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局全部都是群雄,袁术 袁绍会哭吗?

  淮南王——袁术(一)  为袁术翻翻案是必要的。同为失败者,袁术比袁绍的名气要烂得多,袁术给人的印象是狂妄自大、毫无优点。究其原因,一是袁术称帝,有逆贼之名。二是三国志和演义,都对他没有好感,专门特出了他的缺点。  第一点很容易就反驳了。如果称帝就是逆贼,曹丕、孙权、刘备也称帝了,是不是逆贼呢?所以,套大帽子是政治玩法而已。要搞臭袁术的人,正是曹操。曹操挟天子,而袁术自立,就等于否定了曹操的合法性。而且曹操、袁术的领土是接壤的、互相对立的,他们是死敌的关系。曹操挟持了天子,对其他群雄就拥有了名义上的主动权,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袁术使出了僭号这一招抗衡。如同董卓挟持天子时,袁绍想另立刘虞一样。  第二点,怎么说三国志只写袁术的缺点呢?袁术曾经出米十万斛去救沛地的饥民,这个在三国志里面没有记载,但见于后汉书。如果袁术真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怎么能够两次崛起、成为和袁绍并列的群雄呢?如果袁术只会狂妄自大,怎么能让孙家两代人为其效力呢?这是想说明孙家人的眼光太差吗?这也不对啊,孙家成为三足鼎立的一支,远超过那些烟消云散的群雄,孙家的眼光不会差。  也有人说,袁术靠的是四世三公的出身。其实袁家的主要资源已经被袁绍占去了,因为袁绍是长子,史料说“豪杰多附于绍“,所以袁术能用资源要比袁绍要少。应该说,他靠家世是有一些,但是在封丘之战被打败后,他差点挂掉,但还是拿下了九江郡,取九江这个过程是没有家世可以靠的。  袁绍有“姿貌威容”,袁术也应该差不多,是同一个种来的。加上袁术女儿气质过人,被孙权纳入后宫,差点被立为皇后。  所以,袁术的相貌不会太差,至少是符合吴国人的审美观。但是影视作品中,无一不把袁术刻画成丑角、奸角。现在找了一个正常一点的形象。    气侠:侠之大者  陈寿在袁术传用了气侠一词。殊不知,这是一个很高评价的词语。陈寿对袁术无好感,但也不自觉地用了这个词,说明这是当时士人普遍认同的。气侠是什么意思呢? 下可以济士人之难,上可以赴国家之急。  简单来说,气侠是侠里面层次比较高的。西汉时有个名士季布,所谓季布一诺值千金,他就是个气侠。史称季布“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气侠还不止于崇尚气力,还可以救国家之难。《张堪传》说:“张堪、廉范皆以气侠立名,观其振危急,赴险厄,有足壮者。”  轻侠就是层次比较低的,孙坚就是轻侠之一。轻有劫财物的意思,也有无德行的意思,一些轻侠属于打家劫舍的绿林强盗,所以孙坚是被士人所轻视的。  了解完气侠一词,就可以还原一下袁术青年时候做了什么,其实不外乎是拯救了党锢之祸的士大夫。因为袁术救了不少士人,才有了气侠之名,在这个过程中,袁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班底,和兄长袁绍分庭抗礼。袁术的官职也一度要比袁绍要高,两兄弟从年轻时代就暗暗较劲,《英雄记》说:“袁绍辟大将军府,不得已,起从命,举高第,迁侍御史。弟术为尚书,绍不欲为台下,告疾求退”。  二袁都被大将军何进吸纳之后,就开始和宦官决战了。话说何进在189年8月25日黄昏被宦官杀了,当袁绍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虎贲中郎将袁术已经一马当先,决意为何进报仇了。