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科幻系列电影

  台海网(微博)4月7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演艺圈近年来有不少男艺人晋身“新手爸爸”,艺人阿Ben(白吉胜)的儿子白开水已快2岁,他上节目透露曾自掏乳房喂食,却惨遭儿子咬成瘀伤;卫斯理则表示儿子因为拿不到平板电脑,一怒之下竟重创他的下体,险些酿成重大伤害,导致不孕。
来源:台海网 |
  台海网(微博)4月7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演艺圈近年来有不少男艺人晋身“新手爸爸”,艺人阿Ben(白吉胜)的儿子白开水已快2岁,他上节目透露曾自掏乳房喂食,却惨遭儿子咬成瘀伤;卫斯理则表示儿子因为拿不到平板电脑,一怒之下竟重创他的下体,险些酿成重大伤害,导致不孕。
来源:台海网 |
据报道,“天马电影”今年将计划开拍多部经典电影,除《叶问3》外,更是重金买下经典科幻小说《卫斯理》的版权,预计年末开拍同名电影。多年来不少电影公司都对《卫斯理》很感兴趣,早年许冠杰与王祖贤就曾合作电影《卫斯理传奇》。最近“天马电影”决定重金买下该小说版权,男主角“卫斯理”与女主角“白素”的人选自然是焦点所在。据悉,电影公司有意力邀林峰、古天乐等型男担纲,而女主角“白素”则属意范冰冰、汤唯等内地女星。
来源:半岛都市报 |
中新网3月5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美国卫斯理(Wellesley)中文学校日前举行了庆祝马年新春活动。三百多名师生、家长一起唱歌、跳舞、吟诗、写书法,欣赏多项表演节目。庆祝会在校长丁建梅发表新年感言后开始。五名主持人一一介绍24项内容丰富的表演。有家长说,学生们听得懂表演的相声节目,可见中文能力大有进步。许多小朋友在春晚活动中写春联、穿中国服装演短剧,激发了学中文的兴趣。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日,首篇以卫斯理为主角的科幻连载小说《钻石花》在《明报》副刊首次刊载。作者倪匡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创作了这个经历无比传奇的人物,并且一写就是100多本。在倪匡的笔下,卫斯理踏足过地球核心、天堂、地狱、未来世界以及太空异域,遇上过外星人、透明人、支离人及无数其它古怪生物,他的故事吸引过无数的港台读者,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集、电台广播剧及漫画。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日,首篇以卫斯理为主角的科幻连载小说《钻石花》在《明报》副刊刊载。作者倪匡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创作了这个经历无比传奇的人物,并且一写就是100多本。  在倪匡的笔下,卫斯理踏足过地球核心、天堂、地狱、未来世界以及太空异域,遇上过外星人、透明人、支离人及无数其它古怪生物,他的故事吸引过无数读者。因此,有人把倪匡称为“中文科幻小说的开山始祖”,而卫斯理自然是“科幻一哥”。
来源:城市晚报 |
华西都市报:今年是风靡一代科幻、影响深远的140多部卫斯理系列作品主角“卫斯理”“诞生”50周年,在刚刚举办的2013年第24届香港书展上,还特别展出了“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吸引众多书迷的注意。电影公司黄百鸣也宣布即将翻拍卫斯理电影,男主角人选也引发香港媒体热门话题性关注。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本报讯 (记者黄茜 实习生李颖茵 通讯员穗教宣)著名女子学院、美国卫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今年将在广州独立招生。昨日,卫斯理安学院的代表在执信中学与广州市教育局负责人,以及执信、真光、协和、七中的负责人进行会谈,该校计划在这四所广州高中里招收约12名学生。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牟牮):据日本NHK19日报道,在日本长崎县谏早市长崎卫斯理大学中,外国留学生每年都会收到匿名赠送的圣诞蛋糕,今年也是如此。从29年前开始,每年都会有人在蛋糕店匿名订购蛋糕送到长崎卫斯理大学。
来源:国际在线 |
