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家对王勇平的看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铁道部王勇平答记者问微反应分析,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谋杀 现场 法医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778441人加入此小组
原文来自与中国政法大学:果壳网对他也有相关介绍哦~视频源网络地址,这是网络上能够找到的最长的视频片段,时长37分钟多(原始版本有39分钟左右,有两个片段明显被粗暴剪辑删除)。以下分析,按照视频的时间顺序进行拆解和整理。1、正式开始前,据现场记者的介绍,王先鞠了一躬,随后坐下。2、王坐下后做出一些动作:调整话筒的位置,并不断与主席台面对的人群中某人交谈,确认后竖起大拇指。这些细微动作,意在通过互动和肯定性行为拉近对话双方的心理距离。3、正式开始后,王站起,询问“要不要我站起来说?”图1。图1此时,王的表情呈恐惧类形态。可见皱眉纹;角度问题,可见左侧眉头略有上扬;上眼睑提升暴露较多虹膜面积。脸颊隆起;有鼻唇沟;嘴角轻微向两侧后方拉开(证明有上唇提升和颧大肌运动),这些属于笑容的下半脸特征。但是在笑容中,上半脸的眼睛周围特征有效性优先级别更高(通常理解为更难伪装),所以这样的表情形态缺少了笑容的必要形态特征,说明这是试图表达友善和诚恳的伪装笑容,结合上半脸形态特征,可判断实为恐惧类表情。4、1’53”,“(一个要我坐下说【麦克风收音效果】,一个要我站起来说)那么我就站起来说,好吗?”在这句表述的同时,脸上保持刚才的恐惧类强制笑容,在言语结尾,将双手背后。图2。图2体后双手拘束,属于冻结反应,原始意义在于减少肢体扩张面积和无谓的运动,试图保护自己,且体后拘束还特别表示疏离感或排斥感(体前拘束则没有此种明显表意)。因此,此反应映射负面情绪,是不自在的一种表现。为什么会不自在?两种相反的命令性呼声(不够礼貌和平等),是在其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极少出现的,即使是铁道部的直属领导,也不会对他出现这种情况。这种被指挥摆弄的刺激源,让他产生了自尊意识,但迫于当前事件情境,一方面要完成发布会,一方面又确实害怕失去对事态的控制,心存恐惧。这是不自在的原因。这个身体姿态的变化映射的心理状态与前述表情分析一致。5、1’55”处,可见其双手背后,挺直腰背的瞬间反应,映射了自尊心理。此时是否有轻蔑?应该没有。图3图3中的笑容可见,右侧嘴角有明显上提,且高于左侧嘴角,两侧嘴角位置和脸颊隆起程度不平衡。按照常规表情形态特征,这是轻蔑笑容的典型形态。但因截止目前的视频中,无法确立此人笑容基线(前后各少量观察了其他时刻的面部笑容,不能确定此形态是否是其个人的习惯基线),所以不能确定其此时心怀轻蔑。轻蔑和恐惧的情绪,是由不同自我心理定位产生的,理论上不会同时出现。根据目前所观察到的各种反应,其主干情绪可能还是恐惧类。6、2’18”开始,通报情况,通篇念稿,并不时抬起头试图与下面的记者进行目光接触。瞳孔对视是有表达诚意的基本条件。通过这段书面稿件宣读过程中的大量抬头寻求对视,可知其【希望表达诚意】的主观心态。由于稿件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对于此次分析意义不大,暂略。期间需要注意,在文中王永平提到“(张副总理在医院提出要求),调动一切力量,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千方百计减少因伤致残。……”排比句意在强调和递进所叙述内容,此处用于重点表达当局“千方百计”的主观态度,是大灾发生后常见的表态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析一下宣读这段书面文稿过程中,王在不同内容时抬头寻求对视的频率变化。初步估计,坦然的内容(比如数字,以及已经踏踏实实的做了什么事情)比较多,不够自信的内容(比如务虚的话等)比较少。待下一步验证。12’38”,宣读稿件完毕,“请记者朋友们提问”。7、问题一: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为什么就对上海的三个铁路局官员进行了处理?这次事故后,还是对高铁有信心?信心从何而来?(在回答问题之前,整理话筒,梳理头发)回答:“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事故以何种原因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的责任。