当晚袁术带着200虎贲精英夜烧南宫,逼出宦官,宦官挟持少帝逃窜。27日袁绍才反应过来,一起加入诛杀宦官的行列。这时已经晚了,董卓于28日顺利进京、迎驾有功,然后马上兼并了何进的大部队,29日董卓再兼并丁原的并州部队。  在这个事件中,袁绍对待突发事件的反应慢,处理问题时倾向于谨慎,就是说应变力比较弱。袁绍在政变中为他人做嫁衣,被董卓先下手为强。在后来和曹操的对决中,袁绍也多次表现出“有智而迟钝”,“好谋而少决”,最终在官渡之战落败。而袁术则表现出反应较快,处事果断。  更多的更新戳大贴:  
楼主发言:17次 发图: | 更多
  没必要给袁术这么翻案吧?袁绍袁术确实很厉害,但这种厉害看和谁比。  袁术打入了16强(袁绍应该算止步于8强),然后就被淘汰了。当然,能打这种比赛的都很厉害,非常的利害,但是比起同是16强的公孙瓒、吕布、刘备他就差远了,其中刘备还打到了前3强。这几个可没有袁术(袁绍)的家世背景。  能做大佬的都非常人,袁术放到近代也是类似五省督军孙传芳一类的非常人物,比个普通省长什么的厉害得多得多了。而我等连县长恐怕都需要仰视,相对而言对他们怕是连仰视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历史证明2袁的组织都有问题,所以和旧军阀一样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也就是说,他们在进化成新军阀的过程中就失败了。从组织建设来说,2袁(可以对应张作霖、孙传芳)都不如曹刘诸人(可以对应蒋、阎、冯、李)。但即使新军阀,组织上也不如TG啊。
  有意思的是,如果没有外部事件,民国最后大概也会只剩蒋、阎、李三路大的新军阀。基本可以对应曹、刘、孙。而旧军阀则可以和吕布(冯玉祥)、袁绍(张作霖)、袁术(孙传芳)什么的对得上。很有意思。。。。。  难道说三国就是一部民国史?
  给袁术翻案不如给吕布翻案,省省吧
  割据一方的后将军  战虎 著  在8月25日,袁术逼出宦官张让的过程中,张让把一枚秦始皇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也带走了。这枚传国玉玺极其珍贵,当时有一种观念,“谁拥有了传国玉玺,谁就是真命天子”。袁术对于传国玺是非常重视的,后来清点物件的时候,发现传国玺丢失了。大家四处寻找也找不到,张让又已经死了,所以此事成为了一个悬案。  朝廷内部,董卓只费了两日,便控制了军方。30日,董卓开始和大臣们商讨废掉少帝,袁绍、鲍信是坚定的反对者,他们知道阻止不了董卓,选择单骑出逃,唯有袁术没有走,袁术的政见和董卓是相同的,术也认为少帝刘辩轻佻无威仪,而刘协聪明,有中兴之主的潜质,这在后来术与袁绍书有提到。  更主要的是,袁术手上还有1000余精兵,以及叔父——太傅袁隗,袁术大概是认为自己和太傅还能扳回一城。9月12日,董卓自领前将军,董知道袁术尚有兵权,所以升迁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名义上是升迁,实际上是架空此二人。当时军队全部在董的手上,后将军、骁骑校尉都是无所统领的。董又以孔融为虎贲中郎将,来代替袁术升迁后的空缺。这段时间,袁术和曹操有过一些计议,彼此互通声气。月底曹操提议各自出逃,回家乡起兵,袁术尚未下定决心。  曹操说到做到,他变易姓名回陈留了,连妻子也没带上。董卓下达了通缉令,袁术向曹操妻子卞氏,传达了曹操生死未卜的消息。10月初,董卓连太傅袁隗也不放在眼内了,董完全控制了政治大权,太傅只沦为傀儡,袁术这才决定出逃。  董卓听信周毖、伍琼的话,封了大量名士为地方官员,包括张咨封为南阳太守、袁绍为渤海太守。张咨是颍川人,和袁术同是豫州人。而且,张咨可能是袁家的门生故吏之一。袁术选择去投张咨的南阳,还因为这里有多层关系。前太尉张温,是南阳穰县人,名士宗承是南阳安众县人,袁术和此二人都有旧。袁术的大将张勋,就可能和张温是同族。从洛阳出南阳,路途也比较近,出走方便。  基于以上原因,袁术带着亲信,去到了南阳的鲁阳县,为讨董联盟的起兵做好准备。
