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朝不虑夕野

您的位置:
郭至桢:朝不朝、野不野,你还在等08吗?
发贴人:61.10.7.*发贴时间:【】[]
中评社香港6月8日电/立法院放假、监察院歇业,经建会消失,司法院怯弱,而台湾行政院已成“总统府”秘书室。
此时,人民你该如何?     中时电子报总编辑郭至桢今天发表文章说,五月三十日当天,立法院于院会表定会期时间一到,便大大方方的休会放大假去了,整个会期未见有何实际利于民生经济的法案审议,更不用说还有治水、扩大公共建设、国营事业、石门水库整治特别等,成堆急待的审议的重要法案   因此,日前新闻评论人唐湘龙写了一篇“立法院凭什么放暑假?”,强烈的质疑立法院于此时休会的正当性   但是你可知道,目前政府机构中,正处于放假状态的单位,不只立法院,整个“国家”机器运作几乎已近错乱、停摆的地步   很多人并不知道,立法院每年的高达四十亿,但是相对的立法院每年到底为人民实质审查了多少有用的法案呢?根据立法院所公布的资料显示,第三会期仅完成75项法案的审议,其中有69项是法律案、1项案、1项同意权案,以及4项其他议案,总共仅完成75件法案的审议   换算之,截至目前为止,每一项法案的平均成本便已高达五千三百余万元,对于原本应该是要为人民做好施政把关的立委大人们,却成为了实质的耗损者,然而耗损也就罢了!更糟糕的是,几乎是什么事也没做好
  由于政党的对立以及个人政治利益的优先考量,立法院内永远只见冲突与口水,而未见效率与民意的彰显
  ,不知道是不是立委们自知于本会期内一事无成,感到愧对于民,亦或是有其他的政治利益考量总之,现在似乎是要再召开临时会了!但是在这个临时会中,到底有哪些法案是会被列入优先审查的议程呢?这才是重要的关键
  若依照目前蓝绿双方相互提出的版本来看,可以预期的是,这个临时会恐将又会是上一个会期恶斗的延续,国亲阵营强调必须要将罢免案放在第一案,其余才是直航条例、选区划分、中选会组织法、立院职权行使法、卸任“总统”礼遇条例、检察总长同意权、三一九调委会增列委员名单、治水、扩大公共建设、国营事业、石门水库整治特别等法案   可想而知,民进党团如何会同意国亲的这个版本,马英九虽已扬鞭宣示要正式提出罢免案,并呼吁民进党应大义灭亲,然而,罢免案的影响所及又岂是大义灭亲与否的单纯问题而已,绿委们与民进党中央,将随罢免案的定调而生或死,皆是个未知的变数   因此,在无止尽的政治协商与冲突对立的循环中,人民只是再次的为正在放暑假中的立法院,提供立委们额外暑期打工,赚外快的机会而已   郭至桢文章说,就在立法院进入快乐的暑假期间,其实在我们的五院之中,监察院更是早已办理休学许久了,在面对立法院效率严重不彰,部分立委滥权行事的嚣张行径,同时,更面临有严重的道德瑕疵之虞时,台湾监察院的功能却早已经是停摆多时,形同废除   依据宪法订定,监察院之职权具有行使弹劾、纠举、审计权,并得提出纠正案,以及收受***状、巡回监察、调查、监试、受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等职权以上各项职权之行使,始于调查,终于提出纠正案或弹劾、纠举监察委员行使调查权,除自动调查外,其主要来源即是***状
  但是,在面对空无一人的监察院,可说正是贪渎官员的空窗良机,无用立院的快乐假期
  因此,上至一家可以任意漏报股票获利所得,完全掩盖持有珠宝价值;下至一般行政单位更是***,买官卖官、利益输送,不仅是有样学样,更是因为“国家”毫无监督、纠举的机制使然   文章说,对此“国家”正临如此动荡与衰败的乱象之际,我们真心的呼吁泛蓝立委们,应该尽快通过监察委员与检察总长名单的审查与同意任命案,让监察院与检察总长能够有效监督并防止政府官员贪污、渎职的不法行径   至于另一个,可能早已被大家遗忘的部会,“经建会”喔!你想起来了吗?   经建会,这一个曾经被称誉为“小内阁”的部会,在过去一直是扮演着行政院智库的角色,尤其是对于台湾整体经济政策的发展与规划,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专业部会,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经建会却突然完全没有声音了   在政党轮替后,经建会六年间接连换了三任主委,人事不断的被政治干预,是否适才适所已是这个标榜专业部会的一大隐忧因此更遑论,该如何承续起过往,针对台湾重大经济建设的规划设计,或是肩负起对于岛内外产业发展与国际经济变迁时的预警功能   的经建会似乎只是行政院辖下的一个虚设单位,主委只想配合上意,扮演好听话下属的角色,以至于经建会的功能与层级,似乎也随着主事者的心态而萎缩弱化,乃至不堪使用之地步   对于如此揣摩上意,宁为奴才的官场文化,似乎已成为民进党官僚体系中,必须具备的政治正确观念   因此,当立法院放暑假、监察院半歇业、经建会已消失,似乎仅剩行政院最衰,目前正处留校察看阶段,会不会被倒阁还在未定之天
  文章说,整个“国家”各重要机构非伤及残,甚或已经功能停摆,仅剩一人大玩权力游戏,至今仍在负吠缈梗诖嗣裢兑晕虑榈呐芯觯盟牙   试问有此领导人与执政团队,台湾的竞争力如何不会从第11名重挫至第18名,但是人民的苦难还能等到2008年吗?!
