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亲戚偷别人学我说话技术,妈的整的我现在很被...

我被我公司老板气着了,他太欺人太甚了,我现在全身发抖,他看我亲戚挣钱比他多,就来整我_百度知道
我被我公司老板气着了,他太欺人太甚了,我现在全身发抖,他看我亲戚挣钱比他多,就来整我
我不想流落街头,给出个救命的办法吧,我也没有朋友,我是妹妹,我要怎么活下去呀,从小在家就受气,在我哥的公司混口饭吃。我没有谋生的技能,作为太小人了,那个合伙人现在要把我往死里整,我离开了这个公司,连个栖身的地方都没有,我哥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太关照我啊。他的嘴脸太恶心了,也被剥夺了教育的权利,我是个社会能力低的人这家公司是他和我亲戚合开的
你是哪里的?如果是郊区的话可以找厂房看不顺眼千万不要委屈自己,哪里不能混口饭吃,他们大部分都包吃包住,先安定下来
性格不好,不能融入大环境,在小环境又不能出类拔萃
十个人之中只有一个出类拔萃,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出类拔萃,关键是要自信,生活造就人才,不管多大困难,硬着头皮上,上多几次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那么容易适应环境
十个人之中只有一个出类拔萃,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出类拔萃,关键是要自信,生活造就人才,不管多大困难,硬着头皮上,上多几次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那么容易适应环境
十个人之中只有一个出类拔萃,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出类拔萃,关键是要自信,生活造就人才,不管多大困难,硬着头皮上,上多几次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那么容易适应环境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自己开家店,卖衣服奶茶也行,不用受气
有钱的话早走了
那就给人打工先,干个连锁店服务员或者促销员,虽然挣不多,但是养活自己没问题,以后再发展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怨恨心杀人,丈夫39岁就去世(愿天下女人不要学我)
发表时间: 18:26:24
点击:44530
幻龙九封尽
请选择要设置的颜色: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6小时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30分钟
请输入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该道具可显示帖子内所有匿名用户,但仅使用者本人能看到:
该道具可将帖子内的匿名发言用户恢复为正常显示昵称,并以红色醒目显示,为匿名终结者,且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幻灵九峰尽
请输入回复置顶区的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我从小是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孙女,全家上上下下对我都特别喜欢。我之所以变成后来的样子,是因为我自从参加工作之后,认识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他们在一起,自己的言行就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成为了小人和恶人  我带着这种心态和我老公结了婚,结婚后我一直认为我老公什么都不如我,自己觉得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处处都烦他,带着一颗抱怨的心和他生活。  我生孩子的时候,婆婆因为工作忙没有过来照顾,我对老公的怨恨就转移到了婆婆身上。因为我的怨恨心,结果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孩子抢救了10天。当时我还和老公说,假如孩子活不成的话,我们的婚姻就不可挽救了。  当时的我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老公强,什么都能干。所以我先后到抚顺、沈阳、鞍山,还有铁岭开饭店。可干什么什么赔钱,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我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是因为我的心不善、情不善而感召来的。因为我当时想着等我干好了之后,就和他离婚,找一个比他好的人。真的,最毒不过女人心,就像我这样。  在鞍山干饭店的时候,是我婆婆找朋友帮我开的饭店。可饭店开成后,我就在我婆婆和她的朋友之间挑拨。我婆婆在鞍山有很多朋友,就因为我,我婆婆的朋友都和婆婆搞对立。我婆婆就给我打电话说,为什么我这么帮你,你还害我?当时我还自以为是,我说,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是你儿子做的。那时候我脸皮真的特别厚,根本不认为是自己错了。  2002年的时候,我和老公在北京开了一个旅馆,这是我们夫妻俩十几年来头一次一起做生意。婆婆来北京看我们,在旅馆住了几天,正好赶上旅馆的旺季。我就在老公面前吹耳边风:“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挣钱的时候,你妈占的房子一天要70块钱。”你们想想那时候我的心有多恶。我说完,他就上楼找他妈。他说:“妈你什么时候走,我给你买火车票。”他妈当时就哭了。他妈说:“儿子我在这儿住给你们钱吧,你们挣钱不容易。”他妈就下来找我,要给我钱,我还假模假样地在我婆婆面前说:“妈不用,别听你儿子瞎说,这都是你儿子的事。”现在说起来真的非常惭愧,我婆婆当时什么都没说,第二天就走了。  用怨恨心杀人,丈夫39岁就去世了  我就是这样,在他们娘俩之间,包括我公公那边,包括他们家所有的亲戚之间,全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外人都说我对婆婆特别好,都以为我们婆媳关系特别好,都说你娶个这么好的媳妇多好啊。真的我确实挺惭愧的,我都不敢做汇报了,怕他的几个哥们儿上来打我。  我是表面上都挺好,可我背地用心去杀人,我用我的怨恨心杀人,我自己酿的苦酒我自己喝。两年前我老公得癌症去世了,陈大惠老师说的故事在我身上体现了。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我不是贤妻,我是怨妇,他真瞎了眼把我娶到家。