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有宇航员吗的宇航员叫什么名字,有资料提供...

> 正文
神九3名航天员进驻天宫 今日开展实验
作为指令长的航天员景海鹏第一个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
    神九航天员今日开展空间实验及失重防护措施
    昨天,已经等待了200多天的天宫一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主人。随着三道舱门的依次打开,我国3名航天员昨天17时07分进入到了他们在太空中的新家——天宫一号,开始了全新的太空生活。
    三航天员齐聚天宫舱体拍全家福所属分类:新闻 新功能放大观看开启天宫之门、成为第一个进驻天宫的航天员,是作为指令长的航天员景海鹏。昨日17时06分,他成功打开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的舱门,17时07分,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员首次访问在轨飞行器成功。
    记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看到了穿舱的整个过程。3名航天员先是在神舟九号飞船的返回舱解开束缚带从座椅上缓缓起身。根据地面指令,航天员刘旺依次打开飞船返回舱舱门平衡阀和返回舱门,进入飞船轨道舱。3名航天员在轨道舱脱下舱内航天服,换上蓝色工作服。随后,航天员刘旺、刘洋回到返回舱,景海鹏留在轨道舱继续工作。
    在昨天的电视画面中,天宫一号内的摄像头对准了实验舱的舱门,随着景海鹏推开圆形白色的舱门,并首先露出了头部,北京的飞控现场传来了激动的掌声。景海鹏眼前的“新家”俨然宽敞了许多,白色的舱壁颇为温馨,卧室的绿色隔布上还挂着大大的中国结,一面挂在墙上的五星红旗格外抢眼。景海鹏进入后的第一次行走还有些不适应,一不小心就飞起来,之后在手脚限位器的帮助下,走得开始稳健。据了解,手脚限位器也是天宫里最多的一种设备。“已经进入了目标飞行器,感觉良好。天宫一号舱内环境正常,神舟九号状态良好。”景海鹏通过天宫一号里的设备和地面进行了通话。
    航天员刘旺、刘洋随后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电视机前的人们还看到了三人在这个新家里的首张全家福,三人排成一排对准镜头,刘洋站在中间。三人带着微笑向“地球人”挥手致意,景海鹏和刘旺还极为“绅士”地扶住了漂浮的刘洋,三个人的喜悦和兴奋都写在了脸上。
    详解
    进入“天宫”得开三道门
    从神舟九号对接上天宫一号到航天员进入“天宫”,用时近3个小时。通往“天宫”之门为什么这么难开启?
    中国航天员中心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说,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的路上,航天员要先后打开三道门: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舱门。后两道门通过对接通道相连,在打开其中每一道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这个操作过程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进展
    空间实验 今日全面开展
    晨报讯(记者 韩娜 通讯员 姚晓勇 朱霄雄)截至6月18日21时,神舟九号已在轨正常运行34圈,18日17时06分,航天员景海鹏顺利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三名航天员已进入目标飞行器并完成气体采样、目标飞行器状态设置等工作。据悉,神舟九号航天员将在19日全面开展各项空间实验及失重防护措施。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三名航天员状态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后续飞行中,对航天员最大的挑战将是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其次,由于身处失重环境且时间有限,大量的空间实验对航天员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手控交会对接任务,黄伟芬表示相信三名航天员一定能够圆满完成。
    揭秘
    天宫装“空调” 为生命护航
    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打造了一个怎样的人居环境?当然,舒适和安全都是科研人员要想到的。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进行解读。据介绍,天宫一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实验舱是航天员的工作舱和生活舱,它的内部四壁都是机柜,内有操作台、仪表板、照明及生活等设备,还布置了航天员休息的小舱室。此外,中间有一个长4米、宽1.8米、高2.2米的通道,是航天员运动、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天宫一号在去年入轨后,其上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就正式开始运行。航天员进入后,将通过仪表控制器这样一个按照载人状态来设计的人机界面,不仅可以了解飞行器的所有信息,还能实现天地之间收发邮件及进行在轨软件更新。
    天宫一号用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人体呼吸、排汗等代谢产生的水汽。同时,天宫一号还装有特殊的“太空空调”,如气体流量调节装置、航天服温控调节装置等,它们作为环境控制及生命保障分系统的装置,在航天员的飞行试验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天宫一号上还有一种特别的太空健身器——神经肌肉刺激仪,可以对航天员进行电脉冲刺激,协助航天员进行肌肉疲劳恢复和肌肉力量训练,以防止长期飞行试验造成的肌肉萎缩。
    措施
    防范不速客 金属衣护体
    作为航天员的太空新家,保证安全是“天宫一号”的首要任务。但在茫茫太空中,它也许会遇到一些“不速之客”的侵扰,包括微流星、空间碎片等。为了防止这些“不速之客”的伤害,它自身带有防护板,可以遮挡微小碎片对飞行器的撞击,其自身2毫米至3毫米厚的金属外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为了保护“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安全性,科技工作者们制定了专门的预警机制,并用黄、橙、红代表不同的预警等级。红色代表的危险级别最高,即有可能撞击到“天宫一号”的碎片。为了精确计算空间碎片出现的可能性,科技工作者还引入碰撞概率的概念。这一概念是空间碎片预警判断的参数与依据,表示的是碎片与“天宫一号”发生碰撞的概率。
    “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每一天,科技人员都会进行碰撞概率的计算,看看那些散落在太空的“不速之客”有没有可能对“天宫一号”产生威胁。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过程中,是不会遇到危险的“访客”的。万一遇到危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向“天宫一号”发出指令,改变其飞行轨道及速度,避开危险物后,再回到预定的轨道继续飞行。在地面,科技工作者还进行了临压力应急试验,测试当“天宫一号”舱体出现5毫米漏孔时,所采取的措施能否维持舱压不小于70千帕,并能保持80分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航天员赢得充足的逃生时间。
