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正义除了钱就是钱根本没正义

[正义网]“路边一沓钱要不要捡”麻辣了社会
| 法治人物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正义网]“路边一沓钱要不要捡”麻辣了社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检察日报
更新时间: 9:32:33
  昨天下午,在南京汉中门大街5路底站附近,两名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就没有捡起钱,而是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12月9日《扬子晚报》)
  “路边有一沓钱,要不要捡?”这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或许可以放到小学的社会课上去讨论。没想到,“路边有一沓钱,要不要捡?”居然演电影般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一起起诚信危机事件,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冲击得荡然无存,这难道不是我们全社会的悲哀吗?新闻报道提到的几个点很有意思,我们不妨逐段麻辣一番。
  “江苏移动公司的员工顾宇玮沿着汉中门大街由西向东方向步行,走到金榜集团门口人行道上时,发现脚底下有一沓百元大钞。几乎同时,南京审计学院商务系大二学生祖鹏也发现了地上的钱。”
  ――顾宇玮和祖鹏发现“一沓百元大钞”,怎么就没想到这是别人设置的陷阱呢?君不见,“丢钱――捡钱――分钱”的骗局已经不再新鲜,“百度”或“谷歌”一番几个页面看不完啊!
  “‘丢钱的人肯定很着急,我们等等看看失主会不会来?’顾宇玮先开了口,祖鹏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两人就守在钱的左右等失主,同时报警。”
  ――顾、祖二人是好样儿的。既富有同情心,还具有责任感,特别是能想到报警,更体现了二人的公民素养。可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啊,失主会不会怀疑你们想讹诈或者还有其他更大的阴谋呢?
  “由于汉中门大街是鼓楼警方与建邺警方辖区交界处,两男青年又说不清楚他们的确切位置,警方就让两人将钱交到附近派出所。”
  ――顾、祖二人都受过或正在受高等教育,报警却“说不清楚确切位置”?是他们的表达有问题还是城市的条块切分和报警机制有问题?受过或正在受高等教育二人都“说不清楚确切位置”,那么其他更多的公众怎么能“说清楚确切位置”?幸亏这里碰到的是“一沓百元大钞”,若是抢劫案或其他刑事犯罪,警方是不是也会让案件当事人到“附近派出所”啊?
  “但两人商量了一下,担心万一接触钱,失主找来说数目不对惹麻烦,干脆还是不捡钱。”
  ――卖豆饼的老太太周翠兰捡钱归还成被告的报道余音未了。顾、祖二人还是很“法律”的。可是,在那守候就可以证明你们没有碰到钱或拿走部分钱了吗?谁知道你有没有拿了部分钱后再等候呢?既想留好名声又想得实惠不是不可能啊!
  “记者闻讯赶到现场,只见两位男青年正守候在现场,一沓百元大钞仍躺在他们的脚边,钞票是用橡皮筋捆扎着的,已经被雨水打湿。”
  ――送医院,被“钓”;扶孕妇,说你撞的;有钱不敢捡,怕成被告!想做好事,真的无门?看来这两人真体会到好人难当了。无事一身清,无事一身轻,为何不绕着走呢?
  “民警来了以后,首先拍照取证,然后才拿起了地上的这摞钞票,经过两位民警分头清点一遍,丢在路面上的现金是11000元。随即民警将两名小伙子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拍照然后数钱,就能证明这“一沓百元大钞”只是“11000元”吗?顾、祖二人自发现并守候到民警前来的一个小时,有影像资料吗?有影像资料,经过公正了吗?如果没有影像资料或影像资料没有经过公正,说不定也会有失主说其丢失的不是“11000元”而是“110000”或更多。你浑身是嘴能说清吗?所以,“民警将两名小伙子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处理”是英明的、正确的!