第二,……”(有人要插话,王马上更改面部表情为笑容,发生在13’38”,如中图。可以注意到,在这张笑容中,并没有出现图3中提及的嘴角位置不对称现象,但因为此笑容是有意为之的礼貌性笑容,不能作为真实笑容的基线用于比对异动。)图4-6此前,在讲述处理上海铁路局领导原因的时候,还是皱眉的严肃神情(如左图),一遇到有人插话(推测是想提问),就立即换成笑容表达善意(“别着急”),随后,马上恢复严肃神情(如右图)。通过这种快速的表情变换反应,可知其外在表现主要由思维进行理智控制。因为基于情绪的差异较大的表情不可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变换。此处可知,其【理智基线】(也就是他想做什么,想做成什么样子)是在此次发布会上,要求自己呈现出礼貌、客气、平和,做到善待媒体。这条基线对于判断后续情绪轻微异动很重要。随后,继续叙述。8、“我们是不是对高铁仍然有信心,我在这里再次承诺,尽管这次发生的事故,对铁路的形象造成了影响,而且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高铁…产生的安全问题。我刚才说,事故还在调查之中,肯定有它特殊的原因。我们仍然跟社会说一声,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然有信心。在这段回答中,从表情和动作的角度,没有明显异动,大部分时间瞳孔对视,点头用力,试图表达自己所表述的内容的诚意。但,需要注意三个语义细节,分别是:“形象”、“高铁…产生的安全问题”中的短暂停顿,以及对“特殊的原因”的加重强调。1)“形象”。记者提问的问题,是为什么铁道部还对高铁有信心。记者本意可能是本次重大事故可能是因为在管理、技术上的问题而造成,在没有确认原因并进行改正之前,信心从何而来?王回答是事故对铁路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仅仅停留在对【形象】关注的层面上,而没有谈及管理、技术类的本质问题,是王和其所代表的铁道部真实心态的不经意流露。2)在“高铁”和“产生的安全问题”之间的短暂停滞,没有配合眼球的转动,属于应对过程中出现的短暂精神集中的思维痕迹,思维运动意在筛选和组织语言(斟酌后续说什么)。这个短暂的停留映射了其不愿意承认后续“(高铁)产生的安全问题”这种表述。与前文中“形象”一词的微语义表意吻合。3)“特殊的原因”。强调定语“特殊的”,有两重含义,一重可以理解为不是高铁普遍具有的原因,只是这两台机车的个案原因,不具有代表性;一重可以理解为机车本身也没有问题,甚至连管理、调度等方面也没有问题,意指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因素。使用“特殊的”作为定于,可以映射其内心对高铁本身存在问题(技术、管理)是回避的,与前两条吻合。总结:作为发言人,虽然强调事故还在调查当中,但心理上对【高铁和铁路管理本身存在问题】有回避心态,不愿意谈及。9、问题二:能否按照购票实名制公布死者名单?为什么要在现场掩埋车体?是不是想毁灭证据?王回答:“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等到这些工作都做到位的时候,我们会公布死者的名单。”下面的回答是本次发布会上最为大众所关注的回答内容,也是信息量极大的一段分析素材,因此使用特殊断句分析方式,即一有有价值的微反应出现,即单独断句进行分析。9.1)“车体为什么掩埋?其实我今天下飞机的时候,接机的同志说,在网上面已经看到有这样的信息,在此之前因为我在飞机上还没有掌握到。我也问他(皱眉+眼睑闭合动作+上唇提升=厌恶,如图7),怎么会发生这么愚蠢的问题呢?图7这样的表情形态,可以分析为厌恶性困惑,既表达了否定(厌恶),也表达了困惑(怎么会出现这么低级的情况呢?)。9.2)这么一个举世都知道的事故,难道能够淹没的了吗(15’24”,自行提问结束后,表情出现异常变化。与图7比对,皱眉减轻+眼睑闭合程度减轻+右侧嘴角拉扯幅度偏大+下唇闭合、向外凸出+颏肌轻微隆起,如图8)?图8这一瞬间的单侧嘴角翘起,与前文中提到过的疑似轻蔑笑容的表情形态(图3)相似,可能是王的基线特征,也可能是轻蔑的微反应。但无论如何,图8和图7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质疑其他人【“怎么会出现这么愚蠢的问题”】时,厌恶性困惑合理;在讲述完自己的观点【设问句“能淹没的了吗?”】之后,出现颏肌隆起、嘴唇闭合的形态特征,表达“自我肯定”。这个明显的变化,映射其内心对自己的回答内容给予肯定。