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终身学习网习

终身学习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终身学习的相关资料:
相关词典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
&&&京ICP备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魏尚娜的BLOG
&我的日志分类
My Article Sort
NEW article
&&养成读书人格 做终身学习型教师
18:06:47 &
&&&&&&& 今天,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里,&热爱学生&这一永恒不变的师德核心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内涵,未来社会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并无严格的界限,因此,合格教师必须伴随着终身学习,换句话说,未来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
&&&&&&& 一、终身学习能培养良好的师德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喜欢读书、擅长思考、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的人成长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大师的可能性比不爱读书的人要大得多,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内生式的教师素质&&这样的人具有一种强烈的、稳定的热爱读书的激情和习惯,擅长传播或交流人类创造的智慧,具有巨大的热情和兴趣,即具有读书人格。他会不自觉地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教师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更是一个关注并能影响学生行为的人。他能与家长和学生保持很好的关系。他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他能够正确地判断学生不同的个性并能因此而采取相应的教法。他对所有的学生及他们家长的来访,总是乐于接待,学生可以随时与他电话联系。他与学校同事相处得很好。他永远充满爱心、善解人意。在他们的思想里更多地是以人为本,从&人的转型&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兴趣或责任出发来挖掘、提升自己的教与学的经验,即用深入阅读获得理性眼光、教育理论来梳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教育感悟,也就是带着爱的热诚、理想和诗意工作着、快乐着。这就进入了高尚人格的境界了!苏霍姆林斯基、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都是把教育工作本身,把教育对象,把班级和校园及其相关社会环境的改造当作探究的对象的,他们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更不是为了发表论文,得到职称、职务等功利而研究,他们是本着&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为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等人文精神、人本发展的目标而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因为这是充满理想、激情而又需要辛勤奉献的事业。因此,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毕竟,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动情,情动方能行动。
&&&&&&& 二、终身学习能提高教师的素质
&&&&&&&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教师承担着培养学习型人才的重任,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不能拿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为明天服务,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学习型的学生,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必须成就自己,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 有位学者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社会、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自身来讲,就必须不断充电和补充营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 当前,我认为教师应侧重于三方面的学习:一是广泛涉猎,做个&杂家&。正确处理好&主业&与&辅业&之间的关系,既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教学科目,选择主攻方向,又不能局限于此,应该兼容并蓄,广泛涉猎,不断开阔视野。