我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才明白,没学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挺倒霉的,我现在都替他倒霉。  《弟子规》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就在他病重期间,我还没有一点儿忏悔的心。真的,其实我老公也是一个孝子,他对妈妈、对朋友、对孩子都特别好,就是因为有我的存在,他才显得不好。  有一次我的婆婆来,我的老公偷偷给了她500块钱,让他妈自己买点啥。可是后来让我发现了,当天晚上我就和他打了起来。当时我就给他妈打电话,他妈在外地。他妈在电话里就说,孩子,妈妈这钱明天给你带回去,我不要了,只要你们不打仗就行。我说,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你们娘俩做事不告诉我一声。那种专横,那种野蛮,就因为500块钱,我婆婆也病倒了。2007年我老公有病的时候,我婆婆过来看我老公,准备了要照顾他,可我还硬是阻拦。我说,我们都结婚了,你就不用照顾了。真的,你们想想我的心有多狠,我的婆婆也病倒了,也送医院抢救了好几次,也差一点儿死了。  在医院期间,我老公在病床上那种痛苦就像有人拿刀割肉一样,什么都不能吃,瘦得皮包骨头。我陪着他两个月,只是可怜他,恨他自己得的病。那时候我没有学传统文化,我不知道是我把他害成那样了,是我在他身边天天给他灌输毒药,再坚强的男人也架不住我这样的女人说了这么多恶毒的话啊,可我连声对不起都没有给他说。  我老公的老家是河北深县的,我现在要和我的老公说声对不起。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这样一个女人,把一个家都毁了,我让我的公公婆婆死去了一个儿子,我老公去世的时候是39岁,我自己现在这个样子,还有我的孩子,我的女儿那时候才16岁,当时她在外地上学,都没有看到她爸爸最后一眼。我把这三代人都毁了。  我在大雨中无助地想起老公,呜呜地哭  我老公去世后,我自己酿的苦酒只有自己喝。我的女儿就有时候跟我顶嘴,我发现她的心理和我一样,我怎么对付她奶奶,她就怎么对付我,用心跟我作对,这是报应,真的是。我非常感谢我的老祖宗,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爸爸给我积下一点阴德,我才在2009年的时候接触了传统文化,在青岛那次论坛的时候,我才知道我错了,是我错了,什么都是我错了。  我非常感谢胡斌老师,那次他讲的课,我听完后当时在台下就哭了,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出去就给我婆婆打了一个长途电话,我说妈呀,我错了,是我害死你儿子。婆婆在那边也哭了,说孩子你在哪儿呢?我说我在青岛呢,青岛有一个传统文化论坛。她说,这个论坛这么好啊,把你救了。上次在沈阳的论坛上,我把我婆婆请来了,她坐飞机特意赶来了,我当时就给她跪下了。  我老公还有一个弟弟,现在就剩下一个弟弟了。老公死后我觉得旅馆是我的,你哥没有了,你没有必要在这里住了,就把他撵走了。听了传统文化论坛后,我知道自己错了。我就给他打电话,我说小弟呀,你回来住吧,姐给你租了一套房子,我就又给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把他们接了回来。我怕我反悔,一下子给他交了三年的房租。  我要尽量地弥补我所犯的错误。我老公活着的时候,我自以为这个旅馆我自己就干下来了,我觉得自己行,自以为是嘛。后来我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因为旅馆水电等很多很多的事,我一下子就傻了,我只能求他的朋友,打电话给这个给那个。一天夜里下雨,房客说房顶漏了,过去都是老公做这些事情,可现在得我自己做,我在大雨中无助地想起老公,想起老公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呜呜地哭,我自己骂自己活该,是我自己把自己糟踏成这样。  我小叔子回来之后有了一个小男孩,给我公公和婆婆带来一些快乐。那时候我才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就看儿女亲,就求儿女好,看到他孙子的时候,他能不想他儿子吗?如果他的大儿子在,那才叫一个家!  后来,我婆婆怕我一个人连照顾生意再照顾孩子没有时间,就把我的女儿带到她那里上学。我告诫大家,真的要注意孩子身边有没有不三不四的人,你一定要注意,真的是这样。你只要和那样的人在一起玩,即使你不学坏,也会影响到你,我就是一个例子,把我的一生都毁了。我怕我的孩子也那样,我把她送到了一个女子学校,全部女孩子,包括高中也是在外地上学。  《弟子规》是照妖镜,也是显圣镜  唐山的论坛我也带着我女儿去了,你猜我家孩子四天培训回来问我一句什么?“妈,我能改,你能改吗?”当时,真的,我说妈再不改,就没有后路了,因为就像陈大惠老师说的那样,陈大惠老师拿着小瓶子胆结石,我也有。我现在才知道了,全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老公去世不到一年,有一次我觉得胃疼,半夜两点多了,我自己一个人去了医院。当时大夫要求我住院做手术,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说怎么回事?他说,你得了胆结石、胆囊炎,如果不把胆摘除了,恐怕你肠胃就要疼得穿孔了,我当时就傻眼了。陈大惠老师拿着小瓶子一晃我就哆嗦。真的,那时候我就想我不做手术,我绝对不会做手术。我说我不摘,你给我消消炎就可以了。我感谢我的胆结石,一疼的时候我就能反省反省我自己。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我自从参加论坛之后,给大家说,我的胆结石一直没疼过。真的是陈大惠老师说的那句话,你的怨恨心,你的仇恨心,慢慢地就结成了石头。  我奉劝大家,想要身体好,首先要心态好,这是最最关键的。以前我没有拿《弟子规》这个小本子当回事,我觉得就这么1080个字,我真没把它当回事。后来我慢慢学习传统文化,我才知道《弟子规》真的是一个照妖镜,也是一个显圣镜,只要用《弟子规》去衡量,好朋友、坏朋友,一看就知道了。所以说家长与其怕孩子以后会结交坏朋友,不如早让他学习《弟子规》,让孩子早早地把根和德行抓住。  我的女儿现在也变了,也不像以前那样了。我来论坛之前女儿用别人的手机给我发了一个信息,告诉我,妈妈不要让自己太累了,我昨晚梦到爸爸了,他看见我哭了,我知道他不放心我。我会好好读书的,好好学习《弟子规》,让你们放心,让我爸爸在九泉之下放心。我们娘俩一定要学习传统文化,妈妈,我监督你,你监督我。  我非常感谢论坛,感谢传统文化,感谢《弟子规》,是它救了我,我活到42岁才知道什么叫做人。所以,我愿天下所有的女人不要学我,一定要记得,不要再怨天尤人了,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儿媳,才能做一个好妈妈。趁现在你的老公在,你的妈妈在,你的亲人在,你现在还赶趟儿!谢谢大家!