文章录入:高伟&&&&责任编辑:高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河南省法学会 电话:06 邮箱1: 邮箱2: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6号省工会大厦1506室 电子地图 本网法律顾问:大沧海律师事务所&主任:袁二方 0 执行主任:唐军 9备案序号:豫ICP备号职业打假人:打假和正义无关 赚钱才能更高尚
  维权打假20年,每次出现在媒体镜头前的王海,总是戴副墨镜。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王海有意让自己离开打假舞台中央,“保持点神秘感,挺好。”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日,戴着一副标志性墨镜的王海现身西安某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图/CFP
  王海42岁,山东青岛人。1995年3月,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买了两副索尼耳机,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假货,紧接着又买了10副,依据《消法》第49条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被称为打假第一人。现任和谐社区发展中心理事、王海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项目负责人、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戴上墨镜的王海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直到今天,他仍然在维权打假的第一线。这20年,王海本人和中国的打假维权境况都遭遇了哪些变化,有哪些争议和尴尬,祛除很多人固有印象中非黑即白的底色,我们试图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王海和职业打假人。
  他不再站在舞台的中心。
  打假人王海的光环被一个群体所取代。
  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鱼龙混杂”,王海说黑社会、大学生、律师等等谁都可以加入。
  而王海,觉得正是自己的示范意义,给行业竖起了标杆。
  二十年过去了,他需要面对这个群体的低价竞争。也需要适应这个时代给打假带来的变化。
  他厌倦了别人给他戴的各种帽子。
  王海更愿意用交易和成本论来描述自己的打假生涯。
  最多的一次打假赚过几百万,是一笔好交易。
  推掉造假企业光环,又赚钱,又有趣,还能受到肯定。划算。
  他给自己定了30万的打假起步价,为什么不呢?他说公司成本很高。
  王海说,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
  “王老板”巨款买假货
  王海没有看央视3·15晚会。
  3月15日晚9点,北京南站候车室,他正准备登上开往天津的动车。天津打假分公司和物业公司的生意需要他打理。
  如今的王海,已不再是单兵作战的“打假英雄”,很多人爱叫他王老板。
  王老板有四个职业打假公司,分别设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
  公司主营三种业务,帮消费者维权打假;知假买假;受雇于企业,替企业打假。第三种,是他生意的重头,占到整个业务的三分之一多。
  他的打假团队共有30多人,去年业绩不错,王海说,一共打掉一千一百多宗(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照此计算,平均每人每月要打掉3宗案件。
  王海没有说这个数字是怎么完成的,他拿出了手机,向记者展示一张银行卡的交易记录。“这张卡是专门用来买假货的。”
  手机里显示,去年购买假货一共消费1444笔,消费额为元。“买了202万假货,赚了400多万。”
  他赚钱的方式是索赔,上面的数字并不是全部。近日,他曾对媒体公开,“去年的打假成本在400万左右,总索赔额理论上应该有1000万。”
  有些钱还在赔付的路上。王海说,去年,他在长春买了40多万的“问题(进口)牛肉”,计划索赔400万。
  “今年打算再买1000万的假货。”去年《新消法》出台后,消费者获赔偿数额增多,王海打算加大投资。
  王老板已经不需要再冲在打假第一线,“我去现场,没戏,一拿出身份证,人家一看王海俩字,不就露馅了?”
  但个别案件,他会亲自介入。
  前几天,王海就去了江苏某著名村庄调查。“这个村全国闻名,有代表性,得去。”
  “打大老虎,是顺应时代”
  和假货打了20年交道,王海越来越精明。
  他把公司业务重点放在打击大企业上,“打大老虎,这是顺应时代”。
  他曾发文质疑耐克的双重标准,一个月后,北京市工商局针对耐克的“双重标准”开出罚单,487万元。
  “他们也会入乡随俗”。王海认为大企业的欺诈,是消费者弱势地位的反映。
  但“打虎”行动并不是每次都成功。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2011年,仅媒体公布的信息,王海就有11起案子败诉。其中面对的不乏中国移动、可口可乐、广州宝洁等企业。
  电商的发展也改变了他的打假生态。最近几年王海逐渐让公司加强电商平台的打假比重。去年所打击的假冒伪劣涉嫌欺诈的案例中,三分之一来自电商。
  电商,他同样喜欢去调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
  他善于用数据去筛选和定位。
  比如面膜,王海让工作人员先在网上海选面膜。通过数据对比,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0万的。剩下的,统计是否在电视或网络上打超过十次广告,是否有足够的赔偿能力。锁定之后,重点打击。
  “当骗子越来越容易了”,现在通过朋友圈和QQ群,骗子很快可以收回成本。
  王海打假同样在衡量成本与收益。
  他慢慢变得温和,越来越愿意和政府合作。职业打假人王全忠说他觉得王海和其他人不一样,愿意参与政府的活动和研讨会。
  以前的王海,脾气冲,他的“假想敌”,不光是假货和造假企业,还有一些政府部门。
  有一次在成都,王海举报一种假药,无论怎么说,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就是不受理。