  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出,凭什么说袁家的资源被袁绍占了?袁绍如果不是夺了冀州,只是个光杆司令而已  
  三国初期,天下士人还心系汉室,在那个时候称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周边军阀都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打你,出师有名,又有油水,何乐不为。这就是袁术和曹刘孙的本质区别,对局势的把握  
  @Nejkasura
11:22:36  袁术是嫡子袁绍是庶出,凭什么说袁家的资源被袁绍占了?袁绍如果不是夺了冀州,只是个光杆司令而已  -----------------------------  讨董联盟的盟主是袁绍啊。说明人都是听袁绍的,袁绍占了大部分的人力资源。
  @Nejkasura
11:27:25  三国初期,天下士人还心系汉室,在那个时候称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周边军阀都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打你,出师有名,又有油水,何乐不为。这就是袁术和曹刘孙的本质区别,对局势的把握  -----------------------------  孙策、吕布是因为袁术称帝,才和袁术反目的?  孙策本是袁术的一个将领,但他这时已经占有了江东,他只是借袁术称帝事件,来趁机脱离袁术的控制。袁术称不称帝,孙策都是必须自立的。  吕布也同理,他虽然占据了下邳郡,但害怕袁术北连泰山诸将,自己也被袁术吞并,所以他趁机制衡一下袁术。之后,吕布还是和称帝的袁术重归于好。
  @人世之修
03:04:48  有意思的是,如果没有外部事件,民国最后大概也会只剩蒋、阎、李三路大的新军阀。基本可以对应曹、刘、孙。而旧军阀则可以和吕布(冯玉祥)、袁绍(张作霖)、袁术(孙传芳)什么的对得上。很有意思。。。。。  难道说三国就是一部民国史?  -----------------------------  这个对比非常有意思。哈哈
  天下第一郡:南阳(修正版)  南阳郡是刘秀的家乡,所以东汉时期大力发展南阳郡。南阳郡有50万户,人口达到了240万,比整个交州的人口还要多。加之商业也发达,南阳是当时的第一大郡。  11月,东郡太守桥瑁号召各州郡起兵,长沙太守孙坚响应号召,率2万将士北上。2万将士包括了武陵太守曹寅部分,曹寅是孙坚好友,给予友情支援。  南阳属于荆州管辖,当时荆州刺史是王睿。王睿平时在江陵办公,孙坚刚好要路过。王睿是个大士族,素来看不起孙坚、曹寅,于是孙坚、曹寅趁机执行私刑,杀之。孙坚兼并了王睿的军队,兵力达到了数万。袁术听闻此事,封孙坚为中郎将,以拉拢孙坚。江夏太守刘祥也支持反董,赶来与孙坚合军。  孙坚继续北上至南阳宛城,此时孙兵力虽多,但后勤补给线拉长了,粮草相当紧张。孙坚求援于南阳太守张咨,张咨也自称要讨董,但不肯借粮。张假以军法为理由,认为孙坚的职权不能调发。