回复置顶区
使用 ,可让您的回复出现在此区域
做一个恶人多不容易啊。
..............
..................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 ------------------------------------ 一、德育故事 (1)孝 伯俞怜母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父母为了抚育孩子,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华消逝,日渐衰老。为人子者,更当孝养父母。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编者 序
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
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由户,成圣作贤之根基。 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共一百二十次之“幸福人生讲座”的讲演,生动活泼地阐述了五伦大道、《弟子规》的要理经义,并以自己求学、从教的亲身经历,风趣幽默地演示了遵循五伦大道、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听的一堂课。
鉴于此,华藏讲记组同修发心聆听摘要,分类汇编成蔡老师系列丛书,有《小故事大智慧》、《幸福锦囊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健康与环保的新饮食》、《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快乐聪明健康致富的五大策略》、《说话的艺术》、《精彩人生始从弟子规》等共九册,至诚供养有缘同修大众,冀解社会、家庭、个人各各不同之迷惑障难。 《小故事大智慧》,由蔡老师的讲演中所引用的佛教、德育、因果、寓言故事、教化实例、生活集锦等内容汇整而成。蔡老师讲解的故事贵在理事圆融,在述说故事之余时时细剖其理,令听者或感动、或会意、或莞尔、或警醒之余,更洞明其理,深蒙法益。 书中内容汇整不当、文字讹误之处,祈望同修大德慈悲赐教指正。阿弥陀佛。 华藏讲记组 日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 ------------------------------------ 一、德育故事 (1)孝 卧冰求鲤
晋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名叫王祥。他母亲很早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视他为眼中钉。后来,后母也生了一个男孩,就是王祥的弟弟王览。从此,后母对王祥更是百般刁难。对一个小孩来说,如此的际遇是非常不幸的。然而,王祥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常常想着如何做才能令后母欢喜。
有一天冰天雪地,后母病了想要吃鲤鱼,整个河都已经结冰了,如何会有鱼出现!王祥到了河边无可奈何,就呼唤着母亲,赤背卧在冰上,希望能出现奇迹。由于他这份至诚的孝心,冰裂开了,跳出两条鲤鱼,让他能孝敬后母。这真是孝感天地,至诚感通!