本报讯2012香港影视娱乐博览压轴好戏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将于4月15日晚举行。前日,金像奖协会特别举行记者会,宣布本届金像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作家倪匡,剧照摄影师方浩源获得专业精神奖。“20多年前和俞琤一起办演唱会,倪(先)生和金庸夫妇一起来见我们,一起吃饭,自此之后都没有见过面了。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中新网4月18日电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日期,美国卫斯理学院孔子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张传兵、张益群参赞,美国商务部代表吉尔维特·华盛顿、梅肯市长罗伯特·莱歇特等参加。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新华网美国梅肯4月11日电(记者张永兴)11日下午,美国南部佐治亚州梅肯市虽然细雨濛濛,但坐落在这里的闻名遐迩的女子私立院校卫斯理学院里却呈现出一派热闹的节日喜庆景象,来自中国及当地的各界名流100多人正聚集在这个绿草如茵、鲜花竞放的漂亮校园里,见证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卫斯理学院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
来源:新华网 |
流浪汉是城市中受人漠视的群体,人们每天经过他们身边通常避之唯恐不及;“钓鱼执法”事件,发生在上海浦东新区令人愤慨的违规执法,一度成为全国人民谈论的焦点新闻。而悬疑小说作家那多用他那颗匪夷所思的脑袋,将这两件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情结合到一起,再搁点儿悬疑的作料,就成了其“那多手记”系列的又一部新作《亡者低语》。
来源:青年时报 |
中新网7月28日电 “10年级前,我没在一个学校呆够过1年半。”说这句话的是加拿大华人女孩郭小月。由于父亲经常换工作,郭小月4岁便随父母到美国,之后10多年也一直辗转于美、加两国,但不断的搬家转学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在读者的积极参与下,由《新闻晨报》“悦读”和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我和卫斯理共同度过的奇幻时光”主题征文活动已于近日圆满结束。现公布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  《漫调斯理》作者:嵇雪枫(上海) 。
来源:新闻晨报 |
  今年7月香港书展期间,“卫斯理系列”内地版编辑携带刊登于晨报的数篇征文拜访了倪匡先生,并请他给大陆的“卫迷”写句话,倪匡找出专门的信笺,落上蔡澜给他刻的印,写道:“所有卫斯理故事,全属虚构,看了。
来源:新闻晨报 |
核心提示:日前,武汉一名私家侦探向他人出售当地某企业女性高管的身份信息,随后购买信息的男子跟踪偷拍了该名女性的性爱视频进行敲诈。目前,拍摄视频的两名男子因涉嫌犯罪被批捕。
来源:长江日报 |
  在武侠小说大行其道的年代和在那块充斥着帮派文化的殖民地上,作者构思的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传统武侠人物。他常常声称“我是中国人”,但却又无法摆脱这个具有矛盾性的命题带给他的挣扎。在卫斯理系列中弥漫着港人和海外华人曾经无家可归的流浪意识,并且这种流浪意识却并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一种民族共同意识和文化根基的认同感。
来源:新闻晨报 |
  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金庸评倪匡  1963年,香港。一个年轻人在金庸的鼓励下,以“卫斯理”为笔名在《明报》开始连载小说《钻。
来源:新闻晨报 |
  福州新闻网讯 18日,网友“福州圈”发微博称,2004年的国产电视剧《少年王卫斯理》就是他那个年代的《来自星星的你》,并附上一张电视剧的剧照。该帖子一经发出就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获得224个转发,和46个回复。
来源:福州新闻网 |
最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夏业良的被解聘一事,闹的沸沸扬扬。美国卫斯理学院百名教授,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联名写公开信指责北大校方妨害了夏教授的学术自由并且说要重新考虑卫斯理学院和北大的合作关系。
来源:新华网 |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好的科幻,就是能让你在下夜班的途中,仰望星空。”不要以为这类以并非低幼亦非成熟为目标读者的文学形态处境尴尬,它是目前西方最受欢迎的通俗读物类型之一,就是因为科幻作品能够让人“感受到无数个世界中的无数可能性带来的震颤”。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此前,卫斯理小说系列作家倪匡曾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不会出席今年书展。但昨日他还是经不住朋友的软磨硬泡,抽了短暂的时间现身书展,参加“卫斯理50周年座谈会”。有观众问卫斯理现今身在何方,将来有何计划?风趣的倪匡调皮地回应,没有卫斯理这个人,他只是小说人物,他喜欢在哪,便在哪。