在业务素养上不断查找、瞄准自己的薄弱环节,特别在包括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下功夫,否则就是只有健全身体而非健全头脑之人。二是必须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了解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学会什么。三是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有的教师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上课学生不爱听,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把握住教学角色,无法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现今,在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接受信息方面,许多中小学生已经露出&后生可畏&的势头。如,学校要求教师学做教学课件、网页,不少学生却已经学在老师的前头了。坐在电脑前,做老师的有时也不得不向学生请教弄不清楚的地方。所以,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谁都无法躲避时代的挑战和压力,只有成为学习者,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 常阅读学习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
&&&&&& 好教师一定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出自热爱教学而不是因为稳定的薪水、较长而又固定的假期、较短的工作时间的缘故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一个能从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他一定了解所教的学科,不仅仅是他将要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而是如何最大量地教给学生。他一定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研究和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来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并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他今天在课堂里所学到的多得多的东西。
&&&&&&& 好教师总是不断地钻研他所教的那门学科以及与这门学科相关联的知识,他永远也不会停止学习。他总能够把不相关的东西变成他所教学科的一部分。好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棵棵树木&&知识点,更要让学生把握住一大片&森林&&&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语文与人际交往的关系,音乐与美术的关联等等。
&&&&&& 好教师决不能只有一个刻板的、有限的内心世界。他必须总是探索再探索,学习再学习的。好教师必须富于创造性、有良好的教养及丰富的知识。他必须对许多事物及其内在关系保持好奇心。他必须对所教的内容、生活中问题的关系以及其它领域的知识非常熟悉。他必须知道他的学生对不同的刺激将会产生的反应。他一定痛恨由于无知而带来的无知,但他热爱那些不断进步的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
&&&&&&& 好教师总能通过自身对学科的投入精神来激励学生的学习。他将使他的学生尊敬他,并使学生产生超过老师的愿望。他还将使学生明白:他们还很小,他们所处的世界在飞速地发展,因此他们现在所了解的东西在几年后只占他们所能以及所应知道的东西中的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激发学生&想知道得更多&的欲望。
&&&&&&& 一天爱学习容易,一辈子爱学习不易。因此我们要注意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一曝十寒,或梦想一劳永逸。当然,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 做学习型教师不易,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更不易,在追寻新教育理想的征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断地自找压力,新教育的教育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新教育的教育幸福要靠我们每一位教师辛勤地付出。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个终结的概念,而是一个进行时的命题。换句话说,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让我们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学习型教师,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
[匿名教师]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来源:云岭先锋网