王祥不只是在小时候受后母的虐待,长大成家之后,后母对他们依然是百般刁难。但是他的弟弟王览对兄长很尊敬,每次母亲惩罚哥哥时,弟弟就会来从旁解围。
王祥的道德和学问日渐提升,名声也愈来愈好。后母随之起了害王祥的念头,在酒中下了毒给王祥喝。结果他的弟弟发现了,在情急之下,冲过去把毒酒夺过来,当场要喝下去,想替哥哥去死。后母看到这一幕,立刻把毒酒打翻,感到非常羞愧。因为她时时想置王祥于死地,而她的亲生儿子却宁愿为兄长而死。兄弟之情感化了后母,后母和这两兄弟抱在一起痛哭。所以,唯有德行和真诚,才能转变人生的恶缘。
以后,王祥跟王览都在朝廷做了官。有位大官就送了一把传家宝剑给王祥,并告诉他,拥有这把宝剑的人,子孙一定会非常地发达荣显。王祥立即把宝剑送给弟弟。史书上记载,王祥和王览的后代九世都为公卿,就是做大官的。所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受用一生的圣贤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蔡礼旭老师讲述
此为节录蔡礼旭老师讲于香港、台南、澳洲之“幸福人生讲座”共一百二十次讲演中之德育故事、生活教学实例,为华藏讲记组亲聆音带,分类汇编,辑成此书,供养读者。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3 ------------------------------------ 一、德育故事 (1)孝 拾椹供亲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另外一个装比较红色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
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何会把他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然而,蔡顺并没有拿。假如他拿回去才放到家里,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此是人赃俱获,百口莫辩。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这个故事蕴含的第一个道理,是“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第三个道理,是“见得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时,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很可能会昏沉。所以,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要理事圆融来讲故事。如此,学生就会很容易吸收其中蕴含的道理。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4 ------------------------------------ 一、德育故事 (1)孝 孝子李忠
《中庸》提到:“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一个人假如处处行善,自然就能“百福骈臻,千祥云集”。这都是有护法神在保佑。所以,古代有很多孝感天地的实例,因为孝行而化解灾难的例子非常多。
元朝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把很大一个地区的房屋都震垮了。当地有个孝子叫李忠,当震波沿着震中向外传播,快到他家的时候,突然传播的方向变成两条,过了他家以后,震波传播的方向又合而为一,把他家绕过去了。结果,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只有他一家的房屋没倒。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真正是孝感天地。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5 ------------------------------------ 一、德育故事 (1)孝 单衣顺母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闵子骞对他的后母还是一味的真诚。在此时只有一个念头,跪下来跟他的父亲说:“父亲,不能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假如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同时都要挨饿受冻。” &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6 ------------------------------------ 一、德育故事 (1)孝 毛义养亲
在古代,有个孝子叫毛义。因为那时是乱世,读书人大多不愿意出来做官,只想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不愿贪图所谓功名利禄。然而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出来做官。他的一些好友就觉得他不可以这样做,因此就看不起他。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所以这些朋友都逐渐远离他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毛义的母亲往生了。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为官。毛义的好友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辞官回来,内心很惭愧。他说毛义当初这一笑是为谁笑的?我挨饿没关系,如何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等母亲往生以后,他要保守气节,就不愿再出去。这是通权达变。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7 ------------------------------------ 一、德育故事 (1)孝 曾参受杖
在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曾参。有一次他父亲很生气,要处罚他。顺手拿起旁边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他很乖动都不动。”父母责,须顺承”,就乖乖在那里让父亲打。父亲因为脾气比较大,竟把他打昏了。
孔夫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曾参说:“你这样做,即是不孝!”曾参觉得自己很乖,“父母责,须顺承”,连跑都不跑,怎么会不孝?孔夫子说:“假如你的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了,谁最伤心?”就是父母。如此是陷父亲于不义! & 孔夫子告诉曾参说“小杖则受”,小棍子可以接受;&&大杖则走”,就要赶快离开,要学灵活一点。所以,我们求学问也要灵活,要懂得权变。比如说,今天我们刚好犯了过失,父亲在骂,这时候我们要&&父母教,须敬听”。但是假如父亲有心脏病,愈看愈生气,这时就不可站在那里,要赶快离开。这就说明,我们要懂得观察情况,处处为父母着想。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8 ------------------------------------ 一、德育故事 (1)孝 弃官寻母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朱寿昌。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因此父亲的元配对他母亲很排斥,就设法逼他母亲改嫁。朱寿昌七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他。他长大以后,总是想着要把母亲接回来奉养,一直都没能如愿,过了五十年都没有找到。那时他做了官,内心一直在想,一个人一生不能奉养母亲,非常遗憾。他下定决心把官职辞掉,去找母亲。他对家人说,这次我去找母亲,假如没找到我就不回来。他就往陕西的方向一路走去。