孙大怒,刘祥献上一条以退为进的计策,于是孙毕恭毕敬地宴请张咨吃大餐,张咨吃到一半,孙突然发难,把张咨砍了,于是孙拿到了南阳的粮草,又兼并了南阳的军队。  孙坚的兵力是大增了,但是王睿、张咨的旧部,随时可能发动叛变,孙坚自觉控制不住。更主要的是,当时关东联军还没正式起兵,孙坚擅自诛杀两个州郡大官,是以下犯上,汉室要追究孙的责任。另一方面,王睿、张咨都有反董的倾向,关东联军可能不买孙坚的帐,把孙视为敌人。孙坚面临着两头不到岸的危险。  孙坚思前想后,找到了一个对策,他决定率军投靠气侠袁术。孙心想:袁术近在鲁阳,之前袁又曾经加封自己,对袁有好感。而且,把王睿、张咨的旧部给袁,一来可以化解这些旧部叛变的危险,二来杀官也有了个名正言顺,关东联军会把自己视为队友。  孙坚去拜见袁术,说了来意。对于袁来说,平白多了一支大军,当然是求之不得,之后,袁和孙坚一拍即合,结为同盟,袁上表孙坚为破虏将军。二人在鲁阳,对军队进行了重新编制:王睿、张咨的荆北军队归袁术,而荆南军队(包括武陵、长沙)继续归孙坚管理。而且,孙坚负责训练士兵。
  @人世之修
02:58:05  没必要给袁术这么翻案吧?袁绍袁术确实很厉害,但这种厉害看和谁比。  袁术打入了16强(袁绍应该算止步于8强),然后就被淘汰了。当然,能打这种比赛的都很厉害,非常的利害,但是比起同是16强的公孙瓒、吕布、刘备他就差远了,其中刘备还打到了前3强。这几个可没有袁术(袁绍)的家世背景。  能做大佬的都非常人,袁术放到近代也是类似五省督军孙传芳一类的非常人物,比个普通省长什么的厉害得多得多了。而我等连县长......  -----------------------------  袁绍入的已经是四强了,打赢了曹操,基本上是天下第一诸侯。  袁术前期领先袁绍,中期和袁绍齐名,起码也是8强。
  第十五节 荆州角力  王睿被轻侠孙坚干掉之后,荆州刺史产生空缺,董卓派出刘表接替。以后这位刘表统治了荆州几乎20年,此是后话。话说,董卓于9月平反党人,刘表正是党人骨干,号称八俊之一。刘表作为平反的受惠者,对董卓的态度是暧昧的,刘并不如其他士人一样,旗帜鲜明地反董。  孙坚北伐讨董之后,安排了老乡苏代,暂领长沙太守,维系长沙的控制权。江陵方面,孙坚又任命了贝羽为华容长,监察江陵附近的事务。  11月,刘表匆匆上任,单骑到南郡宜城县。此时荆州刺史挂掉了不到一个月,7郡已经开始乱了。先不说荆南4郡历来离心力强,“宗贼”势力比较大。这里的宗贼其实是指古代的苗瑶民系,苗瑶民系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和汉族有很大的区别。在汉族的统治者眼里,他们就是落后的、以同宗族为主而结伙的盗贼。而且长沙、武陵的首府,是孙坚的势力范围。  北部的南阳郡,又落入了袁术、孙坚的手中,南郡的江陵有孙坚的耳目。江夏呢?太守刘祥也是孙坚的队友,江夏宗贼张虎、陈生,也带了一帮人马到襄阳混。一算下来,7郡里面没有一郡是平静的。刘表想入主荆州,需要很大的魄力。刘表自然也有他的优势。刘表在荆州是有人脉的,南郡大族蒯家、蔡家便是他手上的王牌。而且,刘表在士人圈子里面有很高的名望,袁术也要让他三分,不敢动他。蒯越为刘表分析了局势,认为袁术勇而无断(后汉书作“骄而无谋”),意思就是:“袁术虽然勇敢,控制了南阳的数万大军。但是决策不果断,没有趁机席卷整个荆州。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联系上下文,这里作”勇而无断“比”骄而无谋“更合理 。  袁术正在和兄长袁绍谋划着讨董,又怎么会先打荆州的主意呢?另一方面,刘表和袁绍有交情,于是袁绍让弟弟先不动他,大家一起对付董卓。刘表为了和袁术搞好关系,上表术为南阳太守。当然,董卓是不会承认这个太守的。  袁术加强了对家乡豫州的控制,鲁阳的位置也近豫州,所以术和豫州刺史孔伷、颍川太守李旻、汝南太守徐璆等经常书信往来,很多人都响应号召。190年1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董起义,关东联盟正式成立。袁术因为还挂着后将军的头衔,官位在众人之前,位列第一。