结合前面分析过的基线:王有意、并做好充分准备来传达信息,此处的潜台词可以推导为:“我们知道这(掩埋)很愚蠢,我们并不会这么愚蠢,所以我们采取这个措施当然是有其特殊用意的。”9.3)“他告诉我,不是想掩埋。事实上这个事故是无法掩埋的(15’31”,观点表述完毕后,表情形态如图09所示,可于图08进行比对,从而确认图08的表意)。”语义分析:结合叙述中所涉及的当事人身份差别,此断句应在“不是想掩埋”后面。而王所强调的“事实上”,是自己的观点而非手下人汇报的观点,应为另起一句。图09图09中,嘴部形态与图08中嘴部形态相似,差别是右侧嘴角的位置差异减弱,没有图08中那么明显的不平衡。两个连续的微表情,都映射了其对自己所表述的内容持认可心态。9.4)“我们已经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传递这方面的…事情(信息)。但是掩埋(15’38”,配合手掌平摊、掌心向下动作,用于辅助表达动词“掩埋”的形象思维),后来他们做这样的解释:因为当时(15’42”出现握拳做捶桌状动作,增强表意效果),在现场抢险(15’44”出现右手食指指点动作,表意为“我告诉你”,为了增加信息传递的效率,也就是强调给信息接收者,“你要知道,你要相信”)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15’47”,出现右手挥掌、掌心向前、轻微向下、向右侧横批的动作,结合眉头紧皱的表情,突出表达的内容“困难”,如图11),图11下面是一个泥潭(15’49”配合“泥潭”言语,出现双眉高挑表情形态,用于表达说、听双方之间的默契,表意为“你应该知道……”,如图12所示)图12(15’50”,在用眉毛表达了“你要知道,下面可是有泥潭的”的表意之后,面露轻微得色,如图13所示,这一瞬间的表情形态,可于前面几张表情形态做比对,从嘴唇的闭合以及颏肌的轻微隆起来看,与图8非常相似,属于对自己表述的满意表情),图13施展开来很不方便(随后又恢复到皱眉为主的困难类表情),还要对其他的车体进行处理(15’54”,再次出现右手食指指点动作),所以他把这个车头埋在下面(从15’59”开始,连续用双手配合表意,强调“掩埋”的动作,如图14),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双手用动作配合“掩埋”的动作,直至16’04”结束,长达6秒钟。在之前和之后都没有出现过如此长时间的手部连续动作配合言语表达,验证其内心对“掩埋”行为是认可的,并希望充分表达以期听者也能认可)。图14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16’07”,手掌弯曲,做出用手指为锋,向下切的动作,这是谨慎商讨并对自己所言内容有掌控感的手部动作,并试图细细讲来,让对方接受,如图15)…”图15“(接上)…我反正信了。”图16(因视频被剪辑,无法使用统一时间码)在叙述“我反正信了”同时,出现了挺直脊柱和颈椎,使躯干和头颅抬起成竖直状态,属于领地反应,表达强烈自我认同,以及对可能的质疑持疏离与俯视态度。再次说明他认可掩埋方案。副词“反正”,在汉语中表示不关心对方的评价和反馈,有“一意孤行”的表意。因此,“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可能表达了“至于你信不信(都没有关系),我信(所以这就是我对掩埋措施的解释)。”特别说明:非常遗憾的是,主体视频中,这段后面“我反正信了”的画面和声音被野蛮剪辑并替换为黑屏,时间码为16’10”。因此,我们只好另行以“你信不信”为关键词搜索,搜到了这段被剪掉的完整表述,具体地址是。总结:1)王有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能也做好了内容准备,希望能够与媒体取得较好的交流环境,并试图有效传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媒体的认可;2)王避讳谈及高铁的技术故障,以及铁道部门可能存在的管理责任,可能存在刻意回避心态;3)王本人认可掩埋措施,没有对采取掩埋措施表达出愧疚或反对;4)是否有地方铁路系统工作的同志如其所述,在没有报告的情况下擅自采取掩埋措施不确定。没有明显迹象可以确定王在这个工作流程的细节上有微反应异动。仅通过言语中的“后来他们做这样的解释”,以及“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使用第三人称,将责任归为第三方(而并未归入自己一方),还不足以确定采取掩埋措施的命令是自上而下传达的。
+ 加入我的果篮
果壳谋杀站编辑
推荐!对微反应不了解的同学,可以看果壳谋杀站的文章
科幻控,漫画翻译爱好者
第一次看到微反应的实际运用!~
临床本科生,动漫控
发重来吧......