结果走到一个处所,突然下起雨来,他就停在那里躲雨。刚好遇到一些人,就跟他们询问有没有看到像他母亲那样的人?非常巧合,他母亲就在其中。这是孝感天地,他的孝心感得上天降下雨来,成就了他的孝心因缘。后来,他就把母亲以及所有的小兄弟姐妹都接回来,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9 ------------------------------------ 一、德育故事 (1)孝 亲涤溺器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黄庭坚。他虽然官位很高,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亲手为他母亲洗尿桶,洗粪桶。即使佣人再多,这件事他也不愿假手他人。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黄庭坚是念念想着父母的生育教养恩德。假如每天没有帮母亲做些事,心里就不好受。所以,有父母可以奉养,内心很踏实;有父母可以奉养,是最大的福田。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0 ------------------------------------ 一、德育故事 (1)孝 啮指心痛
曾子(曾参)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上山去砍柴,刚好有朋友来找他。在古代有朋友来拜访,可能都是走了两、三天的路才到的。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到朋友从远地而来,假如又没有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就很不礼貌。所以,她就立刻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立即就觉得心痛,心想一定是母亲出事了,立刻快步赶回家里。
结果一回家看到母亲,他马上跪下来说:“母亲,究竟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母亲跟他解释说:“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所以我才这样做。”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1 ------------------------------------ 一、德育故事 (1)孝 为亲负米
孔夫子有个学生叫子路,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背回来让他的父母吃。后来子路做了大官,每天菜饭非常丰富,子路反而吃不下。
人家就问他:“这么好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子路对大家说:“这些饭菜比不上我帮父母背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来吃这样丰盛的菜肴了。”子路能时时想着父母,替父母分忧。他觉得只要能奉养父母,过这种生活也非常踏实、非常欢喜。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2 ------------------------------------ 一、德育故事 (1)孝 孝感动天
古代舜王是位性情极为和顺的著名孝子。他虽被父母和异母兄弟百般虐待,但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一心一意孝顺父母,友爱弟弟。他这样宽大的胸襟,以及至孝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当他在历山耕种时,大象来帮他耕田,小鸟儿纷纷来帮他除草,靠着动物们的努力合作,他把历山开发得非常好。邻里乡党都赞许舜的孝行。“远者怀之”,离他很远的人民也对他的德行生起恭敬之心。因此,舜的孝行与名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舜用他的德风自然而然感化人民,最后连尧帝都很佩服。尧帝不仅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把天下禅让给他。后人称舜王为“虞舜”,他的故事也就万古流芳传流至今。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3 ------------------------------------ 一、德育故事 (1)孝 哭竹生笋
古代很多孝子,即使没有听到父母的吩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需要,而主动去为父母做事。在三国时代,有个孝子叫孟宗,大家可能听过“孟宗哭竹”的故事。孟宗的母亲有病,脾胃很虚弱,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东西,突然很想吃竹笋煮的羹汤。孟宗想,母亲想吃笋羹汤,假如吃不到一定会很难过。可是冬天,哪里会有竹笋呢?他走到竹园里,伤心地抱着竹子哭泣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古人有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这份至诚的孝心,感动了竹子,地上竟然长出了鲜嫩的竹笋。他喜出望外,采了竹笋,给母亲煮了笋羹汤。母亲吃了笋羹汤,病就好了。
竹子是植物。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已经研究出来,人的意念可以影响矿物,可以影响水。当人有善念之时,水的结晶就会很漂亮。所以,大自然与人心会产生互动,呈现一种动态。古代众多的孝子,为什么能感动植物、动物,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凭的都是至诚的孝心!这样的好戏,我们的老祖宗上演了几千年,我们应不应该继续演下去?当然应该!只要我们能学到他们那种真诚的孝心,一定可以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演一出又一出感人热泪的好戏。而真正的孝子能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4 ------------------------------------ 一、德育故事 (1)孝 实夫拜虎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私塾教书。放假的时候,他要回家去看望父母。结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把他叼起来,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准备把他吃掉。包实夫并没有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不恐慌。
但是他很诚恳地跪下来跟老虎说:“我被你吃是我的命,但是因为现在我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是否可以让我奉养完父母,再来让你吃。
这一片孝心让最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走了。所以,当地的人就把那个地方取名为“拜虎岗”,纪念包实夫奉养父母那一片真诚的孝心。不只是动物可以被感动,不只是植物可以被感动,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所谓“万物交感,以诚以忠”,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感动。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5 ------------------------------------ 一、德育故事 (1)孝 现代孝子田世国
今年,中国大陆选了十大杰出青年,其中有一位孝子被选出来,他叫田世国。他才三十多岁,因为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必须换个好的肾脏才能延续生命。他的母亲得病以后,唯恐会拖累家里人,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就医。他就利用一些善巧方便,也没有让他母亲知道,就把一只肾脏捐赠给母亲。后来他母亲接受了肾脏移植,身体很顺利地健康起来。他这种孝行令很多的亲朋好友都为之感动。凡见到他的人都对他说,今年无论多忙,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老娘。当他获选十大青年的时候,他说:“别人都是对国家很有贡献,我只是做了为人之子应该做的事。我做了这一点小事,比不上母亲给我恩德的万分之一,我觉得‘杰出青年’称号受之有愧。”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知恩报恩的孝心。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6 ------------------------------------ 一、德育故事 (2)悌 周朝为何能享国八百年