又有读者指小说中的科幻概念一一实现,是否他能预测未来。倪匡笑指只是他爱胡思乱想,并非他能预知未来。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倪匡在香港可以说举足轻重,今年香港书展特地在“文艺廊”设立了“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展出大量珍贵藏品,包括倪匡先生的珍贵手稿、小说封面原画和不同版本的小说和漫画,场内还播放改编自卫斯理小说的广播剧,让书迷重温精彩的故事桥段,吸引到不少书迷欣赏。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新华网香港7月16日电(张天国 徐晨赫)主题为“从香港阅读世界——阅读·令世界美好”的第24届香港书展将于17日起一连7天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将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家出版商参展,书展预计将吸引近百万人次观众入场。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香港7月17日电(记者牛琪)“李白可能是我们误会更多,知道更少,却不停提到名字的人”,第24届香港书展首日的一场讲座上,台湾作家张大春推介他将要出版的新书时说,“《大唐李白》将让大唐和李白发生关系”。
来源:新华网 |
  今年是华语世界著名幻想小说“卫斯理系列”诞生50周年,2013年度的香港书展也特别设了一个与“卫斯理”和倪匡(“卫斯理系列”作者)相关的展览。  写了几百本小说和剧本的倪匡已经78岁了,当年成名后过着声色犬马生活的小说家,那个香港电视台《今夜不设防》的主持人,如今活脱脱成了整天哈哈大笑的“弥勒佛”。倪匡的经历太丰富,生于上海,早年参加革命,然后逃亡香港,最后在香港以写稿为生,成了和金庸同一辈的香港名作家。
来源:东方早报 |
这个“穿越”的地方人气爆棚本报香港专电 第24届香港书展昨天开幕,那座紫荆花形状的香港会展中心,上午10点一开门就迎来海量香港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今年书展上的亮点之一是位于三楼的“文艺廊”。在这里,有本届书展年度作家陈冠中的专区,展示创办的《号外》杂志、各种戏剧、电影和文学作品。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姚海军(《科幻杂志》杂志社副总编、《三体》责编):有这样一种说法:卫斯理小说,是一种“软科幻”。所谓“软科幻”就是并不十分重视高新科技,而是重视情节的趣味性和通俗性的小说,其幻想性大于科学性。我想,这可能是跟它不太符合内地科幻读者对科幻小说的传统定义或观念有关。但作为读者,我的看法是,卫斯理系列中,有一些故事的确是很不错的科幻小说,比如《蓝血人》、《眼睛》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卫斯理系列小说中的科学性因素相对较弱,故事传奇性很强,很会设置悬念。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中新社香港6月25日电 (记者 卢哲)香港书展将于7月再度拉开大幕,聚集全球好书作家,举行超过四百项文化活动,预计将会吸引百万读者,打造最大规模的香港全城“阅读夏天”。由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主办的第24届香港书展将于7月17日至23日举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新华网香港7月19日电(记者 牛琪)19日,第24届香港书展进入第三天,市民和游客的购书热情正逐渐释放,预计破百万人次的入场数将令以零售为主的书展获得更多经济效益,而其构建的文化价值,却远不止此。据统计,1990年创办的香港书展在当年仅有149家参展商,展期4天,参观人次约20万。
来源:新华网 |科幻一哥:“卫斯理”走过50年
乐活·趣味阅读
] 字体:【&&】
  倪匡旧照
  倪匡手稿
  上世纪60年代,倪匡的作品在《明报》上连载,老报纸上可见同时连载的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倪匡的作品经常重版,而初版就有了收藏价值
  香港书展上陈列的卫斯理小说人物形象
&&今年是风靡一代科幻、影响深远的140多部卫斯理系列作品主角“卫斯理”诞生五十周年,在刚刚举办的2013年第24届香港书展上,特别推出了“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展出大量珍贵物品,包括倪匡手稿、报纸连载复刻、小说封面原画、卫斯理主要人物展示,并播放相关广播剧。展品也包括早期王司马及徐秀美绘制封面的小说,让书迷重温卫斯理的奇幻之旅。&&而黄百鸣也宣布即将翻拍卫斯理电影,男主角人选也引发香港媒体热门话题性关注。&&1&&倪匡原本想写“时装武侠”&&古怪想法造就科幻卫斯理&&日,当时28岁的倪匡在香港《明报》上开创了“卫斯理”这个小说主角,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连载科幻小说《钻石花》,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无尽的神奇宇宙和科幻世界。