呃,要不要分析一下宝宝的答记者问……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当前位置: &
个股查询:
铁道部:京沪高铁“四日三故障”是设备磨合问题
本文来源于 日 17:13
7月14日,铁道部首次就京沪高铁故障做出解释与回应,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设备还处于磨合期,法国、德国、日本高铁刚开通时,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故障
  【《财经》综合报道】“京沪高铁开通以来,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设备处于磨合期,出现了一些故障,虽然不影响安全,但对运行秩序影响较大。
  7月14日下午,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强国论坛就京沪高铁开通的相关情况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是京沪高铁经历“四日三故障”后,铁道部首次做出解释与回应。
  从7月10日至7月13日,短短四天内,京沪高铁发生三次故障,两次导致全线车次大面积晚点,一次致G114乘客不得不中途更换备用列车。14日,王勇平对这三次故障均做出了说明。
  7月10日17时59分54秒,京沪高铁滕州东站内供电线路出现故障,中断供电1小时37分,京沪高铁19趟列车晚点。王勇平解释称,接触网附加导线不直接与动车组受电弓接触,为非张力安装悬挂,在重力作用下允许有一定驰度,遇大风会发生摇摆。7月10日滕州地区出现9级大风雷雨天气,大风造成附加导线强烈摆动,特别是跨中摆幅大,摆动过程中造成靠近雨棚柱侧导线与雨棚柱间绝缘距离不足,附加导线对跨中雨棚柱放电,烧断了靠近雨棚柱侧的附加导线。
  7月12日10时45分,
G102次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发生弓网故障,中断供电2小时17分。据《财经网》记者调查,当天至少87个车次受到故障影响,出现停车、晚点或取消的状况。王勇平称,G102次动车组列车,前受电弓通过事故地点时受电弓与接触网状态正常,而后弓发生了弓网故障。直接原因是受电弓损伤,引发弓网事故,但具体的技术原因比较复杂,仍在深入分析中。
  7月13日,由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的高铁G114列车当天上午在镇江南站非正常停靠,1个半小时后换备车前行。对此事,王勇平解释称,G114次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差动电流监控保护电路中检测电流的电线出现了接触不良故障,导致产生保护动作,限制牵引电流,从而限制了运行速度。当天,高铁的运行最大时速度约为160公里。为保证京沪高铁的整体运输秩序,在镇江南站启动备用车替换故障车,终到北京南约晚点2小时40分钟。
  王勇平称,京沪高铁开通前,北京、济南、上海铁路局按照调度指挥和设备管辖范围分别编制了针对京沪高铁的应急预案。上述三起故障发生后,都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他表示,尽管发生了多起故障,还是有信心地告诉大家,京沪高铁技术是先进成熟的,工程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同类工程最好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建立了包括运营维护、治安防范和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影响在内的一整套安全防范体系。
  从7月10日的故障来看,天气原因是导致高铁停滞的直接原因。对此,王勇平称,高速列车这种快速敏感的反应不是“娇嫩”,而是高科技的必然体现。这种“故障导向安全”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体系,是世界高铁在运营过程中普遍采用的理念。在安全问题上,我们宁可敏感一些,绝不能冒险。
  他介绍称,目前京沪高铁所使用的CRH380型高速列车智能化程度非常高,车上设置的各种检测传感器有1000多个,当列车检测到故障信号后,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自动降速直至停车。
  在回答有关高铁开通初期频发故障是只是国内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时,王勇平称,从国内、国际铁路运营历史来看,通常在铁路新线开通运营的时候,也是问题逐渐显露的时候,这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阶段,符合新生事物发展规律,我们称之为“磨合期”。事实上,法国、德国、日本高铁刚开通时,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故障。
  7月12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中国的盗版新干线很快就出故障了”。对此,王勇平特地回应称,日本新干线在全线开通的第一天就曾经出现停车一个小时,导致沿线列车大规模晚点,就在近两年,新干线也经常出现故障导致停运的问题。
  “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别人还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说吧。”王勇平说。
  7月7日,王勇平曾通过新华网对外表示,日媒称中国高铁“盗版日本新干线”的言论“有点大言不惭”。日本新干线与中国高铁相比,无论速度还是舒适度,无论是线上部分技术还是线下部分技术,差距都很大。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相提并论的层次。
【作者: 】
(责任编辑:邓美玲)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41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怎样巧妙地回答让你难堪的问题?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怎样巧妙地回答让你难堪的问题?