  战虎,我是一直追贴回来的,新风格新内容,期待后续。  
  呵呵,有意思。
  第十六节 讨董战役  上回说了,荆州此时的大股东是袁术、孙坚。尤其孙坚,是荆州的最大威胁,此是后话。荆南除了长沙、武陵,还有零陵长张羡,张羡与卫尉张温一样,是南阳人(疑为同族)。刘表只控制得南郡部分,于是把州的治所,从江陵迁移到襄阳城。因为江陵靠近孙坚的势力范围,刘表希望摆脱孙坚的控制。刘表还在南阳的南边增加了章陵郡,以防御袁术、孙坚。  山东联军搞了一个酸枣盟誓,骨干是兖州、豫州为主的。兖州的是东郡太守桥瑁、陈留太守张邈(包括张超)、山阳太守袁遗、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也去参加了,在刺史的带动下,陈国许玚、颍川太守李旻也宣布参加联军。  袁绍也拉起了一路人马,成员包括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张杨、河西太守崔钧、南匈奴于夫罗、冀州牧韩馥、冀州十郡相。由于袁绍的阵容最强大, 所以大家推他为盟主。其他还有青州刺史焦和、高唐令刘备、荆州刺史刘表,也来凑了下热闹。但,联军真正的主力只有二路:一是酸枣军、二是鲁阳军。  鉴于山东联军闹很大,董卓诛杀了洛阳的袁家50口,袁家的门生故吏恨得咬牙切齿,图为报仇。为了避开锋芒,3月董卓和汉献帝转移到长安。6月,董派了一堆名士去关东联军处求和,做最后的努力。作为回报,二袁把这些人杀了,我们废话少说,开打吧。  鲍信、曹操的酸枣军率先发难,鲍信带着两万大军、加上曹操的数千,在荥阳遇到董卓大将徐荣。虽然兵力旗鼓相当,但徐荣所带的都是凉州铁骑,十分精锐,力战一日一夜,最终挫败了酸枣军,曹差点挂掉。  此时,豫州刺史孔伷已经死了。袁术让孙坚代领豫州,孙坚统率豫州、荆南的精兵去讨董。孙在河南郡的梁县,又遇上了徐荣、李蒙,一顿野战互殴,给力的还是徐荣,痛败孙坚的数万大军,孙也差点挂掉。颍川太守李旻被擒,董卓烹杀之,豫州系的势力被震慑住,导致孙坚的粮草供应由豫州转为鲁阳了。
  我去~你还单独开帖“吹”袁术,泥垢了!  我以为,袁术就算不黑,也是毁誉参半的,吹是吹不起来,定位成“一时豪杰”、“半截英雄”,倒是可以。  看了开头,你和我“吹”何进的套路也是相同啊,先从容貌入手。哈哈~
  @zlzxs
11:16:22  我去~你还单独开帖“吹”袁术,泥垢了!  我以为,袁术就算不黑,也是毁誉参半的,吹是吹不起来,定位成“一时豪杰”、“半截英雄”,倒是可以。  看了开头,你和我“吹”何进的套路也是相同啊,先从容貌入手。哈哈~  -----------------------------  呵呵,娱乐娱乐而已。
  @zlzxs
11:16:22  我去~你还单独开帖“吹”袁术,泥垢了!  我以为,袁术就算不黑,也是毁誉参半的,吹是吹不起来,定位成“一时豪杰”、“半截英雄”,倒是可以。  看了开头,你和我“吹”何进的套路也是相同啊,先从容貌入手。哈哈~  -----------------------------  我也认同是毁誉参半。  参半比起一无是处,也算翻案了。
  哇哇,又开新帖!  