卫斯理毕生奇遇,踏足过地球核心、天堂、地狱、未来世界以及太空异域,遇上过外星人、透明人、支离人及无数其他古怪生物。以《钻石花》为首篇的共一百多本卫斯理系列,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情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成为其阅读经验乃至成长过程中的难忘文学记忆。卫斯理科幻系列除了吸引大批文字读者,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集、电台广播剧及漫画,在香港掀起一股“倪匡科幻热”。甚至有人把倪匡称为“中文科幻小说的开山始祖”。直到今天,隔了半个世纪,包括内地读者在内的很多年轻学生仍会痴迷追看,并被感动。&&与其他科幻小说比较单一的科幻元素相比,卫斯理系列小说中包含有如武侠、破案、探险、寻宝、帮会、历史疑案、政治动乱、民间传说、特务斗争、外星人、时间旅行、生物基因、机器人等元素,显得丰富多彩。倪匡说,卫斯理成为现在的样子,是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我原来是想写‘时装武侠小说’,没想到古怪想法源源不绝,写着写着,卫斯理就成了冒险科幻小说了。”&&2 &小说情节被指有“预知能力”
&&倪匡:那是胡思乱想来的&&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的科幻情节和超前想象,更是在半个世纪后的现代科技中得到印证,倪匡也被读者认为“有预知能力”,倪匡听到后哈哈一笑,“太恭维我了!那是胡思乱想来的,只不过认为一些东西会朝某个方向发展。”虽然自称是“胡思乱想”,但倪匡也认为小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主要情节依然要符合逻辑。&&不过,能写出精彩的卫斯理系列,跟倪匡的个人气质也分不开关系。倪匡回忆说,“我小时候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只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爱胡思乱想。看得多想得久了,自然就会融会贯通,就有很多古怪的故事发展出来。”而倪匡对外星人的兴趣,更是一般人难及。在饭桌上,记者问倪匡:是否真的相信有外星人?他摸着脑门很严肃地说:“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是一定有!”他还分享年轻时代的自己为了等外星人出现而遭遇的趣事,“在23楼露台放把椅子,专门等外星人。外星人没等来,倒是等来了老鹰,眼睛差点被抓伤!哈哈。”&&在香港书展的“卫斯理五十周年”的展览现场,当记者看到卫斯理的图书、漫画,以至于卫斯理雕塑,与倪匡本人的人生影像资料互相交杂,那一刻,对于卫斯理和倪匡,记者还真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了,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学虚构形象的魅力所在:如此生动,有血有肉,仿佛一个真实存在的活人一样,足以让现实与虚构的边界也开始有点动摇和模糊。&&“我从六年级开始接触卫斯理系列小说,第一本是同学递给我的《蓝血人》。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而卫斯理对于我,便像是黑夜里的那束光,是我的信仰。”“长久以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扁平化的生活令人厌倦,而卫斯理奇幻的故事让我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跳出生活看生活。”有人说,卫斯理不是硬科幻,是通俗小说等等。但当看到有读者这样评价,却可以让我们反思:或许对于正处在人格塑造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科幻小说带来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可能都是次要的,而其展现的想象力,却是一把让青少年借助阅读,暂时跳出当下生活的钥匙。&&3&&港人的卫斯理情结:&&最火热时一本书的销量超过30万本&&“‘卫斯理五十周年展’是在机缘巧合下发起的。”展览主办方、香港小说会创办人施仁毅这样告诉记者。&&去年秋天,施仁毅与好友倪匡吃饭聊及卫斯理创作,才得知2013年是卫斯理诞生五十周年,他向倪匡建议应该借着50年的契机,探讨倪学的必要。倪匡听了起初不赞成,觉得很麻烦。“我就对他说,我们不烦你,自己搞。”施仁毅说。&&他认为,倪匡所创作的卫斯理贯穿了一个人的传记形式,和时代接轨,见证了香港这50年的变迁,即由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贫穷的小渔港,到八九十年代的辉煌到九七香港回归,再到当下,“大家可以借此探讨一下整个香港的定位。”