怎样巧妙地回答让你难堪的问题? 如何绕开话题?
当人们遇到了不愿回答的问题,往往会岔开话题,去回答另一个问题。 可你会不会担心身边某位八卦的朋友突然冒出来一句:“嘿,别扯开话题!”或者你会不会担心别人因此觉得你是一个很狡猾的人或是不可靠的人呢?
不要回答别人问你的问题;回答你想回答的问题。——这是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o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的心得。
如何躲过那些“必须”回答的问题
狡猾地逃避记者的刁难,或者是不想回答的问题,甚至是自己的丑闻,也许是政客们惯用的把戏。那我们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巧妙地回答问题呢?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公司新闻发言人,记者提出了对公司不利的问题,你要怎么回答?如果你是个明星,记者问你隐私,你要怎么面对?如果你的老婆追问你“昨天晚上死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回家!”你又该怎样说呢?
转移话题是个办法,可是怎样才能将提问者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不会发现你回答的不是他所要问的那个呢?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托兹o罗杰斯(Todds Rogers)和商学院的迈克尔o诺顿(Michael Norton)认为两种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转移话题策略”:一种是演讲者回答相似的问题,使观众难以回忆起刚才的问题;或者当观众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社会性的目标或是没有明确目标时,更难发现演讲者避开了问题。
实验过程中,研究者让参与者看4分钟的政治辩论视频。视频有两种,一种视频中回答者直接回答问题,而另一种视频中,回答者避开原有问题,自己回答了一个相似的问题。每个参与者随机看两种视频中的一种。然后,再将所有的参与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是三种不同的情境。
第一组是“没有目标”组。参与者只需要认真地看视频。之后,研究者才开始提问:“刚才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视频中的人回答得对吗?”结果令人十分意外,看“回答相似问题”视频的参与者当中能回忆起刚才问题的人不到40%,而看“直接回答问题”视频的人却有将近90%的人记得。换句话说,听你讲话的人其实在听了4分钟之后已经是云里雾里了,谁还记得当初是什么问题,即使答非所问,别人也不会意识到。
然而,在平时生活中,交流不仅仅是几句对话或者听一个演讲这么简单,还会对与你交谈或者正在演讲的人作出评价,比如:“这个人看上去很成熟稳重”、“这个人绝对是个学术专家”等等。
于是,研究者把这种情境叫做“社会性的目标”组。这组的参与者就要比前一组多一个任务,不仅要看视频,还要思考“演讲者是个怎么样的人”、“你喜不喜欢这个人”。
看完视频后,当研究者问“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视频中人物回答的对吗?”这组的结果会怎么样呢?他们比比上一组的表现更糟。参与者一部分的注意力分配到评价演讲者上去了。结果看“回答相似问题”视频的参与者当中能回忆起刚才问题的人连25%都不到了,而看“直接回答问题”视频的人也只有80%的人还记得原问题。其实仔细想一下,这第二种情境日常生活更加接近,也就是说,真正能发现你“答非所问”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这些参与者比较健忘或者问题太难了,所以很难被记住呢?研究者设计了第三种情境,叫做“监测”组。这次参与者需要带着问题看视频,直接判断视频中有没有“转移话题”的现象。
这时大多数参与者都发现了视频中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很难提前假定别人会转移问题,然后去捉他。所以你可以巧妙地通过这个方法躲过了别人的问题。
转移话题不等于是欺骗,只是转移注意力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曾提出一个合作交流的原则:(1)交流含有一定的信息量;(2)交流是诚信的;(3)交流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4)交流应该与当前的话题相联系。
然而,早期的一些研究者认为避开问题,而回答一个相似的问题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这违背了合作交流的准则。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侧重于另一个方面而已,因为提问者或其他听众假定的是你说的话是诚信的,而你说的话是与问题或主题密切相关的,并且能让对方从你的对话中得到一定量的信息,但不致引起怀疑,那你就成功地做了一回滑头。其实当一个滑头比不代表着欺骗,只是成功地转移了注意力而已。就好像在一场篮球比赛中的假动作,不是道德问题,只是技术问题。
学会灵活变通,切勿死板守旧
除了要注意回答问题的方式,说话语气也很重要。人们对于那些能够流利回答相似问题的人,往往会给予更高的评价,而直接回答问题的人,如果说得结结巴巴,得到的评价就没有前者好。
和上一个实验一样,参与者还是随机观看两段4分钟政治辩论的视频中的一段,一个人回答一个相似的问题,但说得很流畅;另一个人直接回答那个问题,稿子与前一个实验的一模一样,只是在讲话过程中有些支支吾吾,并且加了一些停顿,还有“嗯”、“呃”之类的词。结果呢,参与者对前者的评价明显好于后者。
正如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中提到的第3条——要用合适的方式来交谈。所以,很多事要善于随机应变,思维敏捷灵活的人比起那些死板守旧的人来说要更吃香。自信也很重要,自信的女人更美丽,自信的滑头更不易被发现。
参考文献:
Todd Rogers, Michael I. Norton. (2011). The Artful Dodger: Answering the Wrong Question the Right Wa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17(2), 139-147.
