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高血脂症的症状?

【血脂高肥胖】_肥胖_高血脂_怎么引起_哪些因素-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血脂高会导致肥胖吗
这种疾病,是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常常都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症状的出现,比如说或者是,常见的疾病的发生其实都与高血脂是有一定关系的,你可以发生于不同的年龄,有一些遗传性的高血脂,也会发生在婴儿的身上,那么跟高血脂是有关系的吗?
1.工作原因: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科技教学一线的知识分子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往往无暇顾及日常的饮食起居和健康,身体的不适往往为繁忙的工作所忽略,部分降压药物又加重了血粘和高血脂,冬季的寒冷使血粘加重、血管收缩加大,加快了悲剧的发生。
2.饮食原因: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平常应酬较多,从饭桌上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导致血液中肝油三脂、含量过高,导致血粘、血管动脉硬化,血管栓塞,导致心脑血管病。肥胖者发病危险性更高。
3169阅读3057阅读3426阅读4720阅读4511阅读3541阅读3915阅读
3682阅读3209阅读3981阅读4282阅读4735阅读3074阅读3492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肥胖 血脂异常 瘦子对高血脂没有100%免疫力(全文)
何渝煦&& 云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主任
张瑛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定期体检,防患 于未然。全景网供图
&什么,瘦人也会高血脂,没听错吧?&一直以来,高血脂都被认为是&富贵病&、&胖人病&,很少有人会将高血脂与瘦人联系在一起。可是,当手中的检测报告明确指出你的血脂发生了异常时,大多数瘦人的反应是&不可思议&,甚至有人怀疑检测出错。据医生介绍,外表胖不胖与高血脂没有必然联系,也就是说,高血脂不是胖人的专利!
标准身材也高血脂
今年34岁的公司白领陈玲,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公斤,身材较为匀称,如果不是体检,从来不会有人将高血脂这三个字放在她的身上,之前她对自己的身材、身体健康状况常沾沾自喜,说什么吃了就坐在办公室里,运动量不大也不见长胖。而在最近的体检中,陈玲拿到体检报告却傻眼了,她的血脂检测各项指标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进入了&高脂血症&患者的行列。
瘦人没有100%免疫力
很多人认为,高血脂是胖人才会得的一种病,瘦人都可以高枕无忧。近日,一家公司组织员工体检后,数名外形不胖、甚至有些偏瘦的员工却被查出血脂异常,而有的&胖人&却&相安无事&。对此,很多人纳了闷,高血脂不是胖人的专利吗?
记者从云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治未病中心何渝煦主任处了解到,在为各家单位进行的体检中,总会有一些病&出其不意&地与那些看起来不会患病的人&纠缠&。比如,年纪轻轻就有脂肪肝,瘦人出现血脂异常,甚至有人已经出现了动脉硬化都毫不知情。对于瘦人发生血脂异常的现象,何渝煦主任指出,血脂异常与多种原因有关,瘦人并非对&高血脂&有免疫力。
高血脂,并非简单&生活病&
据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瑛主任介绍,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类脂的总称。如果血脂超过一定的范围,容易造成&血稠&,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引发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但此病的发生并非是简单的&生活病&,还与个人基因、体质等有关,总而言之是人体脂质代谢出现紊乱的一种表现。&& 据何渝煦主任介绍,血脂异常,并不单纯是因为摄入脂肪过多造成的。如果每天大量地食用脂肪含量比较高的油腻食品,脂质进入血液增多,自然容易造成血脂升高。
在高脂血症发生的病因当中,遗传性的疾病如家族性高脂血症人群也比较常见。
沉默的&杀手&&&高血脂
从卫生部门发布的消息来看,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脂血症就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何渝煦主任指出,排除家族性遗传病史,高脂血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主要就是要减少脂类的摄入,包括脂肪和胆固醇。长期吃高脂和高胆固醇食品会让人血脂升高,也会使多余的脂肪堆积在皮下,让自己步入&肥胖人群&的行列;或沉积于内脏器官上,如肝脏,形成脂肪肝;或在血管内&安家落户&,导致动脉脂质斑块的形成,继而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1.看懂血脂检测报告
经常听说&高脂血症&和&高血脂&两个词,其实这两者说的是同一种病,即指血液内脂质水平超出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不是独立的疾病,是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
据何渝煦主任介绍,在一般的体检中,测血脂包括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三项高于正常值,后一项低于正常值时,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影响较大,促使其发病、恶化、致残。据了解,在临床上,瘦人的高脂血症特点多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多低于正常水平,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即使体型弱不禁风,甘油三酯却高得惊人。
2.胖人群发病率高于瘦人
尽管瘦人也有可能因某些原因发生血脂异常,但总的来说,肥胖人群患高血脂的几率还是高于体型较瘦的人。据医学统计数据显示,肥胖人群高脂血症发病率是正常体型人群的一倍以上。
3.步入40岁,血脂检测是必须的
据专家介绍,很多人在血脂异常初期不会有什么症状,而动脉硬化又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有很多人是在因各种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会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因此,40岁后血脂检测很有必要。
1.饮食&少精多粗&
从饮食结构上来说,应&少精多粗&,把一部分精米、白面换成豆类、粗粮,多吃膳食纤维及富含营养但是低热量的食品,少吃肥肉、油炸品和甜食,饥饿时,要选择一些既可以饱腹,又不含高热能且有益于健康的食物。例如全麦面包、麦片和豆子。
但是有些人就容易走极端,说到减少脂肪摄入,就一点肉食也不吃,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要知道,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同样会导致人体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一样有可能发生血脂异常或诱发其它疾病。
2.每周进食2~3次鱼