李克强总理22日考察厦门大学期间,专程到访群贤楼一层的“厦大时光”书店,与在此购书的同学们互动交流。总理说,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这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4月23日&中国政府网)学习是传承文明之途,是个人成长之梯,是政党巩固之基,是国家兴盛之本。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只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精辟地阐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充电器”,治心养性。古语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唯有读书学习。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科学家等,很少有不重视读书的。学习之重要,自然不止于治国之用,更在于养成智慧、修身立德。面对复杂的环境、面对各种诱惑、面对改革的冰山,唯有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以大气度、大胸怀和独立之人格不断前行。为官治国者,更要不断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才会有工作中的胜任,也才能变得自信和从容。把学习当“望远镜”,拓宽视野。眼界宽,则看得远、看得清;眼界宽,则懂大局、顾大局。而学习就是一个“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得更远、更清。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追求,接受新知识,增长新技能,探索新规律,追求新目标,才能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视野更加科学,思维更加理性。只有站高了、看远了,才能居高临下,胸怀大局,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把学习当“清醒剂”,提神醒脑。学习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面对仕途中遇到的诱惑和挫折,面临低级、腐朽思想的考验。如果不坚持学习、思考,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久而久之,精神防线势必轰然崩塌。因此,学习是一种清醒剂,每一次学习就是对精神防线的一次巩固,让我们在花花世界、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不为灯红酒绿所迷,不被威逼利诱所惑。让我们面对一时挫折和不如意时,不悲观、不绝望、也不堕落,始终坚定自己的人生信条,走好人生路。(元阳县委组织部&陶艳飞)
责任编辑:张琴
相关热词搜索:
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延伸阅读:终生学习的能力
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职场上你会遇到一些人,乍看之下他们其貌不扬、出身学历可能也并不好,但他们就是职位比你高、能力比你强、得到老板更多的青睐。他们到底靠什么占领职场?为什么别人用一年的时间可以获得你工作十年的经验和能力?核心的潜在能力是这两点——终身学习和Hacking大脑。如果你也想获得这些,这篇文章你必须读读,会很有趣。优秀人才的特征:极强的学习能力必不可少那我自己创业的时候呢,我招的第一个员工,他毕业于漳州一个大学,在那个不是很发达的地方,但他自己学会了怎么做iOS开发,并把自己的软件在AppStore上线。后来我看这个软件做的还不错,他的学历不是太好,也没有什么背景,我都不理解他是怎么学会这些东西的。然后我们开始给他喂一些材料,给他一点点做一些项目,我发现这样的人也是没有什么极限的,于是我给他们做的东西越来越难。后来我发现,原来这个公司我终于不用再做主要程序员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编程水平和我差不多的人,我不干活的人生目标的终于达到了。所以我这些年呢,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把人变得优秀。我想要和优秀的人合作。就有人在问:这样的人你怎么找得到呢?前两个月呢,我验证了这么一个流程:我让所有人远程工作起来。于是我就在论坛里发了一篇帖子,说我认为远程工作是这个世界的未来,我在想我们下个项目要不要找两个远程工作的人。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了六篇简历,但是其中五个人都不是我想要的人。我就和最后一个人聊,因为最后一个人是做Java后端的。但是呢这个小伙子很无聊的在他的博客中写了有35篇一步步如何应用Java的系列。这的确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但是我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把这样的副项目(side project)做的这么干净、整洁,每一步都写的非常清楚。所以我就和他说我觉得他是我们想要的人,他问我们的项目要做什么。我告诉他我们要做一个把iOS直接编译成安卓的项目,我让他看了一个我关于这个项目的视频。过了五分钟,他回邮件说,他觉得很难,搞不定。我说我相信你可以搞定,我给你两个星期的时间去学什么叫做iOS开发,你不需要学到非常难,你只需要学到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iOS app就表明你会做iOS开发了,你就进我公司了。两个星期以后,他做了一个app并写了一篇文章来解释这个是怎么回事。