  @Nejkasura 6楼
11:27  三国初期,天下士人还心系汉室,在那个时候称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周边军阀都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打你,出师有名,又有油水,何乐不为。这就是袁术和曹刘孙的本质区别,对局势的把握  [来自UC浏览器]  -----------------------------  不称帝的董卓都有人打,十八镇诸侯打败了董卓吗?曹操没称帝也照样被称帝的孙刘打。称帝不称帝重要吗?  
  @Nejkasura
11:27  三国初期,天下士人还心系汉室,在那个时候称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周边军阀都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打你,出师有名,又有油水,何乐不为。这就是袁术和曹刘孙的本质区别,对局势的把握  [来自UC浏览器]  -----------------------------  @迈克尔和稀泥
11:48:22  不称帝的董卓都有人打,十八镇诸侯打败了董卓吗?曹操没称帝也照样被称帝的孙刘打。称帝不称帝重要吗?  -----------------------------  按实质来说,称帝只是个名义。  真正还是要以实力说话。
  战虎兄深入挖掘历史人物  
  @迈克尔和稀泥 20楼
11:48  @Nejkasura 6楼
11:27  三国初期,天下士人还心系汉室,在那个时候称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周边军阀都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打你,出师有名,又有油水,何乐不为。这就是袁术和曹刘孙的本质区别,对局势的把握  [来自UC浏览器]  -----------------------------  不称帝的董卓都有人打,十八镇诸侯打败了董卓吗?曹操没称帝也照样被称帝的孙刘打。称帝不称帝重要吗?  [来自UC浏览器]  -----------------------------  你要注意顺序,曹操一辈子没称帝,所以刘备孙权当时也不敢称帝。打仗确实要打,但是孙权刘备谁敢担着篡汉的名声跟坐拥天子的曹操叫板,只要曹操不称帝,你孙权刘备就是汉朝逆贼。只是后来曹丕为了树立威望,称帝以后,刘备孙权才敢称帝的。  
  @汉之战虎 21楼
13:20  @Nejkasura
11:27  三国初期,天下士人还心系汉室,在那个时候称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周边军阀都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打你,出师有名,又有油水,何乐不为。这就是袁术和曹刘孙的本质区别,对局势的把握  [来自UC浏览器]  -----------------------------  @迈克尔和稀泥
11:48:22  不称帝的董卓都有人打,十八镇诸侯打败了董卓吗?曹操没称帝也照样被称帝的孙刘打。称帝不称帝重要吗?  ……  -----------------------------  实质来说,确实乱世里绝对实力是很重要的,那么人才在一个军阀的实力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曹操要拥立汉室没有实权的落魄天子,就是为了一个正统的名分,有了这个名分,天下人才才会来投效他,他才叫有实力。至于曹丕率先称帝,那是因为他接他父亲的班,威望不足,迫切需要借由称帝,通过封赏提拔起一批忠于自己的领导班子,增加集团向心力。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在曹操死后得到曹丕重用。所以说,称帝不称帝,称帝的时机,是很重要的。  