我们研读历史,就能以史为鉴。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非常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都一定三次前去问候他的父亲,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假如父亲的胃口不太好,他知道了之后,内心就会很着急。等父亲的身体稍微舒适,吃得比较正常时,他才觉得宽慰。
由于周文王做出这样的榜样,所以周武王侍奉周文王也非常地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了,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都没有摘下来。时时刻刻都在照顾他的父亲。由于这份孝心,周文王的病很快就好转了,所谓“至诚感通”。试问,周文王喝的那杯汤药跟一般人喝的汤药是否一样?不一样。因为武王孝心的作用,水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药喝下去就特别有效。所以,周朝以“孝”治天下。
周朝也以“悌”治天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王季有两位兄长,一位是泰伯,一位是仲雍。他们三兄弟都是太王所生,太王是周文王的爷爷。当他看到周文王出生的时候,非常欢喜,觉得这个孙子是圣主之相。而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看到父亲如此疼爱孙子,两个人就相约,以父亲生病的名义上山采药。这样一上山,就再也没有回来,把天下让给了他的弟弟王季,进而传位给周文王。而泰伯和仲雍这种作法是尽到了孝心,因为他要让父亲放心做事,不希望父亲因为他们两兄弟而有所顾忌,而没有传位给他的弟弟王季。
所以,这一让成全了父亲的心意。这一让,也成全了兄弟的情义,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事可以令兄弟不和?所以,让出了孝,让出了悌,还让出了忠,忠于天下百姓。因为让出了王位,可以让周文王领导全国人民,所以是尽孝、尽悌、又尽忠。上行下效,周朝人民就以这些圣贤人为榜样,所以朝代绵延八百多年。在周朝,因为人人都懂得礼让,所以成就了国家非常良好的风气,国运强盛久久不衰。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纪还小,由周公辅政,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后来成王长大了,有些流言蜚语传到了朝廷,说周公可能有野心。周公不等周成王有什么想法,自己就放下权位,来到了他治理的鲁国。周公确实念念为君主,为他的侄子着想,不希望他难为做人。
后来成王出外的时候,看到天空有异象,大白天还打雷。古代人都了解“依报随着正报转”的道理,成王就开始反省,我是不是有哪些做法不顺天道?他就到了太庙前反省,刚好发现周公为兄长祈求延寿的祷告文。周成王一看完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他的叔叔这样辅佐他,又为了祈求他的父亲延寿而祷告。所以,周成王带着文武百官亲自去将周公迎请回来,让周公能完成制礼作乐之盛举,所以周朝能够长期兴盛。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7 ------------------------------------ 一、德育故事 (2)悌 庾衮侍疫
古人对兄弟手足之情非常重视和珍惜。在晋朝之时,有个孩子叫庾衮。恰巧他们那个地区发生瘟疫,他的兄长已经因为瘟疫过世了,还有一位兄长正在生病。乡里所有的人都撤走了,他的父母跟他的伯伯、叔叔也要走,还要把他带走。庾衮跟长辈说:“我不容易生病,所以不要害怕,我要留下来。”我们看到古代这些圣哲人,他的存心确实是可以做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其实这样的态度,与宇宙人生真相暗合妙道。当他以道义的态度面对人生,纵使身命结束了,他来生绝对会有好地方可以去。假如违背道义,纵使苟延生命,来世能不能有好的去处?不能!而且更重要的,虽然能活几十年,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一生都不会幸福。而往往有舍身取义态度的圣哲人,就能演出一场一场的人生好戏,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凶险为吉祥。
庾衮留下来照顾哥哥,晚上还到他死去的兄长墓碑前祭拜,独自哭泣。没过多久,他哥哥的病就好了。为什么会好?做兄弟的有这样的深情厚谊,端的每一碗药都有善念加持,都有道义、恩义的加持,所以他哥哥喝下去特别有效果。后来兄长的病好了,他也没有被传染。父母回到家乡,看到两个孩子还活着,高兴得不得了。这是在晋朝,庾衮演出感人肺腑的兄弟之情。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8 ------------------------------------ 一、德育故事 (2)悌 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大臣叫李绩,他是随着唐太宗建立很多功业的大臣。有一次李绩生病了,御医提到,给李绩的药方中要用胡须做药引,唐太宗一听二话不说,提刀就把自己的胡子割下来拿给御医。李绩知道这个消息非常感动,到皇上面前叩谢龙恩。所以,一个领导人只要时时能为下属着想,相信一定会赢得大家对他的爱戴。
而李绩对他的姊姊也非常恭敬,那时他已经是国家的大臣,他去看望姊姊时,还亲自帮姊姊煮粥。在煮粥的过程中,因为火势太强,把胡子烧了。他姊姊一看,怎么把胡子烧了?就告诉他说:“家里的仆人很多,让他们去做就好了,你又何苦亲自来做?”李绩对年老的姊姊说:“姊姊,你从小对我关怀备至,我时时都想要回报你。我们年纪都这样大了,我又有多少机会能够亲手帮你煮粥?”所以,李绩的心中,时时不忘姊弟的情谊。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19 ------------------------------------ 一、德育故事 (2)悌 郑濂碎梨
在明代,有位大臣叫郑濂。他们家族七代同堂,有一千口人居住在一起,相安无事。皇帝听了很欢喜,就御赠一块“天下第一家”的匾额。御封之外,送了他两个大水梨,还派锦衣卫跟在后面,看看他如何把两个大水梨分给一千个人。如何分的?郑濂回去,不慌不忙,吩咐人运来两个大水缸,一边放一个梨,把梨捣碎,让梨汁流到水缸里,混合在一起。然后说:“来,每人喝一碗”,如此大家都觉得非常公平。子孙中比较亲的人,见郑濂能如此公平,就会肃然起敬;比较疏远的后代,见长辈能这样公平,也非常佩服和崇敬。所以,平等、公平是治家的第一重要条件。
皇帝问郑濂,你治家究竟有何诀窍?郑濂说:“不听妇言。”以前的女性听闻圣贤教诲的机会比较少,人没有智慧,难免会随顺习气。家里的妇人假如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偏爱,往往在言词中就会有是是非非,一旦是非传递开来,很多怨言就会应运而生。所以,做为一个家族的领导者,绝对不能听信偏见,而产生心里的不平,进而造成家庭里的不公平。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0 ------------------------------------ 一、德育故事 (2)悌 陈昉百犬
宋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陈昉。他家十三世的子子孙孙都同住在一起,家里共有七百余口人。他们遵守祖宗的遗训,不分家,而且不请佣人,所有的活都自己做。这样做好不好?好!真正让孩子去学习劳动,孩子才知道感恩。假如孩子很会花钱,他就很奢侈。家里的活什么都不做,他会如何?懒惰,又奢侈、又懒惰,又不知道感恩。所以,一个不勤劳所延伸出来的坏习性可真不少。
他们家每次吃饭,都是七百口人聚在一起吃,相当热闹。他们家养了差不多一百只狗,这一百只狗也像主人一样,一定要等到所有的狗全部到齐了才开始用食,这就是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种孝悌之风也感动了他们家的狗群。假如你是他家的邻居,你看到这一幕又会如何?感动!感动之余要想想,我们自己若在家里吵吵闹闹,岂不连狗都不如!