  王海指着人家鼻子骂,还要动手打。
  当时他想的是“行使一个公民的批评权”,“作为了,要给我你作为的依据。不作为,也要给我依据。”
  “后来把领导给闹来了,当时就受理了。”说到这儿,王海还强调,当时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我也没有仰仗我王海的名气。
  他把这些称为过去:“过去一直是这样的人。”理直气壮。
  吴广福认识王海17年,原在深圳法制报当记者的他,见证了王海的年轻气盛,那时聊天,王海嘴里总蹦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这些字眼。
  现在的王海,打假的事儿,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不再侃侃而谈。聚会时,喝二三两白酒,就不再喝了。“低调、谦虚、说话小心翼翼。”
  3月11日,谈到现在对政府部门的看法时,王海放缓了语速:“从对抗,到合作,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
  前年,他关了投资12年的打假网站。
  网站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还在名字后面加上了颇具侦探味道的“007”。
  “网站浏览量走低,空耗人力财力。”王海计算着成本。
  仍然保留的是传统的热线模式。在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8名工作人员去年接到了1200个咨询和提供线索的电话。
  王海强调,打假线索不都来自于热线,更多的是靠他业内的资源,客户传客户。
  退出舞台中央
  这些年,职业打假人已经成为一个行业。不再像20年前,王海就是打假的代名词。
  “想当年,王海现象,那是不得了的。”武高汉回忆。
  武高汉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20年前,当王海作为“打假第一人”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后,当时全国有3000多份报纸,没有哪家报纸、哪家电视台没参与报道的,“当年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几十年来都罕见。”
  武高汉特意把王海请到中消协,集体讨论“王海现象”。
  参与过王海打假报道的一位记者回忆,经常是,王海刚到一个打假现场,立刻有二三十家媒体蜂拥而至。
  “现在,王海根本排不上号。”武高汉说,去年,北京朝阳法院受理的消费者纠纷案有数百件,其中只有一件是律师起诉,剩余的都是职业打假人起诉的,其中一个职业打假人的上诉就达到92件。“跟这个人相比,王海早就不行了。”
  王海对自己的定位是打假人的老师。但他的权威性也受到了很多职业打假人的挑战。
  北京职业打假人刘咏(化名)与王海打过几次交道。“他只是个时代的幸运儿,如果他不出现,也一定有李海、张海出现。”刘咏说。
  刘咏翻阅了王海的一些打假案宗,“发现他打假的魄力不够,有时候点到为止。”
  “你敢说第一个出名的,就一定是最优秀的?”刘咏反问。
  王海也明显感觉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湮没、分解了他“第一人”、“斗士”、“英雄”的标签。
  他坚持在微博、博客里发布一些打假案例及打假进程,截至3月16日19时40分,他的微博粉丝共64051人,连“中V”都很难算上;3月12日,他在博客里连续发布四条关于“厂商制造不合格汽车,申请召回”的信息,发出48小时,累积评论数为“1”。
  7年前,王海自筹经费,去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展消费者权益法的讲座,让他失望的是,“很多法学院学生根本不关注他的讲座,更在乎去上市公司赚钱。”
  新京报记者随机询问14名“80、90后”,只有两人知道王海;“王海007”的热线电话,也从之前的每天十几个,减到现在的每天三五个。
  自己的关注度降低,王海觉得很正常,“打假人常态化了,也就不是新闻了,公众会有审美疲劳。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有更多的维权渠道,主动性也比以前强很多。”
  王海有意让自己离开舞台中央。“我对当一个核心人物没有兴趣,保持点神秘感,挺好。”
  他始终不肯说出自己公司的位置,即便是新京报记者找到王海的公司,训练有素的公司员工也会下逐客令,“没有王总同意,我们不便接受采访”。
  职业打假人王全忠说,王海与朋友交往,表现得很谨慎,从来没有带哪个朋友去家里。“似乎始终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壳。”
  但王全忠记得,一次王海向他们感慨,“朋友满天下,知己有几人?”
  “打假起步价”30万元
  王海在微博的自我简介里写着:一个清道夫,以赚钱为手段,以打假为目的。
  很多人质疑,是不是把话说反了。现在的王海,应该是“以打假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
  王海承认会向所打假企业索要赔偿,他说,打假与正义没什么关系,其实是一场商业交易,并且是公平交易。
  在王海看来,人类社会是靠交易来生活的。同样,案子的庭外和解,也是交易。
  去年,新消法规定,遇到假冒伪劣,消费者可获三倍赔偿。但王海的商业化运作有时候可索赔万倍。
  索赔的过程是种心理战。
  王海说,(造假)企业生产的商品卖十块钱,掌握证据后,也可以索赔十万元,“打假中要想得到更多钱,得拿出事实、数据、案例,让对方认为这种交易是划算的。”
  前提是充分的信息和证据。他举例,比如,牛奶改日期。工人(卧底)已经在你的生产线上上班了。为什么改,怎么做,证据搜集得很详实,这些信息都掌握的。
  “如果同行业间,A企业掏钱让你去打B企业,你愿意充当这个枪手?”
  “当然,这是行业自律,只要它(这件事)有正当性。”王海说。
  但正当性不代表正义,王海说,打假与正义无关。“这个才是正常的社会,别去标榜你多崇高和正义,那是骗人的。”
  每天都在想着维权的王海,给公司定了30万元的“打假起步价”。他觉得自己的公司成本高,“和警方也有很多合作”。
  对于不赚钱的活儿,王海提不起兴趣,“为了几百几千元去做一个案子,没必要接。”
  拿到高额赔偿后,王海坦言,利益受损的企业可能变本加厉地生产假冒伪劣,但“我没有义务继续管下去”。
  “拿到了赔偿,就放纵了假货?”