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和我们的CPO说这个人就交给你管了。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我在想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去年我过的不是很顺,我就在想我怎么样可以让自己过得积极快乐。我发现这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能不能够征服一些我征服不了的过程,比如我能不能走一段路把我这身肉减下来。一开始走一两万步,累得吐血。后来我陪一个小朋友去逛外滩,我回家发现我走了三万步,但是我一点事情也没有,这是我去年想象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开始写一本很鸡汤的书。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这个世界太容易活下来了,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这样,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于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在iPhone出来之前我觉得手机应该是一台电脑,但我不知道应该是一台怎么样的电脑。iPhone出来之后我觉得这就是,我相信那个时候没有人会相信iPhone可以把诺基亚搞死但它做到了。但我相信这只是伟大产品的很小的一部分,iPhone把日本的DC和DV搞死了,这才是伟大产品的真正的意义。大家打过Uber吗?我觉得Uber其实就是我们以前想象的未来智能世界的样子,随时随地都能够打到车。从一个程序员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在出租车的计价器上装一台电脑。但实际上怎么解决的呢,实际上每位司机都有一台手机,这手机并没有强悍到车上去,但这台手机连接到了每一个人。这个世界正在不停地变化。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做一个高级程序员很难吗?同样的一个黑人,可能在美国街头打架,也可能是奥巴马。你想想一个美国街头小混混变成奥巴马有多难,他需要跨越的阶梯更多。每一个你见到的比你更优秀的人,他到底是有什么天赋异禀呢?我不太相信这件事情。我见了太多优秀的人,我不认为他们天生的智商比别人高,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学习方法、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是不可阻挡的。我不知道高博之前在大学挂了11门,我在大学也挂了11门。我是我们大学了唯一一个家长被叫到学校的大学生。我在校门口接我爸妈时,我爸妈当时觉得特别丢人。但是走着走着,遇见两个人对我说“郝老师好”,我爸妈当时觉得特别惊讶。这两个人参加了我当时在另外一个系做的关于Word、Excel、Powerpoint的演讲。当时我就在想:这个世界其实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也许我的大学觉得我应该被开除掉,但是我看到的不完全是一份简历,我觉得每个人具有完全可变的能力,但我们被我们的理解所塑形,把我们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可变的人。我们会听到别人说“学一门语言好难啊”。五年前有人跟我说“Tiny,该怎么学iOS”,我说“很简单”;五年之后还跟我说“Tiny,该怎么学iOS”,我都无语了。十年的工作经验 or 只是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人跑去问老板“我都有十年工作经验了,问什么您还不给我涨薪水呢?”,老板回答说 “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呢,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中有太多人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刚才也有演讲者提到了《异类》,《异类》的理论是只有当你刻意去学习,当你不停从自己的安全区跳出来,忍受一种痛苦和煎熬,改变了自己以后,你付出的时间才是算数的。当时我们在珠海讨论学习的问题,其中有一个人说他在进公司前两个星期的时候非常痛苦,觉得他什么都不会,谁都比他强。但后来他可以轻松处理这些事情,他却觉得有些担心了。我问他担心什么,他说他觉得这一年没有什么成长。我觉得他把我点醒了,我给的建议有两个:一是找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二是做一个副项目去挑战自己。1掌握“学习曲线”享受终生学习什么叫做“学习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能力。我相信我们在校的学习和工作的第一年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见到的很多人工作一年、十年、二十年是完全一样的。我认为终生学习的人的学习曲线应该是没有尽头的。有人在论坛上问,现在硅谷都在宣扬二三十岁创业、成功、成为明星的例子,有没有人能够给我举一个四五十岁成功的例子。那么就有个人回复:“我在42岁创办了Craiglist。”Craiglist是分类网站的鼻祖。我当时就懵了,我才36岁,我的人生才刚开始啊。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可以观察,我认为在任何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终身学习者只能占1%。