何渝煦主任指出,由于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其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同时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因此,每日进食1~2两瘦肉(禁用肥肉和荤油),每周进食2~3次鱼对人体是有益的。
3.改变烹饪方式
改变以往的烹饪习惯,选用低脂肪的配料和烹饪方式,最好把炒、炸的方式改成蒸、煮、烫、炖。记录下每天的饮食状况,不只是三餐,零食和饮料也要记录在内。
4.适量运动
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减少血脂含量,长期坚持的话,还可以部分消耗细胞中存储的脂质,不仅降低血脂,还能练出身材。
5.改变生活方式没用,向医生求助
两位专家指出,为了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应多食蔬菜、水果、豆类等。此外,注意控制体重。然而,上文中提到,高脂血症不是简单的&生活病&,如果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也不能使血脂恢复正常,那患者就应该求助于医生,通过药物进行血脂的调节。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肥胖、高血压或已有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老年、绝经后妇女、长期高糖饮食、习惯于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要多加关注自己的血脂情况。一般来说,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检查1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来源:云南信息报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52786条
评论37634条
评论17773条
评论16416条
评论15253条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肿瘤病友社区
消化系统区 乳腺区 内分泌系统区
呼吸系统区 泌尿和生殖系统区 脑部区
糖尿病病友社区
糖尿病病友讨论区
糖尿病并发症区
肥胖—高脂血症—心脏病
肥胖—高脂血症—心脏病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肠外肠内营养科
脂质异常症俗称高血脂,肥胖与脂质异常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脂质异常症是指血液内的脂质成分含量过高的一种疾病。人血液中的脂质主要包括:脂蛋白(含有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磷脂、糖脂。任何一种或几种脂类高过正常范围,都属于脂质异常症。脂质主要是肠道从食物中消化吸收入血液的,另外饥饿时从脂肪组织或肝脏也可动员一部分脂质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特别提示: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脂质本身是不溶解于血液中的,所以它们必须和某些特殊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进入血液。这些特殊的蛋白质是脂类的载体,所以被称为载脂蛋白。它们和脂质结合的产物被称为脂蛋白,所以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按照脂蛋白分子大小的不同,脂蛋白可以分为四种:乳糜微粒、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肠外肠内营养科
收到礼物:
感&谢&信: 0
+&&糖尿病病友社区2390人
+&&疑难案例11人
+&&肿瘤病友社区3353人肥胖人群要警惕高血脂和糖尿病_新浪健康_新浪网
肥胖人群要警惕高血脂和糖尿病
  肥胖会对男性造成的危害
  1、可能发生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
  腰粗男士糖尿病的患病率可高达正常腰围男士的4倍之多。从另一方面来看,在2型糖尿病人中,80%都是腰围超标者。而且,超标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
  2、更易发生高脂血症
  有研究表明,腹部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患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高数倍。并且常常出现“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本该高的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
  3、更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
  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统计显示,男性腰围增粗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是正常者的3.6倍; 国外研究表明,在肥胖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腹部型肥胖者(腰粗)脑梗塞的发生率比臀部型肥胖者(臀部肥胖)高3-5倍。并且,与腰围正常者相比,腰粗者中风后的机体恢复能力明显降低。
  中年女性一定要关注腰围指数
  中年女性一定要关注腰围指数。蔡女士在不久前的例行体检中,经妇科B超检查,竟发现一个重达4.5公斤的子宫肌瘤已悄然在她的身体里"安营扎寨",需马上住院手术治疗。
  这下,可把她吓得不轻,懊悔平日没把"水桶腰"当回事。
  脂肪是女性身体中雌激素寄存的"仓库"。女性到了中年后,身体内脂肪储存往往"过量",体内雌激素水平亦随之升高,成为产生卵巢肿瘤的主要诱因之一。
  从近年来门诊诊疗情况来看,像蔡女士这样的中年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非常高,根据有关方面近几年病例统计发现,腰围明显增大的中年妇女(35~50岁),约有25%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其中近8%是在无症状情况下被查出的。在临床上,对于巨大瘤体不得不作子宫全切,卵巢肿瘤如不及时治疗,则有恶变的可能。
  建议中年女性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腰围指数",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腰围尺寸明显增大,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作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宫颈刮片、B超等,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病例二
  她讨教减肥法,却被查出了糖尿病
  计算机编程高手钱女士由于工作的关系,很早就有了"小肚腩"。生了宝宝后,怀孕期间疯狂进补的"惯性"一直延续了下来,加上她难以抵抗美味的诱惑,从不节食,成了单位里出名的"大胃王"。
  一年前,钱女士买了车。从此后,即使是去离家不远的小菜场买菜,她也要开车而懒得挪步。上班整天坐在计算机前,下班就是以车代步,她简直就是生活在一种"零锻炼"的状态中。前不久,钱女士发现自己的"小肚腩"膨胀迅速,腰围也同步"茁壮成长"。逛商店看见漂亮衣服只能望而兴叹,她这才到处向人讨教减肥的妙方。当她请教一位当医生的女朋友时,朋友建议她去医院查查血压及血糖。待她去医院空腹测血糖后,被告之空腹血糖高于标准值,被确诊为轻度的Ⅱ型糖尿病。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脂症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