你可能感兴趣
机械电子工程、消费产品设计专业
“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 分……” “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这个多看看外交部发言人的记者会就知道了。不管问什么,一律不回答,而是阐述中国的政策。这不就是转移话题嘛,说了半天,一个问题也没回答
要霸气外露的耍流氓,要自信满满的胡言乱语~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58)
——谁在追你呀?——时间在追我呀!= =!
这张志玲姐姐怎么这么惊悚……
所谓外交辞令吗……
要霸气外露的耍流氓,要自信满满的胡言乱语~
央视制片人时间表示鸭梨很大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转移话题装疯卖傻的高手~~~
引用veil的回应:要霸气外露的耍流氓,要自信满满的胡言乱语~+1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如果面对的提问者是穷追猛打的死硬理性派那肿么办?XD
偶觉得偶是个自信的滑头~~
引用veil的回应:要霸气外露的耍流氓,要自信满满的胡言乱语~+1
遇到 不断说
你不要给我转移话题的人咋办· ·
机械电子工程、消费产品设计专业
“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 分……” “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生态学硕士
这导语一看就是未婚的写的……要是没回家,老婆不夺命连环call到你跪键盘跪主板才怪,还能是“追问”啊?……根本就是“盘问”、“审问”、“拷问”……
引用Metaverse的回应:如果面对的提问者是穷追猛打的死硬理性派那肿么办?XD继续转移,云里雾里地转移,置若罔闻地转移,坚定不移的移。。。。。参见本站第一高楼中,“真正当事人”老师的发言。
"讲话过程中有些支支吾吾,并且加了一些停顿,还有“嗯”、“呃”之类的词。"与,哪个更好?
楼主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尝试回答?
把我家志玲妹子拍的这么丑。。
心理学专业
亲,请用不少于2分钟的时间讲一下你的失恋经历~~~引用食物链征服者的回应:楼主提一个问题让大家尝试回答?
心理学专业
引用银翼的魔术师的回应:"讲话过程中有些支支吾吾,并且加了一些停顿,还有“嗯”、“呃”之类的词。"与,哪个更好?没明白你说的意思~这里的停顿不是演讲中的抑扬顿挫,而是研究者故意让视频中的演讲者表现得很紧张的样子,感觉上好像是演讲者准备不充分~~~
可以借用如下准则:现代艺术是这样的——如果你不能令人信服,那就让他们莫名其妙
分子生物学准博士,天文爱好者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一定正在后悔为神马没有穿越两个月来看心事鉴定组的文,嗯嗯。
"Bill" Clinton:oral sex is not sex。。。
引用无公害的回应:可以借用如下准则:现代艺术是这样的——如果你不能令人信服,那就让他们莫名其妙+1
没失恋过,太冷酷,我都是自己放弃的。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有道理,学习了。馒头妖个人的经验,遇到此类问题时,第一个原则就是:冷静,让子弹飞一会儿。分析对方的问题,迅速判断对方已经掌握了多少情况,你的底牌还剩下多少,然后尽可能的不透露底牌,可以重复对方已经知道的内容。
不会说话者路过~~~~~~~~~~~~~~
果壳谣言粉碎机编辑
题图明明应该问:你的胸是真的么?
支持一下~拍死~
这是 我做的考研阅读模拟题其中的一篇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对王勇平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