我的结论是,由于你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你可以秒杀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你的同侪。终身学习者是没有极限的.我的另一个观察分析是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的学习方法是阶段性的,就是学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再学一会儿。我们传统教育和我们推崇的人,他们通常是意志力非常坚强人。比如说我们要考试了,在一个星期之内从完全不懂到能够考试,那么我们的学习曲线将会非常陡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示范。大多数认为自己不聪明的人来自于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学习。我经常遇到一些非常神奇的初学者,有人说“这本iOS书看了三天还没有看完”,我想问的是这本是是三天能学会的吗?比如你去爬珠峰掉下来了,然后你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其实,为什么要这么爬山呢?我一直强调大家不要急,为什么?因为一着急你就会开始做错误的东西。一开始你以为你是神,可以在一个星期内、三天内学会一个非常难的东西。一旦你做不到,你就会觉得你什么都做不到了。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原因让大家以为自己不够厉害。我觉得有了正确的方法以后,大多数人都可以攻克这个问题。我经常和很多人说,刚进入一个项目的时候,学习曲线要平,可怕的平。比如像我这么一个人,一次就要走三万步的话,大家可能在急诊室看到我。那我第一次的目标是怎么定的呢?第一次我就背了个包,带了很多的补给,不知疲倦的从早上走到晚上,后来我算了一下我大概走了六七公里。我从来不知道我能走六七公里。那么第二天我想既然第一天我走了七公里,那我今天可不可以走八公里呢?有一次我为了见一个朋友,跨了个江,走了十五六公里,后来我觉得我自己太厉害了,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学习曲线一开始比较平,但是当你对一个东西了解了以后,到后面是一个加速度过程。会学习的人在一开始都是非常慢的,在给自己设定基准,并基于自己正反馈的空间,并且永远不会把自己控制得太狠,让自己一下子崩溃掉。2Hacking大脑锻炼你的大脑我的另一个思考是Hacking大脑。首先我对机器学习非常有兴趣。我觉得机器学习对我们理解人脑是非常有帮助的。1. 机器学习:模型+数据量机器学习主要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模型,另一个是数据量。当你选对了足够的语料、足够的数据量的时候,这个模型会越来越好。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什么东西。大脑其实是一个反馈的流程,大脑接受了一定的数据、一定的训练,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然后不断地去验证这些理论对不对。一个聪明的人大脑的结构应该非常的清晰。为了学英语练听力,我开始听一些Podcast,一开始我发现我听的不太懂,但由于是自己领域内的东西后来我都能听得懂;于是我开始听一些经济学的东西,发现十几个字母长的东西我也能够听懂,我到现在不知道那些词怎么写,但是我就是能够听得懂。现在我验证了大脑是一个无穷力量的机器,那我怎么去训练它呢?我觉得我听力有一定水平了,那我能不能够说英语呢?于是我就去参加上海老外的聚会,从一句话不会说到能够和老外争论宗教的问题。我始终觉得我的词汇量是一个问题,那我又开始读英文书,现在我可以看哲学等比较艰涩的书籍了。那后来我发现我要练口语的一种方法,原来一开始我要培养即使看不懂也能读下去的一种感觉,现在我遇到每一个不会的单词都要查,于是我感觉我的口语又在慢慢进步。2. think fast and slow:避免远古大脑,唯慢不破我们有两个大脑,一个大脑深思熟虑、功能非常强大;另一个大脑比较像远古的动物不太懂事,但它非常快,有点像反射。通过这个理论我想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产生争执,原因很简单。比方说有个老外说“你们中国人……”,另一边就会想“你怎么了,又想说我们中国人了吗?”,但其实他都不知道是要说中国人好还是坏。很多时候呢,我们都会陷入到一种情绪中,都在用大脑最快但是最愚蠢的部分。所以我在想,我能不能降低我的反应速度,把每一句话都听完,把每一件事情都想完,再回答,就是先听后说。后来我有个理论叫做“不争论”,这也是我们论坛的宗旨,即使你对上一个人的发言有多大分歧,你都只表达我的观点是什么,而不是说“某某某的想法是错的”。因为一旦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会陷入到一种以“说服对方”、“压倒对方”为目的的讨论中。实际上我认为每一个讨论的人都会有一些不对的部分,不可能全对。所以我们都在一种不争论或者深思熟虑的环境下,给予大家充分的表达空间,你总是能够收获一些。我觉得成长就是我们不断去接受这个世界散在很多人、很多书、很多理论里的信息,信息量慢慢地增长,让我们的大脑不断进化。再回到大脑进化这个问题。我在有个阶段认为,我们大脑的模型进化我是有感觉的。我觉得我英语听力上升的时候,莫名其妙觉得我的粤语听力和上海话听力也在上升。你的大脑其实就是一个复杂机器,当这个机器越来越好的时候呢,不光是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有好处。所以我在追求让大脑更复杂更进化,帮我来解决更复杂的事情。3. the power of habit:把好变为习惯.