&&施仁毅最早接触卫斯理是13岁,1979年,“看第一部就迷上了”。1978年,在报纸上连载15年的卫斯理推出第一个单行本《老猫》,诱发了卫斯理热潮。彼时的香港不太富裕,普通人想拥有一本书并不容易,看书有三个渠道,一是到中央图书馆等政府建设的图书馆;二是到学校的图书馆;第三种就是到报摊、租书的书店。&&“我习惯去租书店租书,什么书都租,武侠也租,科幻也租。一开始我不知道卫斯理,租到第一本卫斯理的书是《原子空间》,讲卫斯理坐一艘宇宙飞船,经过时空的震荡,去到一个地方探险,甚至回到地球毁灭之后的时候。看完之后印象很深刻,凡是卫斯理都抢着来看。甚至有些书看完一次又一次。”施仁毅说,卫斯理占了他青春期80%的娱乐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卫斯理最火热的年代。施仁毅称卫斯理在《明报》旗下明窗出版社曾有印刷到30多版的辉煌成绩,一本书的销量超过30万本!“这个数字在香港这么小的市场很惊人。”卫斯理一共出了145册,以系列小说而言,该是世界纪录,它的出版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明报》时代,期间作品统一由明窗出版;二是利文出版社出版,数目不多;最后因要移民,辍写《明报》,转为勤+缘写书,一本以20万元为稿酬。&&“卫斯理在图书馆的借出率很高,你想租借要等几个月才能轮到。他和金庸的不同在于,金庸的书可能有些女孩不看,因为武侠嘛,但卫斯理就是男孩女孩都看,有些人把它当爱情书来看也行,当武侠书来看也行,当科幻书也行,不同的题材。”施仁毅说。&&与此同时,从1985年许冠杰主演的《卫斯理传奇》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倪匡的《卫斯理》小说系列被改编成无数部电影电视,周润发、罗嘉良、吴奇隆、陶大宇都演绎过不同版本的卫斯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部很红的卫斯理电影,或者说影视。”施仁毅说他期待黄百鸣接下来开拍的卫斯理,男主角或由甄子丹、古天乐、林峰当中的一人担纲。“如果成功的话,可能会产生新的卫斯理热潮。”&&4&&不能让卫斯理的精神熄灭&&或做一系列卫斯理儿童版&&半个世纪已过,随着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出现了叶永烈、刘慈欣、钱莉芳等硬科幻派作家,读者对科幻小说有着深层次的理解,故有人认为倪匡的作品不算科幻小说,以幻为主,缺少科学性,且融合着很多冒险探奇的成分,只能称为幻想小说。那究竟卫斯理算不算科幻小说,今天读卫斯理会不会过时?&&“我不会把卫斯理摆在科幻小说的位置来看。”施仁毅表示,他曾拿刘慈欣的《三体》给倪匡看,倪匡当时不是很喜欢,施仁毅就把这个在网上和大家分享,谁知道引起骂仗。“吵得很厉害,刘慈欣的粉丝说倪匡的书不是书,甚至有些人很夸张地说,我小时看卫斯理的书,以为这些就叫幻想小说,谁知道后来到大学了才发现你那些书根本不是幻想小说,不是科幻小说,你骗我。我回击说,你看的时候开不开心,开心就够了,因为看小说本来就是要开心嘛。”在他眼里,一般的科幻小说追求科学的逻辑,反而把故事的好看性、有趣的情节放轻了。&&倪匡曾说将小说分成各种类型其实没有意思,小说只有“好看”和“不好看”两类,而他喜欢好看的小说。倪匡曾表示自己判断一本小说好不好看的方法是,先看开头,若一上手就放不下,就是好看的了。若看上几页,不感兴趣,就翻中间,可看则看,不可看最多翻到结尾,“每本书给三到五分钟,就能决定好看与否了。”麦家的《风声》《风语》、科幻作家钱莉芳的《天意》、张正隆的《雪白血红》、都梁的《亮剑》、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侯文咏的《没有神的所在》等,倪匡未退出微博前,在上面推荐以上小说。&&至于说今天的年轻读者读卫斯理会不会感觉过时,施仁毅认为“读者没十几年前多,熄灭的趋势是一定的”。但施仁毅坚信,卫斯理不会就这样熄灭,他以十多岁的儿子“百无禁忌”为例,儿子很喜欢卫斯理,但同一时间他也喜欢打游戏、看电视、看卡通,“多种娱乐方式并存”。&&“不能让卫斯理的精神就这么熄灭了。”施仁毅称,大家出现卫斯理过时的想法,与出版商用传统的编排方式包装145个故事有关,跟不上时代发展。“接班人要考虑这个品牌再做下去,应赋予什么样的新生命。”香港小说会正考虑做一系列新的卫斯理儿童版,像外国《老鼠记者》,文字之外,配上插图;或将卫斯理的角色变成动漫,故事还是以卫斯理的结构为基础。&&“五十周年不是一个完结,而是一个开始。”施仁毅说。&&综合《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乐活·趣味阅读
本版标题列表华西都市报―科幻一哥:“卫斯理”走过50年
日期查询:2013&年&07&月&28&日&
a02:新四川
a03:生活/互动?第1眼
a04:大成都/新四川
a05:星娱乐
a07:运动会
a08:前程招聘
a09:前程招聘
a10:前程招聘
b01:名人堂
b03:华西坝
b04:艺术圈
b05:宽窄巷
b06:少年派
b07:读书汇
b08:大特稿
第0b07版:读书汇
日期:[日]
-- 读书汇 --
版次:[b07]
科幻一哥:“卫斯理”走过50年