如此之盛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也很感动,立刻免去了他家所有的徭役。
人的德行会感动狗。有些人说:“我不相信。”现代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些感应事例,为什么?他们都说:“我都没有感应,为什么他们有?”会说这种话的人,是没有认真去想一想自己的存心,与圣哲人的存心有什么不同。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1 ------------------------------------ 一、德育故事 (2)悌 孔融让梨
古代有个孩子叫孔融。当他四岁分梨时,就能把比较大的梨让给了哥哥,自己拿小的。他这样做完全正确,因为他做的家务活比哥哥少。我们现代都讲平等,要跟孩子平等。这话对不对?那就看我们如何去理解!在人格上应该平等,我们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不是附属在我们身上。但是孩子还小,请问他的人生经验跟我们是否平等?不平等,对!他的人生智慧跟我们不平等,我们要引导他,要教育他。所以,要有长幼尊卑,孩子对长者才能生起恭敬心。假如都平起平坐,他对我们将如何恭敬?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个平等。
当孩子有了长幼尊卑的观念,他才知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假如父亲上班还没有回来,儿子就大摇大摆,筷子也不拿就吃起来。长此以往他就会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迁”。所以,现代的孩子很难教。
孔融让梨给他哥哥吃,所谓是“财物轻”。哥哥拿到了弟弟给的梨,对弟弟就会更加爱护和关怀。孔融让梨,是他深深懂得布施的道理。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2 ------------------------------------ 一、德育故事 (2)悌 士选让产
在古代,有位读书人叫张士选。他父亲过世较早,所以他的叔叔就来抚养他。等到他十多岁能独立了,叔叔就跟他说:“我们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我。”可是张士选立即就对他的叔叔说:“叔叔,你有七个儿子,应该分成八份,而不是分成两份。”叔叔依旧坚持说:“不行,这是分给你父亲的,这是分给我的,分成两份就好。”张士选确确实实感受到,要永远不忘叔叔的恩德,如果他真的拿了那么大一份,其他兄弟的心就不平,所以他坚持让叔叔分成八份。后来叔叔确实就把家产分成了八份。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家庭一片祥和。
如此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自己的德行,提升了自己的心性。自性之中具足了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而相好就是无量的财富。所以,当我们的自性与性德相应的时候,其后福无穷。
为什么说积阴德的人会有好的果报?因为阴德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后来,张士选要到京城去考试,刚好遇到一位算命先生,看他的面相就告诉他,你积了很厚的阴德,这次考试一定会高中,而且你往后的子孙也会非常荣显。其实这些结果,我们都可以从因果的来龙去脉推衍出来。他不只积了阴德给后代,也做了最好的榜样垂范后代子孙。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3 ------------------------------------ 一、德育故事 (2)悌 陈穗之女
明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陈穗。陈穗有一个女儿,没有留下名字,所以史书上记载是陈穗之女。她的父母去世较早,留下陈穗之女和两个弟弟,一个五岁,一个六岁。她已经到了要出嫁的年龄,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了解她家庭的状况,对他家的财富虎视眈眈。姊姊也觉察到了,绝对不能离开弟弟,一定要好好把他们抚养长大,所以她就决心现在不嫁。她也很有智慧,了解到亲友们都在虎视眈眈。有一天她就做了很多好菜,在门口点了蜡烛,点了火把。亲戚们都来到她家看看,她就很大方把他们请进来:“来来来,不要客气,来吃点东西。”她对这些亲戚愈客气,亲戚们愈觉得惭愧。我们是来察看有什么下手之处,结果人家这样客气对待我们。这些亲戚都说,我刚好走到这里,蜡烛熄掉了,我是进来点蜡烛的,没有其他的事。
她用善巧圆融的态度把这个危机化解了,这些亲友从此以后就没有到家里来骚扰。他们也感受到,姊姊已经决心要好好抚育两个弟弟。后来两个弟弟都长大了,也都成家立业了,她才出嫁。那时她已经四十五岁,终身没生孩子,她的弟弟就把她接回来奉养到老。所以,上天一定会垂爱这些真正有道义之人。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如此才能心安理得。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4 ------------------------------------ 一、德育故事 (2)悌 佳英抚侄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女士叫章佳英。她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所以她从小就是孤儿。她有三个兄长,后来三个兄长也很早就过世了,她就跟嫂嫂一起照顾她的侄儿们。很不幸,她三个嫂嫂也都陆续去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章佳英就抱定一个宗旨,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侄儿们抚养长大,所以她终身没有出嫁。她用真诚的爱心去爱护这些晚辈,相信她的晚年也会赢得晚辈们对她的奉养。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5 ------------------------------------ 一、德育故事 (2)悌 田真叹荆
在隋朝时候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两个弟弟叫田庆、田广。父母都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准备分家。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们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树如何分?三兄弟都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结果才讲完没有多久,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