最后一个是《习惯的力量》,其实这本书的观点与《思考,快与慢》是相反的。它认为我们的习惯存储与我们大脑比较古老低级的部分,比如反射。《习惯的力量》提出了一个我们怎么把一个回路放到大脑古老部分里去的方法。放过去的好处在于,习惯意味着我们做一些事情就会变得很容易。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和《异类》一起看:当任何时候你觉得难受,你的大脑就在进化;当任何时候你觉得轻松,你都在使用你的习惯。但这两种理论对我们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想我可不可以用这个理论改造我的习惯,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习惯有三个要素——触发条件、流程和奖励。我拿这个理论去可以改造我的走路行为、学日语的行为,效果都非常好。我现在每天大概都能够学40分钟的日语,我能够看到我的日语水平在提升。结束语大脑Hacking的理论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去验证。我可以试试看心平气和的聊天是不是能够更好地交流;我可以试试习惯的理论能不能够把一个我不想做的事情很容易的做到,而一些不想有的坏习惯能不能够戒除掉。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写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很多人或许会叫它“鸡汤”,但我觉得只要他能够改变别人、改变我自己,那就是对的,谢谢大家。▲作者 领英用户(LinkedIn Member)郝培强
&在职场上你会遇到一些人,乍看之下他们其貌不扬、出身学历可能也并不好,但他们就是职位比你高、能力比你强、得到老板更多的青睐。他们到底靠什么占领职场?为什么别人用一年的时间可以获得你工作十年的经验和能力?核心的潜在能力是这两点——终身学习和Hacking大脑。如果你也想获得这些,这篇文章你必须读读,会很有趣。优秀人才的特征:极强的学习能力必不可少那我自己创业的时候呢,我招的第一个员工,他毕业于漳州一个大学,在那个不是很发达的地方,但他自己学会了怎么做iOS开发,并把自己的软件在AppStore上线。后来我看这个软件做的还不错,他的学历不是太好,也没有什么背景,我都不理解他是怎么学会这些东西的。然后我们开始给他喂一些材料,给他一点点做一些项目,我发现这样的人也是没有什么极限的,于是我给他们做的东西越来越难。后来我发现,原来这个公司我终于不用再做主要程序员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编程水平和我差不多的人,我不干活的人生目标的终于达到了。所以我这些年呢,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把人变得优秀。我想要和优秀的人合作。就有人在问:这样的人你怎么找得到呢?前两个月呢,我验证了这么一个流程:我让所有人远程工作起来。于是我就在论坛里发了一篇帖子,说我认为远程工作是这个世界的未来,我在想我们下个项目要不要找两个远程工作的人。当天晚上我就收到了六篇简历,但是其中五个人都不是我想要的人。我就和最后一个人聊,因为最后一个人是做Java后端的。但是呢这个小伙子很无聊的在他的博客中写了有35篇一步步如何应用Java的系列。这的确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但是我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把这样的副项目(side project)做的这么干净、整洁,每一步都写的非常清楚。所以我就和他说我觉得他是我们想要的人,他问我们的项目要做什么。我告诉他我们要做一个把iOS直接编译成安卓的项目,我让他看了一个我关于这个项目的视频。过了五分钟,他回邮件说,他觉得很难,搞不定。我说我相信你可以搞定,我给你两个星期的时间去学什么叫做iOS开发,你不需要学到非常难,你只需要学到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iOS app就表明你会做iOS开发了,你就进我公司了。两个星期以后,他做了一个app并写了一篇文章来解释这个是怎么回事。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和我们的CPO说这个人就交给你管了。我特别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我在想这样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去年我过的不是很顺,我就在想我怎么样可以让自己过得积极快乐。我发现这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能不能够征服一些我征服不了的过程,比如我能不能走一段路把我这身肉减下来。一开始走一两万步,累得吐血。后来我陪一个小朋友去逛外滩,我回家发现我走了三万步,但是我一点事情也没有,这是我去年想象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开始写一本很鸡汤的书。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这个世界太容易活下来了,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这样,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于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在iPhone出来之前我觉得手机应该是一台电脑,但我不知道应该是一台怎么样的电脑。iPhone出来之后我觉得这就是,我相信那个时候没有人会相信iPhone可以把诺基亚搞死但它做到了。