  如果领导人继续腐化,自囚于昏匮的权力之中,而执政团队继续贪渎、无能,非正式权力的嚣张横行大过正式权力的运作,同时,在野党又是如此的孱弱不振,不仅毫无监督、纠举能力,更在一旁估算可能产生的政治利益时,对于这样的朝不朝;野不野的乱象,人民们,我们还在期待什么?
  可还记得,当年敢于追求民主价值,不息代价,挑战威权花岗岩的力量哪里去了?
  人民不应该只能无力的低声叹息!
  当政治人物都已深暗民器可用的操弄手段时,对于这一份握在自己手中的王牌,是不是跟该由底层重新的点燃这一份属于人民的力量   如果这一份来自于草根的民主力量,能够依照宪法所赋予人民的权限行事,最终对于的罢免案,不论成与不成,其实都已让台湾的民主政治,真正迈向更趋近于民主精神的价值之所在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郭至桢:朝不朝、野不野,你还在等08吗?》&&&& 地址: .cn/Article/200606/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李宗瑞艳照图片_www.airenti.org_阿姨三个洞任我插_韩国女主播萱萱链接_黄网吧网址_狂插表姐_美欧人体艺术[转载]-左-右-共-识-不-如-朝-野-共-识-
原文地址:作者:
中国社会已经呈现明显的撕裂现象。
这种撕裂,既表现为左右派之间观念的巨大分歧,也表现为朝野之间无法形成共识。
我观察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广泛的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说反腐败问题。现在整个社会的腐败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可能会引发社会溃败的危急地步,而且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面对这个现象,当局认为,中央政府在反腐败问题上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中央纪委在反腐败上也是措施有力的。最近连续拉下不少高官,特别是将苏州,杭州两市的副市长执行死刑,震撼官场。另外,中央政府还成立了预防腐败局,将防腐工作阵线前移,力图从制度层面形成反腐机制。
但是,民间的看法和评价就没有这么积极和正面。
有识之士认为,相对于近几年我国迅速蔓延的腐败局面而言,政府反腐的措施是不力的。
因为现在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权力全面介入经济生活引起的。由于政治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渗透和控制,以至于只有通过腐蚀权力,才能获得权力对自己释放盈利机会。这一点,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社会现象。正因为如此,社会普遍存在一对对AB角现象,A角是手握权力而欲以权力寻租的官员,B角是千方百计欲以金钱腐蚀官员的商人。两者往往“一见钟情”。所以,当前社会的腐败,根本原因,是资本与权力勾结,是普遍的权力寻租。
如果这个分析能成立,那么显然,反腐败的措施如果还仅仅是针对官员的个人操守来设计,还仅仅依赖少数民众的举报,就远远不够了。而是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政治制度的设计,其中的关键,是要对权力进行约束,予以制衡。比如政治上的分权制衡,比如媒体的独立性等等。也包括把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运作,更多的交给社会,交给市场。但是当局把这些道路都堵塞了,都放在“不能讨论”的范围,这就使反腐的利器被弃之不用,反腐的力度大大减弱。
去年以来,有识之士进一步提出,在不涉及政治改革的前提下,能否实行官员的财产申报和财产公开制度。因为这也被证明是遏制腐败蔓延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时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但是这一条最近也被当局认为“条件不成熟”为由给予否定了。
如果在反腐败问题上,朝野长期不能达成共识,反腐败的推进肯定是很难的。
这种朝野关于反腐败问题的分歧,是很有代表性的。
再举一个例子,关于社会稳定问题,也反映了朝野缺乏共识。
当局经常讲,为什么要维稳?是因为这个社会不能乱。
这当然是对的!但这又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又有谁认为这个社会应该乱呢?