田真毕竟读过书,一看到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的话,“我们兄弟要分家,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不仁爱、不友爱的行为,立刻就枯死了。”田真想,我们不能连树木都不如,应该要友爱才对。所以,他把这种感受讲给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父母所养育的,父母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
后来三兄弟就没有分家,又住在一起,结果这个紫荆树没过多久又复活了。所以,万物确实都是有感觉的。连树都可以感觉到家庭失和而枯萎,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每一分子都团结和睦而欣欣向荣。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6 ------------------------------------ 一、德育故事 (2)悌 祖逖避难
晋朝的时候,有位读书人叫祖逖。当时国家不太稳定,北方五胡乱华。他不得已就带着好几百户人家,包括他的亲戚和邻居,一起迁徙到淮泗这个地方。因为他从小就很有侠气,很会照顾人,所以一路上所有的这些车马都让给年长的人坐,他自己都是徒步行走。还把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统统拿出来给大家用,就这样一路照顾所有的人。当时晋元帝很敬佩他的德行,所以封给他一个官职。他做官也很好,胸怀雄心壮志,抱着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国家失去的疆土再夺回来。果然,在他一生当中,晋朝很多的土地失而复得。
在这次避难的过程中,祖逖也是时时都为所有人的生活着想,教给他们如何去耕作,如何才会有好的收获。遇到一些骨骸,(因为战乱时代,常常会有很多尸骨),祖逖就组织大家把这些骨骸统统埋好,还办了一些祭祀的活动。他的行为令老百姓很感动。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很多长者在聊天中说:“我们年纪都老了,能够遇到祖逖,就好像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我们死而无憾。”祖逖这种仁义之心,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平民百姓,所以祖逖去世的时候,所有的人民就好像失去了父母那样的悲痛。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7 ------------------------------------ 一、德育故事 (3)忠 大禹治水
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这一颗真诚之心,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什么古圣先王可以名留青史,垂范后世,都是来自于他对人民的一分道义。在夏朝,第一位领导者是谁?大禹。我们一定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可能知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何以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水患急迫。假如进家耽误了时间,洪水泛滥,可能就不是一个人受灾,不是一家人受灾,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民遭殃,所以他战战兢兢,念念都想着人民。大禹结婚四天就离开了家,整整治水八年,从未回过家。后来确实用了疏导的方法,治平了水灾。
大禹治水的方法我们现在能不能用?当然能用。不仅是治水,教导孩子也可以采取疏导的方法,因势利导。绝对不要像大禹的父亲用防堵的方法。长期堵塞,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溃堤。我们要因材施教,顺着孩子的不同性格,逐渐地加以引导。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有悔改之心,有悔改行为,还有可救。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8 ------------------------------------ 一、德育故事 (3)忠 国乱知忠臣
唐朝中叶,出现了一次很大的祸乱,就是安史之乱。那时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国政荒废,结果安禄山开始作乱。数月之内,失去了半壁江山。所有科举出身、念圣贤书的人到哪里去了?统统都举白旗投降。当时有两位忠臣,一个叫张巡,一个叫许远,他们死守淮阳城,奋力抵抗,安禄山的军队就打不进来。这才让唐朝的军队得以喘息,重新调整,重新备战。假如没有张巡、许远,唐朝可能就失败了。后来安禄山把张巡、许远抓起来,对他们严刑拷打,叫他们投降,他们至死不肯,还当着安禄山的面骂他是叛臣。安禄山看了很生气,下令把他们的牙齿都拔掉。他们依旧正气凛然,含血唾骂安禄山。张巡和许远那种大义凛然的气概能够屹立如山。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小故事 大智慧》---蔡礼旭老师讲述291 ------------------------------------ 九、警醒篇 不学礼无以立
一个企业的主管,有一次接待一个广东的客人。接待广东的客人一定点什么菜?当然点广东菜。他带了几位员工去,这些员工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欢吃辣口味的菜。主管带员工出去的用意何在?让他们帮忙招待客人。结果他们不但没有帮忙招待客人,几个人反而在那里讨论点的菜太难吃。刚好有一道菜特别辣,菜一上来应该是让客人和长者先吃,但是他们立刻把这道辣菜转到自己面前就开始吃起来。老板一看,赶快转到客人面前,转过去没多久,他们又转回去。老板无奈,觉得太失礼了。现在的年轻人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没有处处为人着想的心,处处自私自利,当然就会失礼。
猜你也喜欢
财务密码:
楼主的其他的文章
猜你也喜欢
幻龙九封尽
请选择要设置的颜色: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6小时
使用该道具可将帖子置顶到:
时效:30分钟
请输入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该道具可显示帖子内所有匿名用户,但仅使用者本人能看到:
该道具可将帖子内的匿名发言用户恢复为正常显示昵称,并以红色醒目显示,为匿名终结者,且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幻灵九峰尽
请输入回复置顶区的楼层数:
请输入楼层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人学我说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