但我相信这只是伟大产品的很小的一部分,iPhone把日本的DC和DV搞死了,这才是伟大产品的真正的意义。大家打过Uber吗?我觉得Uber其实就是我们以前想象的未来智能世界的样子,随时随地都能够打到车。从一个程序员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在出租车的计价器上装一台电脑。但实际上怎么解决的呢,实际上每位司机都有一台手机,这手机并没有强悍到车上去,但这台手机连接到了每一个人。这个世界正在不停地变化。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做一个高级程序员很难吗?同样的一个黑人,可能在美国街头打架,也可能是奥巴马。你想想一个美国街头小混混变成奥巴马有多难,他需要跨越的阶梯更多。每一个你见到的比你更优秀的人,他到底是有什么天赋异禀呢?我不太相信这件事情。我见了太多优秀的人,我不认为他们天生的智商比别人高,但是我觉得他们的学习方法、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是不可阻挡的。我不知道高博之前在大学挂了11门,我在大学也挂了11门。我是我们大学了唯一一个家长被叫到学校的大学生。我在校门口接我爸妈时,我爸妈当时觉得特别丢人。但是走着走着,遇见两个人对我说“郝老师好”,我爸妈当时觉得特别惊讶。这两个人参加了我当时在另外一个系做的关于Word、Excel、Powerpoint的演讲。当时我就在想:这个世界其实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也许我的大学觉得我应该被开除掉,但是我看到的不完全是一份简历,我觉得每个人具有完全可变的能力,但我们被我们的理解所塑形,把我们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可变的人。我们会听到别人说“学一门语言好难啊”。五年前有人跟我说“Tiny,该怎么学iOS”,我说“很简单”;五年之后还跟我说“Tiny,该怎么学iOS”,我都无语了。十年的工作经验 or 只是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人跑去问老板“我都有十年工作经验了,问什么您还不给我涨薪水呢?”,老板回答说 “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呢,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中有太多人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刚才也有演讲者提到了《异类》,《异类》的理论是只有当你刻意去学习,当你不停从自己的安全区跳出来,忍受一种痛苦和煎熬,改变了自己以后,你付出的时间才是算数的。当时我们在珠海讨论学习的问题,其中有一个人说他在进公司前两个星期的时候非常痛苦,觉得他什么都不会,谁都比他强。但后来他可以轻松处理这些事情,他却觉得有些担心了。我问他担心什么,他说他觉得这一年没有什么成长。我觉得他把我点醒了,我给的建议有两个:一是找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二是做一个副项目去挑战自己。1掌握“学习曲线”享受终生学习什么叫做“学习曲线”——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能力。我相信我们在校的学习和工作的第一年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见到的很多人工作一年、十年、二十年是完全一样的。我认为终生学习的人的学习曲线应该是没有尽头的。有人在论坛上问,现在硅谷都在宣扬二三十岁创业、成功、成为明星的例子,有没有人能够给我举一个四五十岁成功的例子。那么就有个人回复:“我在42岁创办了Craiglist。”Craiglist是分类网站的鼻祖。我当时就懵了,我才36岁,我的人生才刚开始啊。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可以观察,我认为在任何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终身学习者只能占1%。我的结论是,由于你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你可以秒杀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你的同侪。终身学习者是没有极限的.我的另一个观察分析是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的学习方法是阶段性的,就是学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再学一会儿。我们传统教育和我们推崇的人,他们通常是意志力非常坚强人。比如说我们要考试了,在一个星期之内从完全不懂到能够考试,那么我们的学习曲线将会非常陡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示范。大多数认为自己不聪明的人来自于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学习。我经常遇到一些非常神奇的初学者,有人说“这本iOS书看了三天还没有看完”,我想问的是这本是是三天能学会的吗?比如你去爬珠峰掉下来了,然后你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其实,为什么要这么爬山呢?我一直强调大家不要急,为什么?因为一着急你就会开始做错误的东西。一开始你以为你是神,可以在一个星期内、三天内学会一个非常难的东西。一旦你做不到,你就会觉得你什么都做不到了。我觉得正是这样的原因让大家以为自己不够厉害。我觉得有了正确的方法以后,大多数人都可以攻克这个问题。我经常和很多人说,刚进入一个项目的时候,学习曲线要平,可怕的平。