  “我可以告诉其他职业打假人继续去打嘛,获利分我一半。”王海笑了。
  “我不赚钱,哪来的钱去打假?与我们这些职业打假人相比,假货和欺诈对消费者的危害更大吧。”王海说。
  死亡事件后的风险管理
  打假二十年,王海小心翼翼。
  他说自己从未被打过。有人、有企业恨,但他有自己的一套风险管理系统。
  一个死亡事件,让王海经常把规避风险几个字提在口头上。
  死者叫黄立荣,是位律师。据媒体报道,他生前受雇于一家商务顾问有限公司,这也是家打假公司。
  日下午,黄立荣坐在车里,用望远镜和照相机对紫禁城国医馆监视拍照,被对方发现,有几个人冲过来抄起钢管、扫把和木板,暴打黄立荣。
  10根肋骨骨折、肝脏破裂。黄立荣被白布包裹,由一辆没有牌照的黑色佳美轿车载着,弃于北京医院附近的街头。
  黄立荣是北京首位在偷拍活动中死于非命的民间调查员。
  王海回忆,那之前,黄立荣去他公司应聘,但没被录用。恰巧在公司,一个客户找王海调查一家医疗企业,王海没有接手,“黄立荣在旁边听到了,他悄悄追出去,接了这个案子。”
  “如果因为打假失去了生命,那事业也就没有价值。”王海说,当时公司有200多名调查员,那件事之后,他把人员精减到30多人,把调查员分成几个组,每组5到8人。
  调查员中有很多是律师。招聘时,帅的丑的都不要,就要长得平庸的。长得太有特点了咋能做卧底,大众脸才能“扮猪吃老虎”。外表憨厚老实、内心聪明机敏是首选。
  他还制定检查清单和执行任务的风险防范清单,要求调查员保持通讯畅通,“如果卧底时被识破,要学会怎么避险。”
  有时卧底调查,就像电影里演的一样,“调查员之间都互不认识,各司其职,执行同一个案件时,不容易暴露。”
  打假的时候,他会看对方的气势。在深圳,他曾经帮别人成立业委会,每次去都会带几个陆战队员。“这很必要,也很正当”。
  他对自己也保护有加。墨镜,就是跟了他20年的“护身符”。
  央视前名嘴王志主持《面对面》时,让他摘掉,他不摘。“这是风险管理。”
  3月11日,面对记者的相机,王海条件反射般地摘下日常戴的近视镜,从兜里掏出一副镶着金边的圆框眼镜,金色镜片把王海的眼睛完全隐藏,清晰地映着眼前人的模样。
  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实习生 罗婷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NS035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没钱不消费”不符合社会正义
&“没钱不消费”不符合社会正义
——刘尚希《扩大公共消费是改善社会公平的关键》
,,,AB,A10,B5;A100,B200,A;,B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现在的生活,现在的社会,有正义吗?钱代表什么?
我是一个普通的市场督导,我的市场是山东省,2月23号在我从单县到菏泽的车上的时候我遇见让我为止愤怒的事情。
在从单县到菏泽的路上,上了一个去看病的两口子,急去菏泽医院看病。在刚刚行驶菏泽市区的时候,由于路上有一老人晕车,司机被迫在路边停下了车,为的就是让老人能喘口气,但是就在这是来了一辆道路执法车。
它们把车挡在客车的前方,(在这里的他们我写成了动物的它字,不是我不知道,而是它们连动物,畜生都不如)说司机违章停车,我们一听都懵了,司机是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而停的车,他怎么属于违章呢?
就在这是半路上车去看病的两口子中的老大爷,咳嗽的更厉害了,司机和我们一车的乘客都请求它们让司机先把老大爷送到医院,毕竟生命大于一切。这时道路执法人员说话拉:不行,我们不管只要交200块钱就行,不交200块钱说什么也不行;,上面两张照片是他们若无其实说话聊天等司机交钱的情况。
我现在试想的问一下,你们真的是人民的公仆吗?是为人民服务吗?错,我看你们是钱的奴隶,是问人民币服务,难道你们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吗?现在1年级小学生都知道人命大于一切,你们却为了200块钱,真的忍心叫一为生病的老大爷在车上被病魔无情的摧残吗?
&&&&我发这个事情没有人要我做,没有人给我钱,没有人给我名。但是我必须发,这是21世纪主人公,没一个公民的职责。
我希望看见这个博克的所有网民给于大众的呼吁.....让那些所谓的人民的公仆睁开迷茫的眼睛,钱不是万能的,人民的利益,生命大于一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正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