  南弟北兄  董卓因为抽调了皇甫嵩的三万精兵,去对付山东联军,才取得的三连胜。虽然董还像是意得志满,但他已经是强弩之末,他内部已经有很多人想干掉他了,包括他信赖的王允。从董卓执政两年便迅速败亡来看,董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真正能重新统一天下的,在于关东群雄。总体来说,不外乎袁家、曹家、孙家、刘家。  这时袁术的势力一度领先其兄长,南阳郡人口众多,户数50多万,远多于渤海郡的10多万,术的兵力也率先达到了数万。豫州的多数郡守是袁术的人,而汝南的黄巾余党刘辟,有兵力数万,也成为了术的附从势力。而袁绍逊色得多,还在冀州“仰人鼻息”。  191年初,孙坚收合散卒,移屯到梁县西面的阳人聚,袁术在后面押运粮草。胡轸、吕布带5000骑来战,孙坚防守坚固,力克胡轸,为之前的大败扳回一城。3月,孙坚越战越勇,进军洛阳,董卓、吕布亲自出马,还是被孙打飞。孙坚打扫汉室宗庙的时候,无意拾得传国玺一枚,孙满意而归。袁术通过校事人员,闻知了此消息,但术先不声张。  袁绍也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盟主之位,为他赚足了名望。而且,在他身边有一大票政学系的幕僚,帮他做大做强。南阳人逢纪便是其中之一。191年7月,逢纪献策,派遣辩士去诱取冀州。袁绍从计,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冀州。  袁绍发力之后,也提携下小弟曹操,让曹拿下个东郡,等于顺带扩张了自己的地盘。袁绍的火箭般崛起,导致了两个人的不满。一是公孙瓒,公孙同样觊觎了冀州很久,准备和绍开打。二是于夫罗,于夫罗觉得自己一点好处没占到,和张杨去河内独立算了。
  @zlzxs 16楼
11:16  我去~你还单独开帖“吹”袁术,泥垢了!  我以为,袁术就算不黑,也是毁誉参半的,吹是吹不起来,定位成“一时豪杰”、“半截英雄”,倒是可以。  看了开头,你和我“吹”何进的套路也是相同啊,先从容貌入手。哈哈~  ------------------------------  层主什么鸡巴玩意,存在即有道理。你想吹谁是你的事。傻逼!
  兄弟反目  191年,孙坚形势大好,率军入洛阳。趁孙坚后方空虚,袁绍让会稽人周昂、周禺兄弟带2000兵去颍川郡,夺取孙坚的豫州。  袁绍有了冀州之后,还不够瘾,要开始染指兖州、豫州了。绍的兖州代言人曹操,痛败青州黄巾30万人,成功夺取兖州的控制权。  汉献帝想让幽州刘虞派兵来迎接自己,于是让刘虞儿子刘和回刘虞那里。路上,刘和到了袁术的南阳,却被袁术软禁了。袁术想与刘虞结盟,就劫持了刘和,想让刘虞派数千骑给自己。刘虞来了个顺水人情,让公孙瓒出了1000骑给袁术。  周昂、周禺拿下了孙坚的州治阳城,袁术就派公孙瓒的1000骑去打周昂,不胜,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战死。公孙瓒火大,和袁绍的梁子是结下了。孙坚率主力回军阳城,打跑周昂。  阳城之战,表面是孙坚和周昂的战争,实质上涉及幕后大佬的战争。二袁因为战略冲突(各自都想做中国的一哥)、地盘冲突,正式决裂。  洛阳是孙坚控制了,但董卓让牛辅屯安邑,董越屯渑池,段煨屯华阴,各阻险据守,孙坚无法前进,讨伐董卓的阶段告一段落了。  此时天下的势力中分,各树党羽。  豫州的袁术为头目,结盟荆南的孙坚、幽州的公孙瓒(附从势力有徐州的陶谦)。  VS  冀州的袁绍为首领,结盟荆北的刘表、兖州的曹操。  刘备的位置呢?刘备属于公孙瓒的附从势力,属于瓒的青州刺史田楷系统,时任平原相。刘备自然算是站队袁术那边的。刘表不买袁术的账,袁术大怒,决定先铲除他,于是袁术让孙坚发动襄阳讨伐战。
  怎么不更新了  
  汉献帝想让幽州刘虞派兵来迎接自己,于是让刘虞儿子刘和回刘虞那里。路上,刘和到了袁术的南阳,却被袁术软禁了。  ------------------------------------------------------------------------  从长安到幽州,为什么要经过南阳?