比如像我这么一个人,一次就要走三万步的话,大家可能在急诊室看到我。那我第一次的目标是怎么定的呢?第一次我就背了个包,带了很多的补给,不知疲倦的从早上走到晚上,后来我算了一下我大概走了六七公里。我从来不知道我能走六七公里。那么第二天我想既然第一天我走了七公里,那我今天可不可以走八公里呢?有一次我为了见一个朋友,跨了个江,走了十五六公里,后来我觉得我自己太厉害了,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我觉得学习曲线一开始比较平,但是当你对一个东西了解了以后,到后面是一个加速度过程。会学习的人在一开始都是非常慢的,在给自己设定基准,并基于自己正反馈的空间,并且永远不会把自己控制得太狠,让自己一下子崩溃掉。2Hacking大脑锻炼你的大脑我的另一个思考是Hacking大脑。首先我对机器学习非常有兴趣。我觉得机器学习对我们理解人脑是非常有帮助的。1. 机器学习:模型+数据量机器学习主要有两个东西,一个是模型,另一个是数据量。当你选对了足够的语料、足够的数据量的时候,这个模型会越来越好。我一直在想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什么东西。大脑其实是一个反馈的流程,大脑接受了一定的数据、一定的训练,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然后不断地去验证这些理论对不对。一个聪明的人大脑的结构应该非常的清晰。为了学英语练听力,我开始听一些Podcast,一开始我发现我听的不太懂,但由于是自己领域内的东西后来我都能听得懂;于是我开始听一些经济学的东西,发现十几个字母长的东西我也能够听懂,我到现在不知道那些词怎么写,但是我就是能够听得懂。现在我验证了大脑是一个无穷力量的机器,那我怎么去训练它呢?我觉得我听力有一定水平了,那我能不能够说英语呢?于是我就去参加上海老外的聚会,从一句话不会说到能够和老外争论宗教的问题。我始终觉得我的词汇量是一个问题,那我又开始读英文书,现在我可以看哲学等比较艰涩的书籍了。那后来我发现我要练口语的一种方法,原来一开始我要培养即使看不懂也能读下去的一种感觉,现在我遇到每一个不会的单词都要查,于是我感觉我的口语又在慢慢进步。2. think fast and slow:避免远古大脑,唯慢不破我们有两个大脑,一个大脑深思熟虑、功能非常强大;另一个大脑比较像远古的动物不太懂事,但它非常快,有点像反射。通过这个理论我想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产生争执,原因很简单。比方说有个老外说“你们中国人……”,另一边就会想“你怎么了,又想说我们中国人了吗?”,但其实他都不知道是要说中国人好还是坏。很多时候呢,我们都会陷入到一种情绪中,都在用大脑最快但是最愚蠢的部分。所以我在想,我能不能降低我的反应速度,把每一句话都听完,把每一件事情都想完,再回答,就是先听后说。后来我有个理论叫做“不争论”,这也是我们论坛的宗旨,即使你对上一个人的发言有多大分歧,你都只表达我的观点是什么,而不是说“某某某的想法是错的”。因为一旦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会陷入到一种以“说服对方”、“压倒对方”为目的的讨论中。实际上我认为每一个讨论的人都会有一些不对的部分,不可能全对。所以我们都在一种不争论或者深思熟虑的环境下,给予大家充分的表达空间,你总是能够收获一些。我觉得成长就是我们不断去接受这个世界散在很多人、很多书、很多理论里的信息,信息量慢慢地增长,让我们的大脑不断进化。再回到大脑进化这个问题。我在有个阶段认为,我们大脑的模型进化我是有感觉的。我觉得我英语听力上升的时候,莫名其妙觉得我的粤语听力和上海话听力也在上升。你的大脑其实就是一个复杂机器,当这个机器越来越好的时候呢,不光是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有好处。所以我在追求让大脑更复杂更进化,帮我来解决更复杂的事情。3. the power of habit:把好变为习惯.最后一个是《习惯的力量》,其实这本书的观点与《思考,快与慢》是相反的。它认为我们的习惯存储与我们大脑比较古老低级的部分,比如反射。《习惯的力量》提出了一个我们怎么把一个回路放到大脑古老部分里去的方法。放过去的好处在于,习惯意味着我们做一些事情就会变得很容易。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和《异类》一起看:当任何时候你觉得难受,你的大脑就在进化;当任何时候你觉得轻松,你都在使用你的习惯。但这两种理论对我们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想我可不可以用这个理论改造我的习惯,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习惯有三个要素——触发条件、流程和奖励。我拿这个理论去可以改造我的走路行为、学日语的行为,效果都非常好。我现在每天大概都能够学40分钟的日语,我能够看到我的日语水平在提升。结束语大脑Hacking的理论虽然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去验证。我可以试试看心平气和的聊天是不是能够更好地交流;我可以试试习惯的理论能不能够把一个我不想做的事情很容易的做到,而一些不想有的坏习惯能不能够戒除掉。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写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很多人或许会叫它“鸡汤”,但我觉得只要他能够改变别人、改变我自己,那就是对的,谢谢大家。▲作者 领英用户(LinkedIn Member)郝培强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仑终身学习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