”,被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公开批评为“思想极其不健康,你吃党的饭、上党的学,居然还反过来说党的坏话!你要改变中国的这种现状,除非你当朱镕基那么大的官!” 于是乎,我遂树立了当总理的政治抱负。为此我拒绝了父母和老师让我考中专的建议,坚决考高中。长大以后再看,我国那些弊端,连朱镕基本人也是无能为力的,但那时我还太幼稚,完全不懂。高一,我从道听途说中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是培养政治家的著名高校。高二下学期文理分科时,为了能顺利实现进入人民大学,理化成绩特别好而语文和历史特别差的我,不顾物理老师的百般开导和化学老师的伤心,毅然选择了文科。反正,在我心中,总理这个目标的重要性高于一切。高考填报志愿选专业,我在对金融学连皮毛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便在第一志愿填了金融学,只是因为朱镕基在金融整顿中的影响力。大一大二时,发现身边牛人很多,我只不过是最平庸的一个,便偷偷地打消了总理梦。那时沉迷于张平、周梅森等人的官场小说,走火入魔了,一个个纪委书记被刺杀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尽管只是个局外人,却有一种悲壮感。那时,一同学开玩笑问我:“假如你是中共中央总书记,有何动作?” 我说:“我的最高愿望是中纪委书记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该同学说:“你要真当了中纪委书记,那当官的都没有好日子过!”大三大四一直到刚参加工作的前半年,我设定的长远目标是多赚点钱,有朝一日能登上慈善排行榜。工作一年后,我常常在想,什么时候可以不再为房租的问题发愁啊?工作三年半后,我什么时候才能写出柏杨、亚当斯密那样的传世之作? 这终于算是一个理想,奋斗目标了。我知道,这个目标,毕生都无法实现,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是拥有目标,而不是目标的实现让人快活。。。。。。。前些年,我不太热衷于社交活动,主要是,自己的社交能力太差,在大的社交场面,我觉得自己容易被边缘化,自信心受挫。好在,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并没有努力地尝试着融入别人的圈子,而是 ,彻底放弃了社交。既然没有那个能力,那干脆就不要了吧。我转而在无社交的情况下提高自己,也没过多久,我蝶变成了一个“被动社交型”的人物(大都是别人主动找我)。我现在仍然对社交没兴趣,但已经不是先前的“害怕被边缘化了”,而是,我觉得,“我已足够丰富,不需要跟别人抱团”。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好无能啊,这也不行,这那也不行”),原先奢望的东西,我都放弃了,并且,也不再想入非非了。在最穷的日子里,我一头钻进了文字的世界里,并从中找到了一种自我陶醉的感觉。假如我一开始会成为能力特别强的人,按照自己的预期去从政,应该不大会成为今天这幅讨人喜欢的样子吧?当然,我也是很清醒的,我喜欢文字并“靠文字吃饭”,并不意味这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我还对我的同事、同学说过:文字工作,其实是一种很低端的工作,是很多有能力干的人所不屑于干、或者虽然也喜欢但并未将其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的事情。让某些顶尖级的企业界来做记者,人家绝对比我们干得出色。这句话,其实是戳中了很多同行的痛点。聂帅在《》一文里写道:“我的前老板江南春给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华丽转身实现从诗人到商业巨子的蜕变的。爱写诗,变成了爱广告,文艺青年,变成了商业巨擎。很少再流露出的文艺气息,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做过诗人一样。。。这样的转变,让我仿佛看明白,我们之所以仍沾沾自喜于文艺青年那种追求个人感受的优越感,是因为从未尝到过巨大的商业成功带来的传福祉于众人的成就感,这是两种差距太大的快感,以至于拥有了后者,前者就成了鸡肋。”初次看到这篇文章,大爱之,然后,迅速跟作者勾搭上,并多次套近乎。不过,聂帅文说得再好,商业的逼格再高,可我既然没有能力搞定,我“得不到”,那它对我有个毛意义啊?文字,尽管我自己也清楚它“逼格不高”,但这重要吗?我热爱它,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但我偏偏倾向于认为,已经实现的这种可能性,才是最好的,它要比那条没有尝试过的“最初的理想之路”有价值得多——可能在一套理性的标准下做个厉害权衡,结果会有所不同,但这条路再怎么差劲,也是你经历过的,也带给你了实实在在的体验;“那条路”不管多好,终究不过是个虚幻的概念而已。 对已经实实在在地拥有的一切,你当然可以随便挑剔它的种种不是,但只要你足够用心,你也可以找到一万个珍惜它、爱它的理由;对于那种未曾实现的可能性,你当然不会因为它的不好而牢骚满腹,但倘若你要爱它,却连一条充分的理由也找不到。在感情问题上,很多人都会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因此,老是对现状不满,甚至还会因此而背叛;但我,却一直本能地感觉到,“已经得到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持第一种逻辑的人会断定,我也跟是他们一样的,这些人,都被我“拉入傻逼组”了。你自己犯贱,我不干涉,可你凭啥诬陷我?因为有极强大的自我洗脑能力,我一直被誉为“心态好”。可是,“心态好”这玩意儿,只有对loser才有意义啊,我们很少说一个很成功的人心态好。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成功者的“不纵情傲物”、“不得意忘形”会被称为“心态好”,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说一个人“心态好”,意思其实是说:你混得这么差,居然好还不苦逼!我们用“心态好”来称赞他,是先以世俗的眼光宣判了他在客观上的失败;然后,又以智者的眼光来肯定他在失败的表象下隐藏的高贵。我曾经好奇过为什么思想家、艺术家往往在世俗生活方面都很失败,一番琢磨之后,我做出了两种既然相反的解释:有的人,他们把心思全部倾注在自己的哲学和艺术上面了,而世俗的领域对他来说并不重要,没花心思,因此,很失败;而还有的人,是刚开始很看重世俗领域的成功,在挣扎了一番之后,发现自己能力不具备,于是,彻底放弃,把心血都花在那些“自由而无用”的领域,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就。而中国古代的不少知识分子,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则有一个更加牛逼的地方:在得志的时候,他们是儒家的知识分子,积极入世,发挥自己的政治才华;在“失意”的时候,如贬官或流放期间,他们摇身一变,切换到“loser模式”,成了道家或佛家知识分子,成了“逍遥派”,他们以内心的淡定和宁静来傲视现实中的挫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是则进亦乐,退亦乐,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对人生充满激情。(之所以在前面给“失意”加引号,是因为,对这样的人来说,不存在真正的失意,只存在凡夫俗子眼中的失意而已。)良禽择木而栖。承认自己的无能,迅速地放弃那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开辟新的道路,这样,一方面能保证总体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减少许多挫败感。既过不恋,不磨叽、不纠结,命运便向你俯首称臣了。(文/苏清涛)作者简介:苏清涛,1984年出生,金牛座,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一个不务正业的记者,不会写诗的诗人,不懂艺术的艺术家,“尽管我毫无艺术细胞,但我自己就是个艺术品”。微信号/charitableman,公众号/扯淡不二·chedanbuer。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继续阅读下方的推荐内容
阅读时间通过文摘、翻译和原创的方式分享有益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精品内容
鄂ICP备号&&&鄂公网安备43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时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