  @华西都市报:今年是风靡一代科幻、影响深远的140多部卫斯理系列作品主角“卫斯理”“诞生”50周年,在刚刚举办的2013年第24届香港书展上,还特别展出了“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吸引众多书迷的注意。电影公司黄百鸣也宣布即将翻拍卫斯理电影,男主角人选也引发香港媒体热门话题性关注。A倪匡原本想写“时装武侠”古怪想法造就科幻卫斯理  1963年,倪匡在香港《明报》上开创“卫斯理”这个小说主角,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无尽的神奇宇宙和科幻世界。卫斯理毕生奇遇,踏足过地球核心、天堂、地狱、未来世界以及太空异域,遇上过外星人、透明人、支离人及无数其他古怪生物。以《钻石花》为首篇的共一百多本的卫斯理系列,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情节,将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成为其阅读经验乃至成长过程中的难忘文学记忆。卫斯理科幻系列除了吸引大批文字读者,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集、电台广播剧及漫画,在香港掀起一股“倪匡科幻热”。甚至有人把倪匡称为“中文科幻小说的开山始祖”。直到今天,隔了半个世纪,包括内地读者在内的很多年轻学生仍会痴迷追看,并被感动。  在本届香港书展特设的“卫斯理五十周年展”,展出包括倪匡的卫斯理手稿、报纸连载复刻、不同版本的卫斯理小说原书及漫画、卫斯理主要人物展示,并播放相关广播剧,让书迷重温卫斯理的奇幻之旅,机会细细品味这一传奇人物的创作诞生过程。B 小说情节被指有“预知能力”倪匡:那是胡思乱想来的!  与其他科幻小说比较单一的科幻元素相比,卫斯理系列小说中包含有如武侠、破案、探险、寻宝、帮会、历史疑案、政治动乱、民间传说、特务斗争、外星人、时间旅行、生物基因、机器人等等元素,显得丰富多彩。倪匡说,卫斯理成为现在的样子,是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我原来是想写‘时装武侠小说’,没想到古怪想法源源不绝,写着写着,卫斯理就成了冒险科幻小说了。”  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的科幻情节和超前想象,更是在半世纪后的现代科技中得到印证,倪匡也被读者认为“有预知能力”,倪匡听到哈哈一笑,“太恭维我了!那是胡思乱想来的,只不过认为一些东西会朝某个方向发展。”虽然自称是“胡思乱想”,但倪匡也认为小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主要情节依然要符合逻辑。  不过,能写出精彩的卫斯理系列,跟倪匡的个人气质也分不开关系。倪匡回忆说,“我小时候不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只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爱胡思乱想。看得多想得久了,自然就会融会贯通,就有很多古怪的故事发展出来。”而倪匡对外星人的兴趣,更是一般人难及。在饭桌上,记者问倪匡:是否真的相信有外星人?他摸着脑门很严肃地说:“不是相不相信的问题,是一定有!”他还分享年轻时代的自己,为了等外星人出现而遭遇的趣事,“在23楼露台放把椅子,专门等外星人。外星人没等来,倒是等来了老鹰,眼睛差点被抓伤!哈哈。”记者手记  在香港书展的“卫斯理50周年”的展览现场,当我看到卫斯理的图书、漫画,以至于卫斯理雕塑,与倪匡本人的人生影像资料互相交杂,那一刻,对于卫斯理和倪匡,我还真有点“傻傻分不清楚”了。我想,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学虚构形象的魅力所在:如此生动,有血有肉,仿佛一个真实存在的活人一样,足以让现实与虚构的边界,也开始有点动摇和模糊。  “我从六年级开始接触卫斯理系列小说,第一本是同学递给我的《蓝血人》。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而卫斯理对于我,便像是黑夜里的那束光,是我的信仰。”“长久以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扁平化的生活令人厌倦,而卫斯理奇幻的故事让我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跳出生活看生活。”有人说,卫斯理不是硬科幻,是通俗小说等等。但当看到有读者这样的评价,却可以让我们反思:或许对于正处在人格塑造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科幻小说带来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可能都是次要的。而其展现的想象力,却是一把让少年借助阅读,暂时跳出当下生活的钥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斯理科幻系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