  汉献帝想让幽州刘虞派兵来迎接自己,于是让刘虞儿子刘和回刘虞那里。路上,刘和到了袁术的南阳,却被袁术软禁了。  ------------------------------------------------------------------------  @多宝众
09:17:18  从长安到幽州,为什么要经过南阳?  -----------------------------  你看得很认真。  其实这里还隐藏有一条线索。“刘和,道经袁术,为说天子意”。  刘和本来是要联合袁术,一起迎接天子汉献帝的。接着——“术利虞为援,留和不遣,许兵至俱西,令和为书与虞”。  袁术假装答应去迎接天子,然后让刘虞派兵过来。刘虞派兵来后,袁术就吞并了这支部队,后来用于对付袁绍、曹操。  史料中,东吴有个鲜卑将领“鲜于丹”,怀疑就是这支刘虞部队的将领。
  一山不藏二虎  汉末两大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群雄重新瓜分天下的争霸战,这个争霸战无所谓正不正义,只有利益、地盘的争夺。如果说袁绍那边是必胜的,那绝对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当时屌丝孙坚、影帝刘备都是袁术体系的,他们作为三国的开国君主,没理由选择必定失败的一方。恰恰相反,袁术体系刚开始是占上风的。且看:  河北:袁绍VS公孙瓒(+刘备)。  荆州:刘表VS孙坚。  中原:曹操VS袁术、陶谦。  都是三个主力的对决,但袁术体系明显还多了个陶谦帮忙,是四对三。袁术体系是占上风的进攻方。  话说洛阳被孙坚、袁术打了下来,没理由丢空它,于是让孙坚的战友、东汉名将朱儁来管辖,陶谦的小系统给精兵3000与朱儁。  陶谦的小系统是这样的,势力跨四州。  徐州: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  青州:北海相孔融、  豫州:沛相袁忠、汝南太守徐璆  兖州:泰山太守应劭  朱儁见洛阳残破,移屯中牟县,击败了董卓的河南尹杨懿。  一切准备就绪。191年的年底,后将军袁术、破虏将军孙坚、以及荡寇将军刘祥,三人合兵数万,共讨襄阳的刘表,大军由孙坚来统率。  刘表这边厢,袁绍、曹操因路远不能援,只能靠自己抵抗。刘表任命蔡瑁为江夏太守,驱逐刘祥的势力。表又以巴郡黄祖守樊城,抵御孙坚,自己则和谋主蒯良、蒯越坐镇襄阳,指挥襄樊守卫战。
  @Nejkasura
13:49:00  @迈克尔和稀泥20楼1:48  @Nejkasura6楼1:27  三国初期,天下士人还心系汉室,在那个时候称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周边军阀都可以以讨伐逆贼的名义打你,出师有名,又有油水,何乐不为。这就是袁术和曹刘孙的本质区别,对局势的把握  [来自UC浏览器]  -----------------------------  不称帝的董卓都有人打,十八镇  —————————————————  曹氏为什么要称帝呢?等灭了蜀、吴再篡汉称帝不是更好吗?  
  董卓虽然没称帝,但暴行太多。   曹操,要收敛的多。
  曹操著名的诗: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就是专指董卓暴行的。   而这里很多人对董卓没称帝而遭讨伐报不平。
  有意思,袁术自己还是缺乏战略眼光,觉得他应该先北上发展徐州兖州,巩固江淮根据地,贸然进击刘表,属于冒进,白白损失了干将孙坚
  袁术之所以被称逆,是因为他称帝后没把他原来的主子汉帝干掉;曹操也是,所以曹操没有称帝;曹丕称帝时把主子汉帝干掉;汉帝被干掉了,所以刘备孙权也就可以称帝了。
  @汉之战虎
10:58:56  一山不藏二虎  汉末两大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群雄重新瓜分天下的争霸战,这个争霸战无所谓正不正义,只有利益、地盘的争夺。如果说袁绍那边是必胜的,那绝对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当时屌丝孙坚、影帝刘备都是袁术体系的,他们作为三国的开国君主,没理由选择必定失败的一方。恰恰相反,袁术体系刚开始是占上风的。且看:  河北:袁绍VS公孙瓒(+刘备)。  荆州:刘表VS孙坚。  中原:曹操VS袁术、陶谦。  ......  -----------------------------  请问一下为什么说黄祖是巴郡人 很多说法都是荆州人氏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袁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