我是特别希望这个社会稳定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现在城市化率大约在百分之四十六,人均GDP在四千美元左右,如果中国能达到城市化率百分之六十左右,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左右,中国就可以进入一个初步现代化国家。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时间。我认为中国应该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遇,千方百计的去创造去维护一个和平的发展时期,一定要争取十五到二十年的相对安定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包括一个和平的世界外部环境,使中国跨入现代化的门槛。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怀着这种希望,没有人希望中国乱,更不希望自己去把中国弄乱。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稳定问题上,朝野是完全可以达成共识。
但是,当局在维稳问题上,提出“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把稳定当做社会终极发展目标,就有些目标和手段的错位。这种错位被各级行政机构层层放大,导致普遍的掩盖社会矛盾,普遍的造假,营造虚假繁荣。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很多时候,中央政府的“维稳”举动,是在为地方政府的愚蠢和错误买单。在“维稳”的大旗之下,保护了地方和局部的利益,损失了中央的威信和政治资源。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而激化社会矛盾,比如征地拆迁等等,却用绑架中央政府的方法来实现所谓的维稳,致使民心尽失。一个社会的维稳费用竟然超过了国防费用,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社会有识之士一直认为,社会稳定是治理出来的,是通过努力去面对一个个社会矛盾,一个个去解决社会矛盾而得来的,不是掩盖出来的,更不是高压之下形成的。
维稳的目标,必须是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不是一时的矛盾推迟,更不能以一种“击鼓传花”的心态去维稳。否则是越维越不稳。
我认为,左右之间不能达成共识问题不大,有两种声音辩论往往是好事。但是朝野之间长期不能达成共识,对这个国家的良治善政绝非福音。中国人传统一直有“载舟覆舟”之说,一直强调重民意,顺民意。尊重民意,朝野共识,才是长治久安大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志大不朝,欲寡眷野(转)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时期,古人有“志大不朝,欲寡眷野”的说法,意思是志向大的人不会入朝为官,欲望少的人个个都留恋民间。志向大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当官、欲望少的人又为什么会留恋民间呢?原因就是做人与做官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女孩子找男朋友也必看小伙子是不是老实,但做官的人却老实不得。做官的人太老实了,就会显得没气概、没魄力、没威信。官大学问大,做官的人要有派头,要有威风才会让人敬畏;要能吆五喝六,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态都敢表,装得什么都很在行,才能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才能显示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官的人要敢于个人说了算,就老实不得,这也是老实人所不能做的。
自古以来,做人都讲正直,对那些奴颜婢膝、阿谀奉承的人最为不齿。但做官的人就不同,要是不善于察颜观色,看风使舵,卑躬屈膝,曲意迎合,就在官场上混不下去。过去做官的人可以没有真才实学,但不能不会拍马媚上。历史上官越做越大的人,也大都是在这方面有独到之处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做人要有同情心,要与人为善,要有“人情味”,但做官就不行了。因为做官的人要想保住位置,就得在抑制对手、排除异己之时心狠手辣,所谓杀鸡吓猴、上楼抽梯之类手段都要做得出来。官场如战场,为立战功,要敢于做“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牺牲”的事,让手下大量的人去冒险、送命,以此为自己升官的基础。
凡做人必有耻辱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脸皮,本是一件可怕的事,但做官的人就得脸皮特厚、不要脸才行。要想做官,先是要敢跑、敢要,主动去受胯下之辱;再想升官,又得去送、去求,如果舍不得自己的尊严,不善于无耻的去求官,你就只配当老百姓了。所以谁要是卑躬屈膝一点,低眉下眼一点,言语乖巧一点,善吹会拍一点,不仅不会让人看不起,相反还会有人说“这人不错,不久就会进步”
做人应该真诚、守信,做事应该高效、便捷,但做官却不能如此。做官的人做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并且慢上几拍,因为不研究研究就显示不出办事慎重;凡事不虚伪一点、模梭两可一点,就会认为做事没留退路,让人看得没有城府。做官者愿意少做十件事,也不愿意有一件事出一点问题,于是凡事显得傲慢、自以为是,这往往还会让人看得高人一等。
做官正因为与做人的区别越来越大,做官时间长的人如果没有官做了,好多人往往连人也不会做了。很多人从官位上退下来后,就会感觉极不适应了,活不多久就郁闷而死者大有人在。在封建官场特定的环境下,正人君子当然会感觉到难有作为,因为为官者的价值取向和做人是格格不入的,真君子也就不愿意舍弃操守而混迹官场了。
借古观今,现在虽然不是封建时期了,但做人与做官的矛盾却依然存在,特别是有的单位仍然十分尖锐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玫瑰不流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