上一篇:下一篇:
06-18·
06-18·
06-18·
06-18·
06-18·
06-18·
06-18·
06-18·
06-17·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神舟十号飞船6月上旬发射 3名航天员将再访天宫一号_新华湖北
您现在的位置: >
神舟十号飞船6月上旬发射 3名航天员将再访天宫一号
10:31:15来源:
解放军报【】
上图:中国航天员中心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攻关。朱九通摄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试验现场精益求精
记者张晓祺、通讯员魏锦文报道:天地测控正样对接试验圆满完成、天地一体化深空测控体制试验进展顺利……连日来,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嫦娥三号任务准备工作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有着6个轮子的月球巡视器,张开太阳帆板,时而等待指令,时而徐徐行进……在试验大厅,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正在执行嫦娥三号“巡视器月面遥操作”联试。深空测控总体组组长李海涛带领团队,一边配置网络环境,一边编写程序参数,密切监视巡视器在模拟月面的运行状态。
据介绍,嫦娥三号是一个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合成体。当着陆器在月面实现软着陆时,巡视器通过滑梯释放并自行工作。
“嫦娥三号任务将首次实现对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此次联试是任务准备阶段的重点,通过模拟巡视器月面工作流程,进一步验证关键技术的可靠性。”李海涛说,“我们专门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开展测试,旨在降低工程实施的风险。”
相关新闻:
新华网湖北频道诚邀广大网友投稿,您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身边的感人故事,精彩瞬间。
请将作者、拍摄时间、地点和简要说明连同照片发给我们,我们将精选其中的好图、美图在页面上展示,让所有新华网友共赏。神九将在太空手动交会对接考验3名航天员|神九|航天员|天宫一号_新浪军事
神九将在太空手动交会对接考验3名航天员
  昨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梯队队员在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并参加植树活动。图为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亮相。
  中新网6月11日电 综合消息,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并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媒体最新报道显示,两位女航天员因为其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经过重重选拔,确定为首飞女航天员乘组。其中一位叫刘洋;另外一名叫王亚平,曾经在武汉飞行部队服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日对外宣布,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F”遥九火箭组合体,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载人航天发射场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根据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实施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10日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至对接轨道,等待神舟九号飞船前来相会。目前,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自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255天,其间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并完成了组合体控制和管理技术等部分空间站关键技术的验证。
  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说,目前,天宫一号姿态控制稳定,测量设备状态良好,资源充足,内部环境满足载人要求。据介绍,天宫一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设计在轨工作寿命两年。其中实验舱可供3名航天员驻留。
  据悉,执行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并将首次出现女航天员,打破中国从未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纪录。
  根据官方媒体最新消息,目前,两位女航天员因为其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经过重重选拔,确定为首飞女航天员乘组。其中一位叫刘洋;另外一名叫王亚平,曾经在武汉飞行部队服役。
  据介绍,3名航天员将首次在太空进行手动交会对接。手动对接成功率比自动对接要高,但对航天员考验更大。
  目前,航天员飞行乘组已按计划完成飞行任务理论、专业技术等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手控交会对接模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熟练,身体和心理状态良好。
  届时,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并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有关专家预计航天员将在太空停留10至20天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张建启表示,女航天员选拔的条件和标准跟男航天员差不多,包括身体素质、飞行阅历以及意志、思想状态等因素。唯一区别就是尽量选择已婚的,因为已婚女性身体、心理更成熟一些。
(编辑:SN049)
更多关于&&&&&的新闻
  11:57
  11:32
  